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36分)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在浪漫型艺术里,无限的心灵发现有限的物质不能完满地表现自己,就从物质世界退回它本身。诗歌是最高的浪漫型艺术,比绘画、音乐更多地脱离物质的束缚,反求于内的倾向尤为突出。中国古代诗学所谓“言志”“缘情”之说,都触及诗歌的这一特点。因而,“唐音”与“宋调”在反求于内方面,更主要表现为程度的不同,并非实质的区别。不过,唐诗人之心多为激情与想象,宋诗人之心多为理智与思索。如果说唐诗人的心灵世界是一条动荡的河流,那么宋诗人的壶中天地却是一片静穆的土壤。所以,后人评价说,“唐人诗主言情”“宋人诗主言理”(杨慎《升庵诗话》)。宋诗的理性精神是时代风尚的产物。科举策论之登场,儒学思想之复兴,政治意识之强化,理学派别之出现,使宋人形成根深蒂固的理性思维特征。宋代诗人无法超越时代的理性文化心态的制约,逐渐形成理智的、形而上的思维习惯。不光是理学家能从自然山水中悟出“野色更无山隔断,天光直与水相通”的道理,也不光是禅师能从蝇钻窗纸的现象中悟出“忽然撞着来时路,始觉平生被眼瞒”的禅理,就是一般诗人,也往往以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由格物而入,由悟道而出,由感兴而入,由思辩而出,连宋代最提倡感兴、接近自然的诗人杨万里,也常常用形象述说哲理,显露出智心思考的痕迹。在诗歌理论方面,宋人拈出“理”这一重要概念,打出了“尚理”的旗帜,以“理”字作为创作的指南和批评的标尺。宋诗学中的“理”,大致可分为“天理”“事理”“物理”“文理”四种。所谓“天理”,是指宇宙的哲学精神,既包括本体论的实有,又包括宇宙论的创生活动。所谓“事理”包括伦理规范历史规律、准则和生活常识等。比如,宋人特别注意道德理性对诗歌内容的制约,而李白这样具有浪漫情怀、叛逆性格的诗人,难免遭致宋人的不满。所谓“物理”,即客观事物的特性规律及其哲理性内涵。宋诗人提倡“求物之妙”,欣赏“写物之工”,客观事物在宋诗中扮演的角色常常是表现哲理的中介。所谓“文理”,是指“意脉”的畅通和“语序”的日常化。为了凸现“义理”,诗歌的语言需“文从字顺”。就是以生新瘦硬诗风著称的黄庭坚,也一样主张“辞顺”,以表现义理为旨归。当有人称赞黄庭坚的“桃差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句为极至之时,他自己却认为“此犹砌合”,另一首“石吾甚要之,勿使牛砺角。牛砺角尚可,牛斗残我竹”,才称得上极至。显然,黄庭坚不满意唐诗那种意象叠加式的句法,而欣赏散文式的有推理过程的句法。可见,所谓“以文为诗”不仅是宋人面对唐诗艺术力求新变的要求,也是理性内容对诗歌语言形式的必然选择。理性精神无疑使宋诗虽减退了感性的魅力,却焕发出智慧的光芒;虽损失了部分形象的美感,却增添了更多的文化内涵。然而,理性精神也常使宋人作诗或评诗迂腐不堪。苏轼这样的艺术天才也不免有“两手欲遮瓶里雀,四条深怕井中蛇”之类的句子,意尽句中,言外索然。有时持理评诗也难免大煞风景。如沈括《梦溪笔谈》评杜甫《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之句,以为四十围是七尺,而长二千尺,“无乃太细长”。而黄朝英《缃素杂记》则以古代尺律为据,以为四十围是百二十尺,与长二千尺正相配。如此将艺术作品绳之以数学计算,完全置诗的形象思维特征于不顾,真可谓胶柱鼓瑟,令人啼笑皆非。(摘编自周裕锴(月印万川的理性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诗学的“言志”说,体现了诗歌作为浪漫型艺术,具有脱质束缚、返归心灵的特点。B.在宋代,与禅师用诗歌传达禅理相比,一般诗人用作品表现哲理更体现理性精神对宋诗人的影响。C.宋代诗人常常用形象述说哲理,其“理”涉及哲学、政治、历史、伦理、自然、文学等诸多方面。D.李白之所以令宋人不满,是因为其诗歌内容突破了伦理规范、历史规律、生活常识等事理的制约。(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简述杨万里的创作情况,意在论证诗人只有接近自然,才能使作品产生寓哲理于形象之中的艺术效果。B.文章以黄庭坚评价自己的作品为例,论证了宋人“以文为诗”既是出于对唐诗的创新,也是为了凸现“义理”。C.文章主体部分从产生、内涵、利弊三个方面,对宋诗的理性精神进行了具体的论述,逻辑上是逐层推进的。D.除了举例论证,文章还使用了引用论证、对比论证、类比论证等方法,将宋诗的理性精神论述得深入透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同样的景物,唐代诗人与宋代诗人的心灵走向往往会大异其趣,前者注重感性,后者注重理趣。B.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可体现诗人对“天理”的领悟。C.若论作品的思辨性和文化内涵,宋诗超越了唐诗;若论作品的情感浓度和形象美感,宋诗又不及唐诗。D.