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解读TOC\o"1-2"\h\u1234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 2223551.1文化传承的起源与演变 2119381.2历史上的文化交融与影响 219121第二章儒家文化 395332.1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329132.2儒家经典与传承 3127482.3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 417787第三章道家文化 43363.1道家哲学的基本观点 415603.2道家经典与传承 5143583.3道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 525993第四章佛教文化 5178194.1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551444.2佛教经典与传承 693984.3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 626130第五章书画艺术 7210015.1书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 784315.2书画艺术的传统技法 7212575.3书画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 76857第六章传统音乐与舞蹈 8148676.1传统音乐的特色与传承 816696.1.1传统音乐的形式与内容 8144476.1.2传统音乐的艺术表现手法 8231366.1.3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 854276.2传统舞蹈的演变与发展 8275766.2.1古代舞蹈的繁荣 8226206.2.2中古时期的舞蹈变革 8292586.2.3近现代舞蹈的发展 9132126.3传统音乐与舞蹈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9302756.3.1文化传承的载体 9160446.3.2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919906.3.3文化产业的发展 92856第七章建筑艺术 9214767.1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9297517.2建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1025857.3建筑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1028818第八章传统节日与习俗 10242548.1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演变 1086148.2传统习俗的传承与发展 1166828.3传统节日与习俗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1128901第九章传统医药 12248289.1中医药的发展历程 12216379.2中医药的经典与传承 1228049.3中医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 1324372第十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与创新 131528710.1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13680910.2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路径 132461610.3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发展趋势 14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1.1文化传承的起源与演变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文化瑰宝,其源远流长的历史传承,可追溯至远古时期。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早期文化传承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那时,我国的先民们开始从事农业生产,逐步形成了以农业为基础的氏族社会。在这一时期,先民们创造了大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成果,如陶器、玉器、骨器等,以及古老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社会的发展,夏、商、周三代的出现,标志着我国进入了阶级社会。这一时期,文化传承的演变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宗教和艺术等方面。夏代的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为后来的汉字发展奠定了基础。商代的青铜器,以其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古代文明的象征。周代的礼制,则体现了我国古代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1.2历史上的文化交融与影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我国传统文化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与周边民族和地区文化相互交融,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原文化与周边少数民族文化的交融。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就存在着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之间的交流,使得传统文化中融入了草原文化、西域文化等元素。如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使得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得以交流,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影响。自古以来,我国就与世界各国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如汉代的张骞出使西域,唐代的玄奘西行取经,都为中外文化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佛教的传入,对我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得儒家、道家与佛教相互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教文化。我国传统文化还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如明清时期的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基督教文化。