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故都的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故都的秋》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注解梳理生字词,初步把握文意,积累优美的词、句;感受语言之美,领会“排比"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体会叠词的运用效果。
2.通过对五幅画的解读,把握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学习“对比"手法,体会“情景交融”的妙处。
3.欣赏课文中的景物,探究作者寄寓在景物之中的深刻思想和丰富情感;对比探究两篇文章在抒发情感的方式和特点;把握各自的语言特色。
4.了解古代文人的审美心理,以及“秋"意象的传统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领悟文章的感情基调,知人论世,探究作者在景物中蕴含的深刻思想和丰富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对五幅画的解读,把握故都的秋“清”“静"悲凉”的特点。“客观色彩"与“主观色彩”的完美融合,归纳借景抒情类散文的阅读方法。
导入:
诗人笔下的“秋"气象万千。它是王勃眼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寥多姿,是杜甫笔下“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的沉雄,是苏轼文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的浩渺烟波。它有刘禹锡“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超拔豪放,有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的绵绵愁绪,有辛弃疾“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的慷慨悲情,更有毛泽东词中“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勃勃生机。那么在散文家郁达夫的眼中,北平的秋天又是怎样的今天我们就走近郁达夫的《故都的秋》去看一看。
作为一个江南人,为什么郁达夫要留住北国之秋,而不是南国之秋呢
初步感知
1.题目“故都的秋"暗含些什么信息?将“故都”换为“北京"、“北平”行否?有何不同?
明确:“故都"指的是北平,也是今天的北京,它曾是元明清三朝都城。自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起,南京、广州、武汉都曾是政府所在地。1927至1938年期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
不用“北京”因为民国期间1928年6月20日,改北京为北平。不用“北平的秋”,因为北平曾作过元、明、清三个朝代的都城,可谓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突出北平历史悠久。当时的都城是南京,“故”有“从前的"、“过去的”的意思。人们对“从前的"、“过去的”的事物往往会产生怀念、眷恋等感情。
“秋"------表明描写内容。因此本文是写景抒情散文,作者结对故都北平秋景秋色的回忆,表达对故都之秋的向往和眷恋。
从整篇文章来看,他的行文思路是比较清晰的。第一、二段总写作者对北国江南之秋的不同感受,表达出对北国之秋的思念向往。第3—11段,通过晨院观秋、清晨踏秋、衰蝉啼秋、闲人叹秋、和枣柿映秋五福图景描绘了故都之秋的景象。第12段宕开一笔,饱含文人对秋的深厚感情,进一步赞颂北国的秋。最后两段总括全文,再次强调南国之秋不及北国之秋,直接抒发作者对故都之秋无比眷恋之情。首尾照应,构思巧妙,也可见对故都的秋的向往与眷恋是贯穿于整篇文章中的。
2.请再读第一、二自然段,找找哪句能体现“故都的秋”的特点?有什么作用?
