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湘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按住Ctrl键单击鼠标打开教学视频动画全册播放第1课春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趟、混、酝、酿、巢、嘹、薄、烘、疏、筝”10个生字。2.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3.整体把握,理清思路。重点难点:1.认识、会写10个生字,读通读顺课文2.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教具准备:课文录音带第一课时一、复习旧知,激发导人。1.教师谈话同学们,一提到春,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光明媚,东风荡漾,绿满天下的美丽景色,就会觉得有无限的生机,无穷的力量。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彩笔描绘春天,歌颂春天。你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春》。读题、质疑。2.简介作者。二、学习字词,初读全文。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难认的字都读几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看看能否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2.交流反馈,学习字词。在学生初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可指名一小组的同学分节轮读课文,随机正音。重点指导字音“趟、酿、烘、筝”的韵母是后鼻音。“巢、疏、筝”的声母是翘舌音。“嘹的声母是边音。“酿”的声母是鼻音。涨(zhàng)红了脸应和(hè)散(sàn)在草丛酝(yùn)酿(niàng)鸟巢(cháo)3.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三、整体把握,理清思路。1.自由读课文,分别找出盼望春天、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部分。2.默读课文,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画出来,体会美在哪里。3.找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品读。四、作业:抄写生字带的词语三遍第二课时一、走近春天,体会“迎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说说:读了这句后,你体会到什么?指导朗读。这句是全文起始句,两个“盼望着”叠用,更能表达作者对春的渴望,向往春天的急切心情。“春天的脚步近了”,更把春天拟人化,似乎春天正在大踏步向我们走来。二、走进春天,体会“绘春”。1.朗读思考:作者分别选取了哪些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绘春天。,一共绘出了几幅图画?2.赏读交流:说你最喜欢哪一幅画,为什么?赏析第一幅图:春草图。谁能用一个合适的词语来概括这一幅美丽的图画?“小草偷偷地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体会“偷偷地”“钻”等用字的准确、生动,不但写出了草的旺盛的生命力,还写出了小草的生长带给人们的惊喜。赏析第二幅图:春花图。默读第4自然段,把选取的景物用波浪线画记。“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不仅果树之花争相斗妍,而且野花遍地,万紫千红。众花还以其特有的色香,吸引无数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翩翩起舞。这些描写,活现出春意盎然的气氛。“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作者不以再现自然花色为满足,还特意驰骋想象的翅膀——让树上坠满丰收之果。果树之果的想象不仅拓宽了描写的视野,更从未来角度渲染了春花的可爱。引读,指导背诵赏析第三幅图:春风图“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赏析第四幅图:春雨图“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房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赏析第五幅图:迎春图。它主要描写了春境中人的活动。“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在春天,花卉争荣,各不相让;而“一年之计在于春”,人们也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投入了工作。引导回顾:说说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怎样的春天?3.感悟春天,体会“赞春”。(1)在绘春后,体会作业满怀喜悦的心情来颂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春天像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它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春天先喻为娃娃,再喻为小姑娘,最后喻为健壮的青年,从三个角度,绘出三种形象,形成排比,点出了春天的特点——新、美、力,使人读后产生无尽的喜悦、无穷的活力、无限的希望。从而让我们悟到:人类也应当踏着春天的步伐,去创造美好幸福的生活。(2)体会表达:这三个比喻各自成段,它们的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如果把这三个比喻合成一段,表达效果会有什么影响?四、体会写法,总结拓展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收集的关于春的试问互相交流。五、作业:背诵课文1至4自然段。

第2课风筝教学目标: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课文内容,找出文中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体会秋天里的风筝给孩子们带来的乐趣。4.引导学生把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在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过程中,伙伴们的心情起伏变化,并找出描写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难点:引导理解孩子们的心情变化的同时,体会作者怎样把孩子们的心情的变化写具体。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听歌激情:放歌曲《三月三》,“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引发学生对放风筝的美好感受的回忆。简谈感受:你们喜欢放风筝吗?能和大家谈谈放风筝时的感受吗?引入正课:风筝带给你们以无尽的梦想和快乐,是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尽情享受这份放飞风筝的自由和快乐呢?让我们走近文坛巨匠鲁迅先生的兄弟之间,来了解一段关于风筝的故事。二、整体感知1.概括故事。要求从时间、人物、事件、情感等角度用一句话概括:这是一个______的故事。2.略说人物自由朗读集中写风筝事件的两段后,说说这两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大致会这样说:从“体弱多病”可以看出小弟是病弱的,需要锻炼的。(可见小弟走出户外去活动,对健康有多重要。)从“惊惶,失了色瑟缩着”可以看出小弟是软弱的,胆小的;从“可鄙”一句看出,“我”是老成古板的;从“惊呼、跳跃”即可看出小弟痴迷于风筝、热切向往放风筝;从“做出蝴蝶风筝”看出小弟是心灵手巧、聪明的;从“伸手抓断”、“踏扁”、“傲然走出”可以看出“我”是粗暴专横的,活脱脱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三、研读“悲哀”1.朗读体会提问:读全文,我们能感受到全篇都笼罩着一种怎样的感情?(悲哀)把全篇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找出来朗读,体会作者感情。指名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及时点评。个别表演读后,四个小组连缀读完所有抒写“悲哀”心情的句子。2.合作探究学生从抒写“悲哀”的句子中就表达隐晦含蓄、不合常情的语句进行自主提问,教师将提出的问题归纳成以下几个,先由四人小组合作探讨,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①教师示范提问:看见风筝本是令人快乐的,为什么在我却是一种惊异和悲哀?②“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怎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③我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的?④文章结尾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为什么要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四面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没有别的含义?四、思维延展1.讨论主题感悟警句①引导思考:一件记录着某种遗憾的往事,兄长追悔莫及,小弟为何全忘了呢?对鲁迅先生而言,小兄弟不怨恨好不好?②作者通过这个故事,是想告诉读者什么道理呢?文中有一个警句,请找出来,齐读。③你赞同这个道理吗?谈谈自己的理解。例如:多玩游戏能使儿童活泼、聪明、健康。玩游戏(如搭房子、过家家等),能放飞人的想象,想像的世界奇妙无穷。爱玩的孩子显得机灵、活泼,而在家长管束下老实安静听话的“乖孩子”,可能因天性被抹杀而缺少头脑和灵性,依赖性强。玩玩具或游戏过程中,人是要仔细动脑筋的,要观察要思考,这将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开发。2.联系生活讲述故事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讲给大家听。教师小结:玩具与游戏能让孩子得到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快乐、思考、创造和智慧,难怪偶然明白道理的兄长心底的悲哀久久拂之不去,受尽一生的内心折磨。3.进入文本与人对话学过课文,了解了兄弟二人的行为和内心情感后,你想对哥哥或弟弟说些什么呢?说劝慰、鼓励、理解、敬佩的话都可以。老师范例:对兄长,我想说,你是那么严厉地自责,反省自己,我分明看到了你的美德。(敬佩)学生四人一组进行第二次合作交流,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学生的对话会从兄长的善良、严于自省,小弟的怯弱、纯真、宽容,兄弟间的手足情深,封建教育思想的弊端等角度展开,在与人物对话中多角度地理解主题,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学生十分愉悦地、无限向往地齐背“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放纸鸢”,结束新课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让同学们进行自学,要求大家将自己在阅读中的疑问写下来。为了解决大家提出的问题,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课文,只有将课文读透了,问题才容易得到解决。二、合作探究1.教师(配音乐)朗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样两个小问题。(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提示:文章说的是小时侯不许小兄弟放风筝,不准小兄弟弄这种“没出息”的玩意,行为十分粗暴。等到明白游戏对儿童的意义,鲁迅醒悟过来,自己当年的行为,简直是“对于精神的虐杀”。虽然事隔久远,鲁迅还是一心想补过,然而小兄弟却全然忘却,“我”的沉重的心只得一直沉重下去。(2)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请从课文中找到依据。提示:①亲情。②自我解剖。③封建教育。④科学思想。⑤宽恕别人。⑥儿童教育。2.教师点拨点拨: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主题,且都围绕着这一主题选材。但文学作品是一种形象的语言,有的作品包容性很强,就不只一个主题了,尤其是大作家高水平的作品。如《红楼梦》的主题就有多种解读,因为个人的经历不同,解读出来的主题也不尽相同。有的可能和作者当初写作的初衷是一致的,有的可能是不一致的,这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分析文章也可以从多角度来分析理解。3.探究问题。师生一起探讨学生提出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⑴为什么说不允许小兄弟放风筝是“对于精神的虐杀”?⑵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的一幕”具体指什么内容?⑶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⑷“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这里面的“我的惩罚”具体指什么?⑸“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却了,为什么“我”的心情反而“只得沉重着”?⑹“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他看到的是真理,为什么说是“不幸”呢?⑺对于早年的过错,“我”的心情为什么会如此沉重?为什么带着“无可把握的悲哀”?⑻“但心中又不竟堕下去而至于断绝”有什么意义?⑼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有什么含义?三、归纳总结《风筝》中包含着兄弟之间的亲情,也表现了作者严于解剖自己的精神,同时也批判了封建教育思想对儿童天性的扼杀,启发人们用科学来改变人们的思想。这篇文章是不能只用一种思维来解读的。其实这篇文章要探究的问题很多,它不仅具有深沉的思想力量,而且语言也别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中再深入探究。四、作业“探讨与练习”之三。五、教学反思

