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专项汇编:文言文阅读之山水游记(含解析)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专项汇编:文言文阅读之山水游记(含解析)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专项汇编:文言文阅读之山水游记(含解析)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专项汇编:文言文阅读之山水游记(含解析)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专项汇编:文言文阅读之山水游记(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基础考点精讲精练专项汇编-专题11

文言文阅读:山水游记(含解析)

一、课内阅读

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婺,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i.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问答入词,层层深入。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B.千古兴亡,往事悠悠。“悠悠”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年少万兜鳌,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话用典故,详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魏蜀吴三国战事频发,也出

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主和派的愤慨以及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

之情。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娜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游海,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宁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罪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美秀而繁阴,

及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它。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但接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漠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湖、山看野萩,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就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第1页共48页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云归而岩穴限暝()

(2)野芳发而幽香芳()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然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啰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请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艮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可,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目:“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思琥的一项是()

A.沿潮阻绝溯:逆流而上B.则素演绿潭湍:急流

C.阜多趣味良:甚,很D.林寒涧寺肃:严肃,严厉

6.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B.至于夏水襄陵C.清荣峻茂D.空谷传响

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项的一项是()

A.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第②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

D.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第2页共48页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青树翠蔓B.香远藕清/自以为大有所至

C.予谓菊/秦王谓唐雎日D.直乎众矣/诚宜开张圣听

9.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晋陶渊明独爱菊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1.你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2.依据上文,谈谈“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搴竹,闻水声,如鸣琼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塘,为屿,为帽,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住,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

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渗。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丛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日奉壹。

1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隔掌竹”中的“篁”,根据其偏旁是“*”,可推测其意与“竹”相关。

B.“空游无所依”中的“依”,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依傍”。

C.“不可知其源”中的“源”,以成语“源远流长”来印证,可知其意为“源头”。

D.“隶而丛者”中的“从”,通过勾连“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从”,可理解为“学习”。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第3页共48页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

B.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如“蒙络摇缀”一句,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枝藤蔓的各种姿态。

C.作者停留潭上,“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让他感觉闲适宁静。

D.本文写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写岸势,“犬牙差互”写溪身,巧妙而贴切。

16.下面的链接材料表明了对游记写作及游览的一种观点,请简要概括。你是否赞同链接材料中画线部分

对《小石遭记》的分析?请简要评析。

【链接材料】

古人游记,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盖写尽游尽,早已境味索

然,不写尽不游尽,便见余兴无穷。篇中遥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写尽妙景:潭上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

尽妙境。

(节选自清代孙琮《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二)

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阅读陈继儒漫游潇溪(今嫌州下王镇小溪村)所作《胜游记》,完成后面小题。

胜游记

[明]陈继儒

余癖于山水之趣。戊辰春暮,拟为石梁、雁荡之游,道经于刿,将览右军之池,并康乐覆卮所。清妙

秀异,杜工部之语不虚也。

行一舍许,见其峰峦叠翠,涧水濠回,乔松壮谷口,古柏郁溪头,依稀盘谷,仿佛耦川,徘徊久之,不忍

离去。方眺第间,遇一矍叟,黄发台背,逍遥山径,牛葛天氏◎之民也。余揖询其地,知是潇溪。居虎豹,

偃虬龙,佳哉胜地。忽一童子相竿垂钓,余私计曰:“是儿器宇不凡,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也久”童子罢钓

揖予,登堂洗爵、奠聚®,宰鸡款予。主席陪话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唱一酬觥筹交错。觌④其貌,航髀⑤矍

锦;味其语,正大光明;论世则议切事务,谈道则奥彻玄微。猗欤休哉®!真世不易靓⑦者也。

尔时夜分就寝,余思良士不寐,爰®成四韵以纪胜概®,云:茅屋疏篱一径深,门无车马绿苔侵。云山纵意

权颁为主,富贵惊人懒挂心。珍馔饷宾情已厚,交情一面意何深。葛巾野服蒲葵扇,自在溪边五柳⑪阴。韵

成东白,主复孽余就席,载续四韵:风尘鞅掌⑫最羁人,谁更清闲憩此身。梦醒北窗书千卷,兴饶东郭酒三

巡。谢安门外春常静,五柳庭中月自新。任尔纷嚣当面起,斟瓢仙子正颐神。

第4页共48页

主宾话别,束装就道。

主君谓谁?徐君以圣也。童子谓谁?其孙佩元也。良辰难得,胜地不再,乃记之以志不忘。

【注释】①葛天氏,传说中的上古帝王。据说他的时代人民生活安乐,恬淡自足,社会风气淳厚朴实。②

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也:语出《晋书•王衍传》,“宁馨儿”后为小孩的美称。③爵、SPjia:古代酒器。④觌

di:见;⑤麟kAngzing:刚直,不屈不挠。⑥猗yl欤休哉:多么快乐啊。⑦靓gOu:见,看见。⑧爰yuGn:

