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_第1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_第2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_第3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_第4页
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5月适应性练习生物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而优·教有方PAGE2023学年度下学期泉州市高中适应性练习高一生物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①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②在“性状模拟分离比”试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③一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精子④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1⑤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一个基因⑥摩尔根和孟德尔的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2.下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内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每个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每个点代表记录到的一个细胞。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消耗的能量往往多于分裂期B.细胞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一半时,DNA含量急剧增加C.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较多的原因是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较长D.DNA含量的相对稳定是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因素之一3.科研人员通过下图所示方法直接利用卵细胞培育具有新性状的二倍体金鱼,其中有一关键步骤: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失活后的精子可激活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两种育种的原理都是诱变育种B.辐射处理可导致精子染色体断裂,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如果方法一产生杂合体,最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基因突变D.方法二产生杂合体原因一定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4.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有3条性染色体的血友病男孩。某同学结合下图分析该男孩的病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XY,则患血友病最可能与图丁有关B.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Y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乙有关C.该男孩患病若与图乙有关,其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XXYD.该男孩患病若与图甲有关,其父亲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5.以下语句中说法正确的有()①甲型H1N1流感病毒自身可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②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③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④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⑤1个DNA分子只能转录出1种1个mRNA⑥人类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丢失的结果⑦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⑧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⑨人体某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从细胞质出来进入组织液共穿过2层磷脂分子层A.④⑧ B.①④⑦ C.⑥⑧⑨ D.④⑤⑥⑨6.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XO(体细胞内只含1条性染色体X)的果蝇,表现为雄性不育,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螺(XrY)为亲体进行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W”)。为探究W果蝇出现的原因,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将W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再根据杂交结果,进行分析推理获得。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叙述中,正确的A.若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白眼,则W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B.若子代雌果蝇都是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W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C.若无子代产生,则W的基因组成为XrO,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引起D.若无子代产生,则W的基因组成为XrY,由基因重组引起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假说B.HIV和T2噬菌体的核酸种类和增殖过程相同C.孟德尔和摩尔根都设计了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D.32P标记T2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搅拌不充分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①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

