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化学教案绪言初中化学教案绪言「篇一」【指导思想】从宏观物质间的反应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就得了解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并通过微观粒子在变化中的种类和个数的变化情况,真实的认识一个奇妙的化学世界,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要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直观形象的物质间的反应向抽象的微观粒子间的重新组合过渡,为以后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和学好化学打好基础。【教材分析】本单元的特点:设置本单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尽早建立起微粒观,以便让学生能更深入地认识身边的物质,初步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教材以学生熟悉的物质——水为载体,通过对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天然循环、水的人工净化、水的通电分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等过程中分子运动情形的描述,帮助学生从微观水平上构建对自己熟悉的一些宏观变化现象的本质的认识,继而在认识分子的基础上,向学生介绍了构成物质的另一种基本微粒——原子,进一步介绍了原子中的电子及其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变化特点,发展了学生对物质微观构成与变化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发展不仅会深化学生对自然界的物质的理解,更能激发他们深入研究物质的探索欲望。为了培养学生用化学方法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在这一单元中,还穿插了一些科学方法、化学实验方法以及科学思想教育的内容。本节授课内容是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儿单元“水和溶液”课题三“分子和原子”,是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探究构成物质的微粒,为前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和物质间的反应从微观的角度有进一步的认识,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对化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知道了物质之间所发生的各种变化,但都是从宏观角度感受化学,但还不清楚或认识不到物质之间反应的实质,所以本节课对学生来说要将宏观的物质间反应归因于微观粒子间的重新组合、尤其是对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的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可以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和反应入手、以客观存在的微观粒子图片等说明粒子的真实存在,在此基础上讲解分子、原子的性质,并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认识物质间反应的本质。做到实例举证、客观分析、归纳总结。【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运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2、通过对微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2、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教学重点:从宏观现象,认识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教学难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提出问题】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为什么会减少?温度升高,减少的越快?2、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放在通风处或阳光下干得更快?3、走近花园处,为何能远远闻到花的香味?4、放在水中的糖为什么不见了?水为什么能变甜?5、为什么把100毫升的水和100毫升的酒精混在一起,体积小于200毫升?6、为什么把品红溶液放到水中能扩散?【教师讲述】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对此问题的探究兴趣,他们提出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并以此来解释上述现象。其实,通过科学方法早已证明,物质确实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真实的观察到一些分子、原子的存在,并且还能够移动原子。【幻灯展示并讲解】图3-6、图3-7是苯分子结构和移动原子后形成的“中国”二字,这是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了。分子的性质:【教师举例讲述】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千克;1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大约有15万亿亿个水分子;(如果中国13亿人数1滴水中的水分子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则需要300万年)(如果一个人每口喝下10亿个水分子,每秒喝一口,则喝完一滴水中的分子,则需55万年)【教师归纳】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活动与探究】1、向滴有酚酞的水中慢慢滴入浓氨水,有怎样的现象?2、两个小烧杯中分别放酚酞和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两个小烧杯,则有什么现象?