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高考语文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高考语文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高考语文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高考语文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高考语文倒计时模拟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二中高考语文倒计时模拟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客语叶圣陶侥幸万分的竟然是晴朗的正午的离别。“一切都安适了,上岸回去吧,快要到开行的时刻了。”似乎很勇敢地说了出来,其实呢,处此境地,就不得不说这样的话。但也是全不出于本心。梨与香蕉已经买来给我了,话是没有什么可说了,夫役的扰攘,小舱的郁蒸,又不是什么足以赏心的,默默地挤在一起,徒然把无形的凄心的网织得更密罢了,何如早点儿就别了呢?并不是懦怯,自然而然看着别的地方,答应“快写信来”那些嘱咐。于是被送的转身举步了,也不觉得什么,只仿佛,心里突然一空似的。随后想起应该上船,便跨上扶梯;同时用十个指头梳满头散乱的头发。没有经验的想象往往是外行的,待到证实,不免自己好笑。起初以为一出吴淞口便是苍茫无际的海天,山头似的波浪打到船上来,散为裂帛与抛珠,所以只是靠着船栏等着。谁知出了口还是似尽又来的沙滩,还是一抹连绵的青山,水依然这么平,船依然这么稳。若说眼界,未必开阔了多少,却觉空虚了好些;若说趣味,也不过与乘内河小汽轮一样。于是失望地回到舱里,爬上上层自己的铺位,只好看书消遣。下层那位先生早已有时而猝发的鼾声了。实在没有看多少页书,不知怎么也朦胧起来了。这不是摇篮里的生活么?婴儿时的经验固然无从回忆,但是这样只有觉知而没有思想没有情绪,该有点儿相像吧。自然,所谓离思也暂时给假了。仓前山①差不多一座花园,一条路,一丛花,一所房屋,一个车夫,都有诗意。尤其可爱的是晚阳淡淡的时候,礼拜堂里送出一声钟响,绿荫下走过几个张着花纸伞的女郎。跟着绍虞夫妇前山后山地走,认识了两相仿佛的荔枝树与龙眼树,也认识了长髯飘飘的生着气根的榕树,眺望了我们所住的那座山,又看了胭脂似的西边的暮云,于是坐在路旁的砖砌的矮栏上休息。渐渐地四围昏暗了,远处的山只像几笔极淡的墨痕染渍在灰色的纸上。乡间的女人匆匆地归去,走过我们身边,很自然地向我们看一看。那种浑朴的意态,那种奇异的装束,都使我想到古代的人。同时又想,什么现代精神,什么种种的纠纷,都渺茫得像此刻的远山一样,仿佛沉在梦幻里了。中秋夜没有月,这倒很好,我本来不希望看什么中秋月。与平常没有月亮的晚上一样,关在书室里,就美孚灯②光下做了一点功课,就去睡了。绍虞走来邀我到江边去散步。水波被滩石所挡,激触有声。还有广遍而轻轻的风一般的音响平铺在江面上,潮水又退出去了。便随口念旧时的诗句:潮声应未改,客绪已频更。七年以前,我送墨林去南通。出得城来,在江滨的客店里歇宿候船,却成了独客,荒凉的江滨晚景已够叫人怅怅,又况是离别开始的一晚,真觉得百无一可了。聊学雅人口占一诗,藉以排遣。现在这两句就是这一首诗里的。唉,又是潮声,又是客绪!点灯以后,居然送来了切盼而难得的邮件,昨天有一艘轮船到这里了。看了第一封,又把心挤得紧一点。第二封是平伯的,他提起我前几天作的一篇杂记,说:“……此等事终于无可奈何,不呻吟固不可,作呻吟又觉陷于怯弱,总之,无一而可,这是实话……”似乎觉得这确是怯弱,不要呻吟吧。但是还要去想,呻吟为了什么?恋恋于故乡么?故乡之足以恋恋的,差不多只有藕与莼菜这些东西了,又何至于呻吟?恋恋于鹁鸽箱似的都市里的寓居么?既非鹁鸽,又何至于因为飞了而呻吟?老实地说,只因一种愿与最爱的人一起的心情,忽然不得满足罢了。除了与最爱的人一起,人间的趣味在哪里?因为不得满足而呻吟,正是至诚的话,有什么怯弱不怯弱?那么,又何必不要呻吟呢?呻吟的心本来如已着了火的燃料,浓烟郁结,正待发焰。平伯的信恰如一根火柴,就近一引,于是炽盛地燃烧起来了……(有删改)(注释)①仓前山,位于福建福州。当时作者受好友郭绍虞之邀,离家前往福州协和大学任教。②美孚灯,即煤油灯,得名于美国美孚石油公司。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寥寥数笔,既写了交代家人的临别之言,又有依依不舍、郁闷难言的心里话,都照应了标题的“客语”。B.作者渴望像摇篮里没有知觉的婴儿,暂时摆脱离思之苦,这和朱自清“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得是个自由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妙。C.作者善用比喻,如文中写远山“像几笔极淡的墨痕染渍在灰色的纸上”,写出了暮色苍茫中的远山,抒发了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D.本文风格深沉含蓄,叙事写景中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又夹杂一些议论,带给读者隽永的审美感受。2.结合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语,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唉,又是潮声,又是客绪!3.文章倒数第二段的一连串问句,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9.47亿人、2亿人、245亿人。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单超过98%,覆盖人口超13.5亿。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覆盖人数最多的社会保障体系。2016年11月,国际社会保障协会(CISSA)将“社会保障杰出成就奖”授予中国政府,褒奖中国“在社会保障扩面工作方面取得了举世无双的成就”,为什么要颁给中国?协会秘书长康克乐伍斯基用两个百分比做了形象的解释,“如果不算中国,全世界社保覆盖面只有50%,算上中国就达到61%。”中国为什么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仅仅因为中国人多吗?(来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网站)材料二:经历70年的不断探索,我国社会保障发生了历史性转变,逐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事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社会促障制度体系,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社会保障覆盖群体较小,以及绝大多数劳动群众还不能享受基本社会保障的状况得到根本改变,社会保障水平也从过去基于免除生存危机的“雪中送炭”式,提高到了保障所有人基本生活的“适度保障”水准。