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2"\h\u4447本科生毕业论文独创性声明 212905本科生毕业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218250“书为心迹”——董其昌书法探赜 132412关键词:董其昌;董其昌书风;淡意书风 17417引言 316980(一)论文选题的缘起 310398(二)论题研究现状 311171(三)论题研究意义 35657一、董其昌书风“尚淡”历程 531894(一)早年学书经历 55679(二)学书师古之路 526148二、谈董其昌“尚淡”之由 721559(一)晚明好禅之风 75017(二)董其昌以禅入书,书为心迹 73669(三)董其昌书写工具对书风的影响 83206(四)董其昌心境分析 924976三、结语 921764参考文献 103297四、致谢 10摘要:董其昌是晚明极负盛名的书画理论家,他的书法上承晋韵,下启“淡”意书风。其书风以“淡”为宗旨,极力追求对于“淡”的艺术道路,也作为他一生的标志。本文将以董其昌的生平时间线结合董其昌的书法作品及书论为核心,罗列与总结其重要时期书法艺术风貌,同时试从董其昌书风入手,结合他的书画思想,对他书风形成原因进行探析。关键词:董其昌;董其昌书风;淡意书风引言(一)论文选题的缘起本人在大学本科四年的书法专业学习过程中,比较重视“二王”帖学书风的体悟研究,对明代晚期帖学书法大家董其昌书艺具有浓厚学习兴趣,一直较为关注,因此在平常的技法训练和理论研究方面对此下了较多功夫,收获较多。此次毕业创作实践和毕业论文撰写将以此为研究起点,力图取法董其昌书风融合个人心得感悟进行创作,并对创作实践中董其昌技法要素和审美特征的应用进行归纳总结,作为个人大学阶段专业学习的集中展示。论题研究现状作为帖学的集大成者,董其昌书风一直都是后世书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主要集中在对董其昌书法风格特征及其发展历程、取法渊源,以及董其昌书学理论和思想的研究。此外,还有基于董其昌不同时期主要代表作品艺术特征而进行的发展分期研究,与同时期帖学书家的比较研究,对后世帖学发展的影响研究。
论题研究意义作为明代书画理论家,董其昌的学书理论对后世影响巨大。在其审美方面,他以“淡"为宗,由淡表气韵;书法出入唐晋,自有一格。其书法主张”入古出新"”齐正相倚”的艺术理念,书风扑面而来的淡雅之气以及四溢的“仙气”,皆出于其对“淡”的审美追求。而其本人之心路,其作为,与其书风之间的联系,“淡"之审美的源头,之演变,如何而来,值得一究。国内学术界对董其昌的研究还是较为丰富淡,但主要是通过其绘画书法作品进行赏析,和对其书论的深度研究,而对其书风之演变历程还是研究较少,或不全面。通过本文研究能够丰富对董其昌书风形成的全方面研究,进而促进董其昌研究理论全面发展。一、董其昌书风“尚淡”历程早年学书经历董其昌的书法艺术之路并非刻意选择,而是源于一次偶然的经历。据他在《画禅室随笔·评书法自叙答》中的记载,他在十七岁时开始接触书法。当时,他与家仲子传绪一同参加郡试,由于他的书法技艺尚未成熟,郡守袁洪溪将他置于次席。这一经历激发了董其昌对书法的强烈兴趣,并促使他下定决心勤学苦练。科举考试的失利,成为董其昌转向书法艺术的关键转折点。此后,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刻苦钻研书法技巧。他先后师从颜平原碑,后转学虞永兴,不断吸收各家之长。然而,董其昌对唐书并不满意,他认为晋、魏时期的书法更为精妙。因此,他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仿效《黄庭经》以及钟元常的《宣示表》、《力命表》、《还示帖》、《丙舍帖》等经典之作。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董其昌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并在书法艺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董其昌临习古人是他极其重要的一个阶段,至晚年,一直没有停止对古人的追摹与探索。于是其在此图1董其昌《法卫夫人楷书册》方努力下,“凡三年,自谓逼古。”可见最早在观摩真迹临习古人的过程中,董其昌学书收获甚多。从最早可追溯的作品来看,其于万历三年所书的《法卫夫人楷书册》(当时董其昌年仅20岁,正值乡试后的第三年)已经展现出了将晋、唐、宋、元各代书法名家风格融为一体的独特风貌。