【教师归纳】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①氨气在空气中扩散②糖的溶解③闻到花香、酒味④樟脑丸的逐渐减少⑤湿衣服晾干【教师举例讲述】①相同质量的同一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②100毫升水和100毫升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毫升③热胀冷缩【教师归纳】分子间有间隔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H2O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再如:CO2、SO2、H2SO4、P2O5等【展开讨论】①从分子的角度,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何不同?②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试分析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举例说明】①水蒸发时,水分子本身没有变,水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②品红溶解于水时,品红分子和水分子都没有变,它们的化学性质也没有变;③物质“三态”变化【归纳总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物质的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展开讨论】H2在Cl2中燃烧生成HCl,试分析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举例说明】①水电解时,水分子变成了氢气分子和氧气分子,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②氢气在氯气中燃烧时,氢气分子和氯气分子都发生了变化,生成了氯化氢分子,氢气和氯气的化学性质不再保持。【归纳总结】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它的分子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归纳总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动画演示】水电解动画演示氢气和氯气反应动画演示【教师讲述】所以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了改变,从一种物质的分子变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分子。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分子个数不一定变。【提出问题】在化学变化中,从一种物质的分子如何形成了另一种物质的分子呢?【讨论总结】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了更小的粒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的分子。【举例说明】①水电解时,首先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每2个氢原子结合成了一个氢分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了一个氧分子;②H2在Cl2中燃烧时,氢气分子分解成了氢原子,氯气分子分解成了氯原子,每一个氢原子和每一个氯原子重新组合成了氯化氢分子;【学生讨论】电解氧化铝生成铝和氧气。【讨论总结】氧化铝通电时,氧化铝分子分解成了铝原子和氧原子,每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气分子,许多铝原子聚积到一起成金属铝。在化学变化中,发生变化的是分子,原子没有发生变化。如:在H2O中、O2中、Al2O3中氧原子始终是氧原子。因此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解成更小的粒子。【归纳总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化学反应实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首先分解成原子,原子间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变。分子构成物质原子构成物质原子构成分子【板书设计】分子和原子分子的性质: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2、分子是不断运动的3、分子间有间隔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的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化学变化的实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首先分解成原子,原子间再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物质的分子。分子原子在变化中的情况:在化学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数目不一定发生变化;而原子的种类和个数都没有变。物质、分子、原子与分子的联系:分子构成物质原子构成物质原子构成分子初中化学教案绪言「篇二」【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2习习惯和学习方法。3、激发学生亲近、热爱f教师准备:1的相关素材及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2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本课题是九年级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的第一课。谭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视频导入”抓住了学生眼球,物质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浓缩了历史的变迁、拓展了求知的视野。教学中注意发挥教科书“图文并茂、以图代文”的特色,培养学生“解读图文”的自学能力,通过互动实践的探究突出化学学科的特点。教学中展示学生课前调查的信息,能较好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如此坚持下去,其深层次的教学意义还在于让学生通过互动实践活动、资源共享展示等环节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让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理念。