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2-2023学年湖南省湘潭市部分学校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要把深藏在文献中的故事转化为文艺作品,感动和激励今天的年轻人,需要作家进行富有想象力的提炼加工。但这不代表创作可以信马由缰,全凭想象,只有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近年来广受好评的电视剧《山海情》《觉醒年代》等,其感人之处首先就在于真实。中国的工业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每个时期有着不同的主题,作家需要准确把握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把故事放置于真实的时代背景之中,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工业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客观差距,学习和追赶是那一时期中国工业战线的主要任务。如果仅仅为了读者的口味,虚构一个研制新技术击败国外工业巨头的故事,非但不会振奋人心,还有损于那个年代工业战线的奋斗价值。除了时代的真实性之外,符合工业逻辑也是工业小说创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工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物和故事可以是虚构的,但创作不能脱离工业逻辑。例如,技术发展有迹可循,一项新技术的诞生,需要有技术积累、研发投入、众多技术人员的协作攻关等。如果只是把技术进步归功于主人公的“灵机一动”,会让读者产生悬浮感。工业企业的经营也有其规律,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内部管理都要有章法。越是成熟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就越完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不能为了情节需要而把企业的兴衰完全归结于个人因素,不能把工业生产和企业经营当成可有可无的背景板,要坚守工业题材创作应有的格调。(摘编自龚江辉《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材料二: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实现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这是时代对文艺工作者的呼唤。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创作的可能,是艺术创造、艺术进步的前提。从来自人民生活的文艺的原料,到形成观念形态上的为人民大众的文艺,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没有这种创造性劳动,生活就只能是原料,而不可能转化为艺术。文艺工作者是否具有“创造性劳动”的强烈意识和高超能力,直接决定了他能否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基础上创造精品佳作、攀登文艺高峰。中国文艺史上,一批有追求、有本领的作家艺术家注重提高自身阅读生活的能力,致力于发掘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了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的艺术形象,为时代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罗中立的经典油画《父亲》,以对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对生活和时代的敏锐发现,从人们熟视无睹的无数个农民父亲形象中,提炼、创造了充满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其创作过程体现了艺术家在提炼生活时高超的创造性。文艺工作者不是生活原料的“搬运工”,不是理论、概念的“画图员”,而必须既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基本态度,又有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的创造能力,从而能够以优秀作品艺术地、审美地、丰盈地表现生活、照亮生活。“刘建东的《无法完成的画像》,幽微剔透,沉静隐忍,实现了革命英雄叙事传统的新变。张者的《山前该有一棵树》中,坚韧不拔的胡杨闪耀着天山脚下兵团儿女的精神光谱。钟求是的《地上的天空》,富于想象力地在日常生活裂隙中探测人性的高度。董夏青青的《在阿吾斯奇》中,‘家’与‘国’以朴素、诚挚的叙事达到了情感与价值的深刻同构。蔡东的《月光下》映照人的疏离与亲情,古老的诗意转化为现代经验的内在光亮。”从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简短的授奖辞中,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获奖作家们在走入生活、贴近人民的过程中,展现出的阅读生活、提炼生活的创新创造能力。同时我们也看到,一大批反映警察、医生、消防队员、外卖小哥等职业群体工作生活的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创作者们敏锐地从我们身边生活中寻找题材、激发灵感并进行艺术创作,在这些人物形象上,能看到忠于职守的专业精神、互相理解的人间真情,能看到奋斗人生折射出来的璀璨光芒。这些作品色彩斑斓、情境丰富、余韵悠长,共同演奏了时代生活的声光交响。它们不仅是记录,更是用理想照亮现实的艺术创造。时代波澜壮阔,生活气象万千。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只有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能将生活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将生活之美转化为艺术之美,才能以高峰之作写透生活本质和时代精神,写出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摘编自康伟《在生活的基石上铸就文艺高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要想让文献故事转化成的文艺作品感动和激励今天的年轻人,作家必须在生活、艺术真实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提炼加工。B.创作以中国工业发展为主题的小说,作家要把故事置于真实的时代背景之中,也不能背离工业逻辑,要以真实来感动读者。C.文艺作品是文艺工作者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文艺工作者创造性劳动的强烈意识和高超能力,能够直接决定创造出精品佳作。D.文艺工作者能够敏锐地从身边生活中寻找题材、激发灵感并进行艺术创作,这些作品于是共同演奏了时代生活的声光交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海情》《觉醒年代》等电视剧广:受好评,说明文艺作品的生命力只能源自生活真实。B.作家如果只是为了满足读者口味而虚构不可能存在的故事,并不能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C.诗人李季拜农民为师,与信天游紧紧拥抱,才写出了开创性的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D.作家李迪用半年时间深入十八洞村,才写出农民脱贫奔小康的《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3)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A.