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关于CCEI为了使中国资本市场更加广泛地整合尽责管理专业经验和技术资源,从而更为高效地提升中国企业向着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的意愿、能力和效果,2023年7月,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与中国责任投资论坛(ChinaSIF)携手相关机构共同发起“中国气候联合参与平台”(ChinaClimateEngagementInitiative,CCEI)。该平台是中国首个由机构投资者参与发起,通过促进机构投资者发挥资本及股东影响力、积极践行尽责管理,以推动中国企业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的投资者合作机制。目前,已有30家大型机构投资者作为成员单位加入CCEI平台,覆盖本地的公募基金、保险资管、银行理财、私募基金以及部分国际资管机构,其所代表的资产规模已超过七十万亿人民币。CCEI成员单位名单(截止2024年10月,按拼音首字母顺序安本集团,安联资管,博时基金,大成基金,淡水泉,东证资管,法巴农银理财,富达国际,国寿资产,华安基金,华宝基金,华夏基金,华夏理财,汇丰晋信,Impax资管,嘉实基金,建信基金,景顺长城基金,励正投资管理,路博迈基金,南方基金,浦银安盛基金,施罗德,太保资产,泰康资产,兴证全球基金,易方达基金,奕图资本,银华基金,招商基金。碳信科技以加速中国和全球零碳转型为使命。碳信科技由碳信托(CarbonTrust)中国团队本土化组建,团队在中国落地第一个国际碳标签、推动了最早一批行业头部企业开展范围三碳盘查、设定科学碳目标、开展气候风险机遇量化分析等工作。一方面,我们为企业提供可持续发展咨询,助力企业零碳转型;另一方面,我们与合作伙伴合作共同执行公益项目,推动行业和政策的零碳转型。报告摘要 41.政策背景 82.研究方法 3.研究发现 发现一:范围三整体披露情况薄弱,近80%的样本企业暂未披露范围三排放数据 11发现二:GHGProtocol和ISO14064成为主要参照标准,部分企业暂未披露其参照标准 13发现三:仅12%企业按类别披露范围三排放 14发现四:高实质性/重要性范围三类别披露严重不足,范围三披露实质性待提升 14发现五:范围三核算方法学披露亟需强化 17发现六:范围三披露鉴证已经起步,但鉴证比例仍然偏低 18发现七:仅不足5%企业设定范围三减排目标 19研究发现总结 204.上市公司范围三排放披露建议 211.排除畏难情绪,尽快启动范围三排放核算和披露工作 212.严格参照核算标准,提升数据可比性 213.开展实质性分析,识别重点排放 224.披露核算方法学,提高信披透明度 245.从财务数据转向物理数据及供应商数据,实现信披质量跃升 266.推进范围三排放鉴证,提升数据可信度 277.设定范围三减排目标,开展减排行动 278.协同管理,共创零碳价值链 28附件1.GICS®:全球行业分类标准 294范围三碳排放(Scope3emissions)指企业价值链中产生的所有其他间接温室气体排放,这些排放不是企业直接拥有或控制的排放源产生,但与企业的活动密切相关。这一术语来自《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rotocol)1,一项国际上使用最多的企业温室气体核算标准。由于温室气体以二氧化碳当量作为衡量单位,因此通常温室气体排放也常被大家称为碳排放(本文温室气体排放和碳排放的意思一致,可以互换使用)2。对于大多数行业而言,范围三排放都贡献了大部分的排放量,通常占企业/组织总排放的70%到90%3。因此,为实现将全球温升控制在1.5度以内的气候目标,针对范围三的减排工作迫在眉睫。大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由于其在价值链中往往处于“链主”的地位,对价值链中其它企业和相关方有比较大的影响力,因此在碳减排中需要承担更大的责任和发挥更大的作用。大型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对范围三的持续跟踪与管理,可以带动价值链上下游的企业、包括大量中小企业开展碳减排,进而推动全社会实现碳中和。近年来,全球气候信息披露政策不断加速,监管机构和投资者对企业范围三排放的披露要求日益提高。2023年,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了IFRSS1和S2准则4,明确要求企业报告包括范围三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该准则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广泛响应。2024年香港交易所明确表示计划分层次、分阶段逐步引入ISSB准则,其中,新气候规定将更紧贴IFRSS2,并于2025年汇报年度起逐步生效5。同年,中国大陆沪、深、北三大交易所也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简称《指引》)和《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简称《指南》),其内容响应了IFRSS1和S2的框架与内容,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披露范围三排放。4《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简称“IFRSS1”或“一般要求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简称“5香港交易所就《优化环境、社会及管治框架下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咨询文件刊发的《咨询总结》(2023年4月145相较于范围一和范围二,范围三的核算更为复杂,存在诸多技术挑战。然而,作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范围三的减排对于企业实现长期气候目标有着重要意义。对范围三排放的准确核算,一方面可以帮助企业识别价值链上的排放热点,以及资源使用和能源消耗的风险点;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有机会识别和判断关键供应商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表现,通过与价值链伙伴的紧密沟通与协同合作,不断创新产品与服务,探索降本增效及业务增长的新机会。