这使得我国传统文化在坚守自身特色的同时也不断吸收外来文化的有益成分,进一步丰富了自身。中国传统文化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吸收、融合、创新,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这一文化传承的历程,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第二章儒家文化2.1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儒家思想,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之一。其核心理念主要包括仁、义、礼、智、信等五个方面。仁:仁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无条件的关爱和仁慈。仁者爱人,以仁为本,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以及对社会、国家的关爱。义:义是儒家思想中的道德准则,指人们应遵循的社会规范和道德义务。义者宜也,强调正义、公平,倡导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秉持公正、公平的态度。礼:礼是儒家思想中的一种行为规范,包括礼仪、礼制、礼器等。礼者理也,礼的作用在于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的行为,使社会和谐稳定。智:智是儒家思想中的智慧,包括知识、智慧、谋略等。智者在儒家思想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强调以智慧引导人生,为国家、民族的发展提供智慧支持。信:信是儒家思想中的诚信,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忠诚。信者诚也,诚信是人际关系中不可或缺的道德品质,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基石。2.2儒家经典与传承儒家经典主要包括《易经》、《尚书》、《诗经》、《礼记》、《春秋》等五经,以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四书。这些经典是儒家思想的重要载体,承载着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儒家经典的传承方式多样,主要包括师徒传授、家族传承、书院讲学等。在传承过程中,儒家学者不断对经典进行阐释、发挥,使其内涵更加丰富,影响更加深远。2.3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在现代社会,儒家文化依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以下从三个方面探讨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1)教育传承教育是儒家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从小学到大学,儒家经典被纳入课程体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各类讲座、论坛、研讨会等活动也不断推广儒家文化,使其在现代社会得到传承。(2)社会道德传承儒家文化强调道德品质的培养,现代社会中也涌现出许多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道德楷模。他们秉持诚信、敬业、友善等道德品质,为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3)文化创新传承在现代社会,儒家文化不断与时代发展相结合,衍生出新的文化形态。如儒学与现代管理、儒家思想与心理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使儒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通过对儒家文化的传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持。第三章道家文化3.1道家哲学的基本观点道家哲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主张“道”为宇宙万物之源。道家哲学的基本观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道法自然:道家认为,宇宙万物皆遵循自然规律,人类应当顺应自然,不要过度干预,以保持和谐共生的状态。(2)无为而治:道家主张,治国理政应当遵循道法自然的原则,实行无为而治,让民众自发地遵循道德规范,实现社会和谐。(3)顺应变化:道家认为,世间万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人类应当顺应变化,不要执着于一成不变的事物。(4)清静无欲:道家提倡内心清静,无欲无求,以达到心灵的自由与宁静。(5)重视养生:道家强调养生之道,主张通过修炼身心,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3.2道家经典与传承道家经典主要包括《道德经》、《庄子》、《南华经》等,这些经典著作成为道家哲学的重要载体,传承了道家文化的精髓。(1)《道德经》:又称《老子》,是道家哲学的基石,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强调内心的清静与无为。(2)《庄子》: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提倡顺应变化,重视心灵自由,以幽默诙谐的笔触阐述了道家的哲学观点。(3)《南华经》:为庄子学派的重要著作,继承了庄子的思想,进一步阐述了道家哲学的基本观点。道家文化的传承主要依靠师徒传授、道家团体和道观等途径,这些传承方式使道家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3.3道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影响道家文化在现代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哲学思想:道家哲学的基本观点为现代人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思考方式,强调顺应自然、内心清静,对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具有积极的调节作用。(2)道德观念:道家提倡的道德观念,如无为而治、重视养生等,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3)艺术创作:道家文化对中国传统艺术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山水画、诗词等,许多艺术家在作品中融入了道家思想。(4)养生保健:道家养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如太极拳、气功等养生方法。(5)心灵修养:道家哲学强调内心的清静与自由,对现代人们的心灵修养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第四章佛教文化4.1佛教的传入与发展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公元前6世纪由释迦牟尼创立。