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1页
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2页
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3页
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4页
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讨论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作为科幻的宏大,二是作为文学长篇叙事的宏大。先来看前者。作为一种能够以宇宙为空间尺度、以万物起源与终结为时间尺度的小说类型,科幻小说天然地具备史诗气质。“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出自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中的名言,简洁形象地概括出了科幻小说拥有的广阔时空维度。它使科幻小说得以跨越个人、家庭乃至民族、国家的边界,想象整个人类种族的兴亡全景。相比现实主义小说,科幻小说凭借现代科技的力量,获得了重述过去与铺演未来的可能,这使科幻小说在描绘长篇历史画卷时,气势更为恢宏。此外,由于真实历史事件被放置在可逆性状态下重新认知,或现实有了虚构的未来发展并结构出动态的因果关系,科幻小说往往能够更为深刻地揭示历史本质。“虚构现实或可能世界,尽管有着种种的移置和伪装,却始终反映着特定社会文化阶层的隐含受话者的愿梦和梦魇”(达科•苏恩:《科幻小说面面观》)。科幻小说一方面将目光投向宇宙或世界的永恒,另一方面也始终牢牢把握着时代的精神。正是这种被达科•苏恩称为“现代科幻小说特有的史诗性”,使宏大叙事在长篇科幻小说中屡见不鲜,如艾萨克•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三部曲》、弗诺•文奇的《深渊上的火》、丹•西蒙斯的《海伯利安四部曲》等。科幻小说宏大叙事的第二个层面,即作为文学长篇叙事的宏大,也可以从两个角度展开分析:一是叙事的宏大,二是宏大的叙事。先来看叙事的宏大。在科幻小说家中,王晋康、刘慈欣努力以科技文明为内核书写价值信仰。王晋康的《豹人》《癌人》《类人》等“基因人”系列,既对基因技术、人工智能产生的道德伦理问题展开重新思考,又对这些科技手段保持了乐观、坚定的信念。同样,在刘慈欣的《三体》里,我们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作家的科学乐观主义,以及由此而生的理想主义情怀。接下来再看宏大的叙事。科幻小说是文学,所以必须强调文学性。场景铺展得再宏大,精神提得再高远,如果叙事能力跟不上,那么这个宏大叙事依然是有问题的。很多科幻小说宏大有余,叙事能力不足,可以轻易地把时空范围延展到星际之间、千年之外,但在基本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方面,仍然比较单薄、生硬,观念化的痕迹相对明显。而另外一些科幻小说,则是叙事技巧到位,对人性、人情的书写在某种程度上为主流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比如陈楸帆的《荒潮》,韩松的《地铁》和《医院》系列等。但这些作品因为价值观念问题方面的原因,又比较难以展开宏大叙事。或许正由于此,刘慈欣的《三体》才始终会让人觉得难以超越。《三体》中的每一个人物,章北海、程心、云天明都各具个性,尤其是章北海身上体现出的传统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为人类献身的大无畏气质,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但是,难以超越并不意味着无法超越。仔细梳理“宏大”与“叙事”难以两全的原因,比如当代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历史缺陷,作家对科幻文类功能认识的偏颇、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文学能力的不均衡,以及科幻叙事学批评的落后等,然后去思考如何克服这些难题,都是提升科幻小说宏大叙事水平的可能性路径。现在科幻小说创作处于发展的好时机,好好利用这一时机,提高科幻小说的创作质量,是每一位科幻作家和研究者亟待思考的问题。(摘编自詹玲《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材料二:宏大叙事作为一种充满历史理性主义的整体性叙事,关注人的社会性,描绘国家、民族的重大历史、现实场景,表现伟岸、阳刚的人生形式,张扬和追求理想、道德、崇高等精神价值。所以,宏大叙事不仅是一种叙事方式,也是一种叙事立场和审美形式。中外文学史上都曾涌现过一大批宏大叙事的经典作品,如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等,这些作品取材自国家、民族的重大变化和历史转折,塑造“伟岸的英雄”,融合现实批判性、历史性和人性剖析,成为充满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文学史诗。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思想启蒙、民族解放、国家建构等宏大叙事更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子夜》《红旗谱》《创业史》《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一系列作品,以厚重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民族情怀,展示了宏阔的社会生活,描写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其中流淌着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激情,成为几代人的精神坐标。可以说,整个20世纪,宏大叙事与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民族命运密切联系,形成了与时代同步、关注社会现实、探索人生境遇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成为重要的文学遗产。当今,我们国家正处于致力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鲜活的实践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素材,文学更是有责任用宏大叙事传达时代的脉动,从国家、民族精神的高度,用宏大叙事饱含的历史理性主义和理想主义,表现现实问题,反映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把对生活的感受、思想情感融入到大的时代之中,放到历史的长河中思考,创作出具有家国情怀和思想穿透力的作品。同时,在深刻转型的时期,人们也遭遇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面临许多焦虑和困惑,需要充满价值建构的宏大叙事作品去凝聚精神力量,提升精神境界。(摘编自黄建生《新时代语境下宏大叙事的重构与创新》)(1)下列对“宏大叙事”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宏大叙事是一种整体性叙事,它强调场景的宏大、主题思想的重大和对精神价值的追求。B.宏大叙事是一种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它既可以表现真实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也可以虚构未来的发展。C.宏大叙事是作家采取的一种叙事方式,它的采取与否取决于作家的叙事立场和审美理念。D.宏大叙事往往跟国家民族的重大变化和历史转折有关,关注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传达时代的脉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材料一从“科幻”和“文学长篇”两个层面分析了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现状,层次分明。B.材料二第一段围绕“宏大叙事”的特点,通过列举中外经典作品,肯定了宏大叙事作品的巨大成就。C.材料一例举《荒潮》《地铁》和《医院》系列作品,旨在阐明这些作品为主流文学创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D.材料二采取层进式结构,从宏大叙事的特点说起,进而阐明新时代的文学更应该用宏大叙事表现新时代的生活。