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副主席、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长郑功成认为,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在制度模式与实践方式上有很大差别,但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通过社会保障来保障与改善全体人民的生活并不断提升其主活质量的意志。正是一代复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才使得社会保障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中,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托起亿万群众“稳稳的幸福”。(摘编自新华网《中国为何能建成全球最大的杜保网络?》材料三:在中央财经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灵看来,“我国之所以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大社保覆盖面,并且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和经济发展紧密相关。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名到前茅,为社保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经济发展的“速度”,夯实了社保基金的“厚度”。五项社会保险是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2012年至2017年,我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分别为2.85万亿元、3.29万亿元、3.98万亿元、4.60万亿元、5.36万亿元和6.64万亿元,2018年达7.77万亿元。“因为有了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和政府财力的不断提高,才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将自己的理想付诸实施,使得中国政府能够如愿采取有力且有效的社保行动。”郑功成说。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我国社保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全保工程”建设,“互联网+人社”行动计划实施,有力推动了社保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老百姓办社保容易了,社保体系建设加速扩展。(材料来源: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医疗保障局公开数据整理)材料四:70年前,苏联的劳动保险经验为195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提供了大量借鉴。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学者和官员走出国门,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不同模式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调研。然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全世界独一无二,怎样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在一个有着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走出一条为全体人民提供有效社会保障的道路,只能靠我们自己。中国一直在探索有着鲜明特色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利用公共财政实现社会保障兜底,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使得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能强有力地覆盖最广大的人群,特别是弱势群体。如郑功成所言,政府动用公共投入为职工之外的居民提供普享的基础养老金,并补贴低收入困难群体参加养老保险,才能快速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并实现老年人人人享有养老金的目标;政府为职工之外的全体城乡居民提供医疗保险筹资规模三分之二以上的财政补贴,才能使全民医保的目标快速变成现实。正是通过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不断进行制度创新,中国成为了当今世界社会保障发展速度最快、覆盖人口规模最大、保障水平提升幅度最多的国家。(材料来源: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三次印发关于棚改的专门文件)1.下列对“中国社会保障”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截止2019年上半年,我国社会保险基本普及,城乡基本医疗参保人数超13.5亿,参保率超过98%。B.康克乐伍斯基认为中国将全球社会保障覆盖率拉升了11个百分点,建起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社保安全网。C.中国建成的社会保障体系无论是保障水平,还是覆盖人数都为世界之最,后者不仅仅因为中国人多。D.现在,我国社保体系可以覆盖至弱势群体而且强有力,让所有中国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了“适度保障”。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70年来,我国社保发生了历史性转变,中国人民立足国体国情,走出了一条服务全体人民的社会保障之路。