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考语文热身试卷(二)_第1页
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考语文热身试卷(二)_第2页
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考语文热身试卷(二)_第3页
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考语文热身试卷(二)_第4页
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考语文热身试卷(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考语文热身试卷(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河流是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其交通运输功能也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大的文明区域内部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流和物流,而一条大河所能提供的水运方式是最便捷和廉价的。直到今天,水运的优势还是难以替代。在工业化以前,内河运输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唯一有效的运输手段。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神庙的材料,是产于阿斯旺一带的花岗岩,要是没有顺流而下的尼罗河水运,这一切就都不可能发生。中国的长江及其支流更加优越的水运条件,也是长江流域的经济逐渐超过黄河流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一条河流水系间的便捷水运,也为区域内的人员来往提供了条件。中国自秦汉以降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政令的上通下达,公务人员的南来北往,军队和重要物资的调度,重要信息的传递,都是维持国家统一、政府正常运作和社会秩序的根本措施,所以要以很大的人力物力来设置和维护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其中依托水运,特别是依托同一条河流或水系的水运部分,都是最廉价和高效的。以尼罗河谷地为基础的上埃及与以尼罗河三角洲为基础的下埃及并不连接,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统一,也完全依靠尼罗河这根纽带。河流对文明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也显示于精神方面。所谓“同饮一江水”,就是一个人类群体长期生活在同一条河畔,同一个流域,形成了相同的生活方式、协调的生产方式与和谐的生存方式,也会形成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进而形成共同的文化心态。语言是人际交流最重要的工具。在人口迁移或再分布的过程中,受地理障碍的影响,原来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由于分散在不同的小区域,失去了交流和共同生活的机会,原来语言上的微小差别演变为不同的方言。但在同一个流域,甚至在一条大河或其支流的不同流域,由于人际交流相对密切,即使相隔距离较远,也能保持同一种方言。早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就注意到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现象,即一种“风”(流行、时尚)一般只存在于一个较小的范围,多变,差异性大;而“俗”(稳定的习惯、传统)可以在一个大得多的范围内出现、形成、积淀、传承。在丘陵山区、高原山谷、零散的平原和盆地,一般只能形成“百里”尺度的“风”区,大河流域则不难构成“千里”尺度的“俗”区。在秦汉统一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就以其“天下之冲”核心地位形成华夏文化圈中公认的“中原”,成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基地。(摘编自葛剑雄《河流与人类文明》)材料二:自古以来,文学与河流之间就存在着天然而紧密的关系。中国文学的最初形态如远古神话传说、巫术活动等均有不少与河流相关,河流因其独特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如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大家名家大多出自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大江大河流经之地。不同的河流自然环境又生发、积淀了不同的河流文化,形成不同的文学风格。更重要的是,河流触发文学家的创作灵感,成就了不少优秀作品。在中国文学中,存在着大量的河流文学文本,如《诗经》《楚辞》,以及众多诗词文赋。文学也在不断地想象、塑造、重构着河流景观。迈克•克朗认为:“文学作品中的诗歌、小说、故事和传奇都对空间现象进行了描写,并试着做出了解释和说明”,“文学作品不能被视为地理景观的简单描述,许多时候是文学作品帮助塑造了这些景观”。文学作为一种艺术的呈现与创造,通过虚构、想象,以创作主体的情感审美,富于诗性地重塑河流景观,积淀、丰富了河流文化,赋予“河流”这一地理空间以文化表征的意义。中华大地上的诸多河流,如长江、黄河、湘江、秦淮河等正是因为历代文人骚客的反复书写吟咏而成为质感厚重的文化之河,它们奔涌流淌在那些光华璀璨的文学作品之中。在古代社会,河流是重要的乡土空间,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文化文明、文学创作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现代以来,由于各地交往日益密切,物质往来、人员流动更加频繁,人与河流更为亲近。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挤压下,具有流动性、诗意性、媒介性的“河流”这一地理空间也成为文学叙事的重要场景或主要描写对象。文学家的群体流动,如离乡归乡、抗战流亡、上山下乡等都使他们的人生经历、生存体验与河流更为密切。从童年记忆、家园意识、乡愁情怀到生命哲思、文化意识等都牵涉河流,涌现出一大批河流文学作家,他们以不同的书写方式展示了形形色色的河流景观与河流话语,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摘编自蒋林欣《“河流文学”:一个新的论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工业化以前,内河运输最便捷廉价,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唯一有效的运输手段。B.“百里”大小的“风”区一般位于缺少河流的丘陵山区、高原山谷、零散的平原和盆地。C.如果没有文学的艺术呈现与创造,“河流”就只是一个缺乏文化表征意义的地理空间。D.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进行衡量,现代作家对“河流”的文学展示都已经超越了前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相比,便捷的水运在维护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B.方言的形成会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因为地理条件既能够阻碍人际交流,也能够使人际交流相对密切。C.以共同的居民生活生产方式和文化心态为基础,秦汉以后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基地。D.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虽然自然环境不同,形成的河流文化不同,但是都成就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3)材料二认为:“文学也在不断地想象、塑造、重构着河流景观。”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4)两则材料在论证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概括。(5)某城市曾经是京杭大运河上的繁华之地,而今为了顺应新时代发展,如何发挥运河在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象棋的故事史蒂芬•茨威格(奥地利)“我日复一日地把书上的一百五十盘棋照着棋谱有系统地下了一盘又下一盘,这段幸福的时间延续了大概两个半月。然后我出乎意料地又达到了一个死点。