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是一部想象力丰富的武侠力作。B.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C.孙皓晖的《大秦帝国》,是一部描述秦朝兴亡的历史小说。D.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是作家在湖南体验生活期间的杰作。(4)取材于《三国志》的小说《三国演义》,以其“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处理方法而大获成功。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5)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如何才能“写出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碑匠崖张港“那……那啥,你问碑匠崖呀?那你算是问对人了,这我知道。在早呀,这儿不叫碑匠崖,叫白砬子。”“砬子?”“砬子就是陡立高耸的大石头,石头山。”“咋叫的碑匠崖呢?”“说这话呀,那是小鬼子进东北的第十二个年头。俺们这儿呀,来了抗联五团。抗联打仗厉害,这不奇,奇的是啥呢?奇的是五团有个碑匠。我说大记者,你经多见广,你听说过部队有碑匠的吗?”“碑匠,就是石匠呗。”“不不不,那可不对。碑匠是碑匠,石匠是石匠,两码事儿。石匠打个碾子錾个磨,抠个马槽子啥的。碑匠可不是。碑匠,头一样得力气大,能把大石头翻得来倒得去。二是识文断字,跟你们记者一样,是识字分子。不识字咋刻字?三是能攀山,为得块好石料,什么悬崖绝壁都得上去。”“你问部队要碑匠干啥?那用处可大了。打仗哪能不死人?有人牺牲了,碑匠就打个石碑,记下姓名。五团有大事,碑匠也錾出文字,埋地下留给后人。”“没有碑可錾时,碑匠就骑上马,跑出几十里,刻块石头,再跑回来。这可热闹了!日本鬼子大队人马冲那一块石头去了。你说咋的,石头上的字是‘中国人一齐打日本’。末了的字是‘五团’。团长说:‘一个碑匠,顶得一支队伍,调得日本兵满山瞎跑。’”“啥?他叫啥名呀?别打岔,你听我说呀。”“有这么一天呀,碑匠正琢磨事儿,团长、政委走来了,二人争吵得厉害。碑匠听明白了。啥事呢?上边下了令,要打下白石镇。白石镇石头墙,日本兵多,不扔百八十条人命是拿不下来的,可军令如山。怎么打?他们争的是这个。”“第二天一早,碑匠不见了。有人想起,昨晚吃饭就没见这人。”“团长到碑匠的窝棚,见立柱上刻着白茬字:天黑打白石镇,必胜。”“啥意思呢?不管啥意思,备马备枪,打白石镇。”“水往东西流,话分两头说。撂下五团说碑匠。这头呢,碑匠爬上白砬子顶上,用大绳把自己顺下。就挥大锤,使大钎,刻出两个大字,一个字有一铺炕大。”“白砬子下就是俺们屯。人人抬头仰脸看新鲜,慢慢看明白了,俩字:抗日。”“嚯一这家伙,厉害!抗日抗上了白石砬子。”“‘抗日’俩大字刻得了,大绳上吊着的碑匠冲屯里反复喊:‘全来瞧全来看——打走日本王八蛋——’”“人人抿嘴笑,相互嘱咐着:‘可不能让日本人知道。’”“白石壁上的碑匠,一边把字往深处扩,一边唱上了二人转:‘刘为大来关某我为二呀,涿州范阳你是老三哪……’”“这么折腾,日本人能不知道吗?日本兵用迫击炮,照白砬子就是猛轰,可是,炮弹上去,打个出溜儿滑就掉地上了,砬子上只留个白点儿。”“炮弹打得火星子乱迸,碑匠照样扩字,还唱:‘想当年大哥无食他把草鞋卖呀哈——二哥我身担着豆腐盘——’”“炮这么打,人还有个活命?有敢看的说,人肉一块一块往下掉,掉了大腿掉胳膊。不说了,不说了。——白崖壁成了红崖壁。”“别哭呀丫头。你一哭,我不好往下讲了。”“怎么打炮,‘抗日’两个字还在。你想想,有这么俩大字明晃晃立着,日本鬼子哪受得了?镇里的日本兵全调来了,一齐开枪,子弹一打一个白点儿,跟碑匠的錾子似的。子弹打光了,算是看不出字了。”“再说五团这边。老乡跑来报告石崖刻字的事,团长心痛得一脚踢翻一块大石头,就掏枪喊人要给碑匠报仇。政委说:‘碑匠这是引出镇里的鬼子,让咱们打空城,拿下白石镇。’”“后来?后来那还用说?拿下了白石镇呗。子弹、炮弹全打石头砬子了。没子弹的日本兵,那还扛收拾?”“完了?没完。没过多长时间,你说咋的,白砬子上又出字了!比上回的‘抗日’还大。这回刻的是‘消灭小日本’。”“打哈尔滨来了日本工兵,吊绳子打上炮眼,一炮一炮,炸掉了‘消灭’和‘小’‘日本’俩字不敢炸了——炸‘日本’,那不成了自己炸自己?”“还没完。过了些日子,‘日本’俩字上头,又刻出字来,成了‘打倒日本’。日本人还是得炸呀,这回连‘日本’俩字一块堆儿炸个利索。”“人人传说,‘日本’都炸了,小鬼子要完蛋了。真的,没过多长时间,日本鬼子投降了。你问碑匠叫啥名呀?让我咋说呢?头一个,后来知道是姓耿,名就不知道了。第二个是谁,都不知道,第三个就更不知道了。反正是中国人,没留下姓名呀,你就记这事吧。”“没完,没完,还有事。我说呀,你们记者说话顶用,跟大领导说说,这碑匠崖,老这么光着板儿也不中呀,还得刻上字呀!”“啊——钱呀?钱没事,实在不行,俺大伙儿凑钱。缺少的是碑匠呀,缺少的是碑匠!”(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碑匠听到团长和政委因打不打白石镇产生争执,连夜上白砬子刻字,以吸引敌人火力。B.在碑匠刻字时,村民“人人抬头仰脸看新鲜”,这些“看客”反映出国民存在劣根性。C.团长听了老乡的报告后,“掏枪喊人要给碑匠报仇”,表明团长对碑匠牺牲无比痛惜。D.悬崖上刻的字,第一次“有一铺炕大”,且一次比一次大,暗示抗战的决心越来越坚定。(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头介绍“白砬子”到“碑匠崖”的地名变迁,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又为碑匠的故事作铺垫。B.小说中的碑匠不只一个人,且淡化了人物姓名,这样安排有利于歌颂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C.小说中记者听到“白崖壁成了红崖壁”时哭了,意在突出受访者讲故事技艺高超,语言富于感染力,具有代入感。D.小说运用平叙手法,一面说五团,一面说碑匠,使“同时异地”发生的事件分别呈现在读者面前,情节更加清晰。(3)小说结尾画线句意蕴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4)小说用采访、对话的形式,借受访者之口呈现碑匠的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效果?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①,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子思②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伋闻之:妄与不如遗弃物于沟壑,仍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宋襄公兹父为桓公太子,桓公有后妻子,曰公子目夷,公爱之,兹父为公爱之也,欲立之,请于公曰:“请使目夷立,臣为之相以佐之。”公曰“何故也?”对曰:“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绝迹于卫,是背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公不许,强以请公,公许之,将立公子目夷,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乃逃之卫,兹父从之。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若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节选自《说苑•立节》)[注]①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古人立乘,扶轼表示敬意。②子思,即孔级,字子思,是孔子的孙子。(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B.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C.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D.