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_第1页
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_第2页
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_第3页
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_第4页
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6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

建设计划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江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赣府厅发〔2016〕65号)和《江西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赣教发〔2014〕6号)文件要求,打造江西职业教育品牌,建设一批高水平现代化标志性中等职业学校,引领我省现代职业教育发展,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决定实施“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现就“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提出如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江西省十四次党代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打造特色和增强办学综合实力为目标,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江西省中等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二、建设目标“十三五”期间,遴选10所面向行业、区域发展需求,办学定位准确、办学基础良好、办学优势明显、专业特色鲜明、发展潜力较强的中职学校,予以重点支持。通过重点建设,推动项目学校强化内涵发展、特色发展,促进人才培养机制和管理机制创新,激发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服务产业转型升级能力。到2020年,实现项目学校成为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并引领带动其它中职学校改革创新,共同发展。三、建设内容(一)办学定位。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需要,树立现代职业教育办学理念,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明确办学定位,深化内涵建设,凝练办学特色,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水平。(二)培养模式。深化产教融合,建立健全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建立行业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机构。探索现代学徒制,试行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一体化育人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三)专业建设。围绕行业、区域重点产业需求,根据学校办学定位,编制专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科学合理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结构与产业需求匹配度,建立起紧贴产业、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的专业体系。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办好适应区域、行业产业发展需要的特色、品牌、优势专业,重点建设2-3个产业急需的特色专业群。(四)教学改革。以增强学生职业素质为核心,强化德育首要地位,在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同时,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深化专业课程改革,对接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每个专业有至少3门工学结合的核心课程及配套在线课程、教学资源库等教学资源。开展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双证融通”改革,把职业岗位技能和职业精神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研究、教学资源建设上有独特的可借鉴性经验,在教学组织与实施方面有典型的原创性案例。(五)师资队伍。制定包括师德师风和教师职业能力等方面的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建立健全吸引人才、稳定人才的科学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建设具有与学历教育与培训规模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形成合理的师生比、专业教师与专任教师比例。建立学校从行业企业招聘教师的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有稳定的企业培训进修渠道。建立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的双向聘用机制,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推进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示范(重点)专业有1至2名专业带头人,建有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六)实训条件。加强与行业企业技术要求、工艺流程、管理规范、设备水平同步的实训装备建设,达到教育部发布的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推进校企共建的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通过校企合作、引企入校等方式,校企共建兼具生产、教学和研发功能的实训基地,依托重点专业(群)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产品开发机构等,切实增强职业学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实训基地主干专业覆盖率达到100%。(七)信息化建设。加强数字校园规范化建设,建成运行流畅、功能齐全的标准化校园网络,扎实推进“智慧教育”、“智慧校园”建设。建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和管理平台,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领域全面应用。以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为着力点,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造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益和质量。(八)学校治理。坚持依法办学,按照现代职业学校制度建设要求,以学校章程建设为核心,完善学校管理规章制度,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强化内涵建设为重点,进一步更新管理理念,提升管理规范化、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完善质量监控保障机制,加强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多方参与学校评价,建立和完善职业学校教育质量年度报告制度。校园文化建设与行业、企业文化深度融合,育人机制健全,育人氛围良好。(九)社会服务能力。探索国际化办学之路,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专业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服务地方产业升级;积极开展面向社会的非学历职业技能培训和职工继续教育,保持年均培训鉴定人次规模不断扩大;对口帮扶1-2所农村职业学校。四、遴选条件申请立项的学校应为独立设置的中职学校,被省教育厅确认为达标中职学校,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1.近三年年均在校生3000人以上;2.校园面积100亩以上,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以上;3.实训设备总额2000万元以上;4.有数字化校园,实现教学管理信息化;5.近三年社会培训鉴定人数年均2000人以上。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得申报:1.近三年有违规办学行为,并产生不良社会影响的;2.近三年出现重大安全责任事故或群体事件的;3.在教育部和省政府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工作中结论为“暂缓”及以下的。五、组织实施“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从2016年开始实施,2017年遴选立项6所中等职业学校,2018年遴选立项4所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期为三年。建设期内,对地方或行业支持力度大、发展速度快、内涵建设成效显著的少数学校,允许适时纳入项目建设范围。对中期考核评估不合格的项目学校,予以淘汰。建设期结束后,组织对项目学校建设情况进行终期评估验收。对通过验收的项目学校,授予“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称号。(一)项目申报申报推荐。设区市教育部门负责市、县(区)属职业学校申报推荐工作,经核查符合遴选条件的申报学校,向省教育厅推荐。省属中等职业学校由省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核查并推荐。申报推荐材料包括:书面推荐函;《“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附件1,封面加盖公章,一式15份);建设方案(编写提纲见附件2)。申报推荐材料统一报送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报送时间截止2017年3月31日前。(二)项目遴选.省级评审。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进行评审,提出立项建设学校候选名单。.社会公示。立项建设学校候选名单在江西省教育厅网站、“江西职业教育信息网”进行公示。.立项公布。对经公示且无异议的立项建设学校名单,由省教育厅发文公布。(三)项目管理经确认公布的立项建设学校要根据省教育厅通知要求,编制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并认真实施,确保建设任务按时完成和建设成果达到项目建设要求。六、保障机制(一)组织保障实施“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提高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服务我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各地和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要紧密结合我省和地方产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加大区域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和职业学校布局调整力度,统筹规划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创建工作。项目学校应设立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本校项目建设的规划和实施。(二)经费保障省教育厅统筹安排经费,支持立项学校建设。立项学校按建设方案,确保资金到位。要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七、有关要求(一)各地和有关部门要组织好本地区、本部门立项建设学校的申报和推荐工作,加强对拟申报立项建设学校的指导,支持改革发展基础好的备选项目学校深化改革、加强建设、加快发展,为申报立项工作创造条件。要指导督促本地区、本部门已立项建设学校按项目建设方案和任务书进行建设,及时了解项目学校建设进展情况,对项目学校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确保项目建设工作顺利推进。(二)项目学校要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的组织领导,创新工作机制,建立相关工作机构,制定各项管理制度,确保项目建设进度和预期目标的实现。(三)项目学校要统筹安排各渠道建设资金,按照有关财务制度,科学、规范和合理使用建设资金,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建立健全经费绩效评价、审计监督制度,加强经费管理,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四)要发挥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研讨交流、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推广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成果;要通过专业共建、课程共建、教学指导等多种方式将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经验与成果向其他职业学校辐射。附件:1.“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2.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方案(提纲)3.“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项目建设指南附件1: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