第3课遍地黄金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6个生字,联系语境理解词句的意思。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二、教学重点:联系语境理解词句的意思。三、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从盛开的油菜花中所领悟的人生哲理和对生活充满希望的乐观精神。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遍地金黄”指的是什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2、课件出示油菜花遍地盛开的图片,简介油菜花。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2、学生互相交流,理解词义。蜷缩:蜷曲而收缩。沮丧:灰心失望。绽:裂开。豁亮:宽敞明亮。阴晦:昏暗,阴冷。酣畅:畅快。恍觉:不真切,不清楚。乍:忽然。诧异:觉得十分奇怪。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课文按顺序分为三部分。三、自主阅读,感悟体验第一部分(1-2)1、学生自由朗读。2、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朗读体会。前日忽然放晴,心也跟着晴了。前一个“晴”,指晴天,天空没云或云很少;后一个“晴”,指心情变轻松。3、学生朗读,齐读。第二部分(3-4)1、自由朗读。2、作者看见盛开的用处,是什么感觉,谈谈你的理解,再读句子,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就是这个时候,对车窗外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我又了不同于以外任何时候的感觉,那种蓬蓬勃勃的美,使我的心情变得轻松许多。3、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朗读体会。它那浓郁的生气无形中感染了我,唤醒了我生命中沉睡的信念。(1)生命中沉睡的信念是指什么?教师点拨、归纳。沉睡的信念指的是因为病变使我失去了很多对生活的向往。(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第三部分(5-8)1、分组分自然段朗读课文。2、作者被黄花满眼、清芳扑鼻的油菜花陶醉了,恍觉自己变成了什么?3、作者还通过那些侧面描写了油菜花?读第6自然段。4、出示句子:油菜花开了,再阴晦的日子也不难耐了,那爽心的亮色风雨收不去,望一眼,心田就会洒满阳光,它们其实就是活的香的阳光!(1)小组读、区别词义。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句中“阳光”的。(2)练读。5、教师演示课件,出示重点句子,学生自由朗读感悟。我收获遍地黄金,那是一年乃至一生受用不尽的黄金!(1)区别词义。想一想,句中的“黄金”指的是什么。(2)练读。6、朗读全文,读到你喜欢的段落或句子站起来读。四、总结全文,拓展练习1、温馨提示,总览全文2、拓展练习

第4课小塘春色一、教学要求1.认读“嫌、弋、柬、倩、粼”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想想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春色。3.画出能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句子,体会它们的意思,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重点难点1.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难点:知道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春色.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描写小塘春色的美文。作者笔下的春天的小塘,美在哪些地方呢?读读课文后你就知道了。(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理解词语。2.出示阅读要求自学,思考:(1)小塘的景色怎样,你能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词语概括出来吗?(板书旖旎明媚)(2)课文围绕“旖旎明媚”,从哪几方面描写了小塘的景色呢?(3)你最喜欢哪种美呢?为什么?先自己读再交流。3.重点品味句子(1)“春姑娘像酣睡正浓的少女,拥抱着岸边的水草,睡得那么香,那么甜,那么宁静……”这个比喻生动地描写了小塘的静謐。(2)“岸上的树林都在沙沙作响,像是为知音奏出古老的乐曲,又像是在对谁讲述着一个遥远的故事。”这个人句子连用了两个比喻句,借声音,写出了小塘岸上的树林的动态之美。(三)小结写法1.画出能概括各自然段主要内容的句子,体会它们的意思。2.小结写法第一自然段先总写小塘的春色,第2---4自然段再分三个方面来描写:每段的第1句话是该段的中心句,也就是主要内容的概括。(四)感情朗读

