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22重庆市高2024届高三第四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礼俗产生的先后问题上,虽然有学者坚持认为“礼生于俗”,即礼起源于上古社会的风俗习惯,不过礼俗同源共生已是学界更为普遍的共识。如果从礼俗的社会功用和文化意义来看,礼与俗更是具有同源共生、价值同构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基础。首先,礼俗同构体现于二者的价值同构、家国同构与文化同构。礼与俗的价值同构,最终归结为历史同行、文化同宗、信仰同理。其中,国家认同是“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思想基础。刘庆柱认为,从历史科学的时空角度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属于区域文化,也不同于特定时代、特定王朝或其他政体的历史文化,更不属于某个具体的“族属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一体”文化,其本质是国家文化。国家通过国民对“国家文化”的认同,保证了国家统一和国家历史文化延续。在所有文化认同中,国家文化认同是核心的、最重要的、最根本的认同。因为归根到底,国家是社会进步的结晶,是文明形态的表现。在历史悠久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中华民族的国家历史从未间断,而蕴含其中的核心价值观则是“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社会思想,这是中华文明共同体维系大一统并不断得以强化的根本所在。比如宗族观念,既是源于中华大地并为不同族群所普遍认同的社会观念,也是“家国同构”的社会基础,而自古以来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帝王宗庙和民间宗祠的共存,则是宗族意识的重要载体。纵观整个中国历史,帝王宗庙和民间宗祠可谓同根共源,具有强大的文化标识性和社会教化功能。从周礼中可以看出,周代的分封制、宗法制是其社会制度建构的政治基础,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帝王宗庙制度成为了政权传承的政治基础,而士族家庙制度成为了家族维系的情感纽带。经过历史变迁,帝王宗庙和民间宗祠的原始内涵已发生了不小改变,但其文化象征意义已然融为“家国同构”的恒久文化认同之中。张士闪在长期的华北乡村田野考察中发现:村民待人处事,其实是兼具礼与俗的两重规则,既讲究“按理(礼)说”,却也必须“来点俗的”,二者相加才是生活的全部。一个人言行是否妥当,社会交往是否得宜,在乡村舆论中常要归之于讲不讲理、懂不懂礼。在这类话语背后,隐然存在着一套礼俗逻辑与公共机制。不管是“按理(礼)说”,还是“来点俗的”,都是以因循传统的名义,遵照现有社会秩序而为,体现出村民的礼俗同构观念,并在更深层的意义上与“家国同构”“家国一体”的社会思想相通联。正如刘铁梁所言:“民族文化应该而且必须在社会生活层面有所表现,才能成为民族的生命。”事实上,在不同的社会层面上,礼俗始终是一种价值观念同构并存的状态,并无高低上下之分,“正因为礼与俗既有差异性,又有同一性,所以在历史的过程中,‘礼俗’才联结为一个专门词语,耦合成中国文化中一个特有的系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礼俗,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功能”,这一论述可谓深中肯綮。礼与俗在价值观念上始终是同构并存,都指向社会教化与家国认同,因此形成了中国文化独立的系统。再看礼俗同构的核心价值取向与文化表征体系。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质,是以“礼”为核心的教化性文化。“礼”是由礼义、礼仪、礼器等所建构的,具有规范性、同一性,是社会政治和伦理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但中国传统社会又是以“俗”为实践特征的人情社会,俗具有约定性、保守性,渗透于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成为人们社会生活方式的潜在意识和约定俗成的行为规则。礼有国礼和家礼之分。国礼是对礼的法治化,而家礼则是对礼的乡化与俗化。“礼义”一词,作为一种观念,在先秦思想史上即有丰富表达,是从天地万物之始这一视角出发,而对人的道德属性的明确规定。《周易·序卦传》中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这种层级递进式的逻辑关系,是对当时主导性社会意识形态的精炼概括,而以道德伦理为最高原则。与礼俗相关的文化,在国家层面体现为法治理念和法制性规范,即所谓的“礼制”或“礼乐文化”;在传统乡村社会中,则主要体现出一种道德观念和民间礼仪。