我重新面临着一片虚无。因为我每盘棋都下了二三十遍之后,这些棋局就失去了新鲜的魅力。这些棋局我刚走出开局第一步,以后的进展便仿佛自动地在我脑子里面展开,再也没有什么出人意料、令人紧张、让人思考的东西。我不得不设法和我自己下棋,或者说得更精确些,把我自己当作对手。这样一种双重的思维事实上是以人的意识的完全分裂作为前提的。我那可怕的处境迫使我至少尝试着把我自己分裂成黑方我和白方我,免得被我身边可怕的虚无压垮。”B博士说到这里,朝后往躺椅上一靠,闭上眼睛达一分钟之久。他的左嘴角出现了奇怪的抽搐,他没有能把它控制住。“这一切看上去都毫无意义,事实上,这样一种人为的精神分裂;这样一种可能引起危险的情绪激动的意识分裂,在正常的情况下,在正常的人身上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您不要忘记,我已经被人用暴力从一切正常的状态中强拉了出来,我是一个无辜遭受监禁的囚徒,几个月来被人挖空心思地用孤寂折磨着,我是一个早就想把心里积聚起来的愤怒向什么东西发泄一下的人。既然我别无所有,只有这种荒唐的自己把自己当敌手的棋戏,那么我的愤怒,我的报复心,便狂热地全部倾注到这种游戏中去了。一盘棋刚下完,我就向我自己挑战,下另一盘,因为每一盘棋下棋的两个我总有一个我被另一个我所战胜,于是便要求再杀一盘报仇雪恨。这是一种我自己也无法抵御的疯魔,从早到晚我什么也不想,尽想着象、卒、车、王、a3、b4、c5、将死和移位。我整个的身心都被逼到这些小方格里去了。它不仅在我醒着的时候纠缠着我,也侵入到我的睡梦之中。有时我醒过来,额上汗津津的,我甚至在睡梦中也在下意识地下棋。要是我梦见人,那么这些人也跟车、象一样地移动,也跳着马步或进或退。至于把我叫去审讯的时候,我也不再像开始被抓进来时能头脑清醒地想到我的责任;在他们盘问并且商量的时候,我简直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只等着他们再把我带回到我的囚室里去,好让我继续下棋,下我那疯狂的棋,重新下一盘,再下一盘,再下一盘。每一次中断我都觉得是个牙扰。甚至看守来打扫囚室的那一刻钟,他给我送饭的两分钟,也使我那热狂的焦躁的心备受折磨。我下棋的时候一面考虑棋局,一面不停地走来走去,棋局越到见分晓的时候,我就走得越快。我焦躁得浑身哆嗦,因为我身上一方的我总嫌另一方的我走得太慢,我骂我自己:‘快点,快点!’或者‘走啊,走啊!’最后,这种偏执性的疯狂不仅开始袭击我的头脑,也开始侵袭我的身体。我日益消瘦,每次醒过来,我都得特别使劲才能睁开我那沉重的眼皮;我虚弱到了极点,我的手哆嗦得杯子都拿不起来,我得费好大的劲才能把杯子送到嘴边;但是,只要下棋,我就从心里涌出一股狂野的力量:我双手紧握着,像个被关在笼子里的动物似的疯狂地走来走去,我有时好像隔着一层血雾听到我自己的声音,只听见它沙哑地恶狠狠地冲着自己大喊:‘将军!’‘将死了!’”“有一天早上我醒来,感觉和平时不一样。我突然发现身后有声音,有活人的声音在那儿说话。您没法想象我的喜悦,因为我将近一年来除了从审判席上传来的生硬、刺耳、凶狠的话语以外,没有听见过别的话。我对我自己说:“你在做梦!千万别把眼睛睁开!让这个梦再延长一会儿,要不然你又要看见你身边的那间该死的看似应有具有但又一无所有的囚室。你在做梦——接着做下去吧!’”“但是好奇心还是占了上风。我慢慢地小心翼翼地睁开眼睛。一个女人步履轻盈地走了过来,一顶白帽子扣在头发上,这是个护士!一阵喜悦的痉挛透过我的全身:我整整一年没有看见过一个女人了。我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这个清秀的身影,我的眼光非常狂野兴奋。护士使劲地安慰我:‘安静点!请您安静点!’可我只是竖起耳朵听她的声音——这不是一个人在那儿说话吗?难道世界上真的还有一个不审问我、不折磨我的人吗?这可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一个柔和的、温暖的温柔的女人的声音。我贪婪地望着她的嘴,因为过了一年地狱生活,我觉得一个人跟另一个人说话还会这么和蔼可亲简直是不可能的。那个护士冲着我微笑——是的,她在微笑,世界上还有人会亲切地微笑。她把食指放在嘴唇上表示叫我别作声,又轻手轻脚地走开了。”“我想我是躺在医院里了。”“中午大夫来了,他向我提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其中之一尤其使我惊讶:他问我是数学家还是化学家,我说都不是。”“‘奇怪,’他嘟囔着说,‘您在昏迷中老是大声喊着一些稀奇古怪的公式,什么c3、c4。我们大家听了都不知所云。’”“我向他打听,我到底出了什么事。他异样地微微一笑。”“‘神经急性错乱’,然后他小心翼翼地环顾一番,低声补充:‘话说回来,这也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在三月十三日①之后,是不是?’”“我点了点头。”“‘用这种办法待人,不发疯才怪呢,’他喃喃地说道,‘您并不是第一个。’”(节选《象棋的故事》,有删改)①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三日,法西斯德国并吞奥地利,德军进入奥国境内。(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代正确的一项是A.B博士被关起来后,没有严刑拷打,没有恶劣环境,甚至可以说是舒适的,但唯独缺少一样东西:与人的联系。B.B博士把150盘棋都下过二三十次后,他想到了自己与自己对战的新方法。但他却没有料到让自己陷入了危机。C.本文标题为《象棋的故事》,然而阅读后恍然大悟:这是一篇借下象棋的事来反映法西斯“文明”暴行的小说。D.在文中,茨威格用他细腻的笔端,描绘出德国纳粹的奸猾狡诈,反映纳粹用残忍手段给普通人带来的心灵残害。(2)关于文中我躺在医院里的相关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导致B博士得了“神经急性错乱”疾病的直接的、根本的原因是他长时间自己和自己对弈。B.清秀年轻、漂亮温柔的护士出现,让B博士觉得不可思议,所以他贪婪地、目不转睛的盯着看。C.因为害怕B博士病情加重,大夫说话“小心翼翼”“低声”,这个细节让B博士倍感温暖。D.大夫对B博士说“您并不是第一个”,这说明像B.博士一样受到伤害的人很多,暗合了主题。(3)根据选文概括B博士患“神经急性错乱”的原因。(4)作为反战题材的小说,本文和孙犁的《荷花淀》在写法上各具特色,请你谈谈二者的区别。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子路曰:“不能甘勤苦,不能恬贫穷,不能轻死亡;而曰我能行义,吾不信也。”比干将死而谏逾忠,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而志逾彰,不轻死亡,安能行此!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非良笃修激之君子,其谁能行之哉?王子比干杀身以作其忠,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此三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以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耻也,故杀身以遂其行。因此观之,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夫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三者在乎身,名传于后世,与日月并而不息,虽无道之世不能污焉。然则非好死而恶生也,非恶富贵而乐贫贱也,由其道,遵其理,尊贵及己,士不辞也。孔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富而不可求,从吾所好。”大圣之操也。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辞而行。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伋①闻之,妄与不如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选自《说苑•立节》,有删节)注:①伋:孔伋,字子思(前483—前402),鲁国人,孔子嫡孙。(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士A君B子C之D有E勇F而G果H于I行J者K不L以M立N节O行P谊Q而R以S妄T死U非V名W岂X不Y痛Z哉(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爱,爱惜。与《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B.与,给予。与《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中的“与”字含义相同。C.修,整治。与《过秦论》“修守战之具”句中的“修”字含义相同。D.假,借给。与《劝学》中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的“假”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读书人要以树立名节为目的去实行正确的行为准则,而勇敢和果断是树立名节的前提条件。