于是。⑨胜概:优美的景色,美好的境界。⑩权:姑且,暂且。⑪五柳:陶渊明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

况。⑫鞅掌:繁忙,劳累。

17.根据语境推敲加点词的意思。

①方眺算间()

②调葛天民之民也()

③忽一童子坦竿垂钓()

④主复处余就席()

18.用“/”给文中画横线处断句(断三处)。

主席陪话者即向之策杖老翁也一唱一酬觥筹交错。

19.阅读文章,完成鉴赏。

X“茅屋疏篱一径深,门无车马绿苔侵”一句,让我想起刘禹锡《陋室铭》中的(i)"①,",

还有陶渊明《饮酒(其五))》中的“②,

这些联想到的诗文,可以帮助我们读出陈继儒这两句诗的意境特点:(2)o

复作者用词也很精妙,著一字而境界全出!如“茅屋疏篱一径深”的“深”。

作者说“爰成四韵以纪胜概”,可见这四韵是对前文潇溪游的记录。所以鉴赏这个“深”字、除联系诗句

外,还可结合前文的相关描写。我来鉴赏“深”:(3)。

20.“潇溪”因何被陈继儒视为“胜地”?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留园记

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足园也,在嘉

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日刘园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

第5页共48页

足为吴下名园之笔。及庚申、辛酉间,大乱涛至①,吴下名园半为墟莽。而所谓刘园者则自然独存。同治

中,牛般不治。至光绪二年,为毗陵②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树枣而佳卉茁,

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螟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道咽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煎9其中,都人士

女或持裳连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方伯求余文为之记。余目:“仍其旧名乎?抑肇

锡③以嘉名乎?’‘方伯日:“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

之。人日刘园,吾则日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善名而为吾之新名。”余叹日:美哉斯名乎,称其

实矣!夫大乱之后、净聚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

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

(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作者清代俞撷,有删节)

【注】①港(jian)至:相继而至。②毗(pi)陵:今江苏常州市。③肇:开始:锡:通“赐”。

2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盖星园也斯呈陋室(《陋室铭》)

B.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朝服衣酒(《邹忌讽齐王纳谏》)》

C.嘉树羊而佳卉茁清荤峻茂(《三峡》)

D.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公问其故(《曹刿论战》)

22.下面括号内对加点词的理解,不亚项的一项是()

A.羌秽不治(污浊)

B.座博相属(曲折连绵)

C.方伯与宾客觞啄其中(饮酒赋诗)

D.丹燹之余(战火焚毁破坏)

23.把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

(2)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

24.文中哪句话从侧面表现了留园的景致之美?

25.如果你陪同外地的亲戚去留园游玩,请根据文章内容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方面,向他们介绍留园。

三、对比阅读

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擎一小舟,拥羹衣炉火,

第6页共48页

独往湖心亭看雪。雾淞沆扬,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

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节选自统编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湖心亭看雪》)

【乙】

僧澄波①善弈,余命霞裳②与之对杆③。于是水声、棋声、松声、鸟声,参错④并奏。顷之又有曳杖

声从云中来者,则老僧怀远⑤抱诗集尺许来索余序。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天籁人籁,合同而化。不

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节选自袁枚《峡江寺飞泉亭记》)

【注释】①澄波:人名。②霞裳:人名。③对秤(ping):对坐下棋。④参错:杂乱不齐。⑤怀远:人名。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是日更定矣是:

(2)胡霆衣炉火拥:

(3)僧澄波善穿弈:

(4)又有事杖声从云中来者曳:

27.给【乙】文中划线句断句,用“/”在句中标出。(限划2处)

不图观瀑之娱一至于斯亭之功大矣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I)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于是吟咏之声,又复大作。

29.请你从感官角度,比较【甲】【乙】两文写景分别侧重于什么?

