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湖南省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湖南省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湖南省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湖南省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二7月期末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PAGE1PAGE2023年邵阳市高二联考试题卷生物一、选择题1.目前已经探明,在火星两极地区有固态水,而那里的土壤中含有生命必需的Mg、Na、K、P等元素。科学家也曾在火星上发现了流动水的痕迹。科学家据此推测,火星上曾经或者现在存在着生命。下列有关生命物质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根尖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P元素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脂肪和核酸B.水可以作为良好的溶剂及其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都与水是极性分子有关C.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可以通过二硫键等化学键形成更为复杂的空间结构D.火星土壤中的Mg、Na、K等元素对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答案】A【解析】【分析】1、组成蛋白质的主要元素是C、H、O、N,组成脂质(脂肪是脂质中的一种)的主要元素是C、H、O,组成核酸的主要元素是C、H、O、N、P。2、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蛋白质,蛋白质中的N主要存在于肽键结构中,核酸中的N存在于含氮碱基中。3、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①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②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中含量高。4、水对生物体的生理作用:①细胞内良好的溶剂;②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等。【详解】A、蛋白质和核酸中含有N元素,而脂肪中不含有N元素,因此植物根尖从土壤溶液中吸收的N可以用于合成蛋白质和核酸,但不可以用于合成脂肪,A错误;B、水是极性分子,是良好的溶剂,能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B正确;C、构成蛋白质的多肽链可通过二硫键等化学键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更为复杂的空间结构,C正确;C、Mg、Na、K等是生命必需的元素,火星土壤中的Mg、Na、K等元素对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重要意义,D正确。故选A。2.高尔基体呈弓形或半球形,对着内质网的一面称为形成面,对着细胞膜的一面称为成熟面,形成面和成熟面都有一些或大或小的运输囊泡。如图为某细胞完成某一生理活动的示意图,①②表示运输囊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细胞的核仁大、核孔数目多B.①囊泡的膜成分跟内质网相同C.该细胞不具有增殖分化的能力D.高尔基体合成抗体的过程需线粒体供能【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细胞能产生抗体,为浆细胞。图中①②表示运输囊泡。【详解】A、该图中的细胞正在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分泌蛋白到细胞外,因此判断这个细胞代谢活动旺盛,因此核仁大,核孔多,A正确;B、①囊泡来自内质网,膜成分应该与内质网相同,B正确;C、该细胞属于能够合成并分泌分泌蛋白的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一般不再进行细胞增殖,C正确;D、抗体属于分泌蛋白,在核糖体处合成,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D错误。故选D。3.能荷调节也称腺苷酸调节,指细胞通过调节ATP、ADP、AMP(一磷酸腺苷)两者或三者之间的比例来调节其代谢活动。计算公式为:能荷=(ATP+1/2ADP)/(ATP+ADP+AMP)。高能荷时,ATP生成过程被抑制,而ATP的利用过程被激发;低能荷时,其效应相反。能荷对代谢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光合作用光反应能提高能荷B.Ca2+的载体蛋白磷酸化的过程使能荷降低C.人体不同细胞吸收葡萄糖的过程对能荷没有影响D.氧含量可通过影响呼吸作用来影响能荷大小【答案】C【解析】【分析】由能荷的公式组成可知:当生物细胞有氧呼吸消耗糖时会产生大量能量,其中一部分能量转化为ATP中的能量,ATP在细胞中的含量升高,细胞的能荷升高,此时ATP合成反应减慢,而ATP利用反应被促进,储能少;当生物细胞吸收离子时会消耗ATP,ATP在细胞中的含量降低,细胞能荷降低,其效应也与上述过程相反;所以说,能荷对新陈代谢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详解】A、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过程能产生ATP,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能提高能荷,A正确;B、蛋白质磷酸化过程是一个吸能反应,Ca2+的载体蛋白磷酸化的过程使能荷降低,B正确;C、除成熟红细胞外,人体其他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通常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对能荷有影响,C错误;D、有氧呼吸需要消耗氧气,且产生能量,故氧含量可通过影响呼吸作用来影响能荷大小,D正确。故选C。4.研究果蝇的翅型、体色以及复眼颜色等性状的遗传发现,控制这些性状的突变基因均为隐性,突变基因对应的染色体及其位置如下图所示。