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2021学年专题考点一一文言文训练题【含解析】
姓名:班级:学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分
评分
一、选择题(共3题)
1、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劝学》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说学习的意义非常重要,
所以不能停止;另一方面说对待学习应采取的态度和方法,那就是不能停止。
B.萄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都不是先天生成的,而是后天不断学习改造获得的。人要
成为“知明而行无过”的君子,就要“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C.荀子认为,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池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因为他
们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学而后知”的观点,在当时的条件下是难能可贵
的。
D.《劝学》的比喻,灵活多变。有的单说比喻而把道理隐含其中,如“登高而招,臂非加长
也,而见者远”;有的先设比喻,再引出道理,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和“冰,水
为之,而寒于水”。
2、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烛之武深明大义,以解国难为重.他在郑国官微人轻,在秦晋大兵压境、郑伯自责道歉的
情况下,慨然答应出使,表现出奔赴国难的义勇精神。
B.烛之武勇敢无畏,从容对敌。他不顾年迈之躯,夜缱出城,从容去见秦伯,坦言郑国将亡,
满足强敌的骄横心理,创造说服秦伯的契机。
C.烛之武善于利用矛盾,晓之利害。他先说亡郑对秦无益有害,再说存郑对秦对晋都有益,
最后说晋屡背秦德,不可共事,使秦伯不得不听。
D.烛之武机智善辩,成功使敌退兵.他援古例今,使秦穆公跟郑国订立了盟约,并留下驻兵
帮郑国防守,晋国也不得不撤兵,从而保全了郑国。
3、在《师说》中,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什么?请指出正确的一项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D.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二、名句默写(共1题)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的斥狷无法理解大鹏,称自己腾跃起飞,“,”,也
就是飞行的极致了。
(2)李白《蜀道难》中“,”两句,回顾了“五丁开山”的传说。
(3)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中“,"两句,写戍边将士满怀思
想的愁若,但末获胜利仍然不得还乡。
三、文言文阅读(共93题)
1、重到沐阳图记
袁枚
古之人往往于旧治之所三致意焉。盖贤者视民如家,居官而不能忘其地者,其地之人,亦不
能忘之也。余宰沐阳二年,乙丑,量移白下。今戊申臭,感吕峰亭观察三札见招,十月五日
渡黄河,宿钱君接三家。钱故当时东道主,其父鸣和耀而髯,接三貌似之,与谈乃父事,转
不甚晓。余离沐时,渠裁断乳故也。
夜阑置酒,闻车声口享噫,则峰亭遣使来迎。迟明行六十里,峰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
骈璘同驱。食倾,望见百雉遮迪,知沐城新筑。衣冠数十辈争来扶车。大概昔时骑竹马者,
俱龙钟杖藜矣。
越翌日,入县署游观,到先人秩膳处,姊妹斗草处,昔会宾客治文卷处,缓步婆娑,凄然雪
涕,虽一庖滔、一井圆,对之情生,亦不自解其何故。有张、沈两吏来,年俱八旬。说当时
决某狱,入帘荐某卷,余全不省记。憬然重提,如理儿时旧书,如失物重得。邑中朱广文工
诗,吴中翰精鉴赏,解、陈二生善画与棋,主人喜论史鉴,每漏尽,口犹澜翻。余或饮,或
吟,或弈,或写小影,或评书画,或上下古今,或招人来,或呼车往,无须臾闲。遂忘作客,
兼忘其身之老且衰也。学&科网
居半月,冰霰渐飞,岁将终矣,不得已苦辞主人。主人仍送至前所迎处,代为治筐箧,束缰
翱毕,握手问曰:“何时再见先生?”余不能答,非不答也,不忍答也。嗟乎!余今年七十
有三矣,忍欺君而云再来乎?忍伤君而云不来乎?然以五十年前之令尹,竭来旧邦,世之如
余者少矣;四品尊官,奉母闲居,犹能念及五十年前之旧令尹,世之如吕君者更少矣。离而
合,合而离,离可以复合,而老不能再少。此一别也,余不能学太上之忘情,故写两图,一
以付吕,一以自存,传示子孙,俾知官可重来,其官可想,迎故官如新官,其主人亦可想。
孟子日: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提笔记之,可以风世①,
又不徒为区区友朋聚散之感也。
注:①风世:劝勉世人。
(选自《小仓山房诗文集》,有删节)
5.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宰沐阳二年宰:治理
B.说当时决某狱决:打开
C.代为治筐箧治:备办
D.奉母闲居奉:侍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四品官员吕峰亭在家闲居期间,连续写信邀请老县令旧地重游,袁枚因此再到沐阳。
B.当年袁枚离开沐阳时,钱接三才断奶,因此谈及其父钱鸣和的往事,接三不太清楚。
C.八十多岁的张、沈两吏是袁枚的老同事,还能依稀记得些许往事,多数事已忘记了。
D.吕峰亭在寒冬时节送客至十字桥,宾主作别时,袁枚觉得自己有生之年很难再来了。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迟明行六十里,峰亭延候于十字桥,彼此喜跃,骈辑同驱。
(2)闻伯夷、柳下惠之风者,奋乎百世之下,而况于亲炙之者乎?
