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单元综合检测三(第三单元)(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广东广州一模)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革新。次年,司马光借给宋神宗讲解《资治通鉴》的机会,特意表彰“萧规曹随”的典故,并宣扬“道者万世无弊”的理念。这表明朝廷()A.推崇儒家治国理念B.强化权力的制衡C.对改革未形成共识 D.重视前朝的阅历解析: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进行变法革新,但司马光宣扬“道者万世无弊”反对变法,说明朝廷内部对改革未形成共识,故选C项;材料没有说明用什么治国理念,解除A项;材料说的是变法与反对变法的思想争辩,不能反映权力制衡,解除B项;材料主题是围绕变与不变,不是强调重视前朝阅历,解除D项。答案:C2.在唐代的官方祭祀体系中,孟子没有被正式列入。直到宋代,官方才正式承认并确立孟子配享孔子的地位。这反映了()A.孟子在宋代地位大大提高B.唐代思想文化限制严密C.孔子在宋代地位有所下降D.唐代儒学不如宋代发达解析:孟子在唐代没有被正式列入官方祭祀体系,宋代官方才正式承认并确立孟子配享孔子的地位,这说明孟子在宋代的地位大大提高,故A项正确。答案:A3.历史上对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众说纷纭,有人依据文莹的《续湘山野录》中“烛影斧声”的记载,疑心宋太宗“弑兄夺位”,也有人依据司马光《涑水纪闻》的记载,为宋太宗辩解。虽没有定论,然后人时常提出新依据。对上述观点的解读,最精确的是()A.历史事务的争辩越是争辩越无法解决B.历史争辩的解决离不开考古的新发觉C.合理的历史存疑有助于新史料的发觉D.价值推断导致史实出现倾向性的选择解析:众说纷纭说明白不同的价值推断会导致史实出现倾向性的选择,即D项符合题意,正确;历史事务是越争辩越明白,并非无法解决,A项不符合题意,解除;历史争辩的解决不肯定离不开考古的新发觉,B项说法过于肯定,不符合题意,解除;C项本身正确但不是材料的主旨,不符合题意,解除。答案:D4.古代学者认为:“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改变中,治理天下与君臣关系的处理,尤以相权的调整为要。下列选项中属于调整相权的举措是()A.建立世官制 B.增设“参知政事”C.强化“外朝” D.实行察举制解析:宋代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目的是通过分割相权,减弱相权,故选B项;世官制是指世代为官,官吏具有世袭的特权,解除A项;汉代渐渐形成以皇帝为中心的“中朝”和以宰相为首的“外朝”,通过强化“中朝”来加强皇权,解除C项;察举制是汉代以道德标准来选拔官吏的制度,解除D项。答案:B5.在历史学习中,正确的时空观念尤为重要,与下图的①对应的是 ()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元朝解析:依据“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1271—1368”可知与元朝的建立与灭亡有关。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结束元朝在全国的统治。故选D项。答案:D6.唐代,一些内迁的党项人被授以“闲田”,他们起先学习农耕。西夏建立前,党项人已经进入河西走廊的凉州、甘州等农业区,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据汉文史料记载,宋代党项人已是“耕稼之事,略与汉同”。这可以用来说明()A.西夏全面仿照两宋制度B.西夏农耕经济取代了游牧经济C.唐宋经济重心转向西北D.少数民族对西北边疆的开发解析:依据材料“唐代,一些内迁的党项人被授以‘闲田’,他们起先学习农耕。西夏建立前……农业生产技术进一步提高”“宋代党项人已是‘耕稼之事,略与汉同’”,说明少数民族对西北边疆的开发,故D项正确。答案:D7.金代海陵王时,废猛安谋克制下的万户一级为路,使其置于京府和节镇州之下,其地位与防卫州、县等,并纳入官员品级制的系统之中。这一改革 ()A.废除了猛安谋克制度B.解决了“冗官”问题C.推动地方官制的统一D.实现了官制的女真化解析:据材料“废猛安谋克制下的万户一级为路,使其置于京府和节镇州之下”,可知完颜亮废除猛安谋克制度下的万户,改行中原地区的州县制度,推动了地方官制的统一,故选C项;据材料“废猛安谋克制下的万户一级为路”,可知完颜亮只是废除了猛安谋克制下的万户这一个等级,解除A项;“冗官”问题主要是指两宋时期,解除B项;据材料“其地位与防卫州、县等”,可知完颜亮的地方行政制度改革主要是仿照中原体制,D项说法错误,解除。答案:C8.“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在抗元斗争被俘后为表明自己的心迹而写的诗句。文天祥的这句诗 ()A.体现了文人追求功利的思想B.表达了文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C.凸显了其思想的保守与落后D.表明其对南宋王朝已彻底无望解析:文天祥的诗句充分体现了面对死亡的坦然和剧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故B项正确。答案:B9.下表为“宋朝赋税结构改变表”。据此可推断,宋朝()年头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A.