B.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人能坚守“谋幸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亿万群众才会获得“稳稳的幸福”。C.全民医保目标的快速实现,是因为政府动用了公共投入为职工之外的居民提供普享的基础医疗保险金补贴。D.年我国五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人每年同比增速都在10%以上,这为社保发展保持加速度奠定基础。3.结合材料,分析说明中国能建成全球最大的社保网络的主要原因。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望春风王韵路边的大树开始褪去了枯黄,和田间的桃枝一起绽出新叶。我也受到了感染,心情顿时明媚了许多。路上行人明显多了起来,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不时看到戴着口罩、装备齐全的骑行者,他们塌下身子,双手稳稳地攥住把手,如一尾尾灵活的鱼儿,在车流的汪洋中穿行。第一批被春天唤醒的,总是乡间的农人。在乡村,春风是人们最好的朋友。它把山坡吹绿,把枝头的新芽催绽,与田野上每一个守护着土地的人不期而遇,带来花的清香与叶的肥嫩。疫情逐渐缓解,卡口渐次开放。农民陆续走入田中,土豆已经种上了。麦子地里,农业站的技术管理员在查看麦苗长势,指导农民除草施肥、喷洒农药。苹果地里,果农们在为果树剪枝、开沟、追肥。度过了这一个多月焦灼的日子,农民们终于回到那片一生难以割舍的土地,扑向那地毯般铺张开来的田野,不错过惊蛰前后的每一个日子。郊外田畦都齐齐整整,荠菜花满坡满地,不时能看见三五个人戴着口罩在麦地里挖野菜。那些肥嫩的荠菜、苦菜子被人们摘下,收进随身带来的布袋、提篮中。在挟裹着乡土气息的清风里,他们带着满心的喜悦回家,品尝这大自然恩赐的美味。姜地里,一家家姜农戴着口罩,扛犁带锨,拉着竹竿和塑料薄膜,提着推着正月里在土炕上生的姜芽,开始下地种姜了。干活干得起了兴,他们脱掉了羽绒服外套,忙得满头大汗。很快,白花花的塑料膜包上地畦,一大块黄土地就这样落了一层亮亮的白雪。村庄路口,一个穿深绿棉衣的老太太正拉着一个穿暗红外衣的老太太的手,隔着彼此的口罩,絮絮地嘱咐着什么。两位老太太都是70多岁的年纪,干瘦矮小的身体,核桃般沟壑纵横的面孔,灰白的头发。两人拉扯了一会儿,红衣老太终于离开绿衣老太,走向马路对面,步子缓慢,但是很沉着,稳稳的,没有回头。春天的风依然凛冽,吹着老人灰白的头发、瘦小的身子。绿衣老太一直站在那里,目光始终追随着红衣老太。终于走到了路南侧的人行道上,红衣老太默契地回首,仰起菊花般的笑脸,挥舞着胜利的手势,向对面的老太太大声喊着什么。隔着一条路的距离,只能看到口罩在动。绿衣老太也挥起了手,大声地喊着什么,那笑容也如菊花般,层层叠叠。然后,红衣老太转过身,步子似乎轻盈了很多,继续向前方走去。路北侧的绿衣老太突然意识到了寒冷,肩膀缩了起来,搓着两只手,缓缓转身离去。她们应该是一对老友吧。疫情阻隔多日不见,红衣老太一定是惦记着闺蜜,于是穿过村庄路口去看望。离别时,绿衣老太不放心,执意要送老友,红衣老太摆脱了她拉扯的手,安慰说自己能走。老人过马路时故意走得镇静而从容,因为她知道,老友温暖的目光正陪伴着她前行。(节选自《光明日报》20年3月20日第15版)1.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由乡村春景着手,移步换景,远近结合,形象地描绘了疫情缓解后乡村中的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景象。B.文中用菊花来比喻两位老奶奶的笑容,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了两张因老友重逢而喜悦绽放的被岁月侵蚀而沟壑纵横的脸庞。C.结尾处,绿衣老太太在老友温暖的目光中走得镇静而从容,体现了老友间浓浓的情谊,展现了疫情逐渐退去,人情不减的浓浓的人情美,深化了文章主旨。D.文章通过一幅幅朴实自然的劳动、生活画面,塑造了一个个勤劳、淳朴、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农人形象。2.文章以村口两个老人相逢、相离的平常场景作结,作者运用了大量笔墨使得两位乡村老妪形象跃然纸上,请试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两位老人形象的。3.俗话说:“好题一半文”,题目对文章的解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请你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试分析本文题目的含义及作用。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傅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咸宁初,袭父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出为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咸之官,自表解职。三旬之间,迁司徒左长史。惠帝即位,杨骏辅政。时司隶荀恺从兄丧,自表赴哀,诏听之而未下,恺乃造骏。咸因奏曰:“死丧之戚,兄弟孔怀。同堂亡陨,方在信宿(两宿),圣恩矜悯,听使临丧。诏未下而便以行造,急谄媚之敬,无友于之情。宜加显贬,以隆风教。”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居无何,骏诛。咸转为太子中庶子,迁御史中丞。咸再为本郡中正,遭继母忧去官。顷之,起以议郎,长兼司隶校尉。咸前后固辞,不听,敕使者就拜,咸复送还印绶。公车不通,催使摄职。咸以身无兄弟,丧祭无主,重自陈乞,乃使于官舍设灵坐。咸又上表曰:“臣既驽弱,不胜重任。加在哀疚,假息日阕,陛下过意,授非所堪。披露丹款,归穷上闻,谬诏既往,终然无改。”时朝廷宽弛,豪右放恣,交私请托,朝野溷淆。咸奏免河南尹澹、左将军倩、廷尉高光、兼河南尹何攀等,京都肃然,贵戚慑伏。时仆射王戎兼吏部,咸奏:“戎备位台辅,兼掌选举,不能谧静风俗,以凝庶绩,至令人心倾动,开张浮竞。中郎李重、李义不相匡正。请免戎等官。”诏曰:“戎职在论道,吾所崇委,其解禁止。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诏亦不许。元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谥曰贞。(选自《晋书•傅咸传》,有删节)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B.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C.