②在“性状模拟分离比”试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一定要相等

③一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种精子

④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1⑤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一个基因​​​​​​​⑥摩尔根和孟德尔的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A.一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9.某家族中有白化病致病基因(a)和色盲致病基因(Xh),基因型为AaXBXb个体产生的一个异常卵细胞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该细胞的产生是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而致C.若该卵细胞与一正常精子受精,则后代患21-三体综合征D.若该卵细胞与一表现型正常男子产生的精子受精,后代患色盲的概率为010.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下图标注了某动物(2n=12)甲种细胞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核DNA含量,若向该种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会立刻被抑制,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处于M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是12→24→12B.加入过量胸苷约7.4h后,甲种细胞都将停留S期C.G1期发生的变化主要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若该动物乙种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4h,M期为1.9h,则选择甲种细胞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更合适11.花粉植株是体细胞遗传研究和突变育种的理想材料。下面是培育四季柑桔(2N=18)花粉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花粉植株培育的原理是花粉粒细胞具有全能性,其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B.过程③是细胞再分化,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C.四种培养基均属于固体培养基,其中所含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有差异D.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四季柑桔花粉植株根尖细胞,可观察到18条染色体12.图甲是某二倍体高等植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乙是该生物一个细胞的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区段包括①③⑤⑥⑦B.图甲中A过程表示减数分裂,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C.乙图表示表示的为有丝分裂中期D乙图所示细胞只有8个DNA分子13.下图表示用胸苷(TdR)双阻断法使细胞周期同步化,其中甲表示正常的细胞周期,G1、S、G2、M期依次分别为12h、8h、4.5h、1.5h;乙表示经第一次阻断,细胞都停留在S期;丙表示洗去TdR恢复正常的细胞周期;丁表示经第二次阻断,细胞均停留在G1/S交界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改用秋水仙素处理,则细胞会停留在G2/M交界处B.第二次阻断应该在第一次洗去TdR之后的8h到18h之间C.胸苷(TdR)很可能是通过阻碍核糖体与mRNA结合发挥作用的D.实验中需要对细胞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以便于显微镜下观察14.下图是两种单细胞藻类(伞藻)示意图,该细胞中通常不能发生的过程是()A.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 B.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C.渗透吸水和主动转运 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15.有关科学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1903年,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1910年,摩尔根通过红眼和白眼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1866年,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证明了伴性遗传16.下图是果蝇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及其部分染色体组成(数字代表对应的染色体,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考虑染色体变异,据图判断此果蝇基因型是()A.AaBbdd B.AaBbXdY C.AaBbXYd D.AaBbXdX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17.某植物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植物的叶鞘被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被毛为显性性状)。现有纯合雄性被毛植株与纯合雌性无毛植株杂交,F1中雄性全为无毛植株、雌性全为被毛植株。研究小组拟通过假说—演绎法探究相关基因的位置。请完善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提出以下两种假说:假说一:控制叶鞘被毛与否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假说二:控制叶鞘被毛与否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性状与性别相关联。Aa表现型为__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帮助他们从现有材料中选择合适的亲本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探究上述假说是否成立。(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并分析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植物茎有紫色和绿色两种,由等位基因N-n控制。某科学家用X射线照射纯合紫茎植株Ⅰ后,再与绿茎植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茎732株、绿茎1株(绿茎植株Ⅱ),绿茎植株Ⅱ与正常纯合的紫茎植株Ⅲ杂交得到F1,F1再严格自交的F2。(若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①若F2中绿茎植株占比例为1/4,则绿茎植株Ⅱ的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②绿茎植株Ⅱ的出现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______,则F2中绿茎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18.