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山东工商学院_第1页
统计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山东工商学院_第2页
统计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山东工商学院_第3页
统计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山东工商学院_第4页
统计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山东工商学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计学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山东工商学院第一章单元测试

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是()。

A:广泛性

B:同质性

C:差异性

D:大量性

答案:同质性

指出下面哪一个属于分类变量()。

A:收入

B:身高

C: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

D:教学改革效果的满意度

答案: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

指出下面哪一个属于数值型变量()。

A:教学改革效果的满意度

B:购买商品时的支付方式

C:性别

D:收入

答案:收入

某研究部门准备在该市500万个家庭中随机抽取1000个家庭,据此推断该城市所有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个体是()。

A:1000个家庭

B:500万个家庭中的每个家庭

C:1000个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D:500万个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答案:500万个家庭中的每个家庭

某研究部门准备在该市500万个家庭中随机抽取1000个家庭,据此推断该城市所有家庭的年人均收入。这项研究的样本是()。

A:1000个家庭

B:500万个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C:500万个家庭

D:1000个家庭的年人均收入

答案:1000个家庭

一家研究机构从IT从业者中随机抽取500人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的人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50%的人回答他们的消费支付方式是使用信用卡。这里的“月收入”是()。

A:顺序变量

B:连续型变量

C:分类变量

D:数值型变量

答案:分类变量

一名统计专业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找到2019年全国各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该数据属于()。

A:截面数据

B:顺序数据

C:时间序列数据

D:分类数据

答案:截面数据

一名统计专业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找到2000-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数据,该数据属于()。

A:时间序列数据

B:顺序数据

C:分类数据

D:截面数据

答案:时间序列数据

一名统计专业学生为了完成其统计作业,在《中国统计年鉴》中找到2000-2014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纯收入等数据,该数据属于()。

A:定性数据

B:时间序列数据

C:截面数据

D:面板数据

答案:面板数据

下列不属于描述统计的问题是()。

A:了解数据分布的特征

B: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C:分析感兴趣的总体特征

D:利用统计图或表分析数据

答案:根据样本信息对总体进行的推断在下列叙述中,采用推断统计的方法是()。

A:用饼图描述某企业职工的学历构成

B:反映大学生统计学成绩的条形图

C:一个城市在1月份的平均汽油价格

D:根据36个橘子的平均重量估计果整个果园中橘子的平均重量

答案:根据36个橘子的平均重量估计果整个果园中橘子的平均重量

一项民意调查的目的是确定年轻人愿意与父母讨论的话题。调查结果表明:45%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家庭财务状况,38%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有关教育的问题,15%的年轻人愿意与其父母讨论爱情问题。该调查所收集的数据是()。

A:顺序数据

B:数值型数据

C:实验数据

D:分类数据

答案:分类数据

一项研究估计某城市拥有汽车的家庭比例是30%,这里的30%是()。

A:变量值

B:参数

C:统计量

D:样本

答案:变量值

为了估计某城市中拥有汽车的家庭比例,随机抽取500个家庭作为一个样本,得到拥有汽车的家庭比例为35%,这里的35%是指()。

A:统计量的值

B:样本量

C:参数值

D:变量

答案:统计量的值

到商场购物停车越来越难,管理人员欲掌握顾客找到停车位的平均时间,为此记录下50名顾客找到车位的时间。这里,管理人员感兴趣的总体是()。

A:到商场购物的所有顾客

B:在停车场的所有顾客

C:所记录的50名顾客

D:到停车场停车的所有顾客

答案:在停车场的所有顾客

统计总体所具有的首要特征是差异性。()

A:错B:对

答案:错三个学生的英语考试成绩不同,这是三个变量值。()

A:错B:对

答案:对统计总体存在的前提是同质性。()

A:对B:错

答案:对工人的年龄、性别、体重都是重要的非数值型数据。()

A:错B:对

答案:错统计要说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必须要先确定该总体的范围。()

A:对B:错

答案:对对某高校大学生的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是该校的全部大学生。()