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D.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洗马,古代官名,是太子的侍从官。因在太子出行时作前导,故又称为“太子洗马”。B.从兄,也称堂兄,是叔、伯之子中年纪长于自己的人。也泛指同族中同辈的男性。C.印绶,印信和系印的绶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它也用来借指官爵。D.豪右,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在汉代以右为上,所以称豪门大族为豪右。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傅咸注重孝道,尊重孝顺继母。傅咸出朝任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他前往,于是傅咸上表请求免职,在家侍奉继母;继母去世后,又离职为她守丧。B.傅咸耿直狷介,痛恨势利小人。傅咸认为荀恺在诏书还没下达时就去辞行,拜访要人,急于表现谄媚逢迎的恭敬,就上书要求对他从重贬黜,以弘扬教化。C.傅咸恪守礼制,拒不接受诏命。因继母去世离职,不久,傅咸被起用为议郎,长兼司隶校尉,他前后多次推辞,都未获准,就派人去拜见皇上,并归还印绶。D.傅咸不畏豪强,弹劾豪右重臣。豪强大族扰乱朝野,他上奏罢免许多高官,京城肃然;他认为王戎没有尽职使风俗淳朴,李重、李义也没能匡正,一并弹劾。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咸以身无兄弟,丧祭无主,重自陈乞,乃使于官舍设灵坐。(2)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赠何七判官昌浩李白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老死阡陌间,何因扬清芬。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注)济南生即西汉伏生,名胜,济南人。曾为秦博士,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传九篇,即今文《尚书》。汉文帝时召伏生,是时伏生年九十余,老不能行。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的“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两句,直接点出作者积郁于心的“惆怅”。B.“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二句,上承“解世纷”用以状写作者想要隐居过自由自在的生活。C.“夫子今管乐,英才冠三军。”诗人用管仲、乐毅来比喻何昌浩,同时,也是在写自己的怀抱。D.“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表示自己将跟何昌浩一样,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而决不能像长沮、桀溺那样做逃避现实的隐士。2.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绿云扰扰,____________________;渭流涨腻,弃脂水也。(杜牧《阿房宫赋》)(2)____________________,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3)____________________,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4)__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5)沧海月明珠有泪,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锦瑟》)(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____________________,金石可镂。(荀子《劝学》)(8)____________________,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7、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说:“今天中国的文盲不多了,但美盲很多”。“美”是一个见仁见智的概念。请以《红楼梦》为例,从饮食、建筑、诗词文化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带给你的审美感受。不超过150字。8、《红楼梦》里用“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描写两个主要人物,请写出他们的名字,并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件介绍其性格特点。80字以内。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快意自然,知行合一。”研学旅行逐渐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道风景。但在某校组织高二暑期赴省外进行山水研学之旅时,遭到了“冷遇”。“马上高三了,出去耽误学习。”“从来没有独自外出过,谁能照顾我?”“去省外,又这么多天,怕家长担心。”“打开网络观天下,何必劳费身心?”……面对各种不同的理由,你会做出怎样的回应?请结合材料内容,以“高二年级学生会”的名义,写一篇“告高二年级全体同学书”,体现你的认识、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C2.①“唉”字之叹,包含了潮声引起的浓重的思家之情;②也包含了本想借吟诗排遣,却无处可遣的烦闷之情;③“又是”“又是”勾连今昔,往事今情,更添惆怅。3.①从表达上看,既有设问,又有反问,语气强烈,具有浓烈的抒情意味;②从内容上看,反应了作者此时激烈的心理斗争,在不要怯弱的呻吟和大胆的表达之间挣扎,最后选择了勇敢表达心中“至诚的话”;③从结构上看,作者此前一直压抑、郁结的情感,终于迸发出来,形成了文章的高潮,也为下文以“炽烈的燃烧”作结做了铺垫。【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综合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结合题干的选择要求:到底选正确还是选错误;其次,要明确题目的考查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比较。