本研究通过选取中国大陆地区和香港地区上市的重点企业(共667家),基于2024年企业公开信息披露,分析了中国上市公司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披露的现状,并探讨了相应的改进研究发现,在政府部门、投资机构等相关方的持续推动下,中国A股和港股上市企业在范围一、二排放信息披露方面日趋成熟,但范围三排放披露仍很薄弱,且披露内容在实质性和规范性上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同时,方法学披露整体欠缺,尤其是类别细分与数据实质性亟需提升。研究主要发现如下:l范围三披露整体情况薄弱,近80%的样本企业还未披露范围三。研究发现,接近80%的样本企业还未披露范围三。考虑到样本企业为沪深300,H股,以及恒生指数大型股指数企业,这些企业属于在披露方面相对比较领先的企业群体,更广泛的上市公司在范围三披露方面比例可能更低。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和消费品行业范围三披露率较高(>30%信息技术、工业、医疗保健、能源和原材料行业披露率低于平均水平(22%)。l已经披露范围三的企业,主要应用了《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rotocol)》和ISO14064标准,但有一定比例的企业未披露其核算参考标准。在披露核算标准的样本企业中,有超过六成企业明确表示参考《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rotocol)》开展范围三排放核算和披露,两成使用了ISO14064标准,还有部分企业未披露其参照和使用的标准。l仅12%的样本企业按类别披露了范围三排放。由于范围三涵盖不同的类别,按照不同类别披露范围三有利于利益相关方对企业范围三排放有更具体的了解。样本企业中仅12%的企业披露了范围三相关排放类别的具体数据,其余披露范围三的企业要么仅披露了其范围三排放总量,要么披露了其范围三数据覆盖了哪些类别,但没有分类别披露排放量。l具有实质性/重要性的范围三类别披露严重不足。范围三披露应该优先披露企业最具有实质性/重要性的范围三类别,但是研究发现样本企业披露实质性/重要性的范围三类别方面严重不足。例如所有样本企业中仅有约7%的企业披露了其类别1的排放情况(而类别1对大部分企业的范围三都具有实质性)。另外一个例子是金融行业。金融行业的样本上市公6司披露范围三比例高达35%,但披露了范围三类别15(投融资组合碳排放)这一金融机构范围三最重要类别的企业比例不足7%。l范围三核算方法学披露亟待提升。样本企业大部分没有披露其详细的范围三核算方法学,包括排放因子类型及来源,计算过程中使用财务数据、物理数据还是供应商数据,等。例如,针对已经披露范围三类别1的企业,不足三成同时披露了其类别1的计算方法。部分企业还披露了其范围三历史排放数据,便于追踪企业范围三排放变化及减排进展。但核算方法学信息披露的缺失可能降低披露的可信度,无法确定排放的变化是否来自于方法学的l范围三披露鉴证已经起步,比例仍然偏低。在已经披露范围三排放数据的144家企业中,不到23%的企业提供了针对范围三排放的第三方验证/鉴证报告。l仅少量企业披露了范围三减排目标和减排行动。在所有样本企业中,仅有不足5%的企业设定了明确的范围三减排目标,仅有约3%的企业设定了范围三净零目标。基于研究,我们发现公司在范围三信息披露方面处于以下三个主要阶段:1.大部分企业基础信息披露缺失,亟需开展从零到一的范围三碳排放核算和披露行动:在调研的样本中,我们注意到接近80%的企业并未对外公布任何关于其范围三排放的数据。鉴于国内外对范围三排放披露政策的日益强化,我们建议这些企业未雨绸缪,响应政策要求,开展范围三排放的盘查和披露工作。2.部分企业开展披露但实质性内容缺乏,需要参考行业领先企业实现从基础披露到最佳实践的跃升:我们发现,一少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开始了范围三排放信息的披露工作,但其披露内容缺乏实质性和规范性。在范围三的15个排放类别中,这些企业往往只选择了一些实质性较低的类别进行披露,例如仅披露了员工通勤和商务旅行等。这种披露方式虽然在形式上符合了部分披露要求,但实际上并没有深入到范围三排放的核心问题。3.极少数的企业在范围三披露中表现良好,未来仍有不断提升的空间。这些企业的信息披露基本符合目前范围三信息披露的最佳实践,但未来可以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并协同价值链上下游落实减排行动。7针对以上研究发现,我们对上市公司提出以下建议:1.积极行动,尽快启动范围三碳排放核算和披露工作:企业应认识到范围三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尽快开始部署范围三排放的盘查和披露工作。2.严格参照核算标准,提升数据可比性:企业应选择国际和国内通用的标准,例如《温室气体核算协议(GHGProtocol)》进行范围三碳排放的核算和披露,以提高核算准确性、透明度、可比性,并与国际最佳实践保持一致。3.开展实质性分析,识别重点排放源:企业应明确优先级,将资源优先分配给具有较大影响的排放源,并在对外披露时清晰阐明未纳入核算的类别及排除原因。4.披露核算方法学,提高信披透明度:企业应披露清晰明确的方法学报告,以提高其在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收集、计算和报告方面的透明度和可信度。5.由财务数据转向物理数据及供应商数据,实现信披质量跃升:企业应从高实质性议题和高优先级数据点出发,逐步推进使用来自供应商和其他价值链伙伴的一手数据,提升数据质量。6.推进排放鉴证认证,提升数据可信度:有条件的企业应引入第三方对排放数据开展鉴证/认证工作,提高企业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7.设定范围三碳减排目标,开展减排行动:企业应积极设定针对范围三的减排目标、净零目标,并开展减排行动,助力中国“双碳”目标和全球应对气候变化。8.协作共创零碳价值链:企业应携手价值链各个环节,推动和赋能供应商、客户(例如金融机构推动客户碳盘查)及相关合作伙伴开展碳排放相关数据收集,提升范围三活动数据的准确性,并推动创新绿色技术和解决方案的开发和应用。同时,我们建议相关政府部门未来逐步提高范围三碳排放披露要求的强制性,并为企业开展范围三碳盘查和披露提供能力建设,以及研究出台鼓励企业针对范围三碳减排的相关激励机制。我们还建议第三方评级机构把范围三披露作为重要考量因素,建议第三方鉴证机构提升内部对于范围三鉴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拓展完善服务范围。