小鼠品系众多,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下图是某品系小鼠(2N=40)的某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该品系成年小鼠的体重受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A-a、D-d、F-f控制,这三对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AADDFF的成鼠最重,aaddff的成鼠最轻)。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小鼠的种群中,小鼠的表现型有________种。用图中亲本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则F2中成鼠体重介于亲本之间的个体占________。(2)小鼠的有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E、e控制,位于1、2号染色体上。经多次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亲本杂交得到F1后,让F1的雌雄小鼠自由交配,所得F2中有毛鼠所占比例总是2/5,请推测其最可能的原因:_______。(3)小鼠的体色由两对基因控制,Y代表黄色,y代表鼠色,B决定有色素,b决定无色素(白色)。已知Y与y位于1、2号染色体上,图中母本为纯合黄色鼠,父本为纯合白色鼠。请设计实验探究另一对等位基因是否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仅就体色而言,不考虑其他性状和交叉互换)。第一步:选择图中的父本和母本杂交得到F1;第二步:让F1雌雄成鼠自由交配得到F2;第三步:________。结果及结论:①_______,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②________,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19.亨廷顿症(HD)的一种发病机制是由编码亨廷顿蛋白的基因(H基因)内含子序列中的三个核苷酸(CAG)发生多次重复所致。下图1是某亨廷顿症(HD)患者家系的遗传系谱图(方框和圆圈中的数字代表患者发病时的年龄),图2是图1每个个体CAG重复序列扩增后的电泳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H基因中CAG多次重复属于_____(变异方式)。据图1分析,H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2)由图2中Ⅰ1、I2、Ⅱ1、Ⅱ2、Ⅱ3、Ⅲ1、Ⅲ2的电泳结果可推测,当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25次时才可能患病。从患者发病时的年龄和CAG的重复次数角度分析,与Ⅲ1、Ⅲ2相比Ⅲ3尚未发病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3)下图3是亨廷顿症致病机理图,其中前体RNA中被剪切下来的重复序列RNA异常聚集(也称RNA团簇)使剪接因子失去功能。过程①、③所需的原料分别是_____、_____,RNA团簇募集剪接因子后,最终导致_____缺失,从而发病。据图3可进一步判断HD的遗传方式是_____。(4)Ⅲ3(H基因中CAG重复62次)色觉正常,其成年后和一正常女性(其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婚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若该男孩患亨廷顿症,其致病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为_____。20.(一)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广泛开展动植物育种研究,通过人工创造变异选育新品种,这一过程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人工进化”。图甲、乙、丙分别表示棉花、小麦、玉米等植物的人工进化过程,请分析回答:(二)下图中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图1、2、3是关于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1)图甲中,棉花纤维颜色和棉酚含量出现新类型,是因为60Co导致相应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60Co处理后棉花产生棕色、低酚等新性状,说明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的特点。(2)棕色棉抗虫能力强,低酚棉产量高。从图甲诱变Ⅰ代中选择表现型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植株作为亲本,利用________育种方法可以快速获得抗虫高产棉花新品种。(3)图乙中,真菌抗虫基因能整合到小麦DNA上的基础是二者均______与图甲中的诱变育种方法相比,该技术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4)图丙中方法A处理后所得植株为________倍体;方法B处理可使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其原理是_______(5)分析题图可知,人工进化与自然进化的实质都是_______。(6)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___,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_。(7)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到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上是由于不同种群内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8)若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下表所示。甲基因型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aatt总数个体数2022420123982100乙基因型AATTAaTTaaTT个体数19616836400①种群甲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②种群甲中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__。③已知表中种群乙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都是10-5,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___。

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泉州市高中适应性练习高一生物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①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②在“性状模拟分离比”试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③一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只能形成2种精子④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1⑤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一个基因⑥摩尔根和孟德尔的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答案】B【解析】【分析】据题文和选项的描述可知:该题考查学生对基因的分离定律、减数分裂、基因在染色体上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详解】①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至少都含有一个致病基因,可能均为杂合子,也可能一方为杂合子,另一方面为患者,①错误;

