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中医学院2024年毕业生OSCE考试复习指南 第一站 辩证论治_第1页
贵阳中医学院2024年毕业生OSCE考试复习指南 第一站 辩证论治_第2页
贵阳中医学院2024年毕业生OSCE考试复习指南 第一站 辩证论治_第3页
贵阳中医学院2024年毕业生OSCE考试复习指南 第一站 辩证论治_第4页
贵阳中医学院2024年毕业生OSCE考试复习指南 第一站 辩证论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贵阳中医学院2024年毕业生OSCE考试复习指南第一站辩证论

辨证论治试题1道,为必答题。供应一个简要病例,要求考生在60

分钟内在供应的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给定试题,分A、B卷统

一进行考试。答题详细要求:①完成中医辨证、立法、处方。②试验室

检查:仅供应协助检查所见的详细描述,不供应详细的西医诊断,由考

生作出西医诊断,但不要求回答详细的西医治疗方案。③要求病历书写

的完整性。考生必需完成病历中全部项目的问答。

一、感冒

是感受触冒风邪,邪犯卫表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临床表现以鼻

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为其特

征。

(一)西医相关诊断:一般感冒(伤风)、流行性感冒(时行感冒)、

上呼吸道感染等。

(二)中医辩证论治

1、风寒束表证

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

浮紧。治法:辛温解表。

代表方: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荆防达表汤组成:荆芥、防风、苏叶、白芷、生姜、葱头.橘红、杏

仁、赤苓、建曲。判防败毒散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芭、

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

2、风热犯表证

临床表现:身热较著,微恶风,汗出不畅,口渴欲饮,舌苔薄白或

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

代表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银翘散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

淡豆豉、牛芽子。葱豉桔梗汤组成:鲜葱白、苦桔梗、淡豆豉、焦山

桅、薄荷叶、连翘、甘草、鲜淡竹叶。

3、暑湿伤表证

临床表现:身热,汗少,肢体酸重,头昏重胀,渴不多饮,胸闷,

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代表方:新加香禽饮加减。

新加香雷饮组成.:香雷、银花、鲜扁豆花、厚朴、连翘。

4、气虚感冒

临床表现:恶寒甚,发热无汗,身楚倦怠,咳嗽、咯痰无力、舌苔

淡白,脉浮无力。治法:益气解表。

代表方:参苏饮加减。

参苏饮组成:人参、紫苏、葛根、半夏、前胡、茯苓、枳壳、桔梗、

木香、陈皮。

5、阴虚感冒

临床表现:身热,微恶风寒,少汗,头昏,心烦,口干,干咳痰少,

舌红少苔,脉细

数。

治法:滋阴解表。

代表方:加减威蕤汤化裁。

加减蕨蕤汤组成,:蕨蕤、葱白、桔梗、东白薇、淡豆豉、薄荷、甘

草、大枣。

6、阳虚感冒

临床表现:恶寒重,发热轻,四肢不温,语音低微,舌质淡胖,脉

沉细无力。治法:助阳解表

代表方:再造散加减。

再造散组成:黄黄人参甘草桂枝附子细辛羌活防风煨姜

川苜白芍大枣(夏月加黄苓、石膏,冬月不加)

二、哮喘

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

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一)西医相关诊断: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嗜酸性粒细

胞增多症。

(二)中医辩证论治

1、冷哮证

临床表现:喉中哮鸣如水鸡声,呼吸急促,形寒怕冷,天冷或受寒

易发,面色青晦,舌苔白滑,脉弦紧或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化痰平喘。

代表方: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

射干麻黄汤组成: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荒、款冬花、大枣、

半夏、五味子。小青龙汤组成: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

桂枝、五味子、半夏。

2、热哮证

临床表现:喉中痰鸣如吼,喘而气粗息涌,胸高胁胀,咯痰色黄或

白,黏浊稠厚,口苦,口渴喜饮,汗出,面赤,舌苔黄腻,、质红,脉滑

数或弦滑。

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

代表方.: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

定喘汤组成:麻黄、黄苓、桑白皮、杏仁、半夏、款冬、苏子、白

果、甘草。越婢加半夏汤组成:麻黄、石膏、生姜、甘草、大枣、半

夏。

3、寒包热哮证

临床表现:喉中鸣息有声,胸膈郁闷,痰黏色黄,或黄白相兼,烦

躁发热,恶寒无汗身痛,舌苔白腻罩黄,舌尖边红,脉弦紧。

治法:解表散寒,清化痰热。

代表方: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

厚朴麻黄汤组成:厚朴、麻黄、石膏、杏仁、半夏、五味子。

4、风痰哮证

临床表现:喉中痰涎壅盛,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巨卜,

咯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

多急,常倏忽来去。舌苔厚浊,脉滑实。

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代表方:三子养亲汤加味。

三子养亲汤组成:白芥子、苏子、莱瓶子。

5、虚哮证

临床表现:喉中哮鸣如鼾,声低无力,气短息促,动则喘甚,甚则

持续喘哮,舌质淡或偏红,或紫黯,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补肺纳肾,降气化痰。代表方:平喘固本汤加减。

平喘固本汤组成:党参、五味子、冬虫夏草、胡桃肉、灵磁石、沉

香、紫河车、苏子、款冬花、法半夏、橘红。

喘证:即气喘、喘息。临床表现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

翕动,不能平卧为特征。

(一)西医相关诊断: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

脏病、心脏性哮喘。

(二)中医辩证论治

1、风寒壅肺证

临床表现: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淡薄而带泡沫,

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而滑,

脉浮紧。

治法:宣肺散寒。

代表方: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

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华盖散组成:麻黄,紫苏,杏仁,橘红,桑白皮,茯苓,甘草C

2、表寒肺热证

临床表现:喘逆上气,胸胀或痛,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

痛,身热郁闷,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薄黄,舌边红,脉浮数或

滑。

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代表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麻杏石甘汤组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3、痰热郁肺证

临床表现: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黏色黄或夹有血色,伴胸

中郁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

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代表方:桑白皮汤加减。

桑白皮汤组成:桑白皮、半夏、苏子、杏仁、贝母、山桅、黄苓、

黄连。

4、痰浊阻肺证

临床表现: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

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二陈汤组成:半夏、橘红、白茯苓、甘草。

5、肺气郁痹证

临床表现: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息粗气憋,

胸闷胸痛,咽中如窒,但喉中痰鸣不著,或无痰声。平素常多忧思抑郁,

失眠,心悸。苔薄,脉弦。治法:开郁降气平喘。

代表方:五磨饮子加减。

五磨饮子组成:木香、沉香、槟榔、枳实、台乌药。

三、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系

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分别言之,有声无痰为咳,有痰无声为嗽,一般

多为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一)西医相关诊断:急慢性支气管炎、部分支气管扩张症、慢性