习作1写自己的兴趣爱好教学目标:了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拓宽写作思路,内容具体生动。教学重难点:内容具体生动第一课时一、了解教学目标了解习作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拓宽写作思路,内容具体生动。二、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你们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呢?它给你带开了哪些乐趣呢?三、明确要求,选择材料。1.学生默读习作要求,画出习作要求。2.说说这篇习作有哪些要求,全班交流。内容写自己的兴趣爱好,写给自己带来了哪些乐趣。写作内容清楚,有趣的地方写具体。四、选择材料说说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它给你带来哪些乐趣?同学们广泛选择材料,大家一边选择一边评议,说说哪些材料选得好,好在哪儿。五、指导写作1.范文引路。(1)出示范文《我是一个相声谜》学生自读范文。(2)说说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3)老师讲评范文。2.学生选择一件事,说说它给自己带来的欢乐。学生评议哪些地方说得好,哪些地方说得不够。教师点拨小结。3.指导编写写作提纲。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写作提纲六、出示写作要求。1.拟题简洁新颖。2.紧扣题目写作。3.叙事具体,突出给自己带来的欢乐。第二课时七、学生打草稿。作业布置打好作文草稿八、自评自改九、工整誊写十、作文讲评

语文活动1教学目标:1.体会引号的用法。2.积累运用诗句、成语。3.朗读背诵名言。教学重难点:积累运用诗句、成语第一课时一、我知道体会引号的用法。(1)学生齐读句子。(2)小组交流引号的用法。(3)全班交流第一个句子中,引号的用法是引用;第二个句子是强调。引号还有另一种用法,表示否定或讽刺。二、我会读1.学生认真阅读文段,完成练习。2.小组、全班交流。3.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三、百宝箱1.学生自由朗读名人名言。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名人名言。3.练习背诵。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巩固复习,完成基训

第5课古诗二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6个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课文。3.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体会诗人的心境,能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难点体会含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吟诵):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师:你们都知道老师吟诵的是哪首古诗吧?(题西林壁)今天,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到庐山去领略一下那神奇的自然风光。请全班打开课本第22面,齐读古诗《题西林壁》。(生读古诗,师板书课题)师:这首古诗,同学们都会背了,但是你们知道它的含义吗?今天,我们就要用学过的方法,来学习这首古诗。你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步骤吗?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二、学习课文(一)解诗题,知作者1.师: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书写在西林寺墙壁上的诗)2.师:谁知道苏轼的生平?(生交流苏轼的资料。)课件flash古诗背景(苏轼,字子瞻,好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被合称为“三苏”。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本文是苏轼在被贬途中经过庐山时写下的五首游记诗之一。)(二)抓字眼,明诗意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3.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作者)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4.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向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5.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6.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假如你现在就面对着庐山,你能用我站在___________看到__________说一句话吗?(出示小黑板)不识庐山真(重读)面目:(识:认清)“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7.师:这一句里有一个字很难写,谁知道呢?(“缘”字)让我们一起来疏通一下笔画。(三)多诵读,悟诗情多诵读:1.师: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谁还记得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首古诗。2.四人小组表演悟诗情师:刚才同学们非常有感情地朗读了《题西林壁》。但老师有一个地方却怎么也不能理解:作者为什么说自己“不识庐山真面目”呢?他不是已经说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了吗?(因为他所站的位置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是站在远处看的,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则是身在庐山时看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所以我们要想对事情有一个全面地了解,就要多听一听其他人的意见。看事情不单要看它的内部,还应看它的外部,不仅要看局部,还应看全局。)三、总结师:《题西林壁》这首古诗,不仅是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更包含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人生哲理。四、作业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的意思。板书设计作业布置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的意思,懂得诗歌蕴含的哲理。教学重难点懂得诗歌蕴含的哲理教学过程生背诵《观书有感》师:光会背还不行,能默写吗?生:能!师:还要做一些准备工作吗?生:翻开课本,看字词。师:谈一谈有没有要注意的字词?师生重点交流“鉴”、“徘徊”、“渠”等字词。以“渠”字为例:师:这是上下结构的字,如何在书写上突出“上下结构”呢?生:将“木”的一横写长些。生默写并自查师出示诗句:半亩方塘一鉴开,(重点指导“一鉴开”)师:“半亩方塘”好理解,“一鉴开”怎么理解呀?谁来帮帮我?要是“一剑开”我肯定知道是指诗人一剑把半亩方塘里的水给劈开了。可这儿用了这个“鉴”字,哎!(师作焦虑状)生:老师“鉴”是镜子的意思。师:噢,有这个意思?你怎么知道的,说出理由来听听?生:我查字典知道的。师:你真行!会用工具书帮助学习了。师:再读一下这句。生读后师:读出什么来了吗?师:你不仅能联系句子还能图文结合思考,谢谢你帮我解决了第一个“拦路虎”。可“开”字你们理解吗?生:当“打开“讲老师课前查过资料了,古代的铜镜有镜袱盖着,用时打开。现在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生试说指一生说:半亩方方的池塘像一面打开的镜子。师出示:天光云影共徘徊师:我们经常用镜子照美丽的小脸蛋,诗人说池塘像一面镜子,那此时谁在照呢?生:天光和云影师:他们一边照还一边徘徊呢!什么叫“徘徊”?(强调双人旁)生:来回移动师:能否说成“晃动”?生:不行,用“晃动”说明方塘里的风太大了。师:你怎么知道当时风不大呀?生:上句说池塘像镜子吗?师:噢!这就叫联系上文呀!师出示:问渠哪得清如许?生:这句中说池塘水很清师:“渠”不是“渠道”吗?你怎么说是池塘呢?生:上句写诗人看到半亩方塘水清,所以在问的呀,显然“渠”指的就是方塘师:诗人问什么呀?生:诗人在问池塘里的水怎么会如此清澈呢?师:问得好,看来诗人挺会动脑筋的,既然是问话,别忘了问号呦?那么诗人有没有得到答案呢?出示:为有源头活水来生齐读师:你知道为什么池塘里的水如此清澈吗?生: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来的。师:如果没有活水呢?生1:水面就不会那么清澈了。生2:池塘就会变成死水一潭。出示《观塘有感》于前面依次呈现的四句诗前。众生:不对!不对!是《观书有感》!师提问:诗的题目是《观书有感》,可是……诗中连个书字都没有,全写的是池塘和池塘中的水,我看诗题不如改成《观塘有感》你们同意吗?师:你怎么知道的?引导学生观看插图生:诗人手中抓着书,身旁还有一些厚厚的书,我想诗人肯定很爱学习。师:是啊!出示关于诗人的资料。着重强调“南宋著名理学家、教育家。他的诗能用鲜明的形象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出示:方塘如此清澈,是因为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流进呀!我要想变得英明有远见,看来要——————————————。生思考填空生1:要源源不断读书,获取新知识才行。生2:不能满足现有的知识,所谓“少壮工夫老始成”,要活到老学到老。生3:不断学习,永不满足,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师:你们终于体会到了诗人当时的感受。这种感受还是对池塘吗?众生:不是,不是!诗人写这首诗的主要目的是用半亩方塘来比喻自己读书的感受。师:诗人和我们都明白了读书的道理。出示:半亩方塘就像——————————————。源源不断的活水就像——————————————。教学反思:第三课时巩固复习,完成基训