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过的“过”指经过,与《荀子•劝学》中“而行无过”的“过”相同。B.夫子,对男子的尊称,可称呼学者或老师,文中是孔门学生对孔子的称呼。C.缊袍,以旧絮或碎麻外罩布面做成的袍子,表示粗恶的衣服,为穷人所服。D.妻子,文中指妻子的儿子,古代也指妻子和儿女;现指婚姻中的女子一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看见很多修理国门的陈国百姓,却没有在车上表达应有的礼节,这令讲究礼仪的弟子子路不解,并出言质问,孔子则借机表达了自己的主张。B.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耕作,鲁国国君派人送给他采邑以置办衣物,曾子坚决不接受,他认为若接受了采邑,就会惧怕国君,不能坚持自己的主张。C.子思居住在卫国,衣食没有着落,田子方派人赠送他狐白皮衣,子思不接受,并说随便给人物品就是把别人当作沟壑,是不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D.宋襄公做太子时,因父亲喜爱弟弟目夷,就把太子之位让给目夷,目夷逃出宋国,他才接受父命做了太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②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5)做人应该如何立节?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夏日过郑七山斋①杜审言共有博中好,言寻谷口②来。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洛阳钟鼓③至,车马系迟回。【注】①此诗是杜审言做洛阳县丞时,到洛阳近郊郑七山斋拜访时所作。郑七:杜审言友人,生平不详。②谷口:县名,在今陕西礼泉县东。汉有隐士郑璞,躬耕于谷口,“世服其清高”(《高士传》)。③钟鼓:古代有黄昏时击鼓、撞钟以报时的风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第一句点明诗人去拜访郑七山斋的缘由,即俩人都有饮酒的爱好。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薜萝茂盛、荷芰开花的眼前之景。C.颈联中“日”“晚”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表明诗人在山斋中逗留时间之久。D.在中间两联,诗人用工细的笔墨为读者勾画出一幅优美的山居夏日图。(2)诗歌情感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两句是“,”。(3)李白《将进酒》中,诗人由自己的不得志联想到历史上古圣先贤不被理解的普遍现象的两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的“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被网友们取了一个既亲切又响亮的名字——“村BA”。在“村BA”现场,四面看台①,欢呼与加油声也持续不断。每逢“村BA”开打,十里八乡的人都会②,一些观众甚至驱车200公里前来观战。更夸张的是,“村BA”的连场比赛经常能从上午打到夜晚,并且从来都不缺少选手和观众。如此③的比赛氛围,可能连不少职业赛事也比不上。目睹“村BA”的盛况,有网友戏称:“在中国最接近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不是CBA(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而是‘村BA’。”有人说,“村BA”之火,火在一个“土”字。的确,球场是村里自建的,参赛球员全部是本地村民,独具特色的苗族歌舞承担了“啦啦队”的功能,还有一头黄牛、几只香猪的获胜奖品,以及操着“贵普”的解说员,都彰显出“村BA”浓郁的乡土特色。但“村BA”的出圈,却绝不囿于“乡土”二字。乡村球赛火爆的背后,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共鸣。这共鸣,不仅仅来自文化产品供给较为短缺的乡村地区,同样来自文化供给丰富繁荣的城市。在这个火热的夏日,“村BA”为我们贡献的,既是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体育赛事,更是一场具有现代元素,能够为广大网友喜见,天然地连接起城市与乡村、国际与国内的文化盛宴。(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网友们所取的“村BA”这个名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A.“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B.承担了“啦啦队”的功能。C.操着“贵普”的解说员。D.绝不囿于“乡土”二字。7.(9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2022年9月9日,“天地共播一粒种”一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种植物科普活动在京举行。①?此次科普活动为我们揭晓了答案。研究人员称,进入太空失重环境,不仅航天员会出现“太空综合症”,②。此次太空水稻就出现了“方向乱”“吐水多”“开花晚”等“症状”。目前,拟南芥幼苗已长出多片叶子,高秆水稻幼苗已长至30厘米高,矮秆水稻也有5~6厘米高,但是相比于在地面,③。科研人员介绍,地面同期培育的高杆水稻均高已达38厘米,矮秆水稻也达10厘米。据介绍,本次活动还将开展“呵护太空植物”“植物手绘”等主题直播。活动主办方表示,希望通过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科普活动,勉励青少年在心中种下科学的种子,与航天员一起种下“未来”,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奉献自己的力量。(1)下列句子中的“我们”与文中加点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张老师再三叮嘱我们,上学放学要遵守交通规则。B.让我们永远铭记这些平凡而伟大的名字:江学庆、刘智明、李文亮……C.我们一直坐着,直到跟米考伯先生同牢房的另一个人走进来。D.婚礼现场,新郎对新娘告白:“感谢时光让我们遇见。”(2)请在横线上补写恰当语句,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子路自比南山生长的竹子,不须煣烤加工,自然长得笔挺。把它砍下来,做成竹箭,就能射穿犀牛的厚皮。那又何必还要学习呢?孔子则说,“如果把竹箭的后尾装上硬羽,箭首装上磨得尖锐的箭头,箭不是能射得更深吗?”子路由此心悦诚服,拜入孔门。唐时怀素拜邬形为师学习书法。邬形是“草圣”张旭的弟子,邬形倾囊传授。有一天他对怀素说,张旭学书法不是拿着字帖学的,而是去看秋风吹过,孤蓬在天上飞的样子,他看到风吹过来,沙子在天空中盘旋的样子,他觉得这才是书法的范本。最终,怀素的草书与张旭齐名,合称“颠张狂素”。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我的成才观”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2023学年湖南省湘潭市部分学校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要把深藏在文献中的故事转化为文艺作品,感动和激励今天的年轻人,需要作家进行富有想象力的提炼加工。但这不代表创作可以信马由缰,全凭想象,只有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近年来广受好评的电视剧《山海情》《觉醒年代》等,其感人之处首先就在于真实。中国的工业发展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每个时期有着不同的主题,作家需要准确把握工业发展的历史脉络,把故事放置于真实的时代背景之中,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工业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客观差距,学习和追赶是那一时期中国工业战线的主要任务。