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三模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近来人工智能(AI)续写经典小说,情节曲折却又颇有创意,在一些文化社区和视领网站引发热议。一时间。人类作家能否保住饭碗再次成为讨论话题。这种担忧并非文学创作领域所独有。在新闻业中,新闻算法程序或所谓的新闻写作机器人早已实现广泛应用。这些程序除了能撰写和发布新闻资讯外,还能基于用户的新闻信息消费行为特征,对后给新闻主题进行智能化药选和推送,让新闻信息分发更加准确有效。自动新闻写作软件“叙事科学”(NarrativeScience)的开发者甚至认为,未来此类人工智能软件还将逐渐转移到“新闻产业链的上端”——解释性新闻。同样,在剧本写作、电影剪辑、音乐创作、艺术设计等超越纯种重复劳动,以人类独特的创造性为存在基础的领域,人工智能的介入程度也越来越深。所有这一切,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成为文化生产的主角?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在不少方面确实比人类要高效得多,但若仅据此就得出人类必将被其取代的结论,显然为时过早,无论人工智能多么接近人脑,其内在的局限性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始终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而这绝不只是量的差别,更是质的差别。人工智能获得和人一样的自我意识,成为和人平起平坐的意识主体,甚至反过来控制人类,这样的场景基本上只存在于科幻电影的虚构剧情中。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以及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完成诗歌创作或小说续写,但这并不意味着机器的“思考”过程就等同于人类的思维过程,更不意味着人工智能算法机制生产出来的诗歌或新闻等文本产品,与人类生产出来的类似作品具有同等的创造性或文化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工智能技术始终无法突破符号操控的层次,也就无法出现具有心灵和主体观念的机器。它无法像人类那样具有自我意识,从而可以制造出复杂的概念、价值和意义体系。尽管人工智能算法能对特定的结构化信息进行识别,甚至随着技术的进步,它可以对情绪、情感以及态度等和对复杂和模糊的信息进行甄别和定位,但人工智能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自身并不会产生相应的复杂情烤和情成反应,它始终不会产生“自我”概念,对“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行解释,从而赋予自身的存在一种意义和价值。而人类意识的独特之处则在于,人类不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做的意义为何,而且对自身行为的意义进行阐释,将其与复杂的情感和社会语境相结合,从而产生无穷的意义闲释的可能性,并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对此前的意义体系进行修正,从而产生特定的观念语系和文化史,而这些都是只能对信息的符号形式特征进行学习和分析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程序无法做到的。与人类相比,人工智能即便在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具备分析情绪或软性事实,并识别不规则或异常数据信息的能力,依然无法理解人类表达中的细微之处。也无法形成价值判断和道德使命感。而正是这些无法被量化的意义内涵,影响到人类进行文化创作时独特的表现方式,同时也凸显了人类文化实践丰富的社会和政治意义。(摘编自黄典林《AI续写名著成爆款,我们该为此忧虑吗》,有删改)材料二:AI续写最近火了。AI续写的故事情节让网友们直呼匪夷所思、脑洞大开,Al续写故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写不了的。如蒲松龄的故事《狼》被AI赋予了不一样的现实意义,改变了画风。故事中的屠户最终还是被狼吃掉,而这两只狼到处兴风作浪,官府出动了三百官兵围剿,却被狼击败,全军覆没。直到后来猎人在森林里发现,这两只狼已经寿终正寝,人们才彻底放下心来。看完故事有网友认为,这篇续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比原作多了几分悬疑感。其实,这已经不是人工智能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现“创作能力”。前几年一度流行的“AI写诗”,便曾赚足舆论的目光。Al写作能够代替人类创作吗?对此,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鹏有自己的看法:经典作品一定是做到连贯性的情感呈现。当文学阅读已经变成文化消费,在文化消费普及的情况之下人工智能写作有可能成为文化商品或文化产品,但是不能超越人类,因为作为经典“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真正的经典需要深度挖掘人性,并在不同的情节中展示其细微变化。主持人侯贞认为,未来AI写作大有可能会取代网络“写手”,但真正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文学创作必然还是出自人类之手。这就好比服装加工流水线上的操作员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而手工创作工匠却不会被机器超越一样。(选自“新浪网”《新闻评谈》,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以人类独特的创造性为存在基础的领域,如剧本写作电影剪辑等,人工智能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B.人工智能内在的局限性,决定了它和人脑之间的差别是无法逾越的,这不是量的差别,而是质的差别。C.人工智能写作可能成为文化商品或文化产品,前提是文学阅读变成文化消费,文化消费得以普及。D.AI续写的故事让网友觉得匪夷所思,脑洞大开有的故事画风改变,被赋予了不一样的现实意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为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确实比人类更为高效。所以有人认为人类可能会被其取代。B.人类的独特意识是那些只能对信息的符号形式特征进行学习和分析的AI无法拥有的。C.虽然无法突破符号操控的层次,但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及语言生成技术来创作。D.主持人侯贞认为正如手工创作工匠不会被机器超越一样,AI写作不可能取代人类创作。(3)下列事实能够作为“人类作家保住饭碗”这一担忧的依据的一项是A.经过训练,微软机器人小冰掌握了写诗技能,并出版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B.AI可以在几秒内完成文章续写并提供多个版本,在不同风格之间任意切换。C.AI在对网文进行大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通过符号学习,完成文句的联想组合。D.AI续写《寂静的春天》主角不忍风暴吞噬生灵,最终促成上帝与人类的和解。(4)在讨论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创造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5)根据材料阐述的观点,结合蒲松龄的原作,分析AI续写的故事《狼》的局限性。