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解析版)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1页
第32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解析版)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2页
第32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解析版)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3页
第32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解析版)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4页
第32讲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解析版)2024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32讲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考点分布教学目标核心素养命题趋势

2023浙江6月,17-18题,4分综合思维:荒漠化、水土流失等生近三年高考题中关

2023浙江6月,28(2)题,6分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危害。于生态脆弱区区域

2023浙江1月,17-18题,4分区域认知:荒漠化区域、水土流失发展的自然环境条

2023福建卷,1题,3分区域等生态脆弱区地理环境特征。件、生态环境问题的

区域生态

2023北京卷,19题,12分地理实践力:探究当地某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考查较

环境问题

2022浙江1月,2-3题,4分问题,归纳其原因及治理措施。多。预测未来考查时

2022浙江6月,9-10题,4分人地协调观:通过探讨生态脆弱M仍可能以某区域的

2022海南卷,3-5题.13题,12产生的人为原因和治理措施,树立生态环境问题作为

分保护生态环境,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命题情境,侧重对综

2022山东卷,3-4题,6分念。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2022天津卷,10-11题,6分和地理实践力等素

2022湖北卷,18题,12分养的考查。

第1页共44页

考点一土地退化、水土流失与荒漠化

.姥:必备基础知识梳理

知识点1土地退化(基础)

一、生态脆弱区

(1)概念:生态脆弱区也称生态交错区,是指两种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交接过渡区域,是生态环境变

化明显的区域,也是生态保护的重要领域。目前泛指生态系统抗干扰能力弱、易于退化且难以恢复的

地区。

(2)生态脆弱区的特点:

①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性较差,抗干扰能力弱,自然修复时间较长。

②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自然灾害频发。

③时空波动性强,生态环境脆弱。

④生态过渡性显著,环境梯度变化明显。

(3)分布: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分布:分布在干湿交替、农牧交错、水陆交界、森林边缘、沙漠边缘

等地区。我国重点脆弱生态区包括北方风沙区、西北干旱区、黄土高原区、青藏高原区和西南喀斯特

区。

第2页共44页

(4)我国生态脆弱区

我国生态脆弱区主要包括以下8种类型:

东北林草生态脆弱区;北方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西北荒漠绿洲交接生态脆弱区;南方红壤丘陵山地

生态脆弱区;西南喀斯特山地石漠化生态脆弱区;西南山地农牧交错生态脆弱区;吉藏高原复合侵蚀

生态脆弱区;沿海水陆交接带生态脆弱区。

我国四大生态脆赢1

沙漠分布区,西北

干旱半干旱地区,

主要生态问题是土

地沙漠化

喀斯特地区,以云贵高

原为主,主要生态问题

高寒区,青藏高]是石漠化

原地区,主要生

I■Ml

态问题是高寒荒

MM

违■港4n物别行a,

I赢Iina**由.

第3页共44页

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特点:分布面积大、类型多、生态脆弱性表现显著。

面临的主要问题:生态系统稳定性较差,土地易退化。

①草地退化,土地沙化面积大。

②土壤侵蚀强度大,水土流失严重。

③自然灾害频发,地区贫困不断加剧。

④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资源环境矛盾突出。

⑤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

二、土地退化

土地退化:是指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出现质量下降、生产力降低的过程。

主要表现: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沙化、石漠化、土壤侵蚀、土壤盐碱化、土壤肥力下降等。

土地退化

............

土地退化表现我国的分布

._____________

土地沙…化“三北地区1

土壤侵蚀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石漠化南方喀斯特分布地区i

土壤盐碱化西北干旱灌溉区、华北半湿润区

'------------------------------------------------------1

土壤肥力下降东北平原黑土分布区

.........