咽炎等。

(二)中医辩证论治

1、风寒袭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声重,气急,咽痒,咯痰淡薄色白,常伴鼻塞,

流清涕,头痛,肢体酸楚,或见恶寒发热,无汗等表证,舌苔薄白,脉

浮或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代表方:三拗汤合止嗽散加减。

三拗汤组成:麻黄、杏仁、甘草。

止嗽散组成:桔梗、荆芥、紫苑、百部、白前、甘草、陈皮。

2、风热犯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频剧,气粗或咳声嘶哑,喉燥咽痛,咯痰不爽,

痰黏稠或黄,咳时汗出,常伴鼻流黄涕,口渴,头、身痛,或见恶风,

身热等表证,舌苔薄黄,脉浮数或浮滑。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代表方:桑菊饮加减。

桑菊饮组成:桑叶、菊花、桔梗、连翘、杏仁、甘草、薄荷、芦根、

知母、石膏。

3、风燥伤肺证

临床表现:干咳,连声作呛,喉痒,咽喉干痛,唇鼻干燥,无痰或

痰少而黏连成丝,不易咯出,或痰中带有It丝,口干,初起或伴鼻塞、

头痛、微寒、身热等表证,舌质红干而少津,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数或

小数。

治法:疏风清肺,润燥止咳。代表方:桑杏汤加减。

桑杏汤组成:桑叶、象贝、香豉、桅皮、梨皮、杏仁、沙参。

另有凉燥证,乃燥证与风寒并见,方取杏苏散加减。

4、痰湿蕴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反复发作,咳声重浊,痰多,因痰而嗽,痰出咳

平,痰黏腻或稠厚成块,色白或带灰色,每于早晨或食后则咳甚痰多,

进甘甜油腻食物加重,胸闷,脱痞,呕恶,食少,体倦,大便时澹,舌

苔白腻,脉象濡滑。

治法: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代表方: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

汤加减。

二陈平胃散组成:熟半夏、白茯苓、广皮、甘草、熟苍术、厚朴。

5、痰热郁肺证

临床表现:咳嗽气息粗促,或喉中有痰声,痰多质黏厚或稠黄,

咯吐不爽,或有热腥味,或吐血痰,胸胁胀满,咳时引痛,面赤,或有

身热,口干而黏,欲饮水,舌质红,舌苔薄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豁痰止咳。

代表方:清金化痰汤加减。

清金化痰汤组成:黄苓、山桓子、知母、桑白皮、瓜篓仁、贝母、

麦门冬、橘红、茯苓、桔梗、甘草。

6、肝火犯肺证

临床表现:上气咳逆阵作,咳时面赤,咽干口苦,常感痰滞咽喉

而咯之难出,量少质黏,或如絮条,胸胁胀痛,咳时引痛。症状可随心

情波动而增减。舌红或舌边红,舌苔薄黄少津,脉弦数。

治法:清肺泻肝,顺气降火。

代表方:黛蛤散合加减泻白散加减。

黛蛤散组成:青感,蛤壳

加减泻白散组成:桑白皮、桔梗、地骨皮、炙甘草、知母、麦门

冬、黄苓、五味子。

7、肺阴亏耗证

临床表现:干咳,咳声短促,或痰中带血丝,或声音渐渐嘶哑,口

干咽燥,或午后潮热,飘红,盗汗,口干,日渐消瘦,神疲,舌质红、

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润肺,化痰止咳。

代表方:沙参麦冬汤加减。

沙参麦冬汤组成:北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生

甘草。

四、肺炎(见哮喘中的喘证)

五、气管炎(见咳嗽、哮病、喘证)

六、胃炎(西医病名)

(一)西医相关诊断:西医学的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

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脱垂等病以上腹部难受为主要症

状者,属于中医学胃痛范畴

(二)胃痛的中医辩证论治

1、.寒邪客胃证

临床表现: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

或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治法:温胃散寒,行气止痛。

代表方: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香苏散组成:香附、苏叶、陈皮、甘草、柴胡、桂枝、防风、羌活。

良附丸组成:高良姜、香附。

2、饮食伤胃证

临床表现:胃院难受,胀满拒按,暧腐吞酸,或呕吐不消化食物,

其味腐臭,吐后痛减,不思饮食,大便不爽,得矢气及便后稍舒,舌苔

厚腻,脉滑。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痛。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保和丸组成:神曲、山楂、莱瓶子、茯苓、半夏、陈皮、连翘、麦

芽。

3、肝气犯胃证

临床表现:胃脱胀痛,痛连两胁,遇苦恼则痛作或痛甚,暧气、矢

气则痛舒,胸闷暧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止痛。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疏肝散组成:陈皮、柴胡、川苔、香附、枳壳、芍药、甘草。

4、湿热中阻证

临床表现:胃腕难受,痛势急迫,脱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

欲饮,身重疲乏,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湿热,理气和胃。

代表方:清中汤加减。

清中汤组成:黄连、桅子、制半夏、茯苓、草豆蔻、陈皮、甘草。

5、瘀血停胃证

临床表现:胃院难受,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

时长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

涩。

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代表方: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失笑散组成:蒲黄、五灵脂。

丹参饮组成:丹参、檀香、砂仁。、丹参、檀香、砂仁。

6、胃阴亏耗证

临床表现:胃脱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

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代表方: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

一贯煎组成: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枸杞子、川楝子c

芍药甘草汤组成:芍药、甘草。

7、脾胃虚寒证

临床表现: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

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

大便澹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代表方:黄在建中汤加减。

黄芭建中汤组成:黄芭、桂枝、生姜、芍药、炙甘草、饴糖、大枣。

其次站:体格检查(充分暴露检查部位进行体查)