(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落雪之夜巴金我从王主任的房里出来,雪早已住了。山坡上一片白色。石头砌的山路一级一级蜿蜒地伸到下面去。王主任住在半山。我的住处在山下。我在这个军的政治部作客已经一个多星期了。晚饭后我常常同王主任散步到山沟口;有时我也到他的房里坐坐,听他谈些战斗故事。王主任才四十出头,比我年轻,可是他知道的事情很多。他喜欢讲话,要是兴奋起来一口气讲两个钟头,也不让人插嘴。我同他可以说是“一见如故”。我拿着兵团政治部的介绍信到这里来找他,我们头一次见面,谈不上十句,他就称我“老李同志”。等到他陪我走进我临时的住室、跟我告别的时候,他索性简单地叫我“老李”了。我同他在一起一点儿也不感到拘束,我有什么话就老实地讲出来,讲错了,他马上给我纠正。我向他请教,他总是有求必应。倘使他抽不出时间,他会不客气地告诉我,他没有空。我刚住下来,他就派了一个小通讯员照应我。可是他也任我一个人随意地到处走走。因此这个落过雪的晚上,我从他的房里出来,并没有人送我回去。他本来叫他的通讯员送我下山,我说我喜欢一个人慢慢地在雪地上走,谢绝了他这番好意。他也就不坚持了。雪在我那双笨重的厚皮靴下面发出吱吱的响声。我在这些相距不算很近的石级上留下了一对一对的脚印。我左弯右拐,走得浑身发热,一面在回想刚才听到的志愿军的英雄故事,越想越高兴,就不再注意眼前的东西。我正走得起劲,忽然撞到一棵松树上,其实也不能说是撞,只是我的右胳膊挨了挨树干,压在枝上的雪落下了一点儿,有一片贴在我的脸上。我抬起头往上看,脚还在朝下移动。我没有料到脚踏在垫了雪的土坡上,身子会站不稳,要不是我连忙抓住旁边矮树的树枝,我一定滚到下面去了。我站定以后,正在因为这场虚惊暗暗责备自己的粗心,一边掏出手帕揩去脸上的汗珠,忽然听见一个清脆的声音:“同志,怎么啦?摔伤没有?”原来有一位女同志在我背后讲话。我不曾回头,马上答道:“不要紧,我踩滑了,没有摔倒。”后面的声音又说:“李林同志,原来是你!小刘没有来?”王主任派给我的小通讯员叫小刘。我知道这位女同志叫王芳。就在前两天下午她到王主任房里谈工作,我正在那里,王主任便向我介绍,说是在报社工作,写些通讯报导还不错。她现在既然认出我来,我只好转过脸去向她答话:“小刘在下面等我,我现在就回去。”她向我招了招手,亲切地说:“李林同志,你到我们这里来歇一会儿罢。”我这时才看出她站在一个住室的门前,这间黑阴阴的屋子一大半藏在山里面,房里的灯光遮得严严的。这个山坡上有不少这样的屋子,白天我一眼就看见,夜里却不大容易分辨出来。“王芳同志,谢谢你,我回去了,下回来看你。”我带笑地答道,便不再理她,我的脚又往下移动了。“请你等一等,我送你回去。”她说着,就跑下坡来。我的眼睛正在望那些积了雪的白石块,可是我听得见她的脚步声。我不要她送我,却又不能阻止她。她已经走到我背后来了。“李林同志,你上了年纪了,以后夜里出来要带通讯员啊,”她关心地说。我不愿意她送我走到住室,也不喜欢她这种口气,可是想到她那张少女的瓜子脸上两颗好像刚刚油漆过的透亮的黑珠子一样的眼睛,和棉军帽下面两根又黑又粗的辫子,又觉得她小小年纪对我讲这种话有点可笑。我只说:“你不要送罢,就只有一点点路了。”并没有讲别的话。的确山路只剩了十几级,不过我还要顺着山脚走一段路才到得了我那个住室。我把脚步加快了些。我打算赶快走下山坡,转身对她一挥手,说声“再见”,省得她为我多走那么一段路。可是她也加快脚步跟着走下来。她还着急地说:“李林同志,你慢慢走,别摔倒。”她看见我不停步,似乎猜到了我的心思,又说:“我一定要送你回去。”她说了这一句,自己发出一声轻微的笑,马上加一句解释:“你是我们军的客人啊。”我到了山下,她也下来了。我含笑对她说:“王芳同志,谢谢你,请回去罢。”她望着我笑了笑,说道:“我送你到家。”我只好陪着她往前走了。我们在这条看不见灯光的积雪的小路上走着。我因为她坚持送我感到抱歉,没有讲话。她却带笑地说:“你太客气了,雪冻起来,路上不好走。我们走惯了有时还要摔倒。我们是不要紧的。你上了年纪,不能过于大意啊。”我感谢她的好意,便对她老老实实地解释我的习惯。我们就这样地谈起来,一边谈一边走,不知不觉地到了我的住室门口,通讯员小刘烧暖了炕等我回去,听见我们的脚步声,便出来迎接。我邀请王芳到我的屋里坐坐,她不肯进去。我要小刘送她上山,她也谢绝了。她还笑着说:“李林同志,你别看这里很静。这里满山都是我们的人。我还怕什么呢?明天见!”她举起手向我敬个礼,又对小刘说一句:“小鬼,你好好照应李林同志啊!”转身便走。她的脚步是那么轻快,半新的棉军服穿在她的身上并不显得臃肿。(节选自巴金小说《团圆》,题目为编者加)【注】1952年冬天,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人员,踏上了满目疮痍的朝鲜土地。在朝鲜战场上,他深入志愿军中,同许多战士结下深厚友谊。回国后,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王主任与我“一见如故”,会毫不客气地纠正我的错话,也会直接拒绝我的请教,体现了其热情干脆、固执己见的性格。B.王芳是一位负责宣传报道的志愿军女战士,她美丽、热情、善良,从她的言行举止我们看到了志愿军战士团结友爱、认真负责的精神面貌。C.“我”在回住室的途中,“走得浑身发热”,这其中既有走路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有回想到志愿军英雄故事时的热血沸腾。D.王芳在和我交谈时,称呼我的通讯员为“小刘”,而在和通讯员交流时,却直接称呼他为“小鬼”,这主要是因为我刚来驻地,和他们有距离感。(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雪作为小说的自然环境,在文中有多种作用,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小说在顺叙中运用插叙,交代了“我”与王主任和王芳二人认识的过程,使情节更完整,叙事时空富于变化。C.写“我”喜欢一个人在雪地上走,拒绝了王主任派人送“我”下山的提议,这为故事的发展设置了悬念。D.小说共写到四位人物:王主任、我、王芳和小刘,作者对这四位人物的描写各有侧重,主次分明,特点突出。(3)在“我”回住室的过程中,王芳三次表达了要送“我”回去的意愿,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期间“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4)小说通常是虚构的,但本文却处处透露着真实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的“真实感”是怎样体现出来的?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元年,闰三月,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贞观四年,七月,上问房玄龄、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飧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郡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上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且曰:“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又曰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足法也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吾居位已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益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然比之尽美尽善,固多愧矣。汝无我之功勤,而承我之富贵,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身不保。且成迟败速者,国也;失易得难者,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惜哉!