将纯合雄果蝇(能产生基因组成如下图所示配子)与野生型纯合雌果蝇杂交得到F1,F1自由交配得到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F2中翅外展正常体色个体出现概率为3/8B.F2中翅外展紫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16C.F2中纯合正常体色焦刚毛雄果蝇的概率为3/16D.该纯合雄果蝇有丝分裂后期,基因dp、pr、e、sn会出现在细胞同一极【答案】D【解析】【分析】1.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2.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自由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题意分析,纯合雄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eeXsnY,野生型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EEXSnXSn,二者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DPdpEeXSnXsn、DPdpEeXSnY。【详解】A、题意分析,纯合雄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eeXsnY,野生型纯合雌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EEXSnXSn,二者杂交产生的F1的基因型为DPdpEeXSnXsn、DPdpEeXSnY;根据F1的基因型可知,F2中翅外展正常体色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4×1/4=3/16,A错误;B、由于控制翅外展和紫眼的基因为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二者不能自由组合,因此,F2中翅外展紫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4,B错误;C、F2中纯合正常体色焦刚毛雄果蝇的概率为1/4×1/4=1/16,C错误;D、题意分析,纯合雄果蝇的基因型为dpdpeeXsnY,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基因型与亲代细胞一致,因此有丝分裂后期,基因dp、pr、e、sn会出现在细胞同一极,D正确。

故选D。5.大熊猫是熊科大熊猫属哺乳动物,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深受全世界人民喜爱,研究人员发现大熊猫(2n=42)某种群中有一种如图所示的变异情况,脱离的小残片最终会丢失。若个体的细胞中含有一条这样的重接染色体,称为重接杂合子,同时含有两条则是重接纯合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该变异可能会导致该种群发生进化B.重接杂合子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9个正常四分体,但也可能产生正常配子C.重接纯合子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分裂时,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均含有20条染色体D.重接纯合子与染色体正常的个体杂交,后代个体染色体均不正常【答案】C【解析】【分析】图中的13号染色体和17号染色体连接成1条染色体,并丢失了部分残片,所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基因数目均会发生改变,图示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详解】A、图中的13号染色体和17号染色体连接成1条染色体,并丢失了部分残片,所以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基因数目均会发生改变,该变异属于染色体变异,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该变异可能会导致该种群发生进化,A正确;B、题中某动物正常情况下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形成21个四分体,重接杂合子由于含有一条重接染色体,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少了一条,且有两对同源染色体不能正常配对,因此,重接杂合子减数分裂只能形成19个正常四分体,但也可能产生正常配子,B正确;C、重接纯合子中,由于两条13、17号染色体分别进行了重接,故细胞中含有40条染色体,经过重接染色体的正常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每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20条染色体或40条染色体,C错误;D、重接纯合子与染色体正常的个体杂交,后代中没有染色体正常的个体,均为重接杂合子,D正确。故选C。6.初到高原的人往往发生高原反应,出现呼吸困难、发热、尿量减少等症状,严重时还会导致肺气肿。下图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浆中乳酸浓度的变化曲线。重返平原后会发生低原反应(俗称“醉氧”),出现疲倦、无力、嗜睡、胸闷、头昏、腹泻等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AB段上升的原因是人体主要进行无氧呼吸,产生大量的乳酸进入血浆B.高原反应过程中,人体血浆的pH值可能会略有降低C.“醉氧”是由于内环境中血红蛋白过多导致运输氧气能力过强D.高原反应或“醉氧”的产生是由于机体丧失了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某人从初进高原到完全适应,其体内血浆中乳酸浓度的变化。AB段上升是因为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加强使乳酸含量增加;BC段下降是由于乳酸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以及造血功能逐渐增强,红细胞数量增多,机体供氧逐渐充足。