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讲构造地貌的形成[课程标准]1.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2.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基本概念]地质作用、内力作用、地壳运动(构造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作用、风力作用、流水作用、海浪作用、冰川作用;岩浆岩(侵入型、喷出型)、沉积岩、变质岩;地质构造、构造地貌(背斜山、背斜谷、向斜谷、向斜山、断块山)、褶皱(背斜、向斜)、断层;板块、生长边界、消亡边界、裂谷、海岭、海岸山脉、岛弧、海沟。[基本原理]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板块构造学说。[体系架构]课时26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1.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主要是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2)表现形式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定义岩石圈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的变位或变形,也称构造运动岩石圈破裂,岩浆沿破裂带上升,侵入岩石圈或喷出地表的过程岩石受温度、压力等因素的影响,其成分、结构发生改变的过程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岩浆只有喷出地表才可以直接影响地表形态一般发生在地壳深处,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举例大陆漂移、地面抬升和沉降、地震等火山地貌,如富士山、夏威夷群岛(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概念解读地质作用地质作用指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地壳的表面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按照能量来源可以把它们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外力地质作用互有联系,但发展趋势相反。2.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2)表现形式①风化作用类型分类影响物理风化矿物岩石的热胀冷缩——温差风化;岩石空隙中水的冻结与融化——冰劈作用;岩石卸载(释重)——层裂;岩石空隙中盐的结晶与潮解使岩石变成松散的碎屑风化物,保留在原地成为风化壳;为侵蚀作用准备了条件;风化产物为土壤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化学风化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盐化作用;氧化作用生物风化a.植物根系分泌有机酸腐蚀岩石;b.植物根劈作用破坏岩体;c.穴居动物加大风化深度;d.微生物分解动植物遗体产生的酸性物质腐蚀岩石②侵蚀作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对地表进行破坏的过程。③搬运作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在流水、波浪、风、冰川等外力的作用下,被搬运离开原来位置的过程。④堆积作用:随着流速降低、风力减小或者冰川融化等,被搬运的物质逐渐沉积下来的过程。(3)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概念辨析风化作用、侵蚀作用、风力作用①风化作用: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风化作用为岩石发生的机械崩解及化学变化过程。②侵蚀作用: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在运动状态下的各种外营力,对地表岩石和风化产物进行的破坏作用、侵蚀作用常使被侵蚀掉的物质离开原地,并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③风力作用:风力作用是指风对地表的作用。风吹地面将沙粒吹离地表以悬移、跃移和蠕移等方式进入气流中运动,对地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的类型成因分类形成典例特点岩浆岩侵入岩岩浆侵入岩石圈,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结晶颗粒较大;密度大,坚硬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后形成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矿物结晶颗粒较小;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碎屑物质被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非金属矿物变质岩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理构造;富含金属矿物(2)岩石转化①岩浆eq\o(→,\s\up7(侵入作用、喷出作用))岩浆岩。②各类岩石eq\o(→,\s\up7(变质作用))变质岩。③各类岩石eq\o(→,\s\up7(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沉积岩。④各类岩石eq\o(→,\s\up7(熔化))岩浆。(3)物质循环过程读选择性必修1教材第24页图2.10“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写出下图中①~⑤代表的地质作用。答案①冷却、凝固;②风化、侵蚀、搬运、沉积;③压实、固结;④变质作用(高温、高压);⑤熔化。1.地壳运动类型及特点运动类型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岩层运动方向地壳运动方向平行于地表,使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地壳运动方向垂直于地表,使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对地形的影响形成断裂带、褶皱山系常形成高原、断块山及盆地等地貌举例东非大裂谷、喜马拉雅山脉等台湾海峡的形成、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海岸的变迁等相互关系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区域有主次之分,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外力作用(1)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形态及其分布地区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典型地貌形态分布地区风化作用在温度变化、水的冻融、生物分解等作用下,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原地,形成风化壳普遍(例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等)侵蚀作用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如:雅丹地貌等)流水侵蚀侵蚀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湿润、半湿润地区(例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等)溶蚀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如: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等)冰川侵蚀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的许多湖泊)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例如:挪威峡湾等)海浪侵蚀形成海蚀穴、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海蚀拱桥等基岩海岸地区(例如:大连小平岛等)堆积作用冰川堆积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冰川分布的高山地区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洪)积扇(出山口)、河漫滩平原(中下游)、三角洲(河口)颗粒大、比重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物质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河流出山口处和河流的中下游(例如: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流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等堆积地貌干旱的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如: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等)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滨海地区(2)五种外力作用方式及其之间的关系(3)外力作用类型的判断方法①依据地貌形态判断②依据区域环境判断3.