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由于采纳的范围三核算标准、边界、方法学、数据来源及排放因子等都不统一,很难直接比较不同企业范围三排放数据。因此,我们建议现阶段各相关方应重点关注和比较企业范围三披露表现,例如对核算标准和核算方法的披露,是否披露实质性数据以及是否开展了减排行动等,暂时不宜直接比较不同企业间的范围三排放总量情况。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企业开展气候信息披露的政策呈现加速趋势,企业对范围三排放披露需求越来越紧迫。2023年,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了首批两份准则最终稿《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1号:可持续发展相关财务信息披露一般要求》(IFRSS1)和《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IFRSS2),旨在为全球企业提供一套可持续信息披露的通用准则,这其中明确要求全球企业参照《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rotocol)报告包括范围三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此后,ISSB相关准则获得了欧洲、美国、中国香港、中国大陆、新加坡等地可持续信息披露要求的响应与认可。2023年,欧盟委员会发布首批12项《欧洲可持续报告准则》(EuropeanSustainabilityReportingStandards,ESRS)。该准则作为欧盟《企业可持续性报告指令》(CorporateSustainabilityReportingDirective,CSRD)的配套文件,是欧盟绿色新政(EuropeanGreenDeal)的一部分,旨在提高企业透明度,促进可持续投资,并帮助实现欧盟的长期环境和气候目标。在环境报告中,CSRD及系列文件要求欧盟企业对其完整的价值链(范围一、二和范围三)碳足迹进行核算并设定(科学的)碳目标。同时,欧盟相关方还积极响应各类国际可持续性报告标准,并在随后发布了ESRS与IFRSS2的响应文件,以促进全球范围内可持续信息披露的可比性和一致性。2024年3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也通过了一项关于气候信息披露的最终规则6,旨在为投资者提供一致、可比、有用的决策信息,并为申报人提供明确的报告要求。规则要求上市公司需要在其年度报告和注册表中披露与气候相关的信息,包括重大的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对于大型加速申报公司和加速申报公司,需要分阶段进行鉴证。2024年3月,香港特区政府发布有关发展香港可持续披露生态圈愿景宣言,旨在使香港成为首批将本地可持续汇报准则衔接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的司法管辖区。同年4月,香港交易所(HKEX)就《优化环境、社会及管治框架下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咨询文件刊发“咨询总结”,并计划分层次、分阶段逐步引入ISSB气候准则。新气候规定尽可能反映了IFRSS2的内容,根据发行人的层级(大型股发行人、大型股发行人以外的主板发行人和GEM发行人)逐步推行范围一、二、三排放数据的强制披露。自2025年1月1日及之后财政年度起,港股所有6该披露规则当前暂未生效。由于反对者认为SEC要求企业报告温室气体排放及气候风险信息超越了其权限,因此SEC已于2024年4月初宣布暂停执行这一新规。8上市公司需要披露范围一和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对于范围一、二以外的排放数据7,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成分股公司自2025年1月1日或之后的财政年度执行“不遵守就解释”,并于2026年1月1日或之后的财政年度起执行强制披露。2024年4月12日,在中国证监会统一部署下,中国三大交易也所同时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简称“指引”),并于2024年5月1日正式生效实施。指引要求A股上市公司披露其温室气体范围一、范围二排放量,并鼓励有条件的披露主体披露温室气体范围三排放量。指引同时提出公司应当围绕“治理—战略—影响、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与目标”四个核心内容开展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分析和披露。同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也正式发布中国《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简称“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与IFRSS1在信息质量特征、披露要素和相关披露要求上总体保持衔接。2024年11月,三大交易所再次发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简称《指南》)并先行设置《第一号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和《第二号应对气候变化》两份具体指南,从内容和框架上均呼应了IFRSS1和S2的内容。在具体议题上。《指南》选择了当前国际上最受关注的应对气候变化议题,并对范围三排放核算和披露制定了更明确的指南。9102.研究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我们选取了沪深300指数8、H股9及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10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去重处理以确保样本的独立性,最终确定了667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此样本涵盖了中国大陆、香港特别行政区的重点上市公司。