更可贵的是运用唯物辩证法、实践第一性的观点向学生推介出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变化中学、探究中学。课题1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B案)【教学目标】1、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2取的信息进行加工。3会问题,认识化学学习的价值。4、【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知道“化学是什么”。【教学准备】实验准备AgNO3溶液HCl溶液NaOH溶液酚酞CuSO4溶液试管架大试管3支小烧杯【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魔术激趣甲:(展示A、B象呢?甲:[AB液体(AgNO3溶液)。]C、D两种无色液体),我也请大家猜一猜,如果向盛有C液体(NaOH溶液)的烧杯内,逐滴滴入D液体(无色酚酞)](在同学们期待的目光中)乙:我的节目叫“花开花落知多少”。丙:我是一个制造商,产品是什么呢?(展示蓝色的E液体和无色的F液体)。丙:[向盛有E液体(CuSO4溶液)的试管中倒入无色的F液体(NaOH溶液),倒出试管上层清液后,将蓝色沉淀物移到一个小果冻盒内。]丙:同学们,我的产品是什么呢――“果冻”,但这种假果冻是不能吃的。师:谢谢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同时感谢所有同学的积极参与。这些有趣的现象都与化学密切相关。(将喷雾壶内液体向一张白纸喷去,白纸显示出红色的“化学大世界”。)下面让我们大家一起走进这神秘的“化学大世界”。二、动画展示教师课前制作由不同图片组成的动画: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学生欣赏动画同时思考问题:什么是化学,化学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有何关系?三、讨论交流学生欣赏动画、阅读教材、小组讨论,然后全班同学交流对化学的认识。四、探究活动1、阅读教科书、研究插图2、小组竞赛(1)说出你所知道的化学家。(2)列举生活、生产与化学有关的现象或事例。(3)展示带来的相关资料和实物。3五、图片展示1、西班牙西北部海岸被污染的海滩。2、3、堆积如山的工业有害废物。4、工业废料“红尘”滚滚。5、资料“绿色化学”。6、六、探究小结未来化学将是朝着“绿色化学”的方向发展;同时七、课堂整理1、2、揭开了化学学习的序幕,既突出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又寓意着“化学探----猜测----设计----实践----结论----反思”,同时暗喻了学生是化学学习的主体。课堂内容选取触目惊心的“反面教材”显示了化学另一面,很自然地向学生呼唤出“绿色化学”。这种教学处理对培养学生作为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是十分必要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师在化学第一课学习中,就涉及到了学生“化学学习成长袋”,这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新的学习评价实践和新的教育评价观的具体体现,这种作法是值得提倡的。初中化学教案绪言「篇三」一、本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3.了解pH的变化范围与溶液酸碱度的关系。4.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过程与方法:1、通过酸与碱的反应认识中和反应的特征,通过生活实例了解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应用。2、通过测定酸和碱溶液的pH,认识到了解溶液的pH有重要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应用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2、通过pH的测定,让学生认识到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生活中有重要意义。3、通过本课题的探究实验,让学生体会学习化学的过程,形成化学学习的持久兴趣。二、本节教材分析酸和碱之间能发生中和反应,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单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专门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本课题从实验入手来介绍中和反应。为了说明中和反应的产物,简单介绍了盐的概念。关于中和反应的应用,教材从酸碱性的角度说明了它在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并引出了溶液的酸碱度──pH及其应用。本课题内容与实际生活和生产有密切的联系,教材安排了2个活动与探究,目的是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增强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三、教学设计思路元素化合物课要以实验为基础,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分析实验和设计实验来感受、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发现和发展的过程,初步学会化学思维方法。本课题的教学设计精心改进课本上的一些实验,让实验的设计与组合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化学事实,揭示反应规律。通过实验设置情景,使实验内容具有更多的思考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他们的思维欲望。设计与实验同步的问题组,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有效地训练学生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本课题的设计面向社会,紧密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联系环境保护。培养学生逐步学会用化学的视角发现、解释和解决自己身边发生的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实际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和培育学生品德。