公元前2世纪,佛教传入我国,历经千年的传承与发展,逐渐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传入我国后,首先在汉族地区传播,随后传入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地区。在传播过程中,佛教与我国传统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佛教的发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汉传佛教。这一阶段以翻译佛教经典为主,佛教逐渐融入汉族文化,形成了汉传佛教。第二阶段:藏传佛教。这一阶段以藏文翻译佛教经典为主,佛教在藏族地区传播,形成了藏传佛教。第三阶段:禅宗佛教。这一阶段佛教在我国形成了独特的禅宗,强调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第四阶段:近代佛教。这一阶段佛教在近代我国历史背景下,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如太虚大师提出的“人生佛教”等。4.2佛教经典与传承佛教经典是佛教文化的核心,包括《大藏经》、《阿含经》、《华严经》、《楞严经》等。这些经典传入我国后,经过翻译、整理、注释,逐渐形成了我国的佛教经典体系。佛教传承主要依靠师徒相授,包括戒律、禅修、经典讲解等方面。佛教传入我国后,形成了诸多宗派,如禅宗、净土宗、律宗等。各宗派在传承过程中,涌现出一批批佛教大师,如慧能、道信、印光等。4.3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作用佛教文化在现代社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佛教文化具有心灵疗愈作用。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面临诸多压力,佛教文化提倡的慈悲、宽容、放下等理念,有助于人们调整心态,实现心灵平衡。佛教文化倡导环保理念。佛教强调众生平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在现代社会,佛教文化对环保事业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佛教文化促进社会和谐。佛教提倡慈悲、宽容、互助等价值观,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佛教文化具有国际影响力。作为世界四大宗教之一,佛教在亚洲、欧美等地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有助于增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友谊。佛教文化在我国传承千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背景下,佛教文化将继续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第五章书画艺术5.1书画艺术的起源与发展中国书画艺术源远流长,起源于远古时期。据考古学家研究,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先民便在陶器、玉器上刻画符号,这可以看作是书画艺术的雏形。到了商周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书画艺术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春秋战国时期,书画艺术逐渐走向成熟。此时,书法以大篆、小篆为主,绘画则以山水、人物、花鸟为题材。秦汉时期,书法出现了隶书、草书、楷书等多种书体,绘画则以人物画为主,山水、花鸟画逐渐崛起。魏晋南北朝时期,书画艺术进入了繁荣时期。此时,书法以王羲之为代表,绘画则以顾恺之为代表。隋唐时期,书画艺术达到了巅峰,书法有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家,绘画有吴道子、阎立本等名匠。宋元时期,书画艺术进入了多元化发展阶段,书法有苏轼、黄庭坚等大家,绘画有范宽、郭熙等名匠。明清时期,书画艺术进入了衰退期。尽管如此,仍有许多书画家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如书法有董其昌、王铎等大家,绘画有沈周、文徵明等名匠。5.2书画艺术的传统技法中国书画艺术的传统技法丰富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书法技法:包括笔法、墨法、章法等。笔法是指用笔的技巧,如起笔、落笔、转折、收笔等。墨法是指用墨的技巧,如浓墨、淡墨、焦墨、宿墨等。章法是指布局、构图、行列等。(2)绘画技法:包括勾勒、皴擦、渲染、泼墨等。勾勒是指用线条勾勒出物体的轮廓。皴擦是指用干笔擦出物体的质感。渲染是指用湿笔晕染物体的色彩。泼墨是指用大笔触画出物体的形态。(3)装裱技法:包括立轴、手卷、册页等。装裱是指将书画作品装裱在特制的纸上,以保护作品和便于观赏。5.3书画艺术在现代社会的传承社会的发展,书画艺术在现代社会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各级和文化部门重视对书画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如举办各类书画展览、研讨会、培训班等。另,许多书画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使书画艺术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中,书画艺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使人们对书画艺术的关注度和参与度降低。市场经济的影响,导致一些书画家过于追求商业利益,忽视了艺术品质。因此,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传承和发展书画艺术,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第六章传统音乐与舞蹈6.1传统音乐的特色与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其特色鲜明,内涵深厚。本章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传统音乐的特色与传承。6.1.1传统音乐的形式与内容中国传统音乐主要包括民间音乐、宫廷音乐、宗教音乐等。在形式上,传统音乐以五声音阶为基础,讲究和谐、平衡与统一。在内容上,传统音乐多表现人们的生活情感、道德观念及审美追求。6.1.2传统音乐的艺术表现手法传统音乐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注重音律、节奏、音色的变化与组合。同时运用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使音乐更具表现力。6.1.3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是保持其生命力的关键。我国高度重视传统音乐的传承与保护,通过举办各类音乐活动、扶持民间音乐团体、开展音乐教育等方式,使传统音乐得以薪火相传。同时音乐家们在创作中融入现代元素,使传统音乐更具时代特色。