【详解】A、图中AB段上升是由于人初进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无氧呼吸逐渐加强,导致产生的乳酸逐渐增多并进入血浆所引起的,A错误;B、在高原反应过程中,无氧呼吸产生的部分乳酸可能被血浆中的缓冲物质(NaHCO3)转化为其他物质,使人体血浆的pH值可能会略有降低,B正确;C、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C错误;D、高原反应是人到达一定海拔高度的地区后,身体为适应因海拔高度而造成的气压差、含氧量少、空气干燥等的变化而产生的自然生理反应;“醉氧”是由于人的机体刚刚适应高原地区的低氧环境,重新进入氧气含量相对高的地区而发应的不适应。可见,高原反应或“醉氧”的产生不是由于机体丧失了对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D错误。故选B。7.病原体入侵能引起机体的免疫应答,但过度免疫应答可能造成炎症损伤,机体可通过一系列反应来降低损伤,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模式也适用于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B.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可能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的风险C.作用于下丘脑的神经递质增多,会进一步促进炎症反应D.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可刺激神经细胞产生冲动【答案】B【解析】【分析】下丘脑、垂体、肾上腺之间形成分级调节机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分泌受到下丘脑和垂体相关激素的调控,同时还存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的负反馈调节。【详解】A、图示的分级调节(和负反馈调节)模式也适用于甲状腺激素的调节,抗利尿激素的调节不存在分级调节,A错误;B、分析题图可知,肾上腺皮质激素会抑制免疫细胞和免疫反应,免疫抑制会使免疫系统的免疫监视作用减弱,从而增加机体肿瘤发生风险,故肾上腺皮质激素长期处于较高水平可能会增加机体肿瘤发生的风险,B正确;C、神经递质增多,促进了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会抑制炎症反应,C错误;D、免疫活性物质是由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产生的具有免疫作用的物质,D错误。故选B。8.周期性共济失调是一种常染色体遗传病,致病基因会导致细胞膜上钙离子通道蛋白结构异常,其致病机理如下图所示。据图分析,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①过程是转录,所需的酶为RNA聚合酶、解旋酶B.②过程是翻译,与该过程有关的RNA共有2种C.异常多肽链较短的原因是致病基因上的终止密码子提早出现D.该致病基因的产生可能是正常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①过程是转录,②过程是翻译,图中显示的是基因直接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的性状。【详解】A、过程①是转录,需要的酶是RNA聚合酶,A错误;B、②过程是翻译,与翻译有关的RNA有3种,分别是tRNA、rRNA、mRNA,B错误;C、异常多肽链较短的原因是mRNA上的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C错误;D、图中mRNA上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异常多肽链较短,推测该致病基因的产生可能是正常基因中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使mRNA上终止密码子提前出现,D正确。故选D。9.水葫芦又叫凤眼莲,有一定的耐寒能力,源自巴西。由于其根部的气泡可以吸引并收集水中的各种污染物,被许多地方用来净化水质,甚至做成各种美食,然而水葫芦繁殖能力极强,可在短时间内覆盖大片水面,水葫芦群会在水面上形成一个厚厚的漂浮垫子,减少阳光的穿透以及水面和大气之间的气体交换,使得其他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水葫芦入侵到某地后可能会引起当地物种丰富度下降B.调查同一地区在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水葫芦的种群密度结果不同C.将水葫芦做成食物或饲料是利用了其非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D.水葫芦的郁闭度将直接影响到原生态环境中水生植物的生长【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多样性的价值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详解】A、水葫芦入侵到某地后,使得其他水生动植物大量死亡,可能会引起当地物种丰富度下降,A正确;B、同一个种群在不同的季节,种群密度可能差别很大,调查同一地区在一年中不同季节的水葫芦的种群密度结果不同,B正确;C、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将水葫芦做成食物或饲料是利用了其实用意义的直接价值,C错误;D、水葫芦繁殖能力极强,可在短时间内覆盖大片水面,进而影响其他植物的光照量,故水葫芦的郁闭度将直接影响到原生态环境中水生植物的生长,D正确。故选C。10.某草原上狐和兔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狐和兔的协同进化会导致该地区两者的数量均减少B.狐和兔数量呈周期性变化的现象,体现了循环因果关系C.研究兔的生态位只需研究其空间位置及其与其他物种的关系D.人类适当捕捉狐和兔的活动会加速当地群落的演替【答案】B【解析】【分析】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存在反馈调节,相互制约。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此消彼长、相互制约。详解】A、兔种群数量增加会使狐种群数量增加(食物增多),而协同进化与种群数量关系不大,A错误;B、兔种群数量增加会使狐种群数量增加(食物增多);兔减少,狐数量也会随之减少(食物不足)而当狐数量减少之后,兔数量由增加(天敌减少),二者之间数量变化相互制约,是循环因果关系,B正确;C、研究兔的生态位除了研究其空间位置及其与其他物种的关系外,还需要研究食物、天敌等,C错误;D、人类适当捕捉狐和兔的活动可能有利于稳态的维持,不一定会引起群落的演替,D错误。