其笔画既圆润又劲健,既秀丽又飘逸,整体布局疏朗有致,清晰分明。其风格虽显平淡,却不乏天真之趣,直追古人之意境。这些特点都充分展示了董其昌在书法艺术上的深厚造诣和卓越才华。(二)学书师古之路由于少时学书从颜真卿的《多宝塔》入手,董其昌打下了坚实的唐法基础,并受此贴影响而贯其一生。而其楷书就是在临习了不同的颜书字帖,融合这些不同的风格的同时进行以我为主的创变,从而形成自身独有的书法风貌。在他的自述里,称其在对颜体掌握一二后便换学虞世南。董其昌通过对虞世南的学习极大的富了他早期的作书技法,曾言:“余少时学虞书,忽于临写时得其用笔之诀,横斜曲直,无不合者,他书则不尔”REF_Ref1594892611\r\h[2]。经过对虞世南的学习后又认为唐代书法不如魏晋的书法又改学钟繇、二王父子。董其昌对于魏晋书法的态度是“晋人书取韵”。“韵”和“淡”在语汇里一脉相承,在道家哲学之中“韵”与“淡”是无为的境界,魏晋时期的文人书画家在老庄思想的引领下追求“平淡之韵味”。董其昌言道:“晋宋人书,但以风流胜,不为无法,而妙处不在法”。他认识到“法”只是一种手段,而其中的“韵”才是他所追求图的理想的审美境界。此为董其昌35岁所书《千字文》(图2),可以看出作品以唐楷为基调,整体疏朗精妙,已得“韵”味。而其进一步的追求更是神韵与神采。所谓“书之妙道,神采为上”正是此意。由此可见,学书并不是一味地去追求形质,兼得其神采。清代的刘熙载有云:“书贵入神,而神有我神、他神之别。入他神者,我化为古也;入我神者,古化为我也。”这其中所提到的“入他神图2董其昌书《千字文》与“入我神”可以理解为继承与创新,也就是“似”与“不似”。“入他神”是要与古为徒、淡化自我,这表现为体悟古人之神。学书要“入我神”,便要入古出新,化古为我需要有所创新,这都需要在学古的临摹中得到的。所以“他神”与“我神”并没有高低之分,而是学书阶段不同。
董其昌深刻理解到,仅仅关注古代书法外在结构和形似层面的模仿是肤浅的。他坚信,追求形意上的相似是习书者必经之路。在此过程中,必须深入领悟传统书法的精髓,通过不断的临古实践,逐步积累并发挥个人主观意识,将大量的临古经验升华为对书法更高层次的体悟与认知。因此,“书之妙道”绝非仅仅是对形体的简单勾画,而是一种通过形态展示神态的高级技巧,是展现书法纯熟境界的玄妙之道。他所提出的“字须熟后生”理念,正是在强调通过不断的临古实践,逐步达到创作的纯熟境界,进而在“生”中探索并领悟“形”之“神”的深刻内涵。在遍习魏晋隋唐名家后,董氏转参米黻。董其昌对米书很是推崇,在其书论中多次提及,如“即米颠书,自率更得之。晚年一变,有冰寒于水之奇。”23、可以看出董其昌十分认可米芾,在对米书的临习上也下了极大的功夫。图3董其昌《天马赋》董其昌在其一生中曾多次临习米芾的《天马赋》(图3),上图的为明熹宗天启元年临摹的《天马赋》,董其昌对这件作品甚为满意,并云:“此真迹在金沙王氏 然米书《壮怀赋》赵子昂欲补阙数行,三易笔不能似。叹曰:今人去古远矣!”董其昌这种自信来源于对米书神态的精准把握,董氏书法中字形的欹侧翻转、用笔的洒脱迅捷、气息的自由潇洒皆得米元章之意。董其昌对师古之道极为看重。他在书论中明确指出:“若学书未能从临古起步,则必将误入歧途。”董其昌终其一生,致力于仿古化今,深入研习了众多碑帖,涵盖了从晋代“二王”、唐代“颜柳”,到“宋四家”,再到元代赵孟頫等历代书法大家的作品。他广泛涉猎,集古人之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深刻体会与融合,形成了自己的师古观念。董其昌将自己的书法风格归入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宗的文人书法体系中,这充分展现了他对书法“淡”之审美的独特追求。他不断地研习与创新,坚持师古化古,以自我为主体,从历代书法中汲取精华,临习经典,力求融会贯通,兼容并蓄,博采众长。董其昌的学书过程体现了临古不辍、顿悟书道、自成一派的精神。在不惑之年,他进入了董氏书法的成熟时期,开创了一代具有“淡”意书风的新局面。二、谈董其昌“尚淡”之由(一)晚明好禅之风在明朝末年,经济领域展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然而政治领域的腐败却导致社会秩序严重动荡,进一步催生了民众思想的深刻变革。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明朝文人的思想观念和宗教信仰均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他们开始对传统孔孟儒道提出质疑,并逐渐转向对佛教禅宗思想的探索与兴趣。