如果仅仅为了读者的口味,虚构一个研制新技术击败国外工业巨头的故事,非但不会振奋人心,还有损于那个年代工业战线的奋斗价值。除了时代的真实性之外,符合工业逻辑也是工业小说创作的一个基本要求。工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人物和故事可以是虚构的,但创作不能脱离工业逻辑。例如,技术发展有迹可循,一项新技术的诞生,需要有技术积累、研发投入、众多技术人员的协作攻关等。如果只是把技术进步归功于主人公的“灵机一动”,会让读者产生悬浮感。工业企业的经营也有其规律,产品研发、市场开拓、内部管理都要有章法。越是成熟的企业,内部规章制度就越完善。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不能为了情节需要而把企业的兴衰完全归结于个人因素,不能把工业生产和企业经营当成可有可无的背景板,要坚守工业题材创作应有的格调。(摘编自龚江辉《文艺创作的不竭源泉》)材料二: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实现艺术的创造,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艺术的进步,这是时代对文艺工作者的呼唤。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创作的可能,是艺术创造、艺术进步的前提。从来自人民生活的文艺的原料,到形成观念形态上的为人民大众的文艺,离不开文艺工作者的创造性劳动。没有这种创造性劳动,生活就只能是原料,而不可能转化为艺术。文艺工作者是否具有“创造性劳动”的强烈意识和高超能力,直接决定了他能否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基础上创造精品佳作、攀登文艺高峰。中国文艺史上,一批有追求、有本领的作家艺术家注重提高自身阅读生活的能力,致力于发掘代表时代精神的新现象新人物,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创造,以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美学风格,塑造了吸引人、打动人、感染人的艺术形象,为时代留下了令人难忘的艺术经典。罗中立的经典油画《父亲》,以对人民的深厚情感,以对生活和时代的敏锐发现,从人们熟视无睹的无数个农民父亲形象中,提炼、创造了充满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形象,其创作过程体现了艺术家在提炼生活时高超的创造性。文艺工作者不是生活原料的“搬运工”,不是理论、概念的“画图员”,而必须既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基本态度,又有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的创造能力,从而能够以优秀作品艺术地、审美地、丰盈地表现生活、照亮生活。“刘建东的《无法完成的画像》,幽微剔透,沉静隐忍,实现了革命英雄叙事传统的新变。张者的《山前该有一棵树》中,坚韧不拔的胡杨闪耀着天山脚下兵团儿女的精神光谱。钟求是的《地上的天空》,富于想象力地在日常生活裂隙中探测人性的高度。董夏青青的《在阿吾斯奇》中,‘家’与‘国’以朴素、诚挚的叙事达到了情感与价值的深刻同构。蔡东的《月光下》映照人的疏离与亲情,古老的诗意转化为现代经验的内在光亮。”从第八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简短的授奖辞中,我们可以强烈感受到获奖作家们在走入生活、贴近人民的过程中,展现出的阅读生活、提炼生活的创新创造能力。同时我们也看到,一大批反映警察、医生、消防队员、外卖小哥等职业群体工作生活的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创作者们敏锐地从我们身边生活中寻找题材、激发灵感并进行艺术创作,在这些人物形象上,能看到忠于职守的专业精神、互相理解的人间真情,能看到奋斗人生折射出来的璀璨光芒。这些作品色彩斑斓、情境丰富、余韵悠长,共同演奏了时代生活的声光交响。它们不仅是记录,更是用理想照亮现实的艺术创造。时代波澜壮阔,生活气象万千。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只有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能将生活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将生活之美转化为艺术之美,才能以高峰之作写透生活本质和时代精神,写出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摘编自康伟《在生活的基石上铸就文艺高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要想让文献故事转化成的文艺作品感动和激励今天的年轻人,作家必须在生活、艺术真实的基础上,对故事进行提炼加工。B.创作以中国工业发展为主题的小说,作家要把故事置于真实的时代背景之中,也不能背离工业逻辑,要以真实来感动读者。C.文艺作品是文艺工作者创造性劳动的结晶,文艺工作者创造性劳动的强烈意识和高超能力,能够直接决定创造出精品佳作。D.文艺工作者能够敏锐地从身边生活中寻找题材、激发灵感并进行艺术创作,这些作品于是共同演奏了时代生活的声光交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山海情》《觉醒年代》等电视剧广:受好评,说明文艺作品的生命力只能源自生活真实。B.作家如果只是为了满足读者口味而虚构不可能存在的故事,并不能起到振奋人心的作用。C.诗人李季拜农民为师,与信天游紧紧拥抱,才写出了开创性的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D.作家李迪用半年时间深入十八洞村,才写出农民脱贫奔小康的《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3)下列各项中,最能支持材料二的观点的一项是DA.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是一部想象力丰富的武侠力作。B.刘慈欣的小说《流浪地球》,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C.孙皓晖的《大秦帝国》,是一部描述秦朝兴亡的历史小说。D.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是作家在湖南体验生活期间的杰作。(4)取材于《三国志》的小说《三国演义》,以其“七分史实,三分虚构”的处理方法而大获成功。请结合材料一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5)文艺工作者在新时代如何才能“写出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能否支持题干涉及的观点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明确相关材料的论点,然后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处理方法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C.“创造性劳动的强烈意识和高超能力,能够直接决定创造出精品佳作”错误。原文“文艺工作者是否具有‘创造性劳动’的强烈意识和高超能力,直接决定了他能否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基础上创造精品佳作”,“强烈意识和高超能力”“直接决定”的是他能否“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然后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创造精品佳作”。故选C。(2)A,“说明文艺作品的生命力只能源自生活真实”错误。原文“只有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说明文艺作品的生命力还可以建立在“艺术真实”的基础上。故选A。