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精研】北京卷《论语》考情分析及高频考点梳理+课件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精研】北京卷《论语》考情分析及高频考点梳理+课件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精研】北京卷《论语》考情分析及高频考点梳理+课件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精研】北京卷《论语》考情分析及高频考点梳理+课件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知识精研】北京卷《论语》考情分析及高频考点梳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5高考----《论语》高考考情探究及高频考点梳理

一、考情梳理2024未考《论语》二、高频考点(一)对《论语》重点语句及主要思想的解读

考生可结合自身积累的文言文知识和对《论语》的基本储备进行解读。与文言文翻译不同,在翻译《论语》词语或句子时,只需译出重点信息即可,不必字字落实。另外,需要清晰掌握《论语》的主要思想:(1)以“仁”“礼”为核心的从政思想:重教化,轻刑罚;反对过度榨取,主张“使民也义”;为政需正己;举贤才。(2)以“仁”“礼”为核心的修身思想:孔子眼中的仁者具有勇敢、谦逊、宽容、恭敬、体谅、忠诚、博爱、远志等美德。(3)孔子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对象方面,主张“有教无类”;在教育内容方面,把道德教育(“仁”“礼”)和知识教育(“六艺”)作为主要的教育内容;在教育方法方面,讲究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结合。备考建议:考生尽可能利用部编版教材上的选文(《论语十二章》《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对孔子的一些重要弟子有所了解,如子路、颜回、冉有、子贡等。例:(2022年房山区期末卷)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共11分)(1)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2)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论语·述而》(3)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里仁》(4)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5)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论语·子张》(6)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12.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弘大B.死而后已

已:停止C.而耻恶衣恶食者

耻:耻辱D.士而怀居

怀:留恋13.上述材料中,孔子对“士”提出了哪些要求?请简要概括。(4分)14.上述材料中,孔子认为士要“志于道”“见危致命”,即积极出仕。但在《论语·泰伯》中孔子又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请结合《论语》谈谈你的认识。(4分)【参考答案】12.C(3分)(耻:以……为耻)13.(4分)理想远大、追求仁德、需要持之以恒地坚守、不过高追求物质、见危致命、见得思义、守礼要遵从本心。(写出5点即可)14.(4分)答案示例1:孔子一生志道而行,出仕是孔子行道的手段,孔子积极赞同出仕。孔子一生“再逐于鲁,削迹于卫,伐树于宋,穷于商周,困于陈蔡”,仕途之路备受艰辛,却矢志不渝,从未主动放弃进取,“杀身以成仁”即便身死,孔子不改初衷。这反映了他一生的心愿,这便是以道自任,心怀天下,哪怕是付出生命也在所不辞。答案示例2:极力追求入仕的孔子,因长期颠沛流离,不时流露出归隐的想法,他主张“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国无道,隐之可也“。他虽对曾皙有“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样闲逸自在愿望深表赞许。但他偶遇接舆,听到接舆规劝:“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深有感触,此后竟归隐鲁国,不复出仕。临终孔子还慨叹“莫我知也夫!”答案示例3:孔子的出仕观应为“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孔子秉持“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态度,积极出仕,但多年的奔波,多次的碰壁,让他心灰意冷,“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可见孔子并不拘泥于必仕必隐,不变的是志于道,可变的是通达于道的形式。依据孔子之见,士人的仕与隐唯“道”是依,入仕从政还是不仕而隐可迎“道”而解。由于《论语》语言凝练,以及时隔久远,故而有多种多样的翻译和解读,命题者往往选择2~3种提供给考生,要求考生答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这个问题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但是考生在答题时需要注意:要先准确理解题中给出的几个角度,再进行比较,然后选择自己更有所感的进行作答。(二)对《论语》文本的个性解读及评价延伸

例:(2022朝阳期末,1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有的学者译为“使老年人安逸,使朋友信任我,使年轻人怀念我”,有的学者译为“老年人得到安顿,朋友间相互信任,年轻人得到关怀爱护”。你认为哪种译法更好?【分析】前者将句中的“之”翻译成“我”,就表明这句话是对君子自身提出的修身要求,唯有提升自我,才能众人来归;后者的翻译更侧重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就要求君子推行仁的理想,使天下人得到关怀和爱护,这体现了儒家“仁”的政治思想。选择其中一个角度作答即可。论语中的很多思想确实有着穿越时空的魅力,可以作为我们做人的指南。高中生随着阅历的增加,对书中内容的感悟也在增加。学《论语》,就是学做人,学习构建自己的价值观。故而谈认识时,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以弘扬正能量,表达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结合生活实践谈对《论语》的认识

例(2017朝阳期中,13)孔子认为“不齐父其父,子其子,恤诸孤而哀丧纪”虽然好,却是“小节”。你赞成孔子的说法吗?请谈一谈自己的观点,并阐明理由。[分析]回答本类题需要:中心观点明确;理由充分,2~3条为佳;生活实例要具体准确。

三、专项训练

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6分)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论语·公冶长》)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论语·子路》)(1)(解读文句)请解释“宰予昼寝”和“不舍昼夜”。(2分)