苏辙对《大雅•绵》的评论“气象联络,观者知其脉理之为一也”,可作为本文论述“文理”的论据。(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1970年在南京象山东晋王氏家族墓区出土一枚金质指环,上面镶嵌着半个八面体金刚石。金银指环在六朝贵族墓葬中并不少见,但镶嵌金刚石的指环目前仅见此一例,它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钻石戒指。根据戒指的造型及一些资料来分析,这件金刚石金指环可能是西晋年间自西域流入中国的饰品。《本草纲目》引《十洲记》提到:“西海流砂有昆吾石,冶之作剑如铁,光明如水精,割玉如泥,此亦金刚之大者。”从这些记述可以看出,古人对金刚石的硬度、透明度、颜色等物理性状已经有了基本的了解。(摘编自互联网)材料二:人类虽然在五千年前就从自然界获取了金刚石,但一直不知道它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直到1704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才证明了金刚石具有可燃性。后来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和英国科学家腾南脱用实验证明了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同素异形体。1799年,法国化学家摩尔沃把一颗金刚石转变为石墨。这激发了人们的逆向思维,能不能把石墨转化成金刚石呢?从此,制备人造金刚石就成为许多科学家的光荣与梦想。1893年2月6日,法国化学家莫瓦桑通过实验宣布“人造金刚石成功”,然而那颗“人造金刚石”实际上是他的助手偷偷放进去的“天然金刚石”。直到1955年,美国科学家霍尔等在1650℃和95000个大气压下,合成了金刚石,并在类似的条件下重复多次均获成功。产品经各种物理的、化学的检测,确证为金刚石,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合成人造金刚石宣告成功。(摘编自互联网)材料三:人造金刚石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高温高压法(HTHP)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HTHP合成原理是模拟天然金刚石的生长环境,将石墨粉放置在压机底部,将压机内部设置为恒定的条件[通常压力为5.4GPa1GPa=10000O0kPa,温度为1400℃],石墨粉熔化后得到高纯度碳源,输送至底部进行沉淀,得到人造金刚石。CVD合成原理是通过创造温度1000℃左右、压力27kPa以下的环境,将气体中的碳原子以结晶形式沉积在基材上交互生长成金刚石晶体,主要为片装金刚石膜。HTHP生产成本较低、培育速度较快、纯净度较低,多用于工业领域。CVD生产成本较高、培育速度较慢、纯净度高,适合合成大克拉钻石,多作为功能性材料用于光、电、声等领域。(摘编自《人造金刚石的合成方法对比分析》(1)下列图解,最符合材料三相关内容的一项是(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孤品“钻戒”,是我国最早的钻石戒指,据考证,它很可能是西晋年间自西域流入中国的“舶来品”。B.拉瓦锡和腾南脱用实验证明了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同素异形体,这为后来制备人造金刚石提供了可靠的科学基础。C.莫瓦桑通过作弊的手段,公然宣称“人造金刚石成功”,这无疑是近代科学史上的一桩“丑闻”,为世人所不齿。D.高温高压法(HTHP)与化学气相沉积法(CVD)综合比较,前者比后者优势更为明显,是更值得推广的一种制备方法。(3)“人造金刚石”制备的历史过程能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锖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妆匣秘密王琼华这并不是什么秘密,刘婆婆有一只名匠所制的妆匣。小抽屉拉手还是什么老琉璃做成的。盒顶用银箔和玉片镶成牡丹朝凤图案。解放前夕,刘家老小匆匆离开裕后街。刚从省城女子学校回到裕后街的刘婆婆却躲进茅厕里,没随家人前往香港。这只妆匣也随刘婆婆留在了裕后街。见过刘婆婆那只妆匣的街坊,都说它很贵气。刘婆婆做太小姐时,匣中置放过化妆品及珠宝等小物件。她用过的胭脂、香粉都是爷爷及上海滩带俱来的洋货。据说她爷爷跟上海滩大佬一块喝过洋酒。所以,刘婆婆在搬出刘家大院时,被几名荷枪实弹的人员询问过。她一问三不知。最后,她仅仅抱着一只妆匣离开了刘家大院。她的养子李布谷记得,养母因这只妆匣吃过不少亏。养母一辈子未嫁,引来不少猜测,但刘婆婆当年长得如花似玉,知书达礼,仍然有不少人上门说亲。“不嫁!”刘婆婆很干脆。说亲的又来了。“王家可是好人家。只有老三没结婚,人家已经做了警察。”“不嫁!”“怎么不嫁——”“不嫁。”刘婆婆眼睛往妆匣上看了看。说亲的似乎从她的眼神中捕捉到了什么,便起身上前向妆匣走去。刘婆婆当即喝了一声。