我们从这些公司的官方网站、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平台中收集了其2023年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11,重点关注其温室气体排放相关定性信息和定量数据的披露。我们梳理了样本企业范围三排放相关信息的披露情况,包括是否披露了具体的排放数据、数据实质性与可信度、是否设定了减排目标等,以评估他们在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方面的表现和差异。通过上述研究,我们旨在为投资者、政策制定者和企业本身提供关于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上市公司温室气体排放(尤其是范围三排放)的深入分析,并推动上市公司强化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透明度和行动力。8沪深300指数是一个由上海和深圳证券交易所中规模大、流动性好的300只A股股票组成的股票市场指数,反映了9H股是经证监会批准,在中国内地注册成立,但选择在香港联合交易所(HongKongStockExchange)上市,供境外投资者认购和交易的股。H股上市公司覆盖一部分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的10恒生大型股指数(HangSengCompositeLargeCapIndex,简称HSLI)是恒生指数公司编制的一个股票市场指数,它包含了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的市值最大、流动性最好的大型股公司。这些公司通常整体市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恒生大型股指数旨在反映香港股市中大型股的表现,是投资者观察和投资11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披露来源包含企业官网可持续发展页面公开信息,企业可持续发展相关年度报告(ESG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以及企业在其报告或官网中提及并公开3.研究发现研究发现,在667家样本企业中,共有562家披露了2023年范围一、二温室气体排放,占比达到84%,而披露范围三的企业仅144家,占样本比例22%(图1,图2)。整体看来,在近年来全球政策和交易所要求的推动下,企业范围一、二信息披露逐渐成熟,而范围三披露仍然刚刚起步。图2-企业范围三排放披露情况22%a未披露图1-企业范围一二排放披露情况84%图2-企业范围三排放披露情况22%a未披露图1-企业范围一二排放披露情况84%a未披露从行业细分12来看,金融行业、信息技术和工业行业披露企业数量较多。而从行业披露率上来看,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和消费品行业披露率较高,其余行业均不足30%。其中,工业、医疗保健、能源和原材料行业披露率较低(图3)。4%0图3-不同行业企业范围三披露情况43%30%29%21%26%24%35%12%15%5%4030201012具体行业分类详见附件1.GICS行业分类参照表11对比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沪深300指数以及H股上市公司,我们发现,恒生大型股指数企业整体范围三披露情况相对领先,公开披露率达到51%,沪深300企业披露率约为21%,H股企业披露率则不足20%,低于平均水平(图4)。图4-A股、港股企业范围三公开披露率51%21%21%13%沪深300H股恒生大型股指数香港交易所(HKEX)于2024年4月就《优化环境、社会及管治框架下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的咨询文件刊发总结(“咨询总结”明确了气候相关披露的新规定(“新气候规定”)。新气候规定尽可能响应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S2号—气候相关披露》(IFRSS2),并利用分阶段实施的做法实施新规定13。新气候规定要求:(a)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财政年度,所有上市发行人(即主板上市发行人及GEM上市发行人)强制规定需要披露范围一和范围二的温室气体排放;(b)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财政年度,除了范围一和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所有发行人均须披露)外,所有主板上市发行人须按“不遵守就解释”基准就新气候规定进(c)2026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财政年度,大型股发行人(即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成份股发行人)强制规定要在ESG报告中就新气候规定进行汇报;及(d)2025年1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财政年度,除了范围一和范围二温室气体排放(所有发行人均须披露)外,我们亦鼓励GEM上市发行人自愿就新气候规定进行汇报。因此,在整个2025财政年度内属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成份股的发行人须在其2026财政年度的ESG报告中作强制气候汇报,并于2027年刊发有关ESG报告。为免生疑问,一旦发行人须按新气候规定作出强制披露,日后即便其不再属恒生综合大型股指数成份股,其仍必须继续根据新气候规定披露资料。13香港交易所就《优化环境、社会及管治框架下的气候相关信息披露》咨询文件刊发《咨询总结》(2024年4月)1213在已经披露范围三信息的144家企业中,有超过六成企业明确表示参考《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rotocol)》开展范围三排放核算和披露,有超过两成企业参考ISO14064标准进行核算和披露,还有部分企业未披露其使用/参照的标准(图5)。图5-企业范围三排放核算参考标准GHGProtocolISO14064其他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在不同地区、面对不同利益相关方可能都会面临不同的排放信息披露要求。