从社会实践意义上看,二者的核心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在社会治理中的约定性和控制性作用也是一致的,不仅都试图凝聚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观,而且努力建构共同的意识形态。因此,要想真正认识礼俗的核心价值理念,就必须透过各种纷繁复杂的礼俗事象予以把握,进而把握礼俗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规律。与此同时,礼俗始终处于与同一社会形态中其他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审美意识等的联系之中,并不断发展变化。因此,我们必须用普遍联系、动态发展的视角来体认礼俗。但无论在哪一种社会形态中,礼俗互动的最终指向都应是“礼成俗化”,因为礼的理想状态是“俗化”,而俗的理想状态则是“礼成”。(摘编自韩若冰《礼俗同构与礼俗互动传统的当代价值》)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礼俗同源共生”是基于礼俗的社会功用和文化意义角度而言的,体现在价值、家国、文化三方面的同构上。B.对多元一体的国家文化的认同是中华民族最根本的认同,它保证了国家统一和国家历史文化延续。C.中国传统社会中帝王宗庙和民间宗祠这两大宗族意识的重要载体,在宗族观念和社会功能上没有区别。D.因为中国文化是一个拥有独具特色的社会礼俗的特有系统,所以“礼”“俗”既有差异性,又有同一性。2.下列对原文的论证分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基于礼俗同构的观点,从“礼俗同构的体现”和“礼俗同构的核心价值取向与文化表征体系”两个角度展开论述。B.文章将“礼”与“俗”对举,在国家层面与民间层面,对礼俗同构与礼俗互动传统做了具体而深入地阐释。C.文章最后一段引用《周易·序卦传》,意在论证以道德伦理为最高原则的国礼体现了自上而下的统领关系。D.研究礼与俗,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发展规律;也需要辨证思维,用普遍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问题。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直接体现礼俗的“家国同构”观的一项是()A.故燕礼者,所以明君臣之义也;乡饮酒之礼者,所以明长幼之序也。(《礼记》)B.乐以移风易俗,礼以安上化人。(吴兢《贞观政要》)C.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D.礼失而求诸野。(班固《汉书·艺文志》)4.请结合文章最后两段的内容,给“国礼”下一个简要定义。5.文中张士闪认为:“村民待人处事,其实是兼具礼与俗的两重规则。”请简要分析。【答案】1.B2.C3.C4.国礼是由礼义、礼仪、礼器等建构起来的,具有规范性、统一性的,在国家层面体现出来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性规范。5.《乡土中国》中的“无讼”讲乡土社会的秩序维护。村民们如果有矛盾,一方面要依据国家的礼仪制度,即依“礼”而行;另一方面乡土社会主张和睦,根据乡俗,问题可以由乡族长老进行调节,少有官司。【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是基于礼俗的社会功用和文化意义角度而言的,体现在价值、家国、文化三方面的同构上”错误,原文为“如果从礼俗的社会功用和文化意义来看,礼与俗更是具有同源共生、价值同构的本质特征和社会基础……首先,礼俗同构体现于二者的价值同构、家国同构与文化同构”,可知只是从社会功用和文化意义角度来看,更具有同源性,也并非价值、家国、文化三方面的同构,只是“体现于”此。C.“社会功能上没有区别”错误,原文有“帝王宗庙制度成为了政权传承的政治基础,而士族家庙制度成为了家族维系的情感纽带”,在周礼中,帝王宗庙和士族宗庙功能上就有区别。D.因果颠倒。原文为“正因为礼与俗既有差异性,又有同一性,所以在历史的过程中,‘礼俗’才联结为一个专门词语,耦合成中国文化中一个特有的系统”。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意在论证以道德伦理为最高原则的国礼体现了自上而下的统领关系”错误,结合“家礼则是对礼的乡化与俗化”“我们必须用普遍联系、动态发展的视角来体认礼俗。但无论在哪一种社会形态中,礼俗互动的最终指向都应是‘礼成俗化’,因为礼的理想状态是‘俗化’,而俗的理想状态则是‘礼成’”可知,《周易·序卦传》是俗之于礼的作用,论述的是礼俗同构与互动。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含义的能力。C.“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此句是说富民的意义。不能直接体现礼俗的“家国同构”观。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给概念下定义的能力。