A:对B:错

答案:对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中,调查单位是所有人。()

A:错B:对

答案:错对职工收入状况进行分组研究,应当选择职工总收入为分组变量。()

A:对B:错

答案:对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

A:错B:对

答案:错样本统计量是一个随机变量。()

A:对B:错

答案:对

第二章单元测试

数据筛选的主要目的是()。

A:发现数据的错误

B:纠正数据中的错误

C:找出所需要的某类数据

D:对数据进行排序

答案:找出所需要的某类数据

数据分组后,落在某一特定类别或组中的数据个数称为()。

A:频率

B:频数分布表

C:频数

D:累积频数

答案:频数

将全部变量值依次划分为若干个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作为一组,这样的分组方法称为()。

A:单变量值分组

B:连续分组

C:等距分组

D:组距分组

答案:组距分组

统计分组的目的是()。

A: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B: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

C: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

D: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

答案: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组中值是()。

A: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值

B: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差

C:一个组的最大值

D:一个组的最小值

答案: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值

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依次分为2000元以下、2000~3000元、3000~4000元、4000~5000元、5000元以上几个组。第一组的组中值近似为()。

A:2000

B:1500

C:1000

D:2500

答案:1500

有20个工人看管机器台数分别为2、5、4、4、3、4、3、4、4、2、2、4、3、4、6、3、5、2、4、3。如对此资料进行分组,应采用()。

A:3种分组均可以

B:不等距分组

C:单变量分组

D:等距分组

答案:单变量分组

某连续变量分为3组,第一组为100~150,第二组为150~200,第三组为200以上,按照连续变量组限的规定()。

A:150在第二组,200在第二组

B:150在第二组,200在第三组

C:150在第一组,200在第二组

D:150在第一组,200在第三组

答案:150在第二组,200在第三组

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两组的组限()。

A:既可以是间断的,也可以是重叠的

B:应该是相近的

C:间断的

D:重叠的

答案:重叠的

一个组的上限与下限之差称为()。

A:组限

B:组数

C:全距

D:组距

答案:组距

将各有序类别或组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得到的频数称为()。

A:频率

B:比例

C:累积频数

D:比率

答案:累积频数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最适于描述结构性问题()。

A:条形图

B:对比条形图

C:饼图

D:帕累托图

答案:饼图

下面的哪一个图形适于比较研究两个或多个总体的结构性问题()。

A:环形图

B:帕累托图

C:饼图

D:对比条形图

答案:环形图

对于变动范围较大的大批量数值型数据,一般用()描述其分布。

A:帕累托图

B:饼图

C:条形图

D:直方图

答案:直方图

对于时间序列数据,用于描述其变化趋势的图形通常是()。

A:直方图

B:线图

C:条形图

D:箱线图

答案:线图

组距是各组变量值的变动范围,连续变量组距的通用公式:组距=本组上限-本组下限。()

A:对B:错

答案:对对数据进行分组时,单变量分组适合于任何数据。()

A:错B:对

答案:错“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2号选手最终得分为96.75分”目的是遵循上组限不在内原则。()

A:对B:错

答案:错茎叶图可用于描述分组数据。()

A:对B:错

答案:错用组中值代表各组平均水平的前提条件是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A:对B:错

答案:对条形图可用于描述连续变量的分组数据。()

A:对B:错

答案:对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计算组距和组中值。()

A:错B:对

答案:对环形图只能显示一个总体的结构,饼图则可显示多个总体的结构状况。()

A:错B:对

答案:错对于未分组数值型数据,可以用茎叶图和箱线图来观察其分布。()

A:错B:对

答案:错雷达图是显示多个变量的常用图示方法。()

A:错B:对

答案:对

第三章单元测试

下列关于众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众数主要适用于分类数据

B:一组数据可能存在多个众数

C: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D: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答案:一组数据的众数是唯一的