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1)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以下图为例)判断三大类岩石和岩浆,大致可以用进出箭头的多少来区分。岩浆:三进一出;岩浆岩:一进三出;变质岩和沉积岩:二进二出。注:沉积物指向的一定是沉积岩,沉积岩一般含有化石并具有层理构造。(2)判断箭头含义指向岩浆岩的箭头—冷却、凝固,是内力作用;指向沉积岩的箭头—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是外力作用;指向变质岩的箭头—变质作用,是内力作用;指向岩浆的箭头—熔化,是内力作用。(2022·山东地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古雅斯河发源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构造运动导致古雅斯河水系发生了演变(图1)。乔治湖水位波动大,有时连年干涸,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图2)。(1)指出与古河道形成有关的主要内、外力作用。(3分)(2)说明图1中水系的演化过程。(8分)(3)指出河流对湖区地下水补给的特点。(4分)[关键信息点拨]图示区域位于澳大利亚大分水岭西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处于山地背风坡一侧,降水相对较少,受夏季风强弱及山地阻挡影响,该地的降水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大。从图中可以看出泰勒斯溪下游地区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流流量较小,流量季节变化较大。构造运动导致古雅斯河水系发生了演变,由图中科拉林地垒,可知该地曾在地质时期受断层运动影响,地壳抬升,大分水岭西侧支流无法注入雅斯河,支流被阻断;被阻断支流逐渐汇集形成乔治湖,原有古河道及科拉林地垒成为雅斯河上游地区,水系被分割成两个部分。湖底覆盖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物,说明其存在流水沉积作用。根据图1可确定图中地势起伏状况,东部为大分水岭,为板块挤压运动形成,西部为大自根据图2可知,湖区地势低洼,地下水会从湖盆边缘出露的含水层流入湖泊,而含水层的水来自泰勒斯溪的补给。[地理原理再现]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列举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答案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答案(1)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沉积;地壳断裂抬升。(2)科拉林地垒两侧的河流原为同一水系,随着地垒的抬升,原水系一分为二;地垒东侧边缘成为新的分水岭,原河道的一段废弃成为古河道;分水岭以西形成新的水系,并沿断层线发育新的河流;分水岭以东形成断陷盆地,积水形成乔治湖,泰勒斯溪等河流汇入湖泊。(3)主要通过湖盆边缘出露的含水层补给;补给量小,变化大。考向1通过“岩石圈物质循环图的判读”考查“综合思维”(2024·黑龙江哈尔滨模拟)恩施大峡谷位于湘、渝、鄂三省交界处。峡谷内,万米绝壁画廊、千丈飞瀑流芳、百座独峰矗立、十里深壑幽长,雄奇秀美的世界地质奇观,是世界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绝版画卷。下图分别为“恩施大峡谷景观图”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恩施大峡谷的岩石类型属于右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2.下列有关恩施大峡谷的形成过程叙述正确的是()A.海陆变迁—地壳上升、水平挤压—流水侵蚀B.海陆变迁—地壳上升—断裂下陷C.地壳水平挤压—地壳上升—断裂下陷D.地壳断裂下陷—流水侵蚀答案1.D2.A解析第1题,据材料可知恩施大峡谷是喀斯特地貌,岩石类型是石灰岩,属于沉积岩;结合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可知,图中甲是岩浆,乙是侵入岩,丁是沉积物转化形成的沉积岩,丙是变质岩。故选D。第2题,恩施大峡谷主要是由石灰岩组成,而石灰岩是由浅海中所沉积的碳酸钙在失去水分后,紧压胶结起来而形成的岩石,说明恩施大峡谷地区早期可能是浅海环境,后来由于地壳上升、水平挤压变成海拔较高的山地,最后由流水侵蚀作用形成,故选A。考向2通过“风化作用”考查“区域认知”(2023·福建福州模拟)在细质红层砂岩构造裂隙的基础上,经外力作用,岩体会形成鼓包,其上岩粒间的胶结物经过反复的吸水和脱水,会进一步在鼓包表面形成龟裂纹(下图)。这种龟裂地貌景观多见于裸露的陡坡上。某研学小组在江西省的一处国家地质公园发现,该地山体西北高、东南低,北侧多陡坡,岩性以红色砂岩为主,发育有典型的龟裂地貌景观;由于外营力的不同,该地各坡向的龟裂地貌发育存在差异。据此完成3~5题。3.在龟裂地貌演化的初期,鼓包表面的龟裂纹将()A.加宽加深 B.加宽变浅C.变窄变浅 D.稳定不变4.该地龟裂地貌景观发育最明显的坡向是()A.西北坡 B.西南坡C.东北坡 D.东南坡5.该地龟裂地貌景观的发育依次经历了()A.岩浆侵入→外力沉积→风化侵蚀B.外力沉积→地壳抬升→风化侵蚀C.岩浆侵入→风化侵蚀→地壳抬升D.地壳抬升→外力沉积→风化侵蚀答案3.A4.A5.B解析第3题,在细质红层砂岩构造裂隙的基础上,经外力作用,岩体会形成鼓包,其上岩粒间的胶结物经过反复的吸水和脱水,岩粒间的胶结物破碎脱离,鼓包表面的龟裂纹将加宽加深,故选A。第4题,该地山体北侧多陡坡,岩性以红色砂岩为主,而龟裂地貌景观多见于裸露的陡坡上,而且山体西北高、东南低,说明西北坡的坡度更陡峭,植被覆盖率更低,因此该地龟裂地貌景观发育最明显的坡向是西北坡,故选A。第5题,龟裂地貌景观是在细质红层砂岩构造裂隙的基础上形成的,细质红层砂岩属于沉积岩,与岩浆活动无关,排除A、C;龟裂地貌先是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细质红层砂岩,随后地壳抬升,受岩粒间的胶结物反复的吸水和脱水的风化侵蚀作用形成,故选B。课时精练(2023·浙江杭州模拟)下图为贵州三都县一处奇特的地质景观——“产蛋崖”。每隔数十年产蛋崖就会掉落出一些石蛋,石蛋大小不等。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海洋中,由碳酸钙分子结核压实而成。完成1~2题。1.依据专家推测,这些石蛋的岩石类型是()A.玄武岩 B.花岗岩C.变质岩 D.沉积岩2.地质景观中石蛋的地理成因链是()①外力侵蚀②海相沉积③地壳抬升④岩石风化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C.③④②① D.④①③②答案1.D2.B解析第1题,“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海洋中,由碳酸钙分子结核压实而成”说明五亿年前地壳升降运动活跃,海陆变迁形成大量沉积岩。贵州多喀斯特地貌,基岩多为沉积岩中的石灰岩,石灰岩主要成分碳酸钙在温湿气候条件下,经漫长而复杂的化学作用形成结核,状似石蛋,因此这些石蛋的岩石类型是沉积岩,故选D。第2题,由于专家推测这些石蛋形成于五亿年前的海洋中,由碳酸钙分子结核压实而成,说明石蛋是深海沉积物中的碳酸钙分子在特定化学作用下渐渐凝聚在一起结核形成的。经过上层沉积物的不断压实,深海沉积物和结核经过固结成岩都变成了埋藏于海底的沉积岩,经过亿万年的地质运动,在地壳抬升过程中暴露于地表受外力侵蚀。由于外力侵蚀导致风化差异,由深海沉积物形成的沉积岩构成的崖壁风化速度快,而结核形成的石蛋风化速度慢,当岩壁风化剥落,石蛋就慢慢崩落而出。所以该地区岩层中石蛋从形成到脱落的地质作用顺序依次是海相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石风化,故选B。(2023·福建三明模拟)风化穴是岩石表面因各种风化作用或风蚀作用形成的负地形。新疆东帕米尔高原盖孜河流域中游某村(海拔2600m)附近冰碛平台上分布花岗岩大块漂砾,该村所在的河谷两侧有高山夹峙。下图示意该村花岗岩大块漂砾边墙型风化穴的形成过程。据此完成3~5题。3.影响盖孜河中游某村花岗岩大块漂砾分布的地质作用是()A.风化作用 B.变质作用C.搬运作用 D.侵蚀作用4.盖孜河附近花岗岩大块漂砾的边墙型风化穴多面向河流的下游或河谷,主要原因是()①水汽较多②受山风影响③地势低平④受谷风影响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边墙型风化穴形成过程中,由乙到丙,需要具备的条件是()A.植被类型增多 B.人类活动干扰C.地质灾害频繁 D.风沙活动持续答案3.C4.B5.D解析第3题,花岗岩经过风化侵蚀之后形成大量的碎屑物质,在外力作用的搬运下,分布在不同的地点,形成花岗岩大块漂砾,因此影响花岗岩大块漂砾分布的地质作用是搬运作用;风化作用、变质作用、侵蚀作用对花岗岩大块漂砾分布影响较小,故选C。第4题,河流下游或河谷地区水汽较多,对花岗岩的风化作用较强,①正确;风由谷地或者河床吹向山坡,主要是谷风对花岗岩进行风化侵蚀作用,②错误、④正确;地势低平不是导致边墙型风化穴多面向河流的下游或河谷的主要原因,③错误。故选B。第5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由乙到丙,边墙型风化穴由“蜂窝”演化为“内壁”,主要是风沙活动持续对花岗岩岩体进行侵蚀,导致“蜂窝”规模不断扩大、联通,最终演化为“内壁”,故选D。(2023·广东湛江月考)在浙江省温州市区东南部的大罗山上,有一处著名的“龙脊”景观,其形状犹如巨龙的龙脊骨。“龙脊”由23块形状相似的岩石组成,岩石坚硬致密,其形成距今1.2亿年左右,每段岩石之间的接连处都积有厚厚的一层灰。下面图1示意部分“龙脊”景观,图2示意地壳物质循环。据此完成6~8题。6.“龙脊”岩石属于图2中的()A.甲B.乙C.丙D.丁7.