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湖北省部分学校高考语文联考试卷(5月份)_第1页
2023年湖北省部分学校高考语文联考试卷(5月份)_第2页
2023年湖北省部分学校高考语文联考试卷(5月份)_第3页
2023年湖北省部分学校高考语文联考试卷(5月份)_第4页
2023年湖北省部分学校高考语文联考试卷(5月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湖北省部分学校高考语文联考试卷(5月份)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紧跟农业农村改革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主动奔向第一线,写出富有时代特征、文化底蕴而深受农民欢迎的精品力作,助力我国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我们已有乡土文学创作的传统,有千百位作家艺术家趟出的农村题材创作路子,新时代的作家要有无怨无悔地走向农村、亲近农民的热情、勇气和恒心,到农村去,到农民中间去,表现乡间的生态文明、淳美乡风,表现新时代的新农村和新的农民形象,反映农民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生活情状和愿望,为他们代言,为他们塑像,为他们生产美好的精神食粮。正如歌唱家宗庸卓玛所说:“如果把物质比作乡村振兴的‘蛋白质’,那么文艺就是乡村振兴的‘维生素’”以人民为中心的当代文学创作,不能不继续面向广大农村和农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我们提倡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用自己的笔杆和歌喉讴歌现实农村的新发展、新变化,也就必然涉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利用,涉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写人就要写人背后的文化。写农村就要写农民和他们的文化。作家描写农村日常生活和农民的喜怒哀乐,更离不开古今的乡村文化。如果说赵树理、孙犁、柳青在写合作化运动时,都或浓或淡地写出了传统文化在当时农村的发展状况,那么今天的作家在描写故乡农村和民族地区生活时,也要展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变奏。唯有如此,才能写出作品的新颖度和思想文化的深度,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外地作家艺术家以“进入者”的身份深入某个农村而入乡随俗的过程,就是接受和认识乡村传统文化的过程,就是打牢自己创作的文化根基的过程。徐剑、李玉梅描写独龙族整族脱贫的报告文学《怒放》关仁山描写老区阜平脱贫决战的报告文学《太行沃土》温燕霞以赣南山区为背景创作的小说《琵琶围》,还有很多农村题材的网络小说、影视剧作品,都从不同角度呈现了文化传统和地域风情的魅力,同时折射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总之,文学艺术界广大同仁要继续关注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广大乡村世界,用富有时代性的艺术精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接续前辈的乡土文学传统大踏步地走下去。(摘编自袁学骏《文学创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材料二:罗大佺小说新作《萤火虫之约》讲述乡村儿童的成长故事。作品把儿童题材的天真烂漫与现实题材的生活质感相结合,展现人们对青少年成长的关爱以及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围绕乡村儿童的成长,作品着重塑造了青年教师羊一庄的形象。羊一庄有理想、有爱心有智慧,从师范大学毕业后主动到偏远的药王谷中学任教,成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班里一个名为斑鸠的少年遇到挫折、心生烦恼,激发了羊一庄内心沉甸甸的责任感。这时,小小的萤火虫成为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在家访路上,羊一庄偶然发现斑鸠捉萤火虫时是那样快乐。细心的羊一庄立刻请教学者、查阅图书,主动了解有关萤火虫的知识。他的真诚和关爱温暖了孩子的内心,帮助少年重回轨道并考上了重点大学。从羊一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颗纯真的心灵,看到了优秀教师对乡村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看到了新一代青年的担当精神。可以说,羊一庄这一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和典型意义。除了羊一庄,作品还刻画了一个关爱乡村儿童的群体。团市委的张蝶蝶、镇政府的周优、志愿者服务团队负责人竹小根、企业家齐嘉义等人物,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关照乡村儿童,解决现实难题。他们对孩子们的无私帮助,让读者感到暖流涌动,凸显了社会大众关注青少年成长的积极意愿。贯穿始终的萤火虫意象体现了作品的童话色彩。从故事结构到内容细节,作品通过萤火虫来形成艺术内核,并用虚实结合手法丰富文学意象的内涵。萤火虫是一个现实的存在,吸引着童心未泯的少年。萤火虫又是一个童话,在妈妈讲的故事里,萤火虫是一个小仙女,每晚提着灯笼照着一个小男孩读书,还希望小男孩用所学知识让村庄变得更美好。与之对应,作品以萤火虫收尾。乡村少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立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企业,为生态农业贡献力量,还建起了萤火虫博物馆,举办艺术节,使偏僻落后的三瓢水村成了旅游景点。最终,“萤火虫之约”变成了现实。由此,作品营造出既浪漫又庄重的艺术氛围。此外,作品中许多人物的名字既质朴又有趣,符合当地习俗,也贴合儿童题材的特点。作品中两位主要人物都是当代青年主动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代表,或教书育人,或建设家乡,各有所成。他们向读者展示出青春奋斗的美好图景,使作品呈现出鲜活的时代特色。在乡村振兴路上,中国农村将会更加美丽富饶,有更多故事等待着文学的书写。(摘编自刘江滨《用温暖笔触书写乡村儿童成长》)(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主动奔向农村第一线,写出富有时代特征、文化底蕴并深受农民欢迎的精品力作。B.外地作家艺术家深入农村而入乡随俗,认识和接受当地乡村传统文化,就能打牢自己创作的文化根基。C.罗大侄的《萤火虫之约》将儿童题材与现实题材的相关内容结合,从关爱青少年成长的角度反映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D.萤火虫意象贯穿《萤火虫之约》的始终,体现了作品的童话色彩,营造出既浪漫又庄重的艺术氛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乡村文学由来已久,创作成熟,新时代作家不必深入农村、接近农民,只要能为他们代言塑像就行。B.根据习总书记的强调内容分析,文艺创作要涉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利用,以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C.当下作家在描写乡村生活时,只有展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变奏,才能体现作品的新颖度和思想文化深度。D.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我国农村将会越来越美丽富饶,将有更多生动感人的故事等待着文学表达。