如果一个数据的标准分数是-2,表明该数据()。

A:等于2倍的标准差

B:等于2倍的平均数C: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

D: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

答案: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

一组数据的标准分数,其()。

A:均值为0,方差为1

B:均值为0,方差为0

C:均值为1,方差为0D:均值为1,方差为1

答案:均值为0,方差为1

经验法则表明,当一组数据对称分布时,在均值加减1个标准差的范围之内大约有()。

A:68%的数据

B:99%的数据C:95%的数据

D:100%的数据

答案:68%的数据

变异系数()。

A:只能消除一组数据的计量单位对标准差的影响

B:可以准确反映一组数据的绝对离散程度

C:可以同时消除数据的水平和计算单位对标准差的影响

D:只能消除一组数据的水平对标准差的影响

答案:可以同时消除数据的水平和计算单位对标准差的影响

两组不同水平的数据相比较()。

A:变异系数大的离散程度小

B:变异系数大的离散程度也大

C: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也大

D:标准差大的离散程度小

答案:变异系数大的离散程度小

偏度系数测度了数据分布的非对称性。如果一组数据的分布是对称的,则偏度系数()。

A:大于1

B:等于0

C:大于0

D:等于1

答案:等于0

如果偏度系数不等于0,则表明数据的分布是()。

A:非对称

B:对称

C:左偏的

D:右偏

答案:非对称

某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有1500名学生,法学院800名学生,统计学院有350名学生,外语学院有180名学生。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采用()。

A:外语学院

B:工商管理学院

C:1500

D:180

答案:工商管理学院

某居民小区准备建一个娱乐活动场所,为此,随机抽取了80户居民进行调查,其中表示赞成的有59户,表示中立的有12户,表示反对的有9户。描述该组数据的集中趋势宜采用()。

A:中位数

B:众数

C:均值

D:四分位数

答案:中位数

某居民小区准备建一个娱乐活动场所,为此,随机抽取了80户居民进行调查,其中表示赞成的有59户,表示中立的有12户,表示反对的有9户。该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A:赞成

B:59

C:中立D:12

答案:赞成

对于右偏分布,均值、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是()。

A:众数>中位数>均值B:中位数>均值>众数

C:众数>均值>中位数

D:均值>中位数>众数

答案:众数>中位数>均值某班学生的大学英语成绩近似服从正态分布,其平均成绩是70分,标准差是10分,可以判断成绩在60分~80分之间的学生大约占()。

A:89%

B:95%

C:99%

D:68%

答案:99%

某商店在制定女式衬衫进货计划时,主要依据下面哪种参数()。

A:几何平均数

B:均值

C:众数

D:中位数

答案:几何平均数

“……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2号选手最终得分为96.75分”目的是()。

A:上下限不在内原则

B:消除人为因素的影响

C:简化计算过程

D:消除极端值的影响

答案:简化计算过程

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因而,在总体中众数必定存在。()

A:错B:对

答案:错众数只适用于分类数据不适用于顺序数据。()

A:错B:对

答案:错对任何两个性质相同的变量,比较其均值的代表性,可以采用标准差。()

A:错B:对

答案:错变量值越大,标准差越大。()

A:错B:对

答案:错已知一组数据均值是100,变异系数是0.2,则方差等于20。()

A:对B:错

答案:错若一组数据均值大于众数,则偏度系数为正数。()

A:对B:错

答案:对如果两组数据的变异系数相同,则说明其均值对各自的代表性相同。()

A:错B:对

答案:对计算几何平均数时,资料中的各项数值可以是负数。()

A:对B:错

答案:错中位数是所有数据中间位置的哪个值,代表性最强。()

A:错B:对

答案:错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A:对B:错

答案:错

第四章单元测试

抽样分布是指()。

A:一个样本的各观察测值的分布

B:样本量的分布

C:样本统计量的分布

D:总体中各观测值的分布

答案:样本统计量的分布

如果一个总体的均值为50,标准差为8,从此总体中随机抽取样本量为64的一个样本,则样本均值的期望和标准差分别为()