(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科幻小说可以跨越边界,想象整个人类种族的兴亡全景,从而使得科幻小说有了广阔的时空维度。B.既关注宇宙或世界的永恒,也始终牢牢把握着时代的精神,这正是现代科幻小说的史诗性。C.只要作家的叙事能力突出,他就可以将时空范围延展到星际之间、千年之外,从而写出难以超越的作品。D.人们把《子夜》《红旗谱》等作品当作精神坐标,是因为它们展示和描写了宏阔的社会生活和革命历程。(4)材料一中提到有些科幻小说“宏大”与“叙事”难以两全”,作者认为原因何在?(5)上世纪末以来,受西方后现代主义等思想影响,解构、否定宏大叙事的思潮在我国评论和创作界开始不断涌现,认为宏大叙事的作品严重遮蔽了个人生命价值的表达,限制了丰富人性的挖掘。请运用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观点,对上面的说法予以反驳。(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鸭窠围的夜沈从文天快黄昏时落了一阵雪子,不久就停了。天气真冷,在寒气中一切都仿佛结了冰。便是空气,也像快要冻结的样子。我包定的那一只小船,在天空大把撒着雪子时已泊了岸,从桃源县沿河而上这已是第五个夜晚。看情形晚上还会有风有雪,故船泊岸边时便从各处挑选好地方。沿岸除了某一处有片沙嘴宜于泊船以外,其余地方全是黛色如屋的大岩石。石头既然那么大,船又那么小,我们都希望寻觅得到一个能作小船风雪屏障,同时要上岸又还方便的处所。凡是可以泊船的地方早已被当地渔船占去了。小船上的水手,把船上下各处撑去,钢钻头敲打着沿岸大石头,结果这只小船,还是不能不同许多大小船只一样,在正当泊船处插了蒿子,把当作锚头用的石碇抛到沙上去,尽那行将来到的风雪,摊派到这只船上。河面大小船只泊定后,莫不点了小小的油灯,拉了篷。各个船上皆在后舱烧了火,用铁鼎罐煮红米饭。饭焖熟后,又换锅子熬油,哗的把菜蔬倒进热锅里去。一切齐全了,各人蹲在舱板上三碗五碗把腹中填满后,天已夜了。水手们怕冷怕冻的。收拾碗盏后,就莫不在舱板上摊开了被盖,把身体钻进那个预先卷成一筒又冷又湿的硬棉被里去休息。至于那些想喝一杯的,发了烟瘾得靠靠灯,船上烟灰又翻尽了的,或一无所为,只是不甘寂寞,好事好玩想到岸上去烤烤火谈谈天的,便莫不提了桅灯,或燃一段废缆子,摇晃着从船头跳上了岸。黑夜占领了全个河面时,还可以看到木筏上的火光,吊脚楼窗口的灯光,以及上岸下船在河岸大石间飘忽动人的火炬红光。这时节岸上船上都有人说话,吊脚楼上且有妇人在黯淡灯光下唱小曲的声音,每次唱完一支小曲时,就有人笑嚷。什么人家吊脚楼下有匹小羊叫,固执而且柔和的声音,使人听来觉得忧郁。我心中想着,“这一定是从别一处牵来的,另外一个地方,那小畜生的母亲,一定也那么固执的鸣着吧。”算算日子,再过十一天便过年了。“小畜生明不明白只能在这个世界上活过十天八天?”明白也罢,不明白也罢,这小畜生是为了过年而赶来,应在这个地方死去的。此后固执而又柔和的声音,将在我耳边永远不会消失。我觉得忧郁起来了。我仿佛触着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看明白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心里软和得很。这时节天气太冷,大门必已上好了,屋里一隅或点了小小油灯,屋中土地上必就地掘了浅凹火炉膛,烧了些树根柴块。火光煜煜,且时时刻刻爆炸着一种难于形容的声音。火旁矮板凳上坐有船上人,木筏上人,有对河住家的熟人。且有虽为天所厌弃还不自弃年过七十的老妇人,闭着眼睛蜷成一团蹲在火边,悄悄的从大袖筒里取出一片薯干或一枚红枣,塞到嘴里去咀嚼。有穿着肮脏身体瘦弱的孩子,手擦着眼睛傍着火旁的母亲打盹。屋主人有退伍的老军人,有翻船背运的老水手,有单身寡妇,借着火光灯光,可以看得出这屋中的大略情形,三堵木板壁上,一面必有个供奉祖宗的神龛,神龛下空处或另一面,必贴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红白名片。这是近一二十年来经过此地若干人中一小部分的题名录。这些人各用一种不同的生活,来到这个地方,且同样的来到这些屋子里,坐在火边或靠近床边,逗留过若干时间。这些人离开了此地后,在另一世界里还是继续活下去,但除了同自己的生活圈子中人发生关系以外,与一同在这个世界上其他的人,却仿佛便毫无关系可言了。河面静静的,木筏上火光小了,船上的灯光已很少了,远近一切只能借着水面微光看出个大略情形。另外一处的吊脚楼上,又有了妇人唱小曲的声音,灯光摇摇不定,且有猜拳声音。我估计那些灯光同声音所在处,不是木筏上的牌头在取乐,就是水手们小商人在喝酒。妇人手指上说不定还戴了水手特别为从常德府捎带来的镀金戒指,一面唱曲一面把那只手理着鬓角,多动人的一幅画图!我认识他们的哀乐,这一切我也有份。看他们在那里把每个日子打发下去,也是眼泪也是笑,离我虽那么远,同时又与我那么相近。这正是同读一篇描写西伯利亚的农人生活动人作品一样,使人掩卷引起无言的哀戚。我如今只用想象去领味这些人生活的表面姿态,却用过去一分经验,接触着了这种人的灵魂。羊还固执地鸣着。远处不知什么地方有锣鼓声音,那一定是某个人家禳土酬神还愿巫师的锣鼓。声音所在处必有火燎与九品蜡照耀争辉。眩目火光下必有头包红布的老巫师独立作旋风舞,门上架上有黄钱,平地有装满了谷米的平斗。有新宰的猪羊伏在木架上,头上插着小小五色纸旗。有行将为巫师用口把头咬下的活生公鸡,缚了双脚与翼翅,在土坛边无可奈何的躺卧。主人锅灶边则热了满锅猪血稀粥,灶中正火光熊熊。邻近一只大船上,水手们已静静的睡下了,只剩余一个人吸着烟,且时时刻刻把烟管敲着船舷。一切光,一切声音,到这时节已为黑夜所抚慰而安静了,只有水面上那一分红光与那一派声音。那种声音与光明,正为着水中的鱼和水面的渔人生存的搏战,已在这河面上存在了若干年,且将在接连而来的每个夜晚依然继续存在。我弄明白了,回到舱中以后,依然默听着那个单调的声音。我所看到的仿佛是一种原始人与自然战争的情景。那声音,那火光,都近于原始人类的战争,把我带回到四五千年那个“过去”时间里去。不知在什么时候开始落了很大的雪,听船上人细语着,我心想,第二天我一定可以看到邻船上那个人上船时节,在岸边雪地上留下那一行足迹。那寂寞的足迹,事实上我却不曾见到,因为第二天到我醒来时,小船已离开那个泊船处很远了。(有删改)备注:《鸭窠围的夜》是《湘行散记》中的一篇,是沈从文散文代表作。1934年沈从文回乡看望病重的母亲,他和张兆和商定写信报告旅途的情况,这些书信后来结集为《湘行书简》,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正是根据这些书简写成的。(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篇交代时令、天气与泊船过程,描绘岸边的景致,渲染了鸭窠围岸边迷蒙枯寂清冷的氛围。B.棉被又冷又硬,可见水手的生活条件艰苦;睡觉、抽烟、喝酒、烤火、聊天等,表现出水手生活的寂寥单调又不乏生活原味。C.那些大小不一的红白名片,让沈从文感受到各色湘西人的气息,且不能自已地去揣想他们后来的命运。D.文中通过大量的场景描写细腻地呈现出水上人的生活状态,寄寓着作者对普通人际遇命运的深刻理解。(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船”是贯穿文本的标识物,身为叙述者的“我”始终在船上,对鸭窠围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刻绘入微,细节生动饱满。B.不同于其他游记散文侧重于时间层面的线性描述,本文只将视角转向空间,在多个景物的转换中展现作者自由而灵活的审美趣味。C.文章半写景物,半叙人事,全篇在人与自然契合的背景上动人地展现了这一方水上人“也是眼泪也是笑”的苦乐人生。D.沈从文笔下的声音,沿袭了古典诗歌中对声、光的重视,由声、光而引发对于周边环境的想象,并以此谱写了一首湘西之歌。(3)小羊的鸣叫引发了“我”的哪些忧郁,请结合上下文分析。(4)沈从文在《湘行书简》中写道:“历史是一条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请结合文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即拜侍郎。中宗时,近戚奏度僧尼,温户强丁因避赋役。至是,崇建言:“佛不在外,悟之于心。行事利益,使苍生安稳,是谓佛理。乌用奸人以汨①真教?”帝善之,诏天下汰僧之伪滥者,发而农者余万二千人。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故事,天子行幸,牧守在三百里者,得诣行在。时帝亦密召崇,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崇知帝大度,锐于治,乃先设事以坚帝意,即阳不谢,帝怪之。崇因跪奏:“臣愿以十事闻,陛下度不可行,臣敢辞。”帝曰:“朕能行之。”崇乃顿首谢。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捕蝗,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应命。崇移书诮之曰:“聪伪主,德不胜袄①,今袄不胜德。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愿公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黄门监卢怀慎曰:思之。”