“别动!”“我看看——”“别看。”之后,这只妆匣被赋予不少说法。街坊都猜测,刘婆婆当年从家里带出不少好宝贝,装在匣中。后有一个猜测更离谱,说这只妆匣是一台特殊的发报机。跟谁发报呢?也许一猜就晓得了。所以,那天突然来了一班人要收缴这台妆匣。刘婆婆抱着这只妆匣就跑。结果,她被堵到犀牛井旁边。她嚷道,你们再上来,我就跳井。这时,一位警察匆匆赶来——他就是王家老三。即便被刘婆婆拒婚,王家老三平时仍很照顾她。她哪会不懂王家老三的心思?何况,她对王家老三也有些好感,只是婚嫁这事,她始终没松口。这时,王家老三心平气和地说了几句话,刘婆婆也看见了他依然如故的目光,便将妆匣交给王家老三。妆匣被打开,王家老三见里面没什么东西,便还给刘婆婆。据说,王家老三跟领导打了包票,如果有问题,他宁愿被开除。这句话传到刘婆婆耳朵里,她当即流了泪水。但王家说亲的再来刘家时,刘婆婆仍没松口。李布谷当然认识王家老三。王家老三执行任务时,救下一个半岁小男孩。刘婆婆见到这小男孩,立刻有了眼缘,便将他抱回自家,之后收为养子。上户口时,他被取名叫李布谷,这引起街坊一番好奇。怎么不姓刘,而姓李呢?哪怕姓王,街坊也能接受这个姓氏,毕竟小男孩从小将王家老三叫成“王爸爸”。听到这个名字,王家老三也是一声叹息。年底,他跟一女子结了婚。王家老三娶亲时,刘婆婆整天没出门。李布谷读书,王家老三都他买了书包。哪怕李布谷不停跟刘婆婆说:“书包是王爸爸买的。”但刘婆婆始终没吭一声。王家老三平时在街头巷尾和她打招呼时,她也会忽地把头撇开。但有一次王家老三牵着他的一个孩子路过巷口时,刘婆婆远远望着那孩子的背影,望了很久。回到家里,她一遍又一遍抹妆匣。过了好些年,有人露着笑脸上门,跟刘婆婆说:“我想买下你这只妆匣。”“呵,还动这念头?”“那当然,它是一只宝物。”刘婆婆笑道:“你眼不拙。它当然是一只价值连城的宝物。”报价不菲。而且,给出的价越抬越高,因为越来越多的人看中了这只妆匣。但刘婆婆始终没动心。这年,刘婆婆得了一场重病。哪怕李布谷将家里积蓄几乎花了个精光,也没见刘婆婆的病有所好转。又有收藏家上门,称愿意用二十万块钱买下妆匣。李布谷真有点动心,他想挽留养母的生命。但刘婆婆一口拒绝,她警告养子说:“我死了,这妆匣也不得卖给别人,否则我变成鬼,也会回来刮你两个耳光。”李布谷只好发了毒誓。清明节这天,刘婆婆去世了。那只古色古香的妆匣就放在刘婆婆腰旁。她的一只手紧紧抓在妆匣上面。看到这情景,李布谷与王家老三愣了好久。“王爸爸,母亲对这只妆匣一往情深,怕是母亲有什么牵挂。我偷偷查过几次,却没发现什么蹊跷。”“这秘密一定会有,它就在妆匣里。”王家老三终于在妆匣中发现一个隔层,里面藏着一个发黄的小本本。王家老三翻了又翻,觉得它非凡物。很快得到证实,这是一本密电码,曾为一位当年潜伏省城的中共地下党员所持有。这位代号为“布谷鸟”的谍报人员牺牲前,将密电码交给一位进步学生,也就是他的未婚妻。但一直未能查明她的去向。李布谷问:“烈士姓李吗?”“是的。”组织上回答。李布谷热泪盈眶。这时,他明白了一切。他又问:“密电码我能留下吗?”“它早已解密。先烈也应该活在人间。”很快,在刘婆婆遗像旁,并排挂上一个新的玻璃框,框里镶着那一本陈旧的密电码。框下,放着那一只被抹得锃亮的妆匣。匣盖上的牡丹朝凤图案显得格外美丽动人……(有删改)(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反复写到街坊对“妆匣”的猜测,这一方面渲染了“妆匣”的神秘色彩,另一方面衬托了刘婆婆始终守护“妆匣”的决心和艰难。B.对于上门说亲,刘婆婆一律用“不嫁”回应,语气不完全相同;第三次回应语气平静,体现了她的坚定态度和对嫁人一事的漠然心理。C.“刘婆婆远远望着那孩子的背影,望了很久”,这处描写透露出刘婆婆对幸福家庭生活的渴望,含蓄表现了她对王家老三的爱慕。D.本文在塑造刘婆婆这一主要人物形象时,既采用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正面描写手法,又用次要人物从侧面进行衬托,手法多样。(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王家老三的形象。(3)小说用大量笔墨叙写刘婆婆守护妆匣的一系列情节,而把妆匣的秘密放到文末简短交代,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二、古诗文面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武德九年冬,突厥颉利、突利二可汗以其众二十万,至渭水便桥之北。太宗曰:“颉利闻我国家新有内难,又闻联初即位,所以率其兵众直至于此,谓我不敢拒之。联若闭门自守,虏必纵兵大掠。强弱之势,在今一策。朕将独出,以示轻之,且耀军容,使知必战。事出不意,乖其本图,制服匈奴,在兹举矣。”遂单马而进,隔津与语,颉利莫能测。俄而六军继至,颉利见军容大盛,由是大惧,请盟而退。贞观十四年,兵部尚书侯君集伐高昌,及师次柳谷,候骑言:“高昌王麴文泰死,克日将葬,国人咸集,以二千轻骑袭之,可尽得也。”副将薛万均、姜行本皆以为然。君集曰:“天子以高昌骄慢,使吾恭行天诛。乃于墟墓间以袭其葬,不足称武,此非问罪之师也。”遂按兵以待葬毕,然后进军,遂平其国。