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及答案_第1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及答案_第2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及答案_第3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及答案_第4页
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d......wd......wd...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课程代码11469〕重要提示:1、本试卷共4页,总分值1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2、应考者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要求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1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来涂均无分。1、宏观劳动力配置作为劳动经济学学科的重要组成局部,其中心任务是研究A.城乡间社会劳动力的有效配置问题B.企业人才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C.企业人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D.劳动力资源的有效配置问题2、实证分析方法所答复的是A.“假设何干〞的问题B.“是什么〞的问题C.“要什么〞的问题D.“干什么〞的问题3、系统是具有特定功能的A.有机集合体B.有机混合体C.有机同一体D.有机组合体4、劳动生产率是反映劳动者从事产品生产的A.速度和效率的指标B.速度和能力的指标C.能力和效率的指标D.速度和态度的指标5、人类社会的产业开展顺序决定了A.人类的就业次序B.人类的分工次序C.人类的生产次序D.人类的消费次序6、决定了“资源的本钱和收益由谁负责〞指的是产权的A.收益性B.排他性C.可转让性D.强制性7、劳动力配置规律是指劳动力在各产业、各部门、各行业、各劳动岗位之间的A.分布次序和构造变动的规律性B分布次序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C.构造变动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D.质量变动和数量变动的规律性8、调节劳动力优化配置的核心因素是A.工资收入B.学历水平C.行业性质D.地域差异9、与市场配置的方式相比,方案配置具有的特点是A.劳动力局部表现为商品,工资能局部地起到调节供求的作用B.劳动力不表现为商品,工资不能起到调节供求的作用C.劳动力表现为商品,工资能起到调节供求的作用D.劳动力不表现为商品,工资能局部地起到调节供求的作用10、19世纪末,对人口的迁移、流动进展了具有开创意义的研究的人物是A.西奥多·W·舒尔茨B.E·G·雷文斯坦C.阿瑟·刘易斯D.史蒂芬·罗宾斯11、劳动者在新的职业中获取相对于原来收入差额局部的总和是劳动力个人流动的A.直接收益B.间接收益C.心理收益D.风险收益12、根据哈里斯一托达罗模型,城乡间劳动的流动主要决定因素是A.城乡间工资率B.城乡间就业率C.城乡间人口增长率D.城乡间经济增长率13、从配置方式上看,不管农村还是城镇,根据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手段和方式划1949-1957年大体是A.方案与市场相结合的劳动力资源配置B.以市场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C.以方案经济体制为主的劳动力资源配置D.劳动力市场逐步得到开展14、减缓城乡劳动力流动的关键措施是A.消除户籍制度B.消除城乡差距C.改革用工制度D.改革教育制度15、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引导劳动力人力投资和流向的主要信号是A.教育水平B.物价水平C.工资差距D.供求状况16、有关劳动力资源配置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受劳动力资源的社会属性的制约B.受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属性的制约C.既受劳动力资源的社会属性的制约,也受其经济属性的制约D.既受劳动力资源的自然属性的制约,也受其经济属性的制约17、农业劳动力转移的首要条件是A.非农产业的开展B.农业的开展C.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D.工业劳动生产率提高18、资本的有机构成是指A.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且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变化B.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C.由资本价值构成决定并且反映价值构成变化的资本技术构成D.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且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变化19、工业部门生产函数替代弹性大这一技术性特征,会导致工业部门A.较少地利用资本和劳动力B.更多地利用资本和劳动力C.更多地利用劳动力雨较少利用资本D.更多地利用资本而较少利用劳动力20、影响第三产业就业的主要因素是A.第三产业的投资政策B第三产业的工资水平C.第三产业的劳动力素质D.第三产业的开展速度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在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21、从宏观劳动力配置的角度看,系统科学方法论具有的特征有A.有效性B.综合性C.整体性D.定量性E.最优化22、第三产业具有的优点有A.具有更多的就业时机B.工资水平较高C.资本装备水平较高D.对劳动力素质和技能要求不高E.就业稳定性强23、判断社会劳动力资源配置是否有效的标准应该包括A.