崇曰:“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蝗害论息。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崇第赊僻,因近含客庐。会怀慎卒,崇病痁③移告,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乾曜所奏善,帝则曰:“是必崇画之。”有不合,则曰:“胡不问崇?”帝欲崇自近,诏徙寓四方馆,日遣问食饮起居,高医、尚食踵道。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帝使语崇曰:“恨不处禁中,此何避?”①汩:gǔ,扰乱。②袄:通“妖”③痁:shān,疟疾。(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九》)(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B.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C.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D.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檄:文体名,古代官府用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中“兵檄”指军事文书。B.行在:也称行在所,有三重含义。一是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二是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三是走在。此处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即行宫。C.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是九拜礼之首。D.克:有成功之意。从前刘聪除灭蝗虫没有成功反而(蝗虫)为害更大。文中的“克”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的“克”意思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姚崇思维敏捷,行事果断。契丹进兵侵犯时,朝廷军务十分繁忙,姚崇处事迅疾,奏请裁决快如流水,深受武后赏识。B.姚崇善揣圣意,处事机巧。玄宗要委以重任时,姚崇根据对玄宗的了解,假装不接受,借机向皇帝陈述了自己的政见。C.姚崇为民治蝗,勇于担责。山东发生蝗灾,姚崇不仅提出了具体的消灭蝗虫的方法,还从国家、百姓利益出发,通过史实指明不灭蝗的危害,并愿一己承担后果。D.姚崇生活俭朴,深得皇恩。姚崇私第住得偏远,就近住在客舍中。皇帝生活上特别关心照顾姚崇,下诏书安排姚崇搬到四方馆居住,每天亲自去问饮食起居。(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帝善之,诏天下汰僧之伪滥者,发而农者余万二千人。②会怀慎卒,崇病痁移告,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5)姚崇是唐代四大名相之一,很有政治才干,深得历任皇帝的赏识,这与他自身的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姚崇为人处事的品格。(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怀良人葛鸦儿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胡麻①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底不归?【注】①胡麻:芝麻。民间流传有“种时夫妇两手同种,其麻倍收”的说法。(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王诗题为“闺怨”,开头却说“不知愁”,似乎违反题面,其实是作者有意为之,目的是突出女子家境优裕。B.王诗用细腻而含蓄的笔触,描写闺中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耐人寻味。C.葛诗第三句诗人运用民间传说来写“怀良人”之情,十分巧妙,收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D.“正是归时底不归”实暗含“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意,与题面“怀良人”正合。(2)请简析两首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异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天姥山上仙人的世界,其中,“”一句写出了仙人的衣着以及骑乘,“”直接点明山上的仙人非常多。(2)《阿房宫赋》中写到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3)“东风”是我国古诗词常用的意象,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1分)6.(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我以为放风筝是一件颇有情趣的事。人生在世上,局促在一个小圈圈里,大概没有不想偶然一下的。出门旅行,游山逛水,是一个办法,然亦不可常得。放风筝时,手牵着一根线,看风筝冉冉上升,然后停在高空,这时节仿佛自己也跟着风筝飞起了,俯瞰尘寰,_____。我想这也许是自己想飞而不可得,一种变相的自我满足罢。春天的午后,看着天空飘着别人家放起的风筝,虽然也觉得很好玩,究不若自己手里牵着线的较为亲切,那风筝就好像是载着自己的一片心情上了天。真是的,在把风筝收回来的时候,心里泛起一种异样的感觉,好像是游罢归来,虽然不是扫兴,至少也是尽兴之后的那种疲惫状态,懒洋洋的,无话可说,从天上又回到了人间,从天上翱翔又回到匍匐地上。放风筝有时也需要一点点技巧。最重要的是在放线松弛之间要控制得宜。风太劲,陡然向高处跃起,左右摇晃,把线拉得绷紧,这时节风筝一不小心便会倒栽下去。栽下去不要慌,赶快把线一松,它立刻又会浮起,有时候风筝已落到视线所不能及的地方,依然可以把它挽救起来,凡事不宜,放松一步,往往可以化险为夷,放风筝亦一例也。(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究不若自己亲手放这般快意”。从语义上看两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可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1小题,9分)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时常陷入利益羁绊的何止青年?一事当先,做还是不做,往往悉心思忖;分内工作,①______,尚得仔细权衡。在利益的坐标系上,很多人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演绎着价值排序,精准计算着投入产出。一切似乎都进行得准确顺畅。只是,当物质的欲望填满生活,利益的喧嚣遮蔽生命的星光,在万籁俱寂的夜晚,也会惘然惆怅:为什么,我们“两手满当当,心中空荡荡”?考量利益,②______。表面上看,精致的利益计较未必无益于社会的进步。相反,它有可能在短期内创造出经济奇迹。利益最大化的风轮,很容易鼓荡物质的城堡遍地开花。然而,这样的城堡却精神凋敝,缺乏良性演进的可能。一旦利益的巨浪③______,我们的身边便会充斥利己主义的铁杆拥趸,责任能够淡忘、道德可以离席、灵魂容许出丑。不是吗?毒奶粉泛滥,地沟油盛行,在唯利是图的利益尽头,是良知的出局和底线的崩塌。所以,青年既需要现实主义的利益考量,更需要理想主义的勇气担当。(1)下列各句中,与文中画横线句表现手法相同的一项是A.让更多非遗从田野巷陌中走出来,让一个个具有生命力的文明活化石再次在当下的生活中绽放出自己的光彩。B.月夜,清冷的月光铺满一地,淡淡的光辉似乎带有一种清冷的香味,而且可以感觉到那质地还是相当的光滑。C.幼稚对于老成,有如孩子对于老人,决没有什么耻辱;作品也一样,起初幼稚,不算耻辱的。D.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意大利报人兼发行人朗根尼西:“不要给我忠告,让我自己去犯错误。”文学家歌德:“接受忠告,就是增进一个人自己的能力。”以上材料有一定启示意义。《中国青年报》的“青年之路”栏目邀请身为高三学子的你为他们写一篇文章。请你面向青年读者,表达你的认识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湖南省怀化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教师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讨论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我们可以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作为科幻的宏大,二是作为文学长篇叙事的宏大。