B.文章列举比干将死而劝谏、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的事例,意在论证轻死生、重名节的观点。C.士并非喜欢死亡而厌恶生存,并不恶富贵而乐贫贱,孔子也说要做执鞭之士而去求取富贵。D.士君子的耻辱不在于卑贱贫穷,而在于忠信廉的观念没有被树立,好名声不能流传于后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以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耻也,故杀身以遂其行。②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5)君子立节,要学会拒绝。文中孔子等三人拒绝赠与的原因各有不同,请分别概括。(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一首明词,完成下列各题。点绛唇•春闺①(明)陈子龙②满眼韶华,东风惯③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④。[注]①选自《倡和诗余》中的《湘真阁存稿》。《倡和诗余》收录了陈子龙等六人在顺治四年(1647)暮春的唱和之词。②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投水殉国。③惯:照例。④“杜鹃啼”二句: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又传其啼至哀,能至血出。(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上片写风雨摧落满日春光,使人徒生“花难护”之慨,以百花凋零的衰败景象,奠定了凄凉惆怅的情感基调。B.如果说上片紧扣题目中的“春”字来写的话,下片则重在落实其中的“闺”字,写出了闺中人的相思与幽怨。C.“王孙”在这里指纵情声色、乐游忘归的贵族子弟,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D.“春无语”意味着春天将尽,也暗示闺中人青春不再;“杜鹃”“不如归去”的哀鸣,并没有唤回恋人的归来。(2)这首词字面上属闺怨之作,但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家国之思。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红楼梦》林黛玉的形象创作与李贺《李凭箜篌引》有关联。潇湘馆、湘妃竹与李诗中的“”所用典故相同,林黛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及其芙蓉花签与李诗中的“”存在文化关联。(2)寓言《揠苗助长》讽刺那些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行为,《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他植者”“,”也犯了同样的错误。(3)“兴”是《诗经》“六义”之一,被后世诗人继承并运用,这种艺术手法在唐诗中屡见不鲜,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雄狮少年》“废柴逆袭”的叙事架构,深深契合大众文化中的爽感逻辑——小人物的起点越低、遭受的屈辱越多,其在获得成功时所携带的爽感能量就越大,作品就越能①。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同类型的“燃系动漫”在叙述主角们历经磨砺、完成任务、取得成功后,往往会在一片高燃氛围中结尾。然而,《雄狮少年》并非“大团圆”结局,而是②,创造性地对普通人经历高光时刻后继续奔波的人生实相予以展现:舞狮大赛夺冠后,阿娟并没有③,依旧默默无闻,不得不前往上海打工,饱尝心酸。作为一部以励志成长为精神内核的影片,它有意展现“咸鱼翻身”的童话式逆袭与粗粝残酷的现实风景之间的断裂。那么,结尾的处理是否造成了审美上的割裂与突兀?是否象征现实生活对少年热血的无情“打脸”?是否意味着阿娟对舞狮梦想的追寻毫无意义?其实不然,舞狮虽然没有改变阿娟“打工人”的命运,却从内而外改变了阿娟自己。通过舞狮,阿娟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均获得了自我成长,也拥有了面对坚硬现实的充盈力量。(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咸鱼翻身”原说“咸鱼反生”,是粤语读音,但后来多用作“咸鱼翻身”,请简要分析词语这样流变的好处。(3)某个电影展映活动准备以国风为卖点为《雄狮少年》制作宣传海报,拟于海报上撰写对联,上联为“废柴逆袭,燃系动漫倾情奉献,小人物直面苦难”,请结合文本内容,补全下联。(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0分)7.(10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不久前,《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完成新一轮修订。本次修订增补了近千条新词语,既有“共享经济”“慢生活”“新常态”等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出现的新词汇,又有随着时代发展而出现的词语新义项和新用法,如“云”字增补了“比喻通过计算机网络提供计算服务的方式”的义项。从中不难发现,词汇之变出自社会生活之变,词语之新源于①。新版《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收录单字1.2万余个、词目7.2万余条、例证8万余条。增补一些词语的同时,②,如“单放机、八进制、夯机、打柴”等这些过时或使用频率较低的词语。增补或删除,呼应了当下社会生活的脉动,展现着时代发展变化的步伐。从2004年推出第一版开始,《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迄今已完成3次修订。从收录“非典型肺炎”“软实力”等体现社会生活、时代变迁的词语,再到“点赞”“网红”“刷屏”等一些贴近日常的网络用词陆续收录进词典……纵览这些年的变化,我们从中可以体察时间之河在语言的河床上洗刷、沉淀的印记。③,体现了汉语言词汇系统及表达的更新。当然,辞书不仅记录当代社会生活,也事关语言规范。在互联网的助推下,汉语迎来了相当活跃的时期。新词新叉层出不穷,不少网言网语、潮词新语只在一时的热潮中昙花一现。从这个意义上说,能否在流行中保持恒定的价值,不仅是新词能否进入辞书的标准,更是这些新词生命力的体现。辞书,不仅呈现语言的真实面貌、服务于当下生活,也是还原语言文字和历史文化的重要参考。(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请根据文中相关信息,把下列词语按来源分为两类,并说明分类的理由。给力碳达峰申遗群主黄金周粉丝①第一类:。分类理由:。②第二类:。分类理由:。四、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ㅤㅤ三千年前,我们的先祖观察尺蠖软且细长的身体屈伸而行,触发灵感,留下了“尺蠖之屈,以求信(通‘伸’)也”的哲思。生活在21世纪的中国科技人员,创造性地设计了“祝融号”火星车的主动悬挂系统,模拟尺蠖的运动,提高了火星车在复杂地形自主脱困的能力。最近有信息传出,美国宇航局最新设计的月球车借鉴了中国火星车的设计,将以一种像尺蠖爬行一样的协调方式移动轮子,中国科学家回应:欢迎共享。ㅤㅤ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尺蠖”这小小的自然之物,给古人以灵感,给今人以创造,让科技在世界共享。复兴中学将在五四青年节组织以“灵感•创造•共享”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ㅤㅤ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考语文热身试卷(二)·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河流是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其交通运输功能也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大的文明区域内部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流和物流,而一条大河所能提供的水运方式是最便捷和廉价的。直到今天,水运的优势还是难以替代。在工业化以前,内河运输往往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唯一有效的运输手段。古埃及建造金字塔、神庙的材料,是产于阿斯旺一带的花岗岩,要是没有顺流而下的尼罗河水运,这一切就都不可能发生。中国的长江及其支流更加优越的水运条件,也是长江流域的经济逐渐超过黄河流域的重要原因之一。同一条河流水系间的便捷水运,也为区域内的人员来往提供了条件。