(3)材料二的观点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是艺术创造、艺术进步的前提。A.《倚天屠龙记》是依靠想象力的作品。B.《流浪地球》是科幻作品。C.《大秦帝国》是历史小说,主要依靠文献资料而创作,这三项都不能直接支持材料二的观点。D.《山乡巨变》是“作家在湖南体验生活期间的杰作”,正是“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创造”,能支持材料二的观点。故选D。(4)材料一“只有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可见文艺作品,只有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才有生命力。《三国演义》内容的“七分史实”,使得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基本真实,属于“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因而“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能够感动读者。材料二“没有这种创造性劳动,生活就只能是原料,而不可能转化为艺术”“文艺工作者不是生活原料的‘搬运工’,不是理论、概念的‘画图员’,而必须既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基本态度,又有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的创造能力,从而能够以优秀作品艺术地、审美地、丰盈地表现生活、照亮生活”,可见要打动读者还需要“创造性”的艺术加工。《三国演义》的“三分虚构”,是作家把深藏在文献中的故事进行富有想象力的提炼加工,属于“创造性劳动”“艺术地、审美地、丰盈地表现生活、照亮生活”。因而更能打动读者。(5)由材料一“只有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文艺作品才有生命力”可得出: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要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由材料二“文艺工作者不是生活原料的‘搬运工’,不是理论、概念的‘画图员’,而必须既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基本态度,又有以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的创造能力,从而能够以优秀作品艺术地、审美地、丰盈地表现生活、照亮生活”可得出:文艺工作者要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基本态度,又要有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的创造能力。由材料二“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只有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不断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才能将生活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将生活之美转化为艺术之美,才能以高峰之作写透生活本质和时代精神,写出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可得出:文艺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将生活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将生活之美转化为艺术之美。答案:(1)C(2)A(3)D(4)①文艺作品,只有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才有生命力。②《三国演义》内容的“七分史实”,使得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基本真实,因而能够感动读者。③《三国演义》的“三分虚构”,是作家把深藏在文献中的故事进行富有想象力的提炼加工,因而更能打动读者。(5)①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要建立在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基础上。②文艺工作者要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基本态度,又要有高于生活的标准来提炼生活的创造能力。③文艺工作者要不断提高“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将生活真实转化为艺术真实,将生活之美转化为艺术之美。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碑匠崖张港“那……那啥,你问碑匠崖呀?那你算是问对人了,这我知道。在早呀,这儿不叫碑匠崖,叫白砬子。”“砬子?”“砬子就是陡立高耸的大石头,石头山。”“咋叫的碑匠崖呢?”“说这话呀,那是小鬼子进东北的第十二个年头。俺们这儿呀,来了抗联五团。抗联打仗厉害,这不奇,奇的是啥呢?奇的是五团有个碑匠。我说大记者,你经多见广,你听说过部队有碑匠的吗?”“碑匠,就是石匠呗。”“不不不,那可不对。碑匠是碑匠,石匠是石匠,两码事儿。石匠打个碾子錾个磨,抠个马槽子啥的。碑匠可不是。碑匠,头一样得力气大,能把大石头翻得来倒得去。二是识文断字,跟你们记者一样,是识字分子。不识字咋刻字?三是能攀山,为得块好石料,什么悬崖绝壁都得上去。”“你问部队要碑匠干啥?那用处可大了。打仗哪能不死人?有人牺牲了,碑匠就打个石碑,记下姓名。五团有大事,碑匠也錾出文字,埋地下留给后人。”“没有碑可錾时,碑匠就骑上马,跑出几十里,刻块石头,再跑回来。这可热闹了!日本鬼子大队人马冲那一块石头去了。你说咋的,石头上的字是‘中国人一齐打日本’。末了的字是‘五团’。团长说:‘一个碑匠,顶得一支队伍,调得日本兵满山瞎跑。’”“啥?他叫啥名呀?别打岔,你听我说呀。”“有这么一天呀,碑匠正琢磨事儿,团长、政委走来了,二人争吵得厉害。碑匠听明白了。啥事呢?上边下了令,要打下白石镇。白石镇石头墙,日本兵多,不扔百八十条人命是拿不下来的,可军令如山。怎么打?他们争的是这个。”“第二天一早,碑匠不见了。有人想起,昨晚吃饭就没见这人。”“团长到碑匠的窝棚,见立柱上刻着白茬字:天黑打白石镇,必胜。”“啥意思呢?不管啥意思,备马备枪,打白石镇。”“水往东西流,话分两头说。撂下五团说碑匠。这头呢,碑匠爬上白砬子顶上,用大绳把自己顺下。就挥大锤,使大钎,刻出两个大字,一个字有一铺炕大。”“白砬子下就是俺们屯。人人抬头仰脸看新鲜,慢慢看明白了,俩字:抗日。”“嚯一这家伙,厉害!抗日抗上了白石砬子。”“‘抗日’俩大字刻得了,大绳上吊着的碑匠冲屯里反复喊:‘全来瞧全来看——打走日本王八蛋——’”“人人抿嘴笑,相互嘱咐着:‘可不能让日本人知道。’”“白石壁上的碑匠,一边把字往深处扩,一边唱上了二人转:‘刘为大来关某我为二呀,涿州范阳你是老三哪……’”“这么折腾,日本人能不知道吗?日本兵用迫击炮,照白砬子就是猛轰,可是,炮弹上去,打个出溜儿滑就掉地上了,砬子上只留个白点儿。”“炮弹打得火星子乱迸,碑匠照样扩字,还唱:‘想当年大哥无食他把草鞋卖呀哈——二哥我身担着豆腐盘——’”“炮这么打,人还有个活命?有敢看的说,人肉一块一块往下掉,掉了大腿掉胳膊。不说了,不说了。——白崖壁成了红崖壁。”“别哭呀丫头。你一哭,我不好往下讲了。”“怎么打炮,‘抗日’两个字还在。你想想,有这么俩大字明晃晃立着,日本鬼子哪受得了?镇里的日本兵全调来了,一齐开枪,子弹一打一个白点儿,跟碑匠的錾子似的。子弹打光了,算是看不出字了。”“再说五团这边。老乡跑来报告石崖刻字的事,团长心痛得一脚踢翻一块大石头,就掏枪喊人要给碑匠报仇。政委说:‘碑匠这是引出镇里的鬼子,让咱们打空城,拿下白石镇。’”“后来?后来那还用说?拿下了白石镇呗。子弹、炮弹全打石头砬子了。没子弹的日本兵,那还扛收拾?”“完了?没完。没过多长时间,你说咋的,白砬子上又出字了!比上回的‘抗日’还大。