明确:“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统领全篇,是全篇的“文眼”。
3.作者选取五幅图来表现故都秋的特点,请从景物选取、景物特点、语言的色彩和情感表达等方面鉴赏这些段落。小组交流,分享展示。从“景物选取,景物特点,语言的色彩和情感表达"四个维度来呈现。
(1)秋晨图
鸽声、日光:“驯鸽的飞声”写出了城市的宁静,还有作者内心的安宁。“细数"两字传达出了作者悠闲的情趣,“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写出了环境的清静。
破屋:作者选“破屋"感受到的是带有历史与文化沉重感的美的体验。这是文化人所共有的追求,就如同余秋雨先生在《文化苦旅》的自序中写的那样:“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总是古代文化和文人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大地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两个有悟性的文人一站立,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哗的一声奔泻而出……”这些文化触觉敏感的人们往往能够发现一片自然风景背后深沉的文化意味,从而完成审美的一次超越。故都平凡的秋景也因郁达夫审美情趣的超越显得不平凡而更加动人了。(悲凉)
牵牛花:为什么是蓝色白色为佳?陪衬的草为何要疏疏落落,尖细且长?蓝、白色为冷色调,突出悲凉特征。衰弱的秋草一如故都当下的命运,本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故都,已然不是当年的皇城,留下的衰败与沧桑的感触正似那风中摇曳的细弱秋草,给人以悲凉感。
(2)秋槐图
一大片一大片“铺得满地"的落蕊,写出了一种生命的凋零。此情此景可否让我们想起一个人——《红楼梦》里的黛玉,想到其《葬花吟》里“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的感伤,在这里,郁达夫见落蕊也心生悲凉。可谓是“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生命的绽放固然美丽,但能看到生命的凋零之美也是一种领悟。而作者感情深处对生命衰亡的感伤,必须靠一颗敏感的心去体察,去深味。从这段文字中,我们看到作者拥有一颗纤细敏感的心。(清、静)
(3)秋蝉图
蝉,在文人墨客的笔下,常常被赋予特殊的色彩。“一闻愁意结,再闻乡心起。”在白居易的诗中,蝉是化不去的乡愁。“寒蝉凄切,对长亭晚。"在柳永的词中,蝉成了依依不舍的伤感的化身。“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在骆宾王那里,蝉成了自己高洁的象征。在本文中,郁达夫抓住蝉短暂生命的特点赋予了蝉悲凉的色彩。无处不在而又时断时续的蝉声,带给人的是生命将终的悲凉与愁苦。(悲凉)
(4)秋雨图
“一阵秋雨一阵凉"与“一层秋雨一层凉”两句哪句好?“层"字是平声,显得平和,更符合都市闲人缓慢悠闲的声调,带有京腔京味,而“阵”字则显得急促。
都市闲人的叹天凉正好与作者心境的清、静、悲凉相契合,没有名姓的都市闲人是故都一道特有的风景线。皇城根里有很多旗人,清朝灭亡以后,当时的政府养着这些王室遗民,他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遛鸟、古玩、字画,有着很深的艺术修养和高雅的生活情趣,其中对生活的领悟是别的城市的人所不能达到的。而郁达夫先生在茫茫人海中能够听得到他们的微叹,听得到他们对时间流逝的惋惜,这充分反映出他极高的文人趣味。从小受到古诗词熏陶的作者,认为这平平仄仄的歧韵“来得正好”,正说明他是极喜欢这种清、静、悲凉的氛围和意境的。
(5)秋果图
作者抓住秋天枣树的特点,从形与色两方面突出北国清秋佳日是“全盛时期”的秋(“七八月之交"),这时的枣是“淡绿微黄的”,色调依然同作者的心境吻合。
归纳:本文能反映感情基调的词语是“清"静”“悲凉”,作者是通过选取不同景物,从不同侧面同时加以渲染和刻画的。写秋晨侧重清静的神韵,写秋槐侧重于落蕊的形状,写秋蝉是侧重写声,写秋雨是侧重写其味,写秋果重点写它的颜色。
4.故都的秋景可谓丰富多彩,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上述秋景来写呢?试从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
明确:作者所写的秋景是“清、静、悲凉”的,他所写的秋色是冷色,秋形是使人觉得有点儿落寞的,秋声是衰弱的残声,秋味是都市闲人雨后话秋凉的情韵,秋实也是淡绿或微黄,而不是红熟了的时候。之所以这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从客观方面来讲,这是景物本身固有的特征,是北京秋天的自然色彩。从主观方面(参考【资料链接】)因此,上述主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就决定了作家会选什么样的景来抒什么样的情。
【资料链接】
(1)郁达夫三岁丧父,十七岁便随长兄一起赴日本留学,在异国生活的十年,是他饱受屈辱和歧视的十年。这种坎坷的经历,形成其抑郁善感的性格。1930年,他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常受到白色恐怖的威胁。1922—1934年间,辗转于上海、杭州、北京,居无定所,饱尝漂泊之苦。
(2)在文艺观和审美观方面,郁达夫提倡“静"的文学,写的最多的也是静如止水的遁世文学。
(3)本文写于1934年,此时的中国,连年战乱,民不聊生;郁达夫也是居无定所,颠沛流离,饱受人生的愁苦与哀痛。因此,作者描写的心中的“悲凉”已不仅仅是故都赏景的心态,而是对整个人生和民族命运的感悟。
(4)文章第12节,古今中外的文人学士,对于秋,总能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这是一种文人传统。
可见,“故都的秋”里蕴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
5.作者是如何在细腻的描绘中表现深沉的情感的?