1、颌下淋巴结检查:检查时坐位或卧位,检查者用左手扶被检查

者头部,使头倾向左前下方,用右手四指并拢触摸左颌下淋巴结。使头

倾向右前下方,再用左手四指并拢触摸右颌下淋巴结。

2、检查颈部淋巴结:颈部淋巴结以胸锁乳突肌为界分为前后两区。

嘱被检查者头稍低,或偏向检查侧,放松肌肉,有利触诊。医师手指紧

贴检查部位,由浅及深进行滑动触诊。

3、检查锁骨上窝淋巴结:坐位或卧位,被检查者头稍前屈,检查

者双手四指并拢,左手检查右侧,右手检查左侧,由浅部渐渐触摸至锁

骨后深部。

4、检查腋窝淋巴结:坐位或卧位,嘱被检查者前臂稍外展,检查

者以右手检查左侧,以左手检查右侧,触诊时由浅及深至腋窝各部。触

诊依次:腋尖群,中心群,胸肌群,肩胛下群,外侧群。

5、检查滑车上淋巴结:坐位或卧位,检查左侧时,检查者以左手

托被检查者右前臂,在右手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间沟由浅及深进行触摸。

检查右侧时用左手触诊。

6、检查腹股沟淋巴结: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右侧,右

手四指并拢,以指腹触及腹股沟,山浅及深滑动触诊,先触摸腹股沟韧

带下方水平组淋巴结,再触摸腹股沟大隐静脉处的垂直组淋巴结。左右

腹股沟对比检查。

7、检查上、下睑结膜:检查上睑结膜时需翻转瞬睑。检查者用右

手检查受检者左眼;左手检查右眼。翻转要领:用示指和拇指捏住上睑

中处1/3交界处边缘,嘱被检查者向下看,此时轻轻向前下方牵拉,然

后示指向下压迫睑板上缘,并与拇指协作将睑缘向上捻转即可将眼睑翻

开。检查后,轻轻向前下牵拉下眼睑,同时嘱患者往上看,即可使眼睑

回复正常位置。

8、眼球运动检查:检查者置目标物(棉签或手指尖),于受检者

眼前30〜40cm,嘱患者头部不动,眼球随目标物方向移动,一般按左一

左上一左下,右一右上一右下的依次划型。

9、眼球震颤:嘱被检查者头部不动,眼球随医师手指所示方向垂

直、水平运动数次,视察眼球是否出现一系列有规律的快速来何运动。

10、干脆及间接对光反射:干脆对光反射是将手电筒干脆照耀被检

查者瞳孔,视察瞳孔变更。正常人,当眼受到光线刺激后瞳孔马上缩小,

移开光源后瞳孔快速复原。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耀一眼时,另一眼

瞳孔马上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间接对光反射检查时,应以一手

拦住光线,以防光线照耀到要检查之眼而形成干脆对光反射。

11、双耳听力粗测检查:在静室内嘱被检查者闭目坐于椅子上,并

用手指堵塞一侧耳道,医师持手表或以拇指与示指相互摩擦,自1m以

外渐渐移近被检查者耳部,直到被检查者听到声音为止,测量距离,同

样方法检查另一耳。正常人一般在1m处可闻机械表声或捻指声。

12、检查鼻窦:共四对。

(1)上颌窦:医师双手固定于病人的两耳后,将拇指分别置左右

颤部向后按压,询问

有无压痛,并比较两侧压痛有无区分。也可用右手中指指腹叩击翻

部,并询问有否叩击痛。

(2)额窦一手扶持病人枕部,用另一拇指或示指置于眼眶上缘内

侧用力向后向上按压。医学教化|网搜集或以两手固定头部,双手拇指置

于眼眶上缘内侧向后、向上按压,询问有无也可用另一拇指或示指置于

眼眶上缘内侧用力向后向上按压。询问有无压痛,两侧有无差异,也可

用中指叩击该区,询问有无叩击痛。

(3)筛窦双手固定病人两侧耳后,双侧拇指分别置于鼻根部与眼

内毗之间向后方按压,询问有无压痛。

(4)蝶窦:因解剖位置较深,不能在依表进行检查。

13、在患者前方检查甲状腺:检查者站于受检查者前面,检查甲状

腺峡部时.,用拇指(或站于受检者后面用示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

可触到气管前软组织,推断有无增厚,此时请受检者作吞咽动作,可感

到此软组织在手指下滑动,推断有无增大和肿块。检查甲状腺侧叶时,

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示、中指在对

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叶,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

受检者协作吞咽动作,重复检查,可触及被推挤的甲状腺。用同样方法

检查另一叶甲状腺。留意在前位检查时,检查者拇指应交叉检查对侧,

即右拇指查左侧,左拇指检查右侧。

14、在患者身后检查甲状腺:被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站在被检查者

后面,检查甲状腺峡部时,类似前面触诊。检查甲状腺侧叶时,一手示、

中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另一手拇指在对侧胸锁乳

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示、中指在其前缘触诊甲状腺。再协作吞咽

动作,重复检查。用同样方法检查另一侧甲状腺。

15、气管检查:正常人气管位于颈前正中部。检查时让受检查者取

舒适坐位或仰卧位,使颈部处于自然正中位置,检查者将示指与环指分

别置于两侧胸锁关节上,然后将中指置于气管之上,视察中指是否在示

指与环指中间,或以中指置于气管与两侧胸锁乳突肌之间的间隙,据两

侧间隙是否等宽来推断气管有无偏移。

16、乳房视、触诊:病人取坐位,面对亮光,两肩等高,脱去上衣

充分暴露颈部、前胸和两上臂。视诊时主要视察四个方面:(1)对称

性:正常女性坐位时两侧乳房基本对称,但亦有轻度不对称者,此系两

侧乳房发育程度不同的结果。(2)皮肤变更:留意视察乳房皮肤颜色,

有无溃疡、色素镇静和瘢痕,有无皮肤回缩等。(3)乳头:留意乳头

的位置、大小、两侧是否对称,有无乳头内陷,有无异样分泌物等。(4)

腋窝和锁骨上窝:视察有无包块、红肿、溃疡、屡管和瘢痕等。

乳房触诊时,检查者手指和手掌平放在乳房上,以指腹施压,旋转

或滑动进行触诊。检查左侧乳房时,从外上象限起先沿顺时针分别触诊

4个象限,检查右侧乳房时,从外上象限起先沿逆时针分别触诊4个象

限,最终触诊乳头。检查乳房的硬度和弹性、有无压痛和包块。乳头有

无硬结、弹性消逝和分泌物。要点提示:外上-外下-内下-内上。

胸廓活动度检查:检查者双手放在被检者胸廓前下侧部,双拇指分

别沿两侧肋缘指向剑突,拇指尖在正中线接触或稍分开。嘱患者进行深

呼吸,利用手掌感觉双侧呼吸运动的程度和一样性。胸廓扩张度减弱的

一侧往往为病变侧,见于大量胸腔积液、气胸等。

17、触觉语颤检查:检查者将左右手掌的尺侧缘轻放于被检查者两

侧胸壁的对称部位,然后嘱被检查者用同等强度重复轻发“yi”长音,自

上至下,从内到外比较两侧相应部位两手感受到语音震颤的异同,留意

有无增加或减弱。

18、语音震颤检查:乂称触觉语颤(同上17)。

19、触诊胸膜摩擦感:病人可取适当的坐位或卧位,坐位时头稍向

前倾,两手自然下垂或置于膝上,保持对称的体位,胸部肌肉松弛,嘱

病人作安静匀整的呼吸,用手感觉患者的胸廓下前侧部(腋中线、腋下

部),感觉有无如皮革摩擦的感觉。胸膜摩擦感是胸膜炎症时,渗出的

纤维蛋白于脏、壁层胸膜沉积,使胸膜表面粗糙,呼吸时两层胸膜相互

摩擦,触诊时可感觉到如皮革摩擦的感觉。该体征在患侧的腋中线、腋

下部最为清晰。

20、肺部干脆、间接叩诊法(前胸部):干脆叩诊时,嘱被检查者

取坐位或仰卧位,放松肌肉,两臂垂放,呼吸匀整。医师叩诊前胸部由

锁骨上窝起先,然后沿锁骨中线、腋前线自第1肋间隙从上至下逐一肋

间隙进行叩诊。叩诊时留意右手中间三指并拢,用其掌面干脆拍击被检

查部位,借助于拍击的反响和指下的振动感来推断病变状况。

间接叩诊时,叩诊依次同干脆叩诊,医师将左手中指其次节紧贴于

叩诊部位,其它手指略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右手指自然弯曲,用中

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末端指关节处或其次节指骨的远端。

21、叩诊肺上、下界:叩诊肺上界时,受检者取坐位,检查者立于

病人身后,自斜方肌前缘中心部起先叩诊为清音,渐渐叩向外侧,当清

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肺上界的外侧终点,用第作一记号。然后再由上述

部中心叩向内侧,直到清音变为浊音为止,即为肺上界内测终点。该清

音带的宽度即肺尖的宽度,正常人4〜6cm,右侧较左侧稍窄。

叩诊肺下界时,在胸部右锁骨中线上,自上(通常是第4肋间隙)