这回刻的是‘消灭小日本’。”“打哈尔滨来了日本工兵,吊绳子打上炮眼,一炮一炮,炸掉了‘消灭’和‘小’‘日本’俩字不敢炸了——炸‘日本’,那不成了自己炸自己?”“还没完。过了些日子,‘日本’俩字上头,又刻出字来,成了‘打倒日本’。日本人还是得炸呀,这回连‘日本’俩字一块堆儿炸个利索。”“人人传说,‘日本’都炸了,小鬼子要完蛋了。真的,没过多长时间,日本鬼子投降了。你问碑匠叫啥名呀?让我咋说呢?头一个,后来知道是姓耿,名就不知道了。第二个是谁,都不知道,第三个就更不知道了。反正是中国人,没留下姓名呀,你就记这事吧。”“没完,没完,还有事。我说呀,你们记者说话顶用,跟大领导说说,这碑匠崖,老这么光着板儿也不中呀,还得刻上字呀!”“啊——钱呀?钱没事,实在不行,俺大伙儿凑钱。缺少的是碑匠呀,缺少的是碑匠!”(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CA.碑匠听到团长和政委因打不打白石镇产生争执,连夜上白砬子刻字,以吸引敌人火力。B.在碑匠刻字时,村民“人人抬头仰脸看新鲜”,这些“看客”反映出国民存在劣根性。C.团长听了老乡的报告后,“掏枪喊人要给碑匠报仇”,表明团长对碑匠牺牲无比痛惜。D.悬崖上刻的字,第一次“有一铺炕大”,且一次比一次大,暗示抗战的决心越来越坚定。(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CA.小说开头介绍“白砬子”到“碑匠崖”的地名变迁,既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又为碑匠的故事作铺垫。B.小说中的碑匠不只一个人,且淡化了人物姓名,这样安排有利于歌颂中国人民前仆后继、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C.小说中记者听到“白崖壁成了红崖壁”时哭了,意在突出受访者讲故事技艺高超,语言富于感染力,具有代入感。D.小说运用平叙手法,一面说五团,一面说碑匠,使“同时异地”发生的事件分别呈现在读者面前,情节更加清晰。(3)小说结尾画线句意蕴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4)小说用采访、对话的形式,借受访者之口呈现碑匠的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效果?【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画线句子丰富意蕴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画线句在文中的位置及其语境分析其丰富意蕴。(4)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讲述故事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团长和政委因打不打白石镇产生争执”错误。原文是说“怎么打?他们争的是这个”。B.“这些‘看客’反映出国民存在劣根性”错误。由“人人抬头仰脸看新鲜,慢慢看明白了,俩字:抗日”可知,人们来“看新鲜”是处于好奇。C.正确。D.“且一次比一次大”错误。由“过了些日子,‘日本’俩字上头,又刻出字来,成了‘打倒日本’”可知,第三次刻字并没有说刻得更大的事。故选:C。(2)C.“意在突出受访者讲故事技艺高超,语言富于感染力,具有代入感”不全面,还能说明在这场战斗中碑匠牺牲的惨烈。故选:C。(3)“缺少的是碑匠呀,缺少的是碑匠”反复强调“缺少的是碑匠”,表面上说的是缺少往山崖上刻字的碑匠,实际上表现碑匠崖的人民对碑匠的深切怀念之情。(4)小说采用对话的形式讲述故事,通过女记者与老人的问答讲述碑匠的经历,使叙事节奏紧凑情节集中,给人身临其境之感。结合“那个……那啥,你问碑匠崖呀?那你算是问对人了,这我知道。在早呀,这儿不叫碑匠崖,叫白砬子”,可知小说从对“碑匠崖”的询问切入,引出碑匠的故事,入题新颖。讲故事时设置悬念,营造紧张气氛,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吸引读者注意力。结合“还没完。过了些日子,‘日本’俩字上头,又刻出字来,成了‘打倒日本’”“日本人还是得炸呀,这回连‘日本’俩字一块堆儿炸个利索”这些语言风趣幽默,以口语和说书性的语言讲述紧张的抗日故事,行文张弛有度,极具感染力。答案:(1)C(2)C(3)表层意思是缺少往山崖上刻字的碑匠,深层意思是表现碑匠崖的人民对碑匠的深切怀念。(4)①作者并没有直接写碑匠,而是通过一个老人的回忆,将碑匠形象鲜活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在现实和回忆的交织中更有利于揭示和深化主题。②小说采用对话的形式讲述故事,通过女记者与老人的问答讲述碑匠的经历,使叙事节奏紧凑情节集中,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③小说从对“碑匠崖”的询问切入,引出碑匠的故事,入题新颖。④讲故事时设置悬念,营造紧张气氛,增强了文本的可读性,吸引读者注意力。⑤讲故事的语言风趣幽默,以口语和说书性的语言讲述紧张的抗日故事,行文张弛有度,极具感染力。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①,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子思②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伋闻之:妄与不如遗弃物于沟壑,仍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宋襄公兹父为桓公太子,桓公有后妻子,曰公子目夷,公爱之,兹父为公爱之也,欲立之,请于公曰:“请使目夷立,臣为之相以佐之。”公曰“何故也?”对曰:“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绝迹于卫,是背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公不许,强以请公,公许之,将立公子目夷,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乃逃之卫,兹父从之。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若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节选自《说苑•立节》)[注]①轼,古代车厢前面用作扶手的横木,古人立乘,扶轼表示敬意。②子思,即孔级,字子思,是孔子的孙子。(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BA.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B.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C.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D.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A.孔子过的“过”指经过,与《荀子•劝学》中“而行无过”的“过”相同。B.夫子,对男子的尊称,可称呼学者或老师,文中是孔门学生对孔子的称呼。C.缊袍,以旧絮或碎麻外罩布面做成的袍子,表示粗恶的衣服,为穷人所服。D.妻子,文中指妻子的儿子,古代也指妻子和儿女;现指婚姻中的女子一方。(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孔子看见很多修理国门的陈国百姓,却没有在车上表达应有的礼节,这令讲究礼仪的弟子子路不解,并出言质问,孔子则借机表达了自己的主张。B.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耕作,鲁国国君派人送给他采邑以置办衣物,曾子坚决不接受,他认为若接受了采邑,就会惧怕国君,不能坚持自己的主张。C.子思居住在卫国,衣食没有着落,田子方派人赠送他狐白皮衣,子思不接受,并说随便给人物品就是把别人当作沟壑,是不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D.宋襄公做太子时,因父亲喜爱弟弟目夷,就把太子之位让给目夷,目夷逃出宋国,他才接受父命做了太子。