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金融学》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第九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金融学》课堂讲解安排第一单元:导言第二单元:货币与信用
——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利息与利率、外汇与汇率第三单元:金融市场——金融市场第四单元:金融机构与业务——金融机构体系、存款货币银行、中央银行第五单元:金融总量与宏观调控——货币供求及均衡、国际收支、货币政策、金融监管《金融学》教材结构第一篇范畴
货币与货币制度,信用,金融,利息和利率,外汇与汇率第二篇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
金融市场概述,金融市场机制理论,金融中介概述,存款货币银行,
中央银行,金融体系格局---市场与中介相互关系第三篇现代货币的创造机制
现代货币的创造第四篇宏观均衡
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开放经济的均衡,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第五篇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第六篇专论第九章货币供求及其均衡第一节货币供给第二节货币需求第三节货币均衡本章与其他章节的联系货币供求及其均衡是金融宏观层次的重要内容货币供给讨论了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货币产生的途径和影响因素,是货币制度内容的延续和深入货币供给与货币形式、信用、金融体系、国际金融活动、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具有密切的关系货币需求与货币职能密切相关,受利率、资产选择行为和银行制度发展程度的影响货币供求均衡与否是影响一国宏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实现货币供求均衡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基本概念货币供给货币需求货币均衡名义货币需求实际货币需求名义货币供给实际货币供给流动性陷阱流动性偏好费雪方程式剑桥方程式内生变量外生变量货币层次通货准货币法定准备金率通货比率基础货币货币乘数原始存款派生存款存款派生倍数第一节货币供给一、什么是货币供给(一)货币供给指:
1、货币发行、创造的行为;2、流通中的货币存量;(二)从形式上看,货币供给分为现金和存款货币
(三)从币值的角度看,货币供给分为名义货币供给和实际货币供给
1、名义货币供给: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
2、实际货币供给:扣除了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四)从决定因素看,货币供给有内生变量与外生变量之分
1、外生变量:货币供给不是由收入、储蓄、投资、消费等经济因素决定的,而是由货币当局的货币政策决定的,其政策含义是货币当局能够有效的通过对货币供给的调节影响经济进程;
2、内生变量:货币供给由经济因素决定;(五)从流动性上看,货币供给分为不同的层次货币层次划分货币层次:
1)依据其作为交易工具的便利程度对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进行的分类;
2)划分标准:以流动性—购买商品的方便程度-为标准划分;
3)特点:
A:国别不同,金融产品不同,货币层次包含的内容不同,经济意义也不同;
B:金融市场越发达,金融产品越丰富,货币层次越多;
C:流动性越强,包含的货币的范围越小;
D:金融创新越快,货币层次修订的频率越快;E:货币层次划分只是相对准确;4)意义:不同层次的货币对经济的影响不同,同时其数量规模变化的决定与影响因素也有区别,对不同层次的货币分别进行需求和供给分析,有利于提高分析的准确性,保证中央银行监测和调控货币运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各国货币层次比较我国货币层次
M0=流通中现金
M1=货币=M0+企业单位活期存款+农村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狭义货币)
M2=货币+准货币=M1+企业单位定期存款+自筹基本建设存款(广义货币)+个人储蓄存款+其它存款
美国货币层次
M1=通货+旅行支票+商业银行活期存款+NOW+ATS
M2=M1+隔夜回购协议+货币市场存款帐户+储蓄和小额定期存款
+货币市场互助基金
M3=M2+大额定期存款+限期回购协议
我国各层次货币供应量单位:亿元时期货币和准货币货币准货币
M2M1流通中活期定期储蓄其它现金M0存款存款存款存款
20011528885987115688441829301614180737625074年12M1:狭义货币,现实流通的货币,为实现即期社会购买力服务;准货币:现实不流通的货币,潜在或未来社会购买力;M1/M2:表示货币的流动性,比重上升流动性增强,说明居民消费意愿和企业投资意愿增强,反之则相反;M1+M2:广义货币,交易媒介和贮藏手段的总和1993年以来我国货币流动性变化情况(单位:亿元)二、货币供给过程及影响因素(一)货币供给模型
1.Ms=B.m2.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
B基础货币
C(现金)
R(存款准备金)
C(现金)
D(存款货币)
Ms货币供给量
