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浓缩500题)_第1页
2024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浓缩500题)_第2页
2024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浓缩500题)_第3页
2024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浓缩500题)_第4页
2024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浓缩500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考试题库(浓缩500题)

一、单选题

1.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

A、注意的分散

B、注意的动摇

C、注意的转移

D、注意的起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注意力的转移现象。注意力转移是指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

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因此,选项C“注意的转移”是正确

答案。选项A“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力无法集中,分散到多个对象上,与本题

不符;选项B“注意的动摇”是指注意力的波动,不是由任务变化引起的转移现

象;选项D“注意的起伏”也是指注意力的波动,不是由任务变化引起的转移现

象。因此,排除选项A、B、D,选项C为正确答案。

2.视觉悬崖是研究婴儿()的装置。

A、形状知觉

B、颜色知觉

C、动作发展

D、深度知觉

答案:D

解析:视觉悬崖实验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沃克和吉布森于1960年设计用于研究婴

儿深度知觉的实验装置。该装置是一个特殊的玻璃平台,中间部分用毛玻璃覆盖,

使平台两侧看起来像是悬崖的深谷。实验时,让婴儿在母亲和实验者的诱导下爬

过这个装置。如果婴儿具有深度知觉,他们会避免爬过“悬崖”,而只从平坦的

一侧爬过去。从给出的选项来看:A.形状知觉:此实验并非设计来检测婴儿对形

状的认知能力。B.颜色知觉:实验中的玻璃平台颜色并非主要考察因素。C.动作

发展:虽然实验涉及婴儿的动作,但主要目的并非研究动作发展。D.深度知觉:

视觉悬崖实验的核心目的正是检测婴儿是否具备深度知觉。因此,正确答案是D,

即视觉悬崖是研究婴儿深度知觉的装置。

3.詹姆士强调情绪与0的关系。(200871、2009-05)

A、机体变化

B、动机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

答案:A

解析:詹姆士(WilliamJames)的情绪理论,特别是他的情绪外周理论,强调了

情绪与生理变化(机体变化)的密切关系。他认为,情绪体验是对身体变化的感

知,即情绪是机体变化的直接结果,而并非是由外界刺激直接引起的。因此,詹

姆士强调情绪与机体变化(A选项)的关系。B选项“动机过程”虽然与情绪有

关,但并非詹姆士情绪理论的核心。动机过程更侧重于行为的驱动和导向,而不

是情绪的直接原因。C选项“意志过程”通常与决策和行动的控制有关,与詹姆

士的情绪理论不直接相关。D选项“认知过程”涉及信息处理、思维、记忆等方

面,虽然情绪与认知相互影响,但詹姆士的情绪理论并不特别强调情绪与认知过

程的关系。综上所述,詹姆士强调的是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关系,因此答案是A。

4.童年期儿童问接推理能力的发展表现在()的发展。

A、掌握守恒、思维可逆性、概括能力的发展

B、由一个或多个判断推出一个新的判断的思维过程

C、新的思维结构的形成、脱自我中心化、思维类型过渡

D、归纳推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类比推理能力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童年期儿童的推理能力发展表现。选项A描述的是儿童掌握

的一些基本认知能力,与推理能力发展表现不符;选项B描述的是推理的思维过

程,而非推理能力的发展表现;选项C描述的是儿童认知发展的一些阶段,也不

是推理能力的发展表现。因此,正确答案为D,归纳推理能力'演绎推理能力、

类比推理能力是童年期儿童推理能力发展的表现。

5.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

A、主我

B、客我

C、镜我

D、社会自我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概念中的镜像自我。镜像自我是指个体通过他人的反应

和评价来了解自己的形象和特点,是自我概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题

的正确答案为C,即镜我。其他选项的解释如下:A.主我:指个体对自己的主观

认识和评价,是自我概念的核心。B.客我:指个体在社交场合中表现出来的形象

和角色,是自我概念的一部分。D.社会自我:指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和地位,

以及对这些角色和地位的认识和评价,也是自我概念的一部分。

6.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认为心理治疗的目的应该是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

及(),而不是治疗症状。

A、认知能力

B、完整的人格

C、恢复信心

D、调整他们的情绪

答案:B

解析:荣格创立了分析心理学,他的治疗理念是以发展病人的创造性潜力和完整

的人格为目的,而不是仅仅治疗症状。因此,选项B“完整的人格”是正确答案。

选项A“认知能力”和选项D“调整他们的情绪”都是治疗过程中的一部分,但

不是治疗的最终目的。选项C“恢复信心”也不是荣格治疗的最终目的,虽然信

心的恢复可能是治疗过程中的一个结果。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7.艾里克森认为婴儿前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

A、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

B、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

C、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

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答案:A

解析:艾里克森的发展理论中,婴儿前期指的是出生到1岁左右的阶段。在这个

阶段,婴儿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克服怀疑感和不安全

感。因此,选项A“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是正确的答案。选项B“获得自

主感,克服羞耻感”是指幼儿期的发展任务,不是婴儿前期的任务。选项C“获

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是指学龄前儿童的发展任务,也不是婴儿前期的任务。

选项D“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是指青少年期的发展任务,同样不是婴儿前

期的任务。综上所述,答案为A。

8.童年期儿童游戏属于()。

A、互动游戏

B、实物游戏

C、象征性游戏

D、规则游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童年期儿童游戏的分类。根据儿童游戏的分类,可以将其分为互