②在“性状模拟分离比”实验中,两个桶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两个桶内的彩球分别表示雌配子、雌配子,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的彩球代表一对等位基因,因此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的彩球数量一定要相等,但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②正确;

③一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若发生交叉互换,也能形成4种精子,③错误;

④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配子的数量小于雄配子的数量,④错误;

⑤对于二倍体生物而言,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⑤错误;

⑥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⑥正确。

综上分析,②⑥正确,共有两项正确,B正确。

故选B。

2.下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内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每个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每个点代表记录到的一个细胞。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的消耗的能量往往多于分裂期B.细胞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一半时,DNA含量急剧增加C.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较多的原因是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较长D.DNA含量的相对稳定是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因素之一【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每个点代表记录到的一个细胞,绝大多数细胞处于分裂间期。在分裂间期,DNA含量因复制而加倍,当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详解】A、在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要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较长,所消耗的能量往往多于分裂期,A正确;B、由图示信息可知,当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B错误;C、间期占细胞周期的时间较长,所以分裂间期的细胞数量较多,C正确;D、由于遗传物质并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而增加,故细胞核中DNA的含量相对稳定是限制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因素之一,D正确。故选B。3.科研人员通过下图所示方法直接利用卵细胞培育具有新性状的二倍体金鱼,其中有一关键步骤: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失活后的精子可激活次级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两种育种的原理都是诱变育种B辐射处理可导致精子染色体断裂,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C.如果方法一产生杂合体,最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基因突变D.方法二产生杂合体原因一定是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卵细胞二倍体化的两种方法,方法一是用低温处理卵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加倍;方法二是低温抑制极体排除,两个极体进行融合,形成二倍体。【详解】A、两种育种的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A错误;B、辐射处理可导致精子染色体断裂,该变异类型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错误;C、方法一是用低温处理卵细胞,抑制第一次卵裂,从而使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应该是纯合体,如果方法一产生杂合体,最大的可能性是因为基因突变,C正确;D、方法二是低温抑制极体排出,形成二倍体,该方法产生杂合体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也可能是基因突变,D错误。故选C。4.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有3条性染色体的血友病男孩。某同学结合下图分析该男孩的病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XY,则患血友病最可能与图丁有关B.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YY,则患病最可能与图乙有关C.该男孩患病若与图乙有关,其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XXYD.该男孩患病若与图甲有关,其父亲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甲图为初级精母细胞的一对同源常染色体未分离;乙图为次级精母细胞的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丙图为初级卵母细胞的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离;丁图为次级卵母细胞的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详解】A、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有3条性染色体的血友病男孩,故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是XBXb和XBY,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若为XXY,则其患血友病的基因型为XbXbY,说明该男孩的XbXb来自母亲,是由于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形成卵细胞的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着丝粒分裂后所形成的两条Xb染色体没有正常分离,而是移向了细胞同一极,产生了基因型为XbXb的异常卵细胞,因此该男孩患病最可能与图丁有关,A正确;B、若该男孩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Y,是其父亲产生精子的过程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两条Y染色单体未分开引起的,因此其患病最可能与图乙有关,B正确;C、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是XBXb和XBY,图乙是次级精母细胞的一对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同一极,该男孩患病,若与图乙有关,其性染色体组成可能是XbYY,C错误;D、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的基因型是XBXb和XBY,该男孩患病若与图甲有关,则其父亲可能发生基因突变,XB突变为Xb,且X和Y这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没有分离,最终产生了基因型为XbY的精子,与Xb的正常卵细胞结合,生育出一个患病的男孩XbXbY,D正确。故选C。5.以下语句中说法正确的有()①甲型H1N1流感病毒自身可发生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②用35S标记噬菌体的DNA并以此侵染细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③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5对④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组合的种类也越多⑤1个DNA分子只能转录出1种1个mRNA⑥人类猫叫综合征是5号染色体丢失的结果⑦性别受性染色体控制而与基因无关⑧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中碱基的排列顺序⑨人体某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从细胞质出来进入组织液共穿过2层磷脂分子层A.④⑧ B.①④⑦ C.⑥⑧⑨ D.④⑤⑥⑨【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病毒没有细胞结构,自身不能发生基因重组;35S只能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二倍体生物的细胞减数分裂后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分子片段,所以1个DNA分子能转录出许多种mRNA;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遗传信息是指DNA中碱基或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详解】①甲型H1N1流感病毒自身只发生基因突变,不能发生基因重组,①错误;②用35S标记的是蛋白质,用32P标记的是DNA,②错误;③玉米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经过减数分裂后,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10条,③错误;④非同源染色体数量越多,非等位基因的组合就会越多,④正确;⑤1个DNA可以转录出多种多个mRNA,⑤错误;⑥猫叫综合征是第5号染色体缺失,⑥错误;⑦性别与性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有关,⑦错误;⑧遗传信息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中碱基的排列顺序,⑧正确;⑨人体肌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没有二氧化碳,⑨错误。④⑧正确,①②③⑤⑥⑦⑨错误,即A正确,BCD错误。故选A。6.已知性染色体组成为XO(体细胞内只含1条性染色体X)的果蝇,表现为雄性不育,用红眼雌果蝇(XRXR)与白眼雄果螺(XrY)为亲体进行杂交,在F1群体中,发现一只白眼雄果蝇(记为“W”)。为探究W果蝇出现的原因,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将W果蝇与正常白眼雌果蝇杂交,再根据杂交结果,进行分析推理获得。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的叙述中,正确的A.若子代雌、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白眼,则W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B.若子代雌果蝇都红眼、雄果蝇都是白眼,则W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C.若无子代产生,则W的基因组成为XrO,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引起D.若无子代产生,则W的基因组成为XrY,由基因重组引起【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正常情况下:红眼雌果蝇(XRXR)×白眼雄果螺(XrY)→XRXr(红眼雌果蝇)、XRY(红眼雄果螺),即正常情况下不会出现白眼雄果蝇,说明这只白眼雄果蝇是变异产生的,最有可能就是含有Xr染色体的精子与一个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结合产生的XrO。【详解】A、若W出现是由环境改变引起,则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它与正常白眼雌果蝇XrXr杂交,产生的后代雌性全为红眼,雄性全为白眼,A错误;B、若W出现是由基因突变引起,即该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它与正常白眼雌果蝇XrXr杂交,产生的后代不论雌雄全为白眼,B错误;C、若W的基因组成为XrO,由于该雄性个体中性染色体只有一条,因此不能正常进行减数第一次分裂,导致雄性不育,因此不能产生后代,C正确;D、若W的基因组成为XrY,则应该产生后代,D错误。故选C。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的假说B.HIV和T2噬菌体的核酸种类和增殖过程相同C.孟德尔和摩尔根都设计了测交实验来验证其假说D.32P标记T2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搅拌不充分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答案】C【解析】【分析】萨顿通过实验观察和推理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的是类比推理法,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用的是假说-演绎法;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定律用的是假说-演绎法;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用的是模型建构法。【详解】A、萨顿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是假说,没有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A错误;B、HIV病毒与T2噬菌体的核酸类型不同,前者是RNA,后者是DNA,因此两者的增殖过程也不相同,B错误;C、孟德尔设计的测交方法来验证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假说,摩尔根也设计了测交实验来验证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D、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只有DNA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的合成,搅拌不充不影响上清液的放射性,D错误。故选C。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有()①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一定均为杂合子

