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考语模拟试卷(五)·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现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基因工程等前沿科技在提供便利、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日益增多,科技伦理治理已难以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控制风险、规避损失,就要牢牢守住科技伦理底线,坚持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的良性互动、法治建设与体制健全的协同推进,不断推动科技向善、造福人类。法治是科技伦理治理的保障,也是强化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的依据。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使科技伦理治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十四五”期间,应重点加强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伦理立法研究,及时推动重要的科技伦理规范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严格执法、违法必究。科技伦理违规行为责任人属于公职人员的依法依规给予处分,属于党员的依规依纪给予党纪处分,有犯罪行为的依法予以惩处。(摘编自魏伟《提高科技伦理治理法治化水平》)材料二:从一定程度上说,当代科技的发展方向以及人类面对新科技社会冲击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决定人类的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因此,科技伦理治理是关乎全局的大事,仅仅从规范科研活动和管理科研人员这一角度来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对此,我们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事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名副其实的科技时代,科技的影响深入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到21世纪更是开始深度作用于人的生命、认知和智能等领域。由于当代科技的惊人威力,高新科技失控可能导致全球性的灾难。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事关国家公共治理和社会秩序稳定。从近年来的科技伦理事件演变情况看,对与多数人切身利益相关的新科技应用导致的各种问题,如许多平台对算法的不合理应用带来的“算法歧视”、老年群体运用信息技术存在障碍等,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某些科技伦理问题如生物识别信息、数据隐私等,更是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必须审慎地应对和处理。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事关更快更好推进我国科学技术创新发展。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信息通信技术等高新科技,出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人能够须臾脱离高新科技的影响;二是高新科技发展速度迅猛,科技风险随之增加且很多难以预测。科技创新活动一旦脱靶,将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甚至巨大灾难。为此,我们需努力控制有关科技伦理问题的出现,避免其负面效应带来的治理被动局面。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日新月异,相应地,科技伦理治理的对象层出不穷,我们需紧跟高新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高风险领域和高风险问题的清单。总的来说,可以从高风险科技活动领域和高敏感伦理价值两个角度,全面认识和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根据目前科技发展和应用的状况,易触发科技伦理争议的高风险科技活动领域至少包括:生命科学领域,如胚胎细胞基因工程、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等;医学科技领域,如器官移植、辅助生殖技术等;合成生物学领域,如生物工程、生物计算机、生物反应器等;生态学领域,如物种灭绝、动物保护等;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如AI失业(机器人导致的失业)、算法操纵等;大数据技术领域,如个人隐私、大数据“杀熟”、电子监控等;互联网技术领域,如网络暴力等;电子游戏技术领域,如游戏沉迷、低俗文化等;环境科技领域,如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实验室技术领域,如实验动物权利、学术诚信等。显然,类似名单还可以增加。新科技前沿可能触发的科技伦理治理问题还没有完全凸显出来,需要科技伦理专业研究者持续性地发掘。根据既有的科技伦理治理经验,对科技发展高度敏感的伦理价值至少包括:利益,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损害某些群体的切身利益或某种社会利益;生命,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威胁某些群体,或不必要地剥夺实验动物的生命;公正,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导致不公平的情况出现,或者产生某种歧视;尊重,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伤害某些群体的尊严、信仰和传统,或伤害生命本身的尊严;自由,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不必要地束缚某些群体的自由;信任,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导致公众的不信任;安全,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有损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显然,类似名单还可以增加。上述列举并不代表排序,因为对科技发展高度敏感的各种伦理价值在具体伦理治理语境中的重要性排序并不相同。(摘编自李永谋《深刻认识科技伦理治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科技伦理治理、强化科技伦理审查等而言,法治作用重大。因此既要加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也要严格执法。B.人类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命运,与当代科技发展方向以及人类面对新科技社会冲击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关系极大。C.进入21世纪后,科技的影响已由从前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领域、各层面延伸到人的生命、认知和智能等领域。D.应严防科技穿心活动脱靶,努力控制有关科技伦理问题的出现,以避免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导致的治理被动的局面。(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科技伦理可以促进科技实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加强科技伦理治理。B.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科技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危害。C.高新科技威力惊人,一旦失控可能导致巨大灾难,所以应立法适当限制其发展。