动游戏、实物游戏、象征性游戏和规则游戏四种类型。其中,互动游戏是指儿童

之间通过身体接触、语言交流等方式进行的游戏;实物游戏是指儿童通过使用具

体的物品进行的游戏;象征性游戏是指儿童通过模仿、角色扮演等方式进行的游

戏;规则游戏是指儿童通过遵守游戏规则进行的游戏。根据题干所述,童年期儿

童游戏属于规则游戏,因此答案为Do

9.关于“精神分裂症”,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是一组精神性障碍症候群

B、患病期的患者基本丧失自知力

C、患者的情绪、情感以及行为极其脱离现实

D、自己的内部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保持一致

答案:D

解析: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其特点主要包括思维、情感,行为等

方面的异常和与现实世界的脱节。A项正确,精神分裂症确实是一组精神性障碍

症候群,它涵盖了多种精神症状的集合。B项正确,患病期间的患者由于精神症

状的影响,通常基本丧失自知力,即对自己病情的认知和判断能力受损。C项正

确,患者的情绪、情感以及行为极其脱离现实,是精神分裂症的一个显著特征,

患者可能产生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症状,导致其行为和现实世界严重脱节。

D项不正确,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一个核心特征是自己的内部世界与外部客观世界

之间的一致性丧失,即患者无法正确地理解和适应外部世界,这与选项D中的“保

持一致”相矛盾。因此,不正确的说法是D项。

10.自尊是个体对其。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200971)

A、社会角色

B、自我概念

C、自我意识

D、自我价值

答案:A

解析:自尊是个体对其社会角色进行自我评价的结果。这个答案可以从题干中的

关键词“个体对其...进行自我评价”得到支持。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角色扮演

和评价对于自尊的形成和保持非常重要。因此,选项A,即社会角色,是正确的

答案。

11.“我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自己爱的人受苦”,这是一种()的爱情。

A、游戏式

B、利他式

C、激情式

D、逻辑式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于不同类型爱情的理解。选项中的游戏式、激情式、逻

辑式都不符合题干中的“我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自己爱的人受苦”的表述,因

为这种表述体现了一种利他主义的爱情观。因此,正确答案为B,利他式。利他

式的爱情观强调的是为了对方的幸福而付出,甚至牺牲自己的利益。

12.先将群体分组,再在组内进行随机取样的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组抽样

D、分层抽样.

答案:C

解析:在统计学中,抽样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研究目的和样本的特性。对于题目中

描述的“先将群体分组,再在组内进行随机取样的方法”,我们可以逐一分析各

个选项:A.简单随机抽样:直接从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不进行任何分组或分层。

因此,A选项不符合题目描述。B.系统抽样:按照某种固定的顺序或间隔从总体

中抽取样本。这种方法也不涉及先分组再抽样的步骤,所以B选项也不正确。C.

分组抽样(ClusterSling):先将总体分成若干组或群,然后从这些组或群中随

机抽取一部分作为样本。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一旦某个组或群被选中,该组或群

内的所有单位都会被包括在样本中。这种方法与题目描述的方法最为吻合。D.

分层抽样(StratifiedSling):先将总体分成不同的层或子总体,然后从每一

层或子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虽然这种方法也涉及分组,但它是在每一层或子总

体中独立抽取样本,而不是在选中的层或子总体中抽取全部单位。因此,D选项

也不符合题目描述。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C,即分组抽样。

13.能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的特点是()。

A、就人数来讲呈正态分布,两头人数少、中间人数多

B、智力超常儿童的人数远比智力落后儿童的人数多

C、智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成就的大小

D、主要表现在感知力、想象力以及人的特殊能力方缶

答案:A

解析:在心理学和教育学的领域,关于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通常有以下认识:

A选项提到“就人数来讲呈正态分布,两头人数少、中间人数多”。这是能力发

展水平差异的一个典型特点。即大多数人的能力处于中等水平,极高和极低能力

水平的人数相对较少,这种分布形式符合正态分布的特征。B选项“智力超常儿

童的人数远比智力落后儿童的人数多”是不准确的。根据正态分布的特性,智力

超常(极高)和智力落后(极低)的人数都相对较少,而且两者在数量上大致相

等,不会存在一方远多于另一方的情况。C选项“智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

成就的大小”虽然部分正确,但过于绝对。一个人的成就除了受智力水平影响外,

还受到其他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动机、兴趣、环境、教育等。D选项“主要表现

在感知力、想象力以及人的特殊能力方面”并不直接描述能力发展水平差异的特

点,而是列举了能力的几个方面。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A选项,即能力发展水

平上的差异的特点表现为就人数来讲呈正态分布,两头人数少、中间人数多。

14.()不是咨询师应该持有的正确观点与态度。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普遍联系的观点

C、实用主义的观点

D、中立性的态度

答案:C

解析:在咨询行业中,咨询师需要持有专业、客观和全面的观点与态度来为客户

提供服务。针对给出的选项:A.唯物主义的观点-这是基于物质世界存在和发展

的客观事实的观点,对于咨询师来说,这是一个基本的'科学的观点,有助于他

们基于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B.普遍联系的观点-这意味着咨询师应该认识

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从而在解决问题时考虑到各种可能的影响因

素。这也是一个专业的、全面的观点。C.实用主义的观点-实用主义强调行动的

效果和实用性,但它往往忽视了道德、原则和价值观的考量。在咨询行业,仅仅

追求短期的、实用的解决方案可能会忽视长远的、全面的利益,因此这不是咨询

师应该持有的正确观点。D.中立性的态度-咨询师在为客户提供服务时,应该保

持中立,不偏袒任何一方,只基于事实和数据进行分析和建议。这是咨询行业的

一个基本准则。因此,选项C“实用主义的观点”不是咨询师应该持有的正确观

点与态度。

15.健康心理咨询主要针对()的求助者。

A、为突破个人弱点而求助

B、因为环境变化引起的困惑

C、为选择合适职业而求助

D、因为挫折引起的行为问题

答案:D

解析:健康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那些精神正常的人,这些人因一些刺激或者挫

折引起自己的焦虑、抑郁、恐惧和紧张等情绪问题以及一些行为问题,而且自己

的社会功能也受到影响,那么他们就需要做健康心理咨询。D符合健康心理咨询,

ABC符合发展心理咨询。

16.除了目光外,()也是一种可完成精细信息沟通的体语形式。

A、身体姿势

B、身体运动

C、身体接触

D、面部表情

答案:D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体语形式中的一种,需要考生对体语形式有一定的了解。除

了目光外,能够传递精细信息的体语形式是面部表情。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

Do选项A、B、C都是体语形式,但是它们不能像面部表情一样传递精细信息。

17.塔尔德在“模仿律”中指出,“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

总是优于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这被称为()。

A、结果律

B、几何级数律

C、下降律

D、先内后外律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塔尔德在“模仿律”中提出的观点。根据题干中的描述,我

