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月夜忆舍弟》示范教学课件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月夜忆舍弟》示范教学课件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月夜忆舍弟》示范教学课件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月夜忆舍弟》示范教学课件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月夜忆舍弟》示范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月夜忆舍弟杜甫杜甫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学习目标1.了解诗词创作的时代背景2.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3.精读全诗,剖析作者的写作特色4.总结和归纳全诗表达的思想内涵5.熟读全文,探究相关问题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生平经历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大历五年冬,病逝,享年五十九岁。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治所在今甘肃天水)所作,此时距安史之乱爆发已有四年。乾元二年七月,杜甫由华州弃官,携家客居秦州。秦州城位于六盘山支脉陇山的西边,当时属偏远的边郡。同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杜甫的几个弟弟当时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此诗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唐肃宗乾元二年,立秋后。在远离长安的边远地区,杜甫对着月亮写下了《月夜忆舍弟》。从此,整首诗便让每一颗思乡怀人的心灵为之震颤。

新课导入四百年后的一天南宋爱国词人刘辰翁读到这首诗说:浅浅语使人愁。八百年后的一天明代文学家钟惺读到这首诗说:含情往复不可言。一千年后的一天清朝爱国诗人杨伦读到这首诗说:凄楚不堪多读。那一千三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又会读出什么样的滋味呢?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而此时,诗人远在秦州,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诗人于“白露时节的月夜”即景抒情写下这首诗.背景资料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月夜

舍弟杜甫戍鼓

断人行,边秋

一雁声。露从

今夜白,月是

故乡明。有弟

皆分散,无家

问死生。寄书

长不达,况乃

未休兵。shè横戌(xū)点戍(shù)戊(wù)中空chánɡ,经常诗词诵读xínɡsàn解题月夜:点明时间,说明是晚上写的,舍弟:谦称自己的弟弟。就是我的弟弟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从诗人在安史之乱中饱受颠沛流离之苦,想到百姓之苦,体现出了作者的怀家愁和忧国难之情。“忆”就是想,思念结合注释,读通大意,赏析诗句。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诗意:边防驻军的鼓声禁止人行走,边塞的秋天里有孤雁在鸣叫。边防驻军的鼓声。指实行宵禁,禁止行人行走。一作“秋边”,秋天的边地,边塞的秋天。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意:恰逢白露时节,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意思是恰逢白露时节。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诗意:有兄弟却都分散了,已经没有了家无法探问各自的生死。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诗意:寄家书询问也不知该寄往何处,何况战乱没有停止。到。何况,况且。概括每联的主要内容首联:更断雁啼,浓重悲凉。颔联:清露盈盈,乡情依依。颈联:弟兄离散,天各一方。尾联:思亲忧国,无限深情。小结:《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1、请你选一个词来形容你读到这首诗时候的那份情绪,那份感受,你想到的是哪个词?明确:忧伤。悲伤。思念。悟读,品诗情感美2、请你静静朗读《月夜忆舍弟》,想一想,这些字词,杜甫听到了什么?这些声音让你产生怎样的情绪?明确:他听到了戍鼓声和一雁声。

夜深了,戍鼓敲起来,街道上静悄悄的,这时候听到一声大雁的叫声,凄凉、孤独、忧伤便油然而生。悟读,品诗情感美3、从”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中你读到了什么?明确:战争频繁,战事紧张,戍鼓一敲,人们立刻消失。

一雁,是孤雁,是失群之雁。古人就说“失群寒雁声可怜,夜半单飞在月边。”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描绘了一幅边塞秋景;“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

这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悟读,品诗情感美4、在《月夜忆舍弟》中的这个“雁”有什么样的象征意义呢?雁的意象大约有五种,同学觉得哪个更符合本诗?为什么?雁的意象:(一)触发乡情、亲情,抒写游子思妇的绵绵思念;(二)代指书信、音信;(三)比拟自身,表现落寞孤单之苦;(四)状写景物高远寥廓;(五)渲染气氛,写悲壮凄凉之景;悟读,品诗情感美①我觉得是触发乡情、亲情,抒写游子思归的绵绵思念。因为题目就叫《月夜忆舍弟》,这是一篇怀念亲人的诗歌啊。②也可以是比拟自身,表现落寞孤单之苦。杜甫此时很寂寞,没有弟弟在身边,觉得自己就是离群的大雁。悟读,品诗情感美③还可以是渲染气氛,写悲壮凄凉之景。因为诗歌是写他思念弟弟,所以要先渲染气氛,然后才能将他的思念写出来。④状写景物高远寥廓也可以啊,人在辽阔的环境中容易感受到忧伤。悟读,品诗情感美秋风萧瑟、秋意凉凉,秋天、边关、戍鼓、孤雁鸣叫,这一个个意象给整首诗笼罩上浓重悲凉的气氛。5、那夜,杜甫看到了什么?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别的?明确:看到了露水和月亮。“白露既降,天气转凉,思念亲人,徒增悲伤。”

过了立秋,已经到了白露节气。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凉的是天气,凉的更是诗人的心。悟读,品诗情感美6、为什么月是故乡明?明明是普天之下共有一轮明月,本无差别,杜甫为什么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亮?明确:因为他爱自己的故乡,觉得故乡里的东西都是最好的。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悟读,品诗情感美7、你们知道杜甫为什么要到边关呢?明确:唐肃宗乾元二年九月,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下汴州,西进洛阳。一时山东河南陷入战乱。杜甫不得不举家来到秦州,从此和弟弟们失散。悟读,品诗情感美8、结合具体内容说说诗人在诗中表现了哪些情感?明确:月是故乡明-------思乡有弟皆分散,寄书长不达-------思亲况乃未休兵------忧国忧民,渴望和平悟读,品诗情感美这首诗写诗人在秋夜中想起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由此产生了思乡怀亲之情,寄予了诗人无限的人生感慨,表达了对战争停止的期盼。主旨归纳月夜忆舍弟

杜甫未休兵

断人行人分散

则无家

寄书不达

生死不明望月

思念亲人,渴望和平板书设计1.理解性默写。(1)杜甫《月夜忆舍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他的《春望》中“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有异曲同工之妙。(2)诗中浸润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写景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随堂练习(3)《月夜忆舍弟》感叹离乱所造成的的亲人离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2.诗人从多种角度展开描写,请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