明确:
首先,作者通过典型景物的选取。这典型的景物并不是如陶然亭、钓鱼台等名胜之地。他不远千里所爱的,想看的是饱含在一椽破屋下,弥散在一地落蕊间,浸透在深深秋蝉残声中,润泽在一句句闲话秋凉里,显露在果树枝头,夜间上的那微小纯粹而有质感的秋味。我们几乎立刻就能发现,作者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细小而典型的但有落寞衰败之象,能够引起对生命之秋沉思之感的景物。
第二,在描写中,作者不仅充分调动各种感官,细腻传神地刻画故都秋日景物,物之形、色、声、味描摹得细致入微,令抽象的秋味可观。与此同时,通过鲜明形象的对比,将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的差别,精准而生动地表现了出来,极大的表现出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无限热爱。南方的秋“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除了第2自然段的对比,作者在结尾还用了一组对比:“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形象说明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的特点。黄酒之与白干比喻南国秋味平淡,北国秋味浓烈。稀饭之与馍馍,比喻南国之秋味稀薄,北国之秋味厚实。鲈鱼之与大蟹比喻南国之秋味柔软,北国之秋味刚强。黄犬之与骆驼,比喻南国之秋范围狭小,北国之秋范围广大。
第三,在文章一开始,作者就借助缓慢悠长的语言节奏,表现出浓烈深重的情感。而随着情感越来越激切,语言节奏也加快了,四组比喻似喷薄而出,给人极大的情感冲击。语言节奏是情感的外部呈现,情感是语言节奏的内部依托,感受作者的语言节奏,能够更好的了解作者情感的特点与变化。写景抒情类散文的描写主体和情感载体是景物,因此对景物描写的赏析尤为重要。
总结拓展
1.总结
作者以情驭景,以最能表现“清、静、悲凉”特点的景物和表现心理状态的词语,来表达他对故都秋天悲凉之美的眷恋和欣赏。本文语言自然、随意、从容而不失典雅,风格含蓄,余韵悠长。作者描摹秋景、秋物真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描写初夏的古诗
- 2025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素养培优6 电磁感应中动力学、能量和动量的综合
- 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2024-2025学年上学期12月份月考七年级英语试题(无答案)
- (人教版)广东省深圳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月考英语试题(含答案)
- 宝岛眼镜案例分析成功效果
- 医学教材 产科急危重症急救流程学习资料
- 2025届高考备考全国九月联考 卷一
- 4.5 甲乙类双电源(OCL)
- 高一 人教版 化学 必修1 第三章《第一节 铁及其化合物(第3课时)》课件
- 2025年配电室管理安全培训课件
- 解一元一次方程去分母说课课件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 2024年新人教道德与法治1年级上册全册课件(新教材)
- 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原理课件:无人机空气动力学基础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教学反思(4700字)
- 临床护理带教沟通技巧
- 2024年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 5.3 第2课时 销售问题
- 地理信息安全在线培训考试系统题库-单选题
- 城镇开发边界内详细规划编制技术指南解读
- 人教pep五年级上册unit4-What-can-you-do4-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 幼儿园中班:方爷爷和圆奶奶
- 《西游记》2024中考复习热点试题(解析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