而下轻叩时,先为清音(第4肋间隙),然后是浊音(常在第5肋间隙),

最终是实音(常在第6肋间隙),浊音与实音的交界(一般在第6肋骨)

即为肺下界。按上述方法,也可在腋中线和肩胛线上,分别叩出肺下界。

安静呼吸时,右肺下界在右侧锁骨中线、腋中线和肩胛线分别为第6、

第8和第10肋间隙,左侧与右侧大致相同,正常肺下界的位置可因体

型和发育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如矮胖者的肺下界可上升1肋间隙,

瘦长者可下降1肋间隙。病理状况下肺下界降低见于肺气肿、肺大泡、

腹腔内脏下垂。肺下界上升见于肺不张和胸腔积液。

22、叩诊腋中线及肩胛线上的肺下界(同上21)

23、肺下界移动度检查:先于安静呼吸时于肩胛线上叩出肺下界的

位置,然后嘱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同时沿线接着向下叩诊,清音转为浊

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低点。复原安静呼吸,同样于肩胛线上叩出

安静呼吸时的肺下界,再嘱深呼气后屏气,然后再由下向上叩诊,直至

浊音变为清音,即为肩胛线上肺下界的最高点。最高至最低两点间的距

离即为肺下界移动度。双侧锁骨中线和腋中线的肺下界可由同样的方法

叩得。正常为6〜8cm。肺下界移动度减小见于多种肺实质和肺间质疾

病,以及胸腔积液和胸膜粘连等。

24、听诊肺部并回答正常呼吸音、病理性呼吸音分类:听诊时由肺

尖起先,自上而下分别检查前胸部、侧胸部和背部,对称部位进行对比。

被检者微张口匀整呼吸,深呼吸有助于发觉不明显的体征,如听到少量

或不对称的啰音,可嘱患者咳嗽数声后听诊,如消逝,提示为气道内分

泌物或坠积性因素(多见于老年人)所致。

(1)正常呼吸音:①支气管呼吸音:见于喉部、胸骨上窝、背部

第6颈椎至第2胸椎旁边。②肺泡呼吸音:见于大部分胸部听诊区域。

③支气管肺泡呼吸音:见于胸骨两侧第1、2肋间、肩胛间区的第3、4

胸椎水平及右肺尖。

(2)病理性呼吸音:①病理性肺泡呼吸音:包括肺泡呼吸音减弱

或消逝(胸水、气胸、支气管炎)、肺泡呼吸音增加(甲亢)、呼气音

延长、断续性呼吸音和粗糙性呼吸音。②病理性支气管呼吸音(肺实变、

大的空洞)。③支气管肺泡呼吸音(支气管肺炎、肺结核)。

25、听诊肺部并回答湿性啰音分类:听诊方法同上24。湿性啰音似

水泡裂开音,特点为断续而短暂,多见于吸气相。分为粗湿性啰音、中

湿性啰音、细湿性啰音、捻发音。不同类型的湿性啰音说明淡薄分泌物

的主要存在部位,如肺炎时常常为细湿性啰音,急性肺水肿时粗、中、

细湿性啰音可同时出现。

26、语音共振:嘱被检查者用一般面谈的声音强度重复发“yi”的长

音,或重复发”一、二、三”,喉部发音产生的振动经气管、支气管和肺

泡传至胸壁,由听诊器听及。通过两侧比较,可以发觉有无语音共振增

加或减弱。

27、肺部听觉语音听诊(同上26)

28、胸膜摩擦音:当胸膜面由于炎症而变得粗糙时,随着呼吸便可

出现脏胸膜和壁胸膜间的摩擦声,即胸膜摩擦音。声音的性质差别很大,

有的声音松软微小,有的声音很粗糙。吸气和呼气均可听到。一般在吸

气未与呼气起先时较为明显,屏住呼吸则声音消逝。深呼吸或在听诊器

体件上加压时,摩擦音强度增加。胸膜摩擦音最常听到的部位是前下侧

胸壁。

29、心脏视诊及触诊:被检查者仰卧位,暴露胸,检查者在其右例J。

起先时检查者视线与被检查者胸廓同高,视察心前区有无隆起及异样搏

动。然后,视线逐步高于胸廓,全面视察心前区。视察心前区隆起与凹

陷、心尖搏动、心前区异样搏动三个主要内容。心尖搏动左锁骨中线第

五肋间内。搏动范围。

30、心脏触诊: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起先检查,置于心前区,然

后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中指及环指指腹并拢同时

触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在心尖搏动区(可用单一示指指腹)

确认心尖搏动,触诊震颤、心包摩擦感。震颤:用手掌或手掌尺侧小鱼

际肌平贴于心前区各个部位,以触知有无微细的振动感。心包摩擦感:

用上述触诊手法在心前区胸骨左缘第3-4肋间触诊。

31、心尖搏动触诊: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触诊能更精确地推断心

尖搏动或其他搏动的位置,心脏搏动的速率及节律变更也可通过触诊了

解。触诊时,心尖搏动冲击胸壁的时间标记着心室收缩期的起先,这有

助于确定第一心音、收缩期还是舒张期震颤或杂音。当用手指触诊时,

手指如被强有力的心尖搏动抬起,这种较大范围的外向运动称为抬举性

搏动,提示左心室肥大。在左心室容量增加(如主动脉反流、室间隔缺

损)及胸壁薄或心搏量增加的正常人均可出现心尖搏动增加。原有高动

力状态抬举性搏动的患者假如伴有二尖瓣狭窄或左心室充盈受损,会导

致心尖搏动正常甚至减弱。

32、叩诊心脏左、右界

如被检者取仰卧位,检查者则立于被检者右侧,左手叩诊板指与心

缘垂直(与肋间平行)。被检者取坐位时,宜保持上半身直立姿态,平

稳呼吸。检查者面后被检者而坐,左手叩诊板指一般与心缘平行(与肋

骨垂直),但对消瘦者也可实行左手叩诊板指与心缘垂直的手法。心界

的确定宜实行轻(弱)叩诊法,以听到叩诊音由清变浊来确定心浊音界。

心脏叩诊先叩左界,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起先,沿肪间

由外向内,叩诊音由清变浊时翻转板指,在板指中点相应的胸壁处用标

记笔作一标记。如此自下而上,叩至其次肋间,分别标记。然后叩右界,

先沿右锁骨中线,自上而下,叩诊音由清变浊时为肝上界,于其上一肋

间(一般为第四肋间)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向上移一个肋间,分别于

第三、其次肋间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并作标记。再标出前正中线和左

锁骨中线,用直尺测量左锁骨中线与前正中线间的垂直距离,以及左右

相对浊音界各标记点距前正中线的垂直距离,并作记录。

33、心脏瓣膜区听诊依次:进行心脏听诊时可从二尖瓣区起先,依

次听诊二尖瓣区(心尖部)一肺动脉瓣区(胸骨左缘第2肋间)一主动

脉瓣区(胸骨右缘第2肋间)一主动脉瓣其次听诊区(胸骨左缘第3肋

间)一三尖瓣区(胸骨左缘第4、5肋间)。正常成人心率>100次/

分为心动过速,<60次/分为心动过缓。

34、肝-颈静脉返流征:令患者半卧位,视察安静呼吸时的颈静脉充

盈度,然后于学以固定的压力按压患者腹部脐周部位,如见患者颈静脉

充盈度增加,称为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提示肝脏淤血,是右心功能

不全的早期征象之一。

35、毛细血管搏动征检查:用手指轻压病人指甲床末端,或以干净

玻片轻压病人口唇粘膜,

如见有红白交替的、和病人心律一样的微血管搏动现象,为毛细血

管搏动征阳性。为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四周血管征之一,亦见于甲状腺

功能亢进、严峻贫血等。

36、腹部听诊:应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腹壁上,全面地听诊各区,依

次正确,左至右,下至上。能留意在上腹部、脐部、右下腹部及肝、脾

区听诊。

肠鸣音:正常:每分钟4-5次,肠鸣音亢进:每分钟10次以上且肠

鸣音洪亮、高亢,肠鸣音消逝标准:3-5分钟听不到肠鸣音。

振水音:患者仰卧,医师用耳凑近患者上腹部或将听诊器体件放于

此处,然后用稍弯曲的手指以冲击触诊法连续快速冲击患者上腹部,如

听到胃内液体与气体相撞击的声音,成为振水音。

血管杂音:腹部血管杂音有动脉性和静脉性杂音,动脉性杂音听诊

部位常在腹中部或腹部一侧,脉性杂音听诊部位常在脐周或上腹部,动

脉杂音常在腹中线或腹部一侧,分收缩期及舒张期;静脉常在脐周或上

腹部,为连续性嗡鸣音。

摩擦音:在肝四周炎、胆囊炎、脾梗死或脾四周炎等累及局部腹膜

的状况下,于深吸气时,可在各相应部位听到摩擦音。

搔弹音:医生以左手持听诊器膜式体件于右锁骨中线肋缘之上,右

手指在右锁骨中线自下而上呈“Z”字形轻轻搔刮右上腹腹壁,或在上腹

部半圆形等距离范围内由远处向膜式体件处轻轻搔刮腹壁,当其未达肝

缘时,只听到遥远而稍微的声音,当搔刮至肝脏表面时,声音明显增加

而近耳。

37、听诊腹部血管杂音(同上36)

38、叩诊肝脏上、下界:一般是沿右锁骨中线、右腋中线和右肩胛

线,由肺区向下叩向腹部,当由清音转为浊音时,即为肝上界。止匕处相

当于被肺遮盖的肝顶部,故又称肝相对浊音界。再向下叩1-2肋间,则

浊音变为实音,此处的肝不再为肺遮盖而干脆贴近胸壁,称肝肯定浊音

界(亦为肺下界)。

确定肝下界时,一般是由腹部鼓音区沿右锁骨中线或正中线向上叩,

由鼓音转为浊音处即是肝下界。正常肝上、下界匀整体型者的肝脏在右

锁骨中线上,上界为第5肋间,下界位于右季肋下缘,二者之间距离为

肝上下径,约9-11cm;在右腋中线上,其上界为第7肋间,下界相当

于第10肋骨水平;在右肩胛线上,其上界为第10肋间。

39、胆囊区叩诊:被检者平卧,检查者立于其右侧,左手掌平放于

胆囊区,紧贴皮肤,右手握空心拳,以其尺侧叩击左手背部(力气适中),

视察有否难受感。

40、脾脏叩诊:病人取仰卧或右侧卧位,沿左腋中线上自上而下进

行叩诊,由清音转为浊音为脾上界,由腹部鼓音区向上叩诊转为浊音处

即是脾下界。正常脾脏位于左腋中线9〜11肋间范围内,长度4〜7cm,

前界不超过腋前线。

41、膀胱叩诊:叩诊在耻骨联合上方进行,当膀胱充盈时,自脐向

下叩,当鼓音变为浊音时即为膀胱浊音界,排尿后可转为鼓音。

42、移动性浊音叩诊:检查时先让被检杳者仰卧,由脐部起先向左

侧叩诊,直到出现浊音,叩诊板指不动,嘱被检查者右侧卧,再次叩诊

变为鼓音即为移动性浊音阳性。为避开腹腔内脏器或包块移动造成移动

性浊音的假象,可在右侧卧位的状况下,向右叩诊直至再次出现浊音,

然后嘱患者左侧卧位,叩诊板指不动,再次叩诊该部位转为鼓音,向右

侧接着叩诊均呈鼓音,则确定为移动性浊音阳性。临床意义为腹腔存在

游离液体,且液体量超过1000ml。

43、腹部浅部触诊:检查者立于被检查者的右侧,前臂应在腹部表

面同一水平,先以全手掌放于腹壁上,使患者适应片刻,并感受腹壁惊

慌程度,然后以温柔动作起先触诊。从左下腹起先,逆时针方向进行触

诊,触诊时手指必需并拢,应避开用指尖猛戳腹壁。检查每个区域后,

检查者的手应提起并离开腹壁,不能停留在整个腹壁上移动。检查内容:

①腹部异样包块触诊:触及异样包块时应留意:位置、大小、形态、质

地、压痛、移动度。②液波震倾:

患者平卧,双腿屈曲,放松腹壁,检查者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

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稍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或指端冲击腹壁。

为防止腹壁本身的振动传至对侧,可让另一人手掌尺侧缘压于脐部腹中

线上。③压痛及反跳痛:检查者用手触诊被检查者腹部出现压痛后,手

指可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快速将手抬起,离开

腹壁,被检查者感觉腹痛隧然加重。

44、麦氏点检查:仰卧位,检查者用右手由浅入深进行按压,按压

位置为脐与右骼前上棘连线中外1/3处。若有压痛见于阑尾炎。

45、输尿管压痛点检查:季肋点(左、右):检查者以右手示指、

中指指端置于第十肋骨前端深压触诊,同时检查另一侧。询问有无难受。

上输尿管点(左、右):检查者以右手示指、中指指端置于脐水平

线腹直肌外缘深压触诊,同时检查另一侧。询问有无难受。

中输尿管点(左、右):检查者以右手示指、中指指端置于骼前上

棘水平腹直肌外缘深压触诊,同时检查另一侧。询问有无难受。

46、肝脏触诊:触诊肝脏时,右手三指并拢,掌指关节伸直,示指

和中指末端与肋缘平行地放置在脐右侧,估计肝脏巨大者应放置于右下

腹部,被检查者呼气时手指压向腹深部,再次吸气时手指向上向前迎接

下移的肝缘。假如没有触到肝脏则手指上移,重复刚才的动作。如比反

复,直到触到肝脏或肋缘。须要在右锁骨中线和前正中线触摸。有时须

要双手触诊或冲击触诊。留意:以示指的外侧接触肝脏;不要把腹直肌

和肾脏误为肝脏;手指上抬速度要慢于吸气速度。触到肝脏后要留意其

大小、硬度、表面状况、压痛、边缘状况、搏动、摩擦感、震颤等。

47、双手触诊肝脏:检查者右手位置同单手触诊法,而左手托住被

检查者右腰部,拇指张开置于肋部,触诊时左手向上托推。

48、胆囊触诊:患者取仰卧位,两腿曲起并稍分开,医师左手掌平

放于患者右肋缘,以拇指指腹按压于右腹直肌外缘与右肋缘胆囊点,然

后嘱患者缓慢深吸气,吸到肯定时候患者会因发炎的胆囊下移时遇到用

力按压的拇指,引起猛烈难受而致吸气终止,称Murphy征阳性。阳性

见于急性胆囊炎。

49、Murphy氏征(同上48)