(二)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1、基础货币Basemoney(高能货币High-powermoney)
1)中央银行提供的、流通中现金C和银行准备金R的总和:
B=C+R2)基础货币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
a.流通中现金:非银行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
b.银行准备金: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和银行库存现金;
3)功能:货币供给创造的基础
4)与货币供给的关系:M=m.B2、中央银行创造基础货币的途径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创造基础货币。资产业务规模增加,基础货币增加;资产业务规模减少,基础货币减少;
1)按照业务对象划分的资产业务显示基础货币分布的领域
2)按照业务形式划分的资产业务显示基础货币提供的方式我国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1、国外资产1、储备货币
1)外汇1)发行货币
2)黄金2)对金融机构负债
3)其它国外资产缴存准备金2、对政府债权3)非金融机构存款3、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2、发行债券4、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3、政府存款5、对非金融性公司债权4、自有资金
5、其它负债(三)货币乘数1、什么是货币乘数m
1)中央银行创造的基础货币与货币供给量扩张关系的数量表现,即中央银行扩大或缩小基础货币后,能使货币供给总量扩大或缩小的比值;2)公式:货币乘数=货币供给/基础货币
CC
C+DD+1D:通货存款比;
m=C+R=CRR
D+DD:准备存款比;
3)货币乘数与货币供给量正相关2、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
1)法定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行为
2)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取决于商业银行与非银行部门的行为
3)通货存款比:与货币乘数负相关,取决于非银行部门的行为
(四)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1、原始存款与派生存款
原始存款:从银行体系之外进入银行的存款;
派生存款:由银行贷款衍生出来的存款;2、派生存款创造的条件
1)银行的存款、贷款与转帐结算业务
2)部分准备金制度3、创造过程假设条件:1)法定准备金率10%;
2)客户所有收入都存入银行;
3)银行不保留超额准备金;
4)原始存款100万元;派生存款创造规模
银行存款增加额
贷款增加额准备金增加额
一级银行甲100乙9010二级银行丙90丁819三级银行戊81己72.98.1四级银行庚72.9辛65.617.29……合计1000900100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计算:100+100(1-10%)+100(1-10%)(1-10%)+……=100×11-(1-10%)=100×1=100010%4、存款的紧缩
一级银行二级银行存款准备-10甲存款-100存款准备-9丙存款-90乙贷款-90丁贷款-81
三级银行四级银行存款准备-8.1戊存款-81存款准备-7.29庚存款-72.9己贷款-72.9辛贷款-65.61存款紧缩规模银行存款减少额贷款减少额准备金减少额一级银行甲-100乙-90-10二级银行丙-90丁-81-9三级银行戊-81己-72.9-8.1四级银行庚-72.9辛-65.61-7.29…...合计
-1000-900-100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计算:存款减少额=100+100(1-10%)+100(1-10%)(1-10%)+…...=100×11-(1-10%)=100×1=100010%
5、存款扩张倍数K存款扩张倍数:K=ΔD/ΔR
K:存款扩张倍数
ΔD:派生后的存款总额的增额
ΔR:原始存款的增额
由无穷递缩等比数列求和公式可知
K=1
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
=1
rd+t.rt+e
6、存款扩张倍数制约因素
1)法定准备金率(rd+t.rt):R/D,与存款扩张倍数负相关
2)超额准备金率e:E/D,与存款扩张倍数负相关
7、存款扩张倍数与货币乘数1)存款派生倍数K
K=D/R=1rd+t.rt+e2)货币乘数m
C
C+DD+1
c+1
m=C+R=CR=c+rd+t.rt+e
D+D
其中:R/D=rd+t.rt+eC/D=c
存款扩张倍数与货币乘数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基础货币
C(现金)
R(存款准备金)
C(现金)
D(存款货币)
货币供给量
货币供给过程及影响因素
中央银行财政
商业银行非银行部门
公开市场贴现贷款法定超额现金业务准备金率准备金率漏损率
基础货币╳
货币乘数=货币供给财政中央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部门第二节货币需求一、什么是货币需求(一)即对执行货币职能的现实货币的需求;(二)是客观可能条件下的需求而不是想象中的需求;(三)分为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
名义货币需求:人们在当前价格水平下的货币需求Md;
实际货币需求:扣除了物价变动因素的货币需求Md/P;