8.文中“可以风世”的内容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2、(1)积微,月不胜⑴日,时不胜月,岁不胜时。凡人好傲慢小事,大事至然后兴之务
之,如是则常不胜夫敦比⑵于小事者矣。是何也?则小事之至也数,其悬⑶日也博,其为积
也大。大事之至也稀,其悬日也浅,其为积也小。故善日者王,善时者霸,补漏者危,大荒
者亡。故王者敬日,霸者敬时,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亡国至亡而后知亡,至死而后知死,
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霸者之善著焉,可以时记也,王者之功名,不可胜日志也。财物资
宝以大为重,政教功名反是,能积微者速成。《诗》曰:“德心⑺如毛,民鲜克举之。”此
之谓也。
(取材于《荀子》)
注释:(1)胜,超过。本句意思是,月不如日重要。(2)敦比:注重从事。本句意思是,
像这样,那么只顾处理大事的就不如注重从事小事的。(3)悬:悬挂,此处意思是存在。(4)
辑分量轻。
(2)使治乱存亡若高山之与深谿,若白垩之与黑漆,则无所用智,虽愚犹可矣。且⑴治乱
存亡则不然。如可知,如可不知;如可见、如可不见。故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犹
尚有管叔、蔡叔之事⑵与东夷八国不听之谋。故治乱存亡,其始若秋毫。察其秋毫,则大物
不过矣。
鲁国之法,鲁人为人臣妾于诸侯,有能赎之者,取其金于府。子贡赎鲁人于诸侯,来而让,
不取其金。孔子曰:“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
其金,则不复赎人矣。子路拯溺者,其人拜之以牛,子路受之。孔子曰:“鲁人必拯溺者矣。”
孔子见之以细,观化远也。
(取材于《吕氏春秋》)
注释:(1)且:连词,表示转折。(2)管叔、蔡叔之事:指叛逆之事。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时不胜月时间:季节
B.仅存之国危而后戚之戚:为悲伤
C.智士贤者相与积心愁虑以求之相与:一同、都
D.取其金,则无损于行行:行为
10.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故善日者王王者敬日
B.亡国之祸败不可胜悔也不可胜日志也
C.此之谓也若白垩之与黑漆
D.察其秋毫其人拜之以牛
11.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事之至也数
小事出现得很频繁
B.大荒者亡
政事很荒疏的国家就会灭亡
C.霸者之善著焉
霸主的功业很显赫
D.赐失之臭
12.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德例如毛,民鲜克举之
②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13.以上两则短文都讲到要重视微小的事物。请根据要求作答。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能作为中心论点的一个句子。
②分别为两则短文拟定标题,并简要说明理由。(标题字数限定2—5字)
3、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
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日:“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不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挎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
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
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
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孽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
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谷物收成不好
B.请以战喻喻:使明白
C.数罟不入湾池湾:深
D.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为……办丧事
1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B.斧斤以时入山林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C.申之以孝悌之义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16.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认为梁惠王虽然有“移民移粟”的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在实质上没
有区别,是“百步”与“五十步”的关系。
B.孟子的“王道”理想是“不违农时”“数罟不入冷池”“斧斤以时入山林”,使民生有保
障,能够解决老百姓的生老病死的问题。
C.孟子用“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草而不知发”对比,意在突出梁惠王把“涂有饿
享”归罪于荒年,和把杀人归罪于武器一样荒唐。
D.本文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注重排比的运用,如在论述“使民加多”的道理时,
通过排比的运用,使文章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臭。
4、书《汤海秋诗集》后
龚自珍
人以诗名,诗尤以人名。唐大家若李、杜、韩及昌谷、玉溪;及宋、元,眉山、涪陵、遗山,
当代吴娄东,皆诗与人为一。人外无诗,诗外无人,其面目也完。益阳汤鹏,海秋其宇,有
诗三千余篇,芟而存之二千余篇,评者无虑数十家,最后属龚巩祚作一言,巩祚亦一言而已,
曰:完。何以谓之完也?海秋心迹何在是所欲言者在是所不欲言而卒不能不言在是所不欲言
而竟不言干所不言求其言亦在是,要不肯有跨①他人之言以为已言.任举一篇,无论识与不识.