题干要求选择“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C项,对比喻的表达效果分析不当,“抒发了对故乡浓浓的思念之情”分析不正确,结合文章语境,前后文并没有写到对故乡的思念。故选C。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体会句子丰富含义的能力。做此题时要把握文本内容和主旨,根据上下文语境去理解,所谓“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即需要整体把握。理解句子的几种方法:①抓住关键词语理解。②联系上下文理解句意。③根据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作者的写作目的来理解句子。题干要求结合上下文,品味加点词语,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这是一道理解句子含意题,应该结合上下文,分析句子的表层意和深层意。“唉,又是潮声,又是客绪!”是一个抒情的句子,集中表现了作者此时复杂的心情。联系上下文,既有对如今处境,无法归家的感伤,又有今昔交织,难以派遣的惆怅。“唉”字是一个感叹词,既有了潮声所引起的浓郁的思家之情又表达了原想吟诗排遣却无处可遣的郁闷、怅惘之情。“又是……又是……”连用表述了一种无奈、伤感、苦闷的乡愁,客居异乡,人在天涯,令人产生共鸣。3.本题考查赏析文章关键语句的表现手法,品味其精彩语言艺术效果的能力。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义答题方法如下:从关键词语入手,一个句子中总有对表情达意起关键作用的词语,即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语,所以,体会句子含义一定注意把握句中的关键词语,找到它们,也就意味着把句子的理解转化成了对主要词语的理解;从分析修辞入手,作答的关键是将使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还原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意思明白的句子,还原出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意思即可。本题可从表达、内容、结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表达上来看,这一连串问句,前五个问句是设问,作者在追问“呻吟”的意义;后三个问句是反问,表明作者已经在挣扎中得出了结论,这是“至诚的话”,并不是怯弱的呻吟。从内容上看,这是作者在进行激烈的心理斗争,在反复拷问挣扎中说服自己的过程。从结构上来看,这是文章情感的高潮,此前一直压抑、郁结的情感,因为平伯的一封信,终于找到了一个宣泄的出口,通过这一连串问句,如洪水般冲泄而出。也为尾段以“炽烈的燃烧”作结做了铺垫。2、1.D2.B3.①党的领导:我党坚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保障全体人民基本生活水平的基础上,不断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②两大支撑:经济高速发展为社会保障提供基础;“互联网+人社”行动计划加速社保体系的扩展。③自主创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保之路,让亿万人民分享发展成果。【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我国社会保险基本普及”偷换概念,原文说的是“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参保单超过98%”,不能扩大成“社会保险”。B项,“建起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社保安全网”不是康克乐伍斯基认为的。原文是“书长康克乐伍斯基用两个百分比做了形象的解释,‘如果不算中国,全世界社保覆盖面只有50%,算上中国就达到61%。’中国为什么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仅仅因为中国人多吗”,可见这句话是作者的观点。C项,“后者不仅仅因为中国人多”错,原文是“中国为什么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仅仅因为中国人多吗”,可见“中国能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原因是“不仅仅是因为中国人多”。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如本题问的是“对材料的棚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B项,“只有……才”错误,原文是“正是一代复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才使得社会保障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各个历史时期中,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托起亿万群众‘稳稳的幸福’”,原文是“因果”关系,不是“条件”关系。故选B。3.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能力层级C。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材料二中说到“改革开放前后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在制度模式与实践方式上有很大差别,但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通过社会保障来保障与改善全体人民的生活并不断提升其生活质量的意志”,所以跟党的正确领导以及其所坚持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关。材料三中说到“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名列前茅,为社保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所以经济高速发展为社会保障提供基础;材料三说到“与此同时,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我国社保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后面还提到了“互联网+人社”行动有力推动了社保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因此与经济和技术两大支撑有关。