第6课古文两篇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5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4.能联系实际,说说学习课文的体会。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二、介绍学习文言文的一般方法。1.认真地读原文,要读正确,读通顺。2.对照注释,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3.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4.熟读课文,背诵课文。三、朗读训练司马光司马光/幼时,与/群儿游戏。一儿/忽堕缸中。缸水深,儿/不得出。群儿/皆逃。光/独取巨石/击缸。缸破/水泄,儿/乃得救。1.教师领读。2.学生自读。四、理解课文1.学生说说读懂了哪些句子,还有哪些不懂。2.说说全文的意思。五、学生朗读课文,交流读后感受1.司马光救小伙伴的办法好不好?2.如果你在场,你能想出其他好办法吗?3.你认为司马光是个怎样的孩子?六、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板书设计起因:一儿堕缸中司马光经过:独取巨石击缸结果:儿乃得救作业布置背诵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每句话的意思。2.熟读并背诵课文。3.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曹冲称象方法的巧妙。教学重难点感悟曹冲称象方法的巧妙教学过程一、背诵《司马光》二、回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三、初读课文1.学生自由读课文。2.试读,正音。3.借助注释,读通课文。四、指导朗读曹操/得巨象。欲知/其轻重,不能称。操之幼子/名冲,告操曰:“置象/于船上,刻/其水痕所至。去象,将他物/积载船中,使水/及原痕。复称他物,则象重/可知矣。”学生反复朗读五、深入理解1.曹冲称象的办法是什么?请用原文中的语句说说。2.曹冲是利用什么称出了大象的重量?3.你能想出其他好办法称出象的重量吗?4.你认为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六、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第7课李时珍与《本草纲目》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能感悟人物的思想品质以及文章的表达方式。4.能结合课文的内容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直到今天,《本草纲目》仍被人誉为“中药宝库”,“东方医学巨典发”。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近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吧。二、初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2.两人一组轮读生字词。3.学习生字三、理清课文条理1.齐读课文,理清课文条理补充段落提纲:(1)李时珍从小就对中药产生了(第自然段)(2)李时珍,积累了丰富的医学经验。(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3)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的经过。(第自然段到第自然段)(4)介绍了《本草纲目》的。(第自然段)2.课文主要写了李时珍的哪些事情?着重写了哪一件?(1)捉白花蛇,数蛇身上的花纹。(2)仔细研究皇家禁物榔梅。(3)不辞劳苦地收集各种标本。(4)冒着生命危险,亲身试药。着重写了冒着生命危险,亲身试药的事。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内容,感悟李时珍的精神品质。2.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3.总结拓展,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教学重难点感悟李时珍的精神品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学习第一部分1.默读思考:读了这一段,你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李时珍从小就对草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体会到李时珍具备了良好的医学天赋。2.李时珍把各种草虫当成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3.把本段中的“摆弄”换成“玩弄”好不好?为什么?三、学习第二部分1.齐读这一部分。2.这一部分介绍了哪些事,说明了说明?3.学生交流。四、学习第三部分1.分组读课文,思考:(1)这一部分记叙了什么内容?可以分为几层?分三层。(8)(9)(10-14)2.画出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大声读出来,并把自己的感受用概括的词语标注在书上。3.交流感悟(1)李时珍一头扎进这一天然宝库,终日活动在悬崖峭壁之间,晚上就寄居在药农沿山壁搭起的木板房中。大风吹来,木板房摇摇欲坠,四周狼嚎,不绝于耳。环境描写表现了李时珍不畏艰险,不顾个人安危的精神品质。(2)吃完药,李时珍对徒弟说:“等会儿药力发作,你用针扎我身上的穴位,用刀子在我手上划,看痛不痛。”不一会儿,李时珍觉得天旋地转接着就昏过去了。徒弟用针扎、用刀尖划他的皮肤,他也不知道。语言描写突出了李时珍勇于实践,为天下大众的利益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高尚医德。4.李时珍具有哪些精神品质?为了人类的健康和幸福,不顾个人安危,勇于实践,无私奉献。五、学习第四部分1.齐读课文2.为什么说《本草纲目》是一部伟大的医药著作?找出段中的数字,说说它们的作用。编写时间长,字数多,内容丰富,包含的药物多,比较全面。3.你从《本草纲目》仍被人们誉为“中药宝库”“东方医学巨典”中体会到了什么?《本草纲目》具有十分重要的医药价值,得到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赞扬。六、总结全文

第8课爱国诗人屈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课后8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关键词句。3.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感受爱国诗人屈原的伟精神,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1.你们知道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吗?这些习俗是怎么来的呢?2.出示课题。3.交流收集的有关屈原的资料。二、初步感知课文,自学生字。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2.画出文中的生字,自学生字词。3.说说自己对屈原有了哪些新的了解。三、检查交流自学情况。重点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及对屈原的了解。四、自学课文内容。1.读课题说说从课题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屈原的。2.从哪些地方表现了屈原的爱国?在书上圈圈画画,并标上序号。3.课文哪一小节重点写了屈原是一个诗人?他的诗有哪些特点?把他的诗句画下来,理解这些诗句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记号。(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然后交流学习情况。)五、讨论。1.屈原具有哪些品质?2.说说课文为什么要写人们对屈原的纪念?全班讨论,各抒己见,教师点拨,总结。六、写碑文,表真情。假如班上要举行一次屈原纪念碑碑文征集活动,你怎样写?1.学生准备。2.交流碑文。3.评选最佳碑文。七、谈感受,说体会。说说学了这篇课文有哪些感受和体会,可从各个方面说。八、布置作业。写出文中屈原的诗的意思。习作2一棵枯树的倾诉教学目标1.展开想象,以“一棵枯树的倾诉”为题,用第一人称写出枯树的遭遇和经历。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古代有个叫公孙治的人能听懂鸟的话语,其实,这并不神秘,如果我们也能像她那样尊重自然万物,把它们当作自己的朋友,设身处地的去感受它们的体会,我们也能拥有这样与万物沟通的本事。二、引导学生展开合理、大胆的想象1.出示枝繁叶茂的大树,让学生观察,说说能用哪些词语形容它。(教师提示)2.出示描写大树的好词好句的课件。3.出示枯萎的大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说说能用哪些词语形容它。4.学生对照两幅图,思考:大树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他的哪些遭遇会使它发生这样的变化?5.全班交流,教师板书。三、明确作文要求1.学生读提示,画出习作要求。2.课间出示要求。3.学生选定一个让大树枯槁的原因,同桌互说。(以第一人称)4.全班交流。第二课时四、讨论写法1.以对比的方式写。2.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可适当倒叙。五、范文引路。六、学生打草稿。板书设计环境原因虫害突如其来的变故……作业布置誊写作文七、作文讲评