曰:此汤益阳之诗。
[注]①捋挎:摘取。
1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4处)
19.文中昌谷、玉溪的本名分别是、o
20.根据材料,用自己的话概括汤鹏诗作的特点。
5、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跋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
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度
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功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蟹八跪而二螯,非蛇蟾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对...有利。
B.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
D.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一:专一。
22.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虽有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
C.知明而行无过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23.下面对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B.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
强思想品德修养。
C.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
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D.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2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2)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蜻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6、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
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
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
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黑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销锋铺,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
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
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也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
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
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
而亡秦族矣。
25.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履至尊而制六合履:登上
B.委命下吏委:交给
C.京粮而景从赢:担负
D.收天下之兵兵:军队
26.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以弱天下之民敢以烦执事
B.于是废先王之道未之有也
C.然后践华为城斩木为兵
D.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
27.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记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事,不仅消灭了诸侯各国,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
无前例的大帝国。
B.“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以写胡人情状来表现秦之威势,意味着秦从
此转入攻势。
C.秦始皇实施愚民、弱民、防民的措施,目的是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
王万世之业”。
D.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
也”张本。
2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2)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
7、赤壁赋
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
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
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
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日:"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
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翟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
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
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岫那千里,旌旗蔽空,翻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懈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
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
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
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
O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2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举酒属客属:劝人饮酒
B.白露横江白露:白茫茫的水汽
C.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下:攻占
D.不知东方之既白白:白色
30.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望”是“既”与“望”两个词的组合,“望”即“望日”,农历十五日,“既望”是
过了望日,也就是农历十六日。
B.“斗牛”是古代星宿的名称,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星空分为二十八星宿,在北方七宿中,
有“斗宿”“牛宿”,文中“斗牛之间”谓天空。
C.“美人”是个多义词,“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方”中的“美人指作者所思慕的人,
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D.“蜉蜡”是一种小飞虫,夏秋之交生在水边,生存期很短,古人说它朝生暮死,文中用来
比喻人生短促。
31.对第三段文字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段文字用主客问答的方式来写。主客问答是赋的传统写作手法,一般说来,作者往往借
客人的话从反面引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B."客人”因见月出东山的景象,并看到这里的地理形势,从而联想到曹操的诗句和业绩,
生出积极入世的念头。
C.“客人”又联想到主客双方的现实处境,深感个人在天地间的渺小和生命的短暂,思想颇
为消沉。
D.这段文字将情、景、理有机结合,实质上是苏轼贬谪生活中苦闷心绪的流露,但从全文来
看,苏轼并没有沉浸在这种苦闷之中。
3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8、上池州李使君①书
杜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仆)