(四)研究货币需求的意义研究分析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研究这些因素变化对货币需求变化的影响程度,对货币需求进行预测,为中央银行调控货币量,实施货币政策提供理论和操作依据.二、如何分析和预测货币需求(一)货币需求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经验分析
1、理论分析:在一系列假设条件的前提下,对经济变量与货币需求之间关系进行逻辑推理。确定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
2、实证分析: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经济变量与货币量的历史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对理论进行验证,并使经济变量与货币需求之间的关系具体化、数量化;(二)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
1、宏观分析:将货币视作交易媒介,从货币总量与社会商品总量的对应关系中分析影响宏观货币需求的因素;
2、微观分析:从微观主体的立场出发,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从资产选择的角度分析影响微观货币需求的因素;
三、货币需求理论(一)宏观角度的货币需求理论
1、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规律与费雪现金交易方程式
马克思货币必要量M=商品价格总额PT/同名货币流通速度V
费雪现金交易方程式:P=MV/TM=PT/V2、共性:商品交易总量与货币流通速度决定货币需要量
3、区别:理论基础不同------
马克思以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费雪以货币数量论为基础;(二)微观角度的货币需求理论剑桥方程式:Md=KPY
Md:货币需求
K=货币形式保有的财富与名义收入之比
P:价格水平Y:总收入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
1)对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
2)提出货币需求函数:M=M1+M2=L1(Y)+L2(r)M1: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是收入Y的函数
M2:投机性货币需求,是利率r的函数
3)提出流动偏好概念:指人们偏好于持有货币而不是其它资产;
流动性陷阱假说:当一定时期利率水平降低到不能再降时,货币需求弹性就会变得无限大;凯恩斯学派对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1)交易性货币需求和预防性货币需求同样也是利率的函数鲍莫尔-托宾模型——平方根法则2)人们多样化的资产选择会影响投机性货币需求托宾模型——资产选择理论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Md
/
P=f(y,w;rm,rb,re,P,u)+-+---Md
/
P:实际货币需求
y:恒久性收入
w:非人力财富占个人财富的比例
rm
:货币预期收益率
rb
:固定收益债券利率
re:非固定收益证券利率
P:预期物价变动率
u:主观偏好、技术与制度等综合变数
微观角度货币需求理论的特点共性:
1)都认为货币是一种资产,人们持币是为了3个目的:满足消费、预防意外、投机获利;
2)影响货币需求的影响主要是财富或收入以及持币的机会成本;区别:
1)剑桥方程式没有深入分析K变动的原因,只是笼统认为财富和利率可以影响K;
2)凯恩斯对持币动机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货币没有收益,利率影响持币的机会成本,由于预期利率难以确定,因此货币需求不稳定;
3)弗里德曼认为恒久性收入是稳定的,货币具有收益,利率变动不影响持币的机会成本,因此货币需求是比较稳定的;四、我国对货币需求的研究(一)我国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
第一.1:8公式的产生、意义及失灵
1)1:8公式:社会商品零售额/流通中货币量(现金)=8
2)产生:以马克思货币必要量规律为依据,在对我国多年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有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资源型城市绿色转型2025:绿色建筑与城市景观设计实践报告
- 理发店股东退股合同范本
- 矿山承包合同协议书模板
- 破损包赔协议书模板模板
- 汽车作为奖品的合同范本
- 生鲜仓库转让合同协议书
- 物流采购木托盘合同范本
- 物业公司物管费合同范本
- 混凝土施工标准合同范本
- 背债人贷款中介合同范本
- 网络设备安装调试作业指导书
- 双人心肺复苏术操作评分标准
- 《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
- 工装美缝合同范本
- 学校超市设计方案(2篇)
- 职业技能大赛专家组点评意见讲话稿
- 河南省中小学教师副高职称评审申报指南(含六个附件证明模板)
- 2024年贵州省水利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铬矿的开采技术与矿山工程设计
- 设备工程师管理实用手册
- 5G通信网络的绿色化与节能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