30.请你概括【甲】【乙】两文写景的对象及其特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

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髯,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第7页共48页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述,不复得路。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融

石,河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可为都邑之胜境,

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

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日“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选自元结®《右溪记》)

[注]①道州:州名。②营溪:河流名。③人间:与前文“山野”对应,指有居民的地方。④俾(bi):使。⑤元

结(719〜772),唐代文学家,曾两度出任道州刺史,后因不爱官场生活而弃官归田。

3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又数刀毙之(《狼》)

B.见渔人,乃大惊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C.而置州已来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D.为溪在州右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3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率搴子邑人来此绝境B.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C.徘徊溪上,为之怅然D.亲感畔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的句子。

(1)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2)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34.请结合甲文说一说,桃花源百姓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

35.甲乙两文都描写了自然景色,分别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怎样的情感?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第8页共48页

①水陆草木与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西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

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材料二:

①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愁矣。芙蕖②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

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迨®至落茗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至

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

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②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冬退,纳凉而凉逐之生。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

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西藏之,又备经年裹物

之用。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改)

【注释】①葩:花。②芙蕖(qu):即荷花,又称菌茗(handan),芙蓉、莲花等。③迨(dai):及,等到。

36.古代汉字意蕴丰富,下列说法不正理的一项是()

A.海《说文解字注》“盖大叶骇人,故谓之荷”与“自荷钱出水之日”中“荷”的意思相同。

B.劄《说文解字》“莲,芙蕖之实也”与“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中“莲”的所指相同。

C.图《说文解字》“菌也,实为菌药,未发为菌茗”与“迨至菌药成花”中的“菌皆‘意思相同。

D.二《尔雅》:“芙蓉之含敷蒲也。”李时珍也说芙蓉是“敷布容艳之意”,所以常用“出水芙蓉”来形容天然

艳丽的年轻女子。

37.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水陆草木之花避暑而暑为之退

B.出淤泥晅不染乃摘晅藏之

C.长跪而谢之及花之既谢

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38.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第9页共48页

B.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C.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D.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3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

40.两则材料都写了“莲”,但各有侧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万历辛丑年,父叔辈张灯龙山。沿山袭谷,枝头树杪®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

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灯者,

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

亦席,亦声歌,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味旦冤

【注】①树杪(m询o):树梢。②沉沉昧旦: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龙山放灯》,有删减)

【乙】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寰。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宋元《小石潭记》)

4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山下望如星河倒注()②头不得顾()

③其岸势犬牙差耳()④乃记之而去()

4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D.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4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吧处朗读停顿。

父叔辈张灯龙山

44.翻译下列句子。

第10页共48页

(1)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5.【甲】文描绘龙山放灯的盛况,【乙】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清冷,请结合下面的文言小贴土,说说【甲】

【乙】两文各自寄寓的情感。

【文言小贴士】张岱在《陶庵梦忆•序》中说:“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羊。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

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请绿潭,回清倒影,羊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落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节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胞于泉上者,醉翁

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

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低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萩,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然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46.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素湍绿潭(duan)B.飞漱其间(su)

C.饮少班醉(zh。D.麟筹交错(gong)

47.给下列加点词语选择正确的义项。

(1)①沿溯阻箪()②维多生怪柏()

绝:A.隔断B.独一无二C.极(高)D.气息中止

(2)①有亭翼然顺于泉上者()②强溪而渔()

临:A.至UB.居高面下C.将要D.照着字画模仿

第11页共48页

4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9.【甲】【乙】两文同属山水散文,都有动静结合的写法,请各举一例。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

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庇采橡之居,背湖山之观而行桑麻之

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予之不乐也,处之期年

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变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

伐安邱、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完②之计。

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

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渝④脱粟而食之,目:“乐

哉!游乎!”

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予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苏轼《超然台记》有删改)

【注】①比:连续,连。登:庄稼成熟。②苟完:大致完备。③秫(shii):黏黄米,可酿酒。泛指有黏性的

谷物。④渝(yue):煮。

50.请用“/”标出下面语句的朗读停顿。(标注两处)

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

5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

(1)畲无与为乐者畲:

(2)相与步于中庭相与:

(3)修讼充斥桃:

(4)撷园蔬撷:

5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石交横,盖竹柏影也。

第12页共48页

(2)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

53.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甲】文中哪些内容可以印证【乙】文中“乐哉!游乎!”这句话?