故选B。11.某二倍体动物种群有100个个体,其常染色体上某基因有B1、B2、B3三个等位基因。对这些个体的基因B1、B2、B3进行PCR扩增,凝胶电泳及统计结果如图所示。该种群中B2的基因频率是()A.82% B.41% C.37% D.8%【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B1、B2、B3为复等位基因,每个个体的基因都是成对存在的,故电泳结果上,只出现一个条带的个体是相应基因的纯合个体。【详解】分析电泳图,含B2基因的个体有8个B2B2,31个B1B2,35个B2B3,所以B2的基因频率是:(8×2+31+35)÷(100×2)×100%=41%,ACD错误,B正确。故选B。12.科学家采用体细胞杂交技术得到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但该植株并没有地上结番茄、地下长马铃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番茄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后即可得到杂种细胞B.体细胞杂交之前须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成原生质体C.杂种细胞经过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未体现细胞的全能性D.“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未达预期目标与基因无法有序表达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是将不同植物的细胞通过细胞融合技术形成杂种细胞,进而利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将杂种细胞培育成多倍体的杂种植株。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详解】A、番茄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可采用聚乙二醇融合法得到杂种细胞,此外还可通过物理方法等诱导其融合,但融合后需要进行筛选得到番茄和马铃薯的杂种细胞,否则可能得到番茄和番茄、马铃薯和马铃薯的融合细胞,A错误;B、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可知,植物细胞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B正确;C、杂种细胞需经过诱导经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后再经再分化过程发育成完整的杂种植株,才会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C正确;D、生物体中基因的作用是相互的,且基因控制相关性状,“番茄一马铃薯”杂种植株没达预期目标与基因无法有序表达有关,D正确。故选A。二、选择题13.叶绿体内的色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吸收和传递光能的色素,包括绝大多数叶绿素a、全部叶绿素b、全部胡萝卜素和全部叶黄素;另一类是具有转化光能的色素,它们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下图所示为菠菜叶肉细胞内的部分能量转换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类囊体膜上的四种色素中只有叶绿素a可参与①的能量转化过程B.①②都发生在叶绿体,④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当②储存的能量等于④释放的能量时菠菜可正常生长D.随菠菜叶肉细胞叶龄的增加①②③④都会增加【答案】AB【解析】【分析】题图分析:①表示光反应中光能转化为ATP的过程,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②表示ATP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供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发生在叶绿体的基质中;③表示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④表示ATP水解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细胞中。【详解】A、①过程表示光反应,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由题意“叶绿体内的色素分为两类:一类是具有吸收和传递光能的色素,包括绝大多数叶绿素a、全部叶绿素b、全部胡萝卜素和全部叶黄素;另一类是具有转化光能的色素,它们是少数处于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可知,类囊体薄膜上含有的四种色素中只有叶绿素a可参与①反应过程,A正确;B、①过程表示光反应,②过程表示暗反应,①②都发生在叶绿体中,过程④为细胞中ATP水解供能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耗能的部位,④可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正确;C、②表示ATP为三碳化合物的还原过程供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④表示ATP水解释放能量的过程,②中的能量不能完全转化为④中的能量,还有一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因此当②储存的能量远大于④释放的能量时菠菜可正常生长,C错误;D、在一定范围内,随菠菜叶肉细胞叶龄的增加,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增强,当超过一定范围,叶龄增加,细胞衰老,逐渐减弱,生理活动逐渐减弱,D错误。故选AB。14.某生物的卵原细胞在培养液中既能进行有丝分裂也能进行减数分裂。研究人员在该生物卵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了“逆反”减数分裂现象,如下图所示。将一个双链均被14C标记的基因A1和一个双链均被13C标记的基因A2插入一个卵原细胞的同一条染色体的两端。