(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②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5)做人应该如何立节?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目夷推辞说:“兄长立为嗣君而弟在下位,这是符合礼义的。如果弟弟立为嗣君而兄在下位,就不符合礼义。不符合礼义的事却要我来做,我将要出逃。”“下”指“下位”即臣下之位,是“在”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目夷”是人名,是“为之”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故选B。(2)A.“相同”错。“孔子过”的“过”是“经过”的意思,“而行无过”的“过”是“过失”“过错”的意思,二者意义不同。句意:孔子经过这里。/并且行为没有过失。故选A。(3)D.“目夷逃往卫国,他才听从父命”错。原文“乃逃之卫,兹父从之”意思是目夷逃到了卫国,兹父随后也跟他到了卫国。这里的代词“之”指代的是“目夷逃到了卫国”这件事,“从”是“跟从”的意思。故选D。(4)①“行一”,实行其中的一条;“于此”,状语后置,要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放在动词“行”之前;“不为轼”,不用扶轼向他们表示敬意,要把“表示敬意”的意思补充出来。译文:现在陈国这些修城门的人,不能在这里实行其中的一条,我所以不用扶轼向他们表示敬意。②“因”,于是,便;“假”,借;“与”,给,送给。译文:便让人对他说:“我借东西给别人,总是忘了它。我送东西给别人,如同丢弃了它。”(5)①要爱国。原文孔子“过之,不轼”的原因是“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可见孔子鄙视不爱国的人。②不随便接受别人的馈赠。原文曾子不接受鲁君的馈赠,认为“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子思也不接受田子方的馈赠,认为“妄与不如遗弃物于沟壑,仍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③要有礼让之心。原文兹父与目夷都推辞不做太子,并为此而出逃,“乃逃之卫,兹父从之”。答案:(1)B(2)A(3)D(4)①现在陈国这些修城门的人,不能在这里实行其中的一条,我所以不用扶轼向他们表示敬意。②便让人对他说:“我借东西给别人,总是忘了它。我送东西给别人,如同丢弃了它。”(5)①要爱国。孔子鄙视不爱国的人。②不随便接受别人的馈赠。③要有礼让之心。参考译文:楚人攻伐陈国,陈国西门被烧毁,于是便命陈国的降民修理西门。孔子经过这里,在车上没有手扶横木表示敬意。子路说:“按照礼节,在车上遇见三人经过时就要下车,遇见两人经过时就要扶轼表示敬意。今天陈国修城门的人数众多,先生您为何不扶轼表示敬意?”孔子说:“我听说过,国家灭亡却不知道,这是不智;知道了却不斗争,这是不忠;忠于国家却不殉死,这是不廉。现在陈国这些修城门的人,不能在这里实行其中的一条,我所以不用扶轼向他们表示敬意。”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从事耕作,鲁国国君派人前去送给他采邑,并说:“请以此来置办衣物。”曾子不肯接受,使者返回,再次又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不是先生有求于人,而是别人奉送给你,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东西的人会惧怕别人,给予别人东西的人会对别人傲慢。即使国君赏赐我,不对我傲慢,但我能不惧怕吗?”曾子终于没有接受。孔子知道这件事后说:“曾参的这些话,能够保全他的气节。”孔伋居住在卫国,他穿的乱麻絮成的袍子连罩衣也没有,二十天才吃了九顿饭。田子方听说了这件事,便派人赠送他狐白皮衣,恐怕他不接受,便让人对他说:“我借东西给别人,总是忘了它;我送东西给别人,如同丢弃了它。”孔伋辞谢不接受。田子方说:“我有您没有,为什么不接受呢?”孔伋说:“我听说:随便给人东西,不如把它当成废物丢在山沟溪谷中。我虽然贫穷,但也不愿意把自己当作山沟溪谷,因此不敢承受。”宋襄公兹父是宋桓公的太子,宋桓公还有个后妻所生的儿子叫公子目夷,桓公很宠爱他。兹父因为父亲宠爱目夷,想要让他立为嗣君,就向宋桓公请求说:“请让目夷立为嗣君,我做他的国相来辅助他。”桓公问:“为什么呢?”兹父回答说:“我的舅家在卫国,很疼爱我,如果最终立我为嗣,就不能前往,不能再去卫国,这是背弃了母亲。况且我知道自己才能也不足以居于目夷之上。”桓公没有准许,他便坚决向桓公请求,桓公便同意了他。桓公将要立公子目夷为嗣君,目夷推辞说:“兄长立为嗣君而弟在下位,这是符合礼义的。如果弟弟立为嗣君而兄在下位,就不符合礼义。不符合礼义的事却要我来做,我将要出逃。”于是他就逃到了卫国,兹父随后也跟他到了卫国。过了三年,桓公生了病,派人召回兹父,说:“如果你不回来,将使我忧愁而死。”兹父这才返回,桓公又立他为嗣,让他做太子,然后目夷也回国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夏日过郑七山斋①杜审言共有博中好,言寻谷口②来。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洛阳钟鼓③至,车马系迟回。【注】①此诗是杜审言做洛阳县丞时,到洛阳近郊郑七山斋拜访时所作。郑七:杜审言友人,生平不详。②谷口:县名,在今陕西礼泉县东。汉有隐士郑璞,躬耕于谷口,“世服其清高”(《高士传》)。③钟鼓:古代有黄昏时击鼓、撞钟以报时的风尚。(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首联第一句点明诗人去拜访郑七山斋的缘由,即俩人都有饮酒的爱好。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展示了薜萝茂盛、荷芰开花的眼前之景。C.颈联中“日”“晚”暗示了时间的推移,表明诗人在山斋中逗留时间之久。D.在中间两联,诗人用工细的笔墨为读者勾画出一幅优美的山居夏日图。(2)诗歌情感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错。颔联“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写崎岖的山路长满茂盛的薛萝,水亭的四周荷菱开满了鲜花,是客观的景物描写,并没有运用拟人手法。(2)诗歌情感意蕴丰富:首联“共有樽中好,言寻谷口来”,介绍过郑斋的缘起。诗人说,我和郑七都有饮酒的爱好,所以来找他。隐居与饮酒几乎是不可分离的,它是隐士们高雅、旷达情怀的表现。可见,诗中的言外之意,是说郑七有隐者的高洁胸怀,诗人对他十分倾慕,引为同调,因此才去拜访他。“言寻谷口来”一句,用典故进一步说明了这一点。用典十分贴切,一个“寻”字,也透露了山斋的幽深。两句诗看似平常,却有深刻的义蕴,不仅曲折地交待了郑七的身份和思想情操,也婉转地点出了过山斋的原因和二人深厚的友情。颔联“薜萝山径入,荷芰水亭开”,写山路长满茂盛的薛萝,水亭的四周荷菱开满了鲜花。颈联“日气含残雨,云阴送晚雷”,写太阳散发的热气含着残雨,阴云传送看黄昏的雷声。诗人充分渲染了山斋的幽静景色,地上风物和空中景象融为一体,在静谧中包含变化,在幽深中充满生机。诗人形象的描写,使山斋风光充满着感人的魅力,令人心驰神往,表达了诗人对山斋美景的喜爱。尾联“洛阳钟鼓至,车马系迟回”,写洛阳城里报暮的钟鼓之声也清晰地传来,诗人该回程了,但车马仍然拴着,迟迟没有启程。诗到这里戛然而止,却留下了耐人寻味的余韵,在迟迟未回中,包含着诗人对山斋风光流连忘返以及不愿与郑七分离的深厚情谊。答案:(1)B(2)①首联引用典故,以谷口借指郑七的山斋,同时也以郑璞的清高借指郑七的高洁,表现了诗人对郑七的倾慕之情。②颔联、颈联通过对地上风物、空中景象的描写,展示出幽静、美好的山斋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山斋的喜爱之情。③尾联写钟鼓已经报暮,而车马迟迟未动,表现了诗人在山斋流连忘返、不愿与郑七分离的深厚情谊。