“国礼”和“礼”是密切相关的,筛选出与之有关的关键信息。根据“与礼俗相关的文化,在国家层面体现为法治理念和法制性规范”,可确定“国礼”的属概念,得出“国礼是法治观念和法治性规范”。再筛选和种概念相关的特征:“‘礼’是由礼义、礼仪、礼器等所建构的,具有规范性、同一性,是社会政治和伦理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国家层面体现为法治理念和法制性规范”,整合以上信息,得出答案:国礼是由礼义、礼仪、礼器等建构起来的,具有规范性、统一性的,在国家层面体现出来的法治观念和法治性规范。【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点句子的能力。“兼具礼与俗的两重规则”,指既讲究“按理(礼)说”,却也必须“来点俗的”。结合“不管是‘按理(礼)说’,还是‘来点俗的’,都是以因循传统的名义,遵照现有社会秩序而为”可知,“村民待人处事,其实是兼具礼与俗的两重规则”即指乡土社会的秩序维护。“按理(礼)说”就是要依据国家的礼仪制度,即依“礼”而行,任何人待人处事不能超越礼仪制度的限制;“来点俗的”就是要入乡随俗,以乡邻尽量和睦为前提,根据乡俗,如果出现问题可以由乡族长老进行调节,从而矛盾不必要上升到法律(官家)层面,以减少官司。(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雪沈从文天气变到出人的意外。晚上同叔远分别时,还约到明早同到去看栎树林里捕野狸机关。把身子钻到新的山花絮里呼呼的睡去。人还梦到狸子兔子对我作揖,心情非常的愉快。因为是最新习惯,头是为棉被蒙着,不知到天亮已多久,待到为一个人摇着醒来时,掀开被看,已经满房光辉了。叔远就站在我面前笑。因为是纸窗,我还不知道外面情形,以为是有了大黄太阳,时候太晏了,看狸子去不成了,就懊丧我醒来得太晚,又怪叔远不早催我醒。“我刚从老屋过来,院中的雪总有五六寸,瓦上全成了白颜色,你还不知吗?”“落雪?”“给你打开窗子看,”叔远就到窗边去,把两扇窗子打开,“还在大落特落呢,会要有一尺,真有趣极了。”叔远以为我怕冷,旋即又把窗关上。我说不,落了雪,天气倒并不很冷。于是就尽它开着。雪是落得怪热闹,像一些大小不等的蝶蛾在飞,并且打着旋。房中矮脚火盆中的炭火炽爆着火星,叔远在那盆边钩下身子用火箸尽搅。“我想我得起来了。”“不,早得很。今天我们的机关必全已埋葬在雪里,不中用,不去看了。呆会儿,我们到外踏雪去。”“下了雪不成,那我们见到玛加尔先生他捕狐不就正是在雪中么?”“那是书上的事情,并且是俄国。我的天,你为了想捉一匹狸子,也许昨天晚上就曾做过那个可怜玛加尔捉狐的梦了!”听到叔远的话我有些忸怩起来。我还不曾见过活的狸子在木下挣扎情形。只是从那本书上,我的确明明白白梦过多次狐狸亮亮的眼睛在林中闪烁的模样了。叔远在炭盆的热灰里煨了一大捧栗子,我说得先漱漱口,再吃这东西。“真是城里人呵,”叔远是因为我习惯洗脸以后才吃东西揶揄我,“我告你,乡巴佬有些地方也很好受用的,若不是我娘说今天要为你炒鹌鹑吃,在这时节我们还可以拿猪肠到火上来烤吃呢。”“那以后我简直无从再能取笑乡下人了。这里太享福。”我想我这个冬天,真过一个好运的年了。一竹筒栗子,我们不知不觉就已吃完了。望到窗边雪还是不止。叔远突然说他要出去一会,接着我耳朵听到他的脚步踏在雪里沙沙的声音渐远去了。我侧面睡下,望到那窗外雪片的飘扬。等一会,叔远还不来。雪是像落得更大。听到比邻人家妇人开门对雪惊诧的声音,又听到屋后树枝积雪卸下的声音,又听到远远的鸡叫。火盆中新加的白炭,为其他的炽炭所炙着,剥剥爆着响,像是在催我,我决定要起床了。然而听到远远院子的那端,有着板鞋踏雪的声音,益近到我住的这房子。掀开帘子是一个女人,叔远的母亲。我笑了,赶忙要起床,这老伯娘就用手止住。老人一进房,就用手去弹那蓝布包头上的雪。到这老伯娘把手来炭盆边交互捏着烘着时,我们适间所吃的粟子,剥到地下盆边的栗壳,已为老太太见到了。老太太笑。我记起叔远说的,娘是不准拿东西到早上吃,担心这时叔远不知道他娘在此,恰巧这时高高兴兴捧了一堆果子从外面进来,又无从起来止住叔远,就很急。叔远的娘似乎看出我的神气了,就微笑解释似的说:“我告了他今天早饭我们炒辣子鹌鹑不准多吃别的零东西,这孩子又骗我!栗子吃熟的还不要紧,不过像我们老人吃多了就不成。”我答应她的话是:“不,我并不想吃。”我一面在心中划算,“今天吃早饭我若不再多吃两碗来表明我栗子吃得并不多,真是不配在此受人款待了。”听到院中有人踹雪的声音,我断定这真是叔远了,老太也听到,就从窗口望出去。“又不怕冷呀。你瞧手都冻红了,还不开烤烘!”叔远即刻负着一身雪片进房了,我因他妈望别处,就怒目示意,告他栗子事已为老人发觉。叔远装作不在意那样,走近炉边去,说:“娘,我先还以为挂在那檐下的棕袋里栗子不干,谁知甜极了。”“你是又忘娘的话,同从文吃烧栗子了。”“并不多,只几颗儿。”娘望到地下那一些空壳,听到“几颗儿”的话,就不信任似的抿嘴笑。我也不得不笑了。叔远坐在火边反复烤着那些肿成小胡萝卜似的手指,娘就怜惜十分为纳到自己暖和的掌中捏着。叔远一到他娘的面前,至少就小了五岁。我是非得起床不可了。叔远说是为到东院去叫人送洗脸水,他娘就说让她过去顺便叫声,娘于是走了。我站到床上,一面扣衣一面说,“我问你,你拿的粑同腊肉?”叔远把头摇,知道是母亲已告了我。然而又狡猾的笑。“怎么?还有什么罢?”我看叔远那身上,必定还有赃。“瞧,”果不出所料,叔远从抱兜里把雪枣坯子抓出七八条,“小有所获,君,仍然可以!”