A:50,8

B:50,4C:50,1

D:8,8

答案:50,1

飞机离开登记口到起飞的等待时间通常是右偏的,均值为10分钟,标准差为8分钟。随机抽取100架飞机,则平均等待时间的抽样分布是()。

A:正态分布,且标准差为0.8分钟

B:正态分布,且标准差为8分钟

C:右偏,且标准差为0.8分钟

D:右偏,且标准差为8分钟

答案:正态分布,且标准差为0.8分钟

若估计量满足,则称该估计量是一个()。

A:稳定估计量

B:一致估计量

C:无偏估计量

D:有效估计量

答案:无偏估计量

对于同一总体的两个无偏估计量和,若,则称是一个()。

A:稳定估计量

B:更有效的估计量

C:无偏估计量

D:一致估计量

答案:更有效的估计量

一个估计量的一致性是指()。

A:该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的方差大

B:该估计量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C:该估计量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的方差小

D: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该估计量的值越接近估计的总体参数

答案: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该估计量的值越接近估计的总体参数

用样本估计量的值直接作为总体参数的估计值,这一估计方法称为()。

A:区间估计

B:无偏估计C:有效估计

D:点估计

答案:点估计点估计的缺点是()。

A:不能给出总体参数的准确区间

B:不能给出总体参数的有效估计

C:不能给出点估计值与总体参数真实值接近程度的度量

D:不能给出总体参数的准确估计

答案:不能给出点估计值与总体参数真实值接近程度的度量

某校有学生8000人,随机抽取100人进行调查,其中有20人对学校后勤管理有意见,则该校学生中对学校后勤管理有意见的人数的点估计值为()。

A:20

B:20%

C:100

D:1600

答案:1600

当置信水平一定时,置信区间的宽度()。

A:与样本容量的大小无关

B: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而增大

C:与样本容量的平方根成正比

D: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小

答案:随着样本量的增大而减小

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置信度越大,则区间估计的()。

A:精确度越高

B:置信区间越小

C:误差范围越大

D:可靠程度越低

答案:误差范围越大

以样本均值为估计量对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且总体方差已知,则如下说法正确的是()。

A:样本容量较小的置信区间较小

B:相同置信水平下,样本量大的区间较大

C:样本均值越小,区间越大

D:95%的置信区间比90%的置信区间宽

答案:95%的置信区间比90%的置信区间宽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总体数据的离散程度较大时,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

A:变宽

B:变窄

C:可能变宽也可能变窄

D:保持不变

答案:变宽

设是的一个无偏且一致的估计量,当用的置信度确定置信区间以后,对于这一置信区间的宽度()。

A:只要进一步增大样本,可以达到任意高的置信度

B:无论如何增加样本量也不能提高置信度

C:即使样本量不变也可提高置信度

D:对于地固定的置信区间,样本量的任何变动,其置信度不会变更

答案:只要进一步增大样本,可以达到任意高的置信度

根据城市电话网的100次通话情况调查,得知每次通话平均持续时间为4分钟,标准差为2分钟,在概率保证为95.45%的要求下,估计该市每次通话时间()。

A:3.6-4.4

B:3.8-4.2

C:3.7-4.3

D:3.9-4.1

答案:3.8-4.2

当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无论样本量如何,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都服从正态分布。()

A:错B:对

答案:对抽样分布是指样本统计量的概率分布。()

A:错B:对

答案:对在简单随机抽样中,放回抽样的估计误差一般小于不放回抽样。()

A:错B:对

答案:错样本统计量是一个随机变量,其取值随着所抽取的样本不同而不同。()

A:对B:错

答案:对要提高抽样估计的精度,只能增大样本量。()

A:对B:错

答案:错根据一个具体的样本得到的总体均值95%的置信区间以95%的概率包含总体均值。()

A:错B:对

答案:错置信区间越宽,估计的精确性越低。()

A:错B:对

答案:对置信区间越宽,估计可靠性越小。()

A:错B:对

答案:错估计两个正态总体的均值之差,当方差未知时,需使用t统计量。()

A:对B:错

答案:错估计两个总体方差之比使用的分布是F分布,且分布的自由度为n-1。()