土地退化

土地沙漠化

雉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

土地沙漠化:指由于土壤侵蚀,表土失去粉粒

而逐渐沙质化,或由于流沙(泥沙)入侵,导致

)土地生产力下降甚至丧失的现象。

第4页共44页

土地退化

石质荒漠化

,石质荒漠化: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植被持续

退化乃至消失,导致水土流失、土地生产力下

降、基岩大面积裸露于地表的土地退化过程,

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

土地退化

土地盐碱化

主要发生在做匕平

西匕干旱灌溉区

j次生盐碱化:指土壤底层或地下水的盐分随

毛管水上升到地表,水分蒸发后,使盐分积

累在表层土壤中的过程,主要发生在干旱、

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

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是指土壤及其母质在水力、风力、冻融或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被破坏、剥蚀、搬运和沉积的

过程。

主要分布:黄土高原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土壤肥力下降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导致土壤肥力水平降低的现象,土壤肥力下降后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也有很大影响,如植株生长缓慢、开花授粉不良、结实结果少从而产量降低。

主要分布:东北平原黑土分布区

三、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一一以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为例

(1)北方农牧交错带:主要是指农区与牧区之间的过渡带,也是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

气侯出现冷暖、干湿变化时,会出现农进牧退或牧进农退的现象。

第5页共44页

狭义的农牧交错带是气候起决定性作用,且易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生态脆弱地带,是年降雨量在

200mm-500mm之间。广义农牧交错带指农业与畜牧业景观共存、镶嵌汇合的区域。

图2.11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分布范围示意

北方农牧交错带呈带状分布,其东段较宽,最宽超过300千米;西段较窄,宽为100T50千米。

共涉及9个省级行政区,总面积超过65万平方千米。

(2)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地理特征:

降水年变率大,对全球气候变化敏感。

林、灌、草植被交错分布,生物多样性丰富,宜于发展农林牧复合系统。

多“荒地”,对垦荒耕种有极大诱惑力,垦后易导致土地退化。

贫困人口分布集中,经济文化相对落后。

与少数民族聚居区接壤,历史上屯垦戍边、战乱频繁,农牧界线反复进退。

河川的水源涵养区或风沙源地,东部农区的生态防护屏障带。

风蚀沙埋、水土流失、干旱、盐碱化与虫鼠害等灾害严重。

(5)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功能

第6页共44页

上风区,河流上中游区A下风区,河流中下游区

生生态

屏环境

牧安全

生态

农牧交错带区东部平收、丘陵区

土地退化是该带主要的环境和发展问题,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综合影响。

四、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土地退化

自然原因

(1)降水量具有临界性且变率大。多以暴雨的形式出现在夏季,暴雨集中,不仅降低了△分利用率,

还造成强烈的土壤侵蚀;降水量的年际变化比较大,降水量少的年份往往出现旱灾,加剧土地退化。

(2)多大风。多大风,且集中于冬春季节。春季气温回升,地表解冻,但降水稀少,因此表土层裸露、

疏松,极易遭受大风侵蚀。

人为原因:

(1)过度开垦。在降水较多的年份,适宜农耕的条件良好,农区向牧区扩展。在降水较少的年份,农

作物就会减产,甚至绝收。为了生计,人民进一步扩大耕地面积,导致垦殖区越来越大,开垦后土壤

肥力逐年下降,作物产量逐渐降低,土地退化加剧。

(2)过度放牧。牧民为求得当前的经济利益而盲目提高载畜量。后果是草场退化,反而使牲畜的数量

和质量都大大下降(如下图所示)。

(3)其他。不合理的开矿、樵采、道路建设等,破坏地表植被,加剧土壤侵蚀。

第7页共44页

图2.13牲畜数出增加对草场的影响

五、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退化的综合治理

首先应树立生态脆弱区要以保护、恢复自然环境为第一要务的观念

其次应综合运用生物、工程、经济、社会等措施解决问题,实现人地和谐发展

①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从土地适宜性出发,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合理利用水资源,发展集约化、高

效、特色农牧业及农牧产品加工业。

②构筑防护体系。利用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方式。草地退化严重地区采用灌草相结合的方式,

适当人工补种植物,固沙防沙;在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严重地区,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相结合的

方式,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

③以地养地,自然恢复。选择部分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人工种植高产牧草,解决牲畜食草问题,从

而使退化的草场通过休牧得以恢复。

④调整牲畜结构和数量。使牲畜数量控制在草场承载力范围内;调整牲畜结构,降低对草场破坏严重

的牲畜比重。

⑤控制人口过快发展,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协同发

展。

■L典题练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东部某城市附近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生态较为脆弱。近