接着叔远说是只怪娘为人太好。所以有些地方真相是不应当的顽皮。“还说!你真不孝!”洗脸水还不见来,我们二人又把放在灰里捞好的东西平分吃完了。一九二七年十月作(有删改)文本二:沈从文写的是下层社会人的日常生命状况,他探寻的是关于人的最为根本意义上的爱、真、美,他的小说具备生命力。他说他的作品是建一个希腊小庙。他通过对淳朴的爱恋的风土人情的描摹,营造了一个特殊精神空间,这个精神空间与作者所身处的特性空间形成强烈对照,这精神空间就是“希腊小庙”。(节选自贾平凹《沈从文的文学》)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我”和叔远争论能否在雪地里捕捉狸子,叔远说“那是书上的事情,并且是俄国”,可见他是个爱读书的乡下人。B.叔远娘不让叔远早上吃零东西,是出于对他生活方面的严格要求,这与《边城》中爷爷在生活上对翠翠的关怀体谅不同。C.文中多次写到“我”打算起床,却一直迟迟未起,产生了延宕的艺术效果,突出了“我”对闲适自由生活的追求。D.文中加点句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雪下得更紧了”,都交待了故事的环境,都对人物刻画和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中划线句子写了妇人之声、树枝之声、鸡叫声,烘托出“我”的内心,也调节了叙事的节奏。B.本文不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不注重情节的紧凑,笔调舒缓,呈现出散文化小说的特点。C.本文体现了沈从文特有的语言风格,人物对话和叙述语言清新质朴,都带有浓郁的泥土气息。D.本文以第一人称展开叙述,使小说更具真实性,让读者有代入感,也便于作者直接表达情感。8.有人认为文本一小说的结尾十分突兀,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9.文本二指出,沈从文的作品是要“建一个希腊小庙”,请简要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答案】6.A7.C8.不突兀。①情节上,与上下文衔接自然。以我和叔远吃东西结尾,照应前文写“吃”的情节。②人物形象上,与前文叔远天真顽皮的形象一致。如叔远背着母亲和“我”一起吃栗子,被发觉后,还装作不在意。③主题上,深化文章主题。结尾通过写我们分吃东西,突出叔远和我的纯真情谊,展现出当地风土人情之美。9.①通过塑造叔远天真顽皮、热情体贴的形象,表现人性美。②通过对“我”到乡下,与叔远和他娘之间故事的叙述,反映了乡下人的纯朴与善良,表现人情美。③通过描写雪后的风景,表现自然美。④自然美、人情美、人性美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个理想化的精神空间。【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B.“不同”错误,在“关怀”上是相同的,都是长辈对晚辈生活上的关心,是出于身体健康的考虑。C.“产生了延宕的艺术效果”错误,延宕指在尖锐的冲突和紧张剧节情进展中,作者利用矛盾诸方各种条件和因素,以副线上的某一情节或穿插性场面,使冲突和戏剧情势受到抑制或干扰,出现暂时的表面的缓和,实际上却更加强了冲突的尖锐性和情节,文中此处没有尖锐的冲突和紧张的剧节,“延宕”不准确。也并不是突出“我”对闲适自由生活的追求,只是一时懒散罢了。D.“都对人物刻画和情节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错误,加点句子只是客观描述场景,没有刻画人物和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都有浓郁的泥土气息”表述不当。语言的泥土气指带有乡土、地域方言等特点的质朴的语言,文中叙述语言清新而有韵味,没有浓郁的泥土气息。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结尾作用的能力。首先明确“不突兀”。情节上,“一竹筒栗子,我们不知不觉就已吃完了”“我告了他今天早饭我们炒辣子鹌鹑不准多吃别的零东西”,前文多次写到吃;“我们二人又把放在灰里捞好的东西平分吃完了”,结尾又写吃东西,上下文衔接自然,并照应前文写“吃”的情节。人物形象上,“洗脸水还不见来,我们二人又把放在灰里捞好的东西平分吃完了”,叔远母亲刚说了要少吃零食,结果二人又开吃;前文有“告他栗子事已为老人发觉。叔远装作不在意那样,走近炉边去,说:‘娘,我先还以为挂在那檐下的棕袋里栗子不干,谁知甜极了’”,叔远天真顽皮,背着母亲和“我”一起吃栗子,被发觉后,还装作不在意。前后形象一致。主题上,深化文章主题。结尾“我们二人又把放在灰里捞好的东西平分吃完了”,写我们平分吃东西,亲密无间,没有一点主客间的客气与梳理,突出叔远和我的纯真情谊,展现出当地风土人情之美。【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审美意蕴的能力。“告他栗子事已为老人发觉。叔远装作不在意那样,走近炉边去,说:‘娘,我先还以为挂在那檐下的棕袋里栗子不干,谁知甜极了’”,叔远天真顽皮,背着母亲和“我”一起吃栗子,被发觉后,还装作不在意。