先来看前者。作为一种能够以宇宙为空间尺度、以万物起源与终结为时间尺度的小说类型,科幻小说天然地具备史诗气质。“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句出自田中芳树《银河英雄传说》中的名言,简洁形象地概括出了科幻小说拥有的广阔时空维度。它使科幻小说得以跨越个人、家庭乃至民族、国家的边界,想象整个人类种族的兴亡全景。相比现实主义小说,科幻小说凭借现代科技的力量,获得了重述过去与铺演未来的可能,这使科幻小说在描绘长篇历史画卷时,气势更为恢宏。此外,由于真实历史事件被放置在可逆性状态下重新认知,或现实有了虚构的未来发展并结构出动态的因果关系,科幻小说往往能够更为深刻地揭示历史本质。“虚构现实或可能世界,尽管有着种种的移置和伪装,却始终反映着特定社会文化阶层的隐含受话者的愿梦和梦魇”(达科•苏恩:《科幻小说面面观》)。科幻小说一方面将目光投向宇宙或世界的永恒,另一方面也始终牢牢把握着时代的精神。正是这种被达科•苏恩称为“现代科幻小说特有的史诗性”,使宏大叙事在长篇科幻小说中屡见不鲜,如艾萨克•阿西莫夫的《银河帝国三部曲》、弗诺•文奇的《深渊上的火》、丹•西蒙斯的《海伯利安四部曲》等。科幻小说宏大叙事的第二个层面,即作为文学长篇叙事的宏大,也可以从两个角度展开分析:一是叙事的宏大,二是宏大的叙事。先来看叙事的宏大。在科幻小说家中,王晋康、刘慈欣努力以科技文明为内核书写价值信仰。王晋康的《豹人》《癌人》《类人》等“基因人”系列,既对基因技术、人工智能产生的道德伦理问题展开重新思考,又对这些科技手段保持了乐观、坚定的信念。同样,在刘慈欣的《三体》里,我们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作家的科学乐观主义,以及由此而生的理想主义情怀。接下来再看宏大的叙事。科幻小说是文学,所以必须强调文学性。场景铺展得再宏大,精神提得再高远,如果叙事能力跟不上,那么这个宏大叙事依然是有问题的。很多科幻小说宏大有余,叙事能力不足,可以轻易地把时空范围延展到星际之间、千年之外,但在基本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方面,仍然比较单薄、生硬,观念化的痕迹相对明显。而另外一些科幻小说,则是叙事技巧到位,对人性、人情的书写在某种程度上为主流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比如陈楸帆的《荒潮》,韩松的《地铁》和《医院》系列等。但这些作品因为价值观念问题方面的原因,又比较难以展开宏大叙事。或许正由于此,刘慈欣的《三体》才始终会让人觉得难以超越。《三体》中的每一个人物,章北海、程心、云天明都各具个性,尤其是章北海身上体现出的传统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为人类献身的大无畏气质,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但是,难以超越并不意味着无法超越。仔细梳理“宏大”与“叙事”难以两全的原因,比如当代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历史缺陷,作家对科幻文类功能认识的偏颇、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文学能力的不均衡,以及科幻叙事学批评的落后等,然后去思考如何克服这些难题,都是提升科幻小说宏大叙事水平的可能性路径。现在科幻小说创作处于发展的好时机,好好利用这一时机,提高科幻小说的创作质量,是每一位科幻作家和研究者亟待思考的问题。(摘编自詹玲《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材料二:宏大叙事作为一种充满历史理性主义的整体性叙事,关注人的社会性,描绘国家、民族的重大历史、现实场景,表现伟岸、阳刚的人生形式,张扬和追求理想、道德、崇高等精神价值。所以,宏大叙事不仅是一种叙事方式,也是一种叙事立场和审美形式。中外文学史上都曾涌现过一大批宏大叙事的经典作品,如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等,这些作品取材自国家、民族的重大变化和历史转折,塑造“伟岸的英雄”,融合现实批判性、历史性和人性剖析,成为充满感染力和震撼力的文学史诗。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思想启蒙、民族解放、国家建构等宏大叙事更是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子夜》《红旗谱》《创业史》《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一系列作品,以厚重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民族情怀,展示了宏阔的社会生活,描写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其中流淌着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激情,成为几代人的精神坐标。可以说,整个20世纪,宏大叙事与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民族命运密切联系,形成了与时代同步、关注社会现实、探索人生境遇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成为重要的文学遗产。当今,我们国家正处于致力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鲜活的实践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素材,文学更是有责任用宏大叙事传达时代的脉动,从国家、民族精神的高度,用宏大叙事饱含的历史理性主义和理想主义,表现现实问题,反映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描绘新时代的精神图谱,把对生活的感受、思想情感融入到大的时代之中,放到历史的长河中思考,创作出具有家国情怀和思想穿透力的作品。同时,在深刻转型的时期,人们也遭遇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面临许多焦虑和困惑,需要充满价值建构的宏大叙事作品去凝聚精神力量,提升精神境界。(摘编自黄建生《新时代语境下宏大叙事的重构与创新》)(1)下列对“宏大叙事”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CA.宏大叙事是一种整体性叙事,它强调场景的宏大、主题思想的重大和对精神价值的追求。B.宏大叙事是一种现实主义文学传统,它既可以表现真实历史事件和现实问题,也可以虚构未来的发展。C.宏大叙事是作家采取的一种叙事方式,它的采取与否取决于作家的叙事立场和审美理念。D.宏大叙事往往跟国家民族的重大变化和历史转折有关,关注波澜壮阔的沧桑巨变,传达时代的脉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CA.材料一从“科幻”和“文学长篇”两个层面分析了当代中国科幻小说的宏大叙事现状,层次分明。B.材料二第一段围绕“宏大叙事”的特点,通过列举中外经典作品,肯定了宏大叙事作品的巨大成就。C.材料一例举《荒潮》《地铁》和《医院》系列作品,旨在阐明这些作品为主流文学创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D.材料二采取层进式结构,从宏大叙事的特点说起,进而阐明新时代的文学更应该用宏大叙事表现新时代的生活。(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BA.科幻小说可以跨越边界,想象整个人类种族的兴亡全景,从而使得科幻小说有了广阔的时空维度。B.既关注宇宙或世界的永恒,也始终牢牢把握着时代的精神,这正是现代科幻小说的史诗性。C.只要作家的叙事能力突出,他就可以将时空范围延展到星际之间、千年之外,从而写出难以超越的作品。D.人们把《子夜》《红旗谱》等作品当作精神坐标,是因为它们展示和描写了宏阔的社会生活和革命历程。(4)材料一中提到有些科幻小说“宏大”与“叙事”难以两全”,作者认为原因何在?(5)上世纪末以来,受西方后现代主义等思想影响,解构、否定宏大叙事的思潮在我国评论和创作界开始不断涌现,认为宏大叙事的作品严重遮蔽了个人生命价值的表达,限制了丰富人性的挖掘。请运用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相关观点,对上面的说法予以反驳。【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概念的理解与分析,必须在理解文句,分析文章内容,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层层筛选,剥离出有效信息,获得充足可靠的依据,然后进行合理的概括。