形成“龙脊”岩石的地质作用是图2中的()A.②B.③C.④D.⑤8.“龙脊”景观的形成过程是()A.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侵蚀B.岩浆喷出—风化侵蚀—地壳抬升C.岩浆侵入—变质作用—地壳抬升D.岩浆喷出—地壳抬升—风力沉积答案6.B7.D8.A解析第6题,结合材料信息,岩石坚硬致密,应为侵入型岩浆岩;结合图2可知,丙为岩浆,乙为岩浆岩,甲为变质岩,丁为沉积岩,故选B。第7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②为变质作用,③为熔化,④为外力作用,⑤为冷却凝固,“龙脊”为侵入型岩浆岩,应为岩浆侵入岩石圈冷却凝固形成的,故选D。第8题,侵入型岩浆岩形成于地下深处,必须经地壳抬升作用到高处,然后经风化侵蚀出露地表,才能形成“龙脊”景观,故选A。9.(2024·陕西西安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九华山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断裂构造发育,是主体为花岗岩的山岳型地貌,锥状峰、柱状峰等花岗岩峰丛地貌遍布,不少山峰在海拔1000米以上。九华山物华天宝,森林植被茂盛,珍奇树种众多,生物多样性复杂。下图为九华山景观图。(1)简述九华山花岗岩的形成过程。(4分)(2)花岗岩能够出露地表并隆起为九华山,说明其主要原因。(6分)(3)说明塑造九华山峰丛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4分)(4)分析九华山生物多样性复杂的自然条件。(6分)答案(1)地下熔化的岩浆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沿岩层裂隙侵入到岩石圈上部;熔化的岩浆经过缓慢的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2)花岗岩形成之初深埋于地表之下,因地壳抬升运动,花岗岩上覆岩层上升,遭受风化、侵蚀和搬运等外力作用,变薄且缺失,导致花岗岩出露地表;随地壳的进一步抬升,花岗岩岩体隆起形成九华山。(3)花岗岩岩体裂隙发育,易遭受风化作用,使裂隙加宽加深;在雨水和流水的侵蚀作用下,发生重力崩解,使岩体形成山坡陡峻的锥状、柱状山峰。(4)九华山山峰耸立,地形错综复杂;气候具有垂直变化的特点,局域气候复杂多样;风化土壤层较厚,雨水充沛,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为生物提供多种多样的栖息地和繁衍地,使生物多样性复杂。
课时27地质构造与地貌1.褶皱(1)概念:在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作用下,岩层会发生塑性变形,产生一系列波状弯曲。(2)类型背斜向斜岩层形态岩层向上拱起岩层向下弯曲早期地貌常形成山岭常形成谷地倒置地貌背斜顶部受张力产生裂隙,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由于受到挤压,岩石致密,不易被侵蚀,相对高耸形成山岭图示概念辨析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①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导致的岩层变形、变位,是地壳运动的“足迹”,如褶皱、断层,与地表形态无关,关键是看地下岩层的弯曲状况、新老关系、是否连续。②构造地貌:是在地质构造基础上形成的地表形态,如向斜谷、向斜山、背斜谷、背斜山、断块山等。特别提醒“背斜成山,向斜成谷”是内力作用的结果;而“背斜成谷、向斜成山”为地形倒置,主要是由外力作用而形成。2.断层(1)概念:当岩层受到的压力、张力等超出所能承受的程度,岩层就会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位移。(2)类型:有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两种。形式示意图地貌举例水平位移在山地,断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常发育成沟谷、河流岩层在水平方向上被错断美国西部的圣安德列斯断层垂直位移上升的岩块经风化侵蚀常成为块状山或高地我国的华山、庐山、泰山相对下降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我国的渭河平原、汾河谷地(3)简述断层和断裂的区别。答案断层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岩体受力产生断裂;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位移。若只有断裂但无位移则仅为断裂,不能算作断层。概念解读正断层和逆断层正断层逆断层相对位移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作用力主要是受到拉张力和重力作用,多出现于张裂性板块边界主要由水平挤压与重力作用而形成图示注:断层面两侧的岩块称为断层盘,其中位于倾斜断面之上的为上盘,位于倾斜断面之下的为下盘。1.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1)看问题指向①问地质构造,主要包括褶皱(背斜、向斜)、断层(地垒、地堑)。②问构造地貌,主要包括山岭、谷地、平原、盆地、陡崖等。(2)具体方法方法及图示判读事例看岩层新老关系a河谷到b、c河谷的地层均由老到新,即中心老、两翼新→背斜→a为河谷→背斜谷看岩层弯曲没有说明岩层新老关系的情况下,甲处地貌为谷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乙处地貌为山岭,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看相关数据地点海拔(米)某沉积岩的埋藏深度(米)A450170B520140C450160看海拔→中部高、两侧低→山岭;岩层埋藏深度→海拔减埋藏深度即为岩层的高度→同一岩层B处高,A、C处低→向上拱起→背斜2.研究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地质构造在工程选址、找水、找矿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可通过下图进行理解。(1)利用地质构造找水——向斜槽部、断层处向斜岩层向槽部倾斜,利于地下水向槽部汇集,故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断层地下水出露成泉(2)利用地质构造找矿——向斜槽部探矿、背斜处找油(煤、石油、天然气均在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岩中形成)煤矿向斜部分的地下(背斜顶部易被侵蚀,背斜岩层中的矿石很可能被侵蚀掉)油、气背斜岩层向上拱起,油、气密度小,分布于背斜顶部,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3)利用地质构造确定工程建设——避开断层带、向斜,背斜建隧道避开断层易产生地震、滑坡、渗漏等不良后果,造成建筑物坍塌隧道避开向斜向斜是地下水汇集区,隧道可能会变为“水道”隧道选在背斜背斜的岩层呈天然拱形,结构稳定(2022·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1~2题。1.图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中甲处()A.岩层受挤压形成向斜构造B.受断层影响下陷形成谷地C.因岩浆活动地表出露喷出岩D.因外力作用地下埋藏变质岩[关键信息点拨]图中①为沉积物,②砂岩是沉积岩,③大理岩是变质岩,④花岗岩为岩浆岩;化石形成于沉积岩中。据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凹陷,形成向斜构造;甲处南部有断层,甲所在的地层是向上抬升的;甲处地下岩石分别为砾岩、砂岩、石灰岩,都是沉积岩。[地理原理再现]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请写出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答案①看岩层弯曲:岩层向上拱起的为背斜,岩层向下弯曲的为向斜。②看岩层新老:岩层中心老、两翼新的为背斜,岩层中心新、两翼老的为向斜。答案1.B2.A解析第1题,化石形成于沉积岩中,②砂岩为沉积岩,选B。图中①为沉积物,还没有形成岩石;③大理岩为变质岩;④花岗岩为岩浆岩。第2题,据图可知,甲处岩层向下凹陷,是岩层受到挤压变形形成的向斜构造,A正确;甲处南部有断层,但甲所在的地层是向上抬升的,B错误;甲处地下岩石分别为砾岩、砂岩、石灰岩,都是沉积岩,C错误;变质岩是原有岩石在地球内部高温、高压等条件下形成的,D错误。考向1通过“向斜”考查“综合思维”下图示意我国某山地甲、乙、丙三处的海拔和同一沉积岩层埋藏深度(地面至地下岩层的垂直距离)。据此完成1~2题。1.该山最有可能位于()A.上海B.福建C.青海D.西藏2.该地质构造通常被用来()A.勘探油气资源 B.开展滑雪运动C.寻找地下水源 D.研究岩溶地貌答案1.B2.C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信息,该山地海拔在700m左右,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平坦,A错误;青海与西藏地区整体海拔较高,C、D错误;福建地区山地、丘陵地形广布,符合题意,故选B。第2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出该山地甲、乙、丙三处的同一沉积岩C。考向2通过“断层”考查“区域认知”(2023·山东滨州市模拟)多年以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华莱士溪河道在多次地震中发生变动。下图为“华莱士溪局部河道变迁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图中地质构造线沿线最可能是()A.背斜谷 B.向斜谷C.背斜山 D.断层谷4.