“叔远以为我怕冷,旋即又把窗关上……房中矮脚火盆中的炭火炽爆着火星,叔远在那盆边钩下身子用火箸尽搅……叔远在炭盆的热灰里煨了一大捧栗子”,大雪天,叔远细心照顾我。文中通过塑造叔远天真顽皮、热情体贴的形象,表现人性美。叔远陪伴我,叔远的母亲过来探望与叮嘱,早饭做炒辣子鹌鹑,叫人送洗脸水……文中通过对“我”到乡下,与叔远和他娘之间故事的叙述,反映了乡下人的纯朴与善良,表现人情美。“雪是落得怪热闹,像一些大小不等的蝶蛾在飞,并且打着旋”“脚步踏在雪里沙沙的声音”“窗外雪片的飘扬……”,通过描写雪后的风景,表现自然美。“他通过对淳朴的爱恋的风土人情的描摹,营造了一个特殊精神空间,这个精神空间与作者所身处的特性空间形成强烈对照”,这里有淳朴的乡村生活,有纯粹的人情、人性,让人心灵放松、舒展,自然美、人情美、人性美相得益彰,共同营造出一个理想化的精神空间。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6小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郭解,积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许负外孙也。解父以任侠,孝文时诛死。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以躯借交报仇,藏命作奸剽攻,休乃铸钱掘冢,固不可胜数。适有天幸,窘急常得脱,若遇赦。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而少年慕其行,亦辄为报仇,不使知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倨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倨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雒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仇家曰:“吾闻雒阳诸公在此间多不听者今子幸而听解解奈何乃从他县夺人邑中贤大夫权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无用,待我去,令雒阳豪居其间,乃听之。”解执恭敬,不敢乘车入其县廷。之旁郡国,为人请求事,事可出,出之;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诸公以故严重之,争为用。邑中少年及旁近县贤豪,夜半过门常十馀车,请得解客舍养之。太史公曰: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10.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欲以辱解以:用B.吾儿不直直:价值C.皆多解之义多:称赞D.争为用为:被11.材料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下文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吾闻雒阳诸公在此间A多B不听者C今子幸D而听解E解奈何F乃从他县夺人G邑H中贤大夫权乎!1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折节,意思是指降低自己的身份或改变平时的志向行为,此处指郭解降低自己身份由奢入俭。B.箕倨,两股着地两腿前伸,形如畚箕,是一种不拘礼节的坐姿,后亦用于指傲慢不敬的姿态。C.践更,古代徭役制度。成人每年按国家规定到指定地点更替服役,轮到的可以出钱雇人代替。D.夜半,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又称子时、三更、三鼓、丙夜,时间是从23时至次日凌晨1时。1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郭解身材短小,做事干练,遇到让自己不愉快的人,就亲手将他杀掉。对朋友也很仗义,愿意牺牲生命去替朋友报仇。B.郭解的外甥仗着舅舅的威势,在酒席上强行灌酒惹怒他人,被人拔刀杀死;郭解在了解原委之后却放走了那个人。C.郭解每次出入,别人都会躲着他,但有一人不仅不躲,还对他无礼。门客想杀掉这个人替郭解出气,但被郭解阻止。D.太史公认为郭解虽相貌普通,口讷少言,但有侠士风范。这让城中少年及附近的贤人豪杰十分仰慕,争着为他效力。1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其阴贼著于心,卒发于睚眦如故云。(2)不可者,各厌其意,然后乃敢尝酒食。15.请概括郭解被“言侠者皆引以为名”的原因。【答案】10.B11.ACE12.A13.D14.(1)已经救了别人生命,却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但其内心仍然残忍狠毒,为小事突然怨怒行凶的事依然如故。(2)办不成的,也要使各方都满意,然后才敢去吃人家的酒饭。15.①行侠仗义;②办事公允;③不矜不伐。