目前,ISO14064和GHGProtocol都是业界公认的温室气体报告的标准框架,广泛应用于各种组织和行业。两者都可以帮助组织量化和报告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组织实施有效的温室气体管理和减排措施,以应对气候变化挑战。然而,在排放分类和报告方法上,ISO14064和GHGProtocol之间也存在一些差异。ISO14064标准使用了一个两级分类系统,第一级包括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第二级进一步划分为六个具体的排放类别。GHGProtocol则采用了一个三级分类系统,首先是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然后是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而范围三又分为15个类别。由于ISO14064并未引入范围三的概念,因此,除去可以与GHGProtocol中范围一、二相对应的直接排放和第二类间接排放外,其他四个间接排放类别与GHGProtocol的范围三排放类别有很多重在这种情况下,部分企业在信息披露的过程中选择同时从ISO14064和GHGProtocol两个维度进行信息的披露与整合,响应不同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也提升企业排放数据在不同场景下的可比性。目前由于国际和国内已经开展范围三披露的企业大多数选择使用GHGProtocol标准,ISSB也建议使用GHGProtocol,并且国内三大交易所发布的相关指引也主要参照了GHGProtocol标准,因此GHGProtocol成为相对主流的参照标准。GHGProtocol建议企业按照15个类别披露其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数据。一方面可以推动企业披露更细致、透明和可比较的温室气体排放信息,提升气候行动的透明度和一致性;另一方面,也能帮助企业在复杂的价值链各环节中有效识别排放热点,增强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的管理能在667家样本企业中,约19%的企业说明了其范围三排放所覆盖的类别;其中,仅有12%的企业披露了相关排放类别的数据14,其余约7%的企业仅披露了其范围三排放总量及数据覆盖类别,未根据类别开展细分数据的披露。在范围三的15个类别中,企业应当优先披露最具有实质性/重要性的范围三类别。但研究发现,样本企业对具有实质性/重要性的范围三类别披露严重不足。例如,在所有样本企业中,仅有约7%的企业披露了其类别1的排放情况(而类别1对大部分企业的范围三都具有实质性)。另外一个例子是金融行业。在样本企业中,金融行业企业披露范围三比例高达35%,但是,披露了范围三类别15(投融资组合碳排放)这一金融机构范围三最重要类别的企业比例仅7%。在企业披露的类别中,运营废弃物(类别5)、商务差旅(类别6)和员工通勤(类别7)披露较多,而下游运输及配送、产品加工及使用、投资等下游排放类别数据收集难度较大,披露较少(图6)。目前关键排放类别披露比例仍较低,企业在范围三排放信息披露的实质性方面亟需强化。14企业对范围三排放数据的披露可以分为四类:1.披露范围三排放总量和各类别排放量/占比;2.披露范围三排放总量和部分类别排放量/占比;3.披露范围三排放总量,并说明其覆盖类别(无具体类别数据4.仅披露范围三排放总量1415图6-样本企业范围三各类别披露情况图6-样本企业范围三各类别披露情况1.外购商品与服务2.资本商品3.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4.上游运输和配送5.运营中产生的废物6.商务旅行7.雇员通勤8.上游租赁资产9.下游运输和配送10.售出产品的加工11.售出产品的使用12.处理寿命终止的售出产品13.下游租赁资产14.特许经营权15.投资5%3%3%1%3%2%2%1%2%燃料和能源相关活动指未包含在范围一和范围二中的燃料与能源相关活动7%6%6%7%8%7%*对于类别1而言,研究发现,在667家样本企业中,仅有约7%的企业披露了其类别1的排放。其中,恒生综合大型股发行实体类别1披露率达到33%,而沪深300和H股企业类别1披露率图7-各类型公司范围三类别1排放数据披露率33%7%2%沪深300H股恒生综合大型股16从行业分布情况来看,通讯服务、非日常生活消费品15和房地产行业企业类别1披露比例较高,而能源行业和原材料行业企业不管是在范围三排放总量的披露上还是在类别1排放量的披露上都位居末尾(图8)。图8-不同行业企业类别1披露情况图8-不同行业企业类别1披露情况19%17%14%14%9%9%6%5%2%0%品40302010019%范围三类别15包括报告企业在报告年份的投资产生的,未包括在范围一或范围二中的排放。此类别既适用于投资者(即以盈利为目的进行投资的公司)和提供金融服务的公司,也适用于非利润驱动的投资者(如多边开发银行)16。在样本企业中,仅有约2%的企业披露了其类别15的排放数据,其中以房地产、金融和非日常消费品行业企业为主(图9)。图9-不同行业企业类别15披露情况图9-不同行业企业类别15披露情况7%6%2%1%1%1%0%0%0%0%40302010011%品15按照GICS行业分类标准,非日常生活消费品属一级行业,其下包括汽车与汽车零部件(汽车零配件、汽车)、耐用消费品与服装(家庭耐用消费品、休闲设备与用品、纺织品、服装与奢侈品)、消费者服合消费者服务)、媒体、零售业(经销商、互联网与直销零售、多元化零售、专营零售)五16《企业价值链(范围三)核算与报告标准》,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对于金融行业企业和机构而言,类别15是其范围三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在全部102家金融机构中,仅有不到7%的企业覆盖了其类别15排放。通过对类别15排放的梳理、追踪和披露,金融机构可以更好地识别其投融资活动的排放情况,有效管理和应对气候相关风险--包括转型风险和物理风险。同时,披露投融资活动的碳排放量可以鼓励金融机构将更多资源投向绿色和低碳项目,从而促进经济的绿色转型。2023年6月,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正式推出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S2号——气候相关披露》(IFRSS2),该准则突出了企业在气候相关事项上的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包括但不限于气候风险评估和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与此同时,IFRSS2的应用指南规定从事与资产管理、商业银行和保险业相关金融活动的企业必须披露融资排放的额外信息和具体信息(即范围三类别15,投融资排放)。