四、分课时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中和反应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目标:1.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2.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的影响,以及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教学重点: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教学难点:中和反应原理教学过程:【创设情景】演示实验:用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并触摸试管。(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产生的热量触摸试管不明显,故改为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反应)【提出问题】滴入试管中的氢氧化钠和硫酸有没有发生反应。【学生讨论】可能有以下情况:1、无反应,因为无现象。2、已经反应,试管发热。(物质溶解也可以放热,不一定反应)。【引发探究】试管发热证明反应发生,这一证据不太充分,有无更好的办法证明确实已发生反应。【设计实验】氢氧化钠是碱、硫酸是酸,可用酸碱指示剂变色来指示反应是否完成。【实验探究】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酚酞试液,再滴硫酸,直到变为无色为止。继续演示氢氧化钠和稀盐酸的反应。并写出反应方程式。【学生讨论】上述几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特点?【师生归纳】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学生讨论】讨论下列生活中利用中和反应的实例,归纳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一块稻田土壤酸性太强,不利于水稻生长,怎样降低土壤的酸性?(2)硫酸厂的污水中含有硫酸杂质,可以用熟石灰进行中和处理,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有些胃药中含有氢氧化铝,它在人的胃内起什么作用?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被蚊虫叮咬后,叮咬处很快肿成大包,这是因为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从而使皮肤肿痛。用什么溶液涂抹可以消除肿痛?【师生归纳】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废水3、用于医药【板书设计】课题2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一、中和反应:酸和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H2SO4+2NaOH═Na2SO4+2H2OHCl+NaOH═NaCl+H2O二、中和反应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废水:H2SO4+Ca(OH)2═CaSO4+2H2O3、用于医药:2HCl+Mg(OH)2═MgCl2+2H2O3HCl+Al(OH)3═AlCl3+3H2O【课堂练习】1、⑴用盐酸可以将铝壶内壁上的水垢[主要成分是Mg(OH)2和CaCO3]除去,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但所用盐酸不能过量,否则,铝壶将被腐蚀,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⑵胃酸过多(主要是盐酸)的病人常常服用含氢氧化铝[Al(OH)3]的药物,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可改服用NaOH溶液吗?(填“可以”或“不可以”)⑶用熟石灰、粘土和河砂混合制“三合土”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在一张洁白干燥的滤纸上,依次喷洒A、B、C三种无色液体,当喷洒A时,滤纸上无明显变化;再喷洒B时,滤纸上出现一只红色小猫;最后喷洒C时,小猫逐渐消失。回答下列问题:滤纸上的小猫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画的。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教学目标: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教学重点: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教学难点:pH和溶液酸碱性的关系教学过程:(上课始把几束头发分别放入不pH溶液的烧杯中)【创设情景】用试管取少量较浓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较稀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酚酞溶液,都显红色。【提出问题】利用酸碱指示剂,只能试验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但不能试验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时仅知道溶液是酸性还是碱性是不够的,经常还需要知道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哪么怎样表示和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呢?溶液的酸碱度常用pH来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0—14之间:01234567891011121314,它与溶液的酸碱度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实验探究】在白瓷板或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将被测液滴到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可得出被测液的pH。酸pH酸pH碱pH盐和水pH较稀硫酸较稀盐酸较稀氢氧化钠水较浓硫酸较浓盐酸较浓氢氧化钠氯化钠溶液(注:较稀溶液的配制方法是在50mL的水中滴一滴较浓溶液配制而成,现象区分明显。)【提出问题】根据实验结果讨论溶液的酸碱度与pH的关系?