商品经济旺盛发展B.土地兼并异样严峻C.财政逆境始终存在D.赋税制度脱离实际解析:依据表格中的数据农业税和非农业税的比例的改变可看出,非农业税在赋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增加,而非农业税的重要构成就是商业税,因此表明宋代商品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且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环境较为宽松,故选A项;宋代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的确土地兼并特别严峻,但是材料只能反映赋税结构的改变,不能推导土地兼并的程度是否激烈,解除B项;材料中的数据不能看出赋税总量的增加或者削减,不能推断经济处于增长的状态还是滞后的状态,且“始终”的说法较为肯定,解除C项;材料没有详细反映赋税制度的详细内容,且赋税就是依据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进行征收的,不能说是脱离实际,解除D项。答案:A10.某校历史爱好小组围绕宋朝进行了探究活动,以下是小华同学搜集的图片资料,据此推断他们探究的主题是 ()宋朝《耕获图》宋朝哥窑瓷器北宋纸币铜版拓片A.宋朝手工业的兴盛B.宋朝农业的旺盛C.宋朝商业的旺盛D.宋朝经济的发展解析:通过题干信息可知,宋朝《耕获图》反映了农业发展的兴盛局面;宋朝是中国瓷器的鼎盛时代,出现了定、钧、官、哥、汝五大名窑,中国古代瓷器中,宋瓷以器形优雅、釉色纯净、图案清秀,在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反映了宋朝手工业的发展;随着宋朝商业活动的发展,北宋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故题干图片反映了宋朝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探究的主题是宋朝经济的发展,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表述片面,不合题意。答案:D11.据《梦溪笔谈》记载,张咏任崇阳知县时,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有人入市买菜,他怒斥:“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这反映出,宋朝 ()A.官府垄断茶利,商业环境恶劣B.农副产品较少,货币运用率低C.地方官员固守重农抑商的思想D.商人社会地位较以往愈加低下解析:由材料“因‘民不务耕织’而唯以植茶获利,遂下令将茶树全部砍掉,改种桑麻”可知地方官员通过行政吩咐维护小农经济的生产,由材料“汝村民皆有土田,何不自种而费钱买菜”可知地方官员对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维护,由此得出地方官员重视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的思想,故选C项;材料强调官府重视农业而非垄断商业,解除A项;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宋朝由于货币运用频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解除B项;材料强调地方官员对农业生产的看法而非商人的社会地位,解除D项。答案:C12.《辽史》记载,辽太祖曾问侍臣:“受命之君,当事天敬神。有大功德者,朕欲祀之,何先?”耶律倍曰:“孔子大圣,万世所尊,宜先。”太祖大悦,即建孔子庙。据此可知,此时辽国()A.民间宗教信仰盛行B.心学占据主导地位C.官方接受儒家文化D.推行无为而治理念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统治者敬神,敬重功德高的人,没有涉及民间宗教信仰状况,故A项错误;明朝时期,心学起先占据主导地位,与题干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统治者实行主动有为的理念,故D项错误;依据辽太祖建孔子庙,敬重孔子,体现了官方接受儒家文化,故C项正确。答案:C13.目前考古发觉的宋代纺织品,主要有福建福州黄昇墓的纺织品和衣物300余件、江苏金坛周瑀墓的衣物50余件、江苏武进宋墓衣物残片、湖南南阳宋墓和宁夏西夏陵区108号墓丝麻织品、赣江兰溪南宋墓棉毯、江西德安南宋周氏墓丝织衣裙、浙江台州南宋赵伯澐墓纺织品60余件等。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宋代 ()A.海上丝绸贸易兴盛B.纺织业中心位于南方C.衣料材质发生明显改变D.南方纺织技艺已超过北方解析:结合所学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历程可知,中国古代纺织品采纳麻、丝、毛、棉的纤维为原料,纺绩(纺纱、辑绩、缫丝)加工成纱线后经编织(挑织)和机织而成的布帛,通常称纺织品。不同时期的纺织品是衡量人类进步和文明发展的尺度之一。材料中宋代墓葬中的纺织品既有丝麻织品,又有棉纺织品,说明当时人们的衣料材质渐渐丰富多样起来,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状况,解除A项;材料中宋代纺织品主要出现在南方墓葬中,说明南方纺织品的总体数量多,但不能干脆说明纺织业的中心地区就在南方,解除B项;材料没有对比南北方的纺织技艺,解除D项。答案:C14.