贞观十九年,太宗将亲征高丽,尉迟敬德奏言:“车驾若自往辽左,皇太子又监国定州,东西二京,府库所在,虽有镇中,终是空虚,辽东路遇,恐有玄感之变。且边隅小国,不足亲劳万乘。若克胜,不足为武;倘不胜,翻为所笑。伏请委之良将,自可应时摧灭。”太宗虽不从其谏,而识者是之。太宗《帝范》曰:“夫兵甲者,国家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民凋;中国虽安,忘战则民殆。凋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孔子曰:‘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故知弧矢之威,以利天下,此用兵之职也。”(节选自《贞观政要•征伐》)(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B.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C.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D.故农隙讲武/习威仪也/三年治兵/辨等列也/是以勾践轼蛙卒/成霸业/徐偃弃武终/以丧邦/何也/越习其威/徐忘其备也/(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兹举矣”与“杀人如不能举”《鸿门宴》两句中的“举”字含义不同。B.“及师次柳谷”与“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两句中的“次”字含义相同。C.“而识者是之”与“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是”字含义不同。D.“忘战则民殆”与“殆有神护者”(《项脊轩志》)两句中的“殆”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突厥趁唐朝政局不稳之时,出动大军进逼长安城,唐太宗统率六军与突厥隔河对峙,颉利可汗被唐朝盛大的军容震慑,最终达成盟约后撤军。B.侯君集奉命讨伐骄横轻慢的高昌国,他拒绝了候骑和副将等人的建议,认为袭击参加葬礼的人非问罪之师所为,葬礼结束后他才进军平定高昌。C.唐太宗要亲征高丽,啸迟敬德上奏劝阻,认为皇太子在定州代理朝政,而两京是府库重地,虽有人镇守,但终究兵力空虚,担心有人趁机生乱。D.唐太宗对战争有清醒的认识,认为唐王朝虽然土地广阔,中原安定,但既不可穷兵黩武,也不能休兵忘战,否则将难以保全国家和抵御贼寇。(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克日将葬,国人咸集,以二千轻骑袭之,可尽得也。②且边隅小国,不足亲劳万乘。若克胜,不足为武;倘不胜,翻为所笑。(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外分)5.(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算山①陆龟蒙②水绕苍山固护来,当时盘踞实雄才。周郎计策清宵定,曹氏楼船白昼灰。五十八年争虎视,三千馀骑骋龙媒③。何如今日家天下,闾阖④门临万国开。[注]①算山:位于今浙江宁波附近。②陆龟蒙:晚唐诗人,一生都处于唐杰藩镇割据、风雨飘摇的时局中。③龙媒:骏马。④阊阖:指宫门或京都城门,借指京城、朝廷等。(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先写算山一带险固的地理形势,接着点出唐末的藩镇借此有利地势割据一方的时局。B.颔联叙述周瑜用计谋大败曹军的史实,“清宵定”与“白昼灰”对举,表现了曹军覆灭之快。C.颈联承接上联,写东吴政权从三千骑起家、延续五十八年的历史,为结尾抒发感慨作铺垫。D.尾联卒章显志,期盼唐王朝再次出现万国来朝的繁荣局面,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统一的渴望。(2)本诗与李白《蜀道难》都有对山川险固的描写,请分析这两首诗相关描写的意图有何异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氓》中批判男子对待感情反复多变、没有准则的两句是“,”。(2)《阿房宫赋》中“,”两句,描绘出阿房宫中的建筑布局繁复,让人置身其中辨不清方向。(3)秋天的风常常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产生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佳句,这在唐诗宋词中屡见不鲜,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7分)7.(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终日当窗作文。低头写几行,就抬头看窗外。窗外是坡,坡平缓。坡根有泉,泉长流。泉边生草,草茂密。草间长树,树高大。树那边是林。林是青青绿绿①_____,分不清这棵那棵。