【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直:正确。句意:我的孩子不对。故选B。【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我听说洛阳诸公为你们调解,你们多半不肯接受。如今你们幸而听从了我的劝告,郭解怎能从别的县跑来侵夺人家城中贤豪大夫们的调解权呢?“雒阳诸公在此间”是“闻”的宾语,应在宾语后断开,所以在A处断句;“今”作时间状语,“子”作“幸而听解”的主语,应在“今”前断开,所以C处断句;第一个“解”作“听”的宾语,第二个“解”作后面句子的主语,中间应该断句,所以在E处断句。故选ACE。【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此处指郭解降低自己身份由奢入俭”错误,此处“折节”是改变志向的意思。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D.“口讷少言”错误,无中生有,由原文“吾视郭解,状貌不及中人,言语不足采者”可知,原文只是说“言语不足采者”,并没有说“少言”;“争着为他效力”错误,由原文“然天下无贤与不肖,知与不知,皆慕其声,言侠者皆引以为名。谚曰:‘人貌荣名,岂有既乎!’”可知,且太史公没有认为“荣名”是少年和城中贤豪争相为他效力的原因。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振”,救;“矜”,夸耀;“睚眦”,小事。(2)“不可”,办不成;“厌”,满意;“尝”,吃。【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郭解不惜牺牲生命去替朋友报仇,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已经救了别人的生命,却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体现他行侠仗义;郭解的外甥仗着舅舅的威势,在酒席上强行灌酒惹怒他人,被人拔刀杀死,郭解在了解原委之后却放走了那个人,体现他办事公允;郭解去洛阳调解一对仇家,出于对他的尊重,仇家准备和好,但郭解却希望他们听从洛阳豪杰的调解,体现他不矜不伐。参考译文:郭解是积县人,字翁伯,他是善于给人相面的许负的外孙子。郭解的父亲因为行侠,在汉文帝时被杀。郭解为人个子矮小,精明强悍,不喝酒。他小时候残忍狠毒,心中愤慨不快时,亲手杀的人很多。他不惜牺牲生命去替朋友报仇,藏匿亡命徒去犯法抢劫,停下来就私铸钱币,盗挖坟墓,他的不法活动数也数不清。但却能遇到上天保佑,在窘迫危急时常常脱身,或者遇到大赦。等到郭解年龄大了,就改变行为,检点自己,用恩惠报答怨恨自己的人,多多地施舍别人,而且对别人怨恨很少。但他自己喜欢行侠的思想越来越强烈。已经救了别人的生命,却不夸耀自己的功劳,但其内心仍然残忍狠毒,为小事突然怨怒行凶的事依然如故。当时的少年仰慕他的行为,也常常为他报仇,却不让他知道。郭解姐姐的儿子依仗郭解的势力,同别人喝酒,让人家干杯。如果人家的酒量小,不能再喝了,他却强行灌酒。那人发怒,拔刀刺死了郭解姐姐的儿子,就逃跑了。郭解姐姐发怒说道:“以弟弟翁伯的义气,人家杀了我的儿子,凶手却捉不到。”于是她把儿子的尸体丢弃在道上,不埋葬,想以此羞辱郭解。郭解派人暗中探知凶手的去处。凶手窘迫,自动回来把真实情况告诉了郭解。郭解说:“你杀了他本来应该,我的孩子不对。”于是放走了那个凶手,把罪责归于姐姐的儿子,并收尸埋葬了他。人们听到这消息,都称赞郭解的道义行为,更加依附于他。郭解每次外出或归来,人们都躲避他,只有一个人傲慢地坐在地上看着他,郭解派人去问他的姓名。门客中有人要杀那个人,郭解说:“居住在乡里之中,竟至于不被人尊敬,这是我自己道德修养得还不够,他有什么罪过。”于是他就暗中嘱托尉史说:“这个人是我最关心的,轮到他服役时,请加以免除。”以后每到服役时,有好多次,县中官吏都没找这位对郭解不礼貌的人。他感到奇怪,问其中的原因,原来是郭解使人免除了他的差役。于是,他就袒露身体,去找郭解谢罪。少年们听到这消息,越发仰慕郭解的行为。洛阳人有相互结仇的,城中有数以十计的贤人豪杰从中调解,两方面始终不听劝解。门客们就来拜见郭解,说明情况。郭解晚上去会见结仇的人家,仇家出于对郭解的尊重,委屈心意地听从了劝告,准备和好。郭解就对仇家说:“我听说洛阳诸公为你们调解,你们多半不肯接受。如今你们幸而听从了我的劝告,郭解怎能从别的县跑来侵夺人家城中贤豪大夫们的调解权呢?”于是郭解当夜离去,不让人知道,说:“暂时不要听我的调解,待我离开后,让洛阳豪杰从中调解,你们就听他们的。”郭解保持着恭敬待人的态度,不敢乘车走进县衙门。他到旁的郡国去替人办事,事能办成的,一定把它办成,办不成的,也要使各方都满意,然后才敢去吃人家的酒饭。因此大家都特别尊重他,争着为他效力。城中少年及附近县城的贤人豪杰,半夜上门拜访郭解的常常有十多辆车子,请求把郭解家的门客接回自家供养。太史公说:我看郭解,状貌赶不上中等人材,语言也无可取的地方。但是天下的人们,无论是贤人还是不肖之人,无论是认识他还是不认识他,都仰慕他的名声,谈论游侠的都标榜郭解以提高自己的名声。谚语说:“人可用光荣的名声作容貌,难道会有穷尽的时候吗?”