据统计,北宋录用正奏名进士19259名,闽东北约50人;南宋录用正奏名进士23198名,闽东北达422人。南宋时期闽东北进士人数占比达到北宋的七倍。据此可知南宋时期()A.社会各阶层热衷于科举考试B.闽东北的经济文化发展快速C.理学已成为正式的正统哲学D.科举考试存在严峻地域卑视解析:据材料“闽东北达422人。南宋时期闽东北进士人数占比达到北宋的七倍”,可知南宋相比北宋闽东北地区的进士人数明显增加,体现了这一时期闽东北地区受到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促进了当地的经济文化旺盛,故选B项;科举考试主要集中在士人阶层,解除A项;理学已成为正式的正统哲学属于全国性的普遍现象,解除C项;科举考试以才能作为选官的标准体现了公允公正,解除D项。答案:B15.“裹贴纸”是印有经营内容的包装纸,既用于包袱货物,又具有广告的功能。宋代出现了特地制作各类“裹贴”的作坊。在新疆吐鲁番出土的两件元代“裹贴”,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商用“裹贴”实物,出自杭州铺家。据此可知宋元时期 ()A.商业比较发达 B.印刷术的进步C.交通比较便利 D.经济重心南移解析:依据材料“具有广告的功能”“商用”可知,材料中所述“裹贴纸”具有宣扬货物、促进销售的作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其出土说明宋元时期的商业比较发达,故选A项;依据所学宋朝历史可知,宋朝印刷术的进步指的即是活字印刷术的出现,而此种印刷术主要是用来印制书籍等而非材料中的“裹贴”,故“裹贴纸”的出土不能反映印刷术的进步,解除B项;据材料“既用于包袱货物,又具有广告的功能”可知,“裹贴纸”只与商品本身有关,而与商品运输无关,故不能反映交通的发展,解除C项;材料中新疆吐鲁番属于北方地区,故此地出土的物品不能说明南方经济的状况,因此也无法反映经济重心的南移,解除D项。答案:A16.下图是南宋李嵩《观灯图》,描绘元宵节期间,人们提灯、赏灯、看灯的情景。该作品反映了()A.世俗画成为当时的主流B.一般市民社会地位提升C.坊市制促进夜市的旺盛D.社会发展影响民风民俗解析:题中的绘画作品描绘了城市市民阶层的日常生活风俗场景,间接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旺盛景象,体现了经济发展与民风民俗的内在联系,故选D项;仅从一幅画无法体现整体的世俗画是否已成为当时的主流,解除A项;材料强调当时的风俗而非市民社会地位提升,解除B项;宋代已打破了市坊制度的限制,解除C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共52分)17.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材料宋太祖赵匡胤本为后周殿前都点检,960年,奉命御辽。到达陈桥驿时,发生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取代后周建立北宋王朝,史称“陈桥驿兵变”。对“陈桥驿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宋太宗赵匡义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臣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尔”,“太祖尽力周室,中外所知,及登大宝(皇位),非有意也”。太宗特地指出,时值契丹袭扰,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今人探讨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授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1)依据材料,概述说明宋太宗对“陈桥驿兵变”的说明与今人探讨的结果有何不同。(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驿兵变”记载的缘由。(8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相识历史事物的本质,论证历史问题的实力。针对“陈桥驿兵变”,宋太宗的说法与今人的探讨结果不一,本题以此现象为切入点,设置第(1)问,要求分别说明宋太宗和今人是如何表述此历史事务的。解答本题可分别从宋太宗和今人两个角度来进行,通过阅读材料进行概括回答即可。第(2)问要求简析宋太宗重修《太祖实录》关于“陈桥驿兵变”记载的缘由,这须要依据材料并调动所学学问,特殊是儒家相关的治国思想进行作答。赵匡胤通过兵变获得政权,不符合儒家所宣扬的仁政理念,也影响了宋王朝政权的合法性和正值性。因此,赵匡义不得不通过重修史书的方式对“陈桥驿兵变”进行重新说明,掩盖夺权过程中的种种不合理的行为,进而宣扬宋太祖的忠义形象。本题的答案要点均围绕上述分析进行设置。答案:(1)宋太宗:宋太祖被拥护为皇帝,是顺应天意。今人:宋太祖策划了陈桥驿兵变,意在夺取皇位。(2)缘由:①“陈桥驿兵变”得国,无法隐瞒;②以官修史书的方式确定兵变的性质;③宣扬宋太祖忠义;④彰显宋朝政权的合法性。18.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题目。材料宋朝商品经济特别旺盛。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靠外地供应商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接着扩大。