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考情微观+命题特点+真题再现)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38/3B/wKhkGWddBqSAOpdkAALu8V2-vJI096.jpg)
![2025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考情微观+命题特点+真题再现)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38/3B/wKhkGWddBqSAOpdkAALu8V2-vJI0962.jpg)
![2025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考情微观+命题特点+真题再现)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38/3B/wKhkGWddBqSAOpdkAALu8V2-vJI0963.jpg)
![2025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考情微观+命题特点+真题再现)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38/3B/wKhkGWddBqSAOpdkAALu8V2-vJI0964.jpg)
![2025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考情微观+命题特点+真题再现)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9/M03/38/3B/wKhkGWddBqSAOpdkAALu8V2-vJI096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2025高考诗歌鉴赏新题型(考情微观+命题特点+真题再现)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题专家表示,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有两大显著特点,其中第一点就是“阅读材料体现跨学科的综合性,意在引导基础教学进一步打破学科壁垒,注重各类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表达、交流能力。能综合运用在语文与其他学科中获得的知识、能力和方法”。跨学科融合类题型旨在通过跨学科的方式,将语文学习的阅读与理解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考查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生活情境中把握语言文字特点、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思维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这一目的。注重语言实践,摒弃机械刷题,充分体现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得以实现的基础。纵观历年高考题,其中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学科融合类题时有出现。一、考情微观年份卷别文本体裁作家作品所跨学科2024新高考I卷借景抒情诗刘克庄《宿千岁庵听泉》音乐全国甲卷借景抒情诗宋·吕本中《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美术北京卷咏物诗李贺《马诗二十三首(选四)》美术2023新高考II卷借景抒情林逋
《湖上晚归》美术天津卷咏物诗苏轼《鹤叹》生物2022全国甲卷咏物诗欧阳修《画眉鸟》文同《画眉禽》美术、生物北京卷咏物诗杜甫《病柏》生物
从跨学科的角度来看,古诗鉴赏主要跨越美术、音乐及生物等多个领域。所选文本多为古诗,尤其以唐宋时期的作品为主,重点聚焦于借景抒情诗与咏物诗。这些文本多取材于自然景物与咏叹之物,旨在抒发作者的情感与志向,鲜明地展现了“诗言志”的文学特性,并深刻体现了诗歌作为交际工具的独特功能。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语言实践的重要性,倡导通过实际运用而非机械刷题的方式来提升鉴赏能力。二、命题特点(一)诗歌具有独特的韵律美、深邃的情感表达和丰富的意象构建,它的构成是立体的,有显性的表层内容,也有中层和深层的隐性内容,从情感到思想到技法等,都是丰富的教学资源。而学科融合类题是指分析诗歌中蕴含的跨学科的特性。(1)美学之韵:与诗歌有着天然的契合。在跨学科融合的视角下,我们不难发现,诗歌中的每一行字句都蕴含着对美的追求与探索。从形式美到内容美,从音韵的和谐到意象的深远,诗歌之美在美学理论的映照下更加熠熠生辉。(2)哲学之思:哲学的思考也为诗歌鉴赏提供了另一重维度。通过对存在、真理、自由等哲学命题的探讨,诗歌引导读者在哲学的海洋中遨游,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3)穿越历史:诗歌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传承者。在跨学科融合的背景下,将文学与历史相结合,能够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诗歌背后的时代风貌、社会变迁及作者的心境变化。通过历史学的视角,我们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诗歌的时代背景,进而更加细腻地体会诗人的情感与抱负。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跨学科的方式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题型。诗歌鉴赏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的特点。