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文言文阅读
第8节概括分析选择题
思维导图
比对人物,避免张冠李戴
比对时间地点,避免时序错乱
比对关键词语,避免曲解文意
比对内容,避免增减内容
比对句间关系,避免因果混乱
知识梳理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二的观点态度,这三项很多时候是结合
在一起的,很难截然区分开来。三项内容是一个层层深入的分析和综合的过程。在试卷中,表
现为一道综合分析判断题。这是考查考生全面把握文言阅读材料内容与主旨的“压轴题”,每
年必考。这类题常常以选出错误选项的形式来设置,因而探究命题人错项陷阱设置的类型,进
而掌握应对方法,对提高考生的辨别能力,快速而准确地判断出文意理解的正误,无疑是大有
裨益的。
一、从“5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判断
命题命大特点”“5个角度”比对、“10个设误点”判断
①四个选项基本按行文顺序设置,用现代汉语比对法就是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比对、分
表述,且内容属于文章主要部分。按顺序设置,析,从口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
有利于快速找到信息区间进行文题比对。参照下面5个比对角度和10个常设误点,找
②由过去的“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出选项的干扰之处。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改为“下列对原文有
角度一:比对人物
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选项偏向张冠李戴误解形象
于转述原文中人物的观点、看法,改变了过去角度二:比对时间、
时序颠倒空间错位
先“概括”后“分析”的语言模式。地点
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错误,且该项错误也非角度三:比对关键词
曲解文意归纳不全
全错,而是错一点,往往是“概括”无错,“分语
析”有瑕。角度四:比对内容无中生有以偏概全
故在比对时可重点关注分析印证的部分文字。
角度五:比对关系改变因果事件杂糅
角度一比对人物,避免张冠李戴
在选项中将原文某人物的事、说的话“移花接木”
张冠李戴
到另一个人物身上,导致对象错位。
命题设误
把人物的言行所揭示出来的性格特点故意说错,造
误解形象
成对人物形象的错误理解。
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
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辨析时应重点抓住“是谁,在
比对方法
何时何地,说过什么话,做过什么事”,尤其要看主语、谓语与原文
是否一致。
角度二比对时间地点,避免时序错乱
概括人物的典型事件时,命题者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
时序颠倒
命题设误顺序颠倒。
空间错位把不同空间地点的事件糅合起来表述,故意在地点方面
颠倒位置关系。
分析时特别注意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的词语,并与原文比
比对方法
对,理清人物在何时何地做了何事。
角度三比对关键词语,避免曲解文意
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义,从而制造干扰项干
曲解文意
扰考生,这种方式是命题的主要陷阱。
命题设误
概括主要信息不完整,故意遗漏关于人物、事件、观点
归纳不全
等方面的内容。
要细心辨析选项中对人物的分析、文本道理的阐述等有无夸大、歪曲或偷换
比对方法
概念的现象,要注意比对选项转述时是否漏掉了某个起关键作用的词语。
角度四比对内容,避免增减内容
故意添加原材料中未涉及的人物、事件或观点等内容,使选
无中生有
项的分析概括于文无据。
命题设误
将原文对某一个方面的判断通过增加或删减表范围或程度
以偏概全
以及其他类的词语,故意扩大或缩小判断对象的范围。
辨析时应将选项的内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是否有故意添加的而原材料未
比对方法涉及的内容,或者筛查选项中有无漏掉原文关键词(尤其是表范围或程度的
副词)的情况。
角度五比对句间关系,避免因果混乱
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或给句子强加因果关系,
改变因果
或将因果关系改变成了其他关系。
命题设误
将文段叙述的几件事情或事情的细节进行杂糅混编,或把多个
事件杂糅
人做的事说成一个人做的,故意制造事实的混乱状态。
辨析时理清人物与事件的关系,事件产生的原因、结果及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比对方法
将选项与原文仔细比对,检查关系是否恰当。
