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_第1页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_第2页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_第3页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_第4页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1)演讲人:医学生文献学习概述01一、热射病的重要性定义热射病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是热环境下体育竞技和军事训练中常见的疾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急诊救治的关键地位急诊是热射病救治的关键环节。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预后极其重要。急诊医护人员的救治熟练程度直接关联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预后生存质量。二、现存问题与解决方案:知识欠缺问题:2018年研究显示,急诊医护人员对热射病核心知识掌握程度差,尤其是诊断要点(仅30.9%掌握)和救治要点(仅13.3%掌握)。解决措施:提高急诊一线救治人员的认知水平,加强培训和宣教是早期识别和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手段。鉴于临床实践需求、循证医学证据和中国国情,在《2019年中国热射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基础上制定符合中国成人急诊临床实践特点的热射病急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共识制定流程:成立共识筹划工作组,检索文献并筛选,提出推荐意见,最终确定共识。热射病病理生理02一、“双通道机制”概述当前“双通道机制”得到多数学者认同。第一通道:热暴露使得核心温度升高,由此直接对各器官系统产生损害。第二通道:热暴露引发热应激以及内毒素血症,进而导致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免疫功能紊乱,这种病理过程被称作热射病“类脓毒症反应”,会造成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的情况。二、疾病发展及危害若热射病患者不能得到及时且有效的治疗,其病死率可高达60%以上。目前普遍认为热射病是源于热暴露所引发的直接细胞损害和全身炎症反应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最终致使脏器受到损害,甚至发展成为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热射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03一、热射病的诊断及分型热射病的定义及总体特征热射病属于重症中暑,是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因体温调节功能失衡,出现产热大于散热的情况,致使核心温度快速升高超过40℃,同时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像谵妄、惊厥、昏迷等)以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急性热致疾病是中暑里最严重的类型。一、热射病的诊断及分型热射病的分型经典型热射病(CHS,又称非劳力型热射病):常见于体温调节能力不足的人群,比如年老体弱者、儿童存在基础疾病的人,像有精神障碍、脑出血后遗症等的患者还有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的人员,例如环卫工人、交警、封闭车厢中的儿童等。劳力型热射病(EHS):多发生在既往健康的年轻人身上比如参训指战员、消防员、运动员、建筑工人等。一、热射病的诊断及分型诊断标准如下:病史信息:①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

;②高强度运动。临床表现: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如昏迷、抽搐、谵妄、行为异常等);②核心温度超过40℃

;③多器官(≥2个)功能损伤表现(肝脏、肾脏、横纹肌、胃肠等);④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

由病史信息中任意一条加上临床表现中的任意一条,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应考虑热射病的诊断。一、热射病的诊断及分型核心温度测量相关建议本共识推荐以直肠温度作为核心温度的标准。要是在急诊诊治时,由于各种原因没办法第一时间测量直肠温度,而采用其他测量体内温度的方法时,测出的体内温度需要换算为直肠温度。通常状况下,直肠温度相较于腋温要高0.8-1.0℃,直肠温度与其他温度的换算关系及操作方法可以查阅相关文献来进一步了解。掌握热射病的诊断及分型标准,有助于医护人员准确判断病情,及时开展针对性的救治工作。一、热射病的诊断及分型一、热射病的诊断及分型推荐意见1: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对于发热原因不明、曾处于封闭环境中的年老体弱或有慢性病的患者,若出现意识障碍等症状(除外脑卒中的可能)时,急诊医务人员应首先考虑到经典型热射病。当患者有高温(高湿)环境作业或高强度体力运动经历,并出现高热、意识障碍等症状时,急诊医务人员应首先考虑到劳力型热射病。推荐意见2:建议在热射病急诊诊治过程中尽可能采取测量直肠温度的方法。如果无条件测量直肠温度而采取其他测量方式,需换算成直肠温度。通常情况下,直肠温度较腋温高0.8~1.0℃。推荐意见3:建议采取以下诊断标准:(1)病史信息:①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