D.作为新科技,算法本身是无辜的,需要解决的是对其不合理应用所带来的问题。(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事关社会秩序稳定”观点的一项是A.科技伦理问题处理不慎,很可能阻碍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B.极个别科技工作者受利益驱动,违背法律研究克隆人技术。C.实验室内的研究,无法完全验证现代科技不可预知的风险。D.为自娱自乐,用换脸软件将视频中人物的脸换为自己的脸。(4)“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为欧阳修之语,它高度概括了法律的重要作用。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说法加以分析。(5)在制定某新兴科技的研发、应用政策时,有科研人员主张“技术先行”,以促使该新兴科技快速问世。请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对这一事例加以分析。(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西津古渡叶兆言到镇江,不吃锅盖面,不看一眼西津古渡,基本上算是白来。再做个减法,锅盖面也可以不吃,西津古渡不能不看。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有着真正的中国文化,而且还是文化中的精华。西津古渡是个很好的历史标本,是一块年代久远的活化石,你来了竟然不看一眼,太可惜。镇江的好风景差不多集中在一起,沿长江一字排开,最适合时髦又实用的一日游。现代化的交通便利,能让你不经意间,最大附加值地看到很多风景。你不妨先去焦山景区,匆匆看一眼《瘗鹤铭》,中国书法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块碑,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对后来的书法影响巨大。焦山碑林在全国排名第二,能紧随著名的西安碑林排在老二,可见收藏丰富,同时又必须精益求精。看过大名鼎鼎的《瘗鹤铭》,你便可以飘然而去,接着上北固山。北固山上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江山英雄难觅,当年毛主席他老人家坐飞机经过镇江,看着下面的美丽景色,感慨万千得意非凡,立刻让秘书笔墨侍候,默写了宋人辛弃疾两首与镇江有关的诗词。北固山上还有甘露寺,刘备曾在这里招过亲。如果你更喜欢民间神话传说,干脆再接着去金山,在金山寺烧一炷香,想象一下许仙,想象一下白娘子,想象一下法海。法海是金山寺的开山祖师,他居住的地方叫“法海洞”。然后你就应该去西津古渡了,说起镇江,最应该向大家隆重推荐的一定是这个地方。还是那句话,你可以不吃锅盖面,不喝恒顺的老陈醋,甚至不去最著名的那三个“山”,但是一定要去西津古渡,这里才是重点,才是最大的代表,你一定要去。也不用往太远处引用,就说说唐诗宋词,有意无意间,你肯定会遭遇到这个西津古渡。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辛弃疾,反正古诗词里能留名的那些显赫人物,南来而北往,都会在这留下他们的足迹。为了更好地了解西津古渡,你最好能够看一眼中国地图,看一看滚滚长江如何向东流。人们印象中,万里长江像一条龙,从西边蜿蜒过来,一路向东,很少有人会去想,它最北面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当然是在长江下游,就在江苏境内,就在镇江。镇江是长江的最北端,从江西的九江开始,长江以一个很大角度向北偏移,这意味着镇江像个牛头那样,有力地顶向了北方。西津古渡恰恰在这个关键位置,就在牛角尖上,它是整个江南的最北,在纬度上,甚至要比安徽的省城合肥更偏北。若没有中国文化知识,不知道历史和地理,没时间概念,没空间意识,西津古渡的意义会大打折扣。除了一条仿旧的石板古街,一家家砖木结构的店铺,一栋栋飞檐雕花的客栈,一个元朝的古塔,一些洋人留下的老房子,你可能什么也没看到。你会想不明白地追问,长江在哪,古渡口又在哪,为什么这些似曾相识的旧门面,旧街道,就应该具有特殊意义。名人走过的地方太多,到处都可能有他们留下的印迹,不就是一个准备过江的古渡口吗,不就是留下几首大家会唱的古诗词吗,万里长江能过江的地方太多了,凭什么就应该这个渡口最有名气。好吧,那只能再往前说,晋楚更霸赵魏困横,事实上西津古渡的重要性,直到东晋南迁,才真正开始体现出来。永嘉之乱让司马氏的王朝摇摇欲坠,中原开始水深火热。大批北方难民纷纷逃往江南,其中有个叫祖逖的好汉,率亲族宗党几百家一同南迁。那时候,司马睿发给祖逖一千人的食粮和三千匹布,让他自己渡江去招募军队,能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几乎是以卵击石,结果祖逖不畏艰难,不怕流血牺牲,从西波出发了,渡定北上,船行至长江中间,面对浩瀚江水,他敲着船桨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他的意思是说,如果不能收复中原,我就不再回来了。这便是著名的典故“中流击牌”;对于中国人来说,表现的只是一种精气神,东音南迁开始了长达二百六十多年南北大分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今不复还”,“中流击楫”传承了荆轲的精神。发生在镇江江面上的这个故事,不仅有勇士赴汤路火的壮怀激烈,在中国大历史上,还体现了汉族文化以中原为核心的王道思想。东晋南迁之后,尤其是南宋仓皇北顾,习惯于强势的中原汉族政权转为劣势,处于明显下风,镇江的军事桥头堡作用立刻彰显出来。退必须守进可以攻,镇江在,江南还在,镇江一共,江南不保。战乱年代如此,和平岁月也一样重要。这里是江河要津,对面就是北方大运河的入口,大运河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命脉,北去南来,你都得从这个运输的大枢纽走过,西津古渡自始至终离开不了一个实用。如今西津古渡已沦为摆设,只是一个人文景观,正在派着别的用场。西津古渡成为一块文化上的金字招牌,成为穿越时空的一个门洞或者一扇窗户。在这你会遭遇摆脱不了的历史,这个历史中不仅有遥远的过去,很可能还会有未来隐约的身影。(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记游“三山”,没有描绘具体景观,而是叙写了焦山碑林、伟人默写诗词、刘备招亲、白娘子故事,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与文化韵味。B.文章提及“石板古街”“砖木店铺”“雕花客栈”等景观,聚焦西津古渡,又连续发问,启发读者思考它的历史文化价值。C.围绕西津古渡,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文人墨客,但作者仅浓墨叙写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旨在表现人物的功业和气度。D.文章强调西津古渡战乱年代与和平岁月一样重要,但内涵发生了变化,战乱年代偏重军事价值,和平年代凸显经济、文化价值,都缘于实用。(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西津古渡是个很好的历史标本,是一块年代久远的活化石”,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西津古渡的历史悠久和文化价值。B.文中作者叙述时多处使用第二人称,更直接地与读者进行对话交流,显得亲切自然;同时,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引发读者的共鸣。C.文章最后一段与开头呼应,进一步突出了西津古渡的文化价值、历史意义,作者抚古观今,思考未来,情感浓郁而又不失理性。D.本文语言风格古朴、典雅,既有古典诗词的引用,也有古人古事的叙述,还有地方风物的介绍,表达上契合了西津古渡悠久的历史。(3)本文写西津古渡,但也花了不少笔墨写镇江“三山”景区,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叶兆言说:“好的文学作品始终带有很强烈的抒情节奏感,人会被吸引。”请从情感与表达两方面谈谈这篇文章是如何体现这种“抒情节奏感”的。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东轩记苏辙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暮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以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米盐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升斗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选自《古文辞类纂》,有删改)(1)下列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对应的字母涂黑。