(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心观点的一项是A.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B.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C.曹雪芹《红楼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D.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考察时说:“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4)请结合材料二概括《萤火虫之约》是怎样展现农村风貌的。(5)如何用文艺创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桂圆李春华家乡北边是蒙山,东边是沂河,距离临沂有30公里。村里有条古道,老辈人说,是古驿站。就凭大街两边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店铺,便知昔日的繁华。太爷爷从祖上接手“惠仁堂”中医大药房。家谱记载,先祖常给地方官吏看病。从先祖到爷爷这辈,都思想开明,医术精进,救治乡邻不计其数,“惠仁堂”的名号,在十里八乡叫得响。谁承想,国运不济,倭寇入侵,战火燃遍齐鲁大地,接着又是内战再燃硝烟。好在家乡有蒙山做屏障,深居深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兵家不愿光顾。每年春秋两季,爷爷都带着家族男丁,到十几里以外的蒙山采药。蒙山雾气迷蒙,特像迷魂阵,让人猜不透到底藏着多少玄机。爷爷站在山顶,捋着花白的胡子说,蒙山四季分明,有山有水,是中药材的生长宝地。这里中药材有一千多种,是天然的药材库啊。咱要用之于民……大人们围着爷爷,听他讲中药材的学问。那时我还小,跟在大人屁股后头,左顾右盼,看看风景。每年冬天,爷爷都让我跟他睡。让我背诵古诗词和稀奇古怪的药材书。记得有《药性赋》《汤头歌诀》等等。我最犯怵他脱掉我的棉袄,掐着我的骨头问,这块儿骨头叫啥?哎呦喂,皮肉是滋溜滋溜的疼呀。他那架势,是想把中医栽进我的骨头里。我在心里叫苦,嘴上可不敢吭声。我有事没事就去中药房,翻腾一层层的方格药匣子,摩挲圆圆的拉手。管家安叔为人和善,笑眼眯成一条缝,透着暖意。他跟我挤眉弄眼。我淘得满头大汗,他拿毛巾给我擦汗,又拉开中药匣子,摸出几颗土褐色、圆圆的干果。拿着,桂圆好吃哪。桂圆?我眨巴眨巴眼睛,迟疑一下。他点点头,示意我尝尝。我三下五除二,剥了果皮,把褐黑色的桂圆肉扔进嘴里。呀!薄薄的果肉,真甜哪!我来回吮着已是光溜溜的果核。嘻嘻,敢情药房也有好吃的。安叔叹口气,唉!眼下,这算好吃的了。每次,安叔从山里采购药材回来,药房就来一队车马。爷爷和安叔老远把车队迎进大院。安叔探出头,四下打量,“咣当”关上大门,跟着一溜小跑进了后院。我顾不上那些事,药匣子太诱人了。我瞄着药房没人,溜进去直奔药匣子。拉开抽屉,抓一把桂圆,觉得不解馋。四下瞅瞅,又抓了一大把塞进兜里,直到衣兜鼓鼓囊囊的,才跑出院子。我分给早就巴望着的小伙伴。我们嚼着桂圆肉,用桂圆籽砸着对方,桂圆籽撒了一地。我像个猎人,伺机瞅着药房,抽屉里的桂圆,成了我的囊中猎物。逮着机会就装满衣兜,跟几个伙伴共享桂圆肉。我暗自得意,安叔没发现。我的胃口也大了,拿的数量也成倍增加。蹊跷的是,药匣子像个魔法盒,总有满满的桂圆。白天我跟没事人似的瞎淘,到了晚上就不安生了。爷爷,我再也不敢拿桂圆肉了……母亲叫醒我,我惊出了一头冷汗,原来是做了噩梦。安叔跟伙计赶着马车回来了。爷爷说,安叔去蒙山采购药材,再送到临沂。当然,爷爷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就麻溜去了后院。安叔沉着脸,跟爷爷小声嘀咕。我好奇地跟过去,母亲拽住我,我不情愿地跟着母亲回了前院。我像不安分的鲤鱼,在炕上来回“打挺”。干脆蹬上裤子,披上褂子,刺溜下炕,穿过漆黑的前院,悄悄溜进后院。伙计拿着火把,后院灯火通明。安叔正吩咐伙计装药材,马车上摞起了小山包。我凑到安叔跟前,他吃了一惊,刮了下我的鼻尖,小子,半夜了,快去睡觉!安叔带着几个伙计上了马车,马蹄敲打得青石板嗒嗒响,不一会儿,马车消失在黑漆漆的夜里。爷爷说,药材要送到临沂一带的敌占区。安叔他们回来时,碰上了国民党的散兵,要征用马车回乡。安叔和伙计哪肯,双方言语不和,那帮兵痞,举起枪托对他们一阵乱砸。幸好来了武工队,缴了散兵的武器,安叔和伙计才得以脱身。安叔鼻青脸肿的,还有淤血,胳膊也用纱布缠着,渗出斑斑血迹。我问,疼吗?安叔说,不疼,药材送到救急了,俺这不算啥!深秋,秋风抽打着树枝,树叶簌簌落地。安叔跟往常一样,唰啦唰啦地扫着落叶,但明显放慢了速度,像是留恋那些发黄的树叶。安叔要回乡了,我跑进后院。他笑吟吟地拉着我。安叔,你别走!小子,总要说再见的,没准儿哪天咱又见面了!他说的话,我似懂非懂,倒是桂圆的事儿,老在眼前闪。安叔说:天不早了,回吧!明儿一早,俺就走了。我边回头边迈过门槛。桂圆甜吧?安叔神秘地笑。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我做了个鬼脸,吐吐舌头,跑出后院。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地政府召开隆重的表彰会,授予爷爷一面“岐黄传薪火,悬壶济苍生”的牌匾和一枚“支前模范”奖章。颁奖人竟是安叔。(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交代爷爷思想开明,救治乡邻不计其数,打响了“惠仁堂”的名号,为他后来获得牌匾埋下伏笔。B.爷爷站在山顶说,蒙山是天然的药材库,“咱要用之于民”,可见他早就有悬壶济世的愿望和支援前线的打算。C.“安叔沉着脸,跟爷爷小声嘀咕”,是怕泄密,影响给部队送药材,还担心会因此惹祸,体现安叔的谨慎小心。D.深秋的一天,安叔打扫落叶时动作明显缓慢,表现他“回乡”之前对药房的留恋,对爷爷与“我”的不舍。(2)关于文中“我”偷吃桂圆之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桂圆本是一味中药材,但在那个特殊年代,孩子没什么零食吃,见“我”在药房翻找东西,安叔就拿了几粒桂圆给“我”吃。B.“我”知道桂圆可吃又好吃后,就经常到药房去偷桂圆吃,不仅自己吃,还分给小伙伴吃,这件事其实瞒不过和蔼细心的安叔。C.“我”到药房偷桂圆的事,虽然有安叔暗中为“我”填补药匣子的空缺,但还是被爷爷发现了,有天晚上“我”被爷爷责打。D.文中用“桂圆甜”衬托往后的“日子甜”,表达了安叔对孩子们幸福生活的期盼,也表现了他对国家美好未来的憧憬与信心。(3)“我”在作品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作品结尾说“颁奖人竟是安叔”,确实出人意料,细想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作品简要说说哪些地方有着暗示。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薛公①为魏谓魏冉②曰:“文闻秦王欲以吕礼③收齐,以济天下,君必轻矣。齐、秦相聚以临三晋,礼必并相之,是君收齐以重吕礼也。齐免于天下之兵,其仇君必深。君不如劝秦王令弊邑卒攻齐之事。齐破,文请以所得封君。齐破晋④强,秦王畏晋之强也,必重君以取晋。齐予晋弊邑,而不能支秦,晋必重君以事秦。是君破齐以为功,操晋以为重也。破齐定封,而秦、晋皆重君;若齐不破,吕礼复用,子必大穷矣。”秦客卿造谓穰侯曰:“秦封君以陶,藉君天下数年矣。攻齐之事成,陶为万乘,长小国率以朝天子委下必听五伯之事也攻齐不成,陶为邻恤,而莫之据也。故攻齐之于陶也,存亡之机也。君欲成之,何不使人谓燕相国曰: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舜虽贤,不遇尧也,不得为天子;汤、武虽贤,不当桀、纣不王。故以舜、汤、武之贤,不遭时不得帝王。今攻齐,此君之大时也已。因天下之力,伐仇国之齐,报惠王之耻,成昭王之功,除万世之害,此燕之长利,而君之大名也《书》云:‘树德莫如滋,除害莫如尽。’吴不亡越,越故亡吴;齐不亡燕,燕故亡齐。齐亡于燕,吴亡于越,此除疾不尽也。以非此时也,成君之功,除君之害,秦卒有他事而从齐,齐赵合,其仇君必深矣。挟君之仇以诛于燕,后虽悔之,不可得也已。君悉燕兵而疾僭之,天下之从君也,若报父子之仇。诚能亡齐,封君于河南,为万乘,达途于中国,南与陶为邻,世世无患。愿君之专志于攻齐,而无他虑也。”谓魏冉曰:“(秦与赵)和不成,兵必出。白起⑤者,且复将。战胜,必穷公;不胜,必事赵从公,公又轻。