建设计划项目申报书申报学校:(公章)学校法人代表:主管部门:(公章)填报时间:江西省教育厅监制填报要求一、请按照《江西省教育厅关于印发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赣教职成〔2017〕号)要求,如实填写,规范严谨,及时提交。二、申报项目学校的有关统计数据和信息的截止时间为2016年12月31日。除注明者外,仅填近3年的情况。三、文字描述要说清时间、内容、结果,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叙述简要,不得超出相应部分要求的篇幅。四、填写文字内容的字体为楷体_GB2312,字号为五号,行距为固定值16磅。五、此申报书请使用A4纸,双面印,左侧装订,一式4份连同电子文档一并上报。六、表中所指备查材料,是作为初审通过后实地核查的依据。

学校基本信息学校名称学校属性□公办口民办学校地址邮政编码学校网址学校法人代表联系电话E-mail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E-mail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建校时间学校等级获得时间学校简介(500—800字)注:1.“建校时间”是指学校独立设置、具有举办中等职业教育资格的时间。2.“学校等级”是指国家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省级达标中职学校。

表1学校管理1-1办学指导思想说明办校指导思想清晰,理念先进,定位准确。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和职业教育发展方向。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提高技能为核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办学特色,符合所在区域、面向行业的发展需要。有全面完善的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学校自评(300-500字)备查材料查文件、近三年工作计划和总结、会议记录,教职工座谈佐证材料清单总分20分学校自评得分专家评分专家评审意见附表: 现有合作企业清单附表: 现有合作企业清单66表表1学校管理1-2办学机制66说明建立校企合作办学制度,形成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开发教材和课程,共同建设实训基地,共同承担专业教学,共同开展师资和员工培训,共同开展学生班级建设的协同育人机制。与10个以上规模以上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并开展订单培养。牵头组建职教集团或作为职教集团骨干成员,密切与企业合作,深入开展市场调研。建立实施专家咨询委员会制度。学校自评(300-500字)备查材料查文件,近三年校企合作协议,专题调研报告,有关会议记录、教材、课程资源。实地查看订单班。佐证材料清单总分20分学校自评得分专家评分专家评审意见