从A容B自C得D不E知F夫G天H地I之J为K大L与M死N生O之P为Q变R而S况T其U下V者W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败刺史府门”与“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两句中的“败”含义不同。B.“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与“吾家读书久不效”(《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效”含义不同。C.“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与“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两句中的“区区”含义相同。D.“独幸岁月之久”与“幸可广问讯”(《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幸”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最初,作者想把东轩当作宴乐之所,特意种上了杉、竹;后来,每天出入时看到东轩只能哑然自笑,笑中含有苦涩之意。B.之前作者难以理解颜回为何要受困于贫贱,认为这样的生活连看门人或打更人也不如;到了筠州后,才改变这一看法。C.士人未听闻大道之前,易沉迷名利、儿女之乐;等到修炼成为有德者,才能真正拥有看轻贫困、傲视权势的颜氏之乐。D.文章以建造东轩开头,以怀思东轩收尾,中间由自身不得安于东轩引出对颜回安于陋巷的议论,文脉贯通,思路严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②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5)苏辙觉得自己未能实现颜氏之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歌诗,完成问题。过襄阳楼元稹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早晚暂教王粲①上,庾公②应待月华明。【注】①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②庾公:东晋时期名臣、名士庾亮。据载,庾亮在武昌时,曾登南楼赏月,所以后人便以“庾公楼”为咏月夜的典故,亦以咏主客欢娱相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襄阳楼下之胜景,“树阴”“荷叶”“柳花”“莺舌”美不胜收,但“千万点”和“两三声”却透露出人生失意的烦忧。B.第五六句写襄阳楼下之闲人,虽然“有时”“每日”均不得上楼,但“水畔看云立”和“楼前信马行”的生活颇有悠然自得之乐。C.前六句起句写楼,继而写水;顺手承之再写水,顺手承之再写楼;转笔索性再又写水,再又写楼,重重叠叠,妙笔相赴,一气浑成。D.尾联借用典故抒发情感,在对王粲和庚亮的遥想中,寄托着诗人开阔的胸襟、淡泊的心志和寄情于自然、纵情于吟咏的人生态度。(2)金圣叹评价此诗说:“从来文章一事,发由自己性灵,便听纵横鼓荡。一受前人欺压,终难走脱牢笼。……如微之此诗,真是不受一人欺压,只听自己鼓荡。”请结合诗歌作分析。(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下列各句中空缺的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2)贾谊在《过秦论》中,用“,”两句将蒙恬北筑长城的效果概括出来。(3)“花好月圆”表达了人们美好的祝福,诗人常同时借“花”“月”意象抒怀,如诗句“,”。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古籍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源泉,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基石,是开展文化交流的宝库。中华文化数千年延绵不绝,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一代又一代人进行古籍整理而薪火相传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规模宏大的古籍整理工程影响深远,不仅彰显中华民族热爱文化、崇尚知识的精神底色,更在人类文化传承方面作出①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古籍事业发展迅猛,从保护到整理、从研究到出版、从人才培养到大众普及,都呈现出②的景象。目前,我国每年出版的古籍整理类图书有1800种左右。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完成古籍普查登记数据270余万部,累计修复古籍超过385万叶,培训古籍从业人员1万余人次,制定颁布古籍保护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7项。古籍经典里蕴含的一些思想观念,当今时代仍具有高度契合性,需要进行充分地转化、阐释。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采取人民群众③、雅俗共赏的呈现方式,使之融入国民教育和日常生产生活,才能更好地挖掘古籍的当代价值,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滋养。(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人们通过搜索引擎获取应有尽有、跨越时空的信息,应用这些信息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生产和生活活动,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因而充满兴奋感和满足感。但久而久之,人们便对大数据和搜索引擎产生了依赖,①。实际上,大数据和搜索引擎不是万能的,不是什么都能搜索得到的。另一方面,当人们开始搜索或试图在网上获取信息时,有关个人的信息也随之被记录了,个人便成为大数据本身被计算和运营,计算的结果导引着“大数据”的控制者对个人“投其所好”地发布信息,②,甚至个人的思想也被“大数据”有意识地“启发”和导引着,个人成为被“大数据”摆布的奴隶。其实,在生产和生活中,③。例如,离开了电脑和电子邮件,我们无法工作了;不依靠导航系统,我们不会走路了;离开手机,我们不仅无法工作了,还会产生孤独感甚至恐惧感,好像自己被世界抛弃了似的。(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将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为以“大数据”开头的句子,并且去掉“被”字。要求: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语意要连贯。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古希腊对门窗的作用,一般重其通风、采光或围闭效果,而中国古代建筑还重视屋内屋外空间的交流和景物的借换,往往是实用与审美兼而有之,比如园林建筑中的漏花窗,便是为了充分显示环境之美而设计的。中国饮食烹饪也讲究滋味之外的艺术,注重食名优美、食器精美、环境雅致,将物质享用与精神追求统一起来。以上材料对我们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江苏省南通市海安高级中学高考语模拟试卷(五)·教师版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科技伦理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现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人工智能、量子通信、基因工程等前沿科技在提供便利、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日益增多,科技伦理治理已难以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控制风险、规避损失,就要牢牢守住科技伦理底线,坚持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的良性互动、法治建设与体制健全的协同推进,不断推动科技向善、造福人类。