公不若毋多,则疾到。”(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注】①薛公:即田文,号孟尝君,齐国人。②魏冉:秦国大臣,封于穰邑,称穰侯,后加封陶邑。③吕礼:秦国将领。因秦国相国魏冉曾想要杀死他,而逃奔齐国,后来又逃回秦国。④晋:特指魏国。⑤白起:秦国名将,善于用兵。(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长A小B国C率D以E朝F天G子H天I下J必K听L五M伯N之O事P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弊邑,古代对自己的国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谦称。文中指孟尝君的封地薛邑。B.客卿,战国时秦国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以客礼待之,故称。C.万乘,一万辆兵车。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文中指魏冉可以称王。D.中国,古代泛指中原地区,“中国”以外称为“四夷”。与今天的“中国”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田文劝说秦相魏冉,主要是请他劝说秦王让魏国出兵攻打齐国,如果魏国取胜,魏冉将名利双收。B.田文认为,如果秦齐联合,就一定会重用吕礼,这不但威胁到其他诸侯国,还会给魏冉带来麻烦。C.秦国客卿造劝说魏冉把握时机,联合燕国等诸侯国一起攻打齐国,这样才能永久保住魏冉的封地。D.有人劝魏冉专心去促成秦与赵的和谈,不要等到赵国打败秦国之后再来和谈,那样就会被人轻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破齐定封,而秦、晋皆重君;若齐不破,吕礼复用,子必大穷矣。②秦卒有他事而从齐,齐、赵合,其仇君必深矣。(5)“树德莫如滋,除害莫如尽”出自《尚书》,这种理念对我们今天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不无启示意义。请结合选文内容对这句话加以分析理解。(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鹊桥仙吴潜①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痴儿騃②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注】①吴潜:南宋词人。南宋宁宗嘉定十年举进士第一,一度高居宰相之职。后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外放。②騃(ái):意同痴、呆、傻。(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三句写景,词人寓情于景,写自己登上高亭极目远望,顿觉心旷神怡、心情闲适轻松。B.上片后三句写急雨袭来,仿佛将人世间的暑气一洗而空,“尽洗却”表现出词人的满足感。C.下片写雨后情景,以“暮鸦”“落凫”“西风”等意象渲染秋意,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感受。D.“痴儿騃女”的表现反衬词人的心境,他们只知道新秋的凉爽,却不懂流年似水、忧丝难理。(2)登亭远眺,词人的思绪随着他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词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写道,词人在人群之中苦苦寻找她的身影,最后才发现:“,。”(2)《答司马谏议书》中的“,”两句,可谓王安石的行为准则,也是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概括。(3)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既是思亲追远、缅怀故人的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的节日。“清明”意象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城里长大的钟吸秀和丈夫在大法寺镇李贞村流转了300多亩地。这曾是常年使用农药化肥致使土壤严重板结的棉花、水稻轮作的田块。水域零散分布在各块田地上,①_____。夫妻二人组织挖机对土地布局进行改造,在四周修建堤坝,将淤塞的地方扩大贯通。为了改良土壤,他们先是尝试生物肥,后在稻田里养鱼。有了鱼,农药、肥料的用量逐渐减少。经过近5年的“休养生息”,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越来越高。好土产好米。从这年开始,收获的稻米品质上了一个台阶。尝到生态种养模式的甜头,钟吸秀总结经验,摸索出“虾稻连作、藕虾共育”模式,流转规模扩大到2000多亩,夏季平均每天有3000多斤小龙虾产量。第二年10月,田里突然来了几百只“大鸭子”。钟吸秀拍下照片四处询问,才知道那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天鹅。天鹅生性敏感,为免惊扰,她和丈夫尽量不靠近稻田。天鹅等冬候鸟的食物主要以水生植物和谷物为主,不时投喂一些稻谷、玉米。此后,每到秋季,她便着手为天鹅准备好越冬的“家”——收割时,将谷茬留高一点,再把水蓄得满满的。由于虾稻连作,一秀农场四季有水。农场紧邻大法寺镇饮用水源地,水质清澈透亮。天鹅驻留的核心区域三面环山,是一处天然避风港。②_____的自然优势,加上良好的稻田生态,引得冬候鸟③_____。红外相机拍下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鹤的身影;水草旁,野鸭和大雁扑扇着翅膀……(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7.(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无论成人还是儿童,一个好的午休,可以让他们下午精力充沛,提高工作学习效率。尤其是到了夏季,孩子们晚上睡觉时间普遍推后,①_______,下午上课时很容易昏昏欲睡,老师们面对无精打采的孩子们,要想尽招数帮助学生“提神”,可谓劳心费神。而如果在下午缺乏休息的状态下开展体育运动,②_______,反而可能对身体有害。在这种情况下,良好的午休就变得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教室空间和教育装备的改进,各地已涌现出不少学校午休“躺睡自由”的样板。创造条件让学生午休躺睡,从而③_______,从技术、空间、投入上来看,都已不再是难题。“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不妨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做好这件关系到下一代身心健康的好事、实事。(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从第一自然段来看,保障学生良好的午休有哪些好处?请用并列复句加以概括,要求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神品、妙品、能品”是书画赏鉴的三个术语。“神品”是浑然天成,似有神助的作品;“妙品”是风格创新度高,书法中有较多自己的东西和自己的理解,意境与章法皆妙不可言;“能品”是控笔能力极强,运笔精熟,各种变化技巧烂熟于心。这“三品”有一个共同标准,即具有自然书写性,而做作的书画是不被认可的。书画何以能够出现神品、妙品、能品?不妨从苏轼的话语中找到答案。苏轼曾作题画诗云:“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他在《稼说送张琥》一文中还说:“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湖北省部分学校高考语文联考试卷(5月份)·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紧跟农业农村改革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主动奔向第一线,写出富有时代特征、文化底蕴而深受农民欢迎的精品力作,助力我国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我们已有乡土文学创作的传统,有千百位作家艺术家趟出的农村题材创作路子,新时代的作家要有无怨无悔地走向农村、亲近农民的热情、勇气和恒心,到农村去,到农民中间去,表现乡间的生态文明、淳美乡风,表现新时代的新农村和新的农民形象,反映农民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生活情状和愿望,为他们代言,为他们塑像,为他们生产美好的精神食粮。