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书愤》中采用蒙太奇手法构成一幅幅浩浩荡荡军容画面的诗句是: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勾勒出一幅“江潮连海,月共潮生”的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的两句是“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3)李白《将进酒》中,诗人由自己的不得志联想到历史上古圣先贤不被理解的普遍现象的两句是“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分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解答】故答案为:(1)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重点字:洲)(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重点字:生)(3)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重点字: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的“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被网友们取了一个既亲切又响亮的名字——“村BA”。在“村BA”现场,四面看台①座无虚席(人潮涌动),欢呼与加油声也持续不断。每逢“村BA”开打,十里八乡的人都会②蜂拥而至(纷至沓来),一些观众甚至驱车200公里前来观战。更夸张的是,“村BA”的连场比赛经常能从上午打到夜晚,并且从来都不缺少选手和观众。如此③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热火朝天)的比赛氛围,可能连不少职业赛事也比不上。目睹“村BA”的盛况,有网友戏称:“在中国最接近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不是CBA(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而是‘村BA’。”有人说,“村BA”之火,火在一个“土”字。的确,球场是村里自建的,参赛球员全部是本地村民,独具特色的苗族歌舞承担了“啦啦队”的功能,还有一头黄牛、几只香猪的获胜奖品,以及操着“贵普”的解说员,都彰显出“村BA”浓郁的乡土特色。但“村BA”的出圈,却绝不囿于“乡土”二字。乡村球赛火爆的背后,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共鸣。这共鸣,不仅仅来自文化产品供给较为短缺的乡村地区,同样来自文化供给丰富繁荣的城市。在这个火热的夏日,“村BA”为我们贡献的,既是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体育赛事,更是一场具有现代元素,能够为广大网友喜见,天然地连接起城市与乡村、国际与国内的文化盛宴。(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网友们所取的“村BA”这个名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3)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DA.“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B.承担了“啦啦队”的功能。C.操着“贵普”的解说员。D.绝不囿于“乡土”二字。【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做这种题平时要积累,更要在具体语境中从色彩的褒贬,使用的对象等角度去分析。(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要理解词语的含义,再结合语境分析其在文中的意思,最后分析其表达效果。(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做这种题平时要善于积累和掌握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解答】(1)第一空,根据下文“欢呼与加油声也持续不断”和“并且从来都不缺少选手和观众”可知,此处是说四面看台人多,故可填“座无虚席”或“人潮涌动”。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人潮涌动:形容人很多很多的样子。第二空,根据下文“一些观众甚至驱车200公里前来观战。更夸张的是”可知,本空是在陈述人们从四面八方迅速迫切地前来,故可填“蜂拥而至”或“纷至沓来”。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一拥而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第三空,根据上文“经常能从上午打到夜晚”和下文“可能连不少职业赛事也比不上”可知,本空是在形容比赛氛围非常热烈,故可填“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或“热火朝天”。风起云涌: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如火如荼: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2)“村BA”是网友们对贵州黔东南地区“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的称呼,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叫“NBA”,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叫“CBA”,很明显,“村BA”这一称呼是化用国际通用的知名篮球赛事的简称,体现乡村篮球赛事巨大的社会影响。系列篮球赛事是“美丽乡村”主题,又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BA”前加上“村”,点明了篮球赛的“乡土”属性。“村BA”与“NBA”和“CBA”在称谓上有明显相似性,但“乡土”性更浓,与国际化的“职业篮球联赛”形成反差,对比强烈,语带幽默感,也表现出网友们对“乡土”赛事的关注和喜爱。(3)A.表特定称谓。B.表特定称谓。C.表特定称谓。D.表强调。故选:D。答案:(1)①座无虚席(人潮涌动)②蜂拥而至(纷至沓来)③风起云涌(如火如荼、热火朝天)(2)①化用国际通用的知名篮球赛事的简称,体现乡村篮球赛事巨大的社会影响;②在简称前冠以“村”字,点明了篮球赛的“乡土”属性,与后文国际化的“职业篮球联赛”的简称连用,构成强烈反差,具有幽默效果。(3)D7.(9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2022年9月9日,“天地共播一粒种”一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种植物科普活动在京举行。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比较文学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县委科技管理工作总结与工作计划
- 市关工委工作计划
- 下学期学生会工作计划书
- 大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范文2024年
- 社团工作计划范文怎么写
- 班级管理制定计划借鉴
- 农村党支部老干部工作计划
- 乡镇老龄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计划
- 数学教研组如何制定工作计划
- 外墙外保温(石墨聚苯板)及装修施工方案
- 会议纪要会议记录Excel表格模板
- LTE无线网络优化PPT课件
- 幼儿园科学领域幼儿发展水平评价指标(分小班、中班、大班)
- 二十四山开门放水作灶真诀
- 动态血压监测在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意义
- 物料替代申请单
- 煤矿矿井机电设备完好规范标准
- 计量型MSA-GRR分析表格模板
- 240灯控台_说明书
- 长沙基准地价修正体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