(二)试题依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考查内容与语文教材相衔接,作答难度适中,文学类文本与学科融合类题的结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文本选材的跨学科性:文本的选材往往跨越历史学科,个别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种跨学科性为学科融合类题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2)题目设计的跨学科性:学科融合类题的任务设计往往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需要学生进行跨学科的综合运用和创新思维。这种任务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阅读理解的跨学科要求:在阅读信息类文本时,学生需要运用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理解和分析。这种跨学科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和综合素养。三、真题再现:文本素材跨学科融合(与音乐、美学学科融合)(2024·新高考I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宿千岁庵听泉刘克庄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君看昔日兰亭帖,亦把湍流替管弦。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交代,诗人之所以会到千岁庵借宿,是出于对庵前泉水的喜爱。B.诗歌主要是从听觉的角度来描写泉流,与题目中的“听泉”二字相切合。C.诗人雅趣与古人相通,在听泉的时候,联想到昔日曲水流觞的兰亭雅集。D.诗人与兰亭诸贤一样,都把对音乐之美的追求寄托于山水而摒弃了乐器。2.诗中以对比的方式,对泉声进行了生动的描写,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答案】1.D2.①乍听与久听的不同:乍听泉声时感觉是一条溪水从门前流过,久听后感觉水声逐渐弥漫于四周,使人有身处舟中之感。②激流声与涓滴声的不同:泉流时而汹涌,听起来壮阔雄伟;时而滴沥,听起来清亮圆润。题型跨学科融合(一)(与音乐学科融合)(2024·湖北黄冈·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张先野绿连空,天青垂水,素色溶漾都净。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汀洲日落人归,修巾薄袂,撷香拾翠相竞。如解凌波,泊烟渚春暝。彩绦朱索新整。宿绣屏、画船风定。金凤响双槽,弹出今古幽思谁省。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重听。尽汉妃一曲,江空月静。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三句,词人用笔精炼,多方面、多层次地描绘出一幅江上美景图,景象寥廓寂静。B.上片结句收束了铺叙,又用“烟”字营造出一种朦胧的色彩,为下片的抒情做了铺垫。C.下片“彩绦朱索”指五颜六色的彩带,是女子的装饰物,这里泛指美人身上的衣饰。D.“眉相并”意即双眉紧锁,整句以眼前艳丽的鲜花反衬琵琶女的醉态愁容,极其工巧。4.这首词对音乐的描写深受白居易《琵琶行》的影响,请结合下片简要分析。(与音乐学科融合)【答案】3.D4.①运用比喻来描摹乐声,“玉盘大小乱珠迸”化用“大珠小珠落玉盘”,形象地表现了音乐旋律的跌宕起伏。②以环境描写来衬托音乐效果。“江空月静”以空廓沉静的月夜,烘托出音乐的魅力,与“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③以听众感受来表现弹奏者技艺的高超。“弹出今古幽思谁省”说明只有自己是知音,有“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意味。(二)(与生物学科融合)(2024·宁夏银川·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东坡八首·其四》宋·苏轼种稻清明前,乐事我能数。毛空暗春泽,针水①闻好语。分秧及初夏,渐喜风叶举。秋来霜穗重,颠倒相撑拄。新舂便入甑,玉粒照筐筥②。我久食官仓,红腐等泥土。[注]①针水:稻种发芽后,其尖如针,露出水面;②筐筥:盛物之器。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毛空”“针水”两句,描绘春雨细密,农夫相语稻针已出,表达了作者对风调雨顺的期盼。B.第六句写出了秧苗的挺拔葱茏,一个“举”字与周邦彦的“一一凤荷举”有异曲同工之妙。C.舂好新稻,入锅便兹,米粒洁白如玉,而自己之前所领的官家陈米色泽暗红,食之如同泥土。D.本诗与白居易的《观刈麦》同为描写劳动的诗,两诗的后几句均表达了对尸位素餐者的批判。6.本诗序中提及作者在黄州种田的实况:地荒天旱、精力殆尽,因此寄希望于来年丰收“可忘其劳矣”。全诗主要通过什么手法来表现“忘其劳”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答案】5.D6.本诗主要运用了以虚写实(想象)的手法。诗人想象来年从春到秋风调雨顺,庄稼长势喜人,喜获丰收:诗人甚至想象自己已经品尝到了新米的清香,内心极其满足,似乎让人忘记了劳动的辛苦。(三)(与美术学科融合)(2024·全国甲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问题。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①宋·吕本中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却讶探骊人不至③,清樽画航倩分题④。[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开篇写春水、草色,围绕色彩落笔,营造出一种愉悦的情感氛围。B.春水新涨,水面辽阔宽广,在波间漂浮的船只显得如同蜉蝣一样细小。C.斥鷃见于《庄子·逍遥游》,用来与鹏做对比,因此诗中缺字应是“鹏”。D.诗歌的尾联写到了“分题”,以此收束,与题目中的“次韵”形成照应。8.请赏析颈联“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中“软”“低”二字的艺术效果。【答案】3.C4.“软”字形容斜风的温柔轻柔,营造出宁静和谐的氛围;“低”字描绘夕照的柔和低垂,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和诗意,使景象更生动。(四)(与美术学科融合)(2023·新高考II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湖上晚归林