(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有改动。)(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又A曰B汝C当D更E求F古G之H哲I王J以K为L师M如N吾O不P足Q法R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文中指轮流,与《琵琶行》中“莫辞更坐弹一曲”的“更”字意思不同。B.日昃,指太阳偏西的时候。“昃”与成语“昃食宵衣”中的“昃”意思不同。C.中,文中指合乎、符合。与《劝学》中“木直中绳”的“中”字意思相同。D.致,文中是罗致之意。与《过秦论》中的“以致天下之士”的“致”字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是A.唐太宗从工匠对良弓的解释中认识到了自己对良弓认识的不足,并由此推想到对国家事务认识的不足,从而加大了问政于臣的力度。B.唐太宗认为隋朝之所以到了第二代就灭亡,是因为隋文帝“不明而喜察”的性格,让他独揽大权,凡事专断,以致群臣阿从。C.唐太宗注重以史为鉴,汲取隋王朝灭亡的教训,于是知人善任,并奖惩分明,对阿谀奉承,不让自己满意的人,都要求上奏朝廷。D.唐太宗告诫太子要多学习以前贤明的君主,并且设身处地地分析了太子和自己的不同境遇,告诫太子戒奢为善,谨慎治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②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5)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请结合材料,具体说说唐太宗是如何厚德治国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答晁以道①陈师道转走东南复帝城,故人相见眼偏明。十年作吏仍糊口,两地为邻阙寄声②。冷眼尚堪看细字,白头宁复要时名。孰知范叔③寒如此,未觉严公④有故情。【注】①作者被罢职回京后创作此诗。②寄声:托人传话。③范叔:范雎,曾相秦,家贫无以自资,后谢病归相印。④严公: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品性高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转走”二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仕途不顺、到处奔波的历程。B.第二句描绘了诗人重回帝都后与故人相见时苦不堪言的伤感场景。C.尾联用典,既慨叹自己不公的遭遇,又对友人关心自己感到欣慰。D.全诗以写“故人”相见入手,以述“故情”所感作结,构思谨严。(2)本诗中间两联体现出诗人哪些精神品格?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诗歌中常通过脸色的变化来体现情感的变化,如《蜀道难》中人们听闻蜀道之难的反应“”和《琵琶行》中琵琶女自叙身世时“”。(2)贾谊在《过秦论》中,用“,”两句概括蒙恬北筑长城的效果。(3)缤纷的落花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飘零的落花中,或弥漫着春光流逝的伤感,或寄寓着青春不再的失落,或抒发了美人迟暮的感慨。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最近火热的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开发的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这款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让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订商业提案,创作诗歌、故事,甚至敲代码、检查程序错误都变得①_____。不少和ChatGPT“聊过天”的网友纷纷感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办不成的”。它真的这么靠谱吗?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我们也来会一会这位“全能网友”——问:你真有那么靠谱吗?ChatGPT:作为一个机器学习模型,我在培训数据的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准确率,但不能保证我的回答最终是100%正确。和它聊天,可以直奔主题、开门见山,也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当被问到一些严肃性话题和解决方案,它的回答逻辑合理、用词到位,虽然没有提出老生常谈之外的观点,但清晰直观的表达方式和快速的反应过程令人②_____。它的迅速普及有可能颠覆许多行业。有专家指出,新闻、高等教育、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业的某些工作有被人工智能代替的风险。那么,面对新技术的挑战和冲击,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方案去应对,方向不同,结果就同。当照相技术的普及给肖像画家造成巨大压力,有人选择③_____,有人选择坚守绘画的阵地。结果是各种艺术流派百花齐放,艺术市场得到空前发展。因而,某些工作是否会被“人工智能”取代关键在于人类所采取的积极态度。人们如果能利用好新技术、新工具,就能改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毕竟,人工智能是人的延伸,社会真正的主角是你。(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采用模拟人机对话的方式,这种语言形式有什么效果?(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中国画有“山水画”这一门类。“山水”是人格化的图像,其重点是借用自然的形态,①。中国绘画的精髓不在于形似而在于传神,②:一是画家描绘出所画对象的精神,二是画家通过描绘对象表现出自己的精神,三是画家通过描绘的对象及运用的笔墨表达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和精神境界。所以,在传统中国画的审美标准中,③,重要的是通过造型元素的组合来表达画家的精神境界和人文理想。杜甫在《丹青引赠曾将军霸》中写道,“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就是赞扬画家曹霸的绘画充分表现了其内在的精神气质。(1)下列句子中的“丹青”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丹青”,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唐代陈子昂《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B.《晋书•文苑传•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C.宋代文天祥《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D.《史记•李斯列传》:江南金锡不为用,西蜀丹青不为采。(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清代思想家王夫之有句名言:“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定理”,可理解为不变的原理、规律;“定法”,可理解为不变的方法、策略。今天,这句名言仍然值得人们深思。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江苏省常州市田家炳高级中学高考语文三模试卷·教师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近来人工智能(AI)续写经典小说,情节曲折却又颇有创意,在一些文化社区和视领网站引发热议。