54.请谈谈对【甲】文中“闲人''和【乙】文中“超然”的理解。

第13页共48页

参考答案

一、课内阅读

阅读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整,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下面对《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问答入词,层层深入。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B.千古兴亡,往事悠悠。“悠悠”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年少万兜鳌,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话用典故,详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魏蜀吴三国战事频发,也出

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

D.“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词人对英雄的仰慕,对主和派的愤慨以及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

之情。

醉翁亭记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哪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游潺,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宁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日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

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罪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幕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美秀而繁阴,

及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它。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③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但接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

漠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湖、山看野薮,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

中,弈者胜,就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④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

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

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云归而岩穴眼暝()

第1页共48页

(2)野芳发而幽香芳()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4.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然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答案】1.C

2.昏暗花

3.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4.示例:面对困难和挫折能够豁达乐观、恬然自适、积极向上,有所作为。

【解析】

1.

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词。

C.“详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赏析不恰当。“年少万兜鳌,坐断东南战未休”意为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

了三军统帅;他能占据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这句话用典故,实写史事,战斗场面

一笔而过,并没有“详写硝烟弥漫的战斗场面”。

故选C。

2.

本题考查解释文言字词。可结合句意推断词义。

(1)句意: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暝:昏暗;

(2)句意: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花。

3.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一定要回到语境当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

辅。注意重点词语“意(心意,情趣)”等要正确理解。

4.

本题考查联系实际谈启示。

结合第①段“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可知,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

但他能够恬然自适,欣赏山水美景,可见他有着豁达乐观的积极心态;

结合第④段“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可知,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

仍然积极向上,有所作为,一心为民,与民同乐;

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来看,我们的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遇到困难,我们不要有畏难情绪,应像

第2页共48页

欧阳修一样,要勇敢地直面困难不逃避;遇到挫折,我们也不必怨天尤人,可以学习欧阳修,尽管被贬滁

州,依然积极向上,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据此作答。

【点睛】

参考译文:

醉翁亭记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

丽的,是琅珊山。沿着山上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流水声,是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是酿泉。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亭子,是醉翁亭。建造

这个亭子的人是谁?是山里的和尚智仙。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太守和宾

客来这里饮酒,喝了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是最大,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喝

酒上,而在欣赏山水之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又如太阳出来林间的雾气消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阴暗明亮交替变化的,是山间早

晨和傍晚。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美好的树木繁茂滋长,形成一片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

洁白,冬天溪水落下,露出石头,就是山里的四季景象。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乐趣也

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欢唱,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喊,后面的人应答,老人弯着腰走,

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来来往往不断的行人,是滁州的游客。到溪边钓鱼,溪水深并且鱼肉肥美;用酿泉

造酒,泉水清并且酒也清;野味野菜,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那是太守主办的宴席。宴会喝酒的乐趣,不

在于弹琴奏乐,投壶的人中了,下棋的赢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时起时坐大声喧闹的人,是欢乐的宾

客们。一个脸色苍老的老人,醉醺醺地坐在众人中间,是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

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而人们

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

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的欧阳修。

阅读《三峡》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三峡

郦道元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

第3页共48页

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净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县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目:“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琥的一项是()

A.沿潮阻绝溯:逆流而上B.则素演绿潭湍:急流

C.良多趣味良:甚,很D.林寒涧寺肃:严肃,严厉

6.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略无阙处B.至于夏水襄陵C.清荣峻茂D.空谷传响

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总体描写三峡概貌,写出了三峡的雄伟气象,为下文具体景物的描绘提供了大背景。

B.第②段中“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乘奔马、御风飞行作比,表现出江水一泻千里的气势。

C.文章结尾写渔人的歌谣“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进一步突出了三峡秋天的凄凉冷落。

D.文章抓住季节特点,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绘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答案】5.D

6.A

7.D

【解析】

5.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辨析。

D.句意: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肃:寂静、幽静。

故选D。

6.

本题考查通假字辨析。

A.句意: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阙:同“缺”,意思是空隙、缺口。

故选Ao

7.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D.本文第②段开始写水。作者按照自然时令,先写水势最大最急的夏季。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

第4页共48页

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第③段写春冬三峡之景。“春冬之时”“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

态,动静交织;“怪柏”“悬泉”“瀑布”,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清荣峻茂”蔚为奇观。

第④段写秋天三峡之景,“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秋季三峡水枯气寒,猿鸣凄凉。

故文章第②〜④段依次写出了三峡夏、春冬、秋各个季节的自然景象。选项中“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表述错

误。

故选D。

【点睛】

参考译文: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

太阳。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

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江水漫上小山丘的时候,下行或上行的船只都被阻挡了,有时

候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这中间有一千二百里,即使骑

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

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在之上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