50、肾脏触诊:卧位触诊右肾时,嘱患者两腿屈曲,并做深呼吸。

医师立于患者右侧,以左手掌托住其右腰向上推起。右手掌平方在右上

腹部,手指方向大致平行于右肋缘而稍横向。于患者吸气时双手夹触肾。

触左肾时,左手越过患者前方而托住左腰部,右手掌横置于患者左上腹

部,依前法双手触肾,正常人肾一般不易触及。

51、膀胱触诊:膀胱触诊一般采纳单手滑行法。在仰卧屈膝状况下

医师以右手自脐起先向耻骨方向触摸,触及包块后应详察其性质。以便

鉴别其为膀胱、子宫或其他肿物。若为充盈胀大的膀胱,则在下腹正中

部可触到圆形、具有压痛的弹性肿物,不能被推移,呈横置的椭圆形或

球形,下界因隐于耻骨后而触不清晰,压按时有尿意,排空膀胱后,该

胀物缩小或消逝。借此可与妊娠子宫、卵巢囊肿及直肠肿物等鉴别。

52、液波震颤检查:被检查者平卧,医生以一手掌面贴于患者一侧

腹壁,另一手四指并拢屈曲,用指端叩击对侧腹壁,贴于腹壁的手掌随

叩击有被液体波动冲击的感觉,见于大量腹水,腹水量常在3000~

4000ml以上。为防止振动波沿腹壁传导出现假阳性,可嘱患者(或第

三人)用手掌尺侧缘轻压在脐部。

53、振水音检查:检查时被检查者仰卧,医生以耳凑近上腹部,同

时以冲击触诊法振动上腹部,可听到气、液撞击的声音,为振水音。也

可用听诊器进行听诊。正常人见于餐后或饮多量液体时。假如早晨空腹

或者餐后6〜8小时仍有此音提示幽门梗阻或胃扩张。

54、腹壁静脉血流方向检查:检查血流方向可选择一段没有分支的

腹壁静脉,检查者将手示

指和中指并拢压在静脉上,然后一手指紧压静脉向外滑动,挤出该

段静脉内血液,至肯定距离(约7.5〜10cm)放松手指,另一指紧压不动,

看静脉是否快速充盈,再用同法放松另一手指,即可看出血流方向。正

常时脐水平线以上的腹壁静脉血流自下向上经胸壁静脉和腋静脉而进

入上腔静脉,脐水平以下的腹壁静脉自上向卜经大隐静脉而流入下腔静

脉。肝门静脉堵塞有门脉高压时,腹壁曲张静脉常以脐为中心向四周伸

展,血液经脐静脉脐孔而入腹壁浅静脉流向四方。

55、干脆叩诊法检查脊柱叩击痛:被检者取端坐位,轻度前屈,检

查者用手指尖或叩诊锤自上而下依次干脆叩击各个脊椎棘突,常用于胸

椎、腰椎病变检查。

56、间接叩诊法检查脊柱叩击痛:检查者左手掌置于被检查者背部,

右手握拳以尺侧缘叩左手背,如被检查者出现难受,称叩击痛阳性。叩

击痛阳性见于脊椎结核、脊椎骨折、椎间盘脱出等。

57、检查腰部活动度:(1)腰椎前屈:嘱患者弯腰并力图以手触地,

记录屈曲度数,并留意脊柱的形态。正常状况下从直立位到屈曲约有45

度活动度。(2)伸展:嘱患者腰尽量向后弯曲,并在患者后面固定其两

侧骨盆与股关节,以检查其腰部伸展度。正常的伸展度约35度。(3)侧

屈:检查者在患者后面固定其两侧骨盆与酸关节,嘱患者分别向左右侧

弯腰,以检查脊柱向两边的活动度。正常状况下每侧活动度约为30度。

(4)旋转:检查者象上述一样固定患者两侧骨盆与髅关节,嘱患者肩部

分别向左右旋转,正常人躯干旋转度每侧约45度。

58、三叉神经运动功能检查:检查者以双手触按患者颗肌及咀嚼肌,

嘱患者做咀嚼动作,留意有无肌力减弱。嘱患者露齿,视察张口时下颌

有无偏斜。一侧三叉神经运动支受损时,病侧咀嚼肌肌力减弱或出现萎

缩,张口时下颌偏向病侧。

59、面神经运动功能检查:检查时先视察患者的两侧额纹、眼裂、

鼻唇沟及口角是否对称。再嘱患者作皱额、闭眼、露齿、鼓腮、吹哨动

作。一侧四周性面神经损害时,病侧额纹削减、眼裂较大,鼻唇沟变浅

或消逝,不能皱额、闭眼,露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吹哨时病侧漏

气。中枢性损害时\只出现对侧下半部面肌瘫痪,因上半部面肌受两侧

皮层运动区的支配。

60、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检查:嘱患者张口发“啊”音,视察腭垂有

无偏斜,软腭上升时是否对称。再以压舌板分别轻触两侧咽后壁,视察

有无作呕反应,即咽反射。检查时留意患者有无发音嘶哑、鼻音及吞咽

困难,因两者共同支配腭、咽和喉的感觉和运动。舌咽神经还传导舌后

1/3的味觉。

61、副神经检查:检查时嘱患者做对抗阻力的转头耸肩动作,比较

两侧肌力及肌肉收缩时的轮廓和坚毅度。副神经受损时,转头耸肩无力,

该部肌肉有萎缩。

62、舌下神经检查:嘱患者伸舌,视察有无偏斜、舌肌萎缩及肌束

抖动。一侧核下性舌下神经麻痹,伸舌时舌尖偏向病侧,病侧舌肌萎缩

并有肌束抖动;两侧麻痹时,两侧舌肌均有萎缩和肌束抖动,舌肌不能

运动,言语•、构音均受影响,食物在口腔内的转动和吞咽均有困难。

63、下肢复合感觉检查:复合感觉检查包括皮肤定位感觉检查、两

点辨别感觉检查、图形觉及实体觉检查。(1)皮肤定位觉:是测定触

觉定位实力的检查,医师用手指或棉签轻触皮肤某处,让病人指出被触

位置。(2)两点辨别感觉:病人闭目,用棉签刺激皮肤上的两点,

如病人有两点感觉,再将渐渐缩短间距,直到病人感觉为一点为止,记

录此时间距。(3)图形觉:嘱病人闭目,检查者用竹签或笔杆在病

人皮肤上画一几何图形(圆形、方形、三角形等)或简洁的字(一、二、

十等),看病人能否辨别。(4)实体觉:是测试手对实体物的大小、

形态、性质的识别实力。检查时嘱病人闭目,将物体如铅笔、橡皮、钥

匙等置于病人手中,让其触摸后说出物体的名称。检查时应先测患侧。

实体觉缺失时,病人不能辨别出是何物体,可见于皮质病变。