年来,由于城区扩展,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滑坡灾害。

第8页共44页

0300600m

Q」1

说明该地生态脆弱的自然原因。

【答案】(基岩)坡度大,土层疏松,多暴雨。

【解析】(1)根据材料信息,“我国东部某城市附近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

所示),生态较为脆弱”,可知该地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读图可见(基岩)坡

度大并己知“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结合己学知识可知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层疏松;综上所

述,该地区降水集中,夏季多暴雨,土壤含水量大,容易诱发坡地黄土崩塌;由图中可看出,黄土与

基岩属两层,雨水下渗,在基岩与黄土之间容易形成滑动面,造成黄土滑坡。

知识点2水土流失(重点)

一、水土流失相关概念

概念:指在水力、重力、风力等外力和人为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遭受的破坏及

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分布:黄,高原、西南地区、东南部低山丘陵。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总面积约62万平方千米,水土流失面积曾经达40多万平方千

米,占区域陆地面积的71%,每年都有大量的泥沙流入黄河,成为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

区。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第9页共44页

1050IIO0

月山以东、

H400长城以南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太行山以西

地貌特征:千'

汾河

沟万架,支牌」

破碎

秦岭以北

渭河

地理位置的过渡性

f生态环境脆弱轮

黄土质地疏松一►开

易受侵蚀矿

降水集中于夏季,

多暴雨f易造成人

水土流失_______因

地质灾害频发一素

力口届J水土流失

历史上营

地形崎岖,坡度大,造宫殿、

易产生水土流失伐木烧薪、

战争等

植被覆盖率较低,

水土保持较差

第10页共44页

地貌形态的不稳定性、与黄土的易黄土高原地表破碎,以粉砂颗粒为主,土质疏松,

侵蚀性垂直节理发育,容易受到流水侵蚀

降水集中,多暴雨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夏季降水多为暴雨

植被稀少植被稀少,对地表土壤的保护作用较弱1

过度开垦和放牧,陡坡开垦、过度樵采、过度开

人为原因(主要原因)

矿、无计划修建窑洞等不合理土地利用方式——

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①水土流失,破坏耕地造成农业减产。

②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③水土流失加剧沟壑发展,威胁工矿交通设施安全。

④水土流失产生的泥沙在江河湖库淤积,加剧洪涝灾情。

⑤水土流失影响水资源合理和有效利用。

河流航运价值下降,

洪涝威胁加剧

生态环

境恶化

四、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①生物措施

主要是植树种草。植树种草增加地表植被覆盖率.,是治理水土流失的根木措施之一。

②工程措施

主要包括在沟谷兴修小型水库、打坝淤地,在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

第II页共44页

沟谷打坝淤地可以拦蓄泥沙,防止泥沙流入下游河中;坝上泥沙淤积成“坝地”,土层深厚,土质良

好;改善生产条件,合理利用水土。修建水平梯田可以改变坡面水流路线、降低水流速度;促进泥沙

就地沉积。

水平沟在山坡上沿等高线每隔一定谷坊在易受侵蚀的沟道中,修筑梯田在缓坡上沿等高线修建的条

距离修建的截流、蓄水沟槽。适用于的土、石建筑物,可以巩固并抬高状、断面呈现阶梯状的田块,一般

15—25。的陡坡。沟床,稳定沟坡。一一用于粮食种植。

鱼矮坑在坡面上修筑呈“品”字形

7淤地坝在多泥沙沟道中修建的建

排列的、类似鱼经状的半圆形或月牙

K筑物,可以拦泥淤地,减少洪水,

形坑穴,用于植树造林。室控制侵蚀,增加农田。

图4.6黄土高原实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的模式

③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

贯彻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结合的原则。

黄土高原地区通过“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技术措施”,实行“保嫄、护坡、固沟”方针,进行

综合治理,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具体措施如下图所示:

第12页共44页

土地

平整

梯田

水平

修筑

缓坡

措施

理工程

水流

增加

基地

林果

措发展

削减

渗,

育草

育林

封坡

施陡坡

措施

生物

表径

径流

坡面

、涵蓄

拦截

护田

营造

造林

网,

林、

用材

主,

林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