一时间。人类作家能否保住饭碗再次成为讨论话题。这种担忧并非文学创作领域所独有。在新闻业中,新闻算法程序或所谓的新闻写作机器人早已实现广泛应用。这些程序除了能撰写和发布新闻资讯外,还能基于用户的新闻信息消费行为特征,对后给新闻主题进行智能化药选和推送,让新闻信息分发更加准确有效。自动新闻写作软件“叙事科学”(NarrativeScience)的开发者甚至认为,未来此类人工智能软件还将逐渐转移到“新闻产业链的上端”——解释性新闻。同样,在剧本写作、电影剪辑、音乐创作、艺术设计等超越纯种重复劳动,以人类独特的创造性为存在基础的领域,人工智能的介入程度也越来越深。所有这一切,是否意味着人工智能终将取代人类,成为文化生产的主角?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在不少方面确实比人类要高效得多,但若仅据此就得出人类必将被其取代的结论,显然为时过早,无论人工智能多么接近人脑,其内在的局限性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始终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而这绝不只是量的差别,更是质的差别。人工智能获得和人一样的自我意识,成为和人平起平坐的意识主体,甚至反过来控制人类,这样的场景基本上只存在于科幻电影的虚构剧情中。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以及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完成诗歌创作或小说续写,但这并不意味着机器的“思考”过程就等同于人类的思维过程,更不意味着人工智能算法机制生产出来的诗歌或新闻等文本产品,与人类生产出来的类似作品具有同等的创造性或文化特征。其根本原因在于人工智能技术始终无法突破符号操控的层次,也就无法出现具有心灵和主体观念的机器。它无法像人类那样具有自我意识,从而可以制造出复杂的概念、价值和意义体系。尽管人工智能算法能对特定的结构化信息进行识别,甚至随着技术的进步,它可以对情绪、情感以及态度等和对复杂和模糊的信息进行甄别和定位,但人工智能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自身并不会产生相应的复杂情烤和情成反应,它始终不会产生“自我”概念,对“自己”在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么做进行解释,从而赋予自身的存在一种意义和价值。而人类意识的独特之处则在于,人类不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做的意义为何,而且对自身行为的意义进行阐释,将其与复杂的情感和社会语境相结合,从而产生无穷的意义闲释的可能性,并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对此前的意义体系进行修正,从而产生特定的观念语系和文化史,而这些都是只能对信息的符号形式特征进行学习和分析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程序无法做到的。与人类相比,人工智能即便在进一步发展的条件下具备分析情绪或软性事实,并识别不规则或异常数据信息的能力,依然无法理解人类表达中的细微之处。也无法形成价值判断和道德使命感。而正是这些无法被量化的意义内涵,影响到人类进行文化创作时独特的表现方式,同时也凸显了人类文化实践丰富的社会和政治意义。(摘编自黄典林《AI续写名著成爆款,我们该为此忧虑吗》,有删改)材料二:AI续写最近火了。AI续写的故事情节让网友们直呼匪夷所思、脑洞大开,Al续写故事,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写不了的。如蒲松龄的故事《狼》被AI赋予了不一样的现实意义,改变了画风。故事中的屠户最终还是被狼吃掉,而这两只狼到处兴风作浪,官府出动了三百官兵围剿,却被狼击败,全军覆没。直到后来猎人在森林里发现,这两只狼已经寿终正寝,人们才彻底放下心来。看完故事有网友认为,这篇续写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比原作多了几分悬疑感。其实,这已经不是人工智能第一次在世人面前展现“创作能力”。前几年一度流行的“AI写诗”,便曾赚足舆论的目光。Al写作能够代替人类创作吗?对此,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鹏有自己的看法:经典作品一定是做到连贯性的情感呈现。当文学阅读已经变成文化消费,在文化消费普及的情况之下人工智能写作有可能成为文化商品或文化产品,但是不能超越人类,因为作为经典“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真正的经典需要深度挖掘人性,并在不同的情节中展示其细微变化。主持人侯贞认为,未来AI写作大有可能会取代网络“写手”,但真正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文学创作必然还是出自人类之手。这就好比服装加工流水线上的操作员会被智能机器人取代,而手工创作工匠却不会被机器超越一样。(选自“新浪网”《新闻评谈》,有删改)(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在以人类独特的创造性为存在基础的领域,如剧本写作电影剪辑等,人工智能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B.人工智能内在的局限性,决定了它和人脑之间的差别是无法逾越的,这不是量的差别,而是质的差别。C.人工智能写作可能成为文化商品或文化产品,前提是文学阅读变成文化消费,文化消费得以普及。D.AI续写的故事让网友觉得匪夷所思,脑洞大开有的故事画风改变,被赋予了不一样的现实意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因为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确实比人类更为高效。所以有人认为人类可能会被其取代。B.人类的独特意识是那些只能对信息的符号形式特征进行学习和分析的AI无法拥有的。C.虽然无法突破符号操控的层次,但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及语言生成技术来创作。D.主持人侯贞认为正如手工创作工匠不会被机器超越一样,AI写作不可能取代人类创作。(3)下列事实能够作为“人类作家保住饭碗”这一担忧的依据的一项是DA.经过训练,微软机器人小冰掌握了写诗技能,并出版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B.AI可以在几秒内完成文章续写并提供多个版本,在不同风格之间任意切换。C.AI在对网文进行大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通过符号学习,完成文句的联想组合。D.AI续写《寂静的春天》主角不忍风暴吞噬生灵,最终促成上帝与人类的和解。(4)在讨论人工智能是否会取代人类创造的问题上,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5)根据材料阐述的观点,结合蒲松龄的原作,分析AI续写的故事《狼》的局限性。【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类文本论据与论点关系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相关材料信息,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做好选项和文章观点的比对,确认正确选项。(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和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我们需要先泛读,了解文章大意,圈出关键词句;然后精读,寻找相关信息,筛选关键词语,最后按照题目整合信息。