A:对B:错

答案:错

第五章单元测试

对总体参数的具体数值所做的陈述称为()。

A:参数估计

B:假设

C:双侧检验

D:假设检验

答案:假设

在假设检验中“=”总是放在()。

A:原假设上

B:有时放在原假设上,有时放在备择假设上

C:可以放在原假设上,也可以放在备择假设上

D:备择假设上

答案:原假设上

指出下面的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如果原假设未被拒绝,就可以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

B:原假设正确的概率为α

C:如果原假设被拒绝,就可以证明备择假设是正确的

D:如果原假设未被拒绝,也不能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

答案:如果原假设未被拒绝,也不能证明原假设是正确的

指出下列假设检验哪一个属于左侧检验()。

A:

B:

C:

D:

答案:

一种零件的标准长度为5cm,要检验某天生产的零件是否符合标准要求,我们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应为()。

A:

B:

C:

D:

答案:

环保部门想检验餐馆一天所用的快餐盒平均是否超过600个,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应为()。

A:

B:

C:

D:

答案:

某企业每月发生事故的平均次数为5次,企业准备制定一项新的安全生产计划,希望新计划能减少事故次数。用来检验这一计划有效性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应为()。

A:

B:

C:

D:

答案:

一项研究表明,中学生吸烟的比例超过30%,为检验这一结论是否属实,我们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应为()。

A:

B:

C:

D:

答案:

若一项假设规定显著性水平为α=0.05,下面表述正确的是()。

A:拒绝原假设的概率为5%

B:原假设为假时不被拒绝概率5%

C:不拒绝原假设的概率为5%

D:原假设为真时被拒绝概率5%

答案:原假设为真时被拒绝概率5%

在假设检验中,在样本量不变的条件下,第Ⅰ类错误和第Ⅱ类错误()。

A:可以同时减小

B:可以同时增大

C:只能同时增大

D:不能同时减小

答案:不能同时减小

环保部门想检验餐馆一天所用的快餐盒平均是否超过600个,他们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则第Ⅰ类错误是()。

A:时,声称

B:时,声称

C:时,声称

D:时,声称

答案:时,声称

交通管理部门想检验汽车尾气的不合格率是否低于5%,他们建立的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为,则第Ⅱ类错误是()。

A:时声称

B:时声称

C:时声称

D:时声称

答案:时声称

在一次假设检验中,如果显著性水平原假设被拒绝,则时原假设()。

A:一定不会被拒绝

B:一定会被拒绝

C:需要重新检验

D:有可能被拒绝

答案:一定会被拒绝

当样本容量一定时,拒绝域的面积()。

A:与显著性水平α的大小成正比

B:与显著性水平α的大小成反比

C:与样本观测值有关

D:与显著性水平α的大小无关

答案:与显著性水平α的大小成正比

在假设检验中,计算出来的P值越小,则说明()。

A:不利于原假设的证据越弱

B:不利于备择假设的证据越强

C:不利于备择假设的证据越弱

D:不利于原假设的证据越强

答案:不利于原假设的证据越强

假设检验所陈述的具体数值是总体参数的真实值。()

A:错B:对

答案:错在假设检验中,“=“号可以放在原假设上,也可以放在备择假设上。()

A:对B:错

答案:错显著性水平越小,表示检验结论犯错误的可能性越小。()

A:对B:错

答案:错在假设检验中,样本量不变的条件下,第Ⅰ类错误和第Ⅱ类错误的概率不能同时增大。()

A:错B:对

答案:对样本量一定时,拒绝域的面积与显著性水平成反比。()

A:对B:错

答案:对如果检验统计量落在非拒绝域内,意味着原假设是真的。()

A:对B:错

答案:错值越大,拒绝原假设的可能性越大。()

A:错B:对

答案:错值表示原假设为真的概率。()

A:对B:错

答案:错值表示样本信息对原假设的支持程度。()