原文最后说到“正是通过发挥我们的独特优势,不断进行制度创新”,我们的自主创新,走中国特色的社保之路也是中国为何能建成全球最大的社保网络的原因之一。3、1.C2.①外貌描写。通过服装、相貌细致的刻画了两个乡村老妇的形象。②神态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两位老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③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拉扯”、“站”、“回首”、“挥手”等动作表现了两个老人之间的深情厚谊。3.含义:①作者在疫情缓解后外出观看春日景象;②人们盼望疫情尽快结束,“春天”尽快到来,对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充满期待。作用:①“望”字引领全文,“春风”交代了散文时间背景,塑造了一幅幅春日乡村自然、生活景象;②一语双关,写出了疫情缓解,人们渴望疫情尽快结束的美好期盼;③题目含蓄蕴藉,使文章富有诗意美。【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散文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C项,“绿衣老太太在老友温暖的目光中走得镇静而从容”错误,结合倒数第二段可知走得“镇静而从容”的是红衣老太太。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人物形象,分析塑造形象手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章以村口两个老人相逢、相离的平常场景作结,作者运用了大量笔墨使得两位乡村老妪形象跃然纸上,请试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两位老人形象的”,然后回顾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有哪些,再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塑造形象的技巧包括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正面描写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外贸描写、心理描写等。从文中来看,文章最后两段写到这两位老太太,“村庄路口,一个穿深绿棉衣的老太太正拉着一个穿暗红外衣的老太太的手,隔着彼此的口罩,絮絮地嘱咐着什么。两位老太太都是70多岁的年纪,干瘦矮小的身体,核桃般沟壑纵横的面孔,灰白的头发”,这些是对两位老太太的外貌描写;“两人拉扯了一会儿”“绿衣老太一直站在那里”“红衣老太默契地回首”“挥舞着胜利的手势”等属于动作描写,“拉扯”“一直站”“回首”“挥舞”等动作可以看出两位老人之间情感的深厚;如“仰起菊花般的笑脸”“那笑容也如菊花般,层层叠叠”等属于神态描写,“菊花般”使用比喻手法,可以看出两位老人内心的喜悦。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题含义及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明确命题的方式,然后理解命题的含义,接着从情节结构、主旨、艺术效果等几个方面分析标题的作用。首先分析标题的含义,“望春风”是动宾短语,“望”意思是“看”“盼望”,“春风”是“望”的对象,从下文来看,写作者疫情缓解之后外出看春日的景象,所以这“望春风”先是指作者看春日景象;“望”还有盼望之意,下文提到疫情,疫情犹如严冬,这里的“春风”应是指疫情消失的正常生活的天到来,所以这一标题还指人们对疫情早日消失的盼望。接着分析标题与文本情节之间的关联,文章主要写作者在疫情缓解之后外出所看的春日景象,“望”是看,也是“盼望”,所以说标题中“望”引领全篇;从标题的艺术效果来看,“望春风”含有双关意思,表现出人们对疫情早日消失的盼望之情,含蓄而有诗意之美。4、1.C2.B3.B4.(1)傅咸由于没有兄弟,丧祭无人主持,又再次请求(不去就职),于是让(他)在官舍设灵位。(2)御史中丞解结认为傅咸弹劾王戎是违背典制,越位侵权,干涉了非他职权之内的事,于是上奏罢免傅咸的官职。【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句中,“甚惮之”的主语是“骏”,且“有诏下问”意思完整,排除AD;“不宜斥出正人”意思是说“不应该贬斥正直的人出任外官”,“不宜”随前句意不通,排除B。故选C。2.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B项,““也泛指同族中同辈的男性”表述范围扩大,应是同辈人中岁数比自己大的男性。故选B。3.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派人去拜见皇上,并归还印绶”曲解文意,原文是“敕使者就拜,咸复送还印绶”,意思是“朝廷让使者到家中授职,傅咸又送还印绶”。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以”介词,由于、因为;“主”动词,主持;“重”副词,反覆,一次又一次;“乃使于官舍设灵坐”是省略句。(2)中的“以”动词,认为;“为”动词,是;“干”动词,干涉;“分”名词,职分、本分。【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参考译文:傅咸字长虞,刚正简直有大节。咸宁初年,傅咸继承其父傅玄的爵位,拜为太子洗马,累迁为尚书右丞,出朝任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傅咸前往,于是傅咸上表请求免职。三旬之后,改任为司徒左长史。太熙元年,晋武帝驾崩,太子司马衷继位,杨骏辅佐朝政。当时司隶荀恺的堂兄死了,自己上表请求赴丧,诏书同意但还没下达,荀恺便拜访杨骏。傅咸因此上奏说:“死丧是令人哀戚的,兄弟之丧更令人伤怀,荀恺同堂去世,也才几天,天子怜悯,同意他临丧。诏书还没下就去辞行,拜访要人,急于表现谄媚的恭敬,并无友爱兄弟的真情。应当从重贬黜,以崇尚风俗教化。”司马衷以为杨骏管理朝政,有诏下问,杨骏很害怕。傅咸又给杨骏写信,讽诛切直,杨骏稍稍收敛,逐渐产生不满,便想让傅咸出任京兆、弘农太守,杨骏的外甥李斌劝说杨骏,不应该贬斥正直的人出任外官,才得以中止。过了不久,杨骏被诛,傅咸转任太子中庶子,升为御史中丞。