②在“性状模拟分离比”试验中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一定要相等

③一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种精子

④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数量比约为1∶1⑤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只含有一个基因​​​​​​​⑥摩尔根和孟德尔的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A.一项 B.三项 C.四项 D.五项【答案】A【解析】【分析】基因分离定律的内容是: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在“性状模拟分离比”实验中,两个桶分别表示雌、雄生殖器官,两个桶内的彩球分别表示雌配子、雌配子,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的彩球代表一对等位基因,因此每个小桶内的两种颜色的彩球数量一定要相等,但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详解】①有一对夫妻生了四个孩子,其中有一个孩子患有白化病,则双亲可能是正常的杂合子,或一个是正常杂合子和一个是白化病,①错误;②在“性状模拟分离比”试验中两个桶表示雌雄生殖器官,由于雄配子数量多于雌配子,因此两个桶内的彩球数量不一定要相等,②错误;③一个基因型为AaBb(位于两对染色体上)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若不考虑变异,则由于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形成2种类型、4个精子,③错误;④基因型为Yy的豌豆,减数分裂形成的雌雄配子中Y与y的比均约为1∶1,但雌雄配子数量比不等于1∶1,一般是雄配子的数量远多于雌配子,④错误;⑤通常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存在,配子中则成单存在,并非配子中只有一个基因,⑤错误;⑥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摩尔根和孟德尔的实验都运用了“假说—演绎法”,⑥正确。A正确,BCD错误。故选A。9.某家族中有白化病致病基因(a)和色盲致病基因(Xh),基因型为AaXBXb个体产生的一个异常卵细胞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细胞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B.该细胞的产生是由于次级卵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而致C.若该卵细胞与一正常精子受精,则后代患21-三体综合征D.若该卵细胞与一表现型正常男子产生的精子受精,后代患色盲的概率为0【答案】D【解析】【详解】A、正常情况下减数分裂产生的卵细胞中不存在等位基因,而该卵细胞中XB和Xb这对等位基因同时出现,这对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它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A错误;B、XB和Xb这对等位基因存在的同源染色体应该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分离,此图中没有分离,说明该细胞是由于初级卵母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异常而产生的,B错误;C、21-三体综合征是常染色体上数目异常导致的,而该卵细胞是性染色体异常导致的,C错误;D、若该卵细胞与一表现型正常男子产生的精子受精,由于肯定含有XB,所以后代患色盲的概率为0,D正确。故选D。【点睛】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及人类遗传病,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尤其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能根据题中及图中基因型推断该卵细胞形成的原因,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0.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分为G1期、S期和G2期)和分裂期(M期)。下图标注了某动物(2n=12)甲种细胞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核DNA含量,若向该种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会立刻被抑制,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处于M期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变化是12→24→12B.加入过量胸苷约7.4h后,甲种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C.G1期发生的变化主要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若该动物乙种细胞的细胞周期为24h,M期为1.9h,则选择甲种细胞观察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更合适【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表示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2)甲种细胞的细胞周期各阶段的时长及DNA含量。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规律为: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染色体变化规律为: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即12→24→12。【详解】A、由于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所以处于M期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是12→24→12,A正确;B、若向该种细胞的培养液中加入过量胸苷,处于S期的细胞会立刻被抑制,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不受影响,加入过量胸苷约7.4h(2.2+1.8+3.4)后,甲种细胞都将停留在S期,B正确;C、G1期发生的变化主要是有关蛋白质的合成,S期发生的变化主要是DNA的复制,C错误;D、若乙种细胞周期为24h,M期为1.9h,M期占比为1.9/24=7.92%,而甲种细胞M期占比为1.8/(3.4+7.9+2.2+1.8)=11.76%,所以选择甲种细胞观察有丝分裂染色体变化更合适,D正确。故选C。11.花粉植株是体细胞遗传研究和突变育种的理想材料。下面是培育四季柑桔(2N=18)花粉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花粉植株培育的原理是花粉粒细胞具有全能性,其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B.过程③是细胞再分化,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C.四种培养基均属于固体培养基,其中所含植物激素的种类和比例有差异D.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四季柑桔花粉植株根尖细胞,可观察到18条染色体【答案】D【解析】【详解】花粉细胞培育成单倍体植株,培育的原理是花粉粒细胞具有全能性,其技术是植物组织培养,A正确;由愈伤组织到从芽的过程是再分化,其根本原因是基因选择性表达,B正确;图中四种培养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含量,C正确;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四季柑桔花粉,其染色体数为9条,D错误。