法治是科技伦理治理的保障,也是强化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的依据。一方面,要加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使科技伦理治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十四五”期间,应重点加强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科技伦理立法研究,及时推动重要的科技伦理规范上升为国家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严格执法、违法必究。科技伦理违规行为责任人属于公职人员的依法依规给予处分,属于党员的依规依纪给予党纪处分,有犯罪行为的依法予以惩处。(摘编自魏伟《提高科技伦理治理法治化水平》)材料二:从一定程度上说,当代科技的发展方向以及人类面对新科技社会冲击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决定人类的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国家的命运。因此,科技伦理治理是关乎全局的大事,仅仅从规范科研活动和管理科研人员这一角度来理解是远远不够的。对此,我们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事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名副其实的科技时代,科技的影响深入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到21世纪更是开始深度作用于人的生命、认知和智能等领域。由于当代科技的惊人威力,高新科技失控可能导致全球性的灾难。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事关国家公共治理和社会秩序稳定。从近年来的科技伦理事件演变情况看,对与多数人切身利益相关的新科技应用导致的各种问题,如许多平台对算法的不合理应用带来的“算法歧视”、老年群体运用信息技术存在障碍等,社会各界都非常关注。某些科技伦理问题如生物识别信息、数据隐私等,更是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必须审慎地应对和处理。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事关更快更好推进我国科学技术创新发展。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信息通信技术等高新科技,出现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与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人能够须臾脱离高新科技的影响;二是高新科技发展速度迅猛,科技风险随之增加且很多难以预测。科技创新活动一旦脱靶,将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甚至巨大灾难。为此,我们需努力控制有关科技伦理问题的出现,避免其负面效应带来的治理被动局面。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日新月异,相应地,科技伦理治理的对象层出不穷,我们需紧跟高新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高风险领域和高风险问题的清单。总的来说,可以从高风险科技活动领域和高敏感伦理价值两个角度,全面认识和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根据目前科技发展和应用的状况,易触发科技伦理争议的高风险科技活动领域至少包括:生命科学领域,如胚胎细胞基因工程、转基因食品、克隆技术等;医学科技领域,如器官移植、辅助生殖技术等;合成生物学领域,如生物工程、生物计算机、生物反应器等;生态学领域,如物种灭绝、动物保护等;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如AI失业(机器人导致的失业)、算法操纵等;大数据技术领域,如个人隐私、大数据“杀熟”、电子监控等;互联网技术领域,如网络暴力等;电子游戏技术领域,如游戏沉迷、低俗文化等;环境科技领域,如温室效应、环境污染等;实验室技术领域,如实验动物权利、学术诚信等。显然,类似名单还可以增加。新科技前沿可能触发的科技伦理治理问题还没有完全凸显出来,需要科技伦理专业研究者持续性地发掘。根据既有的科技伦理治理经验,对科技发展高度敏感的伦理价值至少包括:利益,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损害某些群体的切身利益或某种社会利益;生命,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威胁某些群体,或不必要地剥夺实验动物的生命;公正,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导致不公平的情况出现,或者产生某种歧视;尊重,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伤害某些群体的尊严、信仰和传统,或伤害生命本身的尊严;自由,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不必要地束缚某些群体的自由;信任,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导致公众的不信任;安全,即某类科技发展可能有损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等。显然,类似名单还可以增加。上述列举并不代表排序,因为对科技发展高度敏感的各种伦理价值在具体伦理治理语境中的重要性排序并不相同。(摘编自李永谋《深刻认识科技伦理治理》)(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对科技伦理治理、强化科技伦理审查等而言,法治作用重大。因此既要加快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也要严格执法。B.人类未来、社会发展和国家命运,与当代科技发展方向以及人类面对新科技社会冲击所采取的应对策略关系极大。C.进入21世纪后,科技的影响已由从前的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领域、各层面延伸到人的生命、认知和智能等领域。D.应严防科技穿心活动脱靶,努力控制有关科技伦理问题的出现,以避免不可逆的负面影响导致的治理被动的局面。(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A.科技伦理可以促进科技实业的健康发展,我国的当务之急是加强科技伦理治理。B.人工智能、量子通信等前沿科技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危害。C.高新科技威力惊人,一旦失控可能导致巨大灾难,所以应立法适当限制其发展。D.作为新科技,算法本身是无辜的,需要解决的是对其不合理应用所带来的问题。(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事关社会秩序稳定”观点的一项是BA.科技伦理问题处理不慎,很可能阻碍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B.极个别科技工作者受利益驱动,违背法律研究克隆人技术。C.实验室内的研究,无法完全验证现代科技不可预知的风险。D.为自娱自乐,用换脸软件将视频中人物的脸换为自己的脸。(4)“法者,所以禁民为非而使其迁善远罪也”为欧阳修之语,它高度概括了法律的重要作用。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说法加以分析。(5)在制定某新兴科技的研发、应用政策时,有科研人员主张“技术先行”,以促使该新兴科技快速问世。请结合上面两则材料,对这一事例加以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相关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述类文本的论据论证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4)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5)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解答】(1)C.“进入21世纪后……”不对。材料二第二段说科技的影响“到21世纪更是开始深度作用于人的生命、认知和智能等领域”,并不能说明20世纪时科技的影响没有作用于人的生命、认知和智能等领域,亦即“延伸到人的生命、认知和智能等领域”。