【学生讨论】1、酸的pH小于7,酸的浓度越大,酸性越强,pH越小2、碱的pH大于7,碱的浓度越大,碱性越强,pH越大3、中性溶液的pH=7,盐和水的pH=7【师生归纳】酸性溶液的pH<7酸性越强,pH越小碱性溶液的pH>7碱性越强,pH越大中性溶液的pH=7【实验探究】测定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并填写表格。【学处阅读】了解溶液酸碱度的重要意义【学生活动】观察溶液酸碱度对头发的影响。【板书设计】一、酸碱度: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01234567891011121314酸性溶液的pH<7酸性越强,pH越小碱性溶液的pH>7碱性越强,pH越大中性溶液的pH=7二、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意义【课堂练习】1、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适宜生长在偏酸性的土壤中,而大豆不论在弱碱性或弱酸性的土壤中均适宜生长。现测得某块田地的pH约为7.5,此地适宜种植()A、小麦B、棉花C、大豆D、玉米2、下表为家庭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物质食醋牙膏食盐水肥皂水火碱溶液pH3971013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时,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具有酸的性质)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痒痛。要消除这种症状,可在叮咬处涂抹一些家庭中的常见物。它是下列中的()A、牙膏或肥皂水B、食盐水C、火碱溶液D、食醋3、下表为一些食物PH,对于胃酸过多的病人,空腹时最适宜使用的食物是()食物苹果葡萄玉米牛奶pH2.9~3.33.5~4.56.8~8.06.3~6.6A、苹果B、葡萄C、玉米D、牛奶4、土壤的酸碱度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某地区土壤显微酸性,参照下表,从土壤酸碱性考虑,在该地区不适宜种植的作物是()作物茶油菜西瓜甘草最适宜的pH范围4.5~5.55.8~6.76.0~7.07.2~8.5A.西瓜B.茶C.油菜D.甘草5、向滴有酚酞的NaOH溶液中,逐渐滴入稀盐酸至过量,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增大B、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pH逐渐减小C、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PH逐渐减小D、溶液颜色不变,PH逐渐增大6、下列溶液中,pH最大的是()A.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B.使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C.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D.pH等于7的溶液7、对酸碱指示剂与pH试纸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可检验溶液的酸碱性B.都可检验溶液的酸碱度C.两者只能检验酸碱溶液D.测试的意义相同,但测试方法不同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pH为零的溶液既不显酸性又不显碱性B.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塞,就可以看到白雾C.金属氧化物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D.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溶液是酸性溶液9、现有50mLpH=8的溶液,若想使pH变为3,应加入下列哪种溶液()A.pH=0的溶液B.pH=7的溶液C.pH=14的溶液D.pH=5的溶液初中化学教案绪言「篇四」一、教学设计思路1.探究性活动是新课标提倡的一种开放性学习方式。它能较好的融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为一体,对学生开阔视野、增长才干很有益处。因本次探究性活动在低年级教学班中开展,所以事先教师需进行必要的指导:在活动的“启动”课上,教师重点针对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研究的进程、科学小论文的撰写三方面进行了指导,并建议学生把研究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之上、合理地进行小组分工。2.活动将采用课上、课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课下的研究活动中,我把自己定位成“学习共同体”中的一员:启发学生设计调查问卷、指导他们分析调查结果、提示他们补充必要的数据、帮助他们优化课题;在汇报课上,我通过设计问题主线,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的认识问题,把课下各小组的独立活动融为一体,使学生能更深入、全面地了解这次活动的意义。3.在课堂小结中教师以点评学生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为切入点,总结本次研究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可以借鉴的经验和今后的努力方向。二、教案课题爱护水资源授课人陆旻学校北京理工大学附中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现状
2.认识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
3.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4.初步学会一些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
5.初步学习书写规范的调查报告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采访、查阅文献、网上搜索、实验、观测等方法,收集有关水资源及其利用、保护等信息;