;②高强度运动

;(2)临床表现: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如昏迷、抽搐、谵妄、行

为异常等);②核心温度超过40℃

;③多器官(≥2个)功能损伤表现(肝脏、肾脏、横纹肌、胃肠等);④严重凝

血功能障碍或DIC。由病史信息中任意一条加上临床表现中的任意一条,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应考虑热射病的诊断。一、热射病的诊断及分型推荐意见3:建议采取以下诊断标准:(1)病史信息:①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②高强度运动(2)临床表现:①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表现(如昏迷、抽搐、谵妄、行为异常等)②核心温度超过40℃③多器官(≥2个)功能损伤表现(肝脏、肾脏、横纹肌、胃肠等)④严重凝血功能障碍或DIC。由病史信息中任意一条加上临床表现中的任意一条,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时,应考虑热射病的诊断。二、热射病的易感因素经典型热射病易感因素个体因素基础疾病相关:患有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少汗症、严重皮肤疾病等病症,会影响机体正常的体温调节等生理功能,增加热射病发病风险。年龄因素:老年人因身体机能衰退,体温调节能力变弱;婴幼儿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善,二者在高温环境下易患热射病。防暑意识不足:如因节俭不开空调,或在高温环境(如泡温泉、蒸桑拿)中停留过久,使身体长时间处于热应激状态。脱水情况:老年人本身水分含量相对低,更易出现脱水,而脱水会影响机体散热等功能,利于热射病发生。二、热射病的易感因素经典型热射病易感因素个体因素体重异常:身体质量指数(BMI)>25(超重)或<18.5(低体重),身体的代谢等功能可能存在一定失衡,对热环境的耐受性降低。户外劳作:像外出干农活等长时间在户外高温环境下活动,身体持续受热,易引发热射病。药物影响:服用抗胆碱类、抗组胺类、抗精神病类、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影响体温调节的药物,干扰了机体正常的体温调节机制。特殊人群:孕产妇身体生理状态特殊,代谢负担重;卧床需要他人照顾的人群自主调节环境能力差,均为热射病易感人群。二、热射病的易感因素经典型热射病易感因素环境因素居住环境不佳:高温(湿)且通风不足或条件差的居住环境,不利于热量散发,使人体持续处于热蓄积状态。太阳辐射强烈:连续数日高温天气或突然升温≥5-10℃等情况,会使外界热环境急剧恶化,增加热射病发病几率。二、热射病的易感因素劳力型热射病易感因素个体因素潜在疾病影响:体能训练前若存在急性疾病(如感冒发热、腹泻等),身体机能已处于不良状态,在进行高强度体能训练时更易因热应激引发热射病。体能与训练强度不匹配:若个体体能难以完成训练任务,在训练过程中身体会承受过度的负荷,易导致热射病。睡眠不足:体能训练前睡眠时间不足、质量差,会影响身体的恢复和调节能力,降低对热环境的耐受。脱水问题:训练中补水不足,身体因水分缺失而影响散热等功能,易诱发热射病。超重或肥胖:这类人群身体代谢负担重,在热环境和高强度训练下更易出现热调节失衡。缺乏热习服:未在相同热环境下进行适应训练,机体不能很好适应热环境下的运动强度变化,易引发热射病。二、热射病的易感因素劳力型热射病易感因素环境因素热负荷过重:热指数反映体感温度,热指数大于33有中暑风险,大于40易发生热射病,大于51十分容易发生热射病,热指数越高,热负荷越大,热射病发病可能性越大。太阳辐射强烈:太阳直接辐射(可参考当地气象局数据)会增加外界热环境的热度,加重身体热应激。二、热射病的易感因素劳力型热射病易感因素组织因素体力作业不合理:安排的体能任务过重,超出个体体能承受范围,易在热环境下引发热射病。休息周期不足:作业或工作中途休息时间过短,身体得不到充分恢复,持续处于疲劳和热应激状态。水分补充不足:作业或工作中饮水过少,导致身体脱水,影响散热和正常生理功能。作业时间不当:在每天较热的时间段(如12:00-14:00)作业,外界热环境恶劣,增加热射病发病几率。