研究发现,样本企业大部分没有披露详细的范围三核算方法学,包括排放因子类型及来源,计算过程中使用财务数据、物理数据还是供应商数据等。例如,范围三类别1排放包括报告企业在报告年份购买或收购的商品和服务的提取、生产和运输(不包含在类别2-8的部分)环节产生的全部排放17。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类别1是其范围三排放中重要且通用的组成部分,是具有实质性的。然而,针对已经披露类别1的企业,不足三成同时披露了其类别1的计算方法。目前,企业主要采用物理数据/财务数据结合行业平均排放因子,极少数企业采取了来自于供应商的数据。披露核算方法学,有利于提高企业范围三信息披露的透明度,提高不同企业之间数据的可比性和企业自身逐年数据的可比性。当前,在披露范围三排放的样本企业中,有60%的企业披露了其历史排放数据,约有40%的企业首次或仅披露了当年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情况。披露历史排放数据有利于追踪企业范围三排放变化及减排进展。但是,核算方法学信息披露的缺失可能降低连续披露的可信度,无法确定排放的年际变化是来自于方法学的调整,还是由于企业的减排17《企业价值链(范围三)核算与报告标准》,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rotocol)1718基于GHGprotocol《范围三排放计算技术指南(TechnicalGuidanceforCalculatingScope3Emission)》,企业在计算类别1排放时可以使用特定供应商法、混合法、平均数据法和基于支出的方法。其中,特定供应商法和混合法要求报告公司从供应商处收集数据,平均数据法和基于支出法则使用“二手”数据(即行业平均数据)据法和基于支出法则使用“二手”数据(即行业平均数据)17。供应商特定方法从产品或服务供应商处收集产品层级“从摇篮到大门”的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数据。混合法结合使用特定供应商的活动数据(如有)和二手数据来填补空白。包括:直接从供应商处收集分配的范围1和范围2排放数据;根据供应商物理活动数据,计算对应产品或服务上游排放量,并应用适当的平均排放因子;以及使用二手数据计算上游排放量(在无法获得供应商特定数据的情况下)平均数据法通过收集所购商品或服务物理单位的数据,并结合相关的二级(如行业平均)排放因子来估算采购商品和服务的排放量基于支出的方法通过收集所购商品和服务的财务数据,并结合相关二级(如行业平均)排放因子,估算商品和服务的排放量。对于企业而言,基于财务数据的计算很难让其跟踪减排进展,展现减排成果。因此,为了更有效地追踪减排绩效,GHGprotocol建议企业使用来自供应商和其他价值链伙伴的的一手数据,来计算范围三重点减排类别的排放。考虑到企业在实践过程中来自供应商及其他价值链伙伴的数据收集难度较大,因此,企业可以先采用财务或采购数据进行核算,并随着时间不断提高数据质量。发现六:范围三披露鉴证已经起步,但鉴证在信息披露的基础上,考虑到范围三排放覆盖的环节广泛且数据复杂,通过邀请第三方鉴证机构为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核算方法符合标准要求等方面进行核验,可以提升信息披露的可信度。在披露范围三信息的144家企业中,仅有不到23%的企业披露了针对范围三排放的第三方鉴证/核查报告。发现七:仅不足5%企业设定范围三减排目标准确透明的范围三核算和披露是企业开展范围三管理和减排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设定范围三减排目标并与上下游协作推进减排行动。研究发现,所有样本企业中,只有不足5%的企业设定了范围三减排目标18,仅有约3%的企业设定了范围三净零目标。整体看来,恒生大型综合股指数企业目标设定情况相对较好,沪深300和H股企业范围三减排目标和净零目标披露率上均低于平均水平(图10)。在未来,随着范围三排放信息披露逐渐走向强制和规范,建议企业未雨绸缪,积极设定针对范围三的减排/净零目标,并按照类别细化排放目标,制定针对性的减排行动以支持减排目标的实现。图10-企业范围三减排/净零目标披露情况39%25%25%14%9%8%3%沪深300H股恒生综合大型股18包括设定部分类别/事业群/集团等范围三减排目标的企业1920基于研究,我们发现中国大陆和香港地区主要上市公司在范围三信息披露方面主要处于以下三个主要阶段:1.大部分企业基础信息披露缺失,亟需开展从零到一的排放核算和披露行动:在调研的样本中,我们注意到接近80%的企业并未对外公布任何关于其范围三排放的数据。鉴于国内外范围三排放披露政策的日益强化,我们建议这些企业未雨绸缪,响应政策要求,开展范围三排放的盘查和披露工作,提前为未来可能的强制披露要求做好准备,以确保在政策环境发生变化时能够迅速适应并维持其市场竞争力。2.部分企业开展披露但实质性内容缺乏,需要参考行业领先企业实现从基础披露到最佳实践的跃升:我们发现,一少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开始了范围三排放信息的披露工作,但其披露内容缺乏实质性和规范性。在范围三的15个排放类别中,这些企业往往只选择了一些实质性较低的类别进行披露,例如仅披露了员工通勤和商务旅行等。这种披露方式虽然在形式上符合了部分披露要求,但实际上并没有深入到范围三排放的核心问题。3.极少数的企业在范围三披露中表现良好,未来仍有提升空间。这些企业的信息披露基本符合目前范围三信息披露的最佳实践,未来可以进一步提升数据质量,协同价值链上下游落实减214.上市公司范围三排放披露建议基于对样本企业的分析,我们提出了8条针对中国上市公司的范围三披露建议,以期助力企业不断提升和完善范围三核算与披露。1.排除畏难情绪,尽快启动范围三排放核算和披露工作随着全球企业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不断深入,作为企业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范围三的核算和披露越来越受到各利益相关方的关注。许多国家和地区已经对企业范围三的排放披露提出要求和指导,各个证券交易所、评级机构和投资机构也在逐步将范围三排放纳入其评价范畴内,因此,尽早开展范围三排放的核算与披露有助于企业应对未来的外部环境变化。