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
缪②,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仆
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
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
惜也。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以其书具而事多也。今之言者必曰:“使圣人微旨不
传,乃郑玄③辈为注解之罪。”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
夏之位。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是则
圣人不生,终不为学;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
人耳。自汉己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控有,皆可图
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
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楚王问萍实④,对
日:“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此乃以童子为师耳。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
也。诸葛孔明曰:“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
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
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
此亦学者之一病也。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
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自古未有不
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②缪:
通“谬”。③郑玄: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经学大家。④萍实:南
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3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期:期待。
B.真可惜也可惜: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微: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参:检验。
3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饰以温慎举以予人
B.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儿之成,则可待乎
C.其有国者成败废兴其远而无所至极耶
D.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吾尝终日而思臭
3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
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
这样“足以应当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
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对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谈论治学之道,眼界
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36.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
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3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2)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9、秦废封建
秦初并天下,丞相组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
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雕,诸
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
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
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
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
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
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
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
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
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
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绢,岂独高
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说而
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
契⑴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
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
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
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
(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
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
3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后属疏远属:亲属
B.诸侯更相诛伐更:交替
C.子房亦与焉与:参与
D.不能易也易:交换
3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以有侯王争必以利
B.三代之兴知诸侯之不可复
C.而学士大夫多非之而诸子之论废矣
D.袭封而争位者君臣父子相贼虐者
4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立诸子
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
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
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
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
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41.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时非圣人之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
②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
4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
B.始皇不急于说出己见,而让群臣议论不相的谏言,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
C.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
D.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
43.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
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
10、上曾子固龙图①书
(宋)张耒
某尝以谓君子之文章,不浮于其德,其刚柔缓急之气,繁简舒敏之节,一出乎其诚,不隐其