故选:C。(2)A.“我国的当务之急时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不对。“加强科技伦理治理”固然很重要,但尚未到成为“我国的当务之急”的地步。B.“也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危害”不对。结合材料一第一段的“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材料二最后两段中的“易触发科技伦理争议”以及多个“可能”来看,“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危害”的说法夸大其词。C.“所以应立法适当限制其发展”不对。科技发展无止境,应立法限制的是其伦理问题和负面影响,而非其发展。故选:D。(3)A.谈未妥善处理“科技伦理问题”对“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影响,“国家现代化发展进程”与“社会秩序稳定”虽有联系,但毕竟不同。B.虽为“极个别科技工作者”的错误行为,但仍有可能对整个“社会秩序稳定”造成重大破坏。C.谈“实验室研究”在预知“现代科技”风险方面的局限性,与题干关系不大。D.所述做法的目的是“自娱自”,不会影响到“社会秩序稳定”。故选:B。(4)首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法律是用来禁止人民为非作歹,使他们改过向善、远离罪恶的。结合材料一“法治是科技伦理治理的保障,也是强化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的依据”,可见这句话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适用。“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日益增多,科技伦理治理已难以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可见,当代科技发展面临众多科技伦理的挑战。“制风险、规避损失,就要牢牢守住科技伦理底线,坚持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的良性互动、法治建设与体制健全的协同推进,不断推动科技向善、造福人类”可见,我们必须加强科技伦理立法研究。推动重要的科技伦理规范成为国家法律法规,并且严格执法,惩治不法分子,这样才能推动科技向善,使其造福人类。(5)主张“技术先行”不可取,“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日益增多,科技伦理治理已难以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事关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福祉。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名副其实的科技时代,科技的影响深入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到21世纪更是开始深度作用于人的生命、认知和智能等领域。由于当代科技的惊人威力,高新科技失控可能导致全球性的灾难”“科技创新活动一旦脱靶,将造成不可逆的负面影响甚至巨大灾难”可知,新兴科技发展迅猛,科技、伦理风险均随之增加,如不谨慎预判并采取妥善应对措施,很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及巨大灾难。做法:“新科技革命方兴未艾、日新月异,相应地,科技伦理治理的对象层出不穷,我们需紧跟高新科技的发展,不断更新高风险领域和高风险问题的清单。总的来说,可以从高风险科技活动领域和高敏感伦理价值两个角度,全面认识和加强科技伦理治理”“控制风险、规避损失,就要牢牢守住科技伦理底线,坚持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的良性互动、法治建设与体制健全的协同推进,不断推动科技向善、造福人类”可知,必须充分考虑该技术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和相关挑战,在恪守科技伦理底线的前提下,坚持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良性互动,推动该新兴科技向善、造福人类。答案:(1)C(2)D(3)B(4)①欧阳修这句话的意思是法律是用来禁止人民为非作歹,使他们改过向善、远离罪恶的。这句话在科技高度发展的今天仍然适用。②当代科技发展面临众多科技伦理挑战,我们必须加强科技伦理立法研究。推动重要的科技伦理规范成为国家法律法规,并且严格执法,惩治不法分子,这样才能推动科技向善,使其造福人类。(5)①态度、理由:主张“技术先行”不可取。新兴科技发展迅猛,科技、伦理风险均随之增加,如不谨慎预判并采取妥善应对措施,很可能造成负面影响及巨大灾难。②正确做法:必须充分考虑该技术可能引发的各种风险和相关挑战,在恪守科技伦理底线的前提下,坚持创新发展与风险防范良性互动,推动该新兴科技向善、造福人类。(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西津古渡叶兆言到镇江,不吃锅盖面,不看一眼西津古渡,基本上算是白来。再做个减法,锅盖面也可以不吃,西津古渡不能不看。为什么呢,因为这里有着真正的中国文化,而且还是文化中的精华。西津古渡是个很好的历史标本,是一块年代久远的活化石,你来了竟然不看一眼,太可惜。镇江的好风景差不多集中在一起,沿长江一字排开,最适合时髦又实用的一日游。现代化的交通便利,能让你不经意间,最大附加值地看到很多风景。你不妨先去焦山景区,匆匆看一眼《瘗鹤铭》,中国书法史上有着特殊意义的一块碑,笔法之妙为“书家冠冕”,对后来的书法影响巨大。焦山碑林在全国排名第二,能紧随著名的西安碑林排在老二,可见收藏丰富,同时又必须精益求精。看过大名鼎鼎的《瘗鹤铭》,你便可以飘然而去,接着上北固山。北固山上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江山英雄难觅,当年毛主席他老人家坐飞机经过镇江,看着下面的美丽景色,感慨万千得意非凡,立刻让秘书笔墨侍候,默写了宋人辛弃疾两首与镇江有关的诗词。北固山上还有甘露寺,刘备曾在这里招过亲。如果你更喜欢民间神话传说,干脆再接着去金山,在金山寺烧一炷香,想象一下许仙,想象一下白娘子,想象一下法海。法海是金山寺的开山祖师,他居住的地方叫“法海洞”。然后你就应该去西津古渡了,说起镇江,最应该向大家隆重推荐的一定是这个地方。还是那句话,你可以不吃锅盖面,不喝恒顺的老陈醋,甚至不去最著名的那三个“山”,但是一定要去西津古渡,这里才是重点,才是最大的代表,你一定要去。也不用往太远处引用,就说说唐诗宋词,有意无意间,你肯定会遭遇到这个西津古渡。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辛弃疾,反正古诗词里能留名的那些显赫人物,南来而北往,都会在这留下他们的足迹。为了更好地了解西津古渡,你最好能够看一眼中国地图,看一看滚滚长江如何向东流。人们印象中,万里长江像一条龙,从西边蜿蜒过来,一路向东,很少有人会去想,它最北面的位置在什么地方。当然是在长江下游,就在江苏境内,就在镇江。镇江是长江的最北端,从江西的九江开始,长江以一个很大角度向北偏移,这意味着镇江像个牛头那样,有力地顶向了北方。西津古渡恰恰在这个关键位置,就在牛角尖上,它是整个江南的最北,在纬度上,甚至要比安徽的省城合肥更偏北。若没有中国文化知识,不知道历史和地理,没时间概念,没空间意识,西津古渡的意义会大打折扣。除了一条仿旧的石板古街,一家家砖木结构的店铺,一栋栋飞檐雕花的客栈,一个元朝的古塔,一些洋人留下的老房子,你可能什么也没看到。你会想不明白地追问,长江在哪,古渡口又在哪,为什么这些似曾相识的旧门面,旧街道,就应该具有特殊意义。名人走过的地方太多,到处都可能有他们留下的印迹,不就是一个准备过江的古渡口吗,不就是留下几首大家会唱的古诗词吗,万里长江能过江的地方太多了,凭什么就应该这个渡口最有名气。好吧,那只能再往前说,晋楚更霸赵魏困横,事实上西津古渡的重要性,直到东晋南迁,才真正开始体现出来。永嘉之乱让司马氏的王朝摇摇欲坠,中原开始水深火热。大批北方难民纷纷逃往江南,其中有个叫祖逖的好汉,率亲族宗党几百家一同南迁。那时候,司马睿发给祖逖一千人的食粮和三千匹布,让他自己渡江去招募军队,能做到哪一步算哪一步,几乎是以卵击石,结果祖逖不畏艰难,不怕流血牺牲,从西波出发了,渡定北上,船行至长江中间,面对浩瀚江水,他敲着船桨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他的意思是说,如果不能收复中原,我就不再回来了。