专业名称合作企业名称企业规模行业性质合作模式合计注:此表可续。附表: 校领导情况汇总表附表: 校领导情况汇总表66表表1学校管理1-3领导班子66说明领导班子团结、敬业、进取。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和管理水平,分工明确。校级领导均为本科以上学历,任现职满三年以上均有高级职称。主要领导具有行业管理工作经历或企业和地方工作经历。学校自评(300-500字)备查材料查任命文件、班子分工文件、个人履历表、学历和职称证书,主要领导工作报告,重要讲话。佐证材料清单总分20分学校自评得分专家评分专家评审意见

表表1学校管理1-5校园文化66表表1学校管理1-4规范管理66说明建立健全规范的内部管理制度、运行机制和有效的监督机制。学校自评(300-500字)备查材料查文件,部门职能、岗位职责、教学常规管理、教学督导、行政监督、学生管理、财务管理、人事制度、分配制度、学生实习、招生就业、安全保卫、后勤管理等规章制度。佐证材料清单总分10分学校自评得分专家评分专家评审意见

说明三风一训及学校标识能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特色。校园文化载体新颖、丰富。经常性开展教职工、学生文化体育活动。第二课堂、学生社团有组织并正常开展活动。重视文明创建工作,党团组织活动有效开展。学校自评(300-500字)备查材料查三风一训,各类文件活动中记录资料,党组织学习记录,文明创建材料,实地查看,学生座谈。佐证材料清单总分10分学校自评得分专家评分专家评审意见表表2办学基础2-2办学规模66表表2办学基础2-1校园建设66说明校园土地面积100亩以上,有预留建设空间。校舍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以上(其中实训场地建筑面积不少于2万平方米)。运动场地1.5万平方米以上,有标准田径场,体育器材、设施齐备。具备完善的学生宿舍、食堂、超市、浴室、金融通讯服务等配套生活设施。学校自评(300-500字)备查材料查土地证、房产证或有关图纸批文,实地查看。佐证材料清单总分20分学校自评得分专家评分专家评审意见

说明近三年,学历教育年均在校生人数大于3000人。学校自评(300-500字)备查材料查经省教育考试院或设区市教育局审核的录取花名册,经中职学校学籍管理数据系统。佐证材料清单总分10分学校自评得分专家评分专家评审意见•附表: 师资结构表•附表: 师资结构表#附件2: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方案(提纲)一、建设背景二、建设基础三、指导思想四、建设思路五、建设目标六、建设内容七、建设进度八、保障措施江西省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建设计划”