以人作比,树是个人,林是群众;群众是万头攒动,能认出谁?千万个人挤在一起,不是好风景;千万棵树汇集一起,越发引人爱。林后是山,山色浅绛,如黄公望的画。山后是蓝天,天上飘白云;蓝得很净,白得很净,这才是蓝天白云……窗外是静悄悄的世界,活生生的自然。看窗外,很舒服,越看神越清,越看心越静,隐隐感到来自山野的脉脉关爱。清静中作文,文思忒顺畅,语言也水灵那么多美妙的句子②_____。不是我一下子③_____,而是山水草木酿就的无边清静感染了我,浸润了我,一时间消释了我的浮躁和庸俗。忽地憬然有悟,世间的好文章,大都是清静的产物。清静中,才宜于品察人情物理、世事沧桑,才能够字斟句酌、从容经营。终日酱在官场、商场、情场、歌舞场、名利场、是非场,即使才高八斗,也会销铄殆尽;若硬写,只能弄些粗鄙文字,断然写不出精粹、隽永之作。(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文中加点词的运用生动形象,请加以分析。(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8.(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人工智能绘画是一个从文本到图像的生成过程。简单地说,就是输入一段话,人工智能程序在收到“语言描述”指令后,根据自身的算法生成一幅画。其本质是计算。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艺术家设定计算机程序作画。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①____,往往是一些模糊的图像元素的组合,还称不上是真正的画。近年来,随着技术的更新迭代,人工智能画技迅速“进化”,有的人工智能绘画语言娴熟,甚至包含细腻的情感。不过,目前的②_____。比如,输入“画两个苹果,左边红色,右边绿色”这样的简单描述,生成的图像可能有很大偏差;比如,对空间、透视和光影的表现还很不如意。不少人工智能渲染出的画作,初看很惊艳,认真观察问题不少。人工智能绘画技术也引发了③____。有人认为,未经授权的人工智能画作模仿原画的内容、构图和风格等,侵犯了原作者的版权,有违法嫌疑。也有人认为,“机器学习”过程是一种类人化的创作行为,同样体现了创造者的思想和劳动,应当获得版权保护。此外还有人担忧,人工智能绘画技术若被滥用,可能生成暴力等令人不适的图像。新技术的发展,我们有必要考虑潜在的风险,只要守住法律和伦理底线,技术进步就能更好地造福社会。(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请以问句的形式拟写一个开头段,使之与所给文段构成总分关系。要求准确、简洁,不超过65个字。四、写作(60分)9.(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位骑师驯了一匹好马,他认为给这样的马加上缰绳是多余的。有一天,他骑马出去时,就把马的缰绳解除了。马在原野上飞奔,当它知道自己身上没有任何束缚时,胆子便越来越大,跑得越来越快。它把骑师掀了下去,不管不顾地加速往前狂奔,最后不小心冲下一处深谷,摔得粉身碎骨。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感受与思考?请以“自由与约束”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河南省郑州市高考语文第二次质检试卷·教师版一、现代文阅读(36分)1.【分析】(1)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寻找细微的差别。(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解答】(1)D.曲解文意,“其诗歌内容突破了伦理规范、历史规律、生活常识等事理的制约”有误。根据第三段中的“宋人特别注意道德理性对诗歌内容的制约,而李白这样具有浪漫情怀、叛逆性格的诗人,难免遭致宋人的不满”可知,李白诗歌的内容突破的是“道德理性”即“伦理规范”的制约。故选:D。(2)A.论证的观点有误,并非“意在论证诗人只有接近自然,才能使作品产生寓哲理于形象之中的艺术效果”。根据第二段可知,文章简述杨万里的创作情况,是为了论证“宋代诗人无法超越时代的理性文化心态的制约,逐渐形成理智的、形而上的思维习惯”。B.论证的观点有误,并非“论证了宋人‘以文为诗’既是出于对唐诗的创新,也是为了凸现‘义理’”。根据第三段可知,文章举黄庭坚论诗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为了凸现‘义理’,诗歌的语言需‘文从字顺’”。C.正确。D.论证方法有误,文章没有使用“类比论证”。故选:C。(3)B.“对‘天理’的领悟”分析有误,文内文外关联有误。根据第三段“所谓‘物理’,即客观事物的特性规律及其哲理性内涵”可知,王安石《登飞来峰》中的两句体现的是对“物理”的领悟。“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蕴含的哲理是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故选:B。