64、下肢位置觉检查:嘱病人闭目,检查者将其肢体摆放成某种姿

态,让病人说出所放的位

置或用对侧相应肢体摹仿。

65、跟.膝.胫试验检查:嘱被检查者仰卧,先抬起一侧下肢,然后

将足跟置于另侧膝部下端,并沿胫骨缓缓滑下。共济失调患者出现动作

不稳或失误。

66、指鼻试验:检查者先给病人做示范动作,手臂外展并完全伸直,

然后用示指指端点触自己的鼻尖,手臂伸出的位置不断变更,速度先慢

后快。然后让病人做同样的动作,先睁眼后闭眼,并进行双侧对比。正

常人动作精确,共济失调患者指鼻动作笨拙、不精确、不协调、不平稳。

67、轮替动作:喉被检查者用一侧手掌和手背反复交替、快速地拍

击另侧手背,或在床面或桌面上连续、快速地做拍击动作。共济失调患

者动作笨拙、缓慢、节律不均。一侧快速动作障碍则提示该侧小脑半球

有病变。

68、检查双下肢肌力:仰卧位,检查时令患者向上作双上肢抬腿动

作,避开膝盖弯曲,检查者从相反方向向下赐予阻力,测试患者对阻力

的克服力气,并留意两侧比较。依据肌力的状况,一般均将肌力分为以

下0--5级,共六个级别:

0级完全瘫痪,测不到肌肉收缩。

1级仅测到肌肉收缩,但不能产生动作。

2级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反抗自身重力,即不能抬离床

面。

3级肢体可以克服地心汲取力,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反抗阻力。

4级肢休能做对抗外界阻力的运动,但不完全。

5级肌力正常。

69、检查双上肢肌力:令患者向内用力作双上肢内收动作,检查者

用肯定的力气向外拉,与之对抗,测试患者对阻力的克服力气,然后再

令患者向外用力作双上肢外展动作,检查者用肯定的力气向内推,测试

患者对阻力的克服力气,留意两侧比较。

70、双上肢肌张力检查:检查时嘱患者肌肉放松,检查者依据触摸

肌肉的硬度以及伸屈其肢体时感知肌肉对被动伸屈的阻力作推断。

71、双下肢肌张力检查(同上70)

72、浮骸试验:被检查者平卧位,下肢伸直肌肉放松,检查者一手

向远端按压骸上囊部,将可能存在的积液挤向骸骨下方,另一手示指轻

压骸骨,骸骨有被积液浮起感觉称为浮骸试验阳性。

73、角膜反射:被检查者向内上方凝视,医师用细棉签毛由角膜外

缘处轻触其角膜。正常时可见被检侧眼睑快速闭合,称为干脆角膜反射,

同时对侧也出现眼睑闭合反应,称为间接角膜反射。

74、腹壁反射:检查时嘱病人仰卧,两下肢稍屈以使腹壁放松,然

后用火柴杆或钝头竹签按上、中、下三个部位轻划腹壁皮肤。正常在受

刺激的部位可见腹壁肌收缩。上部反射消逝见于胸髓7〜8节病损,中

部反射消逝见于胸髓9〜10节病损,下部反射消逝见于胸髓11〜12节

病损。双侧上、中、下三部反射均消逝见于昏迷或急腹症患者。肥胖者、

老年人及经产妇由于腹壁过于松弛,也会出现腹壁反射的减弱或消逝。

75、肱二、肱三头肌腱反射:(1)肱二头肌反射(C5-6):被检

查者屈肘,前臂稍内旋。检查者左手托起被检查者肘部,以左手拇指置

于肱二头肌腱上,用叩诊锤叩击检查者拇指。视察肱二头肌收缩引起前

臂屈曲动作。(2)肱三头肌反射(颈6・7・8):医师以左手托扶病人的

肘部,嘱病人肘部屈曲,然后以叩诊锤干脆叩击鹰嘴直上方的肱三头肌

肌腱,反应为肱三头肌收缩,前臂稍伸展。

76、膝腱反射(L2-4):膝关节自然弯曲,用叩诊锤叩击骸骨和胫

骨粗隆之间的股四头肌腱附着点。视察股四头肌收缩引起膝关节背伸。

77、跟腱反射:被检查者仰卧,下肢屈曲,大腿稍外展外旋,检查

者用左手握住足趾使踝部

稍背屈,叩击跟腱。视察腓肠肌收缩引起的足背屈。

78、税骨骨膜反射:医师以左手轻托患者的前臂于半旋前位,并使

腕关节自然下垂,然后以叩诊锤轻叩槎骨茎突,便发生前臂屈曲和旋后

的运动。有时检查者可以左手握住患者两手各指,两前臂屈曲120度,

然后叩击两侧的梯骨茎突。

79、踝阵挛:嘱病人仰卧,懿及膝关节稍屈曲,医师一手持病人小

腿,一手持病人足掌前端,用力向上使踝关节过伸,阳性为腓肠肌和比

目鱼肌发生节律性收缩。

80、骸阵挛:患者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以拇指与示指按住其骸

骨上缘,用力向远端连续推动数次后维持推力。阳性反应为股四头矶发

生节律性收缩使骸骨上下移动。

81、Hoffmann征(霍夫曼征):医师左手持病人腕关节上方,右手

以中及食指夹持病人中指,稍向上提,使腕关节处于轻度过伸拉,然后

拇指快速弹刮患者中指指甲,由于中指伸屈肌受到牵引而引起拇指屈曲

内收其余四指的稍微掌屈反应为阳性。

82、Babinski征(巴宾斯基征):医师一手持患者踝部,一手月竹

签沿患者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足

母趾背伸,余趾呈扇形绽开。

83、Oppenheim征(奥本海姆征):检查者用拇指及示指沿被检者

胫骨前缘用力由上向下滑压,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84、Gordon征(戈登征):检查时用手以肯定力气捏压被检者腓肠

肌中部,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85、Chaddock征(查多克征):用叩诊锤钝尖部或竹签在被检查者

