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公开教学课件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公开教学课件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公开教学课件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公开教学课件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醉翁亭记》公开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醉翁亭记【北宋】

欧阳修

醉翁亭位于安徽省滁州市西南琅琊山旁,它与北京陶然亭、长沙爱晚亭、杭州湖心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又因其特色被称为“天下第一亭”,并因欧阳修为之命名并撰《醉翁亭记》一文而闻名遐迩。

醉翁亭初建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当时琅琊寺住持智仙和尚专门为欧阳修游玩而建。醉翁亭小巧独特,具有江南亭台特色。醉翁亭内的建筑,布局紧凑别致,具有江南园林特色。

亭园内有九院七亭:醉翁亭、宝宋斋、冯公祠、古梅亭、影香亭、意在亭、怡亭、览余台,风格各异,互不雷同,人称“醉翁九景”。醉翁亭依山傍水,幽雅宁静;古树婆娑,亭台错落;布局严谨小巧,曲折幽深,富有诗情画意。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被世人称为“唐宋散文八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1、疏通文意,理清思路。2、感受作者对醉翁亭周围美好的自然风光和人物欢乐场景的描绘,体会融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写法。3、理解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情怀。学习目标简介作者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文学上主张明道、致用,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其文明白易晓,擅长抒情,说理畅达,影响了宋朝一代的文风。诗风雄健清丽,词风婉约有致。此外在经学、史学、金石学等方面都有卓著的成就,苏轼称他“事业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师”

。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诗词文集《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传世。六一居士是怎样得来的呢?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欧阳修《六一居士传》

熙宁三年(1070年)七月,作者由青州知州改任蔡州知州,九月到蔡州(今河南汝南县),自号“六一居士”。此时的作者在政治上想摆脱忧劳烦扰,早就有急流勇退的思想,于是他接连上表请求退休,至蔡州后,过起了清淡的生活,不久创作了这篇文章。欧阳修写这篇文章时,已64岁。自24岁应试及第,步入仕途,已整整40年。他毕生精力献给了赵宋五朝,现在,既老且病,春蚕丝尽,蜡泪将干,应该休息了。更何况,40年中,官场煎熬,以至三度贬官,历尽宦海风涛。此时求去,完全是出于至性真情。写这篇文章后一年,他才获准致仕;又过了一年,病逝颍州。他仅得一年的琴棋书酒之乐便溘然长逝。创作背景《醉翁亭记》作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正任滁州太守。欧阳修是从庆历五年被贬官到滁州的。被贬前曾任太常丞知谏院、右正言知制诰、河北都转运按察使等职。被贬官的原因是由于他一向支持参与推行新政的北宋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权派。这年八月,欧阳修又被加了一个外甥女张氏犯罪,事情与之有牵连的罪名,落去朝职,贬放滁州。被贬后,他心情郁闷,经常去滁州城西南十里的琅琊山游玩,并与山寺中住持智仙和尚结为莫逆之交。庆历六年,智仙建亭于琅琊山酿泉旁,以为游息之所。欧阳修登亭“饮少辄醉”,故给它取名为“醉翁亭”,并写下了《醉翁亭记》这篇流芳千古的美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朗读课文滁州林壑琅琊辄潺潺荫翳伛偻提携山肴野蔌清洌觥筹hèyáoyǔlǚzhégōnglángyáchúxiéchányìlièsù积累字词佝偻gōulóu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环绕全、都树林

山谷

茂盛的样子幽深秀丽走在山上,名词作状语居高而下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名词作状语拟声词,形容水声曲折,回环

疏通文意大意:滁州城的四面都是山。它西南方向的许多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自称,用自己的别号来命名名词做动词,命名就意趣,情趣建造

取号称为

于,介词

领会

寄托

大意: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太守和客人来这里喝酒,喝了少许就醉了,而年龄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返回弥漫的雾气昏暗天气阴晴晦暗开放花茂盛上山语气助词,无实意,多用于句首大意:要说那太阳出来而林间弥漫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而山谷洞穴昏暗了,这明暗交替变化的景象,就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野花开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茂而一片浓荫,秋风浩浩,天气晴好,霜露洁白,水流减少,石头裸露,这是山中的四季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弯腰曲背,指老人被牵扶的人,即儿童倒装,在树下休息背着东西的人清下棋这里指投壶管乐器弦乐器尽兴地喝酒陈列,摆开菜蔬酒杯酒筹,用来计饮酒数容颜苍老原指精神不振,这里形容醉态大意: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人弯着腰,小孩由大人抱着领着,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是滁州人们的出游啊。到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甜酒水清,山上野味菜蔬,杂七杂八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酒宴啊。酒宴上的乐趣,没有管弦乐器(助兴),投壶的投中了,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酒筹杂乱交错,起来坐下大声喧哗,是众位宾客快乐的样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坐在人群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遮盖跟随