(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解答】(1)B.“不是……而是……”判断错误,材料一原文表为“而这绝不只是量的差别,更是质的差别”,选项把递进关系说成了并列关系。(2)D.“正如手工创作工匠不会被机器超越一样,AI写作不可能取代人类创作”错,材料二原文为“主持人侯贞认为,未来AI写作大有可能会取代网络‘写手’,但真正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文学创作必然还是出自人类之手”,侯贞认为AI写作是大有可能取代网络“写手”的,“手工创作工匠不会被机器超越”的类比只是用来阐明“但真正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文学创作必然还是出自人类之手”这一道理。(3)A.只能说明“人工智能可以通过深度学习以及自然语言生成技术完成诗歌创作或小说续写”和“人工智能写作有可能成为文化商品或文化产品”。B.只说明“人工智能算法能对特定的结构化信息进行识别”,能写出程式化文字。C.说明“它可以对情绪、情感以及态度等和对复杂和模糊的信息进行甄别和定位”,完成符号学习,但是只局限于对已有文字进行加工处理。D.证明AI能够赋予作品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情感心理,接近人类的主体意识,所以对人类创作有一定的威胁性。故选:D。(4)根据材料一“不可否认。人工智能在不少方面确实比人类要高效得多,但若仅据此就得出人类必将被其取代的结论,显然为时过早,无论人工智能多么接近人脑,其内在的局限性决定了两者之间的差别始终是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但这并不意味着机器的‘思考’过程就等同于人类的思维过程”“它无法像人类那样具有自我意识,从而可以制造出复杂的概念、价值和意义体系”可知,材料一主要从人工智能的内在局限性、思维特点以及不能形成独立意识的角度来阐述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人类。根据材料二“AI续写最近火了。AI续写的故事情节让网友们直呼匪夷所思、脑洞大开”“Al写作能够代替人类创作吗?对此,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张鹏有自己的看法”“主持人侯贞认为,未来AI写作大有可能会取代网络‘写手’,但真正有思想、有情感共鸣的文学创作必然还是出自人类之手”可知,材料二通过举典型事例及一些专家对AI续写所发表的见解,得出人工智能在多个方面不能和人类相比的结论。(5)根据材料一“人工智能技术始终无法突破符号操控的层次,也就无法出现具有心灵和主体观念的机器。它无法像人类那样具有自我意识,从而可以制造出复杂的概念、价值和意义体系”可知,AI续写的故事《狼》无法构造复杂概念、价值和意义体系。蒲松龄是同情人民疾苦,憎恶贪官污吏的作家,《狼》形象地揭露狼凶狠狡诈的特性,实际上寄寓了作者鞭挞贪官污吏的思想。而续作一味强调暴力攻击,炮制惊悚情节,体现不出人的主体意识。根据材料二“真正的经典需要深度挖掘人性,并在不同的情节中展示其细微变化”可知,AI续写的故事《狼》不能深度挖掘人性,让人性在不同情节中进行变化。原作写两狼追赶屠户,屠户时而迁就退让,继而被迫抵抗自卫,揭示复杂人性。屠夫最初认为,只要满足狼的贪欲,就可脱险。可是结果只不过让后狼暂时停脚,而“前狼又至”,揭示了屠夫的忍让与狼的贪婪,还如胆怯与勇敢,狡诈与智慧等;续作在人性刻画上则空洞苍白,缺少社会性。根据材料一“人工智能在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的过程中自身并不会产生相应的复杂情烤和情成反应……而人类意识的独特之处则在于,人类不仅知道自己在做什么,这样做的意义为何,而且对自身行为的意义进行阐释,将其与复杂的情感和社会语境相结合,从而产生无穷的意义闲释的可能性,并在自我反思的过程中对此前的意义体系进行修正,从而产生特定的观念语系和文化史,而这些都是只能对信息的符号形式特征进行学习和分析的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程序无法做到的”可知,AI续写的故事《狼》不能将复杂情感和社会语境结合,缺乏价值判断和道德使命感。原作肯定人们对抗邪恶势力的勇气与智慧,而续作模糊了善恶的道德判断,消解了人的价值和尊严。答案:(1)B(2)D(3)D(4)①材料一主要从人工智能的内在局限性、思维特点以及不能形成独立意识的角度来阐述人工智能无法替代人类。②材料二通过举典型事例及一些专家对AI续写所发表的见解,得出人工智能在多个方面不能和人类相比的结论。(5)①无法构造复杂概念、价值和意义体系。蒲松龄在特定历史语境中,基于自己独特的处境,产生了创作这篇文言小说的冲动,并以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将其呈现出来,体现了人在与狼周旋时的行为心理和社会意义,而续作一味强调暴力攻击,炮制惊悚情节,体现不出人的主体意识。②不能深度挖掘人性,让人性在不同情节中进行变化。原作在屠户变退为进,以弱胜强的情节变化中揭示复杂人性,如忍让与贪婪,胆怯与勇敢,狡诈与智慧等;续作在人性刻画上则空洞苍白,缺少社会性。③不能将复杂情感和社会语境结合,缺乏价值判断和道德使命感。原作肯定人们对抗邪恶势力的勇气与智慧,而续作中吞噬无辜生命的狼寿终正寝,人类抗争软弱消极,模糊了善恶的道德判断,消解了人的价值和尊严。(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落雪之夜巴金我从王主任的房里出来,雪早已住了。山坡上一片白色。石头砌的山路一级一级蜿蜒地伸到下面去。王主任住在半山。我的住处在山下。我在这个军的政治部作客已经一个多星期了。晚饭后我常常同王主任散步到山沟口;有时我也到他的房里坐坐,听他谈些战斗故事。王主任才四十出头,比我年轻,可是他知道的事情很多。他喜欢讲话,要是兴奋起来一口气讲两个钟头,也不让人插嘴。我同他可以说是“一见如故”。我拿着兵团政治部的介绍信到这里来找他,我们头一次见面,谈不上十句,他就称我“老李同志”。等到他陪我走进我临时的住室、跟我告别的时候,他索性简单地叫我“老李”了。我同他在一起一点儿也不感到拘束,我有什么话就老实地讲出来,讲错了,他马上给我纠正。我向他请教,他总是有求必应。倘使他抽不出时间,他会不客气地告诉我,他没有空。我刚住下来,他就派了一个小通讯员照应我。可是他也任我一个人随意地到处走走。因此这个落过雪的晚上,我从他的房里出来,并没有人送我回去。他本来叫他的通讯员送我下山,我说我喜欢一个人慢慢地在雪地上走,谢绝了他这番好意。他也就不坚持了。雪在我那双笨重的厚皮靴下面发出吱吱的响声。我在这些相距不算很近的石级上留下了一对一对的脚印。我左弯右拐,走得浑身发热,一面在回想刚才听到的志愿军的英雄故事,越想越高兴,就不再注意眼前的东西。我正走得起劲,忽然撞到一棵松树上,其实也不能说是撞,只是我的右胳膊挨了挨树干,压在枝上的雪落下了一点儿,有一片贴在我的脸上。我抬起头往上看,脚还在朝下移动。我没有料到脚踏在垫了雪的土坡上,身子会站不稳,要不是我连忙抓住旁边矮树的树枝,我一定滚到下面去了。我站定以后,正在因为这场虚惊暗暗责备自己的粗心,一边掏出手帕揩去脸上的汗珠,忽然听见一个清脆的声音:“同志,怎么啦?摔伤没有?”原来有一位女同志在我背后讲话。我不曾回头,马上答道:“不要紧,我踩滑了,没有摔倒。”后面的声音又说:“李林同志,原来是你!小刘没有来?”王主任派给我的小通讯员叫小刘。我知道这位女同志叫王芳。就在前两天下午她到王主任房里谈工作,我正在那里,王主任便向我介绍,说是在报社工作,写些通讯报导还不错。她现在既然认出我来,我只好转过脸去向她答话:“小刘在下面等我,我现在就回去。”她向我招了招手,亲切地说:“李林同志,你到我们这里来歇一会儿罢。”我这时才看出她站在一个住室的门前,这间黑阴阴的屋子一大半藏在山里面,房里的灯光遮得严严的。这个山坡上有不少这样的屋子,白天我一眼就看见,夜里却不大容易分辨出来。“王芳同志,谢谢你,我回去了,下回来看你。”我带笑地答道,便不再理她,我的脚又往下移动了。“请你等一等,我送你回去。”她说着,就跑下坡来。我的眼睛正在望那些积了雪的白石块,可是我听得见她的脚步声。我不要她送我,却又不能阻止她。她已经走到我背后来了。“李林同志,你上了年纪了,以后夜里出来要带通讯员啊,”她关心地说。