们可以知道,塔尔德认为个体对本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的模仿与选择,总是优于

外域文化及其行为方式,这被称为“先内后外律”。因此,本题的答案为D。其

他选项的解释如下:A.结果律: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行为或现象必然会产生某

种结果。B.几何级数律:指在等比数列中,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值相等,这

个比值称为公比。C.下降律: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种行为或现象会逐渐减少或下

降。综上所述,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18.痛觉没有()o

A、适宜刺激

B、准确的定位

C、明确的性质

D、感受器

答案:A

解析:痛觉是一种复杂的感觉,通常与身体受到的伤害或潜在伤害有关。针对选

项进行分析:A.适宜刺激:痛觉没有特定的“适宜刺激”。适宜刺激是指某一感

觉器官最敏感、最容易接受的刺激。例如,眼睛对光敏感,耳朵对声音敏感。但

痛觉不是由某种特定的、唯一的刺激引起的,而是由多种潜在伤害性刺激引起的,

这些刺激可能是物理的(如切割、挤压)、化学的(如酸、碱)、温度的(如过

热、过冷)等。因此,痛觉没有特定的适宜刺激。B.准确的定位:痛觉通常具有

准确的定位能力,即我们能够感受到疼痛的具体部位。这是因为痛觉感受器在身

体各部位都有分布,当某部位受到伤害时,该部位的感受器会向大脑发送信号,

大脑会解析这些信号并确定疼痛的位置。C.明确的性质:痛觉也具有明确的性质,

我们可以区分不同类型的疼痛,如刺痛、钝痛、灼痛等。这些性质是由不同类型

的刺激和感受器所决定的。D.感受器:痛觉当然有感受器。这些感受器通常被称

为痛觉感受器或伤害感受器,它们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位,能够检测到伤害性刺

激并将这些信息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给大脑进行处理。综上所述,正确答案是

A,即痛觉没有特定的适宜刺激。

19.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称为()。(200871)

A、迁移

B、定势

C、态度

D、动机

答案:B

解析:本题目询问的是人们在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我们来逐一分析

每个选项:A.迁移:迁移通常指的是个体将已学得的经验、知识、技能等从一个

情境迁移到另一个情境的过程。这与人们在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不直接相关。

B.定势:定势是指个体在从事某种活动前,心理准备上已形成的某种倾向或准备

状态。它会影响到后续活动的进行和反应方式。因此,这个选项与题目描述的心

理准备状态相符。C.态度:态度是个体对某一特定对象(人、事、物)所持有的

相对稳定的评价和行为倾向。它并不特指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D.动机:动机

是指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

虽然动机可以影响人们是否从事某种活动,但它并不直接等同于活动前的心理准

备状态。综上所述,最符合题目描述的选项是B.定势。

20.巴甫洛夫通过(),来解释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

A、现象描述结果

B、精神病学结果

C、实验研究结果

D、心理研究结果

答案:C

解析:巴甫洛夫(Pavlov)是一位著名的生理学家,他最为人所知的贡献是条件

反射理论。然而,在解释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时,他更倾向于依赖实证和实验的

方法,而非仅仅基于现象描述、精神病学或心理学结果。A选项“现象描述结果”

通常是一种直观的、基于观察的描述,它可能包含对异常心理现象的直接观察,

但不足以构成巴甫洛夫解释这些现象的基础。B选项“精神病学结果”虽然与异

常心理现象有关,但它是基于临床观察和诊断的结果,而非巴甫洛夫所使用的实

验方法。C选项“实验研究结果”符合巴甫洛夫的研究方法。他通过严格的实验

设计和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条件下的行为反应,以此来探索和理解心理现象,

包括异常心理现象。D选项“心理学研究结果”虽然与心理现象的研究有关,但

心理学研究方法多样,不一定特指巴甫洛夫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因此,答案是C,

即巴甫洛夫通过实验研究结果来解释人类的异常心理现象。

21.逆反期的出现是()。

A、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B、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异常现象

C、由早期挫折造成的

D、人格异常的一种表现

答案:A

解析: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特定阶段,通常出现在儿童进入青春

期前后。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表现出对成人规则、期望和权威的反抗,试图建

立自己的独立性和自我认同。这种逆反行为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一个自然现象,

是儿童在逐渐成熟和成长的过程中,寻求自我独立和自我认同的必然结果。A选

项“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正确地描述了逆反期的本质。这是儿童在成长

过程中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标志着儿童从依赖逐渐走向独立。B选项“儿童心

理发展中的异常现象”是不准确的。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阶段,而非

异常现象。C选项“由早期挫折造成的”虽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逆反行为

的出现,但并非逆反期的根本原因。逆反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阶段,而不仅

仅是早期挫折的结果。D选项“人格异常的一种表现”更是错误的。逆反期是儿

童心理发展的正常阶段,与人格异常无关。因此,正确答案是A:“逆反期的出

现是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正常现象”。

22.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叫()。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应激状态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情绪状态的定义。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

通常被称为“激情”,因此选项B为正确答案。选项A“心境”指的是个体长期

的情绪状态,不符合题干描述;选项C“应激”指的是外界刺激对个体产生的生

理和心理反应,不是情绪状态的定义;选项D“应激状态”与选项C类似,也不

是情绪状态的定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

23.个体处在全力投入对事件应对的过程中,或消除和适应压力,抑或退却,这

一阶段是()。

A、警觉阶段

B、搏斗阶段

C、衰竭阶段

D、恢复阶段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应激反应的阶段。应激反应分为三个阶段:警觉阶段、搏斗