答案:(1)D(2)C(3)B(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2.【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内容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解答时要认真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解答】(1)C.由原文HTHP“培育速度较快”可知周期短,排除A项;由原文CVD“培育速度较慢”可知周期长,排除D项;根据二者压强单位的差距,排除B项。故选C。(2)A.表述不准确,原文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最早的钻石戒指”。C.表述不严谨,作弊的是莫瓦桑的助手。D.表述绝对化,两种方法各有优劣。故选B。(3)①结合“1799年,法国化学家摩尔沃把一颗金刚石转变为石墨。这激发了人们的逆向思维,能不能把石墨转化成金刚石呢?从此,制备人造金刚石就成为许多科学家的光荣与梦想”可知,“人造金刚石”的设想具有创新性,启示我们做事业要大胆假设,敢于创新。②结合“人造金刚石的合成方法主要包括高温高压法(HTHP)和化学气相沉积法(CVD)”可知,“人造金刚石”制备的过程是探究和运用规律的过程,具有科学性,启发我们做事业要尊重科学规律。③结合“1893年2月6日,法国化学家莫瓦桑通过实验宣布‘人造金刚石成功’,然而那颗‘人造金刚石’实际上是他的助手偷偷放进去的‘天然金刚石’。直到1955年,美国科学家霍尔等在1650℃和95000个大气压下,合成了金刚石,并在类似的条件下重复多次均获成功”可知,“人造金刚石”的成功之路复杂曲折,启示我们做事业要不畏坎坷与失败,持之以恒。④结合“产品经各种物理的、化学的检测,确证为金刚石,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合成人造金刚石宣告成功”可知,“人造金刚石”合成后,经多次重复、各种检测才得以确证,启示我们做事业要有实证精神,小心求证。⑤结合“人类虽然在五千年前就从自然界获取了金刚石,但一直不知道它是由什么元素构成的。直到1704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才证明了金刚石具有可燃性。后来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和英国科学家腾南脱用实验证明了金刚石和石墨是碳的同素异形体。1799年,法国化学家摩尔沃把一颗金刚石转变为石墨。这激发了人们的逆向思维,能不能把石墨转化成金刚石呢?从此,制备人造金刚石就成为许多科学家的光荣与梦想”可知,“人造金刚石”的制备成功,是建立在前人科学研究、科学实验成果的基础之上的,启示我们做事业要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答案:(1)C(2)B(3)①“人造金刚石”的设想具有创新性,启示我们做事业要大胆假设,敢于创新。②“人造金刚石”制备的过程是探究和运用规律的过程,具有科学性,启发我们做事业要尊重科学规律。③“人造金刚石”的成功之路复杂曲折,启示我们做事业要不畏坎坷与失败,持之以恒。④“人造金刚石”合成后,经多次重复、各种检测才得以确证,启示我们做事业要有实证精神,小心求证。⑤“人造金刚石”的制备成功,是建立在前人科学研究、科学实验成果的基础之上的,启示我们做事业要借鉴前人成功的经验。(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3.【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2)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能力。解题时,要结合原文进行概括,有理有据,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心理以及正面和侧面等描写进行分析,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小说中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情节的推进和主题的体现两个方面。(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从情节、人物、主旨、结构、表达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解答】(1)C.“含蓄表现了她对王家老三的爱慕”说法错误,这处描写没有此意,刘婆婆始终没有动心。故选:C。(2)真挚深情:“即便被刘婆婆拒婚,王家老三平时仍很照顾她”“王家老三跟领导打了包票,如果有问题,他宁愿被开除”即便被刘婆婆拒婚,平时仍旧很照顾她;在刘婆婆抱着妆匣要跳井时,跟领导打包票救下刘婆婆。