6.2传统舞蹈的演变与发展中国传统舞蹈源远流长,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与发展。以下将从几个阶段探讨传统舞蹈的演变与发展。6.2.1古代舞蹈的繁荣在古代,舞蹈是宫廷、民间及宗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种类繁多,如祭祀舞蹈、宫廷舞蹈、民间舞蹈等。这些舞蹈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观念。6.2.2中古时期的舞蹈变革中古时期,民族融合与文化交流的加强,舞蹈艺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这一时期的舞蹈在形式、题材、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所创新,如汉族舞蹈与少数民族舞蹈的融合,形成了具有独特风格的舞蹈作品。6.2.3近现代舞蹈的发展近现代以来,我国舞蹈艺术在传统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舞蹈家们借鉴西方舞蹈艺术,创作出一批具有现代审美趣味的舞蹈作品。同时传统舞蹈在民间也得到了传承与发展,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6.3传统音乐与舞蹈在现代社会的地位在现代社会,传统音乐与舞蹈依然具有重要地位。以下是传统音乐与舞蹈在现代社会的几个方面体现:6.3.1文化传承的载体传统音乐与舞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承载着民族的历史、风俗、道德观念等,对于弘扬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要作用。6.3.2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音乐与舞蹈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是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传统音乐与舞蹈,可以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6.3.3文化产业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兴起,传统音乐与舞蹈逐渐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类音乐与舞蹈演出、节庆活动、旅游项目等,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第七章建筑艺术7.1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特点。以下将从几个方面阐述古代建筑的风格与特点:(1)木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用榫卯结构,使得建筑具有较好的抗震功能和可拆卸性。木质建筑还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和透气性。(2)屋顶造型:古代建筑屋顶造型丰富多样,如庑殿顶、歇山顶、攒尖顶等。屋顶设有翘角,使得建筑显得轻盈飘逸。屋顶装饰有瓦当、滴水、宝顶等,富有立体感和装饰性。(3)布局严谨:古代建筑布局讲究对称、和谐,以庭院为中心,形成中轴线。建筑群之间通过回廊、亭台、楼阁等连接,形成丰富的空间层次。(4)装饰艺术:古代建筑注重装饰,运用雕刻、彩绘、砖雕等手法,使建筑充满艺术魅力。装饰题材广泛,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神话等。7.2建筑艺术的传承与发展历史的发展,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得到了传承与发展。以下从几个方面简要介绍:(1)建筑技术的传承:古代建筑技艺在民间得到传承,如鲁班尺、斗拱等建筑技术。同时建筑教育也逐渐完善,如《营造法式》、《园治》等著作,为建筑技艺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2)建筑风格的发展:从汉唐时期的雄浑大气,到明清时期的精致细腻,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不断演变。各时期建筑风格既有传承,又有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3)建筑功能的发展: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古代建筑功能也不断发展。如宗教建筑、宫廷建筑、园林建筑等,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和审美观念。7.3建筑艺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在现代社会,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仍然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以下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1)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的融合:在当代建筑设计中,将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建筑风格相结合,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韵味,又满足了现代生活的需求。(2)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古代建筑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通过对古代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3)城市景观的塑造:古代建筑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城市增添了历史文化底蕴。在现代城市建设中,将古代建筑与现代建筑相结合,打造出独特的城市风貌。(4)建筑技艺的传承与创新:在现代社会,古代建筑技艺得到传承,并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如木结构建筑、砖雕技艺等,在现代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第八章传统节日与习俗8.1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演变传统节日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宗教和民间传说。自古以来,我国传统节日的起源与演变,既体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反映了社会变迁的历史脉络。节日的起源多与古代农耕文化密切相关。在古代,人们依据岁时节令,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均起源于此。一些节日的起源还与宗教信仰、历史事件、民间传说等密切相关。