阶段和衰竭阶段。个体处在全力投入对事件应对的过程中,或消除和适应压力,

抑或退却,属于应激反应的搏斗阶段。因此,本题答案为B。恢复阶段是指应激

反应后,个体逐渐恢复到正常状态的阶段,与本题不符。

24.关于青春期生理发育加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身体成长加速

B、生理机能发育加速

C、性的发育和成熟加速

D、青春发育期提前

答案:D

解析:青春期是一个人生理和心理发生显著变化的阶段,主要表现在身体成长、

生理机能和性的发育上。A选项“身体成长加速”是青春期的一个显著特征,青

少年在这一阶段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会迅速增长。B选项“生理机能发育加速”

也是青春期的一个重要表现,如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等生理机能的增强。C选项

“性的发育和成熟加速”同样是青春期的重要特征,青少年在这一阶段会出现第

二性征,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D选项“青春发育期提前”并不是一个普遍适

用的描述,因为青春期的开始时间因人而异,受到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且,从医学角度来看,青春发育期的“提前”并不总是积极的,有时可能与某

些健康问题相关。因此,这个描述不能作为青春期生理发育加速的一个普遍特征。

综上所述,不正确的描述是D选项“青春发育期提前”。

25.自主神经由()组成。

A、躯体神经和植物神经

B、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

G31对脊神经

D、脊髓和延脑

答案:B

解析:自主神经是指不受意识控制的神经系统,主要控制内脏器官的活动。它由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交感神经主要负责应激反应,如心跳加快、

血压升高等;副交感神经主要负责放松反应,如心跳减慢、消化功能增强等。因

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其他选项中,躯体神经和植物神经是不正确的,31

对脊神经只是脊髓的一部分,不属于自主神经。

26.社会化的载体不包括()。

A、家庭

B、大学

C、杂志

D、观念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会化的载体,即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媒介或途径。选项A

家庭、选项B大学、选项C杂志都是社会化的载体,而选项D观念并不是具体的

媒介或途径,而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认知、信念或态度。因此,答

案为D。

27.能力是()。

A、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

B、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C、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D、以思维力为其支柱和核心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能力”的理解。根据选项可知,A选项是“最基本的心

理条件”,C选项是“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D选项是“以思维

力为其支柱和核心”,这些选项都没有涉及到“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这一

要素,因此排除。而B选项恰好涉及到了“完成某种活动”的要素,因此是正确

答案。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B。

28.活动性气质儿童表现为()。

A、缺乏对情绪和行为的自我控制

B、常以愤怒或者悲伤为主导情绪

C、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接触和交流

D、积极探索环境,偏爱运动性游戏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活动性气质儿童的表现。活动性气质儿童是指那些天生活泼、

好动、喜欢探索、好奇心强的儿童。根据选项,A选项描述的是情绪和行为的自

我控制缺乏,与活动性气质儿童不符;B选项描述的是常以愤怒或者悲伤为主导

情绪,也与活动性气质儿童不符;C选项描述的是积极、主动地与他人接触和交

流,虽然活动性气质儿童也可能有这种表现,但不是其主要特征;D选项描述的

是积极探索环境,偏爱运动性游戏,与活动性气质儿童的特征相符。因此,本题

的正确答案是D。

29.社会行为是人对()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

A、社会因素

B、现实生活

C、周围环境

D、即时情境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行为概念。社会行为是指人在社会环境中对

外界刺激做出的反应,包括言语、行动、情感等方面的表现。而社会因素是指影

响个体社会行为的各种因素,如社会规范、社会角色、社会认同等。因此,选项

A“社会因素”是正确答案。选项B“现实生活”、选项C“周围环境”、选项D

“即时情境”都是社会因素的具体表现形式,但不是社会行为的定义。因此,本

题答案为A。

30.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叫()。

A、默读语言

B、外部言语

C、内部后语

D、背诵言语

答案:C

解析:在心理学和语言学中,言语可以分为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外部言语是指

可以听到的或可以观察到的言语行为,如口头表达、书写等。而内部言语则是一

种无声的、在个体内部进行的思维活动,它通常不被外界直接感知。A选项“默

读语言”虽然也是无声的,但它通常指的是在内心模拟出声朗读的行为,它更接

近于外部言语的模仿,而不是纯粹的内部思维活动。B选项“外部言语”显然与

题目要求的“不出声的言语”相矛盾。D选项“背诵言语”同样是一种外部言语

的形式,因为它涉及到记忆内容的复述,即使是不出声的背诵,也是一种可以外

部观察和评估的言语形式。C选项“内部言语”则正好符合题目描述,即支持思

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内部言语是思维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个体

组织和理解思维内容,但在正常情况下,它并不被外部直接感知。因此,正确答

案是C选项“内部言语”。

31.社交情绪是人际交往中个体的一种(),是个体的社会需要是否获得满足的

反映。

A、主观体验

B、社会知觉

C、社会动机

D、社会态度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社交情绪的定义和特点。社交情绪是指在人际交往中个体的

情感体验,包括愉悦、兴奋、紧张、焦虑等。因此,选项A“主观体验”是正确

答案。选项B“社会知觉”是指个体对社会环境和他人的认知和理解,与社交情

绪不同;选项C“社会动机”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的目的和动机,也不是社交

情绪的定义;选项D“社会态度”是指个体对社会现象和他人的态度和看法,也

与社交情绪无关。因此,本题答案为A。

32.创伤后应激障碍又称()。

A、延迟性心因反应

B、急性心因反应

C、反应性精神病

D、灾难综合征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创伤后心理障碍的命名。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常见的心理

障碍,其主要症状包括回忆创伤事件、避免创伤相关的刺激、情感麻木、易激惹、

失眠等。选项A中的“延迟性心因反应”正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另一种称呼,因

此选A。选项B中的“急性心因反应”是指在遭受创伤事件后立即出现的心理反

应,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称呼。选项C中的“反应性精神病”是指在遭受创伤

事件后出现的精神病性症状,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称呼。选项D中的“灾难综

合征”是指在灾难事件中出现的心理反应,不是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称呼。因此,

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o

33.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是()。

A、遵奉者水平

B、公平水平

C、整合水平

D、自主水平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选项中,遵奉者水平是指个体只能按

照他人的期望和规则行事,缺乏自我意识和自我决策能力;公平水平是指个体能

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但仍然受到社会规则和期望的限制;自主水平

是指个体能够自主决策和行动,但仍然受到自我意识和价值观的限制。而整合水

平则是指个体能够将自我意识、价值观和社会规则、期望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

独特个性和行为方式,达到自我发展的最高水平。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34.对人的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进行判别时,下列表达中不属于“标准化区分”