对于企业而言,由于范围三的排放涉及范围广,牵涉利益相关方数量多,核算范围和边界模糊,相关的活动水平数据分散,上下游合作伙伴数据收集困难等问题,企业在量化排放和推进减排的工作时常常受到阻碍。同时,企业内部对于范围三排放的认知不足、缺乏必要知识和能力,也为范围三核算和披露相关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和阻碍,企业应当排除畏难情绪,采取先易后难的工作思路,尝试先从范围三热点分析开始(即选择范围三15个类别中对企业比较重要的几个类别先开始盘查),再扩展到全面盘查。例如,针对范围三类别1外购商品和服务,由于采购产品的直接碳足迹信息难以获取,可以从基础合规开始,先基于财务数据进行粗略计算,未来逐步从财务数据切换到物理数据,从二手数据切换到一手数据,不断提升数据精准度。与此同时,在开展范围三盘查相关工作的过程中,企业也可以通过组织培训赋能员工,提升员工对于供应链排放的认知,实现排放数据的有效收集、管理和报告。随着员工对范围三排放了解的深入,他们也可以更加有效地参与到企业的减排行动中,从而提高整个组织的减排效率。2.严格参照核算标准,提升数据可比性在样本企业中,绝大部分企业在核算和披露自身碳足迹时都会参考温室气体核算体系(GHGProtocol)和ISO14064标准,此外还有部分企业使用其他地区标准或未披露其参考标准。2023年,在ISSB发布的IFRSS2文件中明确建议企业优先考虑参考GHGProtocol对范围三排放进行核算和披露。但同时,ISSB也充分考虑到不同地区惯常采用的温室气体核算标准各有不同,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企业在确定核算范围和选择核算方法时的决策(如依据股权比例或控制权进行核算)。此外,企业在不同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间的转换,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额外成本,因此,ISSB也为企业设定了一系列豁免情景。在中国大陆地区,2024年11月,沪、深、北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三大交易所)同时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征求意见稿)》(简称“指南”)中也明确参考了GHGProtocol制定的核算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流程和方法,并建议有条件的主体对范围三15个类别进行核算和披露。3.开展实质性分析,识别重点排放范围三实质性分析是指企业对其价值链中非直接控制的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深入、详尽的评估和分析,包括对企业活动产生的所有间接排放的全面审视,以识别企业带来重大影响和对企业自身具有潜在重大影响的排放源。由于企业实际业务结构的不同,企业范围三排放可能并不涉及全部15个类别,例如,农业的排放主要集中于其上游价值链;制造业的排放往往与其上游原材料紧密相关;而对于信息通信技术(ICT)行业,排放则主要来自于产品的使用阶段,即下游环节19。对于范围三的15个类别,虽然企业宜尽量做到完整,但核算范围三全部相关类别的排放可能存在较大挑战。例如,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存在范围三活动,但由于数据缺乏或其他限制因素而无法估计排放。因此,企业开展实质性分析对于其明确信息收集优先级、识别热点排放源有着重要意义。在数据收集和排放核算阶段,实质性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将精力和资源优先分配给那些具有较大影响和显著贡献的排放源。对于那些不相关的类别,企业可以不必开展详尽的核算和量化工作。而在对外披露相关信息时,企业应当清晰地阐明哪些类别未被纳入核算,并详细解释排除的原因,以展示企业在界定核算边界时的合理性和审慎性。19碳信托《范围三(价值链)核算与减排指导手册》22GHGProtocol将企业范围三排放划分为15个类别,企业则应根据标准的定义核算全部相关的范围三排放,并披露和说明排除项。在某些情况下,企业可能存在范围三活动但由于数据缺乏或其他限制因素而无法估计排放,企业需要遵循相关性、完整性、准确性、一致性和透明性的原则,评估是否将某些活动从范围三清单报告中排除。同时,企业宜对预期有最显著的温室气体排放、提供最重要温室气体减排机会、与企业商业目标最为相关的范围三活动数据收集工作进行优先排序。在排列优先级的过程中则可以考虑排放规模、价值链风险和机遇、准确数据可得性等因素。对于优先级较高的活动收集更高质量的数据,这也可以使企业将资源集中在最重要的价值链排放环节上,从而更有效地设定减排目标,并持续追踪和展示温室气体减排进程。范围三相关活动实质性评估标准范围三相关活动实质性评估标准20规模温室气体排放显著,对企业预期的范围三排放总量影响重大影响力企业对价值链排放环节减排的潜在影响力风险对企业的风险(如,气候变化相关的财务、监管、供应链、产品与客户、诉讼、声誉风险等)利益相关方被关键利益相关方认为是重要的(如客户、供应商、投资者外包活动以前在企业内部完成而现在进行外包的活动,或报告企业外包但同行业其他企业通常在其内部完成的活动行业指南被特定部门相关指南识别为显著的活动其他满足企业或行业部门开发的确定相关性的附加标准20此表由碳信科技基于GHGProtocol《企业价值链(范围三)核算与报告标准》整理234.披露核算方法学,提高信披透明度在国际可持续准则理事会(ISSB)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披露准则第2号——气候相关披露》(IFRSS2)的推动下,范围三排放的披露将在未来成为强制性要求,而遵循更加严谨、科学的披露方式,可以帮助企业确保其信息披露的合规性。通过披露清晰明确的范围三方法学,企业一方面在内部建立并持续提升碳管理能力,另一方面,在提升企业间数据可比性的同时,企业也可以充分向投资者、监管机构和其他利益相关方展示其在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收集、计算和报告方面的透明度和可信度。研究发现,仅有不到3%的企业明确披露了范围三方法学,披露清晰明确的方法学,需要成为未来企业开展范围三信息披露的方向。对于金融行业而言,类别15投融资排放(FinancedEmission)通常是其范围三排放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发现,部分领先的金融行业企业已经率先行动,针对其投融资组合排放,制定并公开相应的排放核算方法学。