2.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归纳;书写调查报告及研究小论文。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活动中增强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以及关心社会、为社会做贡献的社会责任感。重点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大意义难点学生汇报:语言准确性的把握、节奏的控制教学方法多媒体展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投影)请问哪位同学知道这是什么图标?我们为什么要节水、爱水一切生命活动都起源于水。人体内的水分大约占到体重的65%,连坚硬的骨骼里也含水22%。(展示ppt图片)在地球上,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水资源储备情况怎样呢?北京水资源总量又是多少呢?请阅读书p58~59补充资料:北京水资源(见ppt板书1)这有限的水资源是否都能用来孕育生命呢?请听刘卓周小组的研究汇报。看来水质直接影响到生命质量,那么我们周边的水质情况怎么样呢?陈子悦小组对此进行了调查,下面请听他们的汇报:面对岌岌可危的水资源、不容乐观的水质,政府企业、普通居民又是如何对待的呢?林亦清、苏亦煌小组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和分析,下面请听他们的汇报:本次研究性学习总结,详见ppt板书2中国节水标志生命离不开水。感受:失去了水,生命也就失去了意义。通过看书、阅读补充资料分析水资源现状学生汇报ppt展示研究论文《几种化学日用品对小麦萌发和生长的影响》。对比了清水、盐水、洗衣粉液、电池液对小麦萌发和生长的影响,通过持续一周的细心观察得出结论:水质直接影响生命质量。学生汇报ppt展示研究论文《昆玉河的水污染调查报告》。重点调查了昆玉河水质,分析了与此相关的垃圾问题、生态环境问题学生汇报ppt展示研究论文《水价上涨后,服务行业用水情况调查》。该小组在分析了北京市近十年水价的变化趋势后,提出了他们对水价上涨原因的`思考,并对游泳馆、美发店、洗车行、居民社区等地进行了实地采访。学生汇报ppt展示研究论文《家庭用水调查与探究》。针对居民用水情况精心设计问卷,并在分析中发现问题,又进行了再调查。学生认真倾听,从老师的总结和其他小组的特色中吸取精华让学生体会水的重大意义为下面的教学做铺垫让学生通过一系列惊人的数据,强烈地感受到水资源的匮乏。该小组采用的是——实验观测法突出特点是:实验中采取了控温、控湿等严谨的对比实验法,且实验数据详实、效果显著。该小组前期曾将‘不当’课题(‘水与生命’)进行了转化,汇报时没能全程完成实验,但表示仍将继续完成实验。我希望他们不仅要展示出严谨的研究方法、出色的实验成果,还要展现出契而不舍的研究精神。该小组采用的是——实地取证法突出特点是:照片资料丰富,说服力较强,问题思考较深刻。我希望他们不仅要展示出丰富照片,还希望他们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的收获传递给大家。该小组采用的是——采访调查法突出特点是:在上网查阅大量资料后,采用DV实录,记录了实地调查的收获。我希望他们展示出他们走向社会,了解社会,增长才干的收获。该小组采用的是——问卷调查法突出特点是:分析方法独到、采用数据推理,具有说服力。我希望他们展示出设计问卷、分析结果中的收获。总结本次研究活动所取得的成绩、可以借鉴的经验和今后的努力方向【板书设计】一.水是生命之源
二.水资源现状——匮乏
三.水质现状——污染
四.节水、爱水人人有责【ppt板书1】按照节水型城市的标准,北京只能支持1700万人口。据2003年底的统计,北京常住人口已突破1400万,但每天滞留在北京的人口已达到1700万。【ppt板书2】本次研究性学习总结
1.同学们对爱护水资源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更意识到了节水要从我做起。
2.化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也是我们做好节水宣传员工作的好帮手。
3.活动中同学们运用了许多科学研究方法文献法付姗姗、高恩继等小组问卷调查法范嘉炜、林雨清、赵亦群、于天一等小组实地采访勒雅、张袆洁、林亦清、李锴小组照片取证张袆洁、李锴、陈子悦小组录音访谈张袆洁小组DV实录汪敬吾、勒雅小组4.活动中锻炼了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小组协作能力…科学方法的使用会让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效率倍增!能力的提升将使我们受益终生!初中化学教案绪言「篇五」课型:实验课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掌握物质加热的方法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初中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教育目标: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重点、难点:基本操作养成教育教学方法:讲演练结合教学媒体:有关实验仪器药品教学学生程序:教学内容教师活动活动新授一、物质的加热:1、酒精灯的使用:演示听讲内焰:温度较低讲解记忆掌握(1)火焰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2)灯内酒精量:1/3<酒精<2/3讲解记忆(3)火柴点燃:禁止互相点燃讲解(4)用后灯帽盖灭:严禁用嘴吹灭2、加热方法:(1)可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烧杯演示记忆(2)均匀受热:移动试管或酒精灯强调掌握(3)擦干试管外壁的水(4)试管不能与灯芯接触用外焰加热试管内的液体小于1/3,试管与桌面成45°角,试管口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对口升学语文模拟试卷(10)-江西省(原卷版)
- 历史教师岗位教学计划示例
- 公司采购工作计划范本示例
- 中学历史教师工作计划范文
- 中班教师个人学期计划总结
- 公司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大全
- 2024年新学期高中生学习计划范文
- S管理总结及计划
- 会计月工作计划表
- 2某咨询公司创业计划书
- (2024年)全新食堂人员食品安全培训
- 小班儿歌《谁会飞》课件
- 与中医治未病
- 2024年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垂直管理系事业单位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战场防护基本知识课件
- “微时代”下的“微课”浅析
- 国企矿业招聘考试题库答案
- 《春节习俗和礼仪》课件
- 《大学生网络使用安全和预防电信(网络)诈骗讲座》课件
- 常用统计技术在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 海南迈湾水库移民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