因此,可以断言,当时士人的思想转变受到佛教禅宗思想的影响,与明末的社会思潮紧密相关。在这一思想变革的潮流中,董其昌作为一位杰出的文人,自然而然地继承了晚明士人崇尚禅宗的风气。然而,他的禅宗思想并非盲目狂热,而是展现出一种中庸与理性的特质。他的书法作品中所蕴含的禅宗理念,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孕育而成的。这个时期,艺术思想领域涌现出两大流派,即求新尚禅派与复古尊儒派。这两大派别的艺术观点相互激荡,进而在政治层面上演变为意识形态的较量。求新尚禅派以激进的态度追求创新,而复古尊儒派则坚守传统的儒家思想。在这种新旧艺术思想的交锋中,董其昌凭借其敏锐的洞察力,从禅宗思想中汲取灵感,将佛学理念融入其艺术创作中。董其昌在绘画领域深受禅宗“南北二宗”理论启发,提出了影响久远的“南北宗论”,这一理论为后世评价绘画作品提供了重要标准。在书法领域,董其昌同样受到禅学的影响,他将“中道”和“自然”的禅意巧妙地融入书法创作中,形成了独特而深邃的董氏书风,对后世书法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总之,董其昌在晚明艺术思想领域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他通过巧妙地将禅宗思想与艺术创作相结合,不仅丰富了自己的艺术修养,也为后世艺术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与启示。(二)董其昌以禅入书,书为心迹董其昌在其广泛的人生交往中,中年之后对禅宗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与憨山禅师、李贽等禅宗贤士的频繁交流,使他在艺术与哲学上受到了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使董其昌选择了一种既参与世事又保持超脱的生活方式,专注于书画艺术,寻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董其昌的书画创作在大约45岁时迎来了重要的转折点。这一时期,他通过禅悟,深化了对官场斗争的认识,更加追求内心的平和与宁静。他的书画艺术因此进入一个崭新的境界,展现出独特的个人风格和对禅理的深刻理解。董其昌的书法艺术与禅宗思想相互交织,共同推动彼此的发展。在其著作《画禅室随笔》中,他深入阐释了“以禅入书”的艺术理念,认为书法家应将传统与创新相融合,以达到艺术的精妙之境。书法家在追求神韵时,应超越传统束缚,勇于表达个人独特见解。董其昌强调,书法家需摆脱前人桎梏,勇于探索创新,以实现艺术自由与升华。这种思想彰显了他对自然、率真之美的执着追求,同时批判了矫揉造作的艺术风气。在书论领域,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一书将“信笔”这一概念作为其笔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董其昌明确指出:“作书须提得笔起,自为起,自为结,不可信笔。后代人作书,皆信笔耳。”由此可见,董其昌对“信笔”持非常审慎的态度,并予以了高度的重视。究竟何为“信笔”呢?一般而言,它指的是一种较为随意、不经意的书写方式。例如,宋代书法家苏轼在《答陈季常书》中就曾提到:“自山中归来,灯下裁答,信笔而书,纸尽乃已。”这表明,苏轼在书写时倾向于随意挥洒,不刻意追求笔画的精致与工整。然而,董其昌对此持有不同观点。他坚决反对“信笔”这种书写方式,并强调书法创作应该遵循“笔随心动”的原则。这意味着书法家在书写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心境和情感来运笔,使笔画与内心相呼应,从而达到表达个人情感和意境的目的。董其昌将禅宗思想引入书学之后,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主体与客体的混淆。在逻辑的世界里,毛笔都是在人的操控下实现书写,但在一个取消“分别心”的思想体系里,人即是笔,笔即是人。于是董其昌强调,“笔随心动”,而不是信笔而为,“心随笔动”,核心是人为主导,以此做到“书为心迹”。在此“笔随心动”的心念下,董其昌的书法所蕴含的淡静、雅逸与平和,实际上是他内心深处思考与感悟的映照。他的书法深受禅宗的启迪,同时又深受以“二王”为代表的文人书法画派之影响。这种内外兼修的艺术理念,使得董其昌的书法作品独具魅力,流淌着深厚的文人气息,进而达到了超凡脱俗的艺术高度。