中国自秦汉以降实行中央集权制度,政令的上通下达,公务人员的南来北往,军队和重要物资的调度,重要信息的传递,都是维持国家统一、政府正常运作和社会秩序的根本措施,所以要以很大的人力物力来设置和维护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其中依托水运,特别是依托同一条河流或水系的水运部分,都是最廉价和高效的。以尼罗河谷地为基础的上埃及与以尼罗河三角洲为基础的下埃及并不连接,上埃及和下埃及的统一,也完全依靠尼罗河这根纽带。河流对文明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也显示于精神方面。所谓“同饮一江水”,就是一个人类群体长期生活在同一条河畔,同一个流域,形成了相同的生活方式、协调的生产方式与和谐的生存方式,也会形成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进而形成共同的文化心态。语言是人际交流最重要的工具。在人口迁移或再分布的过程中,受地理障碍的影响,原来使用同一种语言的人,由于分散在不同的小区域,失去了交流和共同生活的机会,原来语言上的微小差别演变为不同的方言。但在同一个流域,甚至在一条大河或其支流的不同流域,由于人际交流相对密切,即使相隔距离较远,也能保持同一种方言。早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就注意到了“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的现象,即一种“风”(流行、时尚)一般只存在于一个较小的范围,多变,差异性大;而“俗”(稳定的习惯、传统)可以在一个大得多的范围内出现、形成、积淀、传承。在丘陵山区、高原山谷、零散的平原和盆地,一般只能形成“百里”尺度的“风”区,大河流域则不难构成“千里”尺度的“俗”区。在秦汉统一以后,黄河中下游地区就以其“天下之冲”核心地位形成华夏文化圈中公认的“中原”,成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基地。(摘编自葛剑雄《河流与人类文明》)材料二:自古以来,文学与河流之间就存在着天然而紧密的关系。中国文学的最初形态如远古神话传说、巫术活动等均有不少与河流相关,河流因其独特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学家。如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大家名家大多出自于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等大江大河流经之地。不同的河流自然环境又生发、积淀了不同的河流文化,形成不同的文学风格。更重要的是,河流触发文学家的创作灵感,成就了不少优秀作品。在中国文学中,存在着大量的河流文学文本,如《诗经》《楚辞》,以及众多诗词文赋。文学也在不断地想象、塑造、重构着河流景观。迈克•克朗认为:“文学作品中的诗歌、小说、故事和传奇都对空间现象进行了描写,并试着做出了解释和说明”,“文学作品不能被视为地理景观的简单描述,许多时候是文学作品帮助塑造了这些景观”。文学作为一种艺术的呈现与创造,通过虚构、想象,以创作主体的情感审美,富于诗性地重塑河流景观,积淀、丰富了河流文化,赋予“河流”这一地理空间以文化表征的意义。中华大地上的诸多河流,如长江、黄河、湘江、秦淮河等正是因为历代文人骚客的反复书写吟咏而成为质感厚重的文化之河,它们奔涌流淌在那些光华璀璨的文学作品之中。在古代社会,河流是重要的乡土空间,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文化文明、文学创作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现代以来,由于各地交往日益密切,物质往来、人员流动更加频繁,人与河流更为亲近。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挤压下,具有流动性、诗意性、媒介性的“河流”这一地理空间也成为文学叙事的重要场景或主要描写对象。文学家的群体流动,如离乡归乡、抗战流亡、上山下乡等都使他们的人生经历、生存体验与河流更为密切。从童年记忆、家园意识、乡愁情怀到生命哲思、文化意识等都牵涉河流,涌现出一大批河流文学作家,他们以不同的书写方式展示了形形色色的河流景观与河流话语,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摘编自蒋林欣《“河流文学”:一个新的论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在工业化以前,内河运输最便捷廉价,通常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唯一有效的运输手段。B.“百里”大小的“风”区一般位于缺少河流的丘陵山区、高原山谷、零散的平原和盆地。C.如果没有文学的艺术呈现与创造,“河流”就只是一个缺乏文化表征意义的地理空间。D.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进行衡量,现代作家对“河流”的文学展示都已经超越了前人。(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A.与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相比,便捷的水运在维护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B.方言的形成会受地理条件的影响,因为地理条件既能够阻碍人际交流,也能够使人际交流相对密切。C.以共同的居民生活生产方式和文化心态为基础,秦汉以后的黄河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基地。D.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虽然自然环境不同,形成的河流文化不同,但是都成就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3)材料二认为:“文学也在不断地想象、塑造、重构着河流景观。”下列选项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C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C.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D.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4)两则材料在论证方面有哪些异同点?请简要概括。(5)某城市曾经是京杭大运河上的繁华之地,而今为了顺应新时代发展,如何发挥运河在现代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材料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说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据和相应观点的关系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观点,仔细比对各个选项,正确选择。(4)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则材料在论证方面异同点的比较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两则材料,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答题时要读懂材料内容,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B.“一般位于缺少河流的丘陵山区、高原山谷、零散的平原和盆地”错误。由原文“在丘陵山区、高原山谷、零散的平原和盆地,一般只能形成‘百里’尺度的‘风’区,大河流域则不难构成‘千里’尺度的‘俗’区”可知,“缺少河流”是无中生有。故选B。(2)A.“与……相比,便捷的水运在维护古代中央集权制度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错误。由原文“……设置和维护庞大的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其中依托水运……”可知,“便捷的水运”是“驿递、调度和运输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选项把二者进行比较是错误的。故选A。(3)C.诗句中“江”是客观意象,不是诗人想象、塑造、重构的对象。故选C。(4)相同点:材料一第一段说到“河流是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其交通运输功能也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可见,材料一是从交通运输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来论证河流在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论述较为全面严密。