语文活动2教学目标1.积累和运用诗句。2.认识和理解“其”字的不同意思。3.积累、运用古诗。教学重难点:感悟和运用诗教学过程一、我会填1.学生背诵本单元学习的两首古诗,说说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2.学生自主填写3.小组交流(1)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2)只不断学习,知识、学问才能不断得到充实提高。(3)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二、我发现1.学生自主阅读短文,想想短文讲述了什么故事?2.用自己的话讲讲句子的意思。3.讨论“其”字的不同含义。4.你从这个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三、百宝箱1.读读这首小诗,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2.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诗句的理解。3.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副怎样的画面?4.熟读成诵。四、课堂小结

第9课自己的小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朗读诗歌,感悟诗歌的内容。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1.生齐读课题,说说对课题“自己的小路”的理解。2.初读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3.说说诗歌共有几个小节,主要内容是什么。二、学习生字、理解词语1.指名读生字2.提出要注意的地方。3.学习字形。小组学习——全班交流4.指名读文。5.自由读文,注意难理解的词语:蔚蓝:像晴朗的天空那样的颜色。携着:随身带着。憧憬:向往。绚丽:灿烂美丽。三、默读诗歌,思考交流小结每节诗的内容(结合插图):第一节:写每个孩子都有一条自己的小路。第二节:写每个路口都有希望和友谊站立着,等待着我们一同走向五彩斑斓的人生风景线。第三节:写我们美好的理想将会实现。四、齐读,进一步感悟诗歌内容。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的内容。2.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学生齐声朗读课文。2.男女生比赛读。二、指导朗读,理解诗歌含义。1.自由读文,找找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2.讨论:这些词语反复出现是啰嗦吗?先读读,在说说看法。3.读中引导思考:“五彩斑斓的人生风景线”、“心灵的明灯”分别指什么?(理想的星光、心灵的明灯是人生的航标,在成长的道路上要好好努力,携着友谊同行,每个人都能走好自己的小路,谱写未来的诗篇。)三、激发想象,引起共鸣。1.朗读感悟,激发想象。(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方式读)2.朗读体验,升华情感。四、拓展: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理想。

第10课不用搀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帕、曼、袂、怦、拄、磁、魅、搀”8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重点:学习生字词,初步理解课文内容。2.难点:理解“不用搀扶”的深刻含义。教具准备:帕尔曼的小提琴独奏曲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引出课题。1.出示一则名人名言,让学生谈读后的体会。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的任何一座高峰。——(爱迪生)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不用搀扶》。读了以后,相信大家对这则名人名言将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2.指名认读生字新词。3.指名分段轮流朗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再读课文,直奔重点。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帕尔曼艰难站起的经过?哪些语句具体描写了观众的反映?2.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用“——”画出帕尔曼终于艰难站起的语句,用“﹏”画出具体描写观众反映的句子•3.小组内交流探讨,说说自己的初步认识。4.齐读倒数第二自然段,说说课文的主要人物和主要内容。四、小结本节课的收获。五、作业1.组词。袂()拄()帕()决()住()拍()诀()注()泊()2.抄写生字带的词语。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抓住文中关键词句,深入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2.理解含义深刻句子,体会作者的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重点难点1.重点:深入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对帕尔曼由衷的赞叹之情。教具准备:课文朗读录音,帕尔曼的小提琴独奏曲教学过程:一、复习。认读词语。二、抓住重点,合作探究。1.精读课文,交流课文中最能体现人格魅力的句子。2.出示句子。(1)一曲终了,他用拐杖支撑自己试图站起来。(2)起来——跌坐在椅子上;再起来——又没成功;又试了一次——又失败了。(3)帕尔曼笑了笑,平静谦和,甚至带一点儿歉意。(4)他又试了第四次,这一次他终于站了起来!3.品读以上语句,边读边想象,边体会帕尔曼顽强的人格魅力。三、深入体会,感悟情感。1.“这位音乐家的杰出之处,动人之处,不仅在他的琴声里,更在他的人格魅力上。”(1)“他的人格魅力”指的是什么?(2)帕尔曼的杰出之处,动人之处表现在哪些地方?(3)你从这个句子体会到了什么?2.“为这个,让我这不懂音乐的人对音乐大师说:谢谢您!”(1)“这个”指的是什么?(2)作者为什么要谢谢音乐大师?四、小组讨论:对于“搀扶”和“不搀扶”,你是怎么看待的?