(节选自《史记·游侠列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宋·李清照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西湖绝句(其一)清·柳如是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蝶趁风。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16.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词中女子买得一枝含苞待放的花,花引发词人相思之情,于是暗自垂泪,在花瓣上留下泪痕。B.李词描写了买花、赏花、比花的过程,用词生动活泼,使得天真、爱美、好胜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C.柳诗一、二句动静结合,“垂杨”“小院”“绣帘”写环境的优美静谧,“蝶趁风”为画面增添生机。D.柳诗第三句笔锋一转,“西泠”明确西湖的具体地点,“寒食”点明时节,为最后一句的议论做准备。17.李词和柳诗都使用了“花”这一重要意象,作者用意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6.A17.同:借花抒情。异:李词以花衬人,表现年轻词人天真、爱美和好胜的脾性;柳诗桃花与美人互相映衬,表达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自信的心态。【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暗自垂泪,在花瓣上留下泪痕”错。“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二句意为“那晨曦的露珠也在那花色之中留下痕迹,让花显得更楚楚动人”,这两句是对花的情态的形容,并不涉及“暗自垂泪,在花瓣上留下泪痕”。故选A。【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事物形象的能力。相同点:均表露对花之美丽的赞美,借花抒情。不同点:李词上片主旨是买花。整个上片便是截取了买花过程中最后一个画面,所写的便是女主人公手执鲜花,满怀深情地进行欣赏。“春欲放”三字,表达了她对花儿的由衷喜爱。下面“泪染轻匀”二句,写花的容态。前一句为虚,出自词人的想象;后一句属实,摹写了花上的露珠。下片主旨写戴花。首先,作者从自己一方说起,侧重于内心刻画。“怕郎”二句,活活画出一位新嫁娘自矜、好胜甚至带有几分嫉忌的心理。表面上是说郎猜疑,实际上是她揣度郎心,曲笔表达,轻灵有致。同上片相比,前面是以花拟人,这里是以人比花,角度虽不同,但所描写的焦点都是新娘自己。“云鬓”二句,是从人物的思想写到人物的行动,写出闺房的乐趣。全篇以花衬人,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和好胜的脾性。柳诗中“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西泠路边的桃花为什么这么娇艳?是因为桃花里蕴含有苏小小的气质。“大抵”两句用典,“西泠”乃名妓苏小小魂断处。这两句中,诗人将千年前的苏小小,与眼前桃花联系起来,桃花与美人互相映衬,既巧妙地赞美了桃花,又不落痕迹地缅怀了苏小小,表达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自信的心态,深得诗家旨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密在《陈情表》中身处两难境地,想要奉诏任职,但祖母病情日渐加重;想要顺应私情,又不被允许,于是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2)《过秦论》以赋体写史论,多采用夸张和对比,比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写出了秦与诸侯的实力悬殊。(3)黄庭坚《登快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木”“山”“江”“月”等意象,将一幅阔远澄清的晚景图呈现在读者眼前。【答案】①.臣之进退②.实为狼狈③.秦无亡矢遗镞之费④.而天下诸侯已困矣⑤.落木千山天远大⑥.澄江一道月分明【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狼狈、矢、遗、镞、澄。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国青年网络互动兴趣的持续高涨,不仅带来了自身行为习惯的改变,也丰富了社会性话语实践,一个显著现象是网络新词不断涌现,刷新公众视野,突破汉语表达传统,给人一种①的感觉。网络新词作为网络用户自发创造的一种语汇,杂糅中外文字、表情符号、数字或图片等表达方式,并以此为基底形成话语风格,呈现出青少年亚文化的特质。青少年作为我国互联网使用的主流人群,其语言表达和语用习惯天然地带有这一群体社会化过程的痕迹。可以说,简、萌、倒、错的游戏化展演是网络新词的鲜明特征。简,即简单,语句、音节短小,方便交流,富有效率。萌,即萌态,童言童语,可爱有趣。倒,即颠倒,不分长幼、性别、身份,②。错,即错位,古今中外的话语词汇皆为所用。