A:对B:错

答案:对关于一个总体的方差或标准差,常常是希望将它们控制在某种水平之下,因此对方差的检验多是单侧的。()

A:对B:错

答案:对

第六章单元测试

欲以图形显示两变量与的关系,最好创建()。

A:直方图

B:柱形图

C:散点图

D:圆形图

答案:散点图

根据你的判断,下面的相关系数取值哪一个是错误的()。

A:-0.75

B:1.15

C:0.89

D:1

答案:1.15

两变量与的相关系数为0.8,则其回归直线的判定系数为()。

A:0.80

B:0.90

C:0.50

D:0.64

答案:0.64

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区别在于有不止一个()。

A:自变量

B:判定系数

C:估计标准误

D:因变量

答案:自变量

两变量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表明两变量之间()。

A:无关系

B:不存在线性关系

C:不完全相关

D:完全相关

答案:不存在线性关系

两变量的线性相关系数为-1,说明()。

A:不完全相关

B:完全正相关

C:完全负相关

D:不存在线性相关

答案:完全负相关

在相关分析中,对两个变量的要求是()。

A:都不是随机变量

B:都是常数

C:都是随机变量

D:一个是随机变量,一个是常数

答案:都是随机变量

下列关系中属于正相关关系的是()。

A:正常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

B:商品零售额与流通费率

C:产量与单位成本

D:身高与体重

答案:身高与体重

下面的陈述哪一个是错误的()。

A:相关系数不会取负值

B:相关系数是两个变量线性关系的度量C: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不会大于1

D:样本相关系数是一个随机变量

答案:相关系数不会取负值

两变量的相关系数为0.8,说明()。

A:两变量高度负相关

B:两变量低度正相关

C:两变量高度正相关

D:两变量完全正相关

答案:两变量高度正相关

回归分析中,用来预测或用来解释另一个变量的一个或多个变量称为()。

A:自变量

B:非随机变量

C:随机变量

D:因变量

答案:自变量

在回归分析中,F检验主要是用来检验()。

A:估计标准误差的显著性

B: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显著性

C:相关系数的显著性

D: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的显著性

答案: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显著性

回归平方和占总平方和的比例称为()。

A:判定系数

B:估计标准误差

C:相关系数

D:回归系数

答案:判定系数

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如果检验表明线性关系显著,则意味着()。

A: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B: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不显著

C: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都不显著

D:所有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答案:在多个自变量中至少有一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父子两人身高之间的关系是()。

A:函数关系

B:相关关系

C:互为因果关系

D:因果关系

答案:相关关系

简单线性回归分析中的因变量与自变量都是随机的。()

A:错B:对

答案:错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中,判定系数的含义为:因变量的总变化中有80%可以由回归直线来解释和说明。()

A:错B:对

答案:对对于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检验,检验与检验的结论是一致的。()

A:错B:对

答案:对如果变量与间相关系数=0,则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A:错B:对

答案:错相关系数越大,则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越强。()

A:错B:对

答案:对简单线性回归中,若回归系数为正数,则相关系数也为正数。()

A:对B:错

答案:对正相关指的就是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动方向都是上升的。()

A:对B:错

答案:错相关系数是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唯一方法。()

A:错B:对

答案:错当回归系数大于零时,两变量之间为正相关,当回归系数小于零时,则变量之间为负相关。()

A:对B:错

答案:错函数关系是相关关系的一个特例。()