将此卵原细胞在普通12C培养液中培养,先完成一次有丝分裂,再发生如图所示的“逆反”减数分裂,共产生8个子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逆反”减数分裂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B.有丝分裂得到的两个子细胞中,存在两条链都被14C和13C标记的DNA分子C.8个子细胞中,可能有1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和14C标记、1个卵细胞含13C标记D.8个子细胞中,只含有12C的子细胞最多为6个【答案】ACD【解析】【详解】A、由图可知,在MI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并且完成交换后,姐妹染色单体发生分离,在MⅡ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移向两极,因此“逆反”减数分裂发生的变异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B、据题意可知:一个卵原细胞共产生8个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然后又进行一次“逆反”减数分裂,该卵原细胞一个染色体两端均插入14C标记的基因A1和13C标记的基因A2,在普通12C培养液中培养,形成的2个卵原细胞,由于有丝分裂的DNA的半保留复制,因此2个卵细胞中均有一个染色体两端均插入14C标记的基因A1和13C标记的基因A2,但都是一条染色体DNA的一条链含14C和13C标记,B错误;C、据题意可知:一个卵原细胞共产生8个细胞,先进行一次有丝分裂,然后又进行一次“逆反”减数分裂,该卵原细胞一个染色体两端均插入14C标记的基因A1和13C标记的基因A2,在普通12C培养液中培养,形成的2个卵原细胞均有一个染色体两端均插入14C标记的基因A1和13C标记的基因A2,然后这两个卵原细胞分别进行一次“逆反”减数分裂,其中一个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由于含插入基因的四分体发生一次互换、发生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且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可能产生的子细胞是一条染色体同时含14C标记和含13C标记的细胞和两条染色体都不含14C标记和13C标记的细胞,另一个卵原细胞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可能产生的子细胞是一条染色体含14C标记和一条染色体含13C标记的细胞和两条染色体都不含14C标记和13C标记的细胞,然后这两个卵原细胞分别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同源染色体分离,最终可能形成有1个卵细胞同时含有13C标记和14C标记、1个卵细胞含13C标记,C正确;D、据C项分析可知,有可能两个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都产生的是一条染色体同时含14C标记和含13C标记的细胞和两条染色体都不含14C标记和13C标记的细胞,这样就可能形成2个卵细胞同时含有DNA的一条链被13C标记和14C标记的,经过减数分裂,形成8个细胞,在其后的DNA复制中,这两条含13C标记和14C标记的DNA单链一直存在,并进入两个不同的细胞,因此只含有12C的子细胞最多为6个,D错误。故选ACD。15.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到抑制的现象称为顶端优势。研究发现,较高浓度的生长素可以抑制细胞分裂素的合成,侧芽部位施加细胞分裂素可解除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已知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都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效应,生长素只促进核的分裂,与细胞质的分裂无关,而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对细胞质的分裂起作用。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顶端优势现象中生长素发生了极性运输但并未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B.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的原因可能是其促进了侧芽的细胞分裂C.验证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时需在侧芽涂抹细胞分裂素溶液并保留顶芽D.细胞分裂素促进分裂的效应需要在生长素存在时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来【答案】A【解析】【分析】极性运输(又称纵向运输)就是生长素只能从植物的形态学上端往形态学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过来运输。这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而不受重力影响。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是指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生长。【详解】A、顶端优势现象中生长素发生了极性运输并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A错误;B、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的原因是结合本题的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更有可能是二者协同作用促进了侧芽的细胞分裂而表现出同步生长现象,B正确;C、验证细胞分裂素解除顶端优势时需在侧芽涂抹细胞分裂素溶液并保留顶芽,此时若顶端优势解除,说明细胞分裂素有作用,C正确;D、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都具有促进细胞分裂的效应,生长素只促进核的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是对细胞质的分裂起作用,细胞分裂素促进分裂的效应需要在生长素存在时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来,D正确。