项目建设指南一、办学理念.办学方向落实以人为本、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加大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力度,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办学定位围绕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互联网电商金融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需求办学,结合学校实际对办学进行科学定位,形成鲜明办学特色。.办学思路(1)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以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为引领,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融入人才培养方案。(2)坚持创新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完善内部管理,形成学校自主持久的发展动力;以开放、包容、创新的发展思维,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社会培训、应用研发等社会服务水平。二、学校治理.学校章程依据学校办学规范和特色制定相应的章程,建立健全依法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学校治理结构。.管理团队(1)有完整的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团队,团结务实、群策群力,具有科学发展的战略思维和发展方略,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强,落实学校发展目标的思路清晰、措施得当、成效明显。(2)学校内部组织机构健全、人员配置合理,职责明确,重视管理人员能力建设,加强培养培训,强化激励保障。.内部管理体制落实校长负责制,充分发挥学校党、团、工会组织的作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决策民主、管理科学。.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管理有序、标准严谨、流程清晰、监督有据的学校内部管理制度体系,理顺和完善教学、科研、学生、后勤和人事、财务、资产、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标准及工作流程,确保管理无盲区。(2)管理制度实施主体明确,责任明晰,流程规范,透明高效;建立问责机制,执行力强,落实、反馈机制畅通。.评价制度(1)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制定学校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细则,根据自身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聚焦专业设置与条件、教师队伍建设、课程体系改革、学校管理、校企合作、质量监控与成效等人才培养工作要素,构建校内完善的质量保障制度体系。(2)引入行业企业及专业机构,建立并实施以学生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创新创业能力和综合文化素养为核心的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定期发布质量年度报告。(3)建立毕业生跟踪制度,坚持每年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对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成效实施有效监测。.文化育人(1)加强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素质教育和职业教育特色相融合的三位一体文化建设,并融入校训和校风、教风、学风及文化标识中。(2)引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和江西地方特色文化,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精神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教育。(3)定期开展劳模、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等进校园活动,促进产业文化、优秀企业文化和职业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与职业精神。三、办学机制1.协同育人机制(1)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开展多种形式联合办学,推进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增强办学活力。(2)建立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教学工作委员会和专业咨询委员会;各专业群成立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体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全程参与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3)开展集团化办学,结合区域产业特点,对应人才培养需求,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多元投资主体职业教育集团。(4)推进产学研一体化,扩大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规模。.服务机制(1)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为企业员工提供学历继续教育和立足岗位的技术技能培训鉴定服务。(2)以专业群为依托成立技术服务机构,主动参与企业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和传统工艺传承,提升服务企业技术进步、产品升级和民族工艺传承创新能力。.交流机制(1)积极开展区域、校际、省际和国际合作交流(2)积极加入全国相关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行业协会,扩大对外交流。(3)建立校企合作交流常态机制。四、专业建设.专业规划(1)根据办学定位,主动适应区域产业、行业发展需求,制定专业建设中长期规划,形成与产业结构相吻合的专业布局。(2)在做好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的基础上,进行专业设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形成《专业人才需求分析和预测调研报告》和《专业设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报告》。.专业设置与调整(1)结合办学基础和优势,紧贴市场、紧贴产业、紧贴职业,科学合理设置专业。(2)建立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动态调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人才培养方案(1)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认真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调研、论证工作。(2)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引领,制订体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3)适应市场和岗位需求,适时调整优化人才培养方案。.重点专业群建设(1)对接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资源重点建设品牌(特色)专业。(2)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原则,构建服务产业特色专业群,以品牌(特色)专业为龙头,引领专业群内其他专业发展,实现专业的集聚效应和产业链的全覆盖。五、教学改革.课程建设(1)围绕职业岗位群,以行业技术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为抓手,校企共同设计基于工作过程(任务)的课程体系,校企共建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2)根据现行课程标准,开发专业特色教材及其它课程教学资源,把职业岗位技能和素养融入相关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中。.教学模式(1)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2)将企业生产经营或服务流程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按照真实环境、真学真做和掌握真本领的要求实施教学。(3)构建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促进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拓展学习。.实践教学(1)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加强实践性教学,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数一半以上。(2)推行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习形式,保证学生实习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顶岗实习累计时间原则上以半年为主,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有条件的学校安排在职教集团内完成实习环节。(3)规范实习管理,强化实习考核,建立学生实习安全责任保险制度。.教学评价建立以职业能力与职业精神为核心的教学评价标准,构建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师生评价与毕业生、用人单位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多元化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六、师资队伍.队伍建设机制(1)制定并实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实行培养、聘请和引进相结合,建设专业教学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兼结合师资队伍。(2)制定并实施反映自身发展水平、不低于国家规定标准的“双师型”教师标准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方案,建立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培训专业课教师的机制。(3)制定并实施教师学历提升方案,学历未达到规定要求的教师全部参加学历提升教育,鼓励教师攻读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位,并与所教专业对口。(4)制定并实施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学科研团队培养方案,有专项的培养计划和经费,培养对象明确并形成梯队。(5)加大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力度。.队伍管理制度完善教师队伍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师德考评制度、新任教师到企业进行半年以上实践后上岗任教制度、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以及教师与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的双向聘用制度。新任教师上岗培训时间不少于60学时,教师继续教育时间五年累计不少于300学时,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公共基础课教师每两年累计2周以上到企业或生产一线学习考察、开展调研。(3)完善教师评价制度和绩效考核分配制度,促进专业教师向“双师型”发展,将教师承担面向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和技术服务等工作与报酬挂钩,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师资结构(1)生师比16:1-20:1(2)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不低于60%。(3)中职学校专任教师中硕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不含在读)以上的比例三8%,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比例二25%。(4)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实习指导课教师比例不低于80%。(5)聘请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占专任教师数的比例10%-25%,兼职教师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二级及以上职业资格。.教师素质(1)教师队伍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2)教师队伍改革意识、质量意识和实践能力强,示范(重点)专业有1至2名专业带头人,建有名师、技能大师工作室,在教学、科研、技术开发、文化传承、社区服务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果。七、实训条件1.校内实训条件(1)加强与行业企业技术标准、工艺流程、管理规范、设备水平同步的实训装备建设,达到教育部发布的专业仪器设备装备规范,校内实训基地覆盖所有专业,满足教学需要。(2)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产、学、研、训、赛、考一体化和实训生产化。(3)主干专业均建有理实一体的“技能教室”、“技术设计服务区”等设施。(4)实训设备完好、利用率高,设备维护、材料损耗、经费补充有保障,进入良性运行轨道。.校外实训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