所已至,不强其所不知,譬之楚人之必为楚声,秦人之必衣秦服也。惟其言不浮乎其心,故
因其言而求之,则潜德道志,不可隐伏。盖古之人不知言则无以知人,而世之惑者,徒知夫
言与德二者不可以相通,或信其言而疑其行。呜呼!是徒知其一,而不知夫君子之文章,固
出于其德,与夫无其德而有其言者异位也。某之初为文,最喜读左氏、《离骚》之书。丘明
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屈平之仁,不忍私其身,其气道,其趣高,故
其言反覆曲折,初疑于繁,左顾右挽,中疑其迂,然至诚恻怛于其心,故其言周密而不厌。
考乎其终,而知其仁也愤而非怨也,异而自洁而非私也,彷徨悲嗟,卒无存省之者,故剖志
决虑以无自显,此屈原之忠也。故其文如明珠美玉,丽而可悦也;如秋风夜露,凄忽而感恻
也;如神仙烟云,高远而不可挹也。惟其言以考其事,其有不合者乎?
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
杰。其学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
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
庙之江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
于唐,盖不试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忘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
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盖不可得也。
自唐以来,更五代之纷纭。宋兴,锄叛而讨亡。及仁宗之朝,天下大定,兵戈不试,休养生
息,日趋于富盛之域。士大夫之游于其时者,谈笑佚乐,无复向者幽忧不平之气,天下之文
章稍稍兴起。而庐陵欧阳公始为古文,近揆两汉,远追三代,而出于孟轲、韩愈之间,以立
一家之言,积习而益高,淬濯而益新。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而欧阳公于是
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而世之号能文章者,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而执事实为
之冠,其文章论议与之上下。闻之先达,以谓公之文其兴虽后于欧公,屹然欧公之所畏,忘
其后来而论及者也。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
真极天下之文者欤!
(选自《张耒集》,标点有改动)
(注)①曾巩:字子固。龙图:宋代官职名。
4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惟其言不浮乎其心浮:显现B.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纂:继
承
C.兵戈不试试:使用D.近揆两汉,远追三代揆:揣度
4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O
A.一出乎其诚飘飘乎如遗世独立B.有不足以过之者此小大之辩也
C.刚毅而信实劳苦而功高如此D.日趋于富盛之域赵尝五战于秦
4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给曾巩的信中,不仅表现出对屈原文章的喜爱,也显示出对屈原仁而无私、气遒趣
高人格的理解与欣赏。
B.作者用知人论世的方法,评价司马迁和韩愈因触犯君主,遭遇灾祸,一生理想郁结于心,
而文风典雅,如同庙堂礼微。
C.文章以言与德的关系为中心,探讨了三代至宋的君子之文,认为语言无论华美、简朴、迂
曲还是疏荡,都可从文中探得其道德和志向。
D.本文通过对司马迁、韩愈、欧阳修等人的评价,表达了作者的文学观点;语言整散结合,
铺陈手法的运用,增添了说理气势。
4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
4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
(2)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
11、进学斋记
张耒
①古之君子,无须臾而不学,故其为德无须臾而不进。鸡鸣而兴,莫夜而休,出则莅官治民、
事师友、对宾客,入则事其亲、抚其家,教其幼贱,无须臾之间不习其事、学其礼。观天地
之道,察万物之理,以究道德之微妙,未始有顷刻之休,是故其德日进而不可止。
②古之君子,饮食、游观、疾病之际,未尝不在于学。士会①食而问肴烝,则饮食之际未尝不
在学也。曾皙风乎舞等咏而归,则游观之际未尝不在学也。曾子病而易大夫簧,则疾病之际
未尝不在学也。今之所谓学者,既剽盗其皮肤,攘掇其土苴②,比于古之人大可愧臭。冠而仕
则冠而弃之,壮而仕则壮而弃之。故后世之君子大抵从仕数年,则言语笑貌嗜欲玩习之际,
比之进取之初以儒自名者,固已大异矣。
③元丰之乙丑,余官于咸平,治其所居之西,即其旧而完之。既洁□新矣,于是取《诗》、
《书》、古史陈于其中,暑则启扉,寒则塞向,朝夕处乎其中。余惰者也,故取古之道而名
之闩“进学”,而书其说,庶朝夕得以自警焉。
(注)①士会:春秋时晋国卿士。②土苴:糟粕。
49.可填入第3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之B.其C.则D.以
50.对第1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列举生活事实,从正反两方面来阐述。
B.提出古人时刻学习而道德日进的观点,从古人为学和道德日进两方面来阐述。
C.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出入之际坚持“进学”的事实来阐述。
D.提出古人时刻都在完善道德的观点,以古人仰观俯察探究事理的事实来阐述。
51.对第②段画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世君子为官数年后言行志趣迥异于前。
B.后世君子往往留恋官场,无意追求修身进学。
C.后世君子大多数会贪求世俗享乐,忘记本心。
D.后世君子踏入仕途往往进学之心消磨殆尽。
52.分析第②段所用论证方法的作用。
53.分析第③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12、外大母赵太夫人行状
袁宗道
天乎,天乎!何乃遽以吾外大母逝耶!悲哉!不肖宗道,稚年丧母,外大母每见不肖,辄泪
涔涔下,且泣且拊曰:“儿饥否?将无寒乎?”辄取衣食衣食之。故不肖即茕然弱子乎,无
殊乎在母膝下也。今壮矣,而外大母何在耶?悲哉,悲哉!
太夫人姓赵氏,其先江陵人,景泰间徙公安,遂占籍。四传为处士文深,赠中宪东谷公与处
士同里闰,雅相欢也,因悉太夫人勤慎状,曰:“是真我家妇。”遂命方伯公委禽焉。赠中
宪公性嗜饮,日偕诸酒人游,顾以生计萧疏,不无阻酣畅也。自有妇卜太夫人,而甘滑盈几,
取办咄嗟。诸故酒人惊相语:“前从夫夫饮,且少鞋菜耳,今何突致此侑衍者?”遍视其困
箧而索然若故,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心力竭矣。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
尽斥整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恭人不食,外大母亦绝啦。恭人不起,而太夫人
哀可知也。即逮今五十余年,而语及辄涕。居尝语子:“吾今裕,故能施耳,不若先姑贫而
好施也。若所以有兹日,微先姑之德不及此,子孙无忘先姑哉!”
乙卯,方伯公领乡书,丙辰成进士,己未官比部郎。太夫人相从京师,为置侧室高,礼训慈
育,闺内穆如。居四年,不置一鲜丽服。丙寅,方伯公佥宪江西,时长宪者喜敲扑,公庭号
楚声不绝。太夫人闻之,戚然日:"彼盛怒易解耳,而生命难续,且若之何以人灼骨之痛,
博己一快也?”方伯公为之改容曰:“请佩此言当韦。”戊寅,方伯公以大参备兵通、泰,
寻由河工超迁河南右辖。未几,转左。日夜期会簿书间,力渐耗。太夫人时时风方伯公:“且
休矣!即不能热琴燔鹤以饱,夫岂其无双田之毛,东湖之水?”方伯公曰:“所谓拂衣者难
妻孥也,汝若是又奚难!”而癸未需次调补,竟请告归,从太夫人意也。居尝语诸子曰:“尔
父累俸,稍拓田庐,然不尽与尔曹,而推以赡族,亦惟是念祖父之余,不可专食也。尔当识
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其平居语识大义类若此。
不肖宗道,甥也,义不敢饰吾外大母之行,然亦不敢隐也。惟慨惠之铭,以肉百年骨,则家
舅氏厚幸,宗道厚幸。
(选自《白苏斋类集》,有删节)
54.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且泣且拊日拊:抚摩
B.自有妇卜太夫人卜:选择
C.然后乃知太夫人啬腹龟手适舅姑适:出嫁
D.太夫人时时风方伯公风:劝说
5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袁宗道很小就失去了母亲,幸赖外祖母的呵护,母爱的缺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弥补。
B.赵太夫人当年待字闺中时,烧得一手好菜,父亲的好友十分欣赏,命其子前来求亲。
C.袁宗道的外祖父在河南做官时,因于公务繁杂,后顺从妻子的意愿而选择了辞官归里。
D.作为外孙,撰写外祖母的行状,袁宗道既不敢虚美外祖母,也不愿隐瞒外祖母的美德。
5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何,姑钱恭人婴疾且亟,则尽斥整珥授方伯公,俾迎医,医无问遐近。
(2)尔当识此意附谱后,绝孙曾他肠,令吾族人得世世食此土,不亦美乎!