【点睛】注意:在植物组织培养时,植物激素的使用:激素使用情况结果先使用生长素,后使用细胞分裂素有利于细胞分裂,但细胞不分化先使用细胞分裂素,后使用生长素细胞既分裂也分化同时使用,且比例适中促进愈伤组织的形成同时使用,且生长素用量较高有利于根的分化、抑制芽的形成同时使用,且细胞分裂素用量较高有利于芽的分化、抑制根的形成12.图甲是某二倍体高等植物在生殖发育过程中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乙是该生物一个细胞的局部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包括①③⑤⑥⑦B.图甲中A过程表示减数分裂,C过程表示有丝分裂C.乙图表示表示的为有丝分裂中期D.乙图所示细胞只有8个DNA分子【答案】B【解析】【分析】1、分析图甲:A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表示受精作用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④表示受精过程;C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其中⑤表示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前期、中期;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⑦表示有丝分裂末期。2、分析图乙:图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详解】A、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表示受精过程,⑤表示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前期、中期;⑥表示有丝分裂后期;⑦表示有丝分裂末期,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导致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所以甲图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区段包括①④(④的后半部分)⑤⑥⑦,③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不含同源染色体,A错误;B、甲图中A过程得到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表示减数分裂,C过程得到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不变表示有丝分裂,B正确;C、图乙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C错误;D、乙图所示细胞中有4条染色体,且每条染色体都含染色单体,所以共含有8个核DNA分子,另外在细胞质基质中也含有少量的DNA分子,D错误。故选B。13.下图表示用胸苷(TdR)双阻断法使细胞周期同步化,其中甲表示正常的细胞周期,G1、S、G2、M期依次分别为12h、8h、4.5h、1.5h;乙表示经第一次阻断,细胞都停留在S期;丙表示洗去TdR恢复正常的细胞周期;丁表示经第二次阻断,细胞均停留在G1/S交界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改用秋水仙素处理,则细胞会停留在G2/M交界处B.第二次阻断应该在第一次洗去TdR之后的8h到18h之间C.胸苷(TdR)很可能是通过阻碍核糖体与mRNA结合发挥作用的D.实验中需要对细胞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以便于显微镜下观察【答案】B【解析】【分析】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并且为下阶段S期的DNA合成做准备;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主要为M期做准备,但是还有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占细胞周期的90%--95%,则选观察细胞有丝分裂的材料,选分裂期长,占细胞周期比例大的。【详解】A、若改用秋水仙素处理,因秋水仙素会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细胞会停留在M期,A错误;B、由于S期时间为8h,G1+G2+M=18h,故第二次阻断后应该在第一次洗去TdR之后的8h到18h之间,B正确;C、据图分析,胸苷(TdR)很可能是通过阻碍DNA的复制发挥作用的,C错误;D、该实验需要细胞保持活性,不需要对细胞进行解离、漂洗、染色、制片,D错误。故选B。14.下图是两种单细胞藻类(伞藻)示意图,该细胞中通常不能发生的过程是()A.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 B.细胞分化和基因重组C渗透吸水和主动转运 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答案】B【解析】【分析】伞藻是单细胞生物,细胞可以通过增殖而繁殖后代,也可以经历衰老和凋亡,但是由一个细胞构成,不会发生分化。【详解】A、伞藻是单细胞生物,可以通过增殖繁殖后代,可以通过凋亡而正常死亡,A错误;B、伞藻有细胞核但不会减数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因为是单细胞生物,细胞不会分化,B正确;C、细胞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应能够发生渗透吸水,也能有选择的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C错误;D、伞藻是真核细胞,DNA在复制时可以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也可以发生结构变异,D错误。故选B。15.有关科学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1903年,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1910年,摩尔根通过红眼和白眼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D.1866年,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证明了伴性遗传【答案】C【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思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1928年,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A错误;B、1903年,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法提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错误;C、1910年,摩尔根通过红眼和白眼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正确;D、1866年,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得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人们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采用的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16.下图是果蝇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及其部分染色体组成(数字代表对应的染色体,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考虑染色体变异,据图判断此果蝇基因型是()A.AaBbdd B.AaBbXdY C.AaBbXYd D.AaBbXdXd【答案】C【解析】【分析】果蝇有8条染色体,共4对,其中有3对常染色体,且这3对染色体形态大小都相同,还有1对性染色体形态、大小不同,即X和Y染色体。果蝇的Y染色体比X染色体要大。