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下)学习目标与要求一、课标要求:二、学习目标: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1.结合资料,了解生态脆弱区的含义,认识其主要的分布特征。2.运用资料,说出北方农牧交错带自然环境的特点并分析其土地退化的原因。3.运用资料,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说明其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4.通过对区域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探究,深刻领悟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基础知识回顾思考:1.20世纪后期,浑善达克沙地为什么草场退化严重?2.现在的浑善达克沙地是如何从沙源地变成了生态绿洲?一、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
我国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距离北京西北部约180千米,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地区。20世纪后期,这里草场退化严重,沙尘暴频发,成为京津地区沙尘的主要来源地之一。如今这里绿洲重现。一、内蒙古东部的浑善达克沙地二、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这里历史上曾是水草丰美的大草原,20世纪60年代后,当地人口大量增加,人们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草原基本消失。
至20世纪90年代初,全市耕地面积达160万公顷,但90%的耕地出现水土流失和风蚀沙化,有的农民被迫举家搬迁。【思考题】阅读教材图2.20、图2.21.以及相关的文字材料,思考下列问题:1.乌兰察布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2.20世纪60年代以后,乌兰察布市草原基本消失的原因是什么?3.乌兰察布市由种植早春作物小麦、莜麦等粮食作物转变为种植晚秋作物马铃薯和甜菜等经济作物的原因是什么?4.通过退耕还林(草),乌兰察布市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5.乌兰察布市通过生态整治带来了哪些积极效益?二、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问题1.乌兰察布市的地理位置有什么特点?
乌兰察布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远离海洋,深居内陆。二、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问题2.20世纪60年代以后,乌兰察布市草原基本消失的原因是什么?20世纪60年代后,当地人口大量增加,人们大面积垦草种粮,导致草原基本消失。二、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问题3.乌兰察布市由种植早春作物小麦、莜麦等粮食作物转变为种植晚秋作物马铃薯和甜菜等经济作物的原因是什么?优化种植业结构,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增加农民的收入。二、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问题4.通过退耕还林(草),乌兰察布市农业土地利用结构、农业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土地利用结构中草地和林地的比重大,林地的比重上升,草地的比重略有下降,耕地的比重大幅度下降;农业产业结构中畜牧业比重上升,种植业比重大幅度下降。二、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问题5.乌兰察布市通过生态整治带来了哪些积极效益?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促进乌兰察布市农村农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水平,实现了区域脱贫致富。同时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实现了社会、经济和生态三大效益有机统一。二、乌兰察布市实施退耕还林(草)三、南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阅读课本23页,并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它有什么典型特征?2.贵州喀斯特地区为什么出现了大面积的石漠化?3.为什么喀斯特地区总是与贫困交织在一起?1.什么是喀斯特地貌?它有什么典型特征?可溶性岩石(如碳酸盐岩、硫酸盐岩等)在流水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貌。典型特征:奇峰林立,地表崎岖,岩石绚丽。地表常见有石芽、石林、峰林、溶沟、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形态;地下则发育着地下河、暗湖、溶洞。溶洞内有多姿多彩的石笋、钟乳石和石柱等。三、南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三、南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2.贵州喀斯特地区出现大面积石漠化的原因3.为什么喀斯特地区总是与贫困交织在一起?
石漠化有一个孪生兄弟,那就是贫困。贫困与石漠化总结伴出现,国家级三大集中连片贫困区,分别是乌蒙山贫困区、武陵山贫困区及滇黔桂石漠化贫困区,都与其本地喀斯特石漠化分布有关。三、南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石漠化原因石漠化危害石漠化治理措施山地坡度大降水多且集中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环境承载力下降加重自然灾害影响下游生态安全加剧贫困生态环境恶化恢复自然植被调整产业结构控制人口数量加强环保宣传力度提高政府监管力度三、南方喀斯特生态脆弱区的土地退化
荒漠化是土地退化的一种表现形式。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萨赫勒地区遭受罕亡,千百万人流离失所。这场惨剧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从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世界荒漠化防治运动。萨赫勒地区通常是指撒哈拉沙漠南缘东西延伸的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年降水量大多为100-500毫米。活动: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活动: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1.分析萨赫勒地区的气候等自然特征,并说明出现荒漠化潜在威胁的自然因素。
萨赫勒地区处于干旱与半干旱,热带沙漠与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气温高,蒸发旺盛,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2.萨赫勒地区的传统经济以自给性游牧业为主,20世纪以来,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及交通条件的改善,这里的游牧业向商品性定居牧业转变,根据图2.15分析这一转变对草场带来的影响。●传统的自给性的游牧经济:牲畜品种多样,经营规模小且分散,季节游牧,有利于牧草的恢复生长,是一种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经济模式。●商品性的定居牧业:牲畜品种的单一性,大规模的集中经营,采取掘井定居的经营模式,势必增加草场的压力,导致草场退化,甚至导致整个草场的毁灭。活动: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3.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急剧增加,粮食需求迅速增加。这一因素促使萨赫勒地区以南的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农牧用地之争加剧。人口过快增长和贫困是萨赫勒地区最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请解释图2.16,试提出一种解决非洲贫困问题的可能办法。人口过快增长,造成贫困饥荒与荒漠化的恶性循环,问题的源头就在人口的过快增长。如果控制人口增长与实行环境整治双管齐下,就可以避免恶性循环。活动:分析非洲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自然、社会经济因素课堂小结谢谢观看!高二—人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答疑课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下)▋课堂练习1.我国土地荒漠化分布较普遍,这些荒漠化形成的原因主要有()①风蚀、水蚀和盐渍化②风蚀、水蚀和沼泽化③过度开垦和过度放牧④常年在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下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我国9个省级行政区域,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读材料,完成1-2题。A▋课堂练习2.下列行为有利于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是()A.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B.开垦草原,种植农作物C.在草原上多放养牲畜D.砍伐沙漠地区灌木用作燃料
中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其中风蚀荒漠化187.3万平方千米,土壤盐渍化17.3万平方千米,冻融荒漠化36.3万平方千米。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9个省级行政区域,占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的99%。读材料,完成1-2题。A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据此回答3~5题。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4.“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六年级小学生暑假计划
- 社团编辑工作计划
- 2024年保密培训计划表
- 安全部门下半年工作计划
- 会计文员工作计划书范文
- 员工在职培训计划员工在职培训细则
- 2024社区双拥工作计划怎么写
- 新目标英语六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样本
- 2024大班班级工作计划范文
- 企业工会工作计划范例例文大全
- 慕课《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后习题及期末考试参考答案
- 因特智能锁说明书使用方法
- (新版)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学习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数据可视化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亚朵酒店-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中高端酒店领军成长加速正当时
- TSGD-(压力管道安装许可规则)
- 幼儿园小班数学《图形王国历险记》课件(修改版)
- 全飞秒激光近视手术
- 供应链公司运营方案
- 成套电气公司全员岗位职责及级别评定标准与月度绩效考核方案附全套绩效表
- 舆情监测服务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