心地善良:“王家老三执行任务时,救下一个半岁小男孩”“李布谷读书,王家老三帮他买了书包”执行任务时救下半岁的李布谷,还给读书的李布谷买书包。审慎细心:“王家老三终于在妆匣中发现一个隔层,里面藏着一个发黄的小本本。王家老三翻了又翻,觉得它非凡物”仔细观察发现了妆匣隔层,并且意识到密电码并非凡物。(3)情节结构上,小说用大量笔墨详细叙写刘婆婆守护妆匣的一系列情节,把妆匣的秘密放到文末简短交代,这样安排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可使情节集中紧凑;塑造人物上,前文“说亲的似乎从她的眼神中捕捉到了什么,便起身上前向妆匣走去。刘婆婆当即喝了一声‘别动!’”“她被堵到犀牛井旁边。她嚷道,你们再上来,我就跳井”“刘婆婆一口拒绝,她警告养子说:‘我死了,这妆匣也不得卖给别人,否则我变成鬼,也会回来刮你两个耳光。’”用大量笔墨详细叙写刘婆婆守护妆匣的一系列情节,作了充足的铺垫,文末才揭开妆匣的秘密,这样更能表现刘婆婆对爱情的忠贞,凸显人物形象;表现主题上,小说结尾交代了梳妆匣的秘密,刘婆婆一生守护梳妆匣,就是在守护她的爱情,“先烈也应该活在人间”,这样安排强化了对革命先烈牺牲精神的赞美,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艺术效果上,开篇“她的养子李布谷记得,养母因这只妆匣吃过不少亏。养母一辈子未嫁,引来不少猜测”设置悬念,用大量笔墨详细叙写刘婆婆守护妆匣的一系列情节,不断加深读者的疑惑,可维持并强化悬念,引人入胜,增强作品的感染力。答案:(1)C(2)①真挚深情:即便被刘婆婆拒婚,平时仍旧很照顾她;在刘婆婆抱着妆匣要跳井时,跟领导打包票救下刘婆婆。②心地善良:执行任务时救下半岁的李布谷,还给读书的李布谷买书包。③审慎细心:仔细观察发现了妆匣隔层,并且意识到密电码并非凡物。(3)①这样安排详略得当,可使情节集中紧凑。②前文作了充足的铺垫,文末才揭开妆匣的秘密,这样更能表现刘婆婆对爱情的忠贞,凸显人物形象。③这样安排强化了对革命先烈牺牲精神的赞美,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④开篇设疑后不断加深读者的疑惑,可维持并强化悬念,引人入胜,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二、古诗文面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4.【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句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重点考查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和原文进行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解答】(1)“威”是“仪”的定语,两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B、C;“卒”是“最终”的意思,作“成”的状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A。句子翻译为:所以在百姓农闲时讲习武事,以训练整肃的军容;三年练兵,以辨别等级位次。因此越王勾践见到青蛙凭轼致礼,终于成就霸业。徐偃王放弃武备,最终国家灭亡。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越王加强武备,徐偃王忘记战备。(2)D.错误。但忽略战备则百姓懈怠。殆:形容词,懈怠/大概有神灵保佑。殆:副词,表推测,大概。两句中的“殆”字含义不同。(3)A.“唐太宗统率六军与突厥隔河对峙”错误,根据原文“遂单马而进,隔津与语,颉利莫能测……由是大惧,请盟而退”可知,是唐太宗单骑独出,以显示对突厥军队的蔑视,不久六军才相继而至。(4)①克日:定下日期;咸:全,都;以:用。句子翻译为:定下日期将被安葬,高昌的国民将全都聚集在一起,用两千骑兵去偷袭他们,能够全部擒获。②万乘:陛下,皇帝,皇上;翻:反而,却;为所:被。句子翻译为:况且高丽是边远小国,不值得劳烦陛下亲自征讨。如果能够取胜,不足以显示威武;倘若不能取胜,反而被人耻笑。答案:(1)A(2)D(3)A(4)①定下日期将被安葬,高昌的国民将全都聚集在一起,用两千骑兵去偷袭他们,能够全部擒获。②况且高丽是边远小国,不值得劳烦陛下亲自征讨。如果能够取胜,不足以显示威武;倘若不能取胜,反而被人耻笑。参考译文:武德九年冬天,突厥颉利可汗、突利可汗率领二十万士兵,直达渭水便桥以北。唐太宗说:“颉利听说我国最近有内乱,又听说我刚刚继位,所以率领他们的军队直逼长安城下,以为我不敢抵抗他们。我如果关闭城门自守,他们必定发兵大肆劫掠。局势是强是弱,在于今日的决策。我将单独出城,来表示对他们的轻视,并且显示我们军队的气象,让他们知道一定会交战。事情出乎他们的意料,背离他们原本的计划,制服匈奴,在此一举了。”于是一人骑马前进,隔河对他们喊话,颉利摸不清虚实。