局部河道沿地质构造线发育,主要是因为地质构造线沿线()A.岩石破碎,易被侵蚀B.流速快,流水下蚀强烈C.地壳下陷,积水成河D.流速慢,流水侧蚀强烈答案3.D4.A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地区易发生地震,图示河流流向在地质构造线附近扭转明显,华莱士溪上、下游错位也很明显,故该地质构造线沿线最可能为断层谷,D正确。第4题,由上面分析可知,图中地质构造线沿线最可能为断层谷,河道沿断层线发育,主要是因为断层线沿线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成谷地,为河道发育提供了条件,故选A。地理实践6地质剖面图的判读1.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1)看沉积岩:一般情况下,沉积岩岩层年龄越老,其位置越靠下,岩层年龄越新,其位置越靠上,即越接近地表。如图1中Ⅲ岩层位置靠下,岩层较老;Ⅱ岩层位置靠上,岩层较新。(2)看断层:断层形成晚于被断裂切断的岩层。如图1中断层晚于图中所有岩层。(3)看岩浆岩:岩浆岩(包括喷出岩和侵入岩)的形成晚于其切穿的岩层,如图1中岩浆岩Ⅳ岩层形成晚于其切穿的Ⅱ岩层和Ⅲ岩层。(4)看变质岩:变质岩是岩石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因而变质岩的形成晚于其相邻的岩浆岩。(5)看侵蚀面:若两个岩层之间有明显的侵蚀面,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隆起后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若侵蚀面上覆有新的岩层,说明该地地壳下沉。2.地质构造的判断(1)看岩层是否连续,褶皱由连续的褶曲组成。如图2中的乙、丙为由连续的褶曲组成的褶皱。(2)看岩层的形态和地貌形态:岩层向上拱起一般为背斜,未侵蚀前常形成山岭(如图2中乙);岩层向下弯曲一般为向斜,未侵蚀前常形成谷地。(3)看岩层的新老关系:中老翼新为背斜,中新翼老为向斜,这是判断背斜与向斜最可靠的依据。(4)看岩层是否受力断裂且沿断裂面有明显的相对位移:即岩块是否有相对上升或下降运动,如图1中Ⅴ处、图2中甲处均为断层;若只有断裂而无明显的相对位移,只能称为断裂而不能称为断层。3.地壳运动性质的判断(1)褶皱、断层的存在说明经历了地壳的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如图1中的断层,岩层未发生弯曲,说明该地经历了垂直运动;图2中的褶皱和断层,说明该地经历了水平挤压和垂直运动。(2)有沉积岩层或沉积物,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且沉积时地势低洼,也可能伴随着下降运动。如图1中左侧Ⅰ的存在;图2中的各岩层都说明经历了沉积作用。(3)若某个年代的岩层缺失,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上升,没有接受沉积,或说明该年代该地区地壳下沉形成了沉积岩,后来地壳上升,形成的岩层又被侵蚀掉。4.褶皱与断层结合的地质图褶皱后的背斜、向斜构造又被断层切割,上升盘被侵蚀掉后,形成了不同的地层出露分布,背斜被断层切割、上升盘被侵蚀平坦后,同一地层出露的间隔比下降盘的宽(如下图a所示);向斜被断层切割、上升盘被侵蚀后,同一地层出露的间隔比下降盘的窄(如下图b所示)。(2023·江苏无锡市期末)油气聚集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构造中积聚形成油气藏的过程。下图示意某油气藏附近地质构造剖面,其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且①~⑥为生油岩(指富含有机质、大量生成油气与排出油气的岩石),生油岩上覆砂岩和砾岩。据此完成1~2题。1.最可能成为油气藏的地点是()A.Ⅰ、ⅡB.Ⅱ、ⅢC.Ⅲ、ⅣD.Ⅳ、Ⅴ2.该地()A.阴影部分地层相对两侧左降右升B.大致为背斜地质构造C.甲处岩体可能是花岗岩D.辉绿岩形成早于生油岩答案1.D2.A解析第1题,由材料可知,油气聚集是指油气在地层圈闭构造中积聚形成油气藏的过程。图中Ⅳ、Ⅴ上面有辉绿岩,属于圈闭构造,可能形成油气藏,D正确;Ⅱ附近有断层,Ⅰ、Ⅲ是普通沉积岩岩层,不是圈闭构造,故选D。第2题,根据岩层分布可以看出,阴影部分地层相对于左侧岩体有所下降,相对于右侧岩体有所上升,A正确;由材料可知,该地岩层中间新、两翼老,为向斜地质构造,B错误;甲处附近有辉绿岩,表明此处有岩浆侵入,受岩浆活动影响,甲处发生变质作用,可能是变质岩,而花岗岩为侵入岩,C错误;生油岩形成之后,岩浆侵入生油岩时结晶形成辉绿岩,D错误。故选A。(2023·浙江稽阳联谊学校联考)下图为“某地地形地质图”,石炭纪为两栖动物时代。完成3~4题。3.关于①②③处的构造地貌,说法正确的是()A.①为向斜谷B.③处下挖可挖出C1煤层C.②为向斜谷D.①②③均为地形倒置4.关于图中地层,说法正确的是()A.C1形成于5.4亿年以前B.C3形成于蕨类植物时代C.C2由石英岩变质而成D.D3形成时我国大陆格局形成答案3.D4.B解析第3题,读图,①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根据图例,岩层中心老,两翼新,为背斜谷,A错误。C1煤层比③处岩层D3新,无法挖出,B错误。根据等高线可判断出②是山脊,C错误。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可判断出①③为背斜谷,②为向斜山,①②③均为地形倒置,D正确。第4题,据材料可知,石炭纪为两栖动物时代,距今3.59亿年~2.99亿年,A错误。石炭纪约为晚古生代时期,蕨类植物繁盛,C3形成于蕨类植物时代,B正确。C2砂岩是沉积岩,是由沉积物固结成岩形成,C错误。D3泥盆纪属于古生代,而我国大陆格局形成于新生代,D错误。(2024·山西太原模拟)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和海水深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5.据图推断,该地()A.岩层①与②的形成环境不同B.甲断层形成时间晚于三叠纪C.侏罗纪气候干旱,植被稀少D.石炭纪没有发生过海陆变迁6.乙处地质构造的主要形成过程最可能是()A.侵蚀搬运—断裂下陷—固结成岩B.固结成岩—岩浆喷出—地壳抬升C.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D.固结成岩—挤压拱起—风化侵蚀答案5.A6.D解析第5题,岩层①为砂岩层,岩层②为黑色泥岩层,两者颗粒物大小不同,砂岩层多形成于山麓或河口附近,泥岩层多形成于湖盆等洼地,两处形成环境不同,A正确;据图可知,三叠纪地层覆盖在断层之上,说明甲断层形成时间早于三叠纪,B错误;侏罗纪地层形成煤层,说明植被茂盛,推知气候湿润适宜植物生长,C错误;从海水深度变化图可知,石炭纪该地海陆变化频繁,膏盐岩、砂岩层、黑色泥岩交替出现,D错误。第6题,乙处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主要受到挤压作用,不是由于火山活动形成,形成过程中不会出现岩浆喷出、岩浆侵入等岩浆活动,B、C错误。该处首先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地层;接着受水平内力挤压拱起,形成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影响,易被风化侵蚀;最后沉积物覆盖,D正确。断裂下陷会形成地堑,A错误。课时精练(2023·江西省部分学校联考)下图是“湖南省境内的一处背斜地质剖面示意图”,背斜形成后长期遭受外力侵蚀。据此完成1~3题。1.影响该背斜的外力,作用最强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2.组成图示沉积岩的沉积物,形成时间()A.①②相同 B.③④相同C.①先于② D.④先于③3.②③两地的形成是因为其遭受到的侵蚀程度不同,②地比③地()A.受到的侵蚀力更强B.受到的侵蚀力更弱C.地层的抗蚀力更强D.地层的抗蚀力更弱答案1.B2.C3.D解析第1题,湖南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故影响该背斜的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流水作用最强的季节是多雨季节,即当地夏季,故选B。第2题,不同地层形成的顺序是先下后上,同一地层的沉积物形成时间亦如此。处于同一沉积岩层的①与②相比,①处于该岩层的底部,故①先于②形成,A错误、C正确;④地层在最上层,形成时间最晚,③先于④形成,B、D错误。第3题,②③两地气候相同,受到的外力侵蚀相差不大,排除A、B;②地位于背斜顶部,受到的张力作用更大,岩体更疏松,因此②地比③地地层的抗蚀力更弱,C错误、D正确。(2024·山东济南模拟)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到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考察,下图为该小组学生绘制的“该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4.该地区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是()A.岩浆侵入—岩层弯曲—岩层断裂B.岩浆侵入—岩层断裂—岩层弯曲C.岩层弯曲—岩浆侵入—岩层断裂D.岩层断裂—岩层弯曲—岩浆侵入5.图中()A.甲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B.乙处适合修建大型水坝C.丙处易发现地下水资源D.丁处河流左岸侵蚀明显6.图中()A.①处可能找到化石B.②处易形成喀斯特地貌C.③岩层比②岩层老D.④处的物质来自地幔答案4.C5.A6.B解析第4题,结合图示可知,断层线断开了所有的岩层,因此断层是最后形成的;结合岩石位置可知,花岗岩侵入了原有的沉积岩岩层,说明先岩层弯曲,遭受侵蚀导致右侧石灰岩岩层缺失,之后岩浆侵入,因此该地质过程应为岩层弯曲—岩浆侵入—岩层断裂,C正确。第5题,甲处岩层向下弯曲,应为向斜构造,A正确;乙处为断层,地质条件不够稳定,因此不适合建设大型水坝,B错误;丙处为背斜,不是储水构造,C错误;结合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河流右岸侵蚀明显,D错误。