正如歌唱家宗庸卓玛所说:“如果把物质比作乡村振兴的‘蛋白质’,那么文艺就是乡村振兴的‘维生素’”以人民为中心的当代文学创作,不能不继续面向广大农村和农民。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我们提倡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用自己的笔杆和歌喉讴歌现实农村的新发展、新变化,也就必然涉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利用,涉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写人就要写人背后的文化。写农村就要写农民和他们的文化。作家描写农村日常生活和农民的喜怒哀乐,更离不开古今的乡村文化。如果说赵树理、孙犁、柳青在写合作化运动时,都或浓或淡地写出了传统文化在当时农村的发展状况,那么今天的作家在描写故乡农村和民族地区生活时,也要展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变奏。唯有如此,才能写出作品的新颖度和思想文化的深度,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外地作家艺术家以“进入者”的身份深入某个农村而入乡随俗的过程,就是接受和认识乡村传统文化的过程,就是打牢自己创作的文化根基的过程。徐剑、李玉梅描写独龙族整族脱贫的报告文学《怒放》关仁山描写老区阜平脱贫决战的报告文学《太行沃土》温燕霞以赣南山区为背景创作的小说《琵琶围》,还有很多农村题材的网络小说、影视剧作品,都从不同角度呈现了文化传统和地域风情的魅力,同时折射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总之,文学艺术界广大同仁要继续关注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的广大乡村世界,用富有时代性的艺术精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接续前辈的乡土文学传统大踏步地走下去。(摘编自袁学骏《文学创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材料二:罗大佺小说新作《萤火虫之约》讲述乡村儿童的成长故事。作品把儿童题材的天真烂漫与现实题材的生活质感相结合,展现人们对青少年成长的关爱以及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围绕乡村儿童的成长,作品着重塑造了青年教师羊一庄的形象。羊一庄有理想、有爱心有智慧,从师范大学毕业后主动到偏远的药王谷中学任教,成为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班里一个名为斑鸠的少年遇到挫折、心生烦恼,激发了羊一庄内心沉甸甸的责任感。这时,小小的萤火虫成为打开孩子心扉的钥匙。在家访路上,羊一庄偶然发现斑鸠捉萤火虫时是那样快乐。细心的羊一庄立刻请教学者、查阅图书,主动了解有关萤火虫的知识。他的真诚和关爱温暖了孩子的内心,帮助少年重回轨道并考上了重点大学。从羊一庄身上,我们看到了一颗纯真的心灵,看到了优秀教师对乡村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看到了新一代青年的担当精神。可以说,羊一庄这一人物形象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和典型意义。除了羊一庄,作品还刻画了一个关爱乡村儿童的群体。团市委的张蝶蝶、镇政府的周优、志愿者服务团队负责人竹小根、企业家齐嘉义等人物,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关照乡村儿童,解决现实难题。他们对孩子们的无私帮助,让读者感到暖流涌动,凸显了社会大众关注青少年成长的积极意愿。贯穿始终的萤火虫意象体现了作品的童话色彩。从故事结构到内容细节,作品通过萤火虫来形成艺术内核,并用虚实结合手法丰富文学意象的内涵。萤火虫是一个现实的存在,吸引着童心未泯的少年。萤火虫又是一个童话,在妈妈讲的故事里,萤火虫是一个小仙女,每晚提着灯笼照着一个小男孩读书,还希望小男孩用所学知识让村庄变得更美好。与之对应,作品以萤火虫收尾。乡村少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成立了开发利用生物资源的企业,为生态农业贡献力量,还建起了萤火虫博物馆,举办艺术节,使偏僻落后的三瓢水村成了旅游景点。最终,“萤火虫之约”变成了现实。由此,作品营造出既浪漫又庄重的艺术氛围。此外,作品中许多人物的名字既质朴又有趣,符合当地习俗,也贴合儿童题材的特点。作品中两位主要人物都是当代青年主动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代表,或教书育人,或建设家乡,各有所成。他们向读者展示出青春奋斗的美好图景,使作品呈现出鲜活的时代特色。在乡村振兴路上,中国农村将会更加美丽富饶,有更多故事等待着文学的书写。(摘编自刘江滨《用温暖笔触书写乡村儿童成长》)(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该主动奔向农村第一线,写出富有时代特征、文化底蕴并深受农民欢迎的精品力作。B.外地作家艺术家深入农村而入乡随俗,认识和接受当地乡村传统文化,就能打牢自己创作的文化根基。C.罗大侄的《萤火虫之约》将儿童题材与现实题材的相关内容结合,从关爱青少年成长的角度反映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D.萤火虫意象贯穿《萤火虫之约》的始终,体现了作品的童话色彩,营造出既浪漫又庄重的艺术氛围。(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我国乡村文学由来已久,创作成熟,新时代作家不必深入农村、接近农民,只要能为他们代言塑像就行。B.根据习总书记的强调内容分析,文艺创作要涉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和利用,以及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C.当下作家在描写乡村生活时,只有展现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变奏,才能体现作品的新颖度和思想文化深度。D.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路上,我国农村将会越来越美丽富饶,将有更多生动感人的故事等待着文学表达。(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中心观点的一项是DA.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提出,“文学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B.教育学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C.曹雪芹《红楼梦》:“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D.习近平总书记在兰州考察时说:“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4)请结合材料二概括《萤火虫之约》是怎样展现农村风貌的。(5)如何用文艺创作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筛选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找出与题干相关的内容,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入乡随俗……就能打牢自己创作的文化根基”错,原文为“就是接受和认识乡村传统文化的过程,就是打牢自己创作的文化根基的过程”,选项逻辑关系错误。