这种境界的达成,源于董其昌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与精湛技艺,同时也展现了他对传统文化与艺术的深刻理解与独特见解。(三)董其昌书写工具对书风的影响董其昌作书时喜欢用淡墨来表现“简淡”的意境,而其表现效果是要靠书写工具及其材料作为媒介所实现的。明代以后,墨的发展达到高潮,董氏所处的晚明时期,制墨更是进入了一个新时期。明代程君芳首创往墨之中加入名贵材料,,由于制作材料的成本的提高,所制出的墨的价格也不菲,但处于这一时期的董其昌因入仕多年,家资优渥,自然而然优先享受到了价值不菲的墨所为其书写带来的便利性。董书中淡墨所显示出来的表现力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墨的发展为晚明书家墨法发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董其昌的众多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选用笺纸进行书写的。笺纸质地细腻,然而其吸墨性能较弱,与生宣的特性形成鲜明对比。使用笺纸书写时,笔墨流动性较强,若以浓墨蘸水进行书写,转换处可见墨色忽浓忽淡,笔毫若隐若现。此类纸张上的墨色偏向淡雅,与董其昌书法的秀雅风格相得益彰,亦与董氏的审美追求高度契合。因此,可以认为笺纸的使用对董其昌“简淡”书风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董其昌对于毛笔的选择,清代倪后瞻在《倪氏杂著笔法》中记载到董其昌选择毛笔之精细挑剔,可见董其昌对于毛笔工具的重视。在优质的纸墨与羊毫笔的柔软性质的加持之下,董氏“简淡”的书法作品表现出了丰富的层次变化和笔触。这种工具材料的变化为董其昌的“简淡”书风奠定了物质基础。(四)董其昌心境分析董其昌早年期间睹得大量晋唐墨迹,以唐之法入,后以晋韵为宗,在《画禅室随笔》中曾多次提及,认为学古要入晋人之室,得晋韵,对于“晋韵”的解释米芾曾在《论草书贴》中云:“草书若不入晋人格。聊徒成下品”。在米芾看来晋人之韵在“平淡”,董其昌深受米芾影响,曾云“米南宫谓右军帖,十不敌大令迹一”。可见董氏认为的晋韵的特征便是“潇洒古淡”。故董其昌自觉地将“平淡天成”作为自己的艺术追求来实现。另一方面,董其昌深受王明阳的影响,对“心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他认同王阳明的观点:“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情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一论述反映了董其昌内心深处追求“无善无恶、心之本体”的精神境界。受这种哲学思想的影响,董其昌形成了独特的师古观念。尽管他一生追求晋代的韵味,效仿“二王”的书法,然而在其作品中,却难以发现与“二王”完全相同的法度。他临写的《十七帖》、《奉橘帖》在笔画连贯和章法疏密上与原作存在显著差异,展现出独特的董氏书风。这证明了董其昌在学习古人时并不拘泥于古法,而是在“古法”与“我心”之间灵活游走。这与他所说的“盖书家妙在能和,神在能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销售布匹合同范例
- 耙地协议合同范例
- 餐饮厨师入股合同范例
- 国际运输合同范例空运
- 出售版权合同范例
- 养殖小区转让合同范例
- 繁星主播合同范例
- 租聘转让合同范例
- 智能化工程中标合同范例
- 长期租赁私车公用合同范例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实践报告十二篇
- 商业活动港风复古摩登年会主题方案
- 心肌梗死讲课课件
- 跨境电商商业计划书
-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区六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经典模拟试题含答案
- 英国文学GeorgeGordonByron拜伦课件
- 召回产品处理登记表
- 2021年浙江省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7篇
- 毕业设计(论文)-一定马力四轮驱动拖拉机传动系方案及分动箱设计
- 地球物理勘探之磁法勘探课件
- 能源经济学复习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