并且多次举到尼罗河水运对于古埃及的重要作用。运用举例来具体论证自己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材料二第一段说到“自古以来,文学与河流之间就存在着天然而紧密的关系”,可见,文学和河流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且接着说到河流对于文学的影响。第二段说到“文学也在不断地想象、塑造、重构着河流景观”,第三段说到“在古代社会,河流是重要的乡土空间,在交通运输、经济发展、文化文明、文学创作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现代以来,由于各地交往日益密切,物质往来、人员流动更加频繁,人与河流更为亲近。在现代工业文明的挤压下,具有流动性、诗意性、媒介性的‘河流’这一地理空间也成为文学叙事的重要场景或主要描写对象”,可见,这是从文学不断地想象、塑造、重构着河流景观这个角度来论述的,所以材料二也是从两个方面来展开论述的。并且列举了《诗经》《楚辞》,以及众多诗词文赋这些存在着大量河流文学的文本;举了长江、黄河、湘江、秦淮河等正是因为历代文人骚客的反复书写吟咏而成为质感厚重的文化之河,它们奔涌流淌在那些光华璀璨的文学作品之中的例子,所以通过举例来具体论证自己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不同点:由原文“河流是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影响因素。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其交通运输功能也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可见,材料一是从交通运输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来论证河流在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河流对文明的单向影响。材料二第一段说到“自古以来,文学与河流之间就存在着天然而紧密的关系”,可见,文学和河流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且接着说到河流对于文学的影响。第二段说到“文学也在不断地想象、塑造、重构着河流景观”“从童年记忆、家园意识、乡愁情怀到生命哲思、文化意识等都牵涉河流,涌现出一大批河流文学作家,他们以不同的书写方式展示了形形色色的河流景观与河流话语,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可知,二三两段是从文学对河流的反映和展示的角度进行论证的,所以材料二注重分析文学与河流的辩证关系,并重点论证文学对河流的反映和展示。(5)由原文“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和生产所必需的水源和物资,其交通运输功能也支撑着文明的生存和发展。一个大的文明区域内部必定需要大量的人流和物流,而一条大河所能提供的水运方式是最便捷和廉价的。直到今天,水运的优势还是难以替代”可知,充分利用运河的水运优势,助力经济发展,沟通该城市与其他地域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该城市区域物质文明的发展。由原文“河流对文明的作用不仅表现在物质方面,也显示于精神方面。所谓‘同饮一江水’,就是一个人类群体长期生活在同一条河畔,同一个流域,形成了相同的生活方式、协调的生产方式与和谐的生存方式,也会形成诸多共同的文化要素,进而形成共同的文化心态”可知,挖掘与运河相关的地域文化资源,如文学作品、民风民俗、地方精神等,并以此为基础,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运河特色文化品牌。答案:(1)B(2)A(3)C(4)相同点:两则材料均分别从两个方面展开论述,论述较为全面严密;都注重通过举例来具体论证自己的观点,增强了说服力。不同点:材料一是从交通运输和精神生活两个方面论证河流对文明的单向影响,材料二则注重分析文学与河流的辩证关系,并重点论证文学对河流的反映和展示。(5)①充分利用运河的水运优势,助力经济发展,沟通该城市与其他地域之间的联系,进而促进该城市区域物质文明的发展。②挖掘与运河相关的地域文化资源,如文学作品、民风民俗、地方精神等,并以此为基础,发挥文化资源优势,打造运河特色文化品牌。(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象棋的故事史蒂芬•茨威格(奥地利)“我日复一日地把书上的一百五十盘棋照着棋谱有系统地下了一盘又下一盘,这段幸福的时间延续了大概两个半月。然后我出乎意料地又达到了一个死点。我重新面临着一片虚无。因为我每盘棋都下了二三十遍之后,这些棋局就失去了新鲜的魅力。这些棋局我刚走出开局第一步,以后的进展便仿佛自动地在我脑子里面展开,再也没有什么出人意料、令人紧张、让人思考的东西。我不得不设法和我自己下棋,或者说得更精确些,把我自己当作对手。这样一种双重的思维事实上是以人的意识的完全分裂作为前提的。我那可怕的处境迫使我至少尝试着把我自己分裂成黑方我和白方我,免得被我身边可怕的虚无压垮。”B博士说到这里,朝后往躺椅上一靠,闭上眼睛达一分钟之久。他的左嘴角出现了奇怪的抽搐,他没有能把它控制住。“这一切看上去都毫无意义,事实上,这样一种人为的精神分裂;这样一种可能引起危险的情绪激动的意识分裂,在正常的情况下,在正常的人身上是难以想象的。但是您不要忘记,我已经被人用暴力从一切正常的状态中强拉了出来,我是一个无辜遭受监禁的囚徒,几个月来被人挖空心思地用孤寂折磨着,我是一个早就想把心里积聚起来的愤怒向什么东西发泄一下的人。既然我别无所有,只有这种荒唐的自己把自己当敌手的棋戏,那么我的愤怒,我的报复心,便狂热地全部倾注到这种游戏中去了。一盘棋刚下完,我就向我自己挑战,下另一盘,因为每一盘棋下棋的两个我总有一个我被另一个我所战胜,于是便要求再杀一盘报仇雪恨。这是一种我自己也无法抵御的疯魔,从早到晚我什么也不想,尽想着象、卒、车、王、a3、b4、c5、将死和移位。我整个的身心都被逼到这些小方格里去了。它不仅在我醒着的时候纠缠着我,也侵入到我的睡梦之中。有时我醒过来,额上汗津津的,我甚至在睡梦中也在下意识地下棋。要是我梦见人,那么这些人也跟车、象一样地移动,也跳着马步或进或退。至于把我叫去审讯的时候,我也不再像开始被抓进来时能头脑清醒地想到我的责任;在他们盘问并且商量的时候,我简直怀着迫不及待的心情,只等着他们再把我带回到我的囚室里去,好让我继续下棋,下我那疯狂的棋,重新下一盘,再下一盘,再下一盘。每一次中断我都觉得是个牙扰。甚至看守来打扫囚室的那一刻钟,他给我送饭的两分钟,也使我那热狂的焦躁的心备受折磨。我下棋的时候一面考虑棋局,一面不停地走来走去,棋局越到见分晓的时候,我就走得越快。我焦躁得浑身哆嗦,因为我身上一方的我总嫌另一方的我走得太慢,我骂我自己:‘快点,快点!’或者‘走啊,走啊!’最后,这种偏执性的疯狂不仅开始袭击我的头脑,也开始侵袭我的身体。我日益消瘦,每次醒过来,我都得特别使劲才能睁开我那沉重的眼皮;我虚弱到了极点,我的手哆嗦得杯子都拿不起来,我得费好大的劲才能把杯子送到嘴边;但是,只要下棋,我就从心里涌出一股狂野的力量:我双手紧握着,像个被关在笼子里的动物似的疯狂地走来走去,我有时好像隔着一层血雾听到我自己的声音,只听见它沙哑地恶狠狠地冲着自己大喊:‘将军!’‘将死了!’”“有一天早上我醒来,感觉和平时不一样。我突然发现身后有声音,有活人的声音在那儿说话。您没法想象我的喜悦,因为我将近一年来除了从审判席上传来的生硬、刺耳、凶狠的话语以外,没有听见过别的话。我对我自己说:“你在做梦!千万别把眼睛睁开!让这个梦再延长一会儿,要不然你又要看见你身边的那间该死的看似应有具有但又一无所有的囚室。你在做梦——接着做下去吧!’”“但是好奇心还是占了上风。我慢慢地小心翼翼地睁开眼睛。一个女人步履轻盈地走了过来,一顶白帽子扣在头发上,这是个护士!一阵喜悦的痉挛透过我的全身:我整整一年没有看见过一个女人了。我目不转睛地凝视着这个清秀的身影,我的眼光非常狂野兴奋。护士使劲地安慰我:‘安静点!请您安静点!’可我只是竖起耳朵听她的声音——这不是一个人在那儿说话吗?难道世界上真的还有一个不审问我、不折磨我的人吗?这可真是不可思议的奇迹!——一个柔和的、温暖的温柔的女人的声音。我贪婪地望着她的嘴,因为过了一年地狱生活,我觉得一个人跟另一个人说话还会这么和蔼可亲简直是不可能的。那个护士冲着我微笑——是的,她在微笑,世界上还有人会亲切地微笑。她把食指放在嘴唇上表示叫我别作声,又轻手轻脚地走开了。”“我想我是躺在医院里了。”“中午大夫来了,他向我提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其中之一尤其使我惊讶:他问我是数学家还是化学家,我说都不是。”“‘奇怪,’他嘟囔着说,‘您在昏迷中老是大声喊着一些稀奇古怪的公式,什么c3、c4。我们大家听了都不知所云。’”“我向他打听,我到底出了什么事。他异样地微微一笑。”“‘神经急性错乱’,然后他小心翼翼地环顾一番,低声补充:‘话说回来,这也是非常可以理解的。在三月十三日①之后,是不是?’”“我点了点头。”“‘用这种办法待人,不发疯才怪呢,’他喃喃地说道,‘您并不是第一个。’”(节选《象棋的故事》,有删改)①一九三八年三月十三日,法西斯德国并吞奥地利,德军进入奥国境内。