法的内容的是()。

A、医学标准

B、伦理学标准

C、内省经验标准

D、社会适应标准

答案:B

解析: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判别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常用的方法包括标准化

区分法、临床诊断法、统计判别法等。其中,标准化区分法是指将被测者的得分

与一定的标准进行比较,以确定其是否属于正常范围。而医学标准、内省经验标

准、社会适应标准都是常用的标准化区分法的内容,可以用于判别心理正常与心

理异常。选项B伦理学标准与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判别无关,因此不属于标准

化区分法的内容。因此,答案为B。

35.希波克拉底把人划分为()四种类型,实际上这就是最早的气质分类和气质

类型学说。

A、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B、矮胖型、瘦弱型、强壮型和发育异常型

C、甲状腺型、垂体腺型、肾上腺型和性腺型

D、内向型、外向型、中间型和特异型

答案:A

解析:希波克拉底,古希腊著名的医学家,被认为是西方医学的奠基人之一。他

提出的体液学说对气质类型学说有着深远的影响。希波克拉底认为,人体内有四

种基本体液:血液、黏液、黄胆汁和黑胆汁。他进一步指出,这四种体液在人体

内的比例不同,决定了人的气质类型。具体来说,希波克拉底将人划分为四种气

质类型:*胆汁质:体液中黄胆汁占优势,表现为精力旺盛、易激动、脾气暴躁。

*多血质:体液中血液占优势,表现为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善于交际。*黏液质:

体液中黏液占优势,表现为稳重、迟缓、固执、缺乏灵活性。*抑郁质:体液中

黑胆汁占优势,表现为敏感多疑、情绪体验深刻、孤僻内向。对照题目选项,可

以看出B项描述的是体型分类,C项描述的是内分泌腺类型,D项描述的是性格

倾向分类,均与希波克拉底的气质分类不符。因此,正确答案是A项,即胆汁质、

多血质、黏液质和抑郁质。

36.婴儿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在()。

A、0.5?1,5岁

B、1.5~2.5岁

C、2.5?3,5岁

D、3.5-4.5岁

答案:B

解析:婴儿语言发展的过程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其中掌握母语基本语法是

一个关键的阶段。研究表明,婴儿在出生后到一定的年龄阶段,特别是在他们的

语言环境的影响下,会有一个关键期来学习和掌握母语的基本语法结构。在这个

问题中,我们需要确定婴儿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根据发展心理学的相关

研究,这个阶段通常出现在1.5到2.5岁之间。在这个时期,婴儿开始能够理解

和使用更为复杂的语法结构,如句子和短语,并且开始形成自己的语言系统。因

此,选项B“1.5~2.5岁”是正确的答案。这个阶段的婴儿在语言环境的熏陶下,

通过模仿和实践,逐渐掌握了母语的基本语法规则,为后续的语言学习打下了坚

实的基础。

37.勒温(1936)关于社会行为的公式B=f(P,E)中,E表示()。

A、行为

B、个体

C、个体所处的情境

D、函数关系

答案:c

解析:勒温(Lewin)在1936年提出了一个关于社会行为的重要公式:B=f(P,E),

其中B代表行为(Behavior),P代表个体(Person),E代表个体所处的情境

(Environment),千表示一种函数关系。这个公式强调了个体与其所处情境之

间的相互作用对行为的影响。根据这个公式的定义,我们可以逐项分析选项:A.

行为-这是公式的输出,即B,不是E所代表的。B.个体-这是公式中的P,代表

了个体因素,与E不符。C.个体所处的情境-这是公式中的E,表示了影响行为

的外部因素,即情境。D.函数关系-这是千所代表的,是一种数学关系,而不是

Eo因此,选项C“个体所处的情境”是E在勒温的公式B=f(P,E)中的正确含义。

38.和意志自制性相反的品质是()。

A、受暗示性

B、优柔寡断

C、虎头蛇尾

D、任性和怯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意志自制性的相反品质。意志自制性是指一个人能够自我控

制、自我约束,不受外界干扰和诱惑的能力。因此,与意志自制性相反的品质应

该是缺乏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的品质。选项中,只有D选项“任性和怯懦”符合

这一特点,因此D选项是本题的正确答案。A选项“受暗示性”虽然也与自我控

制有关,但并不是与意志自制性相反的品质。B选项“优柔寡断”和C选项“虎

头蛇尾”也都与自我控制有关,但并不是与意志自制性相反的品质。因此,本题

的正确答案是D。

39.信度只受()的影响。

A、系统误差

B、随机误差

C、恒定效应

D、概化理论

答案:B

解析:信度(Reliability)是衡量测量工具或方法的一致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的指标。在测量学中,信度主要受到随机误差(RandomError)的影响。随机误