逋卧枕船舷归思清,望中浑恐是蓬瀛。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翠羽湿飞如见避,红蕖香袅似相迎。依稀渐近诛茅地[注],鸡犬林萝隐隐声。【注】诛茅地:诗中指人的居所。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描写自己乘船归家途中所见,笔下画面随着行程逐次展开,自然流畅。B.诗人眼中的景物在秋日余晖的映照之下,有动有静,多姿多彩,令人愉悦。C.诗人如处仙境的感觉被人居之地的鸡鸣狗吠之声破坏,心情也发生了变化。D.诗人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描写,状物生动,笔触鲜活而细腻。10.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这一观点在本诗中是如何得到印证的?请简要分析。【答案】9.C10.①诗人心境澄清:首句以“归思清”三字点出归家途中诗人的内心状态,此时的他心如止水,平和静谧。②心境投射出仙境:受心境影响,诗人眼中的桥、寺、翠羽、红菜等,或宁静安详,或灵动明快,仿佛有了感情,令人如入“蓬瀛”。(五)(与生物学科融合)(2023·天津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鹤叹[宋]苏轼园中有鹤驯可呼,我欲呼之立坐隅。鹤有难色侧睨予,岂欲臆对如鵩乎。我生如寄良畸孤,三尺长胫阁瘦躯。俯啄少许便有余,何至以身为子娱。驱之上堂立斯须,投以饼饵视若无。戛然长鸣乃下趋,难进易退我不如。[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当时苏轼外任定州。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呼唤园中那只鹤,想让它站在“我”座位旁边,它斜视着“我”,面有为难之色。B.本诗语言形象生动,富于表现力,如“阁”是“搁置、高架着”的意思,使鹤瘦骨嶙峋的形象跃然纸上。C.鹤与《登快阁》“此心吾与白鸥盟”中“白鸥”意象的内涵相同,表达了一种不存机心的归隐之志。D.这首七言古体诗构思巧妙,以呼、对、驱、饲来写作者与鹤之间的交流互动。12.指出全诗写作视角的变化。13分析本诗主旨。【答案】11.C12.开始与末尾是以诗人的视角展开写作,表现作者呼叫鹤与眼见鹤离开的场景;中间是以鹤的视角展开写作,借助鹤的神态举止寄寓情感。13.诗人借鹤自省、自嘲,写出了自己对于进退取舍的矛盾心态,但最终选择对独立人格的坚守。(六)(与生物学科融合)(2022·全国甲卷·真题再现)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画眉禽文同尽日闲窗生好风,一声初听下高笼。公庭事简人皆散,如在千岩万壑中。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诗和文诗题目大体相同,都是以画眉鸟作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B.欧诗所写的画眉鸟在花木间自由飞行,文诗中的画眉鸟则在笼中饲养。C.欧诗认为鸟笼内外的画眉鸟,其鸣叫声有差别,而文诗对此并未涉及。D.欧诗中的“林间”与文诗中的“千岩万壑”具有大致相同的文化含意。15.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4.A15.①欧诗托物言志,通过对比画眉鸟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叫声,将画眉鸟作为寄托情怀的对象,抒发的是诗人归隐山林、挣脱羁绊、向往自由的感情。②文诗对画眉进行侧面描写,通过对比“公庭事简人皆散”前后对画眉鸟鸣声的听觉感受,衬托出了诗人高洁出尘、闲散淡泊、襟韵洒落的人物形象。(七)(与美术学科融合)(23-24高三上·广东深圳·阶段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金城北楼①(唐)高适北楼西望满晴空,积水连山胜画中。湍上急流声若箭,城头残月势如弓。垂竿已羡磻溪老②,体道犹思塞上翁③。为问边庭更何事,至今羌笛怨无穷。[注]①这首诗是唐天宝十一载(752年)秋冬之际,高适离开长安,赴任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中掌书记的途中,经金城(今兰州)时所作。②磻(pán)溪:在今陕西宝鸡东南,渭水的支流,相传周太公望(吕尚)出仕前曾垂钓于此。磻溪老即指太公望吕尚,此亦泛指隐者。③体道:体会人事规律。塞上翁:取自《淮南子:人间训》“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之意。1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首联写诗人登高所望之壮丽景色,起句宏伟。其中“满”“胜”二字,倾注了诗人对金城秋色的由衷赞美之情。B.颔联写水月之间仿佛满是刀枪剑戟。水流湍急,月势极静,两相映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综合授信贷款合同范文
- 个人房屋租赁合同样本范本
- 个人房产转让合同样本修订版
- 中小学教师工资集体合同范本
- 业务员委托合同范本
- 个人小额信贷合同样本
- 个人设备租赁标准合同
- 个人车辆保险合同标准模板
- 个人友情借款合同样本
- 个人合伙投资合同格式范本
- 神经外科课件:神经外科急重症
- 颈复康腰痛宁产品知识课件
- 2024年低压电工证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微电网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民航服务沟通技巧》教案第14课民航服务人员上行沟通的技巧
- MT/T 538-1996煤钻杆
- 小学六年级语文阅读理解100篇(及答案)
- CB/T 467-1995法兰青铜闸阀
- 气功修炼十奥妙
- 勾股定理的历史与证明课件
- 中医诊断学八纲辨证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