(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代正确的一项是AA.B博士被关起来后,没有严刑拷打,没有恶劣环境,甚至可以说是舒适的,但唯独缺少一样东西:与人的联系。B.B博士把150盘棋都下过二三十次后,他想到了自己与自己对战的新方法。但他却没有料到让自己陷入了危机。C.本文标题为《象棋的故事》,然而阅读后恍然大悟:这是一篇借下象棋的事来反映法西斯“文明”暴行的小说。D.在文中,茨威格用他细腻的笔端,描绘出德国纳粹的奸猾狡诈,反映纳粹用残忍手段给普通人带来的心灵残害。(2)关于文中我躺在医院里的相关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DA.导致B博士得了“神经急性错乱”疾病的直接的、根本的原因是他长时间自己和自己对弈。B.清秀年轻、漂亮温柔的护士出现,让B博士觉得不可思议,所以他贪婪地、目不转睛的盯着看。C.因为害怕B博士病情加重,大夫说话“小心翼翼”“低声”,这个细节让B博士倍感温暖。D.大夫对B博士说“您并不是第一个”,这说明像B.博士一样受到伤害的人很多,暗合了主题。(3)根据选文概括B博士患“神经急性错乱”的原因。(4)作为反战题材的小说,本文和孙犁的《荷花淀》在写法上各具特色,请你谈谈二者的区别。【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答题时要整体把握小说内容,结合相关语境分析各个选项表述的正误,作出正确的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从结构、内容、主题等角度加以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分析把握小说内容要点,分析人物形象心理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梳理文章结构,在文章中找到涉题信息,仔细阅读,抓住关键词句进行分析人物内心情感变化能力(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反战主题不同写法的比较分析能力。答题时要根据题干的提示读懂相关内容,结合语境分析对比。【解答】(1)A.“但唯独缺少一样东西:与人的联系”错误。博士唯独缺少一样东西:与外界的联系。故选A。(2)A.“根本的原因”错误。根本原因是纳粹的迫害。B.“年轻、漂亮”错误。从原文“我慢慢地小心翼翼地睁开眼睛。一个女人步履轻盈地走了过来,一顶白帽子扣在头发上,这是个护士!一阵喜悦的痉挛透过我的全身:我整整一年没有看见过一个女人了”等处来看,没有对护士的外貌和年龄作描写。C.“因为害怕B博士病情加重”错误。大夫是害怕纳粹知道他的言行。故选D。(3)患病原因:由“我是一个无辜遭受监禁的囚徒”分析可知,无辜遭受监禁;由“几个月来被人挖空心思地用孤寂折磨着,我是一个早就想把心里积聚起来的愤怒向什么东西发泄一下的人”分析可知,受孤寂的环境折磨;由“我日复一日地把书上的一百五十盘棋照着棋谱有系统地下了一盘又下一盘……我不得不设法和我自己下棋,或者说得更精确些,把我自己当作对手。这样一种双重的思维事实上是以人的意识的完全分裂作为前提的”分析可知,狂热地倾注于下棋,造成人为精神分裂;由“因为我将近一年来除了从审判席上传来的生硬、刺耳、凶狠的话语以外,没有听见过别的话”分析可知,法西斯一直以来生硬、刺耳、凶狠地审问、折磨。(4)从人物的塑造来看,《象棋的故事》的主人公是B博士,一个被法西斯摧残的普通人;而《荷花淀》没有具体刻画某个人,其主人公是群像,是热情昂扬抗战的军民。从情节来看,《象棋的故事》以B博士的自序为主,纳粹残忍手段导致B博士得了“神经急性错乱”疾病,借下象棋的事来反映法西斯“文明”暴行,情节紧凑,心理描写突出;《荷花淀》情节淡化,小说呈现散文化特色。从语言上看,由“我日复一日地把书上的一百五十盘棋照着棋谱有系统地下了一盘又下一盘,这段幸福的时间延续了大概两个半月……”等处可知,《象棋的故事》侧重心理自述;由“哪里就碰得那么巧,我们快去快回来”“我本来不想去,可是俺婆婆非叫我再去看看他,有什么看头啊!”分析可知,《荷花淀》更侧重对话描写,轻松明快。从环境来看,由“有一天早上我醒来,感觉和平时不一样。我突然发现身后有声音,有活人的声音在那儿说话。您没法想象我的喜悦”分析可知,《象棋的故事》从侧面展现牢房的压抑环境;由“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分析可知,《荷花淀》景物诗化,是一幅幅月白、风清、湖光、花香的如诗如画的抗日根据地的场景。从主题来看,《象棋的故事》作者用细腻的笔端,描绘出德国纳粹的奸猾狡诈,反映纳粹用残忍手段给普通人带来的心灵残害,反战主题含蓄,隐藏于“下棋”之中;由“水生,你干的是光荣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手榴弹把敌人那只大船击沉,一切都沉下去了。水面上只剩下一团烟硝火药气味。战士们就在那里大声欢笑着,打捞战利品。他们又开始了沉到水底捞出大鱼来的拿手戏。他们争着捞出敌人的枪支、子弹带……”分析可知,《荷花淀》反战主题更鲜明。答案:(1)A(2)D(3)患病原因:①无辜遭受监禁;②受孤寂的环境折磨;③狂热地倾注于下棋,造成人为精神分裂;④法西斯一直以来生硬、刺耳、凶狠地审问、折磨。(4)①人物上:《荷花淀》是群像,文章的主人公是“面”,是热情昂扬抗战的军民;《象棋的故事》是个体,主人公B博士是被法西斯摧残的普通人;②情节上:《荷花淀》情节淡化,小说呈现散文化特色;《象棋的故事》情节紧凑,心理描写突出;③语言上:《荷花淀》更侧重对话描写,轻松明快;《象棋的故事》侧重心理自述;④环境上:《荷花淀》景物诗化,是一幅幅月白、风清、湖光、花香的如诗如画的抗日根据地的场景;《象棋的故事》侧面展现牢房的压抑环境;⑤主题上:《荷花淀》反战主题更鲜明;《象棋的故事》反战主题含蓄,隐藏于“下棋”之中。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非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子路曰:“不能甘勤苦,不能恬贫穷,不能轻死亡;而曰我能行义,吾不信也。”比干将死而谏逾忠,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而志逾彰,不轻死亡,安能行此!故夫士欲立义行道,毋论难易而后能行之;立身著名,无顾利害而后能成之。非良笃修激之君子,其谁能行之哉?王子比干杀身以作其忠,伯夷叔齐杀身以成其廉,此三子者,皆天下之通士也,岂不爱其身哉?以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耻也,故杀身以遂其行。因此观之,卑贱贫穷,非士之耻也。夫士之所耻者,天下举忠而士不与焉,举信而士不与焉,举廉而士不与焉;三者在乎身,名传于后世,与日月并而不息,虽无道之世不能污焉。然则非好死而恶生也,非恶富贵而乐贫贱也,由其道,遵其理,尊贵及己,士不辞也。孔子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富而不可求,从吾所好。”大圣之操也。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出谓弟子曰:“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遂辞而行。曾子衣弊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田子方闻之,使人遗狐白之裘,恐其不受,因谓之曰:“吾假人,遂忘之;吾与人也,如弃之。”子思辞而不受,子方曰:“我有子无,何故不受?”子思曰:“伋①闻之,妄与不如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选自《说苑•立节》,有删节)注:①伋:孔伋,字子思(前483—前402),鲁国人,孔子嫡孙。(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在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士A君B子C之D有E勇F而G果H于I行J者K不L以M立N节O行P谊Q而R以S妄T死U非V名W岂X不Y痛Z哉(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BA.爱,爱惜。与《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句中的“爱”字含义相同。B.与,给予。与《鱼,我所欲也》“呼尔而与之”中的“与”字含义相同。C.修,整治。与《过秦论》“修守战之具”句中的“修”字含义相同。D.假,借给。与《劝学》中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中的“假”字含义不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CA.读书人要以树立名节为目的去实行正确的行为准则,而勇敢和果断是树立名节的前提条件。B.文章列举比干将死而劝谏、伯夷叔齐饿死首阳山的事例,意在论证轻死生、重名节的观点。C.士并非喜欢死亡而厌恶生存,并不恶富贵而乐贫贱,孔子也说要做执鞭之士而去求取富贵。D.士君子的耻辱不在于卑贱贫穷,而在于忠信廉的观念没有被树立,好名声不能流传于后世。(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以为夫义之不立,名之不著,是士之耻也,故杀身以遂其行。