外踝下方足背外缘,由后向前划至趾跖关节处,阳性表现同Babinski

征。

86、Gonda征(贡达征):检查者将手置于患者足外侧两趾背面,

向跖面按压数秒钟后突然松开,阳性表现同Babinski征。

87、Kernig征检查(凯尔尼格征):被检查者仰卧,检查者抬起被

检查者一侧下肢,使髓关节屈成直角后,当膝关节也在近乎直角状态时,

检查者左手按住其膝关节,右手将被检查者小腿抬高至伸膝,正常人膝

关节可伸达135度以上,若伸膝受阻,屈肌痉挛或难受为阳性。

88、Brudzinski征(布鲁津斯征):被检查者去枕仰卧,双下肢伸

直,检查者在右侧,右手按于被检查者胸前,左手托起其枕部,作头部

前屈动作时,视察双骸关节、双膝关节是否会有屈曲状。

89、Lasegue征检查(拉塞格征):患者仰卧,两下肢伸直,医师

一手压在一侧膝关节上,使上肢保持伸直,另一手将下肢抬起,正常可

抬高70度以上。如不到30度即出现由上而下的反射性难受为阳性。

90、颈强直检查:被检查者去枕仰卧,检查者先左右转动其头部,

以了解是否有颈部肌肉和椎体病变。然后左手托被检查者枕部,右手置

于胸前作屈颈动作,感觉颈部有无反抗感。阳性表现为被动屈颈时反抗

力增加。

91、眼心反射:患者仰卧,双眼自然闭合,计数脉率。医师用左手

中指、示指分别置于患者左右眼球,渐渐加压,以患者不痛为限。加压

20〜30秒后计数脉率,正常可削减10〜12次/分,超过12次/分提示副交

感(迷走)神经功能增力口,副交感神经麻痹则无反应。如压迫后脉率非

但不减慢反而加速,则提示交感神经功能亢进。

第三站:中医操作(针灸)

一、进针法

1、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腌穴部位的皮肤向两侧

撑开,使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此

法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的腌穴。

2、指切进针法: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腌穴位置的旁边,右

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腌穴。此法相宜于短针的进针。

3、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针刺腌穴部位的皮肤捏起,

右手持针,从捏起的上端将针刺入。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的腌穴

进针,如印堂穴等。

4、捻转补法:是指将针刺人月俞穴的肯定深度后,以右手拇指和中、

食二指夹持针柄,进行一前一后的来回旋转捻动的操作方法。针下得气

后,捻转角度小,用力轻,频率慢,操作时间短者为补法。

5、夹持进针法: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

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腌穴的皮肤表面位置,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

入腌穴。此法适用于长针的进针。临床上也有采纳插刺进针的,即单

用右手拇、食二指夹持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使针尖露出2〜3

分,对准腌穴位置,将针快速刺入月俞穴,然后将针捻转刺入肯定深度并

依据须要选用适当押手协作行针。

6、提插泻法:针下得气后,先深后浅,轻插重提,提插幅度大,

频率快,操作时间长者为泻法。

7、单手进针法:用右手拇,食指持针,中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捏

住针体下端,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直

刺到所要求的深度。多用于较短的毫针。

二、针刺前打算

1、针刺前医生手指的消毒:针刺前,用肥皂水将手指洗干净,再

用75%乙静棉球擦拭后,尽量避开手指干脆接触针身。2、针刺前施术

部位的消毒:用75%乙醇棉球从腌穴部位的中心点向外绕圈消毒。

三、穴位进针:手持针柄,依据不同穴位选择不同的进针方式,询

问病人状况、针感,预防晕针,痛性休克等发生。四、定位归经:依

据骨度分寸法等,用手揣摸按压欲针之处,确定穴位。

1、手太阴肺经:

尺泽:合穴,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楼侧凹陷处。直刺0.8-1.2

寸,或点刺出血。孔最:郊穴,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7

寸处。直刺0.5〜1寸。

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任脉),税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

1.5寸,当肱税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两手虎口自然平

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横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向上斜

刺0.5〜0.8寸。

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之脉会,在掌后腕横纹横侧,梯动脉

的横侧凹陷中。避开梯动脉,直刺0.3-0.5寸。

2、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原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横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

蹊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又名虎口。直刺0.5〜1寸,针刺时手呈半

握拳状。孕妇不宜针。

阳溪:经穴,腕背横纹横侧,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

陷中。直刺0.5-0.8寸。

手三里:在阳溪穴与曲池穴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直刺0.8〜

1.2寸。

曲池:合穴,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懿连线中

点。直刺0.5〜1寸。

肩耦:肩峰端下缘,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三角肌上部中心。

臂外展或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直刺或向

下斜刺0.8〜1.5寸。肩周炎宜向肩关节直刺,上肢不遂宜向三角肌

方向斜刺。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略向内上方斜

刺或平刺0.3-0.5寸。

3、足阳明胃经:

四白: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下孔凹陷处。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3〜

0.5寸,不行深刺,以免伤及眼球,不行过度提插捻转。

下关:在耳屏前,下颌骨黑状突前方,当颤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

凹陷中。合口有孔,张口即闭,宜闭口取穴。直刺0.5〜I寸。留针时

不行作张口动作,以免折针。

天枢:大肠募穴,脐中旁开2寸。直刺1〜1.5寸。《千金》:孕

妇不行灸。

梁丘:那穴,屈膝,在骼前上棘与骰骨外上缘连线上,骰骨外上

缘上3寸。直刺1~1.2寸。

足三里:合穴;胃之下合穴,犊鼻穴下3寸,胫骨前崎外一横指处。

直刺1〜2寸。强壮保健用,常用温灸法。

上巨虚:大肠下合穴,在犊鼻穴下6寸,足三里穴下3寸。直刺1〜

2寸。条口:上巨虚穴下2寸。直刺1〜1.5Jo

下巨虚:小肠下合穴,上巨虚穴下3寸。直刺1~1.5寸。

丰隆:络穴,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崎外二横指处。

直刺1〜1.5寸。

4、足太阴脾经:

太白:输穴;原穴,第1跖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凹陷处。直刺0.5〜

0.8寸。商丘:经穴,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

的中点处。直刺0.5-0.8寸。

三阴交: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直刺1〜1.5寸。孕

妇禁针。

地机:郊穴,在内踝尖与阴陵泉穴的连线上,阴陵泉穴下3寸°直

刺1-1.5寸。阴陵泉:合穴,胫骨内侧牌下方凹陷处。直刺1〜2寸。

血海:屈膝,在骸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简便取穴法:患者屈膝,医者以左手掌心按于患者右膝骸骨上缘,二至

五指向上伸直,拇指约呈45度斜置,拇指尖下是穴。对侧取法仿此。

直刺1〜1.5寸。

5、足太阳膀胱经:

肾俞:肾之背俞穴,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直刺0.5〜1

寸。

6、足少阴肾经:

太溪:输穴;原穴,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直刺

0.5〜0.8寸。

7、手厥阴心包经:

曲泽:合穴,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直刺1~1.5

寸;或点刺出血。内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阴维脉),腕横纹

上2寸,掌长肌腱与槎侧腕屈肌腱之间。直刺0.5〜1寸。

劳宫:荥穴,掌心横纹中,其次、三掌骨中间。简便取穴法:握拳,

中指尖下是穴。直刺0.3〜0.5寸。为急救要穴之一。

8、手少阳三焦经:

外关: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

楼骨正中间。直刺0.5-1寸。

支沟:经穴,腕背横纹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