差是指由于偶然因素(如测量者疲劳、环境噪声等)导致的测量结果的变异。这

种变异会降低测量的一致性,从而降低测量的信度。A选项“系统误差”是指由

于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或测量者本身的固有缺陷或习惯导致的误差。系统误差对

测量的准确性有影响,但通常不影响信度,因为系统误差在多次测量中往往保持

不变或按某种规律变化。C选项“恒定效应”并不是一个直接描述测量误差的术

语,而是指某种始终存在的、稳定的效应或影响。这种效应可能影响测量的准确

性,但不一定影响信度。D选项“概化理论”是测量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它关注

于如何将在特定条件下获得的测量结果推广到更广泛的情境或总体中。概化理论

并不直接影响测量的信度。因此,只有B选项“随机误差”是影响信度的主要因

素。所以正确答案是B。

40.下列描述中不属于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主要功能的是()。

A、能保障人作为生物体,顺利地适应环境,健康地生存发展

B、能保障人作为社会实体,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

C、能防止人的各类躯体疾病

D、能使人类正确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主要功能。选项A、B、D都是人类正常

心理活动的主要功能,而C则不是。人的心理活动与躯体疾病并没有直接关系,

因此C不属于人类正常心理活动的主要功能。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

41.威尔尼克中枢又叫()。

A、言语运动中枢

B、视觉性言语中枢

C、书写性言语中枢

D、听觉性言语中枢

答案:D

解析:威尔尼克中枢(Wernicke'sarea)是大脑中的一个重要区域,主要负责处

理和理解语言信息。在大脑的解剖学和神经科学中,该区域通常被称为听觉性言

语中枢,因为它与听觉输入和言语理解紧密相关。A选项“言语运动中枢”通常

指的是布罗卡区(Broca'sarea),这是大脑中的另一个重要区域,负责语言的

产生和运动性言语的输出。B选项“视觉性言语中枢”并不是威尔尼克中枢的别

称,而是指与视觉输入相关的言语处理区域,这通常与阅读和理解书面语言有关。

C选项“书写性言语中枢”也不是威尔尼克中枢的正式名称,它可能指的是与书

写和书写性言语产生相关的脑区。D选项“听觉性言语中枢”是威尔尼克中枢的

正确别称,因为它主要负责处理和理解通过听觉输入的言语信息。因此,正确答

案是Do

42.老年期退行性变化出现最早的心理过程是()。

A、感知觉

B\注意

C、记忆

D、思维

答案:A

解析:老年期退行性变化是指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个器官和系统的功能逐渐

下降,包括心理过程的变化。根据研究,老年期退行性变化出现最早的心理过程

是感知觉。感知觉是指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外界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

老年人的感知觉能力会逐渐下降,如视力、听力、触觉等。因此,选项A为正确

答案。注意、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也会受到老年期退行性变化的影响,但相对

于感知觉来说,它们的变化出现较晚。

43.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概念,是()。(2009-05)

A、主我

B、客我

C、镜我

D、超我

答案:C

解析:自我又称自我意识或自我概念,是个体对其存在状态的认识,包括对自己

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人际关系以及社会角色的认知。个体的自我概念取决于

个体认为他人是如何看待自己的。主我是认识的主体,客我是认识的对象,镜我

是由他人的判断所反映的自我。罗杰斯认为,自我概念比真实的自我对个体的衍

为及人格有更为重要的作用。它是个体自我觉知的体系与认识自己的方式。自我

有五个层面,即物质、心理、社会、理想、反思,其功能是保持内在一致性、解

释经验、决定期待。自我形成于三个阶段,即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

44.下列关于对人本主义思想体系的概括性描述中,错误的是()。

A、强调人的利益和价值

B、认同自然一元论和还原主义机械论

C、强调个人的尊严与自由

D、反对决定论观点

答案:B

解析:人本主义思想体系强调人的重要性、价值和尊严,它关注人的主观经验、

整体性和自我实现。A选项“强调人的利益和价值”是人本主义思想体系的核心

观点之一,这一选项正确。B选项“认同自然一元论和还原主义机械论”与人本

主义思想体系不符。人本主义强调人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而不是将人和自然视为

同一或可简单还原的机械系统。因此,这一选项错误。C选项“强调个人的尊严

与自由”也是人本主义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认为每个人都有尊严和自由

选择的权利,这一选项正确。D选项“反对决定论观点”反映了人本主义强调人

的自由意志和主观选择,而不是被外界因素或规律所决定,这一选项也正确。综

上所述,错误的选项是B。

45.下列关于亲子关系的本质的陈述中,错误的是()。

A、自然的血缘关系

B、人伦道德关系

C、教养与服从的关系

D、法定的赡养关系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亲子关系本质的理解。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其本质包括自然的血缘关系、人伦道德关系和

法定的赡养关系。其中,自然的血缘关系是指亲子关系的生物学基础,人伦道德

关系是指亲子关系的道德基础,法定的赡养关系是指亲子关系的法律基础。而教

养与服从的关系并不是亲子关系的本质,而是亲子关系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

选项C“教养与服从的关系”是错误的。

46.关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结果,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不存在所谓的“生态学效度”问题

B、实验室实验的结果不能任意地推广到现实情境中

C、学习社会心理学理论,一定要把握其局限和适用范围

D、20世纪70年代出现“社会心理学危机”的原因,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的

解释力较弱

答案:A

解析:首先,我们逐项分析题目给出的选项:A项提到“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不

存在所谓的‘生态学效度'问题”。生态学效度是指研究结果能够推广到现实世

界的程度。由于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人们在真实社会环境中的行为和互动,因此

生态学效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社会心理学研究往往需要考虑多种现实因素,而

这些因素在实验室环境中可能无法完全模拟。因此,说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不存

在生态学效度问题是不准确的。B项指出“实验室实验的结果不能任意地推广到

现实情境中”。这是正确的。实验室实验通常是在严格控制的环境下进行的,这

种环境可能与现实世界的复杂性有很大差异。因此,实验室实验的结果在推广到

现实情境时需要谨慎。C项说“学习社会心理学理论,一定要把握其局限和适用

范围”。这也是正确的。任何理论都有其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学习社会心理学理

论时,需要了解这些局限和适用范围,以便正确应用。D项提到“20世纪70年

代出现‘社会心理学危机’的原因,是社会心理学研究结论的解释力较弱”。这

也是符合历史背景的。在20世纪70年代,社会心理学界确实出现了一些对其研

究方法和结论的质疑,其中就包括对其解释力的质疑。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判断

A项的说法是错误的,因此正确答案是A。

47.关于心理测验题目的来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直接翻译国外测验的题目

B、已出版的标准测验

C、理论和专家的经验

D、临床观察和记录

答案:A

解析:在探讨心理测验题目的来源时,我们需要考虑其科学性和文化适应性。A

选项提到“直接翻译国外测验的题目”。这种做法存在显著的局限性,因为不同

文化背景下的心理结构和表达方式可能存在差异。直接翻译可能导致题目失去原

有的意义,或者与本土被试的实际情况不符,从而影响测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因此,A选项是不正确的。B选项“已出版的标准测验”是一个常见的题目来源。