傅咸再次任本郡中正,时值继母去世离职。不久起用为议郎,并兼任司隶校尉。傅咸前后推辞多次,都未获准。朝廷让使者到家中授职,傅咸又送还印绶。公车不为他通报,催促他就职理事。傅咸由于没有兄弟,丧祭无人主持,又再次请求,于是让他在官舍设灵位。傅咸又上表说:“我既驽钝懦弱,不能担当重任。又加上哀丧,请假休息时日,陛下过分厚意,授予我难以胜任之职。我表白赤诚之心,冒死上报,既已违诏,最终不会改变。”当时朝廷政治宽松,豪强大族放纵恣事,交私友托人情,朝野混乱。傅咸上奏罢免河南尹澹、左将军倩、廷尉高光、兼河南尹何攀等,京都肃敬,贵戚慑威伏服。当时的仆射王戎兼管吏部,傅咸上奏说:“王戎位在台辅,兼管选举,却没有使风俗淳朴,聚集功绩,致使人心倾侧不安,大开浮竞之风。中郎李重、李义也不加以匡正。我请求免除王戎等人的职务。”司马衷下诏说:“王戎的职责在于评议事理,是我所推崇委任的,禁止免职。”御史中丞解结认为傅咸弹劾王戎是违背典制,越位侵权,干涉了非他职权之内的事,于是上奏罢免傅咸的官职,司马衷也不同意。元康四年,傅咸死在任上,享年五十六岁。的官职。5、1.B2.情感表达特点: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对比,用典(1)直接抒情:开篇四句,直接抒发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直接抒发自己的理想与抱负的远大。(2)间接抒情:第一,用典。“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将跟何昌浩一样,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而决不能像长沮、桀溺那样做逃避现实的隐士。第二,对比。“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表明自己面对安史之乱的混乱局面,即使已年逾花甲,也不会像伏生那样,老死于经文之中,于国于民毫无补益。【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本提要求选出“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上承‘解世纷’用以状写作者想要隐居过自由自在的生活”错误,“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二句,应是上承“解世纷”以状写理想与抱负的远大。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抒情的方式,评价诗歌情感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诗句分析”,然后回顾诗歌抒情的技巧,接着联系具体的诗句作答。诗歌情感的表现方式如下: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用典抒情等。“有时忽惆怅,匡坐至夜分。平明空啸咤,思欲解世纷”意思是“有时我忽觉心情惆怅,兀然独坐直至夜半。天亮时空怀壮志,仰天长啸,欲为世间解乱释纷,一展怀抱”,“惆怅”“思欲”等表明这是直接表达情感,直接点出积郁于心的“惆怅”;“心随长风去,吹散万里云。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意思是“我的心随长风直上万里,吹散天空中的浮云。我羞作济南伏生,九十多岁了还在啃书本,吟诵古文”,前两句状写理想与抱负的远大,后两句是反面的对比,就李白看来,面对安史之乱的混乱局面,即使自己已年逾花甲,但也不能像伏生那样,老死于经文之中,于国于民毫无补益;“思欲解世纷”用了战国时鲁仲连的典故,表明自己想要解除安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苦难,“终与同出处,岂将沮溺群”意思是“我想您终会一起建功立业,岂能一辈子与长沮、桀溺为伍呢”,表明自己将跟何昌浩一样,为国为民干一番事业,而决不能像长沮、桀溺那样做逃避现实的隐士。由此看来,考生可以围绕直接抒情、用典抒情、对比等方面进行分析。6、梳晓鬟也小学而大遗醉不成欢惨将别三顾频烦天下计蓝田日暖玉生烟赢得仓皇北顾锲而不舍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鬟”“频”“仓”“锲”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每句1分,句中有误该句不得分。要求学生养成回头望的习惯,避免笔误。7、《红楼梦》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诗词宝库,历来研究红楼梦诗词的人也很多。首先红楼中的很多诗词直接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等各种情况:其次这些诗词的艺术水准都极高,基本达到了对诗词的基本要求。再者,里面的回文诗直接揭示了人物的变化,情节的发展。就拿林黛玉来说,我觉得当今社会正是缺少她这样的让人,以前读的时候很不理解她,觉得她很小气,甚至有点过敏。但随着社会经历和专业的积淀,觉得他才是那种思想单纯,善良的女子,小小年纪何必都想薛宝钗那样。当然也不是说每个人都像她那样,但最起码我们还需要一点自己的本色和单纯。【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也是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微写作,关键在于如下几点:一是注意审题,有几问,有无修辞、句式、字数、表达方式等方面的要求;二是注意语言要简洁,观点要明确,注意直接入题,不必铺陈;三是力求结构完整,运用如下的结构方式,如前后照应式、篇末点题式、总分总式等;四是注意表达方式的运用,受文体的限制,一篇文章总以某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兼用其他表达方式;五是注意时空的局限性,不能任意发挥和联想;六是主题要观点成熟健康,即不偏激不牢骚,符合主流思想意识;七是写作要有创新意识,体现个性特点。就本题来说,题干要求“以《红楼梦》为例,从饮食、建筑、诗词文化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谈谈它带给你的审美感受。不超过150字”,考生可以从“饮食、建筑、诗词文化”等方面选择一个角度,结合《红楼梦》中的内容分析这些给人带来的“美”的感受。如“饮食”,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贾母地位至高无上。贾府的晨昏定省、人情往来、大宴小宴、饮酒赏花、看戏打牌,都得围绕着这位“老祖宗”进行,林黛玉这一顿饭,吃出了宗法家庭的规矩;如“建筑”,《红楼梦》中的建筑与封建社会的秩序如出一辙:君臣、父子、夫妻泾渭分明,相互之间绝对不能逾越,例如林黛玉是史太君的外孙女,是老祖宗的心头肉,但是她初次进贾府,也不能走正门,只能从西角门而进;王熙凤到贾母房里去看黛玉,也只能是从后房进来。“角门”“后房”这些建筑称谓不同,象征的意义也各异,门的名称、方向,房子的位置,这些都是封建时代等级秩序的象征,可以说展现出秩序之美。考生可以从中选取一个角度分析。8、第一问:“阆苑仙葩”指林黛玉,“美玉无瑕”指贾宝玉第二问:合乎题意即可【解析】