劳动力资源是否得到了充分利用B.物化劳动和活劳动是否得到节约C.自然资源是否得到较充分的开发利用D.人民生活水平是否得到提高E.劳动生产率是否得到提高24、影响和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因素众多,可以将这些因素归纳为A.物质技术因素B.社会经济因素C.自然条件D.行业性质E.产业规模25、城镇劳动力配置二元构造较长时期地滞留存在的主要原因有A.农村劳动力素质偏低B.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与劳动力退出障碍互为因果C.体制内劳动力配置者的既得利益刚性D.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严重滞后E.劳动力供求在总量和构造上都严重失衡26、劳动力个人流动的微观收益包括A.直接收益B.间接收益C.心理收益D.管理收益E.调控收益27、城乡间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变化趋势的特点有A.劳动力资源流向技术密集型企业B.农村劳动力继续向城镇转移C.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经济兴旺地区转移D.劳动力资源继续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E.劳动力资源流向经济收入高的行业和单位28、农业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的重要标志和条件应当包括A.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大幅提高B.非农产业的开展C.农民工社会地位大幅提高D.取消户籍制度E.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9、中国工业部门劳动力数量变化特点有A.工业部门就业增长率呈现出下降的趋势B工业就业增长弹性值下降C.工业就业增长奉献率波动较大D.工业是吸纳就业能力最低的行业之一E.中小企业对就业的奉献率上升30、对我国而言,第三产业开展不充分的主要原因在于A.就业率低B.劳动力素质低C.市场化程度低D.产业化程度低E.城市化水平低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31、标准分析方法是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价经济主体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制度和政策的效率上下,〔2分〕它所答复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1分〕32、劳动力指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1分〕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33、心理本钱劳动者离开原来熟悉的工作、生活环境,〔1分〕离开亲朋好友,〔1分〕为此所付出的精神上的代价。34、劳动力自由流动劳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1分〕职业能力的社会需要,〔1分〕自由地选择职业、就业单位和就业地区的一种流动方式。〔1分〕35、劳动力行政调配制度是国家有关行政机构和企业主管部门,根据生产建设需要,运用行政手段对在职的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进展分配和调动的制度。〔3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5分,共25分〕36、简述“统包统配〞这种劳动力方案配置方式的具体内容和特点。(1)对全社会范围内的劳动力资源实行统包统配。(2)单一化的企业用工形式。(3)对劳动力的统一调配和调剂。(4)低工资、高福利的僵化工资制度。(5)劳动力配置的城乡分割。(6)劳动力几乎没有流动的自由。(7)农村劳动力被户籍制度束缚在土地上,不能够自由流动。37、简述哈里斯一托达罗假说与模型修正。(1)为了解释普遍存在于很多欠兴旺国家的一种现象,即面临广泛城市失业的情况下由乡村向城市移民的持久性,哈里斯一托达罗在1970年提出了开展经济学中的一个具有启发意义的思想一“哈里斯一托达罗假说〞,即在被分割的、但是同质的劳动市场上用预期工资的均等取代工资的均等。〔2分〕(2)修改后的哈里斯一托达罗模型意味着城市就业时机创造比率的提高会提高失业水平。〔1分〕(3)菲尔兹对哈里斯一托达罗模型进展的修正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在开展经济学的文献中广为流传。这就是大规模、有组织的产业通常与小规模的“非正规活动〞并存。在菲尔兹的模型中,非正规部门的工资是灵活易变的。〔2分〕38、简述产业构造与就业构造的互动特征。(1)产业构造的调整和升级打破了原有的就业构造,导致并产生构造性失业现象。(2)产业构造调整的范围扩大,升级速度加快。(3)劳动力技能素质成为制约产业构造升级的重要因素。(4)劳动力在地区间、部门间的流动性加强。(5)就业构造调整的本钱及难度加大。(6)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就业形式多样化并存。39、试对第三产业内部各行业就业进展弹性分析。(1)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大于或接近0.8的部门。属于这类的有其他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房地产业。〔1分〕(2)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大于0.4的部门。这类部门有金融保险业和社会眼务业。(1分)(3)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大于0.2的部门。这类部门主要指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既包括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性强的公路运输、仓储等行业,也包括市场化程度低的自然垄断型的航空、铁路和邮电通信行业。