这些测验已经经过广泛的验证和修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有效性。C选项“理

论和专家的经验”也是题目来源之一。心理学理论和专家的专业经验可以为测验

题目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D选项“临床观察和记录”同样是一个重要的题

目来源。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际的临床案例,我们可以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用

于编制或修订心理测验题目。综上所述,不正确的说法是A选项“直接翻译国外

测验的题目”。

48.()是应用最广的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

A、百分点

B、四分位数

C、百分等级

D、十分位数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表示测验分数的方法。选项中,百分点、四分位数、百分等

级和十分位数都是常见的表示方法。但是,应用最广的是百分等级。百分等级是

指将一个人的得分与总分相比较,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转化为百分数,表示这个

人在总体中所处的位置。例如,如果一个人的得分是80分,而总分是100分,

那么他的百分等级就是80%。百分等级的优点是简单易懂,容易比较不同人之间

的得分。因此,在教育、招聘、考试等领域中,百分等级被广泛应用。因此,本

题的正确答案是Co

49.患者听觉器官正常,能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语音,对字词也失去了理解的能

力,是因为()中枢受到损伤造成的。

A、布洛卡

B、威尔尼克

C、书写性言语

D、视觉性言语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听觉性失语症的病因。听觉性失语症是指患者听觉器官正常,

能听到声音但不能分辨语音,对字词也失去了理解的能力。根据症状可知,该病

是由于大脑中枢受到损伤造成的。根据不同的损伤部位,听觉性失语症可分为布

洛卡失语症、威尔尼克失语症,书写性言语失语症和视觉性言语失语症。其中,

布洛卡失语症是由于大脑皮质运动区损伤造成的,患者能理解语言但不能表达;

书写性言语失语症是由于大脑左侧颠顶联合区损伤造成的,患者能听懂和说话,

但不能书写;视觉性言语失语症是由于大脑后部损伤造成的,患者能听懂和说话,

但不能阅读和写作。而威尔尼克失语症则是由于大脑左侧颤叶后部损伤造成的,

患者能听懂语言,但不能理解和表达。因此,本题答案为B。

50.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语词杂拌,这种症状最可能是()。

A、思维不连贯

B、思维中断

C、破裂性思维

D、思维松弛

答案:C

解析: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出现语词杂拌,指的是患者的言语表现为句子之间缺

乏逻辑联系,语言支离破碎,呈现一种“言语的片段”。这种表现是精神病理学

中的一个重要症状。A选项“思维不连贯”虽然也描述了思维的逻辑断裂,但它

更偏向于整体思维的混乱和缺乏连贯性,而不仅仅是言语的片段化。B选项“思

维中断”是指思维突然中断,表现为患者感到脑中一片空白,常见于精神分裂症,

但它不特指言语的片段化。C选项“破裂性思维”特指在意识清晰的情况下,思

维联想过程破裂,缺乏内在意义上的连贯性和应有的逻辑性,表现为语词杂拌、

语句片段,这是精神分裂症特征性的症状之一。因此,这个选项与题目中描述的

症状最为吻合。D选项“思维松弛”则表现为联想松弛、内容散漫,对问题的叙

述不够中肯,也不很切题,是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但它不特指言语的片段化。

综上所述,最符合题目描述的症状是C选项“破裂性思维”。

51.关于感性反应,错误的说法是0。(2009-05)

A、感性反应是一种情绪化应对

B、感性反应是一种儿童式的应对

C、不论场合,一旦出现感性反应就有心理问题

D、可以随时随地采用感性反应

答案:D

解析:人对现实事件的反应,大致有三类:一是感性反应,二是理性反应,三是

悟性反应。感性反应指对外部事物的情绪化应对,是一种儿童式的应对。如果一

个人,每逢遇到事情,不管事情的性质和大小,也不管时间与场合,一律采取感

性反应,那么便会觉得这个人很幼稚,甚至心理有问题。

52.关于“情绪淡漠”,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对事物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

B、表情比较呆板

C、内心体验丰富,但表达不出来

D、对周围事情漠不关心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情绪淡漠”概念的理解。情绪淡漠是指对事物缺乏相应的情

感反应,表情比较呆板,对周围事情漠不关心等。选项A、B、D都是情绪淡漠的

表现,而选项C则是错误的,因为情绪淡漠的人内心体验不丰富,无法表达出来。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53.刻板印象具有()的意义,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化。

A、消极

B、社会适应

C、破坏性

D、概括定型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刻板印象的意义。刻板印象是指人们对于某一群体或个体的

固定、片面、武断的看法和评价。刻板印象的存在,可以使人的社会知觉过程简

化,从而更快地做出判断和决策。因此,选项B“社会适应”是正确答案。选项

A“消极”不正确,因为刻板印象并不一定是消极的,也可以是积极的。选项C

“破坏性”不正确,因为刻板印象的存在并不一定会破坏社会秩序或个体形象。

选项D“概括定型”不完全正确,因为刻板印象确实是一种概括和定型,但这并

不是它的意义所在,而是它的表现形式之一。

54.性态度的概念包括()的内容。

A、性认知、性情感和性医学

B、性认知、性情感和性技术

C、性认知、性情感和性行为倾向

D、性认知、性道德和性行为倾向

答案:C

解析:性态度是个体对性的全面看法和反应,它包含了多个方面。我们来逐一分

析选项内容:A选项提出了“性认知'性情感和性医学”。其中,“性医学”主

要涉及医学领域的专业知识,而非性态度的直接组成部分。B选项的“性技术”

同样不是性态度的直接组成部分,它可能涉及性行为的技巧或方法,但并非性态

度的核心要素。C选项的“性认知、性情感和性行为倾向”较为全面地涵盖了性

态度的核心内容。其中,“性认知”指的是个体对性的知识、理解和判断;“性

情感”指的是与性相关的情感体验,如喜爱、厌恶等;“性行为倾向”则是个体

在性行为上的倾向和选择。D选项的“性道德”虽然与性态度有一定关联,但并

非其核心组成部分,且“性道德”更多涉及伦理道德层面,而非性态度的直接内

容。综上所述,C选项“性认知、性情感和性行为倾向”最能准确地反映性态度

的概念。因此,答案是C。

55.个体与他人在()和身体接触时,情感体验最为深刻。

A、触摸

B、身体运动

C、目光接触

D、面部表情

答案:A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个体与他人在哪种情境下情感体验最为深刻。根据选项,可