(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注意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注意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4)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5)本题考查探究某一问题,提出自己个性化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返回文本找到关于这一问题的相关语句,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再联系实际进行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切忌脱离文本,自己发挥。【解答】(1)C.“它的采取与否取决于作家的叙事立场和审美理念”于文无据,材料二原文只是说“宏大叙事不仅是一种叙事方式,也是一种叙事立场和审美形式”。(2)C.“旨在阐明这些作品为主流文学创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概括不全面,根据材料一原文“很多科幻小说宏大有余,叙事能力不足,……比如陈楸帆的《荒潮》,韩松的《地铁》和《医院》系列等”可知,不仅阐明这些作品为主流文学创作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也指出这些作品存在宏大叙事的不足。(3)A.“想象整个人类种族的兴亡全景,从而使得科幻小说有了广阔的时空维度”因果关系颠倒,材料一原文为“简洁形象地概括出了科幻小说拥有的广阔时空维度。它使科幻小说得以跨越个人、家庭乃至民族、国家的边界,想象整个人类种族的兴亡全景”。C.“只要作家的叙事能力突出,他就可以将时空范围延展到星际之间、千年之外”条件关系错误,材料一原文为“很多科幻小说宏大有余,叙事能力不足,可以轻易地把时空范围延展到星际之间、千年之外,但在基本的人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方面,仍然比较单薄、生硬,观念化的痕迹相对明显”。D.“人们把《子夜》《红旗谱》等作品当作精神坐标”错误,根据材料二原文“《子夜》《红旗谱》《创业史》《白鹿原》《平凡的世界》等一系列作品,以厚重的历史感和强烈的民族情怀,展示了宏阔的社会生活,描写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其中流淌着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激情,成为几代人的精神坐标”可知,是作品中“流淌着的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激情成为精神坐标。”故选:B。(4)根据材料一“但这些作品因为价值观念问题方面的原因,又比较难以展开宏大叙事”可知:作家的价值观念问题。根据材料一“仔细梳理‘宏大’与‘叙事’难以两全的原因,比如当代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历史缺陷”可知:当代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历史缺陷。根据材料一“作家对科幻文类功能认识的偏颇”可知:作家对科幻文类功能认识的偏颇。根据材料一“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文学能力的不均衡”可知:作家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文学能力的不均衡。根据材料一“以及科幻叙事学批评的落后等”可知:科幻叙事学批评的落后。(5)根据材料一原文“而另外一些科幻小说,则是叙事技巧到位,对人性、人情的书写在某种程度上为主流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可知:宏大叙事的作品注重对人性、人情的书写,并且这种书写在某种程度上为主流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根据材料一据原文“每一个人物,章北海、程心、云天明都各具个性,尤其是章北海身上体现出的传统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与为人类献身的大无畏气质,给读者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可知:宏大叙事的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迥异;根据材料二原文“这些作品取材自国家、民族的重大变化和历史转折,塑造‘伟岸的英雄’,融合现实批判性、历史性和人性剖析”“整个20世纪,宏大叙事与我们国家的历史和民族命运密切联系,形成了与时代同步、关注社会现实、探索人生境遇的现实主义文学传统,成为重要的文学遗产”可知:宏大叙事的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时也融合人性剖析,探索人生境遇。根据材料二原文“在深刻转型的时期,人们也遭遇到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面临许多焦虑和困惑,需要充满价值建构的宏大叙事作品去凝聚精神力量,提升精神境界”可知:宏大叙事的作品能够结合时代和社会现实,关注人们的新矛盾与新问题、焦虑和困惑。答案:(1)C(2)C(3)B(4)①作家的价值观念问题。②当代中国科幻小说发展的历史缺陷。③作家对科幻文类功能认识的偏颇。④作家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文学能力的不均衡。⑤科幻叙事学批评的落后。(5)①宏大叙事的作品注重对人性、人情的书写,并且这种书写在某种程度上为主流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考空间;②宏大叙事的作品塑造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个性迥异;③宏大叙事的作品塑造人物形象时也融合人性剖析,探索人生境遇。④宏大叙事的作品能够结合时代和社会现实,关注人们的新矛盾与新问题、焦虑和困惑。(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鸭窠围的夜沈从文天快黄昏时落了一阵雪子,不久就停了。天气真冷,在寒气中一切都仿佛结了冰。便是空气,也像快要冻结的样子。我包定的那一只小船,在天空大把撒着雪子时已泊了岸,从桃源县沿河而上这已是第五个夜晚。看情形晚上还会有风有雪,故船泊岸边时便从各处挑选好地方。沿岸除了某一处有片沙嘴宜于泊船以外,其余地方全是黛色如屋的大岩石。石头既然那么大,船又那么小,我们都希望寻觅得到一个能作小船风雪屏障,同时要上岸又还方便的处所。凡是可以泊船的地方早已被当地渔船占去了。小船上的水手,把船上下各处撑去,钢钻头敲打着沿岸大石头,结果这只小船,还是不能不同许多大小船只一样,在正当泊船处插了蒿子,把当作锚头用的石碇抛到沙上去,尽那行将来到的风雪,摊派到这只船上。河面大小船只泊定后,莫不点了小小的油灯,拉了篷。各个船上皆在后舱烧了火,用铁鼎罐煮红米饭。饭焖熟后,又换锅子熬油,哗的把菜蔬倒进热锅里去。一切齐全了,各人蹲在舱板上三碗五碗把腹中填满后,天已夜了。水手们怕冷怕冻的。收拾碗盏后,就莫不在舱板上摊开了被盖,把身体钻进那个预先卷成一筒又冷又湿的硬棉被里去休息。至于那些想喝一杯的,发了烟瘾得靠靠灯,船上烟灰又翻尽了的,或一无所为,只是不甘寂寞,好事好玩想到岸上去烤烤火谈谈天的,便莫不提了桅灯,或燃一段废缆子,摇晃着从船头跳上了岸。黑夜占领了全个河面时,还可以看到木筏上的火光,吊脚楼窗口的灯光,以及上岸下船在河岸大石间飘忽动人的火炬红光。这时节岸上船上都有人说话,吊脚楼上且有妇人在黯淡灯光下唱小曲的声音,每次唱完一支小曲时,就有人笑嚷。什么人家吊脚楼下有匹小羊叫,固执而且柔和的声音,使人听来觉得忧郁。我心中想着,“这一定是从别一处牵来的,另外一个地方,那小畜生的母亲,一定也那么固执的鸣着吧。”算算日子,再过十一天便过年了。“小畜生明不明白只能在这个世界上活过十天八天?”明白也罢,不明白也罢,这小畜生是为了过年而赶来,应在这个地方死去的。此后固执而又柔和的声音,将在我耳边永远不会消失。我觉得忧郁起来了。我仿佛触着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看明白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心里软和得很。这时节天气太冷,大门必已上好了,屋里一隅或点了小小油灯,屋中土地上必就地掘了浅凹火炉膛,烧了些树根柴块。火光煜煜,且时时刻刻爆炸着一种难于形容的声音。火旁矮板凳上坐有船上人,木筏上人,有对河住家的熟人。且有虽为天所厌弃还不自弃年过七十的老妇人,闭着眼睛蜷成一团蹲在火边,悄悄的从大袖筒里取出一片薯干或一枚红枣,塞到嘴里去咀嚼。