【详解】图中画出了四条染色体,由于其上标有基因,根据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可以清楚的判断出1和3号染色体是同源染色体,所以推出2和4号应是另一对同源染色体,由于二者形态不同,即X和Y染色体。所以此果蝇是雄性;由于果蝇的X染色体比Y染色体短小,所以2号为X染色体,4号为Y染色体,基因型是AaBbXYd,选C正确。故选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17.某植物为雌雄异株,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植物的叶鞘被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被毛为显性性状)。现有纯合雄性被毛植株与纯合雌性无毛植株杂交,F1中雄性全为无毛植株、雌性全为被毛植株。研究小组拟通过假说—演绎法探究相关基因的位置。请完善并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杂交实验结果提出以下两种假说:假说一:控制叶鞘被毛与否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假说二:控制叶鞘被毛与否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性状与性别相关联。Aa表现型为__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帮助他们从现有材料中选择合适的亲本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探究上述假说是否成立。(要求写出实验思路并分析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植物茎有紫色和绿色两种,由等位基因N-n控制。某科学家用X射线照射纯合紫茎植株Ⅰ后,再与绿茎植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茎732株、绿茎1株(绿茎植株Ⅱ),绿茎植株Ⅱ与正常纯合的紫茎植株Ⅲ杂交得到F1,F1再严格自交的F2。(若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①若F2中绿茎植株占比例为1/4,则绿茎植株Ⅱ的出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②绿茎植株Ⅱ的出现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______,则F2中绿茎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答案】①.雌性个体为被毛、雄性个体为无毛②.基因选择性表达③.表现型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④.让F1雄性无毛植株与雌性被毛植株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让F1雄性无毛植株与纯合雌性无毛植株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若杂交后代出现雄性被毛:雄性无毛:雌性被毛:雌性无毛=1:1:1:1,则假说一成立;若杂交后代出现雄性被毛:雄性无毛:雌性被毛:雌性无毛=1:3:3:1,则假说二成立(若杂交后代均为无毛,则假说一成立;若杂交后代出现雌性被毛或雄性无毛:雌性被毛:雌性无毛=2:1:1,则假说二成立)。⑤.基因突变⑥.含N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⑦.1/7【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纯合雄性被毛植株与纯合雌性无毛植株杂交,F1中雄性全为无毛植株、雌性全为被毛植株”,说明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关联,这可能有两种情况: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并且被毛为显性性状,即两亲本的基因型为XAY、XaXa,后代基因型为XaY、XAXa,即符合“F1中雄性全为无毛植株、雌性全为被毛植株”;还可能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是具有从性遗传的特点,即雄性中只有AA表现为被毛,Aa和aa表现为无毛,而雌性中AA和Aa均为被毛,其它为无毛,因此亲本基因型为AA、aa,后代雌雄基因型全为Aa。【详解】(1)假说二:控制叶鞘被毛与否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但性状与性别相关联。AA表现为被毛,aa表现为无毛,但是雄性个体基因型为Aa表现为无毛,雌性个体基因型为Aa时表现为被毛,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这说明了生物的表现型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2)根据题意分析,从现有材料中选择合适的亲本设计一次杂交实验,探究上述假说是否成立,可以让F1雄性无毛植株与雌性被毛植株杂交,观察后代的表现型:如果假说一成立,F1雄性无毛植株的基因型为XaY,雌性被毛植株基因型为XAXa,则杂交后代出现雄性被毛:雄性无毛:雌性被毛:雌性无毛=1:1:1:1;如果假说二成立,则F1雄性无毛植株与雌性被毛植株基因型均为Aa,后代AA:Aa:aa=1:2:1,因此杂交后代会出现雄性被毛:雄性无毛:雌性被毛:雌性无毛=1:3:3:1。(3)根据题意分析,用X射线照射紫茎植株Ⅰ后,再与绿茎植株杂交,发现子代有紫茎732株、绿茎1株(绿茎植株Ⅱ),说明紫茎对绿茎是显性性状,亲本紫茎基因型为NN,绿茎基因型为nn,后代出现了绿茎植株Ⅱ,可能是亲本紫茎发生了基因突变,基因型变为Nn,也可能是亲本紫茎一条染色体上N所在的片段缺失所致。①若F2中绿茎植株占比例为1/4,为一对杂合子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说明绿茎植株Ⅱ的出现可能是基因突变所致。②绿茎植株Ⅱ的出现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含N基因的染色体片段缺失,假设缺失染色体为O,则绿茎植株Ⅱ(nO)与正常纯合的紫茎植株Ⅲ(NN)杂交得到F1,F1基因型为NO、Nn,F1再严格自交,由于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则后代NN:NO:Nn:nn=2:2:2:1,因此后代绿茎植株的比例为1/7。【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判断该性状的遗传可能属于伴X遗传外,还可能属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的从性遗传,即杂合子Aa在雌雄性中表现型不同。18.小鼠品系众多,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下图是某品系小鼠(2N=40)的某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该品系成年小鼠的体重受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A-a、D-d、F-f控制,这三对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AADDFF的成鼠最重,aaddff的成鼠最轻)。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该小鼠的种群中,小鼠的表现型有________种。用图中亲本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则F2中成鼠体重介于亲本之间的个体占________。(2)小鼠的有毛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E、e控制,位于1、2号染色体上。经多次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亲本杂交得到F1后,让F1的雌雄小鼠自由交配,所得F2中有毛鼠所占比例总是2/5,请推测其最可能的原因:_______。(3)小鼠的体色由两对基因控制,Y代表黄色,y代表鼠色,B决定有色素,b决定无色素(白色)。已知Y与y位于1、2号染色体上,图中母本为纯合黄色鼠,父本为纯合白色鼠。请设计实验探究另一对等位基因是否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仅就体色而言,不考虑其他性状和交叉互换)。