故选B。(2)A.“新时代作家不必深入农村、接近农民”错,原文说的是“新时代的作家要有无怨无悔地走向农村、亲近农民的热情、勇气和恒心,到农村去,到农民中间去”。故选A。(3)材料一中心观点是“写出富有时代特征、文化底蕴而深受农民欢迎的精品力作,助力我国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A.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话,强调生活是文学创作之源,创作既要源于生活,又要高于生活,这个观点可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中的分论点“到农村去,到农民中间去,表现乡间的生态文明、淳美乡风,表现新时代的新农村和新的农民形象,反映农民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生活情状和愿望”。B.陶行知谈的是教育的目的,与文学创作无关。C.曹雪芹所写小说中的一副对联,道出了做人的某种经验智慧,可以用来证明文学创作要有生活积累的观点,但不能支撑材料一的中心观点D。D.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就是期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关注现实,精心创作,服务时代,服务人民,因而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的中心观点。故选D。(4)结合“罗大佺小说新作《萤火虫之约》讲述乡村儿童的成长故事。作品把儿童题材的天真烂漫与现实题材的生活质感相结合,展现人们对青少年成长的关爱以及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可概括出,罗大佺的小说《萤火虫之约》把儿童题材的天真烂漫与现实题材的生活质感相结合,展现人们对青少年成长的关爱以及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结合“作品中两位主要人物都是当代青年主动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代表,或教书育人,或建设家乡,各有所成。他们向读者展示出青春奋斗的美好图景,使作品呈现出鲜活的时代特色”可概括出,作品中两位主要人物都是当代青年主动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代表,他们向读者展示出青春奋斗的美好图景,使作品呈现出新时代的农村风貌。(5)结合“广大文艺工作者应当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紧跟农业农村改革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部署,主动奔向第一线,写出富有时代特征、文化底蕴而深受农民欢迎的精品力作,助力我国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展……反映农民在走向现代化过程中的生活情状和愿望,为他们代言,为他们塑像,为他们生产美好的精神食粮”分析可知,广大文艺工作者应继承、发扬乡土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走向农村、走近农民,为他们代言,为他们塑像,创作出农民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结合“新时代的作家要有无怨无悔地走向农村、亲近农民的热情、勇气和恒心,到农村去,到农民中间去,表现乡间的生态文明、淳美乡风,表现新时代的新农村和新的农民形象”“还有很多农村题材的网络小说、影视剧作品,都从不同角度呈现了文化传统和地域风情的魅力,同时折射出新时代的山乡巨变”分析可知,文艺创作要表现乡间的生态文明、淳美乡风,呈现文化传统和地域风情的魅力,折射出山乡巨变和时代特征。答案:(1)B(2)A(3)D(4)①罗大佺的小说《萤火虫之约》把儿童题材的天真烂漫与现实题材的生活质感相结合,展现人们对青少年成长的关爱以及中国农村的巨大变迁。②作品中两位主要人物都是当代青年主动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代表,他们向读者展示出青春奋斗的美好图景,使作品呈现出新时代的农村风貌。(5)①广大文艺工作者应继承、发扬乡土文学创作的优良传统,走向农村、走近农民,为他们代言,为他们塑像,创作出农民喜闻乐见的精品力作。②文艺创作要表现乡间的生态文明、淳美乡风,呈现文化传统和地域风情的魅力,折射出山乡巨变和时代特征。(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桂圆李春华家乡北边是蒙山,东边是沂河,距离临沂有30公里。村里有条古道,老辈人说,是古驿站。就凭大街两边一排排古色古香的店铺,便知昔日的繁华。太爷爷从祖上接手“惠仁堂”中医大药房。家谱记载,先祖常给地方官吏看病。从先祖到爷爷这辈,都思想开明,医术精进,救治乡邻不计其数,“惠仁堂”的名号,在十里八乡叫得响。谁承想,国运不济,倭寇入侵,战火燃遍齐鲁大地,接着又是内战再燃硝烟。好在家乡有蒙山做屏障,深居深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兵家不愿光顾。每年春秋两季,爷爷都带着家族男丁,到十几里以外的蒙山采药。蒙山雾气迷蒙,特像迷魂阵,让人猜不透到底藏着多少玄机。爷爷站在山顶,捋着花白的胡子说,蒙山四季分明,有山有水,是中药材的生长宝地。这里中药材有一千多种,是天然的药材库啊。咱要用之于民……大人们围着爷爷,听他讲中药材的学问。那时我还小,跟在大人屁股后头,左顾右盼,看看风景。每年冬天,爷爷都让我跟他睡。让我背诵古诗词和稀奇古怪的药材书。记得有《药性赋》《汤头歌诀》等等。我最犯怵他脱掉我的棉袄,掐着我的骨头问,这块儿骨头叫啥?哎呦喂,皮肉是滋溜滋溜的疼呀。他那架势,是想把中医栽进我的骨头里。我在心里叫苦,嘴上可不敢吭声。我有事没事就去中药房,翻腾一层层的方格药匣子,摩挲圆圆的拉手。管家安叔为人和善,笑眼眯成一条缝,透着暖意。他跟我挤眉弄眼。我淘得满头大汗,他拿毛巾给我擦汗,又拉开中药匣子,摸出几颗土褐色、圆圆的干果。拿着,桂圆好吃哪。桂圆?我眨巴眨巴眼睛,迟疑一下。他点点头,示意我尝尝。我三下五除二,剥了果皮,把褐黑色的桂圆肉扔进嘴里。呀!薄薄的果肉,真甜哪!我来回吮着已是光溜溜的果核。嘻嘻,敢情药房也有好吃的。安叔叹口气,唉!眼下,这算好吃的了。每次,安叔从山里采购药材回来,药房就来一队车马。爷爷和安叔老远把车队迎进大院。安叔探出头,四下打量,“咣当”关上大门,跟着一溜小跑进了后院。我顾不上那些事,药匣子太诱人了。我瞄着药房没人,溜进去直奔药匣子。拉开抽屉,抓一把桂圆,觉得不解馋。四下瞅瞅,又抓了一大把塞进兜里,直到衣兜鼓鼓囊囊的,才跑出院子。我分给早就巴望着的小伙伴。我们嚼着桂圆肉,用桂圆籽砸着对方,桂圆籽撒了一地。我像个猎人,伺机瞅着药房,抽屉里的桂圆,成了我的囊中猎物。逮着机会就装满衣兜,跟几个伙伴共享桂圆肉。我暗自得意,安叔没发现。我的胃口也大了,拿的数量也成倍增加。蹊跷的是,药匣子像个魔法盒,总有满满的桂圆。白天我跟没事人似的瞎淘,到了晚上就不安生了。爷爷,我再也不敢拿桂圆肉了……母亲叫醒我,我惊出了一头冷汗,原来是做了噩梦。安叔跟伙计赶着马车回来了。爷爷说,安叔去蒙山采购药材,再送到临沂。当然,爷爷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几句,就麻溜去了后院。安叔沉着脸,跟爷爷小声嘀咕。我好奇地跟过去,母亲拽住我,我不情愿地跟着母亲回了前院。我像不安分的鲤鱼,在炕上来回“打挺”。干脆蹬上裤子,披上褂子,刺溜下炕,穿过漆黑的前院,悄悄溜进后院。伙计拿着火把,后院灯火通明。安叔正吩咐伙计装药材,马车上摞起了小山包。我凑到安叔跟前,他吃了一惊,刮了下我的鼻尖,小子,半夜了,快去睡觉!安叔带着几个伙计上了马车,马蹄敲打得青石板嗒嗒响,不一会儿,马车消失在黑漆漆的夜里。爷爷说,药材要送到临沂一带的敌占区。安叔他们回来时,碰上了国民党的散兵,要征用马车回乡。安叔和伙计哪肯,双方言语不和,那帮兵痞,举起枪托对他们一阵乱砸。幸好来了武工队,缴了散兵的武器,安叔和伙计才得以脱身。