以排除掉B、C、D三个选项,因为身体运动、目光接触、面部表情都不一定能够

带来情感体验最为深刻的体验。而触摸则是一种直接的身体接触方式,能够让人

们感受到对方的温度、质地、力度等信息,从而产生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因此,

答案为A。

56.假如项目得分与实际能力水平呈正相关,则区分度为正值,相关系数越大,

区分度()。

A、越低

B、越高

C、中等

D、不确定

答案:B

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区分度与相关系数之间的关系。区分度是指试题能够区分不

同能力水平的能力,通常用区分度指数(D值)来表示。相关系数是指两个变量

之间的相关程度,通常用相关系数(r值)来表示。根据题干中的条件“项目得

分与实际能力水平呈正相关”,可知相关系数为正值。而正相关表示随着一个变

量的增加,另一个变量也会增加,即能力水平越高,得分也越高。因此,区分度

也会随着相关系数的增加而增加,即区分度越高。因此,本题答案为B。

57.关于问卷法,错误的说法是()。

A、问卷的标准化程度高

B、问卷法可以在短期内获得大量的信息

C、问卷涉及的问题应该尽可能广一些,要弄清被调查者的所有信息

D、问卷设计要遵守非歧义性原则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问卷法的理解和应用。选项A、B、D都是正确的说法,只有选

项C是错误的。问卷涉及的问题应该尽可能具体、明确,避免模糊、笼统的问题,

以便被调查者能够准确理解并回答。因此,选项C是错误的。综上所述,本题答

案为Co

58.“衣食足而知荣辱”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即人的需要具有()。

A、整体性

B、选择性

C、层次性

D、动力性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生理

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次,每个层次的需

求都有不同的优先级和重要性。因此,本题的答案为C,即层次性。选项A整体

性、B选择性、D动力性都不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特点。

59.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这种记忆叫()。

A、陈述性记忆

B、程序性记忆

C、内隐记忆

D、外显记忆

答案:C

解析:在这个问题中,我们要识别哪种记忆类型描述了“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

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A选项“陈述性记忆”通常涉及事实、

数据和事件的记忆,这些记忆可以被有意识地回忆起来。B选项“程序性记忆”

涉及技能的学习,如骑车、打字等,这些技能一旦学会,通常不需要有意识地回

想。C选项“内隐记忆”描述的是一种记忆形式,其中过去的经验对当前的活动

产生了影响,但个体并不意识到这一点。内隐记忆是无意识的,并且经常在没有

意识到的情况下发挥作用。D选项“外显记忆”是指那些能够被有意识地回忆起

来的记忆,包括陈述性记忆和某些程序性记忆。根据题目描述,“个体并没有意

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这最符合内隐记忆的定义。因

此,正确答案是C选项“内隐记忆”。

60.取样是指从()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200871)

A、总体

B、群体

C、目标人群

D、样本

答案:C

解析:在统计学和研究中,取样是一个关键步骤,旨在从一个更大的集合(通常

称为“总体”)中选取一部分元素(即“样本”)来进行研究或分析。然而,在

这个题目中,我们需要确定的是从哪个集合或群体中选取样本。A选项“总体”

指的是研究的整个对象集合,但取样并不是从总体中直接选取,而是通过某种方

式或标准从总体中选择一部分。B选项“群体”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术语,它可以

指任何一组人或事物,但在这里并不特指统计学中的研究对象集合。C选项“目

标人群”是统计学和研究中常用的术语,它指的是研究者希望从中抽取样本的具

体人群或对象集合。在取样的过程中,研究者会基于一定的标准或条件从目标人

群中选取样本。D选项“样本”是已经被选取出来的一部分元素,而不是取样的

来源。因此,根据题目要求,我们需要从“目标人群”中选择有代表性的样本。

所以正确答案是Co

61.下列关于心理咨询师具备自知之明的陈述中,错误的是()。

A、咨询师需要弄清楚自己的优、缺点

B、咨询师需要知道自己的能力限度

C、咨询师能对自我生存价值进行恰当地评价

D、咨询师清楚自身能否满足社会道义的要求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心理咨询师的自知之明。自知之明是指心理咨询师对自己的认识

和评价,包括自我意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等方面。选项A、B、C都是正确的,

而选项D是错误的。心理咨询师需要清楚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责任,但并不是

所有社会道义的要求都需要满足,因为这些要求可能与咨询师的职业规范和职业

实践相冲突。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D。

62.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力叫做()。(2008-05)

A、防御机制

B、本能动力

C、心理异常

D、快乐原则

答案:A

解析:弗洛伊德是心理学的重要人物,他提出了许多关于人类心理的理论和概念。

其中,他特别强调了心理防御机制在保护个体免受焦虑和其他负面情绪侵害中的

作用。A选项“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理论中描述人们如何避免或减轻焦虑和其

他不愉快情感的心理过程。它指的是个体在面对压力、冲突或焦虑时,采用的一

系列心理策略和方法。B选项“本能动力”虽然与弗洛伊德的理论有关,但它主

要指的是人的原始驱动力,如性本能和死亡本能,而不是防止焦虑的能力。C选

项“心理异常”描述的是非正常的心理状态或行为,与防止焦虑的能力无直接关

联。D选项“快乐原则”是弗洛伊德理论中描述个体追求快乐、避免痛苦的原始

冲动,但它并不特指防止焦虑的能力。综上所述,弗洛伊德将人们防止焦虑的能

力叫做“防御机制”,因此正确答案是A。

63.用重测法估计信度,最适宜的时距随测验的目的、性质和受测者的特点而异,

一般是()周较宜,间隔时间最好不超过()个月。

A、广2、4

B、2~4、6

C、4~6、8

D、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