第11课养成好习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轨、睹、惕、暇、暂、遣、娱、勉”8个生字,辨别多音字“强”。2.默读课文,体会中心句在文章所起的作用。3.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养成好习惯的重要作用,从小自觉养成良好习惯。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中心句的作用。2.难点:读中适当渗透议论文的相关知识,能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理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请大家齐读名言,说说你从这则名言中知道了什么。“好的行为收获好的习惯,好的习惯收获好的性格,好的性格收获好的命运。”2.同学们,养成好习惯非常重要,这节课,我们学习养成好习惯。3.请齐读课题,你能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考同学吗?二、默读课文,深入理解。1.思考问题。(1)为什么要养成好习惯?(2)怎样养成好习惯?2.小组讨论。3.指名汇报。(1)为什么要养成好习惯?第1自然段介绍习惯一旦养成,要想改变过来却很不容易。第2自然段以清晨早起这个好习惯为例。说明养成好习惯非常重要。第3自然段介绍礼仪行为的规范,我们中国人最重礼仪。(2)怎样养成好习惯?第4自然段指出大声讲话,扰及他人的宁静,是一种不好的习惯。第5自然段指出时间就是生命,我们要养成一种利用闲暇的习惯。第6自然段指出有志的人耐得清寒,我们从小养成简朴的习惯。4.提出自己还不懂的问题。说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三、再读课文,总结归纳。想一想:这篇课文围绕课题,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本文主要写我们从小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和怎样养成好习惯。四、交流感受,拓展延伸。1.请你联系课文内容或生活实际,谈一谈养成好习惯的重要性。2.结合自己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说一说怎样才能养成好习惯?五、重点阅读,体会写法。1.画出每段的中心句读一读,说一说有怎样的发现。2.试着去掉每段第一句再读读,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六、小结:每段的第一句都是总起句,全段都是围绕这个总起句写的,这样的写法使内容精练,段落意思明确,重点突出。七、小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12课一个纯真的朋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读“稿、踏、恳、措、琐、惦”6个生字。2.默读课文,理解“纯真朋友”的含义。3.学习课文中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能结合理解文中重点语句进行人物分析。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纯真朋友”的内涵。2.难点:学习人物分析的方法。教具准备:课文朗读录音。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1.同学们肯定交了不少朋友,能告诉大家你的朋友是谁?他(她)有什么特点吗?2.这节课,我们学习一篇写朋友的文章。“纯真”是什么意思?3.读了课题,你能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考同学吗?归纳问题:“纯真的朋友”指谁?为什么说是“纯真的朋友”?二、自学生字,检查情况。1.“开火车”认读生字。重点指导“措、琐”的读音。2.齐读生字。三、品析人物,体会情感。(一)默读课文,思考: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描写刘燕的句子读一读,说说她留给我们什么印象。1.“她长得比较瘦小,……她是个平凡家庭的平凡孩子。”(1)给“平凡”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2)从“平凡”一词让你知道了什么?(一个貌不惊人的平凡孩子怎么会让大家念念不忘。就是这样的反差引起读者的兴趣与思考。)2.“只有当大家要离散的时候,她才用犹疑不定的步子慢慢地走到我身边,她用同样犹疑不定的眼光看了我一下。”思考:句子里连用了两个“犹疑不定”,从中看出了什么?(突出她平凡,胆怯。)3.“……觉得她非常温和……很诚恳地想得到我的签名。”读一读,说说刘燕留给你的印象。在争先恐后的向我索要签名的人群中,她是那样的与众不同,没有吹捧,没有虚荣,只用自己最朴实的方式——赠送笔记本,表达尊重和歉意。(二)就是这个纯真的朋友让作者深深怀念,你能从文中找到作者深深怀念她的句子读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几次想把它收起来,却始终下不了决心。”“但每次我一翻开它就又把它合上了。我怕糟蹋了她。”“我忽略它的时候,它是那样;我珍爱它的时候,她仍然是那样”。这些句子细腻地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可见作者对这个笔记本十分珍爱。同时也点了题,笔记本就像一个纯真的朋友,默默地陪伴我,注视我,不争宠,不虚荣。四、总结全文,课外拓展。1.讨论:这样一位普通的朋友,一个普通的笔记本,值得这样一位鼎鼎大名的作家如此印象深刻吗?说说自己的看法。2.你有纯真的朋友吗?给大家介绍一下。五、作业:给多音字组词。薄bó()露lù()báo()lòu()第二课时巩固复习,完成基训

习作3设计儿童乐园教学目标了解习作的内容,明确习作要求,拓宽写作思路,写出写作的初稿并修改。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儿童乐园”是我们向往的地方,在那里我们可以放飞心灵,与大自然亲密接触,有趣的娱乐设施帮助我们速度,释放欢乐。现在,有个机会让你来设计一个儿童乐园,同学们,快发挥你的想象和创意,一起动手设计一个我们心中理想的乐园吧。二、小组交流设计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就现在的儿童乐园进行局部改造,一种是你来进行全部的设计。决定好你的设计方向,就开始吧。1.说说现在的儿童乐园哪些方面你不满意?你想如何改进?2.说说你设计的儿童乐园的布局、设施。三、全班交流:出示要求:说清楚“儿童乐园”的名称、选址、娱乐项目、布局。四、习作方法指导:1.要按一定的顺序介绍:游览顺序、空间变换顺序、功能划分介绍。2.要写清楚你设计的儿童乐园的有特色的设施或景观造型。第二课时五、学生打草稿,教师巡视指导。六、小组修改七、誊写八、作文讲评

语文活动3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成语。2.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内容,补写句子,运用所积累的名言警句。3.积累《朱子家训》中的部分名言警句。教学重难点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内容。教学过程一、学习“万花筒”1.学习“我会填”。A、默读成语,了解每组成员的特点,自主填写。B、交流。C、同桌对读,熟读积累。D、拓展:其他带然的成语(潸然泪下、黯然失色、庞然大物、嫣然一笑、泰然处之、欣然接受、孑然一身、截然不同、寂然无声、断然拒绝、戛然而止。不甘示弱、不足为怪、不分轻重、不可一世、不成体统、不打自招、不攻自破、不共戴天、不苟言笑、不法之徒。心甘情愿、心花怒放、心旷神怡、心惊胆战、心慌意乱、心照不宣、心直口快、心灰意冷、心悦诚服、心照不宣、心急如焚)2.学习“我会读”A、学生阅读短文,感知大意。B、默读课文、自主填写C、交流D、拓展:你得到什么启示?二、百宝箱1.自读《朱子家训》2.想想句子的意思。3.同桌互说意思。4.全班交流。教师点拨。5.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背。6.说说你明白了什么道理。第二课时巩固复习,完成基训