我不愿意她送我走到住室,也不喜欢她这种口气,可是想到她那张少女的瓜子脸上两颗好像刚刚油漆过的透亮的黑珠子一样的眼睛,和棉军帽下面两根又黑又粗的辫子,又觉得她小小年纪对我讲这种话有点可笑。我只说:“你不要送罢,就只有一点点路了。”并没有讲别的话。的确山路只剩了十几级,不过我还要顺着山脚走一段路才到得了我那个住室。我把脚步加快了些。我打算赶快走下山坡,转身对她一挥手,说声“再见”,省得她为我多走那么一段路。可是她也加快脚步跟着走下来。她还着急地说:“李林同志,你慢慢走,别摔倒。”她看见我不停步,似乎猜到了我的心思,又说:“我一定要送你回去。”她说了这一句,自己发出一声轻微的笑,马上加一句解释:“你是我们军的客人啊。”我到了山下,她也下来了。我含笑对她说:“王芳同志,谢谢你,请回去罢。”她望着我笑了笑,说道:“我送你到家。”我只好陪着她往前走了。我们在这条看不见灯光的积雪的小路上走着。我因为她坚持送我感到抱歉,没有讲话。她却带笑地说:“你太客气了,雪冻起来,路上不好走。我们走惯了有时还要摔倒。我们是不要紧的。你上了年纪,不能过于大意啊。”我感谢她的好意,便对她老老实实地解释我的习惯。我们就这样地谈起来,一边谈一边走,不知不觉地到了我的住室门口,通讯员小刘烧暖了炕等我回去,听见我们的脚步声,便出来迎接。我邀请王芳到我的屋里坐坐,她不肯进去。我要小刘送她上山,她也谢绝了。她还笑着说:“李林同志,你别看这里很静。这里满山都是我们的人。我还怕什么呢?明天见!”她举起手向我敬个礼,又对小刘说一句:“小鬼,你好好照应李林同志啊!”转身便走。她的脚步是那么轻快,半新的棉军服穿在她的身上并不显得臃肿。(节选自巴金小说《团圆》,题目为编者加)【注】1952年冬天,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人员,踏上了满目疮痍的朝鲜土地。在朝鲜战场上,他深入志愿军中,同许多战士结下深厚友谊。回国后,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A.王主任与我“一见如故”,会毫不客气地纠正我的错话,也会直接拒绝我的请教,体现了其热情干脆、固执己见的性格。B.王芳是一位负责宣传报道的志愿军女战士,她美丽、热情、善良,从她的言行举止我们看到了志愿军战士团结友爱、认真负责的精神面貌。C.“我”在回住室的途中,“走得浑身发热”,这其中既有走路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也有回想到志愿军英雄故事时的热血沸腾。D.王芳在和我交谈时,称呼我的通讯员为“小刘”,而在和通讯员交流时,却直接称呼他为“小鬼”,这主要是因为我刚来驻地,和他们有距离感。(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雪作为小说的自然环境,在文中有多种作用,为人物活动提供了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B.小说在顺叙中运用插叙,交代了“我”与王主任和王芳二人认识的过程,使情节更完整,叙事时空富于变化。C.写“我”喜欢一个人在雪地上走,拒绝了王主任派人送“我”下山的提议,这为故事的发展设置了悬念。D.小说共写到四位人物:王主任、我、王芳和小刘,作者对这四位人物的描写各有侧重,主次分明,特点突出。(3)在“我”回住室的过程中,王芳三次表达了要送“我”回去的意愿,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这期间“我”的心理经历了哪些变化?(4)小说通常是虚构的,但本文却处处透露着真实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本文的“真实感”是怎样体现出来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心理变化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内容,找到人物不同情形下的不同反应,结合语境分析心理变化。(4)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并进行个性化解答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固执己见”错误。是王主任干脆、简单的体现,不是“固执己见”。B.正确。C.“也有回想到志愿军英雄故事时的热血沸腾”错误。原文的表述是“我左弯右拐,走得浑身发热,一面在回想刚才听到的志愿军的英雄故事,越想越高兴,就不再注意眼前的东西”,“走得浑身发热……也有回想到志愿军英雄故事时的热血沸腾”无中生有。D.“这主要是因为我刚来驻地,和他们有距离感”错误,和“我”交谈时,如果称呼“我”的通讯员为“小鬼”,“我”会听不明白,所以称呼“小刘”,并不是因为“我刚来驻地,和他们有距离感”。故选B。(2)C.“这为故事的发展设置了悬念”错误,没有设置悬念的作用,而是为下文我差点滑落、遇到王芳以及王芳送我回去作铺垫。故选C。(3)结合前文“我说我喜欢一个人慢慢地在雪地上走”“我不愿意她送我走到住室”可知,“我”先是不愿意,因为“我”想要一个人在雪地上走。结合“我不要她送我,却又不能阻止她。她已经走到我背后来了”“我把脚步加快了些。我打算赶快走下山坡,转身对她一挥手,说声‘再见’,省得她为我多走那么一段路”可知,之后是不能阻止她的提议,怕麻烦她,只好加快脚步。结合“我到了山下,她也下来了。我含笑对她说:‘王芳同志,谢谢你,请回去罢。’”“我们在这条看不见灯光的积雪的小路上走着。我因为她坚持送我感到抱歉,没有讲话”“我感谢她的好意,便对她老老实实地解释我的习惯”可概括为:最后为她的坚持和好心感到抱歉,感谢她的好意,解释我的习惯。(4)小说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拉进作者与读者的距离,使情境显得更为真切。结合“【注】1952年冬天,以巴金为组长的全国文联组织的赴朝创作人员,踏上了满目疮痍的朝鲜土地。在朝鲜战场上,他深入志愿军中,同许多战士结下深厚友谊。回国后,创作了中篇小说《团圆》”可知,小说以作者的轻身经历和历史事件为背景,给人感觉到背景的真实。“同志,怎么啦?摔伤没有?”“李林同志,原来是你!小刘没有来?”“她说着,就跑下坡来”“可是想到她那张少女的瓜子脸上两颗好像刚刚油漆过的透亮的黑珠子一样的眼睛,和棉军帽下面两根又黑又粗的辫子,又觉得她小小年纪对我讲这种话有点可笑”“‘我一定要送你回去。’她说了这一句,自己发出一声轻微的笑”,小说中人物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给人真实感。“一面在回想刚才听到的志愿军的英雄故事,越想越高兴,就不再注意眼前的东西”“我感谢她的好意,便对她老老实实地解释我的习惯”“‘李林同志,你上了年纪了,以后夜里出来要带通讯员啊,’她关心地说”“小鬼,你好好照应李林同志啊!”,文中的情感是真实的,志愿军战士对“我”的关心,“我”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都是真实的情感。答案:(1)B(2)C(3)①先是不愿意,因为“我”想要一个人在雪地上走。②之后是不能阻止她的提议,怕麻烦她,只好加快脚步。③最后为她的坚持和好心感到抱歉,感谢她的好意,解释我的习惯。(4)①背景的真实性。小说以作者的轻身经历和历史事件为背景,给人感觉到背景的真实。②描写的真实。人物语言、动作、细节等描写符合人物的身份和个性。③第一人称叙事,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感。④文中的情感是真实的,志愿军战士对“我”的关心,“我”对志愿军战士的赞美都是真实的情感。二、古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贞观元年,闰三月,上谓太子少师萧瑀曰:“朕少好弓矢,得良弓十数,自谓无以加。近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直则脉理皆邪,弓虽劲而发矢不直。’朕始寤向者辨之未精也。朕以弓矢定四方,识之犹未能尽,况天下之务,其能遍知乎!”乃命京官五品以上更宿中书内省,数延见,问以民间疾苦及政事得失。贞观四年,七月,上问房玄龄、萧瑀曰:“隋文帝何如主也?”对曰:“文帝勤于为治,每临朝,或至日昃,五品已上,引坐论事,卫士传飧而食;虽性非仁厚,亦励精之主也。”