随后,不久乐趣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荫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为,是

记述以……为乐大意:不久夕阳落到西山上,人的影子散乱一地,是太守回去,宾客跟从啊。树林茂密荫蔽,上下一片叫声,是游人走后鸟儿在欢唱啊。然而鸟儿(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游人的乐趣;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啊。醉了能和他们一起快乐,酒醒后能写文章记述这事的,是太守啊。太守是谁?就是庐陵人欧阳修啊。1、一词多义云归而岩穴暝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聚拢,归集回家蔚然而深秀者佳木秀而繁阴秀丽发荣滋长山水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乐趣欢乐以……为乐太守自谓

太守谓谁

称谓是,为泉香而酒洌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杂然而前陈者而不知人之乐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表并列表承接表修饰表转折表递进临溪而渔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到靠近积累词语名作状,在山上名作状,像鸟儿的翅膀名作动,命名名作动,取名形意动用,以……为乐2、词类活用山行六七里: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名之者谁:故自号曰“醉翁”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3、出自本文的成语:[峰回路转]:

[醉翁之意不在酒]:

[水落石出]:

[觥筹交错]:

[前呼后应]:[山肴野蔌]: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比喻事情经历曲折后,出现新的转机。醉翁的兴趣并不在于喝酒。形容人别有意图,言在此而意在彼。水落下去,石头就露出来。比喻真相大白。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许多人聚会喝酒时的热闹场景。前面吆喝,后面呼应。指野味蔬菜。理解内容一段:1、概括本段内容。2、本段描写顺序?3、本段作用?4、陆游《游山西村》中与“峰回路转”意境相似的诗句是什么?介绍醉翁亭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名字的由来。从远到近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开篇点题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早晚四季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分总云归而岩穴暝写山中景色与出游之乐。二段:1、概括本段内容。2、本段分三层:(一)写山间()的景色。(二)写山间()的景色。(三)写()。

这三层之间的关系是由()而()。3、写早和晚景色的句子分别是()()4、本段抓住四时景色的特征来写,分别是:春();夏();秋();冬()。5、此段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6、描写的是什么景,抒发的是什么情?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

描写;抒情写朝暮之景:山间朝暮,晦明变化;

写四时之景:春花,夏木,秋霜,冬水欣赏山水的无穷乐趣日出而林霏开三段:1、概括本段内容。2、本段写了几个场景?3、作者为什么要写滁人游山之乐和众宾宴饮之乐?

4、“太守醉也”句中“醉”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会“醉”?5、游山的滁人有:____

、_____

、_________

;写出游人踊跃而热闹场面的词语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能享受山水之乐的人是()A.负者,行者,前者,后者,伛偻提携;B.太守;C.滁人、众宾客、太守;D.往来而不绝者、起坐而喧哗者。

写滁人的游乐和太守的宴饮。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滁人游山之乐反映出百姓安居之乐;众宾宴饮之乐表现了太守与下属关系融洽,政通人和之乐。以上两方面都暗寓了太守“与民同乐”,与吏民同乐,由乐而醉。“醉”的含义就是“乐”,因为太守施政有方,滁州人安居乐业,实现太守与民同乐的理想,所以“醉”也就是“乐”。负者

行者

伛偻提携

前者呼后者应

往来而不绝

C四段:1、概括本段内容。2、文章用了哪几个句子衬托太守之乐?3、太守所乐的事情是什么?4、你从滁州百姓之乐中有没有感受到太守之乐?如何理解太守的“乐其乐”?写宴会散,尽兴而归。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乐其乐,即与民同乐。人民安详富足,跟作者励精图治有关。太守为此而乐,能与民同乐,是他的政治理想。滁人欢乐情形是从太守眼中看出的。“滁人游”有歌声和呼应声,有老人和孩子,百姓兴高采烈出游,可见他们生活安定富足,这是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直接关系的。太守是为此而乐。能与民同乐,也是他的政治理想。山水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宾客之乐太守之乐1、贯穿全文的感情主线是什么?找出相关的句子,体会作者写了哪些“乐”?合作探究

这句话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地引出“乐”字,而“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就是为了写“乐”。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地勾出全文的主旨。所以山林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最后都统一在太守之乐中,“乐”才是贯穿全文的主线。2、你认为文中哪句话有着提挈全篇的作用?并简要分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与民同乐的思想。

欧阳修的“览物之情”是豁达的,以百姓快乐为自己的快乐;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是立足于个人的得失和荣辱,是自私的、狭隘的感情。欧阳修的立足点是“民”,他与民同乐,把百姓的乐当作自己的乐,把百姓的安居乐业作为自己的理想。这就是他们的根本区别。

3、如何看待作者的醉?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4、从全文来看,欧阳修的“览物之情”,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他的“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的“迁客骚人”们的“览物之情”有何区别?