安叔鼻青脸肿的,还有淤血,胳膊也用纱布缠着,渗出斑斑血迹。我问,疼吗?安叔说,不疼,药材送到救急了,俺这不算啥!深秋,秋风抽打着树枝,树叶簌簌落地。安叔跟往常一样,唰啦唰啦地扫着落叶,但明显放慢了速度,像是留恋那些发黄的树叶。安叔要回乡了,我跑进后院。他笑吟吟地拉着我。安叔,你别走!小子,总要说再见的,没准儿哪天咱又见面了!他说的话,我似懂非懂,倒是桂圆的事儿,老在眼前闪。安叔说:天不早了,回吧!明儿一早,俺就走了。我边回头边迈过门槛。桂圆甜吧?安叔神秘地笑。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我做了个鬼脸,吐吐舌头,跑出后院。不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当地政府召开隆重的表彰会,授予爷爷一面“岐黄传薪火,悬壶济苍生”的牌匾和一枚“支前模范”奖章。颁奖人竟是安叔。(有删改)(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A.开头交代爷爷思想开明,救治乡邻不计其数,打响了“惠仁堂”的名号,为他后来获得牌匾埋下伏笔。B.爷爷站在山顶说,蒙山是天然的药材库,“咱要用之于民”,可见他早就有悬壶济世的愿望和支援前线的打算。C.“安叔沉着脸,跟爷爷小声嘀咕”,是怕泄密,影响给部队送药材,还担心会因此惹祸,体现安叔的谨慎小心。D.深秋的一天,安叔打扫落叶时动作明显缓慢,表现他“回乡”之前对药房的留恋,对爷爷与“我”的不舍。(2)关于文中“我”偷吃桂圆之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桂圆本是一味中药材,但在那个特殊年代,孩子没什么零食吃,见“我”在药房翻找东西,安叔就拿了几粒桂圆给“我”吃。B.“我”知道桂圆可吃又好吃后,就经常到药房去偷桂圆吃,不仅自己吃,还分给小伙伴吃,这件事其实瞒不过和蔼细心的安叔。C.“我”到药房偷桂圆的事,虽然有安叔暗中为“我”填补药匣子的空缺,但还是被爷爷发现了,有天晚上“我”被爷爷责打。D.文中用“桂圆甜”衬托往后的“日子甜”,表达了安叔对孩子们幸福生活的期盼,也表现了他对国家美好未来的憧憬与信心。(3)“我”在作品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作品结尾说“颁奖人竟是安叔”,确实出人意料,细想又在情理之中。请结合作品简要说说哪些地方有着暗示。【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部分,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中相关人物作用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结合该人物在文中的描写以及小说的情节、主题等方面加以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的相关情节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合理的筛选和整合。【解答】(1)B.“可见他早就有悬壶济世的愿望和支援前线的打算”说法错误,结合原文内容可知,爷爷是在安叔的影响下才暗中运送药材支援在临沂的共产党部队的。故选B。(2)C.“但还是被爷爷发现了,有天晚上‘我’被爷爷责打”说法错误。文中没有交代“我”经常到药房偷桂圆的事是否被爷爷发现;被爷爷责打也不是真的,是“我”做的一个噩梦。故选C。(3)由“那时我还小,跟在大人屁股后头,左顾右盼,看看风景”“每年冬天,爷爷都让我跟他睡。让我背诵古诗词和稀奇古怪的药材书”等内容可知,文章是以“我”作为叙述人称来讲述故事的,以第一人称叙述可以增强读者的代入感和故事的真实性。由文中“我好奇地跟过去,母亲拽住我,我不情愿地跟着母亲回了前院”“安叔要回乡了,我跑进后院。他笑吟吟地拉着我。安叔,你别走!小子,总要说再见的,没准儿哪天咱又见面了”等句子可知,小说是以“我”的视角来观察生活的,这有利于塑造作品的主要人物爷爷和安叔的形象。由文中“那时我还小,跟在大人屁股后头,左顾右盼,看看风景”“我顾不上那些事,药匣子太诱人了。我瞄着药房没人,溜进去直奔药匣子”等内容可知,“我”是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由文中“我像不安分的鲤鱼,……穿过漆黑的前院,悄悄溜进后院。伙计拿着火把,后院灯火通明”等内容可以看出,由于“我”的存在,故事情节得以贯通和发展,所以“我”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者。(4)由文中“每次,安叔从山里采购药材回来,药房就来一队车马。爷爷和安叔老远把车队迎进大院。安叔探出头,四下打量,‘咣当’关上大门,跟着一溜小跑进了后院”可以看出,每次安叔采购药材回来,药房就来一队车马,安叔探出头,四下打量,关上大门等细节描写,暗示这队车马是给共产党部队运送药材的,也暗示安叔与这支部队有着特殊关系。由文中“安叔要回乡了,我跑进后院。他笑吟吟地拉着我。安叔,你别走!小子,总要说再见的,没准儿哪天咱又见面了!他说的话,我似懂非懂”可知,安叔要回乡了,对“我”说“没准儿哪天咱又见面了”,暗示他准备去找部队,今后会重新打回来。由文中“桂圆甜吧?安叔神秘地笑。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可知,安叔临走前对“我”说的话,暗示安叔走革命道路的信仰坚定,他坚信革命必将成功。答案:(1)B(2)C(3)①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故事,增强了读者的代入感和故事的真实性。②以“我”的视角观察生活,有利于塑造作品的主要人物爷爷和安叔的形象。③“我”是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推动者,由于“我”的存在,故事情节得以贯通和发展。(4)①每次安叔从山里采购药材回来,药房就来一队车马,安叔探出头,四下打量,然后关上大门。这些细节描写,暗示这队车马是给共产党部队运送药材的,也暗示安叔与这支部队有着特殊关系。②安叔要回乡了,对“我”说“没准儿哪天咱又见面了”,暗示他准备去找部队,今后会重新打回来。③安叔临走前对“我”说,“往后啊,好吃的多了,日子甜哪”,暗示安叔走革命道路的信仰坚定,他坚信革命必将成功。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薛公①为魏谓魏冉②曰:“文闻秦王欲以吕礼③收齐,以济天下,君必轻矣。齐、秦相聚以临三晋,礼必并相之,是君收齐以重吕礼也。齐免于天下之兵,其仇君必深。君不如劝秦王令弊邑卒攻齐之事。齐破,文请以所得封君。齐破晋④强,秦王畏晋之强也,必重君以取晋。齐予晋弊邑,而不能支秦,晋必重君以事秦。是君破齐以为功,操晋以为重也。破齐定封,而秦、晋皆重君;若齐不破,吕礼复用,子必大穷矣。”秦客卿造谓穰侯曰:“秦封君以陶,藉君天下数年矣。攻齐之事成,陶为万乘,长小国率以朝天子委下必听五伯之事也攻齐不成,陶为邻恤,而莫之据也。故攻齐之于陶也,存亡之机也。君欲成之,何不使人谓燕相国曰:圣人不能为时,时至而弗失。舜虽贤,不遇尧也,不得为天子;汤、武虽贤,不当桀、纣不王。故以舜、汤、武之贤,不遭时不得帝王。今攻齐,此君之大时也已。因天下之力,伐仇国之齐,报惠王之耻,成昭王之功,除万世之害,此燕之长利,而君之大名也《书》云:‘树德莫如滋,除害莫如尽。’吴不亡越,越故亡吴;齐不亡燕,燕故亡齐。齐亡于燕,吴亡于越,此除疾不尽也。以非此时也,成君之功,除君之害,秦卒有他事而从齐,齐赵合,其仇君必深矣。挟君之仇以诛于燕,后虽悔之,不可得也已。君悉燕兵而疾僭之,天下之从君也,若报父子之仇。诚能亡齐,封君于河南,为万乘,达途于中国,南与陶为邻,世世无患。愿君之专志于攻齐,而无他虑也。”谓魏冉曰:“(秦与赵)和不成,兵必出。白起⑤者,且复将。战胜,必穷公;不胜,必事赵从公,公又轻。公不若毋多,则疾到。”(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注】①薛公:即田文,号孟尝君,齐国人。②魏冉:秦国大臣,封于穰邑,称穰侯,后加封陶邑。③吕礼:秦国将领。因秦国相国魏冉曾想要杀死他,而逃奔齐国,后来又逃回秦国。④晋:特指魏国。⑤白起:秦国名将,善于用兵。(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长A小B国C率D以E朝F天G子H天I下J必K听L五M伯N之O事P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弊邑,古代对自己的国家以及出生或出守之地的谦称。