②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5)君子立节,要学会拒绝。文中孔子等三人拒绝赠与的原因各有不同,请分别概括。【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答题时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进行理解,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结合具体内容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答题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句中重点实词、虚词、活用和句式的翻译。(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答题时要通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结合具体要求概要作答。【解答】(1)句意:一个有勇气行动果断的读书人,不去表现自己的操守、品行,而去没有名义地胡乱送死,怎不让人感到痛苦!“之……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因主语较长,应在“者”后停顿;“不以立节行谊”与“而以妄死悲名”结构一致,独立成句,分别断开;“岂”为疑问副词,用于句首,其前停顿。故选KQW。(2)B.错误。参与;给予。两句中的“与”字含义不同。句意:天下推举信义的人,自己不参与其中/呼喊着给他。故选:B。(3)C.“孔子说要做执鞭之士而去求取富贵”分析有误,孔子说到“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意思是如果符合道义,即使是做地位低下的职事他也愿意。故选:C。(4)①“以为”,认为;“著”,显著;“遂”,实现。译文:(他们)认为正义不树立,声名不显著,这是读书人的耻辱,因此以牺牲自身来实现自己的德行。②“纵”,即使;“赐”,赏赐的东西;“不我骄”,宾语前置,不傲视我。译文:接受别人东西的人会畏惧送东西给他的人,赠与别人东西的人会傲视接受他赠与的人;即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能不畏惧吗?(5)①由原文“吾闻君子当功以受禄,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我廪丘,其不知丘亦甚矣”可知,孔子拒绝齐景公的赠地是因为他认为君子应有功劳才能受赏,而景公并没有接受孔子的劝导。②由原文“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君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可知,曾子拒绝鲁国国君的封地,是不想畏惧人或被人傲视(保全自己的独立性)。③由原文“伋闻之,妄与不如弃物于沟壑,伋虽贫也,不忍以身为沟壑,是以不敢当也”可知,子思拒绝田子方的赠与是因为不想接受他人施舍的东西。答案:(1)KQW(2)B(3)C(4)①(他们)认为正义不树立,声名不显著,这是读书人的耻辱,因此以牺牲自身来实现自己的德行。②接受别人东西的人会畏惧送东西给他的人,赠与别人东西的人会傲视接受他赠与的人;即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能不畏惧吗?(5)①孔子拒绝齐景公的赠地是因为他认为君子应有功劳才能受赏,而景公并没有接受孔子的劝导。②曾子拒绝鲁国国君的封地,是不想畏惧人或被人傲视(保全自己的独立性)。③子思拒绝田子方的赠与是因为不想接受他人施舍的东西。参考译文:一个有勇气行动果断的读书人,不去表现自己的操守、品行,而去没有名义地胡乱送死,怎不让人感到痛苦!读书人有的为了成就仁德而不惜牺牲生命,有的冒着危险维护正义,有的倚仗臣节义理不顾而死在哪里(坚守气节和伦理,不惧怕死亡的危险),因此他们人虽死了,好的名声留传后代。不是勇敢果断,谁能做到。子路说:“不能甘愿勤苦,不能安于贫穷,不能轻视死亡,却说自己能行仁义,我不敢相信。”比干都要被处死了,而劝谏封王更加忠诚,伯夷、叔齐饿死在首阳山上,志向更加昭彰。不能轻视死亡,怎么能做到到这样子?所以说士人想要树立原则、推行道义,要不论艰难或容易,然后才能实行它;立身于世显露名声,要不顾及利害,然后才能成功。不是善良忠厚、修身厉行的君子,谁能做到这样呢?王子比干牺牲自身表明自己的忠诚,伯夷、叔齐牺牲自身表明自己的廉洁,这三个人都是天下最通情达理的读书人,难道他们不爱惜自己的生命吗?他们认为正义不树立,声名不显著,是读书人的耻辱,因此以牺牲自身来实现自己的德行。从这点看来,卑贱贫穷,不是读书人的耻辱;读书人所认为耻辱的是,天下推举忠诚的人,自己不在其列;天下推举信义的人,自己不参与其中;天下推举廉洁的人,自己不在其列;如果忠、信、廉三者兼备于自己一个人身上,名声流传于后世,与日月同辉,即使在无道的时代,也不能玷污他。这样那么,读书人并非喜欢死亡而厌恶生存,也不是厌恶富贵而喜欢贫贱,按照一定的道理,尊贵落到自己身上,读书人是不推辞的。孔子说:“如果富贵能够追求,即使是替别人执鞭驾车的事,我也愿意做;如果富贵不能追求,还要按照我的意愿去做。”这是大圣人的操守。孔子拜见齐景公,景公赠廪丘邑,把这块地方作为孔子的供养之地。孔子拒绝接受赠地,从景公那里出来后对弟子说:“我听说,君子应当有功劳才能受奖赏。现在我游说景公,景公并没有按我的劝导行事,却赐给我廪丘邑,他太不了解我了。”于是,孔子辞别景公而去。曾子穿着破旧的衣服在田间耕作,鲁国国君派人前去送给他封地,说:“请你用这封地的收入整治一些衣服。”曾子不接受,鲁国国君几次派人去,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先生不是向别人索求东西,是别人主动赠献给你,你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东西的人会畏惧送东西给他的人,赠与别人东西的人会傲视接受他赠与的人;即使国君有所赏赐,而不傲视我,但是我能不畏惧吗?”最终没有接受封地。孔子听说这件事之后说:“曾参的话,足以成全他的节操了。”子思住在卫国,穿着破破烂烂的袍子,二十天里只吃了九顿饭,田子方听说后,派人给子思送去白狐裘,又担心他不接受,就叫人对子思说:“我借给别人东西后,就会忘记;我给别人东西,就如同我丢掉了一样。”子思拒绝,不肯接受。田子方说:“我有,而您没有,您为什么不肯接受呢?”子思说:“我听说,与其胡乱送给别人东西,不如把东西丢到沟里去,我虽然贫困,但还不愿意把自己当作是丢弃东西的沟壑,所以不敢接受。”(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一首明词,完成下列各题。点绛唇•春闺①(明)陈子龙②满眼韶华,东风惯③是吹红去。几番烟雾,只有花难护。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④。[注]①选自《倡和诗余》中的《湘真阁存稿》。《倡和诗余》收录了陈子龙等六人在顺治四年(1647)暮春的唱和之词。②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崇祯十年(1637)进士,官至兵科给事中。清兵入关,他坚持抗清斗争,被俘后投水殉国。③惯:照例。④“杜鹃啼”二句:鹃啼凄厉,能动旅人归思。又传其啼至哀,能至血出。(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上片写风雨摧落满日春光,使人徒生“花难护”之慨,以百花凋零的衰败景象,奠定了凄凉惆怅的情感基调。B.如果说上片紧扣题目中的“春”字来写的话,下片则重在落实其中的“闺”字,写出了闺中人的相思与幽怨。C.“王孙”在这里指纵情声色、乐游忘归的贵族子弟,语出《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D.“春无语”意味着春天将尽,也暗示闺中人青春不再;“杜鹃”“不如归去”的哀鸣,并没有唤回恋人的归来。(2)这首词字面上属闺怨之作,但我们也能从中感受到作者的家国之思。请结合全词加以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诗歌,根据题干的提示,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解答】(1)C.“在这里指纵情声色、乐游忘归的贵族子弟”错,词中“王孙”指思妇心中远游不归的恋人。故选C。(2)“满眼韶华,东风惯是吹红去”,一片春光继而东风乍起,落红遍地,词人用的是比兴手法,“韶华”(春光)和“红”(花),代表美好事物,代表他所热爱的明代江山和明代人民,而“东风”则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也隐喻清兵的南下,寓指大明江山大势已去,抗清复国事业的前景不容乐观,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情绪;“只有花难护”,诗人力求挽救明朝的危亡,结果毫无效果,既有对春光逝去的无奈,也能令人感到作者在国家败亡之际无力回天的沉痛。