有穿着肮脏身体瘦弱的孩子,手擦着眼睛傍着火旁的母亲打盹。屋主人有退伍的老军人,有翻船背运的老水手,有单身寡妇,借着火光灯光,可以看得出这屋中的大略情形,三堵木板壁上,一面必有个供奉祖宗的神龛,神龛下空处或另一面,必贴了一些大小不一的红白名片。这是近一二十年来经过此地若干人中一小部分的题名录。这些人各用一种不同的生活,来到这个地方,且同样的来到这些屋子里,坐在火边或靠近床边,逗留过若干时间。这些人离开了此地后,在另一世界里还是继续活下去,但除了同自己的生活圈子中人发生关系以外,与一同在这个世界上其他的人,却仿佛便毫无关系可言了。河面静静的,木筏上火光小了,船上的灯光已很少了,远近一切只能借着水面微光看出个大略情形。另外一处的吊脚楼上,又有了妇人唱小曲的声音,灯光摇摇不定,且有猜拳声音。我估计那些灯光同声音所在处,不是木筏上的牌头在取乐,就是水手们小商人在喝酒。妇人手指上说不定还戴了水手特别为从常德府捎带来的镀金戒指,一面唱曲一面把那只手理着鬓角,多动人的一幅画图!我认识他们的哀乐,这一切我也有份。看他们在那里把每个日子打发下去,也是眼泪也是笑,离我虽那么远,同时又与我那么相近。这正是同读一篇描写西伯利亚的农人生活动人作品一样,使人掩卷引起无言的哀戚。我如今只用想象去领味这些人生活的表面姿态,却用过去一分经验,接触着了这种人的灵魂。羊还固执地鸣着。远处不知什么地方有锣鼓声音,那一定是某个人家禳土酬神还愿巫师的锣鼓。声音所在处必有火燎与九品蜡照耀争辉。眩目火光下必有头包红布的老巫师独立作旋风舞,门上架上有黄钱,平地有装满了谷米的平斗。有新宰的猪羊伏在木架上,头上插着小小五色纸旗。有行将为巫师用口把头咬下的活生公鸡,缚了双脚与翼翅,在土坛边无可奈何的躺卧。主人锅灶边则热了满锅猪血稀粥,灶中正火光熊熊。邻近一只大船上,水手们已静静的睡下了,只剩余一个人吸着烟,且时时刻刻把烟管敲着船舷。一切光,一切声音,到这时节已为黑夜所抚慰而安静了,只有水面上那一分红光与那一派声音。那种声音与光明,正为着水中的鱼和水面的渔人生存的搏战,已在这河面上存在了若干年,且将在接连而来的每个夜晚依然继续存在。我弄明白了,回到舱中以后,依然默听着那个单调的声音。我所看到的仿佛是一种原始人与自然战争的情景。那声音,那火光,都近于原始人类的战争,把我带回到四五千年那个“过去”时间里去。不知在什么时候开始落了很大的雪,听船上人细语着,我心想,第二天我一定可以看到邻船上那个人上船时节,在岸边雪地上留下那一行足迹。那寂寞的足迹,事实上我却不曾见到,因为第二天到我醒来时,小船已离开那个泊船处很远了。(有删改)备注:《鸭窠围的夜》是《湘行散记》中的一篇,是沈从文散文代表作。1934年沈从文回乡看望病重的母亲,他和张兆和商定写信报告旅途的情况,这些书信后来结集为《湘行书简》,沈从文的《湘行散记正是根据这些书简写成的。(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文章开篇交代时令、天气与泊船过程,描绘岸边的景致,渲染了鸭窠围岸边迷蒙枯寂清冷的氛围。B.棉被又冷又硬,可见水手的生活条件艰苦;睡觉、抽烟、喝酒、烤火、聊天等,表现出水手生活的寂寥单调又不乏生活原味。C.那些大小不一的红白名片,让沈从文感受到各色湘西人的气息,且不能自已地去揣想他们后来的命运。D.文中通过大量的场景描写细腻地呈现出水上人的生活状态,寄寓着作者对普通人际遇命运的深刻理解。(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船”是贯穿文本的标识物,身为叙述者的“我”始终在船上,对鸭窠围进行了多角度的描写,刻绘入微,细节生动饱满。B.不同于其他游记散文侧重于时间层面的线性描述,本文只将视角转向空间,在多个景物的转换中展现作者自由而灵活的审美趣味。C.文章半写景物,半叙人事,全篇在人与自然契合的背景上动人地展现了这一方水上人“也是眼泪也是笑”的苦乐人生。D.沈从文笔下的声音,沿袭了古典诗歌中对声、光的重视,由声、光而引发对于周边环境的想象,并以此谱写了一首湘西之歌。(3)小羊的鸣叫引发了“我”的哪些忧郁,请结合上下文分析。(4)沈从文在《湘行书简》中写道:“历史是一条河。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请结合文本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全文,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对小说整体通读后,针对每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相关语境,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语句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文本及题干中的句子,结合具体内容进行理解。【解答】(1)C.“各色湘西人的气息”曲解文意,根据原文“这是近一二十年来经过此地若干人中一小部分的题名录”可知,名片上的是一小部分经过此地的人,他们也不一定都是“湘西人”。故选C。(2)B.“本文只将视角转向空间”表述不恰当,本文是时间层面和空间层面同时在推进。故选B。(3)由原文“这一定是从别一处牵来的,另外一个地方,那小畜生的母亲,一定也那么固执的鸣着吧”“这小畜生是为了过年而赶来,应在这个地方死去的”可知,小羊的叫声中可能有对母亲的呼唤、对摆脱孤独、危险甚至死亡的呼告,这是由听觉引发的“我”的心理感受。由原文“此后固执而又柔和的声音,将在我耳边永远不会消失。我觉得忧郁起来了。我仿佛触着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看明白了这世界上一点东西,心里软和得很”可知,小羊的命运有一定的象征性,体现了“我”观照世界的悲悯态度。寄托了作为旅人的“我”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下一段写到屋子里的人,以及佛龛下空处或另一面粘贴的红白名片,这是近一二十年来经过此地若干人中一小部分的题名录。这些人各用一种不同的生活,来到这个地方,且同样的来到这些屋子里,坐在火边或靠近床边,逗留过若干时间。这些人离开了此地后,在另一世界里还是继续活下去,但除了同自己的生活圈子中人发生关系以外,与一同在这个世界上其他的人,却仿佛便毫无关系可言了。引发了“我”对人类命运遭际的思考感悟。(4)“历史是一条河”使用了比喻的手法,本体为“历史”,喻体为“河流”,河流是不断奔涌向前的、是绵延不绝的,所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历史的奔涌向前、绵延不绝的特点。“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从那日夜长流千古不变的水里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中“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是河流当中最普通的东西,所以将历史比作河流,那么“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就是历史当中最普通、最寻常的生命个体,而它们却是真正承载历史的生命个体,从而展现最真实动人、最易被忽视的哀与乐,正如湘西水上人的生活一般。本文主要是通过作者笔下的人物表现对他们命运的思考,而“使我触着平时我们所疏忽了若干年代若干人类的哀乐”同样是表达了作者对湘西人命运的思考,对被忽视的人世的关注,对普遍、永恒的人类哀乐的关注。答案:(1)C(2)B(3)①听觉上,小羊的叫声中可能有对母亲的呼唤、对摆脱孤独、危险甚至死亡的呼告。②情感上,小羊的命运有一定的象征性,寄托了作为旅人的“我”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③思考上,由物极人,体现了“我”观照世界的悲悯态度,引出“我”对人类命运遭际的思考感悟。(4)①将历史比喻成河流,生动形象地写出历史奔流向前、绵延不绝的特点。②“石头和砂子”“腐了的草木”“破烂的船板”如同最普通、最寻常的湘西水上人,这些生命个体展现了最真实动人、最易被忽视的哀与乐。③表达了作者对湘西人命运悲苦,却能坚韧生存的思考,对被忽视的人世和普遍永恒的人类哀乐的关注。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崇少倜傥,尚气节,长乃好学。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即拜侍郎。中宗时,近戚奏度僧尼,温户强丁因避赋役。至是,崇建言:“佛不在外,悟之于心。行事利益,使苍生安稳,是谓佛理。乌用奸人以汨①真教?”帝善之,诏天下汰僧之伪滥者,发而农者余万二千人。先天二年,玄宗讲武新丰。故事,天子行幸,牧守在三百里者,得诣行在。时帝亦密召崇,乃咨天下事,衮衮不知倦。帝曰:“卿宜遂相朕。”崇知帝大度,锐于治,乃先设事以坚帝意,即阳不谢,帝怪之。崇因跪奏:“臣愿以十事闻,陛下度不可行,臣敢辞。”帝曰:“朕能行之。”崇乃顿首谢。开元四年,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崇奏捕蝗,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汴州刺史倪若水上言:“除天灾者当以德,昔刘聪除蝗不克而害愈甚。”