第6题,①为花岗岩,并不是沉积岩,因此不会找到化石,A错误;②为石灰岩,石灰岩受到流水溶蚀易形成喀斯特地貌,B正确;结合岩层结构可知,③岩层在②岩层的上部,因此③岩层较新,C错误;结合图中信息可知,④为泥岩,为沉积岩,其物质不是来自地幔,D错误。(2023·浙江杭州模拟)秦岭山地是古老的褶皱断层山地。北秦岭早在4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遭受剥蚀,山脉主脊偏于北侧,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南秦岭却淹于海水中,接受沉积,而后南秦岭隆起,露出海面。下图示意秦岭地质历史时期构造。完成7~8题。7.秦岭的主要成因是()A.华北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地壳隆起B.扬子板块断裂下陷,南秦岭形成地垒C.位于板块张裂地带,海底火山灰堆积D.陆地多河流发育,泥沙在半深海沉积8.图示地质历史时期,与南秦岭相比,北秦岭()A.煤炭资源更丰富 B.植被种类更少C.岩层中化石更多 D.山坡短且陡峭答案7.A8.D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华北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导致位于两板块之间的地壳抬升,形成秦岭山脉,A正确;根据图中信息,扬子板块并没有断裂下陷,B错误;板块张裂处一般形成裂谷或海洋,C错误;河流沉积不可能形成高大的山脉,D错误。第8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图示地质历史时期,南秦岭以海相沉积为主,相对平缓,北秦岭位于两个板块交界处,上升为陆地时间较久,地壳、岩浆活动频繁,且山脉主脊偏于北侧,河流深切,形成许多峡谷,所以可推知北秦岭山坡短且陡峭,D正确;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煤炭是沉积作用形成的,北秦岭岩浆活动频繁,南秦岭以海相沉积为主,所以北秦岭岩层中化石更少,煤炭资源不丰富,A、C错误;根据材料,北秦岭早在4亿年前就已上升为陆地,而此时南秦岭却淹于海水中,接受沉积,所以北秦岭植被种类更多,B错误。9.(2023·广东五地模拟)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盐岩的流动性和塑性较其他岩石更强,且密度相对较低。历史上,扎格罗斯山脉某地因内部盐岩层活动触发了约4.2亿立方米的巨型岩崩,短期内造成岩崩体堵河。研究表明,该地的褶曲类型对岩崩发育具有促进作用。图1示意该地地质构造,图2示意盐岩层活动剖面。(1)说出该地的褶曲类型并简述其对岩崩的促进作用。(8分)(2)说明盐岩层活动触发巨型岩崩的过程。(6分)(3)分析巨型岩崩对河谷位置和形态的影响。(4分)答案(1)背斜。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产生裂隙,石质疏松,易破碎崩塌;背斜两翼的岩层倾向与坡向一致,岩层不稳定;向上拱起的背斜为盐岩上涌提供空间。(2)地壳运动施加较强的挤压力,盐岩流动性强、塑性强,(在背斜轴部)上涌;岩层(背斜)顶部受到流动盐岩的顶冲,变得更加陡峭;临河一侧岩层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3)受岩崩体堵河影响,河流向北改道,河谷北移;岩崩体上游河道落差减小,河谷逐渐展宽,岩崩体下游河道落差增大,河谷下切加深。
课时28板块运动与地貌一、板块运动与地貌1.板块构造学说(1)地球岩石圈是刚性的,破碎成为多个不规则的块体,即板块。(2)板块覆盖于熔融的软流层之上,一直处于缓慢的、不断的运动之中。(3)板块内部相对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回归教材读选择性必修1教材第29页图2.20“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回答(1)~(3)题。(1)写出上图中字母代表的板块名称。(2)指出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位于哪个板块。(3)利用板块构造学说分别解释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的成因。答案(1)A为亚欧板块、B为太平洋板块、C为印度洋板块、D为美洲板块、E为非洲板块、F为南极洲板块。(2)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3)落基山脉由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而安第斯山脉则是由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而形成。2.板块运动与地貌(1)板块相向运动:形成巨大山系、海沟、岛弧等不同的地貌形态。(2)板块相离运动:形成裂谷、海洋。二、山地对交通的影响1.山地对交通建设的影响(1)与平原相比,山地相对高度和坡度大,不利于人类通行——修建交通运输线路,成本高,难度比较大。(2)山地地质构造复杂,坡地稳定性差,洪水形成快,水流急,对交通运输设施和人员安全构成威胁。2.山地对交通布局的影响(1)交通运输方式:优先建造公路,其次是铁路。(2)交通运输线路①通常在地形相对和缓的山麓、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选线。②需要翻越山岭时,一般采用盘山曲折的线路设计。③越来越多地采用桥(梁)隧(道)相结合的方式。思考平原地区公路选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案尽量少占耕地;处理好与农田水利设施和城镇发展的关系。1.板块运动与地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地貌。如下表所示:板块运动张裂碰撞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挤压碰撞边界类型对地球面貌的影响形成裂谷或海洋形成高峻山脉和巨大高原在大洋板块上形成海沟;在大陆板块上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举例东非大裂谷、红海、大西洋等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等马里亚纳海沟、亚洲东部岛弧、美洲西岸山脉等图示2.山区交通线的选择原则及原因影响一般原则原因实例方式首选公路运输,其次是铁路运输①山地修建铁路运输干线的成本高、难度大;②建造公路的成本、技术难度较铁路小;③公路运输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西藏先有新藏、青藏、滇藏等公路,后有青藏铁路线路走向①线路选在地势相对和缓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②线路一般呈“之”字形或“8”字状(线路尽量与等高线平行);③避开陡坡和断层、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地段;④在适宜的过河点跨过河流;⑤尽量选择两点间最近距离、经过各级居民点;⑥避免占用耕地、避开农田水利设施选线一般应按地形走势来确定路线的走向。原因:①尽量节约建设成本;②降低技术难度;③工程施工要安全;④降低运营成本和提高运营安全性(如果选取最直、最短的线路,就必须开拓较多的山坡,填平沟谷,建造较多的桥梁或隧道)①同蒲铁路沿汾河谷地伸展;②陇海铁路的西段沿渭河谷地伸展;③襄渝铁路沿汉水谷地伸展;④成昆铁路沿地形走势曲折伸展线网密度一般来说,平原、缓丘、山间盆地、河谷等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地方,线网密度大山区人口主要集中在河谷地带,这样可以联系较多的居民点,方便人们的出行,吸引较多的客货流,从而提高营运量,增加经济效益南疆铁路和兰新铁路(新疆段)均沿山麓分布,连接绿洲(2023·全国文综乙)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约42°S~45°S)位于板块边界附近,呈东北—西南走向,其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某科研团队对该山脉东西向剖面形态进行研究,观测到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模拟研究表明未来该山脉升高速度逐渐放缓,高度将趋于稳定。据此完成1~3题。1.推测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是由于()A.板块挤压 B.火山不断喷发C.板块张裂 D.岩浆持续侵入2.假设不受内力作用,在外力作用下,该山脉()A.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东移B.西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C.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西移D.东坡侵蚀强烈,山脊线稳定3.未来该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是由于随山体升高()A.板块运动逐渐加强B.板块运动逐渐减弱C.外力作用逐渐加强D.外力作用逐渐减弱[关键信息点拨]根据新西兰南岛上的南阿尔卑斯山脉的经纬度,可知新西兰终年受西风带控制,山脉的西坡为迎风坡,降水较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西兰处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东侧板块向西侧板块不断挤压,地壳隆起形成南阿尔卑斯山脉。该山脉形态受板块运动和以流水为主的外力作用共同影响,受板块挤压使其高度不断升高,受流水侵蚀作用使其高度降低。若山脉高度不断升高,说明内力作用影响超过外力作用影响;若山脉高度趋于稳定,说明内、外力作用达到平衡。