这便是著名的典故“中流击牌”;对于中国人来说,表现的只是一种精气神,东音南迁开始了长达二百六十多年南北大分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今不复还”,“中流击楫”传承了荆轲的精神。发生在镇江江面上的这个故事,不仅有勇士赴汤路火的壮怀激烈,在中国大历史上,还体现了汉族文化以中原为核心的王道思想。东晋南迁之后,尤其是南宋仓皇北顾,习惯于强势的中原汉族政权转为劣势,处于明显下风,镇江的军事桥头堡作用立刻彰显出来。退必须守进可以攻,镇江在,江南还在,镇江一共,江南不保。战乱年代如此,和平岁月也一样重要。这里是江河要津,对面就是北方大运河的入口,大运河是古代中国的经济命脉,北去南来,你都得从这个运输的大枢纽走过,西津古渡自始至终离开不了一个实用。如今西津古渡已沦为摆设,只是一个人文景观,正在派着别的用场。西津古渡成为一块文化上的金字招牌,成为穿越时空的一个门洞或者一扇窗户。在这你会遭遇摆脱不了的历史,这个历史中不仅有遥远的过去,很可能还会有未来隐约的身影。(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本文记游“三山”,没有描绘具体景观,而是叙写了焦山碑林、伟人默写诗词、刘备招亲、白娘子故事,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与文化韵味。B.文章提及“石板古街”“砖木店铺”“雕花客栈”等景观,聚焦西津古渡,又连续发问,启发读者思考它的历史文化价值。C.围绕西津古渡,历史上出现了很多文人墨客,但作者仅浓墨叙写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旨在表现人物的功业和气度。D.文章强调西津古渡战乱年代与和平岁月一样重要,但内涵发生了变化,战乱年代偏重军事价值,和平年代凸显经济、文化价值,都缘于实用。(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DA.文章开头“西津古渡是个很好的历史标本,是一块年代久远的活化石”,作者连用两个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西津古渡的历史悠久和文化价值。B.文中作者叙述时多处使用第二人称,更直接地与读者进行对话交流,显得亲切自然;同时,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引发读者的共鸣。C.文章最后一段与开头呼应,进一步突出了西津古渡的文化价值、历史意义,作者抚古观今,思考未来,情感浓郁而又不失理性。D.本文语言风格古朴、典雅,既有古典诗词的引用,也有古人古事的叙述,还有地方风物的介绍,表达上契合了西津古渡悠久的历史。(3)本文写西津古渡,但也花了不少笔墨写镇江“三山”景区,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叶兆言说:“好的文学作品始终带有很强烈的抒情节奏感,人会被吸引。”请从情感与表达两方面谈谈这篇文章是如何体现这种“抒情节奏感”的。【分析】(1)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在仔细阅读本文的基础上辨析正误。(2)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与鉴赏能力。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错误选项一般都是不会引起争议的硬伤。(3)本题考查鉴赏文本情节的能力。解答本题,从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作答。(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学生要理解题干中“好的文学作品始终带有很强烈的抒情节奏感”这句话的含义,从情感与表达两方面谈谈这篇文章是如何体现这种“抒情节奏感”的。“情感”角度,学生要分析文章都写了哪几部分内容,抒发了什么情感;“表达”角度,学生要分析采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来写的。【解答】(1)C.“旨在表现人物的功业和气度”错。本文所有的人、事都是围绕“西津古渡”在写,写祖逖是为了表现这里的历史人文和精神气质。故选C。(2)D.“古朴”不是通篇的语言风格,文章主体风格是典雅,如引用“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等。故选D。(3)首先需要看写了“三山”景区的哪些内容,“你不妨先去焦山景区,匆匆看一眼《瘗鹤铭》”,然后描写《瘗鹤铭》的文化价值;接着写“看过大名鼎鼎的《瘗鹤铭》,你便可以飘然而去,接着上北固山。北固山上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写毛主席曾在这里挥毫泼墨写下辛弃疾两首与镇江有关的诗词,又写了甘露寺;然后写“如果你更喜欢民间神话传说,干脆再接着去金山”,写了白娘子与许仙、法海的传说故事。最后说“然后你就应该去西津古渡了”。可见,写“三山”出了“三山”景区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下文强调西津古渡的精神意义做铺垫。文章描写了“三山”景区的热闹,“镇江的好风景差不多集中在一起,沿长江一字排开,最适合时髦又实用的一日游”;西津古渡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及其丰富的所在,“李白,杜甫,白居易,王安石,辛弃疾,反正古诗词里能留名的那些显赫人物,南来而北往,都会在这留下他们的足迹”“西津古渡恰恰在这个关键位置,就在牛角尖上,它是整个江南的最北,在纬度上,甚至要比安徽的省城合肥更偏北”,还有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而结尾却这样写到,“如今西津古渡已沦为摆设,只是一个人文景观,正在派着别的用场”。因此作者写“三山”是将“三山”景区总被人关注与西津古渡日渐成为摆设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如何传承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4)先看“情感”。文章开头说“不看一眼西津古渡,基本上算是白来”“锅盖面也可以不吃,西津古渡不能不看”“因为这里有着真正的中国文化,而且还是文化中的精华”“你来了竟然不看一眼,太可惜”,此处作者用包含赞美之情的语言介绍西津古渡,情感充沛饱满,富有激情;接着作者描写“三山”景区,分别写了焦山、北固山、金山,描写“三山”的历史文化,与之有关的名言轶事、典故传说等,字里行间也表达了对这一地区的认可,但是情感不如开头对西津古渡的介绍,感情舒缓;然后作者笔锋一转,写“你可以不吃锅盖面,不喝恒顺的老陈醋,甚至不去最著名的那三个‘山’,但是一定要去西津古渡,这里才是重点,才是最大的代表,你一定要去”,这几句感情真挚、诚恳,情真意切。然后作者就从诗词文化开始介绍西津古渡,写了它的地理位置;后面又用大量笔墨写了祖逖“中流击楫”的故事,“发生在镇江江面上的这个故事,不仅有勇士赴汤路火的壮怀激烈,在中国大历史上,还体现了汉族文化以中原为核心的王道思想”“镇江在,江南还在,镇江一共,江南不保”,叙述中饱含激情,感情激越;最后写如今西津古渡已沦为摆设,只是一个人文景观,“在这你会遭遇摆脱不了的历史,这个历史中不仅有遥远的过去,很可能还会有未来隐约的身影”,揭示西津古渡的精神价值,感慨深沉。再看“表达”。开头以抒情为主,以饱含感情的语言隆重推出西津古渡;然后宕开一笔,以叙述为主,开始介绍“三山”景观的历史人文、典故传说等;接着介绍西津古渡人文历史,以叙述和描写为主,略写了李白、杜甫等文人留下的足迹,比较详细地写了这里的地理位置的重要,又特别详细地写了祖逖的故事,详略得当,错落有致;最后,以议论抒情为主,议论当今在传承历史文化上的不足,直接抒情,发人深思。答案:(1)C(2)D(3)①突出了“三山”景区的历史文化价值,为下文强调西津古渡的精神意义做铺垫。②将“三山”景区总被人关注与西津古渡日渐成为摆设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如何传承历史文化的深沉思考。(4)情感:文章开头推出西津古渡,充满激情;接着介绍“三山”景观,感情舒缓;然后引领读者走近西津古渡的人文历史,情真意切;继而浓墨叙写祖逖事迹,感情激越;最后揭示西津古渡的精神价值,感慨深沉。表达:开头推出西津古渡后,转而介绍“三山”景观,宕开一笔;中间介绍西津古渡人文历史时,详略有别,错落有致;行文最后,议论当今在传承历史文化上的不足,直接抒情,发人深思。二、古代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小题。东轩记苏辙余既以罪谪监筠州盐酒税,未至,大雨,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败刺史府门。盐酒税治舍,俯江之漘,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辟听事堂之东为轩,种杉二本,竹百个,以为宴休之所。