拒御史不应命。崇移书诮之曰:“聪伪主,德不胜袄①,今袄不胜德。古者良守,蝗避其境,谓修德可免,“凡天灾,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杀虫多,必戾和气。愿公彼将无德致然乎?今坐视食苗,忍而不救,因以无年,刺史其谓何?”若水惧,乃纵捕,得蝗十四万石。黄门监卢怀慎曰:思之。”崇曰:“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蝗害论息。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崇第赊僻,因近含客庐。会怀慎卒,崇病痁③移告,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乾曜所奏善,帝则曰:“是必崇画之。”有不合,则曰:“胡不问崇?”帝欲崇自近,诏徙寓四方馆,日遣问食饮起居,高医、尚食踵道。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帝使语崇曰:“恨不处禁中,此何避?”①汩:gǔ,扰乱。②袄:通“妖”③痁:shān,疟疾。(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四十九》)(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DA.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B.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C.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D.于是/帝方躬万机/朝夕询逮/它宰相畏帝威决/皆谦惮/唯独崇佐裁决/故得专任(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檄:文体名,古代官府用来征召、晓谕、声讨的文书,文中“兵檄”指军事文书。B.行在:也称行在所,有三重含义。一是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二是专指天子巡行所到之地,三是走在。此处指天子所在的地方,也即行宫。C.顿首:指磕头。古代的一种交际礼仪,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是九拜礼之首。D.克:有成功之意。从前刘聪除灭蝗虫没有成功反而(蝗虫)为害更大。文中的“克”与“靡不有初,鲜克有终”中的“克”意思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姚崇思维敏捷,行事果断。契丹进兵侵犯时,朝廷军务十分繁忙,姚崇处事迅疾,奏请裁决快如流水,深受武后赏识。B.姚崇善揣圣意,处事机巧。玄宗要委以重任时,姚崇根据对玄宗的了解,假装不接受,借机向皇帝陈述了自己的政见。C.姚崇为民治蝗,勇于担责。山东发生蝗灾,姚崇不仅提出了具体的消灭蝗虫的方法,还从国家、百姓利益出发,通过史实指明不灭蝗的危害,并愿一己承担后果。D.姚崇生活俭朴,深得皇恩。姚崇私第住得偏远,就近住在客舍中。皇帝生活上特别关心照顾姚崇,下诏书安排姚崇搬到四方馆居住,每天亲自去问饮食起居。(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帝善之,诏天下汰僧之伪滥者,发而农者余万二千人。②会怀慎卒,崇病痁移告,凡大政事,帝必令源乾曜就咨焉。(5)姚崇是唐代四大名相之一,很有政治才干,深得历任皇帝的赏识,这与他自身的道德修养是分不开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姚崇为人处事的品格。【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对文中主人公道德品质、人物形象的探究。找到主人公所经历的事迹,认真理解的基础上探究其品质,另外也需要注意文中直接出现的展现其品质的句子。【解答】(1)“它”指“其他”,修饰“宰相”,要连在一起,排除AC;“唯独崇佐裁决”句意完整,大意是“唯独姚崇能够辅佐裁决”,“唯独”前断开,排除B。译文:此时,皇帝刚刚亲政,朝夕询问政事。其他宰相惧怕皇帝的威严果断,都谦卑畏惧,唯独姚崇能够辅佐裁决,因此得以掌握大权。故选:D。(2)C.有误,九拜礼之首应为“稽首”礼。故选:C。(3)D.“每天亲自去问饮食起居”分析有误,原文是“日遣问食饮起居”,意思是“每天派人问候饮食起居”。故选:D。(4)①善: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好;僧之伪滥者:定语后置句;发:使留发。译文:中宗认为他说得好,诏令天下清理裁减假冒和冗滥的僧人,(让他们)留发还俗去务农的,就有一万二千多人。②会:适逢;移告:移(书)告(假),写信告假;就:前往。译文:适逢卢怀慎去世,姚崇因患疟疾写信告假,凡有重大政事,皇帝必令源乾曜前往姚崇处咨询。(5)从原文“契丹扰河北,兵檄丛进,崇奏决若流,武后贤之”来看,他急人所难,急他人之所急;从原文“崇奏捕蝗,乃出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蝗”来看,姚崇心中向善,利国利民,为百姓着想;从原文“臣愿以十事闻,陛下度不可行,臣敢辞”“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来看,他以退为进,讲究策略;从原文他写信讽刺倪若水向皇帝上书之事以及对卢怀慎所说有关蝗虫灾害的言论,可知他是一个处事有主见,以事实道理服人的人;还说到“今蝗幸可驱,若纵之,谷且尽,如百姓何?杀虫救人,祸归于崇,不以诿公也”,可见其是一个敢于担当,主动作为的人;从原文“崇以馆局华大,不敢居”来看,他知进退,生活俭朴不事张扬。答案:(1)D(2)C(3)D(4)①中宗认为他说得好,诏令天下清理裁减假冒和冗滥的僧人,(让他们)留发还俗去务农的,就有一万二千多人。②适逢卢怀慎去世,姚崇因患疟疾写信告假,凡有重大政事,皇帝必令源乾曜前往姚崇处咨询。(5)①急人所难,急他人之所急;②心中向善,利国利民;③以退为进,讲究策略;④处事有主见,以事实道理服人;⑤敢于担当,主动作为;⑥知进退,生活俭朴不事张扬。参考译文:姚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人。契丹进兵骚扰河北,军事文书大量送到朝廷,姚崇处理奏报快得像流水,武则天认为他贤能,立即任命他为侍郎。中宗时,近戚奏请度人为僧尼,富裕人家的强壮男丁借此逃避赋役。姚崇进谏:“信奉佛教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心的觉悟。做事要给社会带来好处,要使百姓平安,这才是佛理。怎能让奸人来扰乱真正的教理?”皇帝认为他说得好,诏告天下清理裁减假冒和冗滥的僧人,让他们留发还俗去务农的,就有一万二千多人。先天二年(713),玄宗到新丰检阅。按传统,天子行幸出巡,方圆三百里内的州郡牧守官员,都要到皇帝行宫朝见。这时玄宗也密召姚崇,咨问天下大事,姚崇侃侃畅谈不知疲倦。玄宗说:“你正好做我的宰相。”姚崇知玄宗大度,锐意图治,就先设法来巩固他的意志,假装不接受。玄宗责怪他。姚崇于是跪奏:“臣愿以十条建议奏闻,陛下考虑如果办不到,我就不能做宰相。”开元四年,山东遭受重大蝗灾,民众又祭又拜,眼看着蝗虫吞食青苗却不敢捕杀。姚崇奏请捕杀蝗虫,朝廷派御史为捕蝗使,分道杀灭蝗虫。汴州刺史倪若水向皇帝上书说:“消除天灾应当用德,从前刘聪除灭蝗虫没有成功反而(蝗虫)为害更大。”倪若水拒绝御史不服从命令。姚崇写信讽刺他说:“刘聪是伪主,德行不能胜过妖妄,如今之时,妖妄不能胜过德行。古时候的贤良太守,蝗虫都避而不入其辖区。说修养德行可以避免蝗虫,那你岂不是没有德行而招致了虫害了吗?如今坐视蝗虫咬食青苗,你却忍心不救,因此而遭遇荒年,还叫什么刺史呢?”倪若水害怕了,才大力捕杀蝗虫,捕得蝗虫十四万石。黄门监卢怀慎说:“大凡天灾,哪里可以用人力去制止呢!再说大量杀虫,必定会伤害天道和气。希望您能好好想想。”姚崇说:“如今蝗虫幸而还可以驱除,如果放纵不管,谷物都要被吃光了,百姓该怎么办?如果杀虫救人(天降灾祸),灾祸都归于我吧,我不会推卸给你!”蝗害最终平息。此时,皇帝刚刚亲政,朝夕询问政事。其他宰相惧怕皇帝的威严果断,都谦卑畏惧,唯独姚崇能够辅佐裁决,因此得以掌握大权。姚崇宅第偏远,因此他就近住在旅馆。这时适逢卢怀慎去世,姚崇因患疟疾写信告假,凡有重大政事,皇帝必令源乾曜前往姚崇处咨询。源乾曜的奏议好,皇帝就说:“这肯定是姚崇谋划的。”遇到不好的,就说:“为什么不去问问姚崇啊?”皇帝想让姚崇住得离自己更近一些,下诏让他移住到四方馆,每天派人问候饮食起居,派去的御医络绎不绝,赏赐的食物连续不断。姚崇觉得四方馆豪华宽大,不敢居住。皇帝派人对他说:“恨不得让你住在宫中,这有什么可回避的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各题。闺怨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怀良人葛鸦儿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胡麻①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底不归?