故选A。16.因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某地区环境恶化,草地严重退化,水土流失加剧,为此政府启动了多项保护措施,大幅度的减畜工作是其中一项。下图为该地区实施减畜工程前后载畜压力指数(草地现实载畜量与草地理论载畜量的比值)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减畜工程可通过改善草场收支平衡来降低载畜压力指数B.对该地区给予适量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有利于加速其修复的进程C.减畜后该地区人们引进肉类食物的方式也能导致其生态足迹变小D.载畜压力过大使草场退化的原因是其违背了生态工程的自生原理【答案】CD【解析】【分析】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是指特定数量人群按照某一种生活方式所消费的,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种商品和服务功能,以及在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废弃物需要环境(生态系统)吸纳,并以生物生产性土地(或水域)面积来表示的一种可操作的定量方法。【详解】A、减畜工程即减少捕食者畜的数量,可通过改善草场收支平衡来降低载畜压力指数,A正确;B、该地区有畜输出,对该地区给予适量的物质和能量的投入有利于加速其修复的进程,B正确;C、减畜后该地区人们引进肉类食物的方式会导致其生态足迹变大,C错误;D、载畜压力过大使草场退化的原因是其违背了生态工程的协调与平衡原理,D错误。故选CD。三、非选择题17.小麦是我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根据统计,2022年我国冬小麦种植面积超过3.3亿亩,全国小麦产量2715.2亿斤,其产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干旱胁迫会降低小麦的生长速度和生物量积累,造成小麦减产。因此,小麦的抗旱生长调节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小麦的光反应过程包括多个反应,其中最重要的是发生在两种叶绿素蛋白质复合体(称为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中的电子被光激发的反应,如下图所示。据图可知,光系统Ⅱ中丢失的电子由_______产生的电子补充,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原料有______。(2)科研人员以小麦为实验材料,在适宜温度和光照强度条件下研究浓度倍增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如下表所示。组别处理净光合速率/()气孔相对开度/%A正常供水+大气浓度12.0100B干旱+大气浓度7.562C正常供水+浓度倍增15.083D?9.547①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D组实验中的“?”表示的处理是____________。②根据A、B两组实验结果,试分析小麦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③根据研究目的,据表分析,本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H2O的光解②.ATP和NADPH(2)①.是否正常供水和浓度②.干旱+浓度倍增③.干旱引起气孔相对开度降低,供应不足,光合速率减慢,而“呼吸速率不变”或“干旱条件下,引起的光合速率下降程度大于呼吸速率下降程度”④.在一定条件下,浓度倍增,能够缓解干旱对小麦净光合速率造成的不利影响【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小问1详解】据图可知,光系统II中,光使叶绿素中一个电子由低能状态激发到高能状态,这个高能电子随后丢失能量而进入光系统,这时一部分丢失的能量便转化为ATP中的活跃的化学能,光系统II中丢失的电子由水光解产生的电子作为补充;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原料有ATP和NADPH。【小问2详解】①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植物在适宜温度和光照强度条件下,CO2浓度倍增对干旱胁迫下小麦幼苗光合特性的影响,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是否供水和CO2浓度,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和气孔相对开度。D组实验中的“?”表示的处理是干旱+CO2浓度倍增。②根据A、B两组实验结果,干旱引起气孔相对开度降低,CO2供应不足,光合速率减慢,而“呼吸速率不变”或“干旱条件下,引起的光合速率下降程度大于呼吸速率下降程度”。③表分析,本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在一定条件下,CO2浓度倍增,能够缓解干旱对小麦净光合速率造成的不利影响。18.党的二十大强调将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党中央在“病有所医、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我们要关注遗传病的监测与预防,关爱遗传病患者。先天性夜盲症是不同种基因控制的多类型疾病,一般分为静止性夜盲症和进行性夜盲症。前者一出生便会夜盲,致病基因(A/a)位于X染色体上;后者发病较晚,由常染色体上致病基因(D/d)引发。以下是甲、乙两个家族的不同种类夜盲症遗传系谱图(已知甲、乙两个家族都不含对方的致病基因且乙家族中I-2不携带该致病基因)。(1)据图判断,乙家族表现为______(填“静止性”或“进行性”)夜盲症,该类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____________(2)如果甲家族中的Ⅲ-2与乙家族中的Ⅲ-1婚配,生育一个正常孩子同时携带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______。(3)在对夜盲症的研究过程中,常用PCR技术对致病基因进行扩增,下图为致病基因,其中A、B、C、D表示四种单链DNA片段:用PCR技术扩增图中的致病基因时,需要提供的2种引物是______(填字母)。若计划用1个致病基因为模板获得32个致病基因,则消耗的引物总量是______个。