57.赵太夫人平居言语中的“识大义”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13、遥襟甫畅,逸兴遍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
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
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
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
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
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
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二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强之长风。舍簪笏于
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
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
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58.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接孟氏之芳邻接:结交
B.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赊:遥远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桑榆:家乡
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二十岁
59.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王勃人生态度的一项是()
A.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B.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C.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意之长风。
60.对文中运用的典故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
B.“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
C.,'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然达观看待。
D.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怨世嫉俗而放任自流。
6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借冯唐、李广、贾谊、梁鸿等人的典故说明机遇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告诉人们良好的
心态对人生的重要性。
B.选文第二段从“老当益壮,宁移m首之心”到段尾,充分反映出王勃不忧不惧、昂扬奋发
的人生观。
C.选文第三段开头部分反映了王勃坚守孝道、绝意功名的坚贞情怀。
D.选文最后一段反映了王勃参与滕王阁之会的荣幸之情,也表现出对在场宾客才华的推许。
6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
乡之客。
②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③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14、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
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舟遥遥以轻飓,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
微。
乃瞻衡宇,载欣载奔。僮仆欢迎,稚子候门。三径就荒,松菊犹存。携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壶
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园日涉以成趣,门虽设而常关。策扶
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农人
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亦崎岖而经丘。木欣欣以向
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己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
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6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自以心为形役役:役使。
B.知来者之可追追:追赶。
C.眄庭柯以怡颜怡:使愉快C
D.聊乘化以归尽聊:姑且。
64.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①觉今是而昨非②门虽设而常关
C.①或命巾车,或棹孤舟②或植杖而耘籽
D.①乐琴书以消忧②木欣欣以向荣
65.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对闲适恬静的田园生活的赞美的一项是()
①舟遥遥以轻邂,风飘飘而吹衣。
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④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⑤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A.①②⑤B.②③©
C.②③④D.③④©
6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归去来兮”一声浩叹开始,表达了作者厌恶仕宦生活、决心弃官归家的愿望,并把
这个愿望变成一种行动。
B.第2段写作者到家之后,看到家人热烈欢迎的场面和庭院内优美宁静的情景,明白了田园生
活的乐趣。
C.第3段是第2段内容的拓展,继续写田园之乐,不过这段文字从上段的庭院乐趣写到了田间
耕作和纵情山水的乐趣。
D.文章最后一段以一叹三问开始,最后发出“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的感慨,表现
了乐天安命、委心乘化的思想。
6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15、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
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
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
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
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
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6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清化:清明的教化。
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陨首:头落地。
C.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宦达:官职显达。
D.臣欲奉诏奔驰奔驰:快速地跑。
69.下列语句编成四组,表现朝廷对李密的“恩情”的一项是()
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
④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⑤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⑥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⑤⑥D.①④⑥
70.下列对文章节选部分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一句,表面看是对晋武帝的赞颂,实际上是对晋武帝的最大嘲讽。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句中,“切”“峻”“责”都准确鲜明地刻画了当时晋武帝的心
态。
C.“臣欲奉诏奔驰”句中的“奔驰”用得绝妙,它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希望赴京效劳的心情。