(2)(概括文意)结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对时间的认识。(4分)【答案】(1)宰予在白天睡觉白天黑夜都不停止(2)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利用时间,不断学习,提高个体生命质量;时间飞逝,时不我待;利用时间,事业有成。[参考译文]宰予在白天睡觉。孔子说:“朽烂的木头不能雕琢,粪土之墙不能粉刷。对于宰予,我还能责备什么呢?”孔子说:“假如再给我几年时间,五十岁的时候去研习《易经》,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孔子站在河边,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孔子说:“如果有用我主持国家政事的,一年可以治理得差不多,三年会有成效。”2.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7分)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信乎,夫子①

不言,不笑,不取乎?”公明贾对曰:“以告者过也。夫子时然后言②,人不厌其言;乐然后笑,人不厌其笑;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子曰:“其然?岂其然乎?”(《论语·宪问》)[注]①夫子:此处以及下文中的夫子,均指公叔文子。②时然后言:到应该说话的时候才说话。(内容思想)从公明贾的回答来看,公叔文子是如何为人处事的?“其然?岂其然乎”反映了孔子在为人处事方面的哪些主张?请简要说明。【答案】第一问:应对有方,举止有仪,取舍有度。(3分,三个要点;每个要点各1分。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第二问:孔子用“其然?岂其然乎”表达了自己对公叔文子的佩服和赞许。其中反映了孔子在为人处事中奉行仁、礼、义、智以及中庸等主张。(4分)(“仁”“礼”“义”“智”“中庸”中至少要关涉两个方面。孔子态度,1分;反映的主张,2分;简要说明,1分。意思对即可)[参考译文]孔子向公明贾问到公叔文子,说:“他老人家不言语,不笑,不取,是真的吗?”公明贾回答说:“这是传话的人说错了。他老人家到应说话的时候才说话,别人不厌恶他的话;高兴了才笑,别人不厌恶他的笑;应该取才取,别人不厌恶他的取。”孔子说:“如此的吗?难道真是如此的吗?3.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7分)①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②棘子成曰:“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曰:“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注]犹犬羊之鞟。”(《论语·颜渊》)[注]鞟(kuò):去毛的兽皮。(1)(解读文句)文中画线句,有人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有人断句为“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的断句方法,分别写出句意。(2分)

(2)(概括文意、拓展延伸)阅读以上两则材料,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儒家对于“质”和“文”关系的认识,并选择某一个领域(文学、艺术、教育等),结合实例谈谈你的思考。(5分)

【答案】(1)①先生的话,是出自君子之口,可惜说错了。②先生这样地谈论君子,可惜说错了。(2)第一问:“质”“文”同等重要;主张文质兼备、文质并重。第二问:(示例)①思考:应该将事物的内在品质、精神修养与其外在文采、装饰相互结合,使二者相互映衬,相互平衡,二者不可或缺,也就是儒家的中庸思想。②如文学作品,若辞藻过于浮华而无翔实内容、内在思想,就会显得空洞乏味;若语言过于平白呆板,虽内容丰富却缺乏艺术感染力。③例如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既以精美语言描述盛宴,又表达了自己的远大志向、人生抱负,可谓文、质相得益彰。[参考译文]①孔子说:“质朴超过文采就会粗野鄙俗,文采超过质朴就会虚饰浮夸。文采和质朴配合适当,这才是个君子。”②棘子成说:“君子只要有好的本质就行,哪里用得着文饰呢?”子贡说:“先生的话,是出自君子之口,可惜说错了(先生这样地谈论君子,可惜说错了)。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本质和文饰,是同等重要的。(如果否定文饰,就像兽皮去掉毛色花纹,那么)虎豹之革如同犬羊之革。”4.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7分)①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论语·学而》)

②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论语·学而》)

③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论语·公冶长》)④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论语·卫灵公》)(概括文意、拓展延伸)从这几则《论语》来看,孔子在教育中关注哪些方面?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谈谈你的认识或看法。【答案】第一问:礼、德、安贫乐道、学习方法、谦虚好学、学以致用。第二问:(示例)孔子肯定了“贫而无谄,富而无骄”的观点,一个人虽穷困,但不谄媚;虽富有,但不骄奢淫逸,体现出对贫富本身持有的态度,但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孔子认为应该“贫而乐,富而好礼”,这是超越了贫富之外,对礼乐之道有所追求,其境界更高,更有现实意义。今天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更应秉持“富而好礼”的生活态度,尊重别人,与人平等相处,以仁爱之心待人,共建大同社会。[参考译文]①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有钱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还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纵有钱却谦虚好礼哩。”②子贡说:“《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先开料,再糙锉,细刻,然后磨光。’那就是这样的意思吧?”孔子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告诉你一件,你能有所发挥,举一反三了。”③子贡问:“孔文子凭什么谥他为‘文’?”孔子说:“他聪敏灵活,爱好学问,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字做他的谥号。”④子贡问怎样去培养仁德。孔子说:“工人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先要搞好他的工具。我们住在一个国家,就要敬奉那些大官中的贤人,结交那些士人中的仁人。”5.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