第一步:选择图中的父本和母本杂交得到F1;第二步:让F1雌雄成鼠自由交配得到F2;第三步:________。结果及结论:①_______,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②________,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答案】(1)①.7##七②.31/32(2)E基因显性纯合时致死(3)①.观察统计F2中小鼠的毛色(或观察统计子代小鼠的毛色)的性状分离比②.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现为黄色:鼠色:白色=9:3:4③.若子代小鼠毛色表现为黄色:白色=3:1【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该品系成年小鼠的体重受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A-a、D-d、F-f控制,且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同时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显性基因遗传效应相同,具有叠加效应,即显性基因越多体重越大。【小问1详解】由于该品系成年小鼠的体重受独立遗传的三对等位基因A-a、D-d、F-f控制,每同时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显性基因遗传效应相同,具有叠加效应,则显性基因的个数有6、5、4、3、2、1、0,共7种表现型;亲本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则F2中成鼠体重与父本相同的个体占1/4×1/4×1/4=1/64,与母本相同的个体占1/4×1/4×1/4=1/64,所以与亲本相同的个体占1/64+1/64=1/32,因此F2中成鼠体重介于亲本之间的个体占1-1/32=31/32。【小问2详解】根据亲本可知,F1的基因型分别是1/2Ee、1/2ee,又由于F1中雌雄个体自由交配,根据基因频率来计算F2代中各基因型频率,即E=1/4,e=3/4,则F2中的EE基因型频率为1/16,Ee基因型频率为6/16,ee基因型频率为9/16,正常情况下F2中有毛应占7/16(大于实际情况F2中毛占2/5),说明有毛性状中存在致死现象,若EE为致死个体,去掉该部分后Ee(有毛)占6/15,即2/5,无毛ee占3/5,符合题意,故是EE纯合致死。【小问3详解】由题意知,纯合黄色鼠的基因型是YYBB,纯合白色鼠的基因型是yybb,二者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YyBb,如果另一对等位基因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则完全连锁,符合基因分离规律;如果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则符合基因自由组合规律。第二步:让F1雌雄成鼠相互交配得到F2;第三步:观察统计F2中小鼠的毛色及比例。①若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两对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子代小鼠毛色表现为黄色:灰色:白色=9:3:4;②若另一对等位基因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两对基因连锁,则子代小鼠毛色表现为黄色:白色=3:1。19.亨廷顿症(HD)的一种发病机制是由编码亨廷顿蛋白的基因(H基因)内含子序列中的三个核苷酸(CAG)发生多次重复所致。下图1是某亨廷顿症(HD)患者家系的遗传系谱图(方框和圆圈中的数字代表患者发病时的年龄),图2是图1每个个体CAG重复序列扩增后的电泳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1)H基因中CAG多次重复属于_____(变异方式)。据图1分析,H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2)由图2中Ⅰ1、I2、Ⅱ1、Ⅱ2、Ⅱ3、Ⅲ1、Ⅲ2的电泳结果可推测,当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_____(选填“大于”、“等于”、“小于”)25次时才可能患病。从患者发病时的年龄和CAG的重复次数角度分析,与Ⅲ1、Ⅲ2相比Ⅲ3尚未发病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3)下图3是亨廷顿症致病机理图,其中前体RNA中被剪切下来的重复序列RNA异常聚集(也称RNA团簇)使剪接因子失去功能。过程①、③所需的原料分别是_____、_____,RNA团簇募集剪接因子后,最终导致_____缺失,从而发病。据图3可进一步判断HD的遗传方式是_____。(4)Ⅲ3(H基因中CAG重复62次)色觉正常,其成年后和一正常女性(其父亲是红绿色盲患者)婚配,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是_____,若该男孩患亨廷顿症,其致病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为_____。【答案】(1)①.基因突变②.常(2)①.大于②.年龄小③.CAG重复次数少(3)①.核糖核苷酸②.氨基酸③.Htt蛋白④.常染色体显性遗传(4)①.3/8②.>62【解析】【分析】几种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及其特点:(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红绿色盲、血友病等,其发病特点:男患者多于女患者;隔代交叉遗传,即男患者将致病基因通过女儿传给他的外孙。(2)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其发病特点: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相传;(3)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如多指、并指、软骨发育不全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多,多代连续得病;(4)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聋哑、苯丙酮尿症等,其发病特点:患者少,个别代有患者,一般不连续。(5)伴Y染色体遗传:如人类外耳道多毛症,其特点是:传男不传女。转录是在细胞核内,以DNA一条链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RNA的过程。翻译是在核糖体中以mRNA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以tRNA为转运工具、以细胞质里游离的氨基酸为原料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小问1详解】亨廷顿症发病机制是由编码亨廷顿蛋白的基因(H基因)内含子序列中的三个核苷酸发生多次重复所致,该变异类型属于基因突变。据图1分析,患病的I1有一个正常的女儿Ⅱ1,可排除伴X显性遗传病,患病的Ⅱ2有一正常的儿子Ⅲ3,可排除伴X隐性遗传病,因此,该病的致病基因H只能位于常染色体上。【小问2详解】由图2中I1、I2、Ⅱ1、Ⅱ2、Ⅱ3、Ⅲ1、Ⅲ2的电泳结果可推测,患者CAG重复次数均超过25,因此当H基因中CAG重复次数均大于25次才可患病。与Ⅲ1、Ⅲ2比,Ⅲ3未发病,结合图示,从患者发病时的年龄和CAG的重复次数角度分析,Ⅲ3年龄小,未到发病年龄,且CAG重复次数少。【小问3详解】由图3可知,过程①是转录、③是翻译,因此所需的原料分别是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RNA团簇募集剪接因子后,使前体RNA的加工过程受阻,最终导致过程③不能翻译出Htt蛋白,从而发病,据此判断HD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小问4详解】假设HD由A/a控制,红绿色盲由B/b控制,则Ⅲ3(基因型为AaXBY),其成年后和一正常女性(aaXBXb)婚配,要求二者婚配后生一患病男孩(包括仅患HD、仅患红绿色盲、两病皆患)的概率,可以逐对分析,患亨廷顿症的概率为1/2。生出患病男孩的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