轻症中暑忽视:出现轻症中暑症状后仍继续作业,会使病情加重,最终可能发展为热射病。三、热射病的鉴别诊断热射病误诊现状及原因误诊漏诊现状:多数热射病患者首发症状为意识状态改变伴高热,还会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在急诊诊治中,误诊漏诊情况经常出现。例如,在发病现场,初步诊断中只有12.3%的患者被诊断为中暑或热射病,大部分患者(64.5%)是以症状性描述为主(如高热、恶心、呕吐等,未给出临床诊断或疑似诊断),还有24.3%的患者被误诊为神经系统疾病。误诊原因分析:结合急诊救治现状,延误诊断主要有3类原因。一是急诊医务人员没有详细询问病史,从而作出错误诊断;二是发病早期患者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一线救护人员难以早期识别;三是尽管多数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但急诊医务人员临床经验少,对疾病特点把握不清楚。鉴于抢救时限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转归和预后,所以加强培训和宣教,提升一线救治人员和急诊救治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实现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三、热射病的鉴别诊断热射病误诊现状及原因误诊原因分析:结合急诊救治现状,延误诊断主要有3类原因。一是急诊医务人员没有详细询问病史,从而作出错误诊断;二是发病早期患者缺乏典型临床表现,一线救护人员难以早期识别;三是尽管多数患者有典型临床表现,但急诊医务人员临床经验少,对疾病特点把握不清楚。鉴于抢救时限会直接影响患者的转归和预后,所以加强培训和宣教,提升一线救治人员和急诊救治人员的专业水平,以实现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保障患者生命安全至关重要。三、热射病的鉴别诊断不同症状为主的疾病鉴别要点以发热伴意识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鉴别:急诊常见的这类疾病有脑出血、脑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等内分泌疾病危象、恶性综合征等,需要和热射病进行鉴别(具体鉴别要点可参考表4)。三、热射病的鉴别诊断三、热射病的鉴别诊断不同症状为主的疾病鉴别要点以凝血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鉴别:急诊常见的这类疾病有脓毒血症、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需要和热射病进行鉴别(具体鉴别要点可参考表5)。三、热射病的鉴别诊断不同症状为主的疾病鉴别要点特殊情况下的鉴别诊断:在马拉松比赛、大型运动会等特殊场景下,常出现劳力型热射病。当相关人员出现不适时,急诊人员要警惕热射病的可能性,并且要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具体鉴别要点可参考表6)。三、热射病的鉴别诊断推荐意见4:热射病尚无特异性诊断方法,在急诊诊治过程中常出现误诊漏诊的情况,急诊医务人员应依据病史、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排除其他器质性疾病,做到早期识别,及时救治,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推荐意见5:在马拉松比赛、大型运动会、大规模军事演练及训练情况下,若参与者出现高热、意识障碍等情况,急诊医务人员应首先考虑劳力型热射病的可能,尽早对患者进行诊治,以免延误病情。急诊热射病的治疗04一、总体原则“十早一禁”原则是热射病治疗的首要原则,本指南建议相关救治人员在救治全程始终贯彻此原则。其包括:“十早”:早降温、早扩容、早血液净化、早镇静、早气管插管、早补凝抗凝、早抗炎、早肠内营养、早脱水、早免疫调理“一禁“:在凝血功能紊乱期禁止手术。二、现场急救急诊医务人员应快速识别,立刻采取现场处置措施,其中现场处置六步法包括:(1)立即脱离