词的下阕“梦里相思,芳草王孙路”,“王孙路”,可以指游子的旅程,也令人联想到江山代易之时,明朝那些王公贵胄流离失所的没落之路,开头写梦境,梦中他的思绪飞越千里关山,去寻觅飘泊流离的故国王孙的踪迹,表现了词人眷恋故国与念念不忘抗清复国大业的情怀;“春无语,杜鹃啼处,泪染胭脂雨”,从梦中回到现实,“杜鹃啼”,可以是春天逝去的标志,借杜鹃啼血寄托深沉的民族情感,饱含亡国之痛。答案:(1)C(2)①词的上片描绘的春天落红狼藉的凋零景象寓指大明江山势已去抗清复国事业的前景不容乐观体现了作者的忧患情绪。②“只有花难护”既有对春光逝去的无奈,也能令人感到作者在国家败亡之际无力回天的沉痛。③“王孙路”可以指游子的旅程,也令人联想到江山代易之时明朝那些王公贵曹流离失所的没落之路。④“杜啼”可以是春天去的标志,也可以令人联相起望帝死后化为杜鹃的传说,饱含亡国之痛。译文:美丽的春光映入眼帘,春日东风总是将繁花吹散。几重烟雨朦胧,只有这些娇弱的花朵难以庇护。梦里总是时不时浮现起旧时故国的道路。春天反复无常,在那杜鹃泣血的地方,分不清落花染红的是春雨还是眼泪。赏析:此词见于《陈忠裕全集》,借惜花怀人,寄托亡国哀痛与复国希望。正如题中所示,此词是写“春日风雨有感”。“春日风雨”,是当时所处的环境、节候和气氛,而“有感”则是寄离词人的感慨和情怀。词之起二句,先扬后抑。此时词人举目所见,是“满眼韶华”,一片春光。继而东风乍起,落红遍地。这一顿挫,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从而也折射出时代的变化。陈子龙生当明清易代之际,对明王朝怀有深厚感情。在他看来,明代江山无限美好,正如满眼韶华。可是清兵南下,“扬州十日”“嘉定三屠”,犹如骤起狂风,将万紫千红摧残殆尽。在这里,词人用的是比兴手法。“韶华”(春光)和“红”(花),代表美好事物,代表他所热爱的明代江山和明代人民;而“东风”则是邪恶势力的象征,也隐喻清兵的南下,“东风”一辞作贬义者,古已有之,如陆游《钗头凤》“东风恶,欢情薄”,此处只是移用于词人所憎恶的事物罢了。下面二句,以“几番”照应前面的“惯”字。说明东风之摧残百花非止一次,而是经常如此。“烟雾’二字,补足前句未及写出的“雨”字。春天的风雨连绵无尽,常常呈现烟雾迷蒙的状态。在东风肆虐、烟雨茫茫的天气中,百卉凋残,一片凄凉,于是词人不禁发出由衷的慨叹:“只有花难护!”前几句造足蓄势,至此词人的感情迸发而出,力抵千钧。在生活中,他奔走呼号,出生入死,力求挽救明朝的危亡,结果毫无效果。因此这一句正是反映了词人内心深处的亡国之痛。下片宕开一笔,径写对明王朝的系念,但在词的意脉上仍与上片紧密相连。词人在白天看到风雨摧残的落花,到了晚上便自然联想到惨遭践踏的故国。“梦里相思”一句,为艳词中常语,然而此处用以表达爱国之情,却非常深刻而又贴切。“王孙”一辞,通常被理解为贵族子弟,如《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但这里的本意却更接近杜甫《哀王孙》中所说的“可怜王孙泣路隅”。在清兵南下之际,朱明的宗室子弟,或流离道路,或辗转沟壑,唯有少数人如唐王朱聿键、鲁王朱以海等仍在企图反抗。此处作者对明代王孙魂牵梦萦,实际上是将复兴明代的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可是梦醒之后,依然风雨如磐,落红成阵。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他不得不发出“春无主”的哀叹。结二句进一步渲染出这种悲哀情绪,哭出了国家将亡的忧思。句中的“杜鹃”,又名杜宇,相传是古蜀国的君主望帝之魂所化,它隐于西山,日夜悲啼,口吻常常出血。后人常用杜鹃啼血借指失国之痛。这里说“泪染胭脂雨”系由“啼血”转化而来,则杜鹃悲鸣时流出血泪,洒在飘飏落花的风雨中,红雨满天,景象壮丽而又悲惨。词人若非怀有深仇惨痛是写不出这样的句子的。用“胭脂”形容雨中落花,前人有杜甫的《曲江对雨》“林花着雨胭脂湿”;而用以兼喻泪水的有李煜的《乌夜啼》“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陈子龙则将这些故实融会贯通,自铸伟词,赋予新意,令人读来便觉有更深刻的意蕴和更强烈的美感。陈子龙比较重视诗词的寄托,他曾说过他之作诗是为了“忧时托志”(《六子诗序》)。此词形式上虽“风流婉丽”,但词人借以“忧时托志”则与其诗作是一样的,阅读时须透过绮丽的表面,去体会深永的内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红楼梦》林黛玉的形象创作与李贺《李凭箜篌引》有关联。潇湘馆、湘妃竹与李诗中的“江娥啼竹素女愁”所用典故相同,林黛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及其芙蓉花签与李诗中的“芙蓉泣露香兰笑”存在文化关联。(2)寓言《揠苗助长》讽刺那些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行为,《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他植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也犯了同样的错误。(3)“兴”是《诗经》“六义”之一,被后世诗人继承并运用,这种艺术手法在唐诗中屡见不鲜,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解答】故答案为:(1)江娥啼竹素女愁芙蓉泣露香兰笑(重点字:泣)(2)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重点字:疏)(3)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重点字:弦)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10分)6.(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雄狮少年》“废柴逆袭”的叙事架构,深深契合大众文化中的爽感逻辑——小人物的起点越低、遭受的屈辱越多,其在获得成功时所携带的爽感能量就越大,作品就越能①。值得注意的是,以往同类型的“燃系动漫”在叙述主角们历经磨砺、完成任务、取得成功后,往往会在一片高燃氛围中结尾。然而,《雄狮少年》并非“大团圆”结局,而是②,创造性地对普通人经历高光时刻后继续奔波的人生实相予以展现:舞狮大赛夺冠后,阿娟并没有③,依旧默默无闻,不得不前往上海打工,饱尝心酸。作为一部以励志成长为精神内核的影片,它有意展现“咸鱼翻身”的童话式逆袭与粗粝残酷的现实风景之间的断裂。那么,结尾的处理是否造成了审美上的割裂与突兀?是否象征现实生活对少年热血的无情“打脸”?是否意味着阿娟对舞狮梦想的追寻毫无意义?其实不然,舞狮虽然没有改变阿娟“打工人”的命运,却从内而外改变了阿娟自己。通过舞狮,阿娟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均获得了自我成长,也拥有了面对坚硬现实的充盈力量。(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咸鱼翻身”原说“咸鱼反生”,是粤语读音,但后来多用作“咸鱼翻身”,请简要分析词语这样流变的好处。(3)某个电影展映活动准备以国风为卖点为《雄狮少年》制作宣传海报,拟于海报上撰写对联,上联为“废柴逆袭,燃系动漫倾情奉献,小人物直面苦难”,请结合文本内容,补全下联。【分析】(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要熟记所有成语含义,然后结合语境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含义,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暗示信息。(2)本题考查分析词语流变的好处,要明确流变的原因,结合语境分析词语含义。(3)本题考查补写对联的能力,解答此题,应注意拟写对联的基本要求:字数相同,词性基本相对,语义相关。【解答】(1)①根据对“爽感逻辑”的理解,可知小人物的起点越低、遭受的屈辱越多,其在获得成功时让人感觉越爽,那么作品给人的感觉就越强烈、震撼。此处可填与强烈、震撼意思有关的成语,可填“震撼人心”。震撼人心:指对人的内心震动很大。②根据横线前的“并非‘大团圆’结局”和横线后的“创造性地……予以展现”,可知《雄狮少年》的情节设计富有创造性、与众不同。此处可填与富有创造性、与众不同意思有关的成语,可填“别出心裁”。别出心裁:独创一格,与众不同。③根据横线前的“夺冠后”和横线后的“依旧默默无闻,不得不前往上海打工,饱尝心酸”,可知阿娟夺冠后并没有成名、成功。此处可填与成名、成功意思有关的成语,可填“一举成名”。一举成名:原指科举考试中了进士就名闻天下,后泛指一下子就出了名。(2)首先应该注意到“咸鱼反生”是粤语读音,不便于大众理解,但“咸鱼翻身”一词则明白晓畅,见字明义;其次应该理解“咸鱼翻身”的含义,咸鱼翻身比喻处于绝境或低谷的人或事物重获生机或希望,“翻身”这一动作形象地说明了处境的转换。(3)根据对联结构要求,上联“废柴逆袭”为主谓短语,因此下联可对“咸鱼翻身”;上联“燃系动漫倾情奉献”由两组偏正短语构成主谓结构,可用两组偏正短语“舞狮少年勇敢逐梦”对下联;上联“小人物直面苦难”是完整的主谓宾结构,下联可以用“打工人”对“小人物”,“拥抱春天”对“直面苦难”。这样一来,下联对仗工整,且写出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