此题考核考生对文学名著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识记课文中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对内容繁多的文学文化常识,分门别类加以记忆。如红楼梦曲,《红楼梦》中预示金陵十二钗命运的套曲,考生可以将他们放在一起加以记忆,如《枉凝眉》,咏叹黛玉,命运悲苦,无情;《恨无常》咏叹元春,虽有荣华,无奈早逝;《分骨肉》咏叹探春,远嫁他乡;《乐中悲》咏叹湘云,生性豁达,夫婿早逝。等等。考生将这些知识系统化,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印象。第一问:“阆苑仙葩”出自于《枉凝眉》,指仙界的花草,根据《红楼梦》第一回中交代,"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那是林黛玉在天界的真形。“美玉无瑕”,比喻人或事物完美得无缺点。《红楼梦》中贾宝玉是衔玉而生,且宝玉的才学在大观园试才藻一回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因此,“美玉无瑕”指贾宝玉。第二问:《红楼梦》中贾宝玉性格特点;贾宝玉是封建贵族家庭的叛逆者。他把全部热情和理想寄托在那些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对"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的大胆挑战。他和黛玉的爱情是促使他一步步走向叛逆的主要原因。宝、黛的爱情是建立在共同反对封建主义人生道路的基础上,带有更其鲜明的叛逆性质。因此这种爱情愈发展,就和封建势力的矛盾愈尖锐。贾宝玉的叛逆性格的表现是多方面的,而且是"不知悔改"的。他和历来文学作品中的正面形象比较,体现着初步民主主义的色彩,显示了一种新的时代特征。但由于宝玉毕竟还是个贵族阶级的公子哥儿,他对封建主义的背叛不可能是彻底的。林黛玉性格特点;林黛玉出身于“清贵之家”,由于小时父母钟爱,比较任性。后因父母早丧,寄居贾府,孤苦伶仃。环境的龌龊势利,使她“自矜自重,小心戒备”,为保持自己纯洁的个性,她始终“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并且常以“比刀子还利害”的语言,揭露周围不合理的现象,因而被人看作是“刻薄”、“小心眼”。出于她和宝玉一致的叛逆性格,她鄙视封建文人的庸俗,诅咒八股功名的虚伪。在贾府“一年三百六十日,风霜刀剑严相逼”的生活中,只有自幼耳鬓厮磨的宝玉才是她唯一的知己。她和宝玉之间的真挚感情,成了她能在这个势利环境中生活下去的一个重要的精神支柱,在焚稿断痴情一回中,她一面吐血,一面焚稿,以死向这个黑暗的社会表示最后的反抗。在黛玉身上又使我们看到一种新型妇女的思想意识的萌芽。9、例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告高二全体同学书亲爱的高二全体同学:大家好!学校组织暑期赴省外研学之旅,我们听到了不同的声音:有担心学习的,有担心安全的,有担心没人照顾的,但我想说,我们即将成年,成年人需要独立解决许多事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让我们踏上研学之旅,为成年献礼。我们高二学生会借此机会与大家做以沟通交流。第一,放松身心。高三期间的假期少之又少,压力大,因此这次活动主要目的是放松身心,为了更好地进入高三,迎接高三充实的学习生活。第二,感悟生活。山水研学并不是游山玩水,而是于山水之中亲自感悟生活,这种感悟是课堂学习所不能达到的。第三,增长见识。目前学生普遍学习压力大,负担重,眼界过小,仅仅停留在一方教室。网络或许能遍观天下事,但绝没有自己亲身经历印象深刻。第四,独立自主。步入高三意味着成年,但不少学生在生活方面过分依赖父母,自理能力不足,可谓“一心只读圣贤书”。而这次研学无疑提供了一个好机会,锻炼我们的独立能力和自理能力。第五,增进友谊。就同学间关系而言,这种活动更能增加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强班级凝聚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行教给我们的并不只有知识,更有那种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的信心与毅力。第六,开阔眼界。有的同学会说,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为何不坐在家中打开网络遍观天下呢?网络可以想看什么就有什么,但也只能是眼观而不能身临,我们和自然美景之间永远隔着屏幕,眼界决定了一个人内心的世界,领略过世间万物的多彩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领悟苏轼“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感慨。山水研学之旅是校方站在多个角度为我们策划的,希望每个人都可以参与其中,读书与行路一样,终其一生,我们都在路上。针对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我们做出了以下回应:第一,研学过程中,我们会有专门的老师,就历史、文化等进行讲解,并不会耽误学习。第二,随行有男女生活指导老师各一名,照顾大家的日常生活。第三,可以携带移动设备,同学们每天都能及时与家长联系,不会让家长担心。带队老师也会将每天的行程做记录,及时与家长远程沟通。对于因病或其他原因而不能参加研学山水活动的同学,请及时向班主任请假。总而言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过的书是知识,走过的路是经历。研学之旅已经开启,成年舞台开始搭建,我们需要的是鼓起勇气,接受挑战,为18岁成人礼献礼——通过研学之旅,成就精彩人生。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本次旅行中找到自己心中的那片净土。祝大家学业有成,旅行顺利!

高二级学生会2019年7月12日【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以材料作文的方式呈现。写好这一类型的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