第13课《赛马三月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勇于参与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学生欣赏各民族欢度节日的课件。白族是众多少数民族中的一员,这是他们的传统节日“三月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三月街”去看看。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及不理解的地方。2.检查生字认读情况。马的士赚钱拌上耸立唢呐翻腾掀搅煽动直奔大锣露一手鞭子誓不从命捂着抛掷3.齐读课文,画出文中解释课题的语句。4.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5.结合课后练习题1理清课文层次第一部分(1-3)我央求阿爸让我参加少年组的比赛。第二部分(4)我精心照料枣红马准备参加比赛。第三部分(5-10)细致描写赛马的过程。学生按“央求——准备——赛马”顺序复述课文。三、学习第一部分1.指名读第一部分。思考:“三月街”热闹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我最喜欢的项目是什么?2.指导朗读第二段,读出过节的欣喜之情。3.练习用“又是……又是……还……”造句。4.我是怎么说动阿爸答应我参加少年组的比赛的?从我的央求到找阿妈来帮忙,可以看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不轻易放弃;聪明机灵、善于动脑;非常热爱赛马。)5.指导朗读阿妈劝说阿妈阿爸的话。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2.拓展延伸,培养学生遇事沉着不慌张品质以及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遇事沉着不慌张的品质以及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述课文内容。二、品读文中描写赛马的部分1.朗读课文5、6段,思考:赛马前作者描写了赛马场上的哪些场面?找出相应的句子。(耍龙对舞龙、赛场上人欢马叫。)2.品读重点句子。(1)耍龙队舞着青龙,、黄龙、金龙,上下翻腾,左扑右跳,抢夺龙珠,把地上的阳光掀搅得青一道黄一道。表现出舞龙的热闹场面。(2)几匹红马黑马,不知是赛前热身呢,还是故意在大庭广众下招摇,跑过来跑过去渲染着赛场的气氛。这些场面描写是为后文赛马渲染一种热闹、欢乐、活泼的气氛,引起读者期待的心理。三、品读赛马场的部分1.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学生思考:本段主要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骑手们表演起码神技和我在赛马场上发生的故事。)2.本段中哪些语句是从整体上描写赛马的场面?哪些语句是描写我在赛马过程中的表现?3.用“忽而……忽而……忽而……”造句。4.“突然,绝对是突然,我的枣红马溜出马队,不跑了!不知道这家伙是怎么搞的!”两个“突然”两个感叹号,表现了作者对枣红马的反常表现深感意外,可见当时心情的着急。5.我在赛马场上遇到意外时,我当时是怎么对待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具有什么品质?聪明、勇敢、遇事沉着不慌张。6.在写法上,这两方面的内容有什么区别?前者简略概括,后者详细具体。这就是场面描写中的点面结合。四、总结升华。第三课时巩固复习,完成基训

第14课拉萨的太阳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认识、会写“萨、啪、贩、烙、毒、欺、魔、镰”8个生字,理解“晃眼刺面、粗鲁、饼铛、火镰”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拉萨太阳的特点和作用。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二、重点难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拉萨的太阳的特点和作用。2.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三、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太阳城——拉萨的资料五、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同学们,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有“世界屋脊”之称。西藏首府拉萨,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南部,海拔三千多米。这里太阳明亮,光线充足,是全国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地区,素有“太阳城”之称。今天,让我们走近拉萨,感受“太阳城”的魅力。(板书:拉萨的太阳)(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用笔画出生字和难理解的词语。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写了拉萨太阳的特点和作用)(三)学习生字新词1.出示生字,重点辅导。(1)开火车认读。(2)指名认读,并组词。教师适时评议(3)识记字形,交流各自记住字形的指导。(4)注意“魔”和“镰”的写法。2.理解词语。饼铛:烙饼的平底锅。遮掩:遮盖。晃眼刺面:刺人眼睛,晒痛了脸。(四)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讨论交流并概括段意:第一段(第1~3自然段)写拉萨太阳的特点。第二段(第4~7自然段)写拉萨太阳的作用。第三段(第8自然段)结尾点明主题。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拉萨的太阳的。学生大胆发言,教师适时点拨。(二)细读探究,理解课文1.重点学习第一段。(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一段,思考:拉萨城里的太阳有什么特点。教师演示课件。火红的太阳光芒四射,照耀着雄伟壮丽的拉萨城。指导学生抓住“晃眼刺面、消受不起”等关键词句来理解文本。引导、归纳:拉萨城里的太阳亮,光线足。阳光强烈得近乎粗鲁,能把人的脸皮一层一层地烙翻。文章直观的描述,使我们犹如身临其境,真切地感受到了拉萨太阳的热辣、强烈。(2)理解重点词句。课件出示相关重点句子。①“那阳光强烈得近乎粗鲁,打在你的脸上,似乎啪啪作响,不是响亮的耳光,而是响亮的阳光。”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说明了什么?指导学生抓住“粗鲁、啪啪作响、响亮”来领悟文本,然后要求学生用“不是……而是……”来说话。②“拉萨的太阳就像烙煎饼的平底锅,能把人的脸皮一层一层地烙翻。”“烙翻”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达方法?把太阳比做什么?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在解读文本的过程中,逐渐领会:这句话把太阳比做烙煎饼的平底锅,说明太阳光非常的强烈。(3)指导朗读,学生自读本段,2.自主学习第二段。在读的过程中对本段的意思进一步融会贯通。(1)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小组讨论交流。拉萨的人们是怎样利用太阳为自己造福的。教师引导学生边交流边用“——”把关键句子画出来。教师演示课件,指导学生观察画面:拉萨的人们利用太阳烙饼、炒菜、发电、烧水等场景,展示拉萨的太阳有别于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功能”。使学生通过读文章、看课件,对拉萨的太阳有一个更清楚、更直观的了解、认识。顺势启发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设想我们还可以怎样利用太阳为人类做贡献。(2)默读第6—7自然段,说说拉萨的太阳对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影响,语”是什么意思。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拉萨的太阳可以用来烙饼,可以用来炒菜、发电、消毒……在寒冷的冬天给人们带来温暖,同时还可以用“阳光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3.齐读最后一段。说一说拉萨又叫作什么,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拉萨又叫作太阳城,最后一段起点明主题的作用)指导学生朗读(语速要慢,语气要稍重些),联系课文说说拉萨为什么又叫太阳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拉萨离天近,那里的太阳亮,光线足,是全国太阳辐射能量最强的地区,所以称为“太阳城”。4.联系实际说说,我们这里的太阳和拉萨的太阳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表达,教师适时点拨。(三)拓展延伸很多城市都有独特的别称,如拉萨又叫作太阳城,你还知道哪些城市的别称呢?先填一填,再和同学说一说。广州——(花城)(昆明)——春城重庆——(山城)(哈尔滨)——冰城武汉——(江城)(济南)——泉城第二课时巩固复习,完成基训