热环境

(2)快速测量体温(3)积极有效降温

(4)快速液体复苏

(5)气道保护与氧疗

(6)控制抽搐。二、现场急救二、现场急救推荐意见7:快速、有效、持续降温是热射病的首要治疗措施。积极有效的降温措施包括:(1)水浴或冰水擦浴(2)电子冰毯、冰帽

(3)快速液体复苏

(4)不提倡药物降温。推荐意见8:在热射病救治现场,应快速建立至少两条静脉通路,在现场第1小时输液量为30mL/kg或总量1500~2000mL,维持患者尿量为100~200mL/h。二、现场急救推荐意见9:抽搐、躁动不仅干扰降温治疗,而且使产热和耗氧量增加,加剧神经系统损伤。现场控制抽搐、躁动非常关键。对躁动不安的患者可静脉注射地西泮抽搐控制不理想时,可在地西泮的基础上加用苯巴比妥5~8mg/kg,肌内注射。三、转运后送热射病患者后送前应反复评估体温、意识、心率、血压、氧饱和度、有无呼吸道梗阻、心律失常等情况是否适合转运。以下4种情况,须及时后送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和救治:(1)缺乏必要的救治条件;(2)训练中出现昏迷,即使很快清醒也要立即送医院诊治;(3)对于热损伤症状比较严重,经过现场处置无法及时缓解,或发生热痉挛肌肉抽搐伴疼痛、意识不清、体温持续居高不下者,须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院检查救治(4)当患者已初步判定为热射病,经现场救治后应立即送医院抢救。转运过程中应做到:①密切监测体温,如有条件应测量直肠温度,同时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记录;②持续有效降温,不能因转运后送而延误降温治疗。尽量在30min内将直肠温度降至39.0℃以下,2h内降至38.5℃以下。三、转运后送三、转运后送推荐意见10:对于确诊热射病或疑似患者,在现场处理后应尽快组织转运后送至就近有救治经验的医院,以获得更高级别的救治。常见的转运后送指征:(1)缺乏必要的救治条件

(2)训练中出现昏迷,即使很快清醒也要立即送医院诊治(3)对于热损伤症状比较严重,经过现场处置无法及时缓解,或发生热痉挛肌肉抽搐伴疼痛、意识不清、体温持续居高不下者,须立即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院检查救治(4)当患者已初步判定为热射病,经现场救治后应立即送医院抢救。三、转运后送推荐意见11:热射病转运途中的管理尤为重要,转运

过程中应做到

:(1)密切监测体温,如有条件应测量直肠温度,同时做好生命体征的监测记录(2)持续有效降温,不能因转运后送而延误降温治疗。四、急诊院内治疗推荐意见12:急诊热射病院内救治两大原则:首先维持生命体征稳定,减少不必要的转运、搬动、有创检查或操作完成实验室检查,评估病情,多学科协诊,尽快送入重症监护室。推荐意见13:热射病经过急诊救治之后,症状轻者经积极有效处理后多可恢复正常,但仍需留观48~72h。四、急诊院内治疗热射病急诊院内治疗步骤若短时间内出现大量热射病患者,规范的救治流程(现场快速识别、迅速

降温、快速分流、院内协作救治)结合降温补液,可为批量救治提供有力保障,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预防05一、预防的重要性降低热射病病死率的关键在于预防。要重点落实热射病防治措施,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切实执行,措施要到位。对于医务保障人员,进行热射病日常健康教育和预防知识培训很重要,能增强他们对热射病的应急处置能力,将防治重点放在预防上。例如,国内研究发现部队官兵在训练或战争中劳力型热射病发病率较高,可达43.6%,这对部队战斗力有严重的制约作用。二、劳力型热射病的预防措施Rav-Acha回顾以色列防卫部队中暑死亡士兵病例后提出,科学的训练能有效减少劳力型热射病病死率,防治重点应放在训练场。随行保障的医务人员应在训练前、中、后期合理安排卫勤力量,做好环境和物品准备。三、经典型热射病的预防措施经典型热射病的易感人群对热射病及其危害认识不足,需要对他们进行预防宣教,提高认知水平。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包括:改善环境条件: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且不通风的环境。规避危险因素:减少和避免中暑发生的危险因素。保证休息和水分:保证充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