(2分)(4)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在0.1以下的部门。这类部门包括科学研究综合技术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等。〔1分〕40、简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必要性。(1)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2)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开展。(3)有利于城市化建设。(4)有利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5)有利于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6)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能使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进入农业领域,可以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规摸经营,打破小生产格局,提高农产品商品率。(7)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转移将缩小收入差距。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41、论述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社会效益。(1)促进国民经济的开展。〔1分〕(2)加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1分〕(3)流动劳动力输出地经济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1分〕(4)有利于劳动力要素对比利益的提高。〔1分〕(5)加速产业分工和技术的转移。〔1分〕(6)劳动力输出的产业扩张效应。〔1分〕(7)劳动力输出的出口替代效应。〔1分〕〔以上每点1分,理论联系实际,展开论述3分〕42、论述加快第三产业开展,扩大劳动就业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1)加强第三产业设施建设。〔1分〕(2)增加第三产业投资。〔1分〕(3)深化第三产业价格与服务收费改革。〔1分〕(4)制定鼓励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开展第三产业的政策。〔1分〕(5)搞好城镇规划建设。〔1分〕(6)加强劳动就业信息服务。〔1分〕〔以上每点1分,理论联系实际,展开论述4分〕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宏观劳动力配置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课程代码11469〕一、单项选择题1——5、DBACB6——10、BBABB11——15、AABAC16——20、DCBDA二、多项选择题21、ABCDE22、ADE23、ABCDE24、ABC25、BCDE26、ABC27、BCDE28、BE29、ABCDE30、CDE三、名词解释题31、是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价经济主体产生的经济效益的好坏、制度和政策的效率上下,〔2分〕它所答复的是“应该是什么〞的问题。〔1分〕32、指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1分〕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2分〕33、劳动者离开原来熟悉的工作、生活环境,〔1分〕离开亲朋好友,〔1分〕为此所付出的精神上的代价。〔1分〕34、动者根据自己的意愿、〔1分〕职业能力的社会需要,〔1分〕自由地选择职业、就业单位和就业地区的一种流动方式。〔1分〕35、是国家有关行政机构和企业主管部门,根据生产建设需要,运用行政手段对在职的劳动力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不同单位之间进展分配和调动的制度。〔3分〕四、解答题36、(1)对全社会范围内的劳动力资源实行统包统配。(2)单一化的企业用工形式。(3)对劳动力的统一调配和调剂。(4)低工资、高福利的僵化工资制度。(5)劳动力配置的城乡分割。(6)劳动力几乎没有流动的自由。(7)农村劳动力被户籍制度束缚在土地上,不能够自由流动。〔每一点1分,写出5点即给5分〕37、(1)为了解释普遍存在于很多欠兴旺国家的一种现象,即面临广泛城市失业的情况下由乡村向城市移民的持久性,哈里斯一托达罗在1970年提出了开展经济学中的一个具有启发意义的思想一“哈里斯一托达罗假说〞,即在被分割的、但是同质的劳动市场上用预期工资的均等取代工资的均等。〔2分〕(2)修改后的哈里斯一托达罗模型意味着城市就业时机创造比率的提高会提高失业水平。〔1分〕(3)菲尔兹对哈里斯一托达罗模型进展的修正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在开展经济学的文献中广为流传。这就是大规模、有组织的产业通常与小规模的“非正规活动〞并存。在菲尔兹的模型中,非正规部门的工资是灵活易变的。〔2分〕38、(1)产业构造的调整和升级打破了原有的就业构造,导致并产生构造性失业现象。(2)产业构造调整的范围扩大,升级速度加快。(3)劳动力技能素质成为制约产业构造升级的重要因素。(4)劳动力在地区间、部门间的流动性加强。(5)就业构造调整的本钱及难度加大。(6)新兴产业的出现和就业形式多样化并存。〔每一点1分,写出5点即给5分〕39、(1)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大于或接近0.8的部门。属于这类的有其他服务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房地产业。〔1分〕(2)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大于0.4的部门。这类部门有金融保险业和社会眼务业。(1分)(3)就业吸纳弹性系数大于0.2的部门。这类部门主要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