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北宋后期全国镇市有1900有余,大者年税收万贯以上,经济地位超出其所属之县,草市作为乡村定期集市更加普遍。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初步形成。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北宋铸币量很大,许多时高出盛唐十余倍,但仍不能满意商业发展须要,因此民间起先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运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宋朝城市旺盛,汴京和临安盛时人口均超出百万。大城市数量激增,加上广阔州县城居人口及集镇人口,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可能达到20%以上。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消遣活动的丰富,都达到空前水平。——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依据材料,归纳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宋朝商业旺盛的缘由。(8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农业发展使剩余农产品大量增加,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一些‘专业化农业区’主要依靠外地供应商品粮,均使商品流通规模接着扩大”可以得出农产品(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依据材料“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江南、川峡、北方、西北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初步形成”可以得出三级市场体系和区域市场的形成;依据材料“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可以得出海外贸易发达(旺盛);依据材料“民间起先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南宋纸币运用更加普遍,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超出了铜钱”可以得出货币运用量大及纸币的出现,城市商业旺盛,城市化水平较高;依据材料“大城市中消费水平的涨高,文化消遣活动的丰富,都达到空前水平”可以得出商业活动扩展到精神生活领域。第(2)问从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文化科技的进步、经济重心的南移等角度回答。答案:(1)表现:①农产品(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②三级市场体系和区域市场的形成;③海外贸易发达(旺盛);④货币运用量大,纸币的出现;⑤城市商业旺盛,城市化水平较高;⑥商业活动扩展到精神生活领域。(2)缘由: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②商业环境相对宽松,政府激励经商,抑商政策松动;③文化科技进步;④经济重心南移。19.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题目。材料一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一般说来,任何一种哲学思想,在它的初创和发展时期,都具有肯定的合理因素。但一旦被统治阶级看中,当作统治阶级的御用工具,它就会变成僵化的教条,其中的合理因素也会被窒息。程朱理学的演化正是如此。——《程朱理学对宋元科技发展的影响》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分别对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提炼并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观点提炼正确,180字以内)(12分)解析:从材料一中提炼观点为程朱理学初期对宋元科技具有促进作用,结合宋明理学的内容和主动作用加以论述;从材料二选文出处和内容提炼观点为程朱理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交通规划》课件2
- 中心站安全生产政策
- 茶叶厂采暖工程承包合同
- 电力公司工程师聘用协议
- 医疗培训机构人才引进协议书
- 银行与食品企业合作协议
- 建筑工程设计合同样本
- 养虾场租赁合同
- 市政公共设施外墙施工合同
- 地面铺设泥工施工合同
- HVAC自控系统安装确认方案(常用)
- 中国标准文献分类
- 剪叉式升降工作平台升降车安全管理
- 正念减压疗法PPT培训课件
- DB5101∕T 56-2019 成都市停车场(库)运营管理服务规范
- 苏教版译林新版初中英语词汇表
- 平安个人信用贷款申请表
- 六年级语文课外阅读(共20篇-含答案)
- 农贸市场食品安全自查表
- 桥隧监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国移动营业厅客户接触点管理-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