盛,确实趣味无穷。

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

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

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不蔓不枝/青树翠蔓B.香远至清/自以为大有所季

C.予谓菊/秦王谓唐雎曰D.宜乎众矣/诚宜开张圣听

第5页共48页

9.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晋陶渊明独爱菊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1.你从“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中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2.依据上文,谈谈“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人格的现实意义。

【答案】8.D

9.晋陶渊明/独爱菊

10.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

11.①感慨知音少(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②即使同道不多,也要坚守志趣,洁身自爱(永葆清白

的操守和正直的品格)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12.示例: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要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解析】

8.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横生枝蔓/藤蔓;

B.更加/好处;

C.认为/对……说;

D.应当/应当;

故选D。

9.

本题考查划分文言文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

作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本句句意为: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晋陶渊明”是主语,“爱”

是谓语,此处限画一处,故在“晋陶渊明”与“独爱菊”之间断开。故断句为:晋陶渊明/独爱菊。

10.

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重点字词有:

后,之后,以后;鲜,很少;闻,听说,听到。

11.

第6页共48页

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思想情感的理解。

由“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知,作者深深地慨叹:当今

之世真隐者少,有德者寡,而趋炎附势钻刺富贵之门的小人比比皆是,对世人缺少君子之德的遗憾;这莽

莽红尘,能有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这社会痼疾呢?该句表明作者追求洁身自好的美好情操。这

里先用花进行比喻,让花的特性喻人,虽平淡但比喻贴切,然后借花喻人,将陶渊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

荣华富贵的心态描写的淋漓尽致。作者通过对莲花的爱慕与礼赞,表明自己对美好理想的憧憬,对高尚情

操的崇奉,对庸劣世态的憎恶。

12.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谈看法。

“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意思是:莲花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这一句既写莲本身的特征,又象征着君子

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的美好品质。如: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依然经常会面对是否随波

逐流的选择,更应该注重品德修养,学习作者的君子之风,让我们的人生之路上多一些高尚之举,做一个

正直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点睛】

参考译文:

水里陆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只爱菊花。自从李氏的唐朝以来,世上的

人们很喜欢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并不显得妖

媚,荷梗中间贯通,外形挺直,既不生藤蔓,也没有旁枝。香气散播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笔直而

洁净地立在那里,可以在远处观赏,但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

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喜爱莲花的人,与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当然人数

众多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掌竹,闻水声,如鸣琼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

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战,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住,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

游者相乐O

第7页共48页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渗。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丛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日奉壹。

1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理解专误的一项是()

A.“隔掌竹”中的“篁”,根据其偏旁是“公”,可推测其意与“竹”相关。

B.“空游无所依”中的“依”,运用组词法,可解释为“依傍”。

C.“不可知其源”中的“源”,以成语“源远流长”来印证,可知其意为“源头”。

D.“隶而丛者”中的“从”,通过勾连“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从”,可理解为“学习”。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2)怡然不动,俶尔远逝。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作者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来记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写小石潭及周围的景物。

B.本文语言简洁生动,如“蒙络摇缀”一句,连用四个动词,形象地描绘了树枝藤蔓的各种姿态。

C.作者停留潭上,“竹树环合,寂寥无人”的环境,让他感觉闲适宁静。

D.本文写景善用比喻,“斗折蛇行”写岸势,“犬牙差互”写溪身,巧妙而贴切。

16.下面的链接材料表明了对游记写作及游览的一种观点,请简要概括。你是否赞同链接材料中画线部分

对《小石遭记》的分析?请简要评析。

【链接材料】

古人游记,写尽妙景,不如不写尽为更佳;游尽妙境,不如不游尽为更高。盖写尽游尽,早已境味索

然,不写尽不游尽,便见余兴无穷。篇中遥望潭西南一段,便是不写尽妙景:潭上不久坐一段,便是不游

尽妙境。

(节选自清代孙琮《山晓阁选唐大家柳柳州全集•卷二)

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3.D

14.(1)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2)(鱼儿)静止不动,忽然又向远处游走。

15.B

第8页共48页

16.不写尽不游尽(或:留白、言已尽而意无穷)。示例1:赞同。遥望潭西南一段,所见之景极多,

但作者只写了溪身和岸势,(或:作者只写了潭西南方向之景,未写其他方向之景)这就是不写尽;潭上不

久坐一段,作者游了小石潭之后,即无心再游,这就是不游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