然盐酒税旧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适皆罢去,事委于一。昼则坐市区,鬻盐沽酒税豚鱼,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暮归,筋力疲废,辄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则复出营职,终不能安于所谓东轩者。每旦暮出入其旁,顾之,未尝不哑然自笑也。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怪以颜子箪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米盐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升斗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嗟夫!士方其未闻大道,沉酣势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为乐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华而收其实,从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而况其下者乎故其乐也,足以易穷饿而不怨,虽南面之王不能加之,盖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余既以谴来此,虽知桎梏之害,而势不得去,独幸岁月之久,世或哀而怜之,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颜氏之乐,怀思东轩,优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选自《古文辞类纂》,有删改)(1)下列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对应的字母涂黑。从A容B自C得D不E知F夫G天H地I之J为K大L与M死N生O之P为Q变R而S况T其U下V者W乎(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败刺史府门”与“于是从散约败”(《过秦论》)两句中的“败”含义不同。B.“与市人争寻尺以自效”与“吾家读书久不效”(《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效”含义不同。C.“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与“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两句中的“区区”含义相同。D.“独幸岁月之久”与“幸可广问讯”(《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幸”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最初,作者想把东轩当作宴乐之所,特意种上了杉、竹;后来,每天出入时看到东轩只能哑然自笑,笑中含有苦涩之意。B.之前作者难以理解颜回为何要受困于贫贱,认为这样的生活连看门人或打更人也不如;到了筠州后,才改变这一看法。C.士人未听闻大道之前,易沉迷名利、儿女之乐;等到修炼成为有德者,才能真正拥有看轻贫困、傲视权势的颜氏之乐。D.文章以建造东轩开头,以怀思东轩收尾,中间由自身不得安于东轩引出对颜回安于陋巷的议论,文脉贯通,思路严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既至,敝不可处,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②使得归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庐,为环堵之室而居之。(5)苏辙觉得自己未能实现颜氏之乐的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那时就会从容自得,忘却了天地广大,以及死生变化,更何况其他事情呢!“从容自得”中,省略主语“士”,“从容”是“自得”的状语,句子结构完整,在“得”后停顿;“天地之为大”“与死生之为变”是“不知”的两个并列宾语,应在两个宾语间即“大”后停顿;“而况……乎”是固定结构,单独成句,在“而”前停顿。故选DLR。(2)C.错误。区区:四处奔走;自己的私情。两句中的“区区”含义不同。句意:我正想以诚挚的心情洗心革面。/因此我的内心满怀私情,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故选C。(3)B.“认为这样的生活连看门人或打更人也不如”错误,原文为“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是认为虽然不想做官,但是做点看门打更的小差事,还是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不妨碍治学,哪里至于贫穷困苦、自讨苦吃到这种地步。没有说不如生活连看门人或打更人也不如,选项曲解文意。故选B。(4)①“既”,……以后;“敝”,损毁;“假”,借。译文:(我)到了以后,房屋损毁不能居住,就向郡府报告,借户部巡察使的府第来居住。②“归伏”,归隐;“治”,修缮;“敝”,破旧。译文:让我能够归隐田园,修缮祖先破旧的房屋,再布置一间只有四面墙的简陋的房间居住在那里。(5)由“及来筠州,勤劳米盐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可知,等到我来到筠州,在盐米这些琐事上操劳,没有一天休息。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束缚,把自己放到能修身养性、培养品德的场所,但每每被繁杂的事务拖累而身不由己。由此可知,苏辙受现实处境所累而又无法摆脱。由“余方区区欲磨洗浊污,睎圣贤之万一,自视缺然,而欲庶几颜氏之福,宜其不可得哉”可知,我正诚心地想洗刷身上的污浊俗念,仰慕圣贤希望能达到至圣先贤们的万分之一,自视不足,而希望达到颜回那样忧道不忧贫的境界,当然做不到了!由此可知,苏辙自视不足,未能达到安贫乐道(或甘心贫贱)的境界。答案:(1)DLR(2)C(3)B(4)①(我)到了以后,房屋损毁不能居住,就向郡府报告,借户部巡察使的府第来居住。②让我能够归隐田园,修缮祖先破旧的房屋,再布置一间只有四面墙的简陋的房间居住在那里。(5)①被繁忙的公务京缚;②不能脱身离开;⑧自身德行不够。参考译文:我因为获罪已经被贬担任管理筠州盐酒税收政策的税务官,我还没有到任,天下大雨。筠水泛滥成灾,淹没了南岸的市场,漫上了北坡,冲坏了州府的大门。盐酒税所俯临江边,水灾尤其严重。(我)到了以后,房屋损毁不能居住,就向郡府报告,借户部巡察使的府第来居住。这年十二月,才能勉强支立起那倾斜的房子,修补好那倒塌的墙壁,开辟出听事堂的东边做书房,屋前种了二株杉树,种了上百棵竹子,把它当作我工余休闲的地方。但是盐酒税务的差事过去有三个官员共同管理,我来到这里时,那二人正好都被罢免离开,所有的事务都托付在我一个人身上。白天我就坐守在市场上,卖盐、卖酒、征收猪鱼交易的利税,与市场上的商人争夺微薄的利益来完成自己的任务。晚上回来已经精疲力尽,总是昏然入睡,不知道夜尽已经天亮。第二天早上就又出去从事本职工作,始终不能在所谓的东轩安闲地休息。每天早晚从它旁边出入,回头看看,未尝不嘲笑自己一番。我从前少年读书时,私下曾经奇怪颜回用一个竹器盛饭吃一个瓢盛水喝,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困苦,颜回却怡然自乐。我私下认为虽然不想做官,但是做点看门打更的小差事,还是可以自己养活自己,而且不妨碍治学,哪里至于贫穷困苦、自讨苦吃到这种地步呢!等到我来到筠州,在盐米这些琐事上操劳,没有一天休息。虽然很想离开人声喧嚣、尘土飞扬的市场,摆脱束缚,把自己放到能修身养性、培养品德的场所,但每每被繁杂的事务拖累而身不由己。这以后才知道颜回甘心贫贱,不肯谋求一斗升的薪禄来养活自己的原因,实在是因为那样的处境对治学是有害的。唉!读书人在他还没有最高理想境界的时候,深深的沉浸在权势利益之中,用金银财宝和子女厚自奉养,自认为快乐。等到他按着正理而寻求人生最高理想时,就能摆脱虚华而追求真正的人生,那时就会从容自得,忘却了天地广大,以及死生变化,更何况其他事情呢!所以那种乐趣,足够对穷困饥饿的处境漠视不顾,毫无怨言,即使让他南面称王他也不会接受,大概品德不高尚的人是达不到这种境界的。我正想以诚挚的心情洗心革面,仰慕圣贤希望能达到至圣先贤们的万分之一,自视不足,而希望达到颜回那样忧道不忧贫的境界,当然做不到了!我既然因罪被贬谪到这里,尽管知道束缚于琐事杂务的危害却势必无法摆脱,只希望时间久了,世人或许能哀怜我,让我能够归隐田园,修缮祖先破旧的房屋,再布置一间只有四面墙的简陋的房间居住在那里。然后追求颜回的那种快乐,怀想东轩之乐,悠闲自得而忘记了老之将至,然而这恐怕不是我所敢于奢望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歌诗,完成问题。