[地理原理再现]板块运动对地貌的影响写出板块运动的类型及形成的地貌。答案①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碰撞,形成海岸山脉、岛弧、海沟;②大陆板块和大陆板块碰撞,形成高大的山脉;③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大洋中脊(海岭)。答案1.A2.A3.C解析第1题,新西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东侧的太平洋板块向西侧的印度洋板块方向挤压,地壳隆起形成南阿尔卑斯山脉,故山脉仍在升高并向西扩展,选A。第2题,由材料可知,该山脉位于西风带,西坡是迎风坡,降水量大,流水侵蚀作用强烈,河流发育,在溯源侵蚀作用下,源头即山脊线东移,选A。第3题,目前该山脉仍在升高说明目前内力作用强度大于外力作用。随山体升高,外力作用逐渐加强,内、外力作用达到平衡,山脉高度将趋于稳定,选C。考向1通过“板块运动”考查“综合思维”(2023·河北秦皇岛模拟)洋中脊是绵延于各大洋底的总长达八万千米的火山山脉。地幔的岩浆在洋中脊处上升,快速冷却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作为板块运动的一部分,在洋中脊形成的大洋地壳在接近俯冲板块边界的过程中逐渐变冷变重,最终俯冲进入地幔,形成一个大洋地壳的循环。下图示意大洋中脊扩张过程。据此完成1~2题。1.图中洋中脊处()A.受水平挤压形成断层B.热液区多花岗岩C.洋壳俯冲到陆壳之下D.洋壳不断向外扩张2.图中洋壳的新老关系表现为()A.从O到P先变老再变新B.从O到P由新到老C.从O到P先变新再变老D.从O到P由老到新答案1.D2.B解析第1题,由材料“地幔的岩浆在洋中脊处上升,快速冷却形成新的大洋地壳。作为板块运动的一部分,在洋中脊形成的大洋地壳在接近俯冲板块边界的过程中逐渐变冷变重,最终俯冲进入地幔,形成一个大洋地壳的循环。”并结合图可推断,洋中脊处两侧地壳向外张裂扩张,为生长边界,A错误、D正确;热液区岩石多为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在远离洋中脊的地方,大洋地壳逐渐变冷变重,俯冲进入地幔,B、C错误。故选D。第2题,从上题分析可知,洋中脊处大洋地壳向外扩张;结合材料可推测,洋中脊处形成的岩石最新,越往两侧岩石越老,最终在海沟处消失,所以图中从O到P洋壳的新老关系表现为由新到老,选B。考向2通过“山地对交通布局的影响”考查“区域认知”(2024·广东珠海模拟)有研究显示,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的线路选择,影响最大的是地理因子。不同的地理因子,对丝绸之路的道路密度增加存在正向和负向的影响,在中亚复杂的山地地形中,商贾们主要选择低坡度、高起伏度的地区行走。据此完成3~4题。3.对丝绸之路线路密度的增加,影响力为正向的因素是()A.距最近河流的距离B.农牧用地的占比C.距最近城市的距离D.距最近海岸的距离4.商队在中亚地区穿行时选择沿地形起伏巨大的山麓行走,主要是为了()A.缩短路程 B.避开盗寇C.获得补给 D.躲避灾害答案3.B4.C解析第3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联系两地之间进行物质交换,农牧用地占比增加,说明聚落密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本地区人口数量增多,对于商贸需求量增加,因此,对丝绸之路线路密度的增加起到正向促进作用,B正确;距最近河流、最近城市、最近海岸的距离对丝绸之路线路密度的增加影响较小,排除A、C、D。故选B。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中亚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本地区水资源短缺,而在山麓地带,地势较低,往往有绿洲分布,水源充足,且有居民在此居住,可以获得补给,C正确;由于地形起伏巨大,并未缩短路程,排除A;选择地形起伏巨大的山麓行走,对避开盗寇、躲避灾害作用较小,排除B、D。故选C。课时精练下图为“世界主要板块接触关系示意图”。完成1~2题。1.表示印度洋板块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示范围内位于消亡边界的地理事物是()A.东非大裂谷 B.夏威夷群岛C.喜马拉雅山脉 D.大西洋中脊答案1.B2.C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位置可知,①板块为美洲板块;②板块为印度洋板块;③板块为太平洋板块;④板块为亚欧板块。故选B。第2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都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夏威夷群岛位于太平洋板块内部;喜马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故选C。(2023·广东惠州调研)夏威夷—皇帝海山链由两部分组成:没入海中的皇帝海山链和出露海面的夏威夷岛链(图1所示)。这些海底火山的年龄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变“年轻”,“身高”也在增长。20世纪60年代,有学者提出了地球热点理论:随着板块运动,板块漂移过地幔柱时,地幔柱的“羽流”冲破岩石圈造成火山喷发(图2所示)。据此完成3~5题。3.近年来,夏威夷基拉韦厄火山连续喷发,大量熔岩在海中快速冷却形成()A.侵入岩 B.变质岩C.沉积岩 D.喷出岩4.图示区域太平洋板块的运动方向是()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北向西南C.自东南向西北 D.自西南向东北5.皇帝海山链中的海山均没于海面以下,是因为()A.海洋地壳下沉 B.火山喷发规模小C.受外力侵蚀 D.海平面上升答案3.D4.C5.C解析第3题,熔岩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侵入岩石圈上部,喷出岩喷出地表,因此受海水冷却形成的是喷出岩,故选D。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这些海底火山的年龄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变“年轻”,说明越向西北岩浆岩越老,形成时间越早,说明太平洋板块向西北移动,故选C。第5题,皇帝海山链中的海山均没于海面以下,是因为受外力侵蚀,如海浪侵蚀等;海洋地壳下沉、火山喷发规模小、海平面上升对其影响较小。故选C。(2023·河北石家庄模拟)火山锋是指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的线状前沿地带。马提尼克岛地处加勒比海向风群岛北端,火山锋的移动、停滞在该地塑造出三道壮观的火山带(如下图,箭头为板块运动方向)。据此完成6~7题。6.造成马提尼克岛火山锋分布的主导板块及运动形式是()A.加勒比板块间歇性俯冲B.大西洋板块间歇性俯冲C.加勒比板块间歇性张裂D.大西洋板块间歇性张裂7.火山锋的存在,导致马提尼克岛()①面积缩小②平均高度增加③长宽比增大④海岸曲折度增大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6.B7.C解析第6题,根据材料“火山锋是指板块交界处火山活动频繁的线状前沿地带”并结合图可知,火山锋应位于大西洋板块与加勒比板块交界处。读图可知,大西洋板块属于大洋板块,加勒比板块属于大陆板块部分,图中板块运动方向是大西洋板块向加勒比板块运动,由材料“马提尼克岛地处加勒比海向风群岛北端,火山锋的移动、停滞在该地塑造出三道壮观的火山带”可知,三个火山锋形成过程中间有停滞。所以应是大西洋板块间歇性俯冲,加勒比板块被抬升形成三个火山锋。B正确。第7题,火山锋的存在,是大西洋板块向加勒比板块移动,使加勒比板块抬升,导致马提尼克岛平均高度增加,长度增加,宽度变小,②③正确;马提尼克岛面积不一定缩小,海岸线的曲折度与海浪的侵蚀和沉积作用有关,板块抬升中岛屿没有断裂,无法判断海岸曲折度的变化,①④错误。(2023·江苏苏州模拟)张家界天门山盘山公路似玉带环绕,弯弯相连,有“通天大道”之称,盘山公路全长10.77千米,海拔从200米急剧提升到1300米(图1)。太原天龙山旅游公路因其一段高架桥火爆网络,三层设计的回旋式高架桥耸立云端,行走在上,仿佛在玩“过山车”(图2)。读图完成8~10题。8.影响图示公路走向共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地形B.水文C.生态D.气候9.天门山地区交通运输线首选公路,是因为()A.公路运输速度快B.公路建造难度较小C.公路运输量大D.公路运输价格低10.太原天龙山旅游公路蜿蜒曲折,回旋多层设计是因为()A.减少占用耕地 B.避免破坏生态C.避免自然灾害 D.减缓道路坡度答案8.A9.B10.D解析第8题,由图可知,张家界天门山地区和太原天龙山地区地形都主要是以山地为主,故交通线路在布局时的形式和走向主要考虑地形因素,故选A。第9题,相比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在山区修建公路难度小、成本低,故选B。第10题,该路段地势陡、坡度大,公路蜿蜒曲折,回旋多层设计能够延长路程,从而降低坡度,增强安全性,D正确;为了少占耕地,可以建造高架,不一定建回旋路,A错误;自然灾害和修路带来的生态破坏都不可避免,B、C错误。(2023·广东珠海模拟)展线的实质是通过修建盘山线路降低线路坡度。青藏铁路西宁—格尔木段的关角展线群是我国现存展线最密集的地方,随着2014年新关角隧道的通车,关角展线群会逐渐被取代。下图是“关角展线群及新关角隧道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促使铁路建设采用展线技术的影响因素主要是()A.地形B.经济C.社会D.技术12.有专家认为,关角展线是即将消失的景观,其原因是()A.减轻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危害B.缩短距离和列车的运营时间C.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升D.