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8课辛亥革命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1页
新教材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8课辛亥革命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2页
新教材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8课辛亥革命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3页
新教材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8课辛亥革命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4页
新教材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8课辛亥革命课后提能训练部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第18课【基础巩固】1.20世纪初,共和革命影响日益扩大,“出保皇党(立宪派)入革命党者,不行以千数计”。从1904年起先,出现了十多个以民主共和为目的的革命团体。这表明()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起先 B.辛亥革命有广泛群众基础C.推翻清政府成为各界共识 D.近代民主革命思想影响扩大【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20世纪初,共和革命影响日益扩大”“出现了十多个以民主共和为目的的革命团体”可知,近代民主革命思想影响扩大,故D项正确;辛亥革命仍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解除A项;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群众基础,解除B项;“成为各界共识”说法错误,解除C项。2.革命派推举孙中山为总理,把革命洪流汇合在一起,变更了过去“家家敲自由钟,人人扬自由旗”的局面。形成这一情形的地点是()A.武昌 B.东京C.南京 D.檀香山【答案】B【解析】中国同盟会于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孙中山被推举为总理,故选B项。3.1905年11月26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第一次把同盟会纲领的基本精神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对应的是()A.驱除鞑虏 B.复原中华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答案】C【解析】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指的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即创立民国,故C项正确。4.1911年10月13日,《申报》报道:“……而昨晚的武昌新军之变,省城陷,总督走,督署毁,张彪伤”“汉阳又失守,汉阳府逃失无踪”“武昌、汉阳、汉口均为革命党占据”。《申报》报道的事务是()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C.武昌起义 D.黄花岗起义【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1911年10月”“武昌新军之变”“武昌、汉阳、汉口均为革命党占据”可知,《申报》报道的事务是武昌起义,故选C项。5.清帝退位后,《顺天时报》曾评价道:“太后力排二三王公之反对共和论,独使皇上让政,以泯南北官民两军之战祸。其识能洞见世界之趋势,其功足与唐虞媲美。”以下观点最符合《顺天时报》主见的是()A.清帝退位依靠太后的力气 B.清帝退位顺应国内外形势C.慈禧的思想具有肯定进步性 D.清帝退位受国人普遍认同【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以泯南北官民两军之战祸”“其识能洞见世界之趋势”可知,《顺天时报》赞扬清帝退位缓和了社会冲突,顺应了国内外形势,故B项正确;清帝是在辛亥革命的压力下被迫退位的,解除A项;1912年清帝退位,当时慈禧已经去世,解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国人对清帝退位的看法,解除D项。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其次条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是()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B.人民在政治上翻身成为国家的主子C.确定了民主共和的基本原则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建了有利的条件【答案】A【解析】“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人民主权,从本质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故选A项。7.辛亥革命“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实现了从“朝代国家”向“共和国家”的转变。这说明辛亥革命()A.完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任务 B.促成了社会性质的转变C.推动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D.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答案】C【解析】材料“完成了国家政权由封建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的转变”强调的是中国政治近代化,即民主政治的发展,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但是并未完成建设民主政治的任务,解除A项;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我国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除B、D两项。8.毛泽东指出:辛亥革命“有它成功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失败的地方”是指()A.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C.驱除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D.未能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辛亥革命没有变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这是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性,故选D项。【实力提升】9.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出的“建设新中国”的呼声是这一时期中国的最强音,它摒弃了以“朝代”代“国家”的陋俗,第一次出现以“中华”为国号的现代民族国家模式。其意义在于()A.唤醒了国人挽救民族危亡的新理念B.开启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尝试C.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民主共和国【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派主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救亡图存运动新发展,故A项正确;B、C两项是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解除;D项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解除。10.1902—1911年,见诸记载的“民变”平均两天半发生一次:有抗捐抗税,有抢米风潮,有会党、农夫起义,有罢工斗争,有兵变,有反对教会与外国侵略者的斗争……参与者覆盖官员以外的几乎全部社会阶层。这一情形()A.加速了清王朝的覆亡 B.实现了义和团的宗旨C.暴露了清末新政的缺陷 D.抵制了外来经济侵略【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可知,1902—1911年,“民变”不断发生,反映了清朝统治危机加深,从而加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和清王朝的覆亡,故选A项。11.1911年春,革命党人林觉民在绝笔《与妻书》中写道,“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随后毅然投入广州黄花岗起义。这反映出当时一些先进学问分子()A.意识到工农革命的意义 B.是辛亥革命成功的保障C.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D.走了维新变法的道路【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当时中国国内形势恶劣,为了给天下人谋华蜜,林觉民毅然投身黄花岗起义,体现了先进学问分子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故选C项。12.学术界有观点认为,无论从破还是从立的角度看,武昌起义都可谓首创性义举,故史称“辛亥首义”。这里所说的“首义”主要是指武昌起义()A.是革命党人领导的第一次武装起义B.是推翻清王朝并促使民国建立的起义C.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次反清起义D.是第一次得到广泛响应和支持的起义【答案】B【解析】从题目中理解“首义”就是首创性义举,从武昌起义的影响来看,其首创性义举应当是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吹响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诞生的号角,即推翻清王朝统治并促使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故选B项。13.孙中山担当临时大总统的一个多月时间里,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孙中山对此颇为乐观,确信“帝王思想”将会“不谋而绝迹于天下”了。这反映出孙中山()A.未能看清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图谋B.认为民族主义目标已经完成C.认为三民主义理论指导革命成功D.对中国的国情相识尚不充分【答案】D【解析】材料“临时政府颁布了39条除旧布新的法令。孙中山对此颇为乐观”反映了孙中山对清除封建专制思想操之过急,过于乐观,说明他对国情相识尚不充分,故选D项。14.有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近代“自觉化”进程,初步奠定了民族复兴的政治与社会基础。下列描述与该学者观点一样的是()A.从“革命”到“建设” B.从“封闭”到“开放”C.从“王朝”到“国家” D.从“天下”到“世界”【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学问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中国实现了从“王朝”到“国家”的转变,故选C项。15.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令”,但大多数老百姓仍持观望看法。有鉴于此,部分地方军政府在城市各个重要街口派人“持剪把守”,过往百姓,凡有长辫的,都干脆“攫其尾而剪之”。材料说明()A.新思想未影响百姓的生活 B.民国政府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C.国民均主见复原清朝统治 D.民国政府仍坚持封建独裁统治【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辛亥革命后大多数百姓对“剪辫令”持观望看法。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之一是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因此材料表明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故选B项。16.民国成立,采纳民主立宪政体,实行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的制度……总统为国家元首,按规定政治权力甚微,但事实上,袁世凯仍驾驭大权。这意味着,辛亥革命()A.真正实现了民主共和 B.仿效西方的政治模式C.以约法限制了袁世凯 D.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效【答案】D【解析】中华民国成立后虽然实行三权分立体制,但是袁世凯仍驾驭大权,说明民主政治形同虚设,革命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效,故选D项。17.一百多年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冲突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更。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行磨灭的影响。——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二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验、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这种政体凄惨地结束了,即凄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美]佩弗《远东》(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说明“民国”为中国带来的“前无古人的变更”。(2)材料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