不久大唐六军相继到达,颉利看到大唐兵力如此强盛,因此异常惊恐,请求订立盟约,随后退军。贞观十四年,兵部尚书侯君集讨伐高昌,等到军队驻扎在柳谷,侦查骑兵说:“高昌王麹文泰死了,定下日期将被安葬,高昌的国民将全都聚集在一起,用两千骑兵去偷袭他们,能够全部擒获。”副将薛万均、姜行本都赞同他的计策。侯君集说:“皇上因为高昌骄傲轻慢,所以派我加以讨伐。竟然打算去墓地偷袭那些参加葬礼的人,不足以表现大唐的威武,这不能显示我们是讨伐罪人的正义之师。”于是按兵不动,等他们葬礼结束,然后出兵征讨,于是平定了高昌。贞观十九年,唐太宗将亲自征讨高丽,尉迟敬德上奏说:“陛下如果亲征辽东,皇太子又在定州监国,东西二京是国库所在地,虽然有人把守,但终归兵力空虚,辽东路途遥远,恐怕会出现像隋炀帝亲征高丽时杨玄感趁机起兵围攻东都一样的变故。况且高丽是边远小国,不值得劳烦陛下亲自征讨。如果能够取胜,不足以显示威武;倘若不能取胜,反而被人耻笑。我请求陛下委派良将去征讨,自然能够随时将他们灭掉。”虽然唐太宗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但是有识之士认为他的建议是正确的。唐太宗在他作的《帝范》一书里写道:“武器、铠甲,是国家用于战争的器物。虽然疆域辽阔,但穷兵黩武则民生凋敝;虽然中原安定,但忽略战备则百姓懈怠。民生凋敝不是保全国家的办法,百姓懈怠也不是御敌的策略,武装既不可完全解除,又不可经常使用。所以在百姓农闲时讲习武事,以训练整肃的军容;三年练兵,以辨别等级位次。因此越王勾践见到青蛙凭轼致礼,终于成就霸业。徐偃王放弃武备,最终国家灭亡。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越王加强武备,徐偃王忘记战备。孔子说:‘让没有训练过的百姓去作战,这就叫抛弃他们。’因此要知道,加强战备是为了有利于天下,这才是用兵的作用。”(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外分)5.【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以及诗人情感态度的把握。要联系诗人经历,并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比较两人描写山川险固的用意。【解答】(1)A.曲解诗意,“唐末的藩镇借此有利地势割据一方的时局”有误,应指历史上的孙权割据。故选:A。(2)李白写蜀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但还写到“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既强调了蜀地的险要,又意在提醒统治者加强统治,提防有野心的军阀割据作乱。陆诗写“水绕苍山固护来”,也写出算山的险固,表明此地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有军事意义,这与《蜀道难》中写蜀地的险固山川目的是一致的。而此诗后句是“当时盘踞实雄才”,是为了引出历史上曾经盘踞此地的孙吴政权。李白的《蜀道难》有很多篇幅突显了蜀道的艰险难行,既有对大自然神奇险峻的赞叹,也希望友人能够早日还乡。答案:(1)A(2)相同点:两诗写险固山川,都意在表明其有军事意义,可据险而守。不同点:①陆诗的描写意在引出历史上在此盘踞的孙吴政权;李诗的意图有警醒当朝统治者提防有野心的军阀割据作乱。②李诗写山川之险还为了突出蜀道艰险难行,表达对奇险自然的赞叹,提醒友人早日还乡;陆诗无此意图。(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诗文名句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解答】故答案为:(1)士也罔极二三其德(重点字:罔)(2)高低冥迷不知西东(重点字:冥)(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重点字:茅)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1小题,7分)7.【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正确填写。(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段中相关词语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结合具体内容及语境进行分析。【解答】(1)①语境“分不清”形容很多树融为一体,可用“浑然一体”。浑然一体: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②语境形容文思顺畅,美妙的句子不断涌出脑海,可用“纷至沓来”。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③语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