第15课古诗二首夏日绝句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认识7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感受古诗的精练,喜欢读古诗。重点难点:识字、朗读、背诵古诗。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品质和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过程:一、小小古诗朗诵家(背诵古诗,揭示课题)1.背诵自己知道的古诗,争当小小古诗朗诵家.2.揭示课题,简介诗人二、合作学习,初读古诗,学习生字1.我会读(1)学生自由读(2)同桌读,你读我认真听,注意纠正字音(3)请生读,其余学生评一评,教师相机指导(4)听示范朗读2.我会认(1)自渎古诗、勾画生字、并读一读(2)考考同桌(3)汇报学习情况,游戏:让美丽的星星出来吧3.我想问学生自由质疑,感知古诗三、读中感悟1.学生自渎古诗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2.汇报交流3.前两句自由读,抓住人杰、鬼雄体会诗句,举例项羽,简单介绍四面楚歌的故事.相机板书4.后两句在反复朗读中结合项羽的故事以及这首古诗的写作背景感受项羽宁死不屈的精神和诗人的爱国情怀四、深情朗读,深入体会1.听课件朗读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这首古诗,看谁读得最好3.配乐朗读,感受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4.多种形式赛读,读出感情。5.配乐齐读五、熟读成诵。六、拓展1.把这首诗有感情的背诵给父母听2.把这首诗的意思讲给同学听。第二课时示儿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背诵并默写古诗《示儿》,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3.体会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重点难点:重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是什么。2.体会这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难点: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并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2.在指导学生理顺句子时要增补诗句中省略的内容,适当调换词语的顺序。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教学过程: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1.老师渲染氛围: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人们都说:胸有诗书气志华。读诗可以使人灵秀,读诗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以前同学们学过不少好诗,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烩炙人口的好诗。(揭示诗:示儿)2.师配乐诵读《示儿》;学生在老师渲染的氛围中进入新课的学习。3.同学们,你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吗?(陆游)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拿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4.简介作者: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卷之作。你知道什么叫“压卷之作”吗?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二、学习这首古诗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还应该怎样学?1.回忆学法。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揭示学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诵诗句、背诗文。)2.自读古诗。请你借助书后的注释或你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3.合作学习。(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有好些同学有很好的学习习惯,能在书上批注,在圈划,在思考。咱们古人就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很好的学习习惯。现在经过你刚才的自学,你一定有很多收获,或许也有一些疑问吧。没关系,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解决。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4.汇报交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那些内容。(结合课后的注释,说说自己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纠正)。①学生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拔读诗方法。②结合学生的体会指导朗读。5.刚才好多同学都能抓住关键的字词,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这种学习方法很值得大家学习。现在谁能把这首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6.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7.小结:是呵!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谁愿意用你自己体会到的感情来诵读这首诗?三、课外延伸。(1)一位怀着满腔爱国之情的老人,带着他的毕生的遗憾和无限的希望离开了,陆游南宋统一的愿望实现了吗?(生讨论)老师这里查到了相关资料,看到了《示儿》“续篇”:宋末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一诗的后几句: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课件展示)从诗中你能看出南宋统一了吗?(诗意:……你的子孙虽然见到了统一的国家,但是这国家是由元兵统一的,怎么能在家祭的时候告诉你呢?)(2)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卞州。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四、拓展总结: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抱效祖国。让我们再次诵读他的压卷之作——《示儿》吧。(师再次给学生配乐朗读。)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两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一)》(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四、教学反思:(记述教学的成功与遗憾、乐趣与困惑)第三课时巩固复习,完成基训

习作4 快乐的节日教学目标1.从本组课文中学习一些写作方法把自己印象最深的一个节日写下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与爱国热情。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写出节日的特点和气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你们知道中国哪些民俗节日?你知道这些民俗节日都有哪些风俗习惯吗?(教师引导学生按时间顺序梳理)2.小组内交流:你最喜欢过那个民俗节日?为什么?教师以下列问题启发学生:(1)那天发生的哪些事到现在都能激起情感的涟漪?(2)那天哪个场面现在仍然记忆犹深?(3)有没有觉得新奇难忘的民俗活动?(4)在这些活动中你都有哪些感受?二、明确写作要求1.默读习作要求明确要求2.交流(1)详略得当,中心突出。(2)写出节日的特点和气氛。(3)题目自拟。(4)可以写其他节日。

第二课时三、指导学生编写提纲。四、范文引路、学生起草。五、誊写。作业布置打好作文草稿。六、作文讲评

语文活动4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习准确搭配词语。2.读懂并积累精彩语段。3.积累有关祖国传统节日文化的对联。4.自己创作一条校园公益广告。教学重难点:读懂并积累精彩语段。教学过程一、万花筒1.学生自读词语,明白题目的意图。2.自由补充词语。3.说说所填词语的特点。(第一行是描写景物的词,第二行是描写动物的词。)4.交流汇报。二、我会读1.自由朗读精彩语段,用横线画出不理解的词语。2.全班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词语。3.找出文中准确传神的词语,并做上批注。4.摘录文中优美的句子。三、百宝箱1.自由朗读对联。2.教师指导对联的相关知识。对联,也叫楹联、对子,是我国独有的传统的语言艺术形式。它要求上下两联字数相等、句式相同、注意平仄、对仗工整。对联的用途非常广泛:既可以庆贺新春佳节、结婚生子、寿辰诞日、建房迁居、店铺开业,也可以悼念逝去的亲人朋友,还可以用来言志、说理、劝世、讽刺、打趣等。因此,长期以来,对联一直深受着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3.熟读成诵。四、大舞台作业布置收集并创作公益广告。教学反思:(记述教学的成功与遗憾、乐趣与困惑第二课时巩固复习,完成基训

第16课心中的丰碑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10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重难点感知人物的光辉形象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有这样一个人: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她就是霞蔚长空警魂不朽的任长霞。2.简介任长霞。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在她任局长前协助破案1072起,追捕犯罪嫌疑人950人,打掉了7个涉黑团伙,被誉为警界“女警神”。20XX年调任公安局局长,成为河南省公安系统有史以来第一位女公安局长。20XX年4月14日晚8时40分,在侦破"1.30"案件中途经郑少高速公路发生车祸,因受重伤随即被送往郑州市中心医院抢救,经过4个小时紧急抢救,终因伤势过重,不幸因公殉职,年仅40岁。20XX年6月,被公安部追授为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课文。2.汇报:A、读准生字词。B、理解词语:呜咽:伤心哽泣的声音。吊唁:祭奠死者并对家属进行慰问。噩耗:令人吃惊的不幸的消息。萦绕:萦回环绕。C、学习生字3.齐读课文:课文写了任长霞几件事。A、她铲除恶势力,又带领民警帮助恶势力迫害的冯大爹收割麦子。B、韩大妈的女儿被人杀害了,她将躲藏11年的凶手捉拿归案,并像闺女一样照顾韩大妈的生活。C、收养孤女春雨,像妈妈一样照顾她的学习和生活。4.自读课文,再次熟悉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感知任长霞的光辉形象。2.抓住重点语句,感受人们对任长霞的崇敬、缅怀之情。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作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指名读文。二、细读课文,感悟“丰碑”1.再次了解课题:心中的丰碑。丰碑: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2.课文为什么以“丰碑”为题,课文中哪些地方使你感动,觉得任长霞是一座“丰碑”?A、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对任长霞的各种称呼,说说看到这些称呼你感受到什么?(“门神”、“福字”说明任长霞像门神一样保护着老百姓的安全,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