PCR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进行,一般要添加Mg2+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静止性②.男性患病概率高于女性,男性患者致病基因只能由母亲那传来且只能传给女儿(2)1/2(3)①.C和B②.62③.真核细胞和细菌细胞中的DNA聚合酶都需要Mg2+激活【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乙家族均为隐性遗传,根据乙家族中I-2不携带致病基因,故表现为静止性夜盲症的是乙家族;甲家族Ⅱ-3为女患者,其母亲正常,故该病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表现为进行性夜盲症。【小问1详解】在甲、乙家族都存在“无中生有”,两种病都为隐性遗传病。由于乙家族中I-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即乙家族表现为静止性夜盲症。该类遗传病的遗传特点是男性患病概率高于女性,男性患者致病基因只能由母亲那传来且只能传给女儿。【小问2详解】进行性夜盲症由常染色体上致病基因(D/d)引发,甲、乙两个家族都不含对方的致病基因,甲家族Ⅱ-3为女患者,其母亲正常,故该病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表现为进行性夜盲症。乙家族表现为静止性夜盲症,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故甲家族中的Ⅲ-2基因型为ddXAXA,乙家族中的Ⅲ-1的基因型为DDXaY,两者结婚,生育一个正常孩子同时携带甲、乙两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1/2=1/2。【小问3详解】由于引物的作用是使子链从引物的3’端延伸,因此用PCR技术扩增图甲中的目的基因时,需要的引物有C和B,若计划用1个目的基因为模板获得32个目的基因,由于子链的延伸都需要从引物的3端开始,即新合成的子链中均带有引物,只有原来的模板链上没有引物连接,故消耗的引物总量是2×32-2=62。PCR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进行,一般要添加Mg2+,这是因为真核细胞和细菌细胞中的DNA聚合酶都需要Mg2+激活,因此为了保证PCR技术的顺利进行,一般需要在缓冲液中添加Mg2+。19.低氧应激会使神经元过度兴奋,长时间会导致神经元损伤甚至脑损伤。甘肃鼢鼠长期生活在低氧的地下洞道环境中,形成低氧适应机制,图1为低氧应激过程示意图。(1)据图分析,低氧应激会使神经元过度兴奋的原因是:低氧环境下突触前膜释放大量谷氨酸,当其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时,使Ca2+内流。Ca2+与钙调蛋白激酶II结合后一方面作用于囊泡,使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激活A受体,导致______,两者共同作用造成神经元过度兴奋。(2)为探究甘肃鼢鼠海马脑区低氧应激下的保护机制,将能正常生活的甘肃鼢鼠、普通大鼠分别放在______环境中培养44h后,测定各组鼠海马区上的________。请结合实验结果及以上信息,解释甘肃鼢鼠在低氧应激下的脑保护机制:___________。【答案】(1)①.N受体②.突触后膜上A受体数目增多③.Na+内流(2)①.氧气浓度为10.5%和21%(或“常氧和缺氧”)②.谷氨酸相对含量和N受体蛋白相对表达量③.低氧下,甘肃鼢鼠降低海马区谷氨酸相对含量和N受体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免造成神经损伤【解析】【分析】兴奋传导和传递的过程1、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就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下去。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小问1详解】由图1可知,低氧环境下突触前膜释放大量神经递质(谷氨酸),作用于突触后膜N受体,使Ca2+内流。Ca2+与钙调蛋白激酶II结合后作用于囊泡,使突触后膜上A受体数目增多;A受体由于Ca2+与钙调蛋白激酶Ⅱ结合被激活,离子通道打开,导致Na+内流,此时突触后膜的电位变为动作电位,两者共同作用造成神经元过度兴奋。【小问2详解】为探究甘肃鼢鼠海马脑区低氧应激下的保护机制,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缺氧、鼠的种类,因变量为各组鼠海马区上谷氨酸相对含量和N受体蛋白相对表达量。因此实验步骤为:将甘肃鼢鼠、普通大鼠分别低氧两周处理后,测定各组鼠海马区谷氨酸含量和N受体蛋白表达量,分析图2的柱形图可知,低氧下,甘肃鼢鼠通过降低海马区谷氨酸含量和N受体蛋白表达量,来避免神经元过度兴奋,以免造成神经损伤。20.2020年一场史上罕见的蝗虫灾害席卷东非和亚欧大陆。铺天盖地的蝗虫毁坏了当地的草场、作物,对粮食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2020年2月11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向全球发布了沙漠蝗灾害预警。请回答:(1)能预测沙漠蝗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数量特征是____________。跳蝻为沙漠蝗的幼虫,在调查跳蝻的种群密度时,经常采用______法。(2)如图为东非某草原蝗灾期间的部分食物网示意图,其中牧鸡与蛙的关系是____________。若牧鸡要增加20g体重,最多消耗草和水稻______kg。(3)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散居型蝗虫体内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体色由绿色逐渐变为聚居型的黑褐色,且此时期黑褐色蝗虫体内开始合成具有挥发性的苯乙腈。请推测蝗虫体色变化和苯乙腈的合成对蝗灾的形成有什么作用:________。(4)从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有关国家和机构全力合作进行灭蝗减灾的意义是______,从而缓解可能出现的粮食短缺和人道主义危机。【答案】(1)①.年龄结构②.样方(2)①.种间竞争与捕食②.20(3)①体色随环境改变有利于隐藏自己,减少天敌的捕食;②体色和苯乙腈可传递信息,使同种个体相互识别并形成更庞大的种群。(言之有理即可)(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