这些特点使网络新词简单明了、充满情趣。从文化心理层面来看,网络语言的游戏化展演可视为青少年对峙成人文化、主流文化的一种特殊方式,如“宅”“社恐”“逃避达人”等的出现,折射出“90后”“00后”的成长焦虑以及人际交往恐惧。“萝莉”“小姐姐”等则表现出这一群体对成人身份的逃避。受制于升学、社会压力的年轻人,网络使个性化的“自我”不仅获得了自由表达的领地,也能够集结社区、团队,建构出新的价值系统,确立属于自己的文化参与空间。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1.网络新词具有“简”“萌”“倒“错”等特点,请从修辞角度对“尊嘟假嘟”“康康”“补刀”“凡尔赛”“小姐姐”“卷”做简要分析。(任选两个)【答案】19.①耳目一新②一视同仁(随心所欲、畅所欲言)20.①“受制于”句加“对……来说”或“在……那里”;②把“集结”改成“集结成”。21.示例:“康康”,巧用谐音,表达“看看”的意思,有网络词“萌”的特点。“补刀”,巧用比喻,借游戏术语,表示对已经破败不堪或落于下风的人再次攻击。有“简”和“错”的特点。【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此处指网络新词带给人的感觉,结合“刷新”“突破”可知是说其让人有新鲜感,可填“耳目一新”。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②“不分长幼、性别、身份”可理解为身份平等,尽情表达,可填“一视同仁”“随心所欲”“畅所欲言”。一视同仁:原指圣人对百姓一样看待,同施仁爱。后多表示对人同样看待,不分厚薄。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心里想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畅所欲言:把想说的话痛痛快快地说出来。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①“受制于升学、社会压力的年轻人,网络使……”中途易辙,可改为“对受制于升学、社会压力的年轻人来说”或“在受制于升学、社会压力的年轻人那里”,使之作状语;②“集结社区、团队”逻辑错误,“年轻人”不可能“集结社区、团队”,改成“集结成社区、团队”。【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及赏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尊嘟假嘟”谐音“真的假的”,将原本真的假的谐音同化之后,变成了搞怪的尊嘟假嘟,听上去也比较的可爱灵动,有网络词“萌”的特点。“康康”,巧用谐音,表达“看看”的意思,读来灵动活泼,有网络词“萌”的特点。“补刀”,在网络用语中被用作形容语言攻击。比喻一件事物已经破败不堪,却又进行了再一次的攻击。补刀两字前常加神字,被称神补刀。此词巧用比喻,借游戏术语,比喻对他人造成二次伤害的行为。有“简”和“错”的特点。“凡尔赛”,为引用的修辞手法,现在的意思是以讽刺或相反的语言和态度,去贬低或否定一些事物,接着反转再高调的宣扬自己,假装在不经意间衬托出自己的优越。具有“简”和“错”的特点。“小姐姐”,作为一个因二次元而火起来的词汇,其早期含义为粉丝对萌系女生的称呼,有着严格的定义,对于宅男来说,只要是差不多年龄的都能叫作“小姐姐”,用了叠音的修辞,有“简”和“倒”的特点。“卷”这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本意是一类文化模式达到了某种最终的形态以后,既没有办法稳定下来,也没有办法转变为新的形态,而只能不断地在内部变得更加复杂的现象。现比拟为非理性的内部竞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透明度影响因素研究》
- 《主要环境因子对对虾感染白斑综合症的影响研究》
- 《克莱恩-莱文综合症脑脊液下丘脑分泌素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 2025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有机推断题
- 抑郁症心理护理个案护理
- 护理专业方案构建
- 甲状腺癌根治术手术室
- 康复治疗师职责课件
- 2024年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北京版)-年、月、日-1教案
- 急性盆腔炎病人的护理
- 零件结构的机械加工工艺性课件
- 2022年冷水机组设备采购招标文件
- 理论力学-课件
- 初中音乐《玫瑰三愿》教案
- 高电压技术ppt
-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收费标准 版
- 保罗大叔分比萨绘本PPT课件
- 美国超声医学会AIUM透析通路术后血管超声评估实践指南中文(2014年版)江西超声网
- 考古学课件 单元8(秦汉考古:秦汉墓葬2)
- 光伏发电项目达标投产实施细则
- 吸收塔防腐施工方案(电厂脱硫装置防腐施工工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