D.“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这个比喻形象地表明了祖母大限临头,这也是作者无法奉诏的原
因。
7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⑵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3)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6、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糅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
槁暴,不复挺者,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
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践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
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蹉
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鸳马十驾,功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鳍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7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就砺则利金:金属制的刀剑等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博学:学问渊博
C.蚓无爪牙之利利:锋利
D.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资质、禀赋
7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一组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糅以为轮无以至千里
C.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D.风雨兴焉圣心备焉
74.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高而招”“而见者远”,说明人通过学习可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由此可见学习的重要
性。
B.“骐骥”与“鸳马”、“舍之”与“不舍”的对比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道理,所以说
“学不可以已”。
C.虽然《劝学》以论述思想品德的学习修养为主,但作者也着力论述了学习文化知识,特别
是科学技术的方法。
D.全文用了比喻论证,最后一段从学习的方法、态度方面说明学习要注意的问题,这对我们
今天的学习也有指导意义。
75.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弩马十驾,功在不舍。
17、学者师达而有材,吾未知其不为圣人。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在右则右重,在左则
左重,是故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若此则名号显矣,德行彰
矣。
故师之教也,不争轻重尊卑贫富,而争于道。其人苟可,其事无不可。所求尽得,所欲尽成,
此生于得圣人。圣人生于疾学。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疾学在于尊师,师尊则言信矣,道论矣。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
不听。师操不化不听之术,而以强教之,欲道之行、身之尊也,不亦远乎?学者处不化不听
之势,而以自行,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香也。
凡说者,兑①之也,非说之也。今世之说者,多弗能兑,而反说之。夫弗能兑而反说,是拯溺
而碰公之以石也,是救病而饮之以堇③也,使世益乱、不肖主重惑者,从此生矣。故为师之务,
在于胜理,在于行义。理胜义立则位尊矣,王公大人弗敢骄也,上至于天子,朝之而不惭。
凡遇合也,合不可必。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而欲人之尊之也,不亦难乎?故师必胜理行
义然后尊。
(选自《吕氏春秋•孟夏纪第四》)
(注)①兑:通“悦”。②碑(zhui):系上重物使下沉。③堇(jin):野葛,可做毒药。
76.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理:治理
B.圣人生于疾学疾:敏捷
C.师尊则言值矣,道论矣信:(被人)相信
D.遗理释义,以要不可必要:通“邀”,求,取
7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其人苟可/其皆出于此乎
B.是拯溺而唾之幺石也/作《师说》以贻之
C.故师之教也/句读之不知
D.所求尽得/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8.下列句子中,从反面说明重学的一项是
A.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
B.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C.故往教者不化,召师者不化;自卑者不听,卑师者不听
D.凡遇合也,合不可必
7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从师学习的人,如果他的老师通达而他自己又有才能,这样的人一般会成为圣人。
B.古代的圣王没有不尊重老师的,做到尊师就不会去计较老师是否富贵荣耀了。像这样做了,
那么这个学生的名号就响亮了,德行就彰显于天下了。
C.文章用“拯溺而唾之以石”的比喻,是为了证明“使世益乱、不当主重惑者,从此生矣”。
D.作者认为老师要让自己尊贵起来,一定要明辨事理,推行道义。
8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不疾学而能为魁士名人者,未之尝有也。
(2)欲名之显、身之安也,是怀腐而欲香也,是入水而恶濡也。
18、琅娘福地记
(明)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
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老人问茂先曰:“君读书几何?”茂先曰:“华
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惹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己读尽之矣。”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
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烟灰盒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墨轮有色封口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汽车出行未来展望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呋喃唑酮片(痢特灵)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四工位密封式负荷开关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双驴头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中棉29种子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再生革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至2030年CCTL冷阴极灯管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2024年高强封装型母线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少年宫乒乓球兴趣小组简介
- 当事人送达地址、送达方式确认书模板
- 静脉输液流程图
- 国开电大本科《管理英语4》机考真题(第八套)
- 基础会计第5版课后参考答案王艳茹
- 北中大中药药剂学实验指导17临界相对湿度与吸湿速度的测定
- 二年级扩句练习
- 滋养叶细胞疾病超声诊断
- 内科学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菏泽医学专科学校
- 隧道工程移动脚手架平台施工专项方案
- 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理解训练(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