汇丰控股自2021年起首次披露了投融资排放,到目前为止已经参考PartnershipforCarbonAccountingFinancials(PCAF)指引,对其投资组合中石油和天然气、电力和公用事业、汽车、航公等7个主要行业建立起排放核算方法学。针对不同类别的投融资排放,公司每年更新发布排放方法学报告(HSBCHoldingsplcFinancedEmissionsMethodology),报告主要内容包括21:1.方法学步骤:汇丰控股采用了三步方法论来评估投融资排放和设定目标,这些步骤与行业推荐的标准相一致,以确保可比性和透明度。Step1:将基于情景的碳预算转化为基准Step2:评估交易对手层面的一致性Step3:评估投资组合层面的一致性2.基准情景的选择:汇丰控股选择国际能源署(IEA)的净零排放(NZE)情景,与1.5°C温升情景相一致,并且符合新西兰银行联盟(NZBA)的标准。3.投融资排放的覆盖范围:公司对于其不同行业投融资排放的覆盖范围进行了明确的划定,例如:对于石油和天然气行业,覆盖其范围一二三排放,而对于水泥行业仅覆盖其范围一和二的排放。21报告主要内容来自HSBCFinancedEmissionsandThermalCoalExposuresMethodology2024,HSBCHoldingsplcAnnualReportandAccounts2024和HSBCGreenhouseGas(GHG)EmissionsReportingGuidance202324254.投融资排放的计算方法:汇丰控股的融资排放计算基于PCAF的指导,定义了金融机构应如何核算其范围三第15类(投资)排放(即其投融资排放并根据不同行业类别披露其对应的排放计算方法。5.数据来源:汇丰控股使用内部数据和外部供应商提供的数据来丰富其数据,包括从证券交易所、公司注册机构和其他来源直接获取的数据。6.前瞻性排放的估计:汇丰控股开发了一个动量路径,用于每个行业投资组合,以提供组合一致性、资本配置和风险管理所需的洞察。7.一致性的测量:汇丰控股为不同投资组合设定了2030年的目标,并通过比较2030年相对于基准情景的投融资排放强度来评估投资组合的一致性。此外,公司还就不同的行业与投资组合的减排目标进展进行定期追踪和披露。在企业开展范围三排放盘查和信息披露的初期,由于基础物理/活动数据收集存在一定难度,许多企业在起步阶段会采用以财务数据为主的方法来估算其价值链上下游(尤其是类别1“外购商品和服务”)的排放情况。基于财务数据的方法一般使用采购数据,将“采购金额”与对应的排放因子(EEIO)进匹配,得到排放估算值。这种方法可以在初始阶段为企业提供一个粗略的排放概览,有利于企业快速识别排放热点和重要类别。然而,由于基于财务的计算方法依赖于二手数据,缺乏与具体业务操作相关的详细信息,很难反映企业的实际排放情况,也很难用于跟踪企业的排放变化和减排进展。因此,长期看来,我们建议企业从高实质性议题和高优先级数据点出发,采取物理活动数据和财务数据相结合的策略,并逐步推进使用来自供应商和其他价值链伙伴的一手数据,提升数据质量,也为后续范围三减排目标设定和落实打下坚实基础。案例:物理数据结合财务数据,提升范围三计算恒隆地产在进行范围三排放披露时,明确标明其各类别计算方法、排除理由、数据收集类型、和排放系数来源。其中公司类别1采用物理数据与财务数据相结合的方式,对于实质性较高的隐含碳排放(即购买或收购的建筑物料所产生的排放)使用物理数据,而对于外购非产品相关的商务和服务采用财务数据,展示了公司对于排放相关数据的收集和管理能力,也有效提升了数据的透明度、可信度22。22案例信息来自《恒隆地产2023可持续发展报告》26276.推进范围三排放鉴证,提升数据可信度研究发现,在所有披露范围三信息的样本企业中,不足三成披露了其针对范围三排放数据的鉴证报告。一方面,范围三排放涉及的环节多、数据复杂,通过第三方的鉴证可以提高企业碳排放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增强企业在投资者和消费者心中的信誉。另一方面,第三方机构在开展范围三温室气体排放的鉴证时,不仅关注数据来源的准确性,也会对企业计算方法学以及排放因子选取进行审核,可帮助企业完善其范围三计算方法。因此,企业引入第三方对排放数据开展鉴证工作,有利于在内部推动其采取科学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标准,建立完善核算方法学,这也能帮助企业更好应对未来的监管趋势。此外,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也发现,部分第三方鉴证机构只能提供基于ISO14064的认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材料的电学性能》课件
- 胸锁关节脱位的临床特征
-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静态网页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理工大学《数据挖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理工大学《计算机辅助绘图B(AutoCAD)》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昆明城市学院《中国民族音乐鉴赏》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斑马鱼学习小结》课件
- 溺水的临床特征
- 凯里学院《第二外国语(3)》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九江学院《前端开发框架技术实战》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教师资格考试高级中学面试生物试题与参考答案
- 年终总结数据对比分析图表
- 2024-2025学年统编版初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及答案指导
- 一对一教学管理制度
-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
-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专项练习1000题集锦
- 2024年2024年离婚协议书模板电子版
- 意义生活:符号学导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 期末复习专项练习题(选择+填空)(含简单答案)
- 2024版简单租房合同范本下载
- 2023年辅警考试公安基础知识考试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