文中指孟尝君的封地薛邑。B.客卿,战国时秦国请其他诸侯国的人来秦国做官,其位为卿,以客礼待之,故称。C.万乘,一万辆兵车。诸侯国小的称“千乘”,大的称“万乘”。文中指魏冉可以称王。D.中国,古代泛指中原地区,“中国”以外称为“四夷”。与今天的“中国”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DA.田文劝说秦相魏冉,主要是请他劝说秦王让魏国出兵攻打齐国,如果魏国取胜,魏冉将名利双收。B.田文认为,如果秦齐联合,就一定会重用吕礼,这不但威胁到其他诸侯国,还会给魏冉带来麻烦。C.秦国客卿造劝说魏冉把握时机,联合燕国等诸侯国一起攻打齐国,这样才能永久保住魏冉的封地。D.有人劝魏冉专心去促成秦与赵的和谈,不要等到赵国打败秦国之后再来和谈,那样就会被人轻视。(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破齐定封,而秦、晋皆重君;若齐不破,吕礼复用,子必大穷矣。②秦卒有他事而从齐,齐、赵合,其仇君必深矣。(5)“树德莫如滋,除害莫如尽”出自《尚书》,这种理念对我们今天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不无启示意义。请结合选文内容对这句话加以分析理解。【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这样您可以为小国之长率领小国朝见天子,诸侯一定会听从,这可以同春秋时代的五霸相比。“长小国”,省略主语的谓宾结构,单独成句;“率以朝天子”,“以”连接前后两个动作,单独成句;“委下必听”,主谓结构,单独成句;“五伯之事也”,判断句,单独成句。故选CHL。(2)C.“文中指魏冉可以称王”错误,秦国客卿造对穰侯魏冉说,进攻齐国如果能够成功,魏冉的封地陶邑就可比作万乘大国。只是“比作大国”,不是真的“可以称王”,变成大的诸侯国。这是在给他“画大饼”,只是把这样的功业夸大,大到可以与“五伯”相比,但实际上并不能实现。故选C。(3)D.“那样就会被人轻视”错误,选文最后一段是写有人分析秦国与赵国的微妙关系,他说一旦和谈破裂,势必发生一场秦赵间的战争,无论秦国是否取胜,都对魏冉不利。故选D。(4)①“破”,打败;“重”,看重;“大穷”,非常困窘。译文:打败齐国,可以确定您的封地,那么秦、魏都得看重您;如果齐国没有被打败,吕礼会再次被重用,那么您一定会非常困窘。②“卒”,通“猝”,突然;“从”,通“纵”,联合;“仇”,仇恨。译文:一旦秦国突然发生其他变故,而与齐国联合,齐国又与赵国联合,他们仇恨您的程度一定更深了。(5)“树德莫如滋,除害莫如尽”,树立品德,必须辛勤灌溉;扫除祸害,必须连根拔尽。意思是,做好事要愈多愈好,除祸害要愈彻底愈好。结合“因天下之力,……而君之大名也”“齐不亡燕,燕故亡齐……挟君之仇以诛于燕,后虽悔之,不可得也已”可知,选文中秦国客卿造是借此名言劝说秦相魏冉去动员燕国出兵攻打齐国,免得秦国与齐国联合起来威胁燕、赵、魏、韩等国。联系现实,常言说远亲不如近邻,今天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时,也要以德为邻,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就像各国团结一致对付齐国一样,共建和谐社会;同时,齐国那样对别国有威胁的国家就如同危害社会与国家的人,也要坚决予以惩治。答案:(1)CHL(2)C(3)D(4)①打败齐国,可以确定您的封地,那么秦、魏都得看重您;如果齐国没有被打败,吕礼会再次被重用,那么您一定会非常困窘。②一旦秦国突然发生其他变故,而与齐国联合,齐国又与赵国联合,他们仇恨您的程度一定更深了。(5)①“树德莫如滋,除害莫如尽”意思是,做好事要愈多愈好,除祸害要愈彻底愈好。②选文中秦国客卿造是借此名言劝说秦相魏冉去动员燕国出兵攻打齐国,免得秦国与齐国联合起来威胁燕、赵、魏、韩等国。③今天,我们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时,也要以德为邻,多行善事,多结善缘,共建和谐社会;同时,对于危害社会与国家的人,也要坚决予以惩治。参考译文:薛公田文替魏国劝说秦相魏冉,说道:“我听说秦王想通过吕礼联合齐国,用这个来救助天下,这样,您一定会被轻视。齐、秦联合对抗赵、魏、韩三国,吕礼一定兼任齐、秦两国的相国,这样,就等于您结交齐国而加强了吕礼的地位。假如齐国避免了各国的军事威胁,一定会很仇视您。您不如劝秦王命薛邑的兵力去完成攻齐的任务。假如齐国被打败,我田文将请求魏王把所得的齐国土地作为您的封地。齐国假如被打败,魏国就会强盛起来,秦王担心魏国强盛,一定会借重用您去联合魏国。齐国把薛邑给了魏国,(魏国也)不能对抗秦国,那么魏国也一定会借重用您去讨好秦国。这样,您既收获了打败齐国之功,又依仗魏国抬高了自己的地位。打败齐国,能够确定您的封地,那么秦、魏都得看重您;假如齐国没有被打败,吕礼会再次被重用,那么您一定会非常困窘。”秦国客卿造对穰侯魏冉说道:“秦王把陶邑封给您,您在秦国已经掌权好几年了。进攻齐国假如能够成功,您的封地陶邑就可比作万乘大国了,这样您可以为小国之长率领小国朝见天子:诸侯一定会听从,这可以同春秋时代的五霸相比;攻齐假如不能成功,陶邑就成为需要邻国救济之地而不能依靠了。所以进攻齐国,这对陶邑来说,是存亡的关键。您假如想取得成功,为什么不派人去燕国对燕相国公孙操说:即使是圣人,他也不能创造时势,时机来了就不能把它放过。虞舜虽然贤能,假如不遇到唐尧,他也不会成为天子;商汤、周武王虽然贤能,假如不是遇到昏君夏桀和商纣,他们也不会称王于天下。因此,即使凭借虞舜、商汤和周武王的贤能,他们假如不遇到时机,也都不可能成为帝王。现在攻打齐国,这是您的大好时机啊。凭借诸侯之力,攻打敌对的齐国,既能够报复燕惠王以前的耻辱,又能够完成燕昭王未竟的功业,还能够为燕国除掉万世之害,这是燕国长远的利益所在,也是您建立大功名的良好时机。《尚书》上说:‘做好事要愈多愈好,除祸害要愈彻底愈好。’吴国如果不灭亡越国,越国就会灭亡吴国;齐国如果不灭亡燕国,燕国就会灭亡齐国。齐国如果被燕国灭亡,吴国如果被越国灭亡,这就是除去祸患没有除尽啊。您假如不趁这时完成您的功业,除掉您的祸害,一旦秦国突然发生其他变故,与齐国联合,齐国又与赵国联合,他们仇恨您的程度一定会更深。以这样的仇敌来讨伐燕国,到那时候,即使后悔也来不及了。假如您动员燕国的全部兵力,马上消灭齐国,诸侯也一定会像父子报仇那样,争先恐后响应您的行动。假如真正能够灭掉齐国,我们将把黄河以南一带作为您的封地,您将会拥有堪比万乘之国的土地,身居中原,而四通八达,南与陶邑为邻,永世没有祸患。希望您一心一意地进攻齐国吧,不要有其他什么顾虑了。”有人对魏冉说“如果秦国主张和赵国议和,不成功的话,秦国一定要出兵。如果出兵,白起又将率兵出战。战胜了赵国,由于您原来主张议和,那就于您不利;如果被赵国打败,秦国就一定得听从赵国的,这时如果同意您议和的主张,您就会被人看轻了。您不如专心致力于与赵国议和而不要想其他的事,这样赵国很快就会归附秦国。”(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鹊桥仙吴潜①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痴儿騃②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注】①吴潜:南宋词人。南宋宁宗嘉定十年举进士第一,一度高居宰相之职。后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外放。②騃(ái):意同痴、呆、傻。(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开头三句写景,词人寓情于景,写自己登上高亭极目远望,顿觉心旷神怡、心情闲适轻松。B.上片后三句写急雨袭来,仿佛将人世间的暑气一洗而空,“尽洗却”表现出词人的满足感。C.下片写雨后情景,以“暮鸦”“落凫”“西风”等意象渲染秋意,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内心的感受。D.“痴儿騃女”的表现反衬词人的心境,他们只知道新秋的凉爽,却不懂流年似水、忧丝难理。(2)登亭远眺,词人的思绪随着他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词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A.“开头三句写景……顿觉心旷神怡、心情闲适轻松”说法错误,起首三句是叙事而非写景,且从“扁舟昨泊”的处境、“孤啸”“目断”的心境来看,词人的心情并不那么闲适,而是较为复杂。