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答案11.A12.C解析第11题,从“展线的实质是通过修建盘山线路降低线路坡度”可看出,促使铁路建设采用展线技术的影响因素是地形,是为了降低坡度的必然选择,故选A。第12题,“随着2014年新关角隧道的通车,关角展线群会逐渐被取代”说明关角展线消失是被隧道取代,新关角隧道的修建主要是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克服了地形阻碍,C正确。13.(2024·四川绵阳诊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秘鲁地处纳斯卡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随着板块运动,安第斯山脉隆起,秘鲁自然地理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图为秘鲁位置及其太平洋沿岸某地植被分布示意图。(1)指出纳斯卡板块与美洲板块在图示区域的运动方向。(2分)(2)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秘鲁的地貌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变化对秘鲁陆地生物区域差异的影响。(4分)(3)发菜是一种耐高温及干旱的藻类植物,喜湿润的空气,但降水太多反而不易存活。说明秘鲁太平洋海岸存在发菜种群的自然原因。(4分)答案(1)纳斯卡板块向东(东北)运动,美洲板块向西(西南)运动。(2)板块运动形成高大山脉,水热条件垂直差异明显,使生物物种分布出现垂直差异;高大山脉阻挡气流,使其东西两侧出现降水差异,并且高大山脉形成生物屏障,阻碍两侧生物的交流演化,生物物种呈现东西差异。(3)该地纬度低,气候炎热干旱,环境恶劣,(物种间竞争弱,)发菜适宜该环境;受秘鲁寒流影响,沿海地区易形成海雾,为发菜生长提供所需的湿润空气。
真题专练(2023·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广东某丹霞地貌景观图”,该地貌主要发育于白垩纪的红色地层。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完成1~2题。1.该地貌景观的物质组成是()A.砂砾岩 B.石灰岩C.石英岩 D.花岗岩2.该红色地层形成时期的气候特征为()A.冷湿B.暖湿C.冷干D.暖干答案1.A2.D解析第1题,图示丹霞地貌景观具有多层的水平层理,可知岩石类型是沉积岩,再结合图中岩层中砂石与砾石交互分布,推测是砂砾岩,A正确。第2题,结合材料“该地质时期,当地主要受信风、副高控制”,可推断该地层形成时气候特征以暖干为主,选D。(2021·北京地理)读下图,回答3~4题。3.图示地区地质地貌演化的顺序是()A.甲乙丁丙 B.乙丙丁甲C.丙丁甲乙 D.丁乙丙甲4.甲图中,形成最晚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3.D4.C解析由图可知,该地区的地质演化过程为:岩浆侵入,冷却凝固形成花岗岩;被侵入的围岩被高温的岩浆加热形成变质岩(丁图);地壳抬升,由于外力侵蚀,部分花岗岩出露地表(乙图、丙图);因侵蚀程度有差异,变质岩的剩余厚度产生了厚薄的差异,乙图的变质岩比丙图的厚,故乙图在前、丙图在后,顺序为乙到丙;断层把岩浆岩、变质岩切断,左侧岩层下沉,最后经过外力作用在低洼处沉积形成松散沉积物(甲图)。故第3题选D,第4题选C。(2021·天津地理)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完成5~6题。5.图中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②③①④ D.①④③②6.与我国西南地区同类岩层发育的岩溶地貌相比,甲地的地表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其原因在于甲地()A.水热条件较差 B.岩石的可溶性低C.地表植被茂密 D.地质构造较复杂答案5.D6.A解析第5题,砂岩、页岩、石灰岩、黄土均为沉积作用形成的,一般而言下老上新。读图可知四处地层由老到新的时间顺序为①④③②,选D。第6题,岩溶地貌主要是可溶性石灰岩受流水溶蚀作用形成。一般而言,水热条件越好越有利于岩溶地貌的形成。读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华北某地,与西南地区相比,该地水热条件较差,溶蚀作用较弱,不利于岩溶地貌的发育,所以岩溶地貌发育程度较低,A正确。(2021·1月浙江选考)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下图为“南部非洲局部图”。完成7~8题。7.与丙地相比,形成甲地风化壳的()A.物理风化作用较弱 B.风力沉积作用较弱C.生物风化作用较弱 D.流水侵蚀作用较强8.形成乙地石棉矿的地质作用是()A.变质作用 B.风化作用C.沉积作用 D.喷出作用答案7.C8.A解析第7题,据图中地理位置可判定甲地为热带沙漠气候,丙地为热带草原气候。甲地气候干旱,昼夜温差较大,植被稀少,地表多荒漠。与丙地相比,甲地流水侵蚀作用较弱,风力沉积作用较强,物理风化作用较强,生物风化作用较弱,故选C。第8题,石棉主要形成于原有岩石与侵入岩的接触带,侵入岩为岩浆活动的结果,岩浆接触带的岩石会因高温、高压发生变质作用,故选A。(2022·1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某区域地质构造平面图”,图中主体构造为向斜,地形以山地为主,经外力长期侵蚀,地形起伏不大。沉积岩颗粒物粗细与沉积环境中的水深有关,水越深,颗粒物越细。完成9~10题。9.若甲地附近发育有小河,其最可能流向()A.东北B.西南C.西北D.东南10.关于地层新老与沉积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①b比c老②bc期间,海岸线向海洋后退③b比c新④bc期间,海岸线向陆地前进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9.A10.D解析第9题,图示区域北部有水库,因地形起伏不大,则附近河流大致向北注入水库;甲地有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河流最可能沿断层线流动,故最可能流向东北,选A。第10题,图中主体构造是向斜,图中断层走向都是东北-西南走向,则向斜轴线为东北-西南走向。地层年龄中心最新,向西北、东南两侧越来越老。图中石灰岩位于向斜中心,地层b最新,故b比其他地层都新,③对;石灰岩b比砂页岩c的颗粒物细,说明石灰岩b形成时水深于砂页岩c,即该地区海水深度越来越深,是陆地沉降或者海平面升高的过程,意味着海岸线越来越向陆地前进,④对,选D。(2022·6月浙江选考)下图为“世界局部图”。完成11~12题。11.图中海沟的成因是()A.欧亚板块张裂B.美洲板块抬升C.太平洋板块张裂D.太平洋板块俯冲12.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①海岭②裂谷③山脉④岛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11.D12.C解析第11题,图示区域海沟为太平洋板块俯冲到美洲板块之下形成的,D对。第12题,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在消亡边界挤压碰撞,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下方,俯冲边界处形成海沟,大陆板块一侧抬升,形成岛弧或海岸山脉,岛弧或海岸山脉与海沟相伴,③④正确,选C。海岭、裂谷为生长边界的宏观地形。13.(全国文综Ⅰ)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形成玄武岩的岩浆流动性好,喷出冷凝后,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如图所示,某海拔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调查发现,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分别形成于不同喷发时期。(1)指出玄武岩台地形成以来因流水侵蚀而发生的变化。(6分)(2)根据侵蚀程度,指出构成台地、平顶山、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的先后次序,并说明判断理由。(12分)(3)说明玄武岩台地上有平顶山、尖顶山分布的原因。(6分)答案(1)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面积变小。(2)形成的先后次序: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构成台地的玄武岩。理由:地貌侵蚀程度越严重,说明岩石暴露时间越长,形成时间越早。台地受侵蚀轻,构成台地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晚;平顶山保留台地的部分特征,构成平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较晚;尖顶山已经没有台地的特征,构成尖顶山的玄武岩形成时间最早。(3)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解析(1)由材料可知,玄武岩形成平坦的地形单元,但在500米左右的玄武岩台地上,有较多海拔700米左右的玄武岩平顶山,及少量海拔900米左右的玄武岩尖顶山,说明最初的平坦台地被流水侵蚀、切割,起伏加大,且由台地变成平顶山,进而又变成了尖顶山,说明台地面积变小。(2)由材料可知,玄武岩最初形成的是平坦的地形单元,经流水的侵蚀、切割,平坦的台地首先被侵蚀形成沟谷-平台相间分布的地形,高出的平台逐渐形成平顶山。平顶山继续接受外力作用,被侵蚀的岩石越来越多,剩下的“平顶山”越来越小,形成尖顶山。可知尖顶山经历的侵蚀作用最长久,由最早形成的玄武岩组成,平顶山其次,台地最年轻,才刚刚被侵蚀形成了河谷。