过襄阳楼元稹襄阳楼下树阴成,荷叶如钱水面平。拂水柳花千万点,隔楼莺舌两三声。有时水畔看云立,每日楼前信马行。早晚暂教王粲①上,庾公②应待月华明。【注】①王粲: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由于其文才出众,被称为“七子之冠冕”。②庾公:东晋时期名臣、名士庾亮。据载,庾亮在武昌时,曾登南楼赏月,所以后人便以“庾公楼”为咏月夜的典故,亦以咏主客欢娱相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前四句写襄阳楼下之胜景,“树阴”“荷叶”“柳花”“莺舌”美不胜收,但“千万点”和“两三声”却透露出人生失意的烦忧。B.第五六句写襄阳楼下之闲人,虽然“有时”“每日”均不得上楼,但“水畔看云立”和“楼前信马行”的生活颇有悠然自得之乐。C.前六句起句写楼,继而写水;顺手承之再写水,顺手承之再写楼;转笔索性再又写水,再又写楼,重重叠叠,妙笔相赴,一气浑成。D.尾联借用典故抒发情感,在对王粲和庚亮的遥想中,寄托着诗人开阔的胸襟、淡泊的心志和寄情于自然、纵情于吟咏的人生态度。(2)金圣叹评价此诗说:“从来文章一事,发由自己性灵,便听纵横鼓荡。一受前人欺压,终难走脱牢笼。……如微之此诗,真是不受一人欺压,只听自己鼓荡。”请结合诗歌作分析。【分析】(1)此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句内容的能力。需要细心比对题干和诗歌内容,找到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2)此题考查分析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需要结合题干的评价,细读诗歌,找到诗歌表达上的特点并举例分析。【解答】(1)A.“透露出人生失意的烦忧”有误,应该是以声衬静,营造宁静、幽美的意境。(2)①首联写楼下绿阴、水上荷叶,此为第一次写楼、水;颔联又承第二句写水上柳絮,楼边黄鹂鸣叫,这是第二次写水、楼;颈联再水边看云,楼前信马,此为第三次写水、楼。故三次写楼,三次写水,反复重叠,成为诗歌描写手法中的“鼓荡”技巧。②只写“楼”“水”,因为作者的眼中和心中只有楼和水,故此为独抒性灵,诗人“只听自己”,随心抒写。③重复写“楼”和“水”在诗歌的创作中是大忌,即写诗最忌重复用字,但诗人一反诗歌的格式规矩,独创新式写法,并且读来并不觉得重复累赘,反而新颖别致,清新脱俗,故使诗歌创作摆脱了“前人欺压”,“超脱牢笼”,让人耳目一新。答案:(1)A(2)①本诗三次写楼,三次写水,错落重叠,是为“鼓荡”;②襄阳楼下景物多样,人事种种,作者独对“楼”和“水”情有所钟,这样的关注点发自诗人“性灵”,是诗人“只听自己”的结果;③这样的写法前所未见,可谓诗人独创,这就使诗歌摆脱了“前人欺压”,“走脱牢笼”,表现出一派崭新的气象。译文:襄阳楼下绿树成阴,楼前湖水平静,荷叶嫩小如钱。柳枝拂水,柳絮飘落水中千万点,密林中传来黄鹂两三声的啼叫。楼下的闲人有的立在水畔看云,有的人每天在楼前任马行走而不加约制。早晚有一天让王粲这样有才华的人登楼也会写出像《登楼赋》一样的诗歌吧,如果让庾公登楼也应该是为了欣赏明月而来。赏析:首联描写襄阳楼下绿树成阴、荷叶嫩绿幼小似铜钱,起句以写景起笔,从色彩、形状入手描写暮春美景。颔联描写水上洒满了柳絮,千万点与出柳絮之繁多,林中的黄鹂婉转的鸣叫声传来三两声,以声衬静,表现襄阳楼前幽美的环境。颈联描写襄阳楼前的闲人,来来往往,有的悠闲地站在水边欣赏天空白云飘浮,有的在楼前安闲地信马步行,呈现出悠然自得之乐。尾联用典,遥想王粲和庚亮登楼赋诗赏月,寄托着诗人开阔的胸襟、淡泊的心志和寄情于自然、纵情于吟咏的人生态度。(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下列各句中空缺的部分。(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2)贾谊在《过秦论》中,用“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两句将蒙恬北筑长城的效果概括出来。(3)“花好月圆”表达了人们美好的祝福,诗人常同时借“花”“月”意象抒怀,如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重点字:胁、膺)(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重点字:报)(3)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月色醉远客山花开欲然)(重点字:倾)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古籍是坚定文化自信的源泉,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基石,是开展文化交流的宝库。中华文化数千年延绵不绝,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一代又一代人进行古籍整理而薪火相传的。《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规模宏大的古籍整理工程影响深远,不仅彰显中华民族热爱文化、崇尚知识的精神底色,更在人类文化传承方面作出①的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古籍事业发展迅猛,从保护到整理、从研究到出版、从人才培养到大众普及,都呈现出②的景象。目前,我国每年出版的古籍整理类图书有1800种左右。截至2021年底,全国累计完成古籍普查登记数据270余万部,累计修复古籍超过385万叶,培训古籍从业人员1万余人次,制定颁布古籍保护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7项。古籍经典里蕴含的一些思想观念,当今时代仍具有高度契合性,需要进行充分地转化、阐释。找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采取人民群众③、雅俗共赏的呈现方式,使之融入国民教育和日常生产生活,才能更好地挖掘古籍的当代价值,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丰富的文化滋养。(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成语的含义,结合语境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修辞手法,再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学生要明确病句的类型,包括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修改。【解答】(1)第一处,依据“《永乐大典》《四库全书》等规模宏大的古籍整理工程影响深远,不仅彰显中华民族热爱文化、崇尚知识的精神底色”可知语境强调规模宏大的古籍整理工程在人类文化传承方面的贡献巨大,因此可填写:不可磨灭。不可磨灭:形容永远不会消失,具有永久存在的价值。常指功业、功绩、印象等不因时间的推移而消失。第二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浙科版选修3生物下册月考试卷
- 家政行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 旋转蒸发仪金叶安全操作规程
- 希玛照计安全操作规程
- 客户关系的持续维护与深度开发
- 刨齿机奥利康刨齿机安全操作规程
- 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化传承的情境教学案例
- 2024年铝型材加工合作协议
- 2025年陕教新版八年级科学下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4版设备买卖合同范本范本
- JCT2381-2016 修补砂浆标准
- 电脑安装实施方案
-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基础课程
- 办公大楼物业服务投标方案(完整技术标)
- 中国国家标准英文翻译指南
- 医院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制度
- 幼儿园医护助教知识学习培训PPT
- 【猫传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愈8700字(论文)】
- 实验小学期末三好学生表彰大会背景展示PPT
-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 小学三年级好词好句好段摘抄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