A:对B:错

答案:错

第七章单元测试

时间序列在长时期内呈现出来的某种持续向上或持续下降的变动称为()。

A:趋势

B:周期变动

C:季节变动

D:随机性

答案:趋势

时间序列在一年内重复出现的周期性波动称为()。

A:趋势

B:随机性

C:周期变动

D:季节变动

答案:季节变动

在时间序列的乘法模型中,与原时间序列计量单位相同的是()。

A:周期变动C

B:不规则变动I

C:季节变动S

D:长期趋势T

答案:长期趋势T

在年度时间序列中,不可能存在()。

A:不规则成分

B:循环成分

C:季节变动成分

D:趋势成分

答案:季节变动成分

中心移动平均的期数越大,则它()。

A:对序列的平滑修匀作用越强

B:对序列数据的变化反应越大

C:对序列的平滑修匀作用越弱

D:对序列数据的变化反应越快

答案:对序列的平滑修匀作用越强

移动平均法适合于预测()。

A:平稳序列

B:非平稳序列

C:有趋势成分的序列

D:有季节成分的序列

答案:平稳序列

指数平滑法适合于预测()。

A:有趋势成分的序列

B:平稳序列

C:有季节成分的序列

D:非平稳序列

答案:平稳序列

使用指数平滑法进行预测时,如果时间序列比较平稳,则平滑系数的取值()。

A:应该小些

B:应该等于1

C:应该大些

D:应该等于0

答案:应该小些

下面的哪种方法适于对含有趋势成分的时间序列进行预测()。

A:移动平均法

B:线性模型法

C:简单平均法

D:指数平滑法

答案:线性模型法

如果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绝对增长量相对稳定,则适合的预测方法是()。

A:线性模型法

B:指数模型法

C:指数平滑法

D:移动平均法

答案:线性模型法

用最二乘法求得线性趋势方程,若为负数,则该现象趋势为()。

A:上升趋势

B:水平趋势

C:不能确定

D:下降趋势

答案:下降趋势

如果时间序列按一定的增长率增长或衰减,则适合的预测模型是()。

A:移动平均模型

B:指数模型

C:指数平滑模型

D:线性模型模型

答案:指数模型

如果现象在初期增长迅速,随后增长率逐渐降低,最终以为增长极限。对这类现象进行预测适合的曲线是()。

A:修正指数曲线

B:指数曲线

C:龚珀兹曲线

D:logistic曲线

答案:修正指数曲线

根据月度时间序列计算得到各月季节比率之和应为()。

A:1

B:0

C:4

D:12

答案:12

要用移动平均法消除季节变动,则移动平均项数()

A:应选择奇数B:应与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C:可任意取值

D:应选择偶数

答案:应与季节周期长度一致

时间序列的四种构成要素一定互相独立,无交互影响。()

A:错B:对

答案:错时间序列的四种构成要素可能不互相独立,有交互影响。()

A:对B:错

答案:对如果时间序列无季节变动和循环波动,但有线性趋势,则时间序列的变化轨迹为一条直线。()

A:错B:对

答案:错除了周期不同外,季节变动与循环波动完全一样。()

A:对B:错

答案:错移动平均的项数越多,移动平均列越光滑。()

A:对B:错

答案:对移动平均法主要用于含线性变动趋势时间序列的预测。()

A:错B:对

答案:错指数平滑系数越大,指数平滑列越光滑。()

A:错B:对

答案:错呈线性增长趋势的时间序列,其每一期的增长量大致相等。()

A:对B:错

答案:对现象若无季节变动,则季节比率为零。()

A:对B:错

答案:错由季度数据测度季节比率,各季度的季节比率之和等于4。()

A:对B:错

答案:对

第八章单元测试

广义上的指数是指反映()。

A:动态的各种相对数

B:物量变动的相对数

C:总体数量变动的相对数

D:价格变动的相对数

答案:动态的各种相对数

设p为商品价格,q为销售量,则指数的实际意义是综合反映()。

A:商品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B:商品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C:商品销售额的变动程度

D:商品价格和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答案:商品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

下列指数是数量指数的有()。

A:平均工资指数

B:单位产品成本指

C:商品物价指数

D:销售量指数

答案:销售量指数

下列指数是质量指数的有()。

A:单位产品成本

B:销售量指数

C:产量指数

D:商品销售额指数

答案:单位产品成本

在指数体系中,总量指数与各因素指数之间的数量关系为()。

A: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商

B: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差

C: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和

D: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积

答案:总量指数等于各因素指数之积

某商场今年与去年相比,所有商品的价格平均提高了10%,销售量平均下降了10%,则商品的销售额()。

A:下降

B: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

C:上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