(3)据以上分析可知,通过保留的部分可以判断台地、平顶山、尖顶山形成的早晚,尖顶山、平顶山是较早形成的,早中期喷出的岩浆冷凝成玄武岩台地后,大部分被侵蚀,残留的部分为山体。台地形成的时间较晚,也就是最新(晚)一期喷出的岩浆未能完全覆盖残留山体,冷凝成玄武岩台地,故其上仍保留了原有山体。14.(全国文综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研究表明,金沙江流域金矿较多,多呈带状分布并与断裂的空间分布一致。金沙江因河中有大量沙金(河床沉积物中的金)而得名。下图示意金沙江云南段。(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解释图示区域断裂发育的原因。(6分)(2)简述图示区域河流多沿断裂分布的原因。(4分)(3)说明图示区域金矿石出露较多的原因。(6分)(4)说明出露的金矿石转变成金沙江中沙金的地质作用过程。(8分)答案(1)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图示区域处于从青藏高原(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向云贵高原、四川盆地(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构造运动活跃。板块(地壳)运动的压力超过这里岩石的承受能力,断裂发育。(2)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流水侵蚀,发育河流。(3)金矿与断裂空间分布一致。图示区域山高谷深(地壳抬升,河流深切),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金矿石出露的概率增大;河流较多,金矿石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4)金沙江及其支流两岸出露的金矿石,在外力作用下风化,或崩塌、破碎,随流水进入金沙江。金沙江比降大,水流急,搬运能力强,磨蚀矿石,使矿石进一步破碎。当河流流速减小时,河水挟带的金在河床不断沉积、富集,形成沙金。解析(1)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地处我国西南横断山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断裂发育是由于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了岩层的承受能力,使岩层发生断裂;该地处于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的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的云贵高原、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板块运动活跃,受印度洋板块向亚欧板块挤压的影响,造成板块运动的压力超过该地岩层的承受能力而导致断裂发育。(2)由上题分析可知,图示区域断裂发育显著,断裂沿线岩石破碎,易受外力侵蚀,在流水侵蚀作用下发育成河流,故河流多沿断裂分布。(3)读材料可知,断裂空间分布处金矿石出露较多,图示区域受地壳抬升、河流深切影响,形成山高谷深的地貌形态,河谷出露的岩层较多,故金矿石出露概率较大;且图示地区山高谷深,河流众多,使金矿石可出露的空间范围增大。(4)岩层中的金矿石先被外力作用挟带到河水中,再经流水磨蚀、沉积形成沙金。
第2讲河流地貌的发育[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并说明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基本概念]溯源侵蚀、下蚀、侧蚀、“V”形谷、峡谷;河流堆积作用、冲积扇(洪积扇)、冲积平原、三角洲、河漫滩、凹岸、凸岸、曲流、牛轭湖。[基本原理]河流侵蚀地貌和河流堆积地貌的形成原理。[体系架构]课时29河谷的演变河谷演变过程发育阶段外力作用特点河流地貌特点初期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形中期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加强河道更为弯曲,河谷拓宽后期继续向河谷两岸侵蚀河谷展宽,横剖面呈宽而浅的槽形思考影响流水侵蚀强弱的因素有哪些?答案①径流量的大小。②水流速度(落差、坡度的大小)。③地面组成物质的抗侵蚀能力(如岩性较软或流经断层,易被侵蚀)。④植被覆盖度(植被一方面可以减少径流,降低流速;另一方面植被具有固土的功能,提高了地表组成物质的抗侵蚀能力)。⑤人类活动(如修建堤坝)。概念解读凹凸岸、牛轭湖①河流曲流的内弯环抱处叫凸岸,外弯处叫凹岸。河流曲流的凹岸、凸岸是以河岸为参考点,陆地向内凹为凹岸(如图中乙岸、丙岸),陆地向外凸为凸岸(如图中甲岸、丁岸)。②牛轭湖:在平原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称之为牛轭湖。1.不同河段侵蚀作用的差异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含义向河流源头侵蚀垂直于地面向下侵蚀向河岸两侧侵蚀影响使河谷不断向源头方向伸长使河床加深,河流向纵深方向发展使谷底展宽,谷坡后退,河流横向发展2.常见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地貌形成“V”形谷(峡谷)地壳上升、流水下切侵蚀而成曲流(河曲)①地形:地势平坦,地表软硬适度,河流以侧蚀作用为主;地形开阔,河床较浅,能较自由地迂回摆动。②气候:降水较少,河流流量小,不易裁弯取直。③植被:草原地表,有植物根系的固结,蛇曲易保持曲峡在早期的古平原上,地势平坦,河流流速缓慢,侧蚀作用强,形成曲流;后来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时保留了原来的曲流形态3.侵蚀基准面(1)概念①(终极)侵蚀基准面:入海的河流,其下蚀深度达到海平面时,由于河床坡度消失,流水运动停止,不再向下侵蚀,因此海平面高度是入海河流下蚀深度的最低基面,在这个面上侵蚀停止或侵蚀与堆积达到平衡。海平面及由海平面向大陆方向引伸的平面,称为(终极)侵蚀基准面。(但对于不入海,终止于内陆盆地的河流而言,盆地最低部分就是它们的终极侵蚀基准面。)②局部(或暂时)侵蚀基准面:不直接入海的河流,以其所注入的水体表面,如湖泊洼地、主支流汇口处的水面等为其侵蚀基准面,称为局部(或暂时)侵蚀基准面。(2)影响侵蚀基准面的因素①构造运动:地壳抬升,河源距离原侵蚀基准面的垂直距离加大,侵蚀基准面相对下降;地壳下沉,侵蚀基准面则相对上升。②气候变化:冰期时降水多以降雪形式存在,入海径流量减少,海平面下降,(终极)侵蚀基准面降低;间冰期时降水增加,入海径流量增加,海平面上升,侵蚀基准面上升。(3)侵蚀基准面引起河流冲淤积变化①如果侵蚀基准面上升,由于河流纵坡降的减小,将导致挟沙能力的降低和河床的淤积。②如果侵蚀基准面下降,河流纵坡降将增大,从而导致挟沙能力的增强和河床的侵蚀。4.河流袭夺(1)概念:又称“河流抢水”。处于分水岭两侧的河流,由于侵蚀速度差异较大,其中侵蚀力强的河流能够切穿分水岭,抢夺侵蚀力较弱的河流上游河段,这种河系演变的现象,称为河流袭夺。(2)条件①两条河川间的距离不能太远。②其中一条河川的侧蚀或溯源侵蚀强烈。③必须一条为高位河、另一条为低位河,也就是分水岭两侧的海拔要具有明显的差异。(3)图示(2022·广东地理)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下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1~2题。1.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D.滑坡、泥石流作用2.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关键信息点拨]由河床纵剖面的概念可知,河床纵剖面可以表示河流的纵坡及落差的沿程分布。该河段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势落差大,且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丰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在峡谷地带易形成堰塞湖。“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说明该河段的河床纵剖面形态与湖泊发育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从图中可以看出,现状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可推测可能是堰塞湖的存在导致不同河段河床泥沙淤积变多,河床抬升,形成阶梯状的形态。从图中可以看出,“推测的原始河床纵剖面”在第Ⅰ、Ⅱ段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延安大学《数据结构与算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制定家庭财务规划的策略计划
- 烟台大学《编译原理》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许昌学院《计算机技术实训》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秋季服务性学习项目计划
- 施工项目紧急情况应急响应
- 股权收购借款合同三篇
- 中华传统乐器社团的表演计划
- 多元文化教育在课堂中的实践计划
- 小班促进语言发展的游戏设计计划
- 拒绝假努力让学习扎根(主题班会)
- 农业机械设备采购投标方案
- 魁拔设定精美动态ppt作品
- 医学影像科三维重建在茎突综合症的应用
- 儿童教育心理学
- 2023年国开大学期末考复习题-01401-数学思想与方法
- 皮肤压疮不良事件质量持续改进案例分析
- 英雄起源一本通v03草稿版
- 强夯法施工方案
- 报关单填写课件
-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华东师范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