【注】①胡麻:芝麻。民间流传有“种时夫妇两手同种,其麻倍收”的说法。(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A.王诗题为“闺怨”,开头却说“不知愁”,似乎违反题面,其实是作者有意为之,目的是突出女子家境优裕。B.王诗用细腻而含蓄的笔触,描写闺中女子的心理状态及其微妙变化,耐人寻味。C.葛诗第三句诗人运用民间传说来写“怀良人”之情,十分巧妙,收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D.“正是归时底不归”实暗含“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意,与题面“怀良人”正合。(2)请简析两首诗中女主人公形象的异同。【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人物形象的对比鉴赏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解答】(1)A.“目的是突出女子家境优裕”错误。“不知愁”反映了少妇的年轻、不经世事,与后文“悔”形成对比。故选A。(2)《闺怨》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未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忽见陌头杨柳色”,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一定会联想很多。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或许她还会联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说到“忽见”,杨柳色显然只是触发少妇情感变化的一个媒介,一个外因。如果没有她平时感情的积蓄,她的希冀与无奈,她的哀怨与幽愁,杨柳是不会如此强烈地触动她“悔”的情感的。《怀良人》一诗前两句首先描绘出一位贫妇的画像:她鬓云散乱,头上别着自制的荆条发钗,身上穿着当年出嫁时所穿的布裙,足见其贫困寒俭之甚。这儿不仅是人物外貌的勾勒,字里行间还可看出一部夫妇离散的辛酸史。这里用“荆钗”“布裙”及“嫁时衣”等字面,似暗示这一对贫贱夫妇一度是何等恩爱,然而社会的动乱把他们无情拆散了。“布裙犹是嫁时衣”,既进一步见女子之贫,又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思念。可见,两首诗中女主人公同是孤单寂寞,思念丈夫。而王诗女主人公是上流贵妇,她天真浪漫,富于幻想,看到陌头杨柳返青,想到年华空逝,无奈懊悔;葛诗女主人公是底层劳动妇女,她贫困潦倒,鬓云散乱,头上别着自制的荆条发钗,身上穿着嫁时衣。答案:(1)A(2)①同:孤单寂寞,思念丈夫。②异:葛诗女主人公是底层劳动妇女,她贫困潦倒,鬓云散乱,头上别着自制的荆条发钗,身上穿着嫁时衣;王诗女主人公是上流贵妇,她天真浪漫,富于幻想,看到陌头杨柳返青,想到年华空逝,无奈懊悔。译文:(一)闺阁中的少妇从来不知忧愁;初春来临细心装扮,独自登上翠楼。忽然见到路边杨柳新绿,心中一阵忧愁,悔不该叫夫君去从军建功封爵。(二)满头的秀发如今乱如飞蓬,买不起首饰,只好自己用荆条折成了发钗别在头上,像这样的贫穷人家,世上真是少有的啊。连一件像样的衣裙都没有,还穿着出嫁时娘家陪送的布裙,而今那样的衣装已经没有人再穿了。已经到了春耕的时候,该播种芝麻了,然而丈夫在外,谁来和我一起播种呢?按说现在已到了丈夫回家的时候了,为什么还不见回来呢?赏析:(一)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变化的一首闺怨诗。唐代前期,国力强盛。从军远征,立功边塞,成为人们“觅封侯”的重要途径。诗中的“闺中少妇”和她的丈夫对这一道路也同样充满了幻想。题称“闺怨”,一开头却说“闺中少妇不曾愁”,似乎故意违反题面。其实,作者这样写,正是为了表现这位闺中少妇从“未曾愁”到“悔”的心理变化过程。丈夫从军远征,离别经年,照说应该有愁。之所以“不曾愁”,除了这位女主人公正当青春年少,还没有经历多少生活波折,和家境比较优裕(从下句“凝妆上翠楼”可以看出)之外,根本原因还在于那个时代的风气。在当时“觅封侯”这种时代风尚影响下,“觅封侯”者和他的“闺中少妇”对这条生活道路是充满了浪漫主义幻想的。从末句“悔教”二字看,这位少妇当初甚至还可能对她的夫婿“觅封侯”的行动起过一点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个对生活、对前途充满乐观展望的少妇,在一段时间“不曾愁”是完全合乎情理的。第一句点出“不曾愁”,第二句紧接着用春日登楼赏景的行动具体展示她的“不曾愁”。一个春天的早晨,她经过一番精心的打扮、着意的妆饰,登上了自家的高楼。春日而凝妆登楼,当然不是为了排遣愁闷(遣愁何必凝妆),而是为了观赏春色以自娱。这一句写少妇青春的欢乐,正是为下段青春的虚度、青春的怨旷蓄势。第三句是全诗的关键,称为“诗眼”。这位少妇所见,不过寻常之杨柳,作者何以称之为“忽见”?其实,诗句的关键是见到杨柳后忽然触发的联想和心理变化。杨柳在古代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春色”的代替物,同时,它又是友人别离时相赠的礼物,古人很早便有折柳相赠的习俗。因为那迷茫和朦胧的杨花柳絮和人的离愁别绪有着某种内在的相似。故少妇见到春风拂动下的杨柳,一定会联想很多。她会想到平日里的夫妻恩爱,想到与丈夫惜别时的深情,想到自己的美好年华在孤寂中一年年消逝,而眼前这大好春光却无人与她共赏……或许她还会联想到,丈夫戍守的边关,不知是黄沙漫漫,还是和家乡一样杨柳青青呢?在这一瞬间的联想之后,少妇心中那沉积已久的幽怨、离愁和遗憾便一下子强烈起来,变得一发而不可收。“悔教夫婿觅封侯”便成为自然流淌出的情感。说到“忽见”,杨柳色显然只是触发少妇情感变化的一个媒介,一个外因。如果没有她平时感情的积蓄,她的希冀与无奈,她的哀怨与幽愁,杨柳是不会如此强烈地触动她“悔”的情感的。故曰少妇的情感变化看似突然,实则并不突然,而在情理之中。本来要凝妆登楼,观赏春色,结果反而惹起一腔幽怨,这变化发生得如此迅速而突然,仿佛难以理解。诗的好处正在这里:它生动地显示了少妇心理的迅速变化,却不说出变化的具体原因与具体过程,留下充分的想象余地让读者去仔细寻味。短篇小说往往截取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加以集中表现,使读者从这个横断面中窥见全豹。绝句在这一点上有些类似短篇小说。这首诗正是抓住闺中少妇心理发生微妙变化的刹那,作了集中的描写,从而从一刹那窥见全过程。(二)此诗前两句首先描绘出一位贫妇的画像:她鬓云散乱,头上别着自制的荆条发钗,身上穿着当年出嫁时所穿的布裙,足见其贫困寒俭之甚(“世所稀”)。这儿不仅是人物外貌的勾勒,字里行间还可看出一部夫妇离散的辛酸史。《列女传》载“梁鸿、孟光常荆钗布裙”。这里用“荆钗”“布裙”及“嫁时衣”等字面,似暗示这一对贫贱夫妇一度是何等恩爱,然而社会的动乱把他们无情拆散了。“布裙犹是嫁时衣”,既进一步见女子之贫,又表现出她对丈夫的思念。古代征戍服役有所谓“及瓜而代”,即有服役期限,到了期限就要轮番回家。从“正是归时”四字透露,其丈夫大概是“吞声行负戈”的征人吧,这女子是否也曾有过“罗襦不复施,对君洗红妆”(杜甫《新婚别》)的誓言,那是要读者自去玩味的。于是,三句紧承前二句来。“胡麻好种无人种”,可以理解为赋(直赋其事):动乱对农业造成破坏,男劳动力被迫离开土地,“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田园荒芜。如联系末句,此句也可理解为兴:盖农时最不可误,错过则追悔无及;青春时光亦如之,一旦老大,即使征人生还也会“纵使相逢应不识”呢。以“胡麻好种无人种”兴起“正是归时底不归?”实暗含“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意,与题面“怀良人”正合。这还不能尽此句之妙,若按明人顾元庆的会心,则此句意味更深长。他说:“南方谚语有‘长老(即僧侣)种芝麻,未见得。’余不解其意,偶阅唐诗,始悟斯言,其来远矣。胡麻即今芝麻也,种时必夫妇两手同种,其麻倍收。长老,言僧也,必无可得之理。故云。”(《夷白斋诗话》)原来芝麻结籽的多少,与种时是否夫妇合作大有关系。诗人运用流行的民间传说来写“怀良人”之情,十分切贴而巧妙。“怀良人”理由正多,只托为芝麻不好种,便收到言在此而意在彼、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所以,此诗末二句兼有赋兴和传说的运用,含义丰富,诗味咀之愈出,很好表达了女子“怀良人”的真纯情意。用“胡麻”入诗,这来自劳动生活的新鲜活跳的形象和语言,也使全诗生色,显得别致。绝句“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杨载《诗法家数》)。此诗末句由三句引出,正是水到渠成。“正是归时底不归?”语含怨望,然而良人之不归乃出于被迫,可怨天而不可尤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