故选A。(2)“扁舟昨泊,危亭孤啸,目断闲云千里”,意思是扁舟昨天刚停泊,今天就来到高亭上,极目远望千里闲云。“闲云”也显出一股轻松之感。但是,他毕竟是来散心的,以解胸中郁闷,“孤”字见出他的孤独感,“目断闲云千里”也隐约透出念远、怀乡之意。作者的心情并不那么闲适,而较为复杂,有如夏末秋初的黄昏那和着凉意的热燥,使人并不好受。“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天顺人意,降下一阵好雨!将那热燥一洗而空,仿佛人世间的一切尘垢连同自己那些莫名的烦闷也一洗而空。此词的“前山急雨过溪来”又加之“尽洗却”,这样的心情表现得更为痛快。此时他的愁闷似乎散去了,他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极目秋景一片高远,可是,暮色寒鸦却不无一种惆怅的意味,作者遂以“一团”来形容这秋意。“一团”,即忧丝难理,烦躁中难堪的心境,委婉地表现出来。“痴儿騃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新秋的凉爽是可喜的,可是在不知不觉间,西风起了,节序便又推移了,作者在感叹似水的流年。以“痴儿騃女”作反衬,益发显得悲凉。答案:(1)A(2)①扁舟昨泊,今上高亭,极目远望,满怀惆怅。一个“孤”字见出他的孤独寂寞,“目断千里”也隐约透出念远怀乡之意。②一场急雨扫过,天气变得凉爽了,词人感到这场雨似乎把人世间的一切暑气、尘土和烦恼都一扫而光,心情于是变得畅快起来。③极目秋景高远,暮色寒鸦却不无惆怅意味,加之“西风又起”,“痴儿騃女”不识愁滋味,词人更觉韶光易逝、人生悲凉。赏析:宦海中的沉浮,恰如海的潮涨潮落,永无停息。尤其是在调迁频繁却无法担当大任、壮志难酬时,其落寞的心情更为沉重。此词抒写的就是宦海浮沉的落寞心情。起笔三句叙事。词人说:扁舟昨天刚停泊,今天就来到高亭上,极目远望千里闲云。“闲云”也显出一股轻松之感。但是,他毕竟是来散心的,以解胸中郁闷,“孤”字见出他的孤独感,“目断闲云千里”也隐约透出念远、怀乡之意。作者的心情并不那么闲适,而较为复杂,有如夏末秋初的黄昏那和着凉意的热燥,使人并不好受。“前山急雨过溪来,尽洗却、人间暑气。”天顺人意,降下一阵好雨!将那热燥一洗而空,仿佛人世间的一切尘垢连同自己那些莫名的烦闷也一洗而空。此词的“前山急雨过溪来”又加之“尽洗却”,这样的心情表现得更为痛快。此时他的愁闷似乎散去了,他得到了很大的满足。过片写雨后情景。“暮鸦木末,落凫天际,都是一团秋意。”极目秋景一片高远,可是,暮色寒鸦却不无一种惆怅的意味,作者遂以“一团”来形容这秋意。“一团”,即忧丝难理,烦躁中难堪的心境,委婉地表现出来。所以下面说:“痴儿騃女贺新凉,也不道、西风又起。”新秋的凉爽是可喜的,可是在不知不觉间,西风起了,节序便又推移了。这句是从苏轼《洞仙歌》:“但屈指西风几时来,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转化而来。表达出作者此时的情绪底蕴:他是在感叹似水的流年。以“痴区騃女”作反衬,益发显得悲凉。唐柳宗元贬谪永州,写了一首诗叫《南涧中题》,苏轼谓此诗忧中有乐,乐中有忧。终归还是忧。诗云:“秋气集南涧,独游亭午时。回风一萧瑟,林影久参差。”又云:“孤生易为感,失路少所宜。索寞竟何事?徘徊只自知。”《鹊桥仙》中所表现的情绪虽然没有那么沉重,但节奏是相似的:忧中求乐,乐中有忧,乐尽忧来,心情虽一时得以开解,但终归抵挡不了忧愁的纠缠。这是一个欲有作为的士大夫在那不安定的调迁频繁的仕途中,所特有的心态。作者在不少词中写这种情况,感叹着“岁月尽抛尘土里”(《糖多令》)“万事悠悠付寒暑”(《青玉案》)“江湖自古多流落”(《满江红》)。读了那些词,回头再读这篇作品,对其思想感情能有个较切实的把握。(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辛弃疾《青玉案•元夕》写道,词人在人群之中苦苦寻找她的身影,最后才发现:“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答司马谏议书》中的“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两句,可谓王安石的行为准则,也是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概括。(3)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节日,既是思亲追远、缅怀故人的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的节日。“清明”意象在古诗词中屡见不鲜,如“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重点字:阑、珊)(2)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重点字:悔)(3)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重点字:犹)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城里长大的钟吸秀和丈夫在大法寺镇李贞村流转了300多亩地。这曾是常年使用农药化肥致使土壤严重板结的棉花、水稻轮作的田块。水域零散分布在各块田地上,①_____。夫妻二人组织挖机对土地布局进行改造,在四周修建堤坝,将淤塞的地方扩大贯通。为了改良土壤,他们先是尝试生物肥,后在稻田里养鱼。有了鱼,农药、肥料的用量逐渐减少。经过近5年的“休养生息”,土壤中腐殖质的含量越来越高。好土产好米。从这年开始,收获的稻米品质上了一个台阶。尝到生态种养模式的甜头,钟吸秀总结经验,摸索出“虾稻连作、藕虾共育”模式,流转规模扩大到2000多亩,夏季平均每天有3000多斤小龙虾产量。第二年10月,田里突然来了几百只“大鸭子”。钟吸秀拍下照片四处询问,才知道那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天鹅。天鹅生性敏感,为免惊扰,她和丈夫尽量不靠近稻田。天鹅等冬候鸟的食物主要以水生植物和谷物为主,不时投喂一些稻谷、玉米。此后,每到秋季,她便着手为天鹅准备好越冬的“家”——收割时,将谷茬留高一点,再把水蓄得满满的。由于虾稻连作,一秀农场四季有水。农场紧邻大法寺镇饮用水源地,水质清澈透亮。天鹅驻留的核心区域三面环山,是一处天然避风港。②_____的自然优势,加上良好的稻田生态,引得冬候鸟③_____。红外相机拍下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鹤的身影;水草旁,野鸭和大雁扑扇着翅膀……(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写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正确填写。(2)本题考查学生变换句式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根据题干要求进行变换。(3)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找出有语病的地方,正确修改。【解答】(1)第①空,语境指水域零散分布在各块田地上,“零散”分布强调没有条理,可以用“杂乱无章”。“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第②空,结合语境“天然避风港”,可知自然条件优越,可以用“得天独厚”。“得天独厚”,意为独具特殊的优越条件,也指所处的环境特别好,也指人的天赋、机遇非常好。第③空,语境指引得冬候鸟纷纷到来,可以用“纷至沓来”。“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2)本句的主干是:这曾是田块。可加上定语“棉花、水稻轮作的”,改成:这曾是棉花、水稻轮作的田块。“常年使用农药化肥致使土壤严重板结”这个定语可以改写为“由于常年使用农药化肥,土壤严重板结”。最后改写为:这曾是棉花、水稻轮作的田块,由于常年使用农药化肥,土壤严重板结。(3)原句有两处语病:一是句式杂糅,“主要以……为主”应改为“主要是……”或“以……为主”;二是成分残缺,后一分句没有主语,可在“不时投喂”前加“钟吸秀夫妻俩”。答案:(1)①杂乱无章②得天独厚③纷至沓来(2)这曾是棉花、水稻轮作的田块,由于常年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