作者笔下如此美妙的胜景,是为了抒发自得其乐的陶醉之情,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胜景、享乐折射出的是作者治滁的政绩,作者醉情山水,达到了寄情山水排遣抑郁的目的。作者醉在其中,也乐在其中。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5、同为逆境中的借景抒情寄意之作,你认为《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在思想感情的表现上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

《岳阳楼记》写于庆历六年,当时作者贬居邓州(现河南邓州)。文章以“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劝之意。

《醉翁亭记》也写于庆历六年,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政治改革而被贬滁州。他一方面励精图治使“政通人和”,一方面寄情山水,以诗酒自娱,排遣遭贬谪的抑郁。文中主要表现了他随遇而安、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5、同为逆境中的借景抒情寄意之作,你认为《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在思想感情的表现上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点:不同点:都表述了自己虽遭贬谪却仍积极进取,怀济世安民之心的高尚情感。《醉翁亭记》表述主题的方式是含蓄深沉的。在醉中写乐,在乐中写醉,侧重表现欧阳修豁达乐观的精神。《岳阳楼记》表达主题的方式是直抒胸臆。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至理名言,展示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高风亮节。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课堂小结DC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林壑(hè)林霏(fēi)觥筹交错(guāng)B.阴翳(yì)琅琊(yé)岩穴暝(míng)C.伛偻(yǔ)酒洌(liè)山肴野蔌(shù)D.晦明(huì)颓然(tuí)宴酣之乐(hān)2.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B.名之者谁C.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D.不知太守之乐其乐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林霏:树林里的雾气。B.野芳发而幽香

野芳:山野的芬芳。C.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伛偻:弯腰曲背,这里指老人。D.树林阴翳

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荫。B课堂练习4.虚词“而”的用法有:①表并列;②表承接;③表递进;④表修饰;⑤表转折。请指出下面句子中“而”的用法。(1)云归而岩穴暝(

)(2)朝而往,暮而归(

)(3)溪深而鱼肥(

)(4)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5.下列句子中“也”字表达语气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B.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C.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D.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C②④①③⑤6.下列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朝而往,暮而归

男有分,女有归B.颓然乎其间者夕日欲颓,沉鳞竞跃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过中不至,太丘舍去D.醒能述以文者皆披发文身7.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皆以美于徐公B.杂然而前陈者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C.醉能同其乐

其如土石何D.射者中,弈者胜

陈胜者,阳城人也CB8.下列每组词语中划线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林壑尤美/怨天尤人

蔚然深秀/一枝独秀B.名之者谁/莫名其妙

伛偻提携/旧事重提C.饮少辄醉/浅尝辄止

渐闻水声/闻所未闻D.往来不绝/绝处逢生

杂然前陈/新陈代谢9.下面对本文理解分析有有误的一项是(

)A.选文惜墨如金,首句“环滁皆山也”就写尽了滁州环山的特点,举重若轻,今人叹服。B.选文用对偶句写景,用散句收束,做到了在整齐中寻求变化,抑扬顿挫,音韵谐美。C.在太守看来,滁人的自在出游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更多了一些自信和得意。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核心句,表明“乐”是表像,“醉”是根本。CD10.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介绍醉翁亭所在,由面到点,先“环滁”,再“西南”,望“琅琊”,闻“水声”,用听觉置换视觉,一“回”一“转”,方见亭子。B.第③段太守颓然与众宾喧哗相映衬,既照应首段太守“饮少辄醉”,又暗含众人不知太守忧乐之意,凸显了作者被贬滁州后的愁苦和愤懑。C.本文语言精美,运用了大量骈偶句,增添了语言的韵律美;“而”和“也”字的巧妙运用,把整齐的句子断开,让它带上了散文的韵味。D.“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是点睛之笔,“醉翁”之“醉”,不仅因太守酒量浅,更有沉醉于山水美、滁人和、吏政清等多重含义。B1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全文写景抒情奠定了基调,后成为千古名句。(2)文中描写四季景色的句子是:(3)出自本文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个)(4)写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是:

(5)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