上曰:“公得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明而喜察;不明则照有不通,喜察则多疑于物,事皆自决,不任群臣。天下至广,一日万机,虽复劳神苦形,岂能一一中理!郡臣既知主意,唯取决受成,虽有有愆违,莫敢谏争,此所以二世而亡也。朕则不然。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贞观二十二年,正月,上作《帝范》十二篇以赐太子,曰《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且曰:“修身治国,备在其中。一旦不讳,更无所言矣。”又曰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如吾不足法也夫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吾居位已来,不善多矣,锦绣珠玉不绝于前,宫室台榭屡有兴作,犬马鹰隼无远不致,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顾我弘济苍生,其益多;肇造区夏,其功大。益多损少,故人不怨;功大过微,故业不堕。然比之尽美尽善,固多愧矣。汝无我之功勤,而承我之富贵,竭力为善,则国家仅安;骄惰奢纵,则一身不保。且成迟败速者,国也;失易得难者,位也。可不惜哉!可不惜哉!(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有改动。)(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又A曰B汝C当D更E求F古G之H哲I王J以K为L师M如N吾O不P足Q法R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更,文中指轮流,与《琵琶行》中“莫辞更坐弹一曲”的“更”字意思不同。B.日昃,指太阳偏西的时候。“昃”与成语“昃食宵衣”中的“昃”意思不同。C.中,文中指合乎、符合。与《劝学》中“木直中绳”的“中”字意思相同。D.致,文中是罗致之意。与《过秦论》中的“以致天下之士”的“致”字意思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是CA.唐太宗从工匠对良弓的解释中认识到了自己对良弓认识的不足,并由此推想到对国家事务认识的不足,从而加大了问政于臣的力度。B.唐太宗认为隋朝之所以到了第二代就灭亡,是因为隋文帝“不明而喜察”的性格,让他独揽大权,凡事专断,以致群臣阿从。C.唐太宗注重以史为鉴,汲取隋王朝灭亡的教训,于是知人善任,并奖惩分明,对阿谀奉承,不让自己满意的人,都要求上奏朝廷。D.唐太宗告诫太子要多学习以前贤明的君主,并且设身处地地分析了太子和自己的不同境遇,告诫太子戒奢为善,谨慎治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②行游四方,供顿烦劳,此皆吾之深过,勿以为是而法之。(5)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请结合材料,具体说说唐太宗是如何厚德治国的?【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识记与积累,有时也需要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判断。(3)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题,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此题,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筛选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在文中找到与题干相关的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加以概括。参考译文:贞观元年,闰三月,唐太宗对太子少师萧瑀说:“我年轻的时候喜爱弓箭,得到了十几张优良的弓,自认为没有比这些弓更好的了。近来把它们拿给做弓的工匠看,(工匠)竟然说‘都不是好木材’。我追问他原因,工匠说:‘木头中心不笔直,那么木头的纹理都不正,(造出来的)弓虽然有劲,但射出去的箭却不会直。’我才明白以前对弓的辨别不够精通。我(以前)靠弓箭平定天下,对它的认识还不能全面,更何况天下的事务,怎么能全部通晓呢!”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住宿,并且多次延请召见,询问民间的疾苦和政事的得失。贞观四年,七月,太宗问房玄龄、萧瑀道:“隋文帝作为一代君主怎么样?”回答说:“文帝勤于治理朝政,每次监朝听政,有时要到日落西山时,五品以上官员,围坐论事,卫士不能下岗,传递而食。虽然品性算不上仁厚,亦可称为励精图治的君主。”太宗说:“你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贤明而喜欢苛察,不贤明则察事不能都通达,苛察则对事物多有疑心,万事皆自行决定,不信任群臣。天下如此之大,日理万机,虽伤身劳神,难道能每一事均切中要领!群臣既已知主上的意见,便只有无条件接受,即使主上出现过失,也没人敢争辩谏议,所以到了第二代隋朝就灭亡了。朕则不是这样。选拔天下贤能之士,分别充任文武百官,让他们考虑天下大事,汇总到宰相处,深思熟虑,然后上奏到朕这里。有功则行赏,有罪即处罚,谁还敢不尽心竭力而各司职守,何必担忧天下不安定呢!”因而敕令百官:“今后诏书下达,有不当之处,都应该持章表上奏(君主),不能够阿附曲从,不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贞观二十二年,正月,太宗自己作了《帝范》(帝王的规范)共十二篇赐给太子(作为教材),这部书分《君体》《建亲》《求贤》《审官》《纳谏》《去谗》《戒盈》、崇俭》《赏罚》《务农》《阅武》《崇文》等部分;并且对太子说:“我要教你的修身治国之道,全部在这书中。我一旦去世,除此之外也没有别的可交待你的了。”还说“你应当再寻求古代有思想的圣君作为老师,像我这样,就不值得学习了。总之,选择学习的榜样(老师)要是高级,一般只能学到中级;选择学习榜样(老师)要是中级,差不多也能学到下级。我即位以来,过失之处不少,锦绣珠玉不断于身前,又不停地修筑宫室台榭,犬马鹰鹘无论多远也要罗致来,游幸四方,使各地供给烦劳。这些都是我的大过失,千万不要认为正确而效法。回顾起来我普济苍生效益多;创建大唐基业功劳大。好处多损害少,所以百姓没有怨言;功劳大过失小,所以王业稳固。然而若是要求尽善尽美,实在是多有惭愧。你没有我这些功劳勤苦,而承继我的富贵,竭力行善举,则国家仅得安定;如果骄奢懒惰,则自身都难保。而且成功来之不易,败亡却可迅速招致,是指国家而言;失去容易得之较难,是指皇位;能不珍惜吗!能不谨慎吗!”【解答】(1)句意:还说“你应当再寻求古代有思想的圣君作为老师,像我这样,就不值得学习了。”“曰”后边是说话具体内容,所以从“曰”后边断开;“汝当更求古之哲王以为师”中“汝”是主语,“求”是谓语;“古之哲王”是宾语,“以为师”是补语,句子结构完整,所以从“师”的后边断开;“不足法也”的主语是“汝”;“如吾”做句子的状语,可以单独断开,从“吾”的后边断开。故选BMO。(2)A.正确。轮流;再。句意:于是命令五品以上的京官轮流在中书内省值班住宿。/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B.两个“昃”都是指太阳偏西的时候,意思相同。“昃食宵衣”,旧时称颂帝王勤于政事的套话,太阳偏西时才吃饭,天未亮就穿衣。C.正确,都是“符合”。句意:难道能每一事均切中要领?/木头直的合乎墨绳。D.正确,都是“罗致、招致”。句意:犬马鹰鹘无论多远也要罗致来。/来招致天下有才能的人。故选B。(3)C.“对阿谀奉承,不让自己满意的人,都要求上奏朝廷”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第二段“‘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可知,唐太宗是说今后诏书下达,有不当之处,都应该持章表上奏(君主),不能够阿附曲从,不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选项曲解文意。