如寒食节起源于纪念介子推,端午节则源于纪念屈原。时间的推移,传统节日逐渐演变。在演变过程中,节日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丰富,融入了更多的地方特色和民间习俗。如春节期间的舞龙舞狮、放鞭炮、贴春联等,端午节的赛龙舟、吃粽子、挂艾叶等。同时一些节日的庆祝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如中秋节从古代的赏月、祭月,逐渐演变为家人团聚、共赏明月。8.2传统习俗的传承与发展传统习俗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道德观念。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传统习俗得以传承与发展,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传统习俗的传承主要依靠民间口碑、宗教仪式、节庆活动等方式。如婚礼、丧葬、生育等人生礼仪,以及节日庆祝、祭祀活动等,都是传统习俗的重要表现形式。民间艺术、地方戏剧、传统工艺等,也是传统习俗的重要载体。在现代社会,传统习俗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生活方式的改变、现代科技的冲击等。但是传统习俗也在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实现创新发展。如将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方式相结合,创新传统节日的庆祝形式;将传统习俗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推动传统工艺的发展等。8.3传统节日与习俗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在现代社会,传统节日与习俗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节日与习俗具有民族凝聚力。节日庆祝活动能够强化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如春节、国庆等节日,都是全民参与、共同庆祝的场合。传统节日与习俗具有文化传承功能。通过节日庆祝和习俗传承,民族文化得以代代相传,为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传统节日与习俗具有社会教化作用。传统习俗中蕴含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等,对现代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积极影响。如尊敬长辈、关爱他人、团结互助等,都是传统习俗中的重要内容。传统节日与习俗在现代社会的意义不容忽视。我们应继续弘扬传统节日与习俗,使之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第九章传统医药9.1中医药的发展历程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源远流长。自古以来,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以下是中医药的发展历程概述:(1)远古时期:中医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那时,人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了识别草药、动物药和矿物药的知识,以及简单的治疗方法。(2)夏商周时期:这一时期,中医药有了较快的发展。出现了《黄帝内经》等医学著作,奠定了中医药的理论基础。同时医药教育、医疗机构和药物研究等都有了较大的进步。(3)秦汉时期:中医药进一步发展,形成了以《伤寒杂病论》为代表的临床医学体系。这一时期,中医药在治疗疾病、预防保健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4)唐宋时期:中医药达到了鼎盛时期。出现了《神农本草经》、《千金翼方》等著名医学著作,中医药理论体系更加完善。(5)明清时期:中医药在民间广泛传播,形成了丰富的地域性医药文化。同时中医药在海外也得到了传播和发扬。9.2中医药的经典与传承中医药的经典著作是中医药传承的重要载体。以下是几部具有代表性的中医药经典著作:(1)《黄帝内经》:被誉为“医经之祖”,是中医药理论的基础性著作。书中系统地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2)《神农本草经》:我国最早的药物学著作,总结了古代药物学知识,为后世药物研究奠定了基础。(3)《伤寒杂病论》:东汉医学家张仲景所著,详细记载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方法,被誉为“临床医学之祖”。(4)《千金翼方》: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所著,收录了大量的临床经验、药物方剂和养生保健知识。中医药的传承主要依靠师徒相授、家族传承、学校教育等途径。在传承过程中,中医药不断吸收、融合、创新,形成了丰富的地域性医药文化。9.3中医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中医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日益广泛。以下是一些中医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实例:(1)临床治疗:中医药在治疗许多疾病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如心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同时中医药在康复治疗、肿瘤治疗等领域也取得了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心理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理工学院《移动互联网开发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烟台大学《二维、三维CAD(SoDorks)》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年度工作计划的制定要点
- 面对职场变动的应对策略计划
- 餐饮店装修合同三篇
- 艺术教育的评估与反馈机制计划
- 总结前台工作中的创新案例计划
- 八年级上册英语单词鲁教版
- 设定班级学习目标的有效方法计划
-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附带答案
- 动车组转向架检修
- 质量部门发展规划
- 2022管理学试题库(马工程)
- 高边坡施工安全培训
- 铁道概论(第八版)佟立本主编
- 2024版国开电大专科《机电一体化系统》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实训作业)试题及答案
- 高铁乘务员就业合同范本
- 余华读书分享+名著导读《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 第四讲《德意志意识形态》
- 痛风性关节炎临床路径【2020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