故选C。(4)①“修”,整治;“修职业”,管理好自己的事务,即各司职守;“忧”,担忧;“治”,安定。译文:谁还敢不尽心竭力而各司职守,何必担忧天下不安定呢!②“行游”,指皇帝出游,游幸;“供顿”,供给;“深过”,大的过失;“是”,正确;“法”,名词作动词,效法。译文:游幸四方,使各地供给烦劳。这些都是我的大过失,千万不要认为正确而效法。(5)材料中唐太宗厚德治国的方法在第二段,所以应从第二段整理本题答案。①根据原文“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之事,关由宰相,审熟便安,然后奏闻”可知,唐太宗选拔天下贤能之士,分别充任文武百官,让他们考虑天下大事,汇总到宰相处,宰相深思熟虑,然后上奏到唐太宗自己那里。②根据原文“有功则赏,有罪则刑,谁敢不竭心力以修职业,何忧天下之不治乎”可知,唐太宗对于官员有功则行赏,有罪即处罚,让官员各司职守。③根据原文“因敕百司:‘自今诏敕行下有未便者,皆应执奏,毋得阿从,不尽己意。’”可知,唐太宗敕令百官诏书下达后,若有不当之处,要持章表上奏(君主),不要阿附曲从,不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答案:(1)BMO(2)B(3)C(4)①谁还敢不尽心竭力而各司职守,何必担忧天下不安定呢!②游幸四方,使各地供给烦劳。这些都是我的大过失,千万不要认为正确而效法。(5)①选拔天下贤能之士,分别充任文武百官,让他们考虑天下大事,汇总到宰相处,宰相深思熟虑,然后上奏到唐太宗自己那里。②对于官员有功则行赏,有罪即处罚,让官员各司职守。③敕令百官诏书下达后,若有不当之处,要持章表上奏(君主),不要阿附曲从,不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答晁以道①陈师道转走东南复帝城,故人相见眼偏明。十年作吏仍糊口,两地为邻阙寄声②。冷眼尚堪看细字,白头宁复要时名。孰知范叔③寒如此,未觉严公④有故情。【注】①作者被罢职回京后创作此诗。②寄声:托人传话。③范叔:范雎,曾相秦,家贫无以自资,后谢病归相印。④严公: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品性高洁。(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句“转走”二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仕途不顺、到处奔波的历程。B.第二句描绘了诗人重回帝都后与故人相见时苦不堪言的伤感场景。C.尾联用典,既慨叹自己不公的遭遇,又对友人关心自己感到欣慰。D.全诗以写“故人”相见入手,以述“故情”所感作结,构思谨严。(2)本诗中间两联体现出诗人哪些精神品格?请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人形象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解答】(1)B.“苦不堪言的伤感场景”错。诗句意思是看到故人眼睛一亮,表达故人相见的惊喜之情境。故选B。(2)“十年作吏仍糊口”,诗人从政十年,生活上也仅仅能糊口度日。可知诗人为官清廉。“冷眼尚堪看细字”,诗人视力衰退、生活艰难,屡遭挫折,但仍安贫乐道,用心读书。可知诗人刻苦求知。“白头宁复要时名”,诗人已经年老体衰,还是像以前一样追求名望,积极进取。可知诗人积极上进。答案:(1)B(2)①为官清廉。诗人从政十年也仅仅能糊口度日。②刻苦求知。诗人虽然屡遭挫折,但仍安贫乐道,用心读书。③积极上进。诗人虽然仕途坎坷,身体衰颓,但仍追求名望,积极进取。(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古代诗歌中常通过脸色的变化来体现情感的变化,如《蜀道难》中人们听闻蜀道之难的反应“使人听此凋朱颜”和《琵琶行》中琵琶女自叙身世时“整顿衣裳起敛容”。(2)贾谊在《过秦论》中,用“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两句概括蒙恬北筑长城的效果。(3)缤纷的落花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飘零的落花中,或弥漫着春光流逝的伤感,或寄寓着青春不再的失落,或抒发了美人迟暮的感慨。如: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解答】故答案为:(1)使人听此凋朱颜整顿衣裳起敛容(重点字:敛)(2)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重点字:报)(3)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重点字:潭)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最近火热的ChatGPT是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实验室开发的一种全新聊天机器人模型,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的语言来进行对话,并协助人类完成一系列任务。这款人工智能语言模型,让撰写邮件、论文、脚本,制订商业提案,创作诗歌、故事,甚至敲代码、检查程序错误都变得①_____。不少和ChatGPT“聊过天”的网友纷纷感叹,“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办不成的”。它真的这么靠谱吗?带着这些疑问和好奇,我们也来会一会这位“全能网友”——问:你真有那么靠谱吗?ChatGPT:作为一个机器学习模型,我在培训数据的范围内,具有很高的准确率,但不能保证我的回答最终是100%正确。和它聊天,可以直奔主题、开门见山,也能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当被问到一些严肃性话题和解决方案,它的回答逻辑合理、用词到位,虽然没有提出老生常谈之外的观点,但清晰直观的表达方式和快速的反应过程令人②_____。它的迅速普及有可能颠覆许多行业。有专家指出,新闻、高等教育、图形和软件设计等行业的某些工作有被人工智能代替的风险。那么,面对新技术的挑战和冲击,我们选择什么样的方案去应对,方向不同,结果就同。当照相技术的普及给肖像画家造成巨大压力,有人选择③_____,有人选择坚守绘画的阵地。结果是各种艺术流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前班扎染主题课程设计
- 安全与健康小班课程设计
- 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系统开发》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成语故事《草船借箭3》课件
- 凸缘切边模具课程设计
- 青岛科技大学《计算机控制技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邮课程设计数控正弦
- 浅析政府在我国风险投资发展中的责任定位分析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
- 青岛大学《计算机操作技能》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网络运行与管理制度
- 团支部工作总结考核表
- 开关电源变压器设计工具(详细计算)
-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习题
- 行政管理办公室服务满意度调查问卷
- 《水浒传》第六十一回好句赏析
- 《世界遗产背景下的影响评估指南和工具包》
- 地理澳大利亚介绍课件
- 气排球教学计划5篇
- 电网检修工程预算定额
- 关于药店医保整改报告范文六篇
- 六年级上册英语说课稿-Unit6 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 Lesson 35-36|人教(精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