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
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
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日:"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
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
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殖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
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
书。至孝昭时,列为九卿。
(节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绛、灌:分别指绛侯周勃、大将灌婴。他们是汉朝的开国功臣,属于势力盘根错节
的军功勋贵集团。
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因为政绩卓著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在汉文帝刚刚即位就被汉
文帝征召他担任廷尉。
B.贾谊年少气盛,得罪了朝中权贵。汉文帝听信了一些官员的谗言就疏远了他。
C.贾谊被贬为长沙王太傅后,在前往长沙赴任的路上,因为自觉命不久矣,加之心情不悦,
写下一篇名留青史的《吊屈原赋》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D.贾谊虽然英年早逝,但是朝廷仍然重用他的子孙。其中有一个名为贾嘉的孙子最为好学,
曾经还和司马迁有过书信往来,从郡守一直做到了九卿之一。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A.〃贾谊因为政绩卓著而且和李斯同乡〃错误。根据原文〃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
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
帝召以为博士〃,因为政绩卓著,而且和李斯有过师生关系的是吴公,在孝文帝刚刚即位就被
征召担任廷尉的也是吴廷尉。
故选Ao
参考译文:
贾生名叫贾谊,是洛阳人。在十八岁时,就因诵读诗书会写文章而闻名当地。吴廷尉担任
河南郡守时,听说贾谊才学优异,就把他召到衙门任职,并非常器重他。汉文帝刚即位时,听
说河南郡守吴公政绩卓著,为全国第一,而且和李斯同乡,又曾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
担任廷尉。吴廷尉就推荐贾谊年轻有才,能精通诸子百家的学问。这样,汉文帝就征召贾谊,
让,’也担任博士之职。
当时贾谊二十有余,在博士中最为年轻。每次文帝下令让博士们讨论一些问题,那些年长
的老先生们都无话可说,而贾谊却能一一回答,人人都费得说出了自己想说的话。博士们都认
为贾生才能杰出,无与伦比。汉文帝也非常喜欢他,对他破格提拔,一年之内就升任太中大夫。
贾谊认为从西汉建立到汉文帝时已有二十多年了,天下太平,正是应该改正历法,变易服
色,订立制度,决定官名,振兴礼乐的时候,于是他草拟了各种仪法,崇尚黄色,遵用五行之
说,创设官名,完全改变了秦朝的旧法。汉文帝刚刚即位,谦虚退让而来不及实行。但此后各
项法令的更改,以及诸侯必须到封地去上任等事,这都是贾谊的主张。于是汉文帝就和大臣们
商汉,想提拔贾谊担任公卿之职。而绛侯周勃、灌娶、东阳侯、冯敬这些人都嫉妒他,就诽谤
贾谊说:“这个洛阳人,年纪轻而学识浅,只想独攒,大权,把政事弄得一团糟。”此后,汉文
帝于是就疏远了贾谊,不再采纳他的意见,任命他为长沙王太傅。
贾谊向文帝告辞之后,前往长沙赴任,他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
很长,又是因为被贬至此,内心非常不愉快。在渡湘水的时候,写下一篇辞赋来凭吊屈原。
贾谊在担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一次有一只鸦鸟飞进他的住宅,停在了座位旁边。楚国
人把鹃叫做“服”。贾谊原来就是因被贬来到长沙,而长沙又地势低洼,气候潮湿,所以自认
为寿命不长,悲痛伤感,就写下了一篇赋来自我安慰。
一年多之后,贾谊被召回京城拜见皇帝。当时汉文帝正坐在宣室,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因
文帝有感于鬼神之事,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也就乘机周详地讲述了所以会有鬼神之
事的种种情形。到半夜时分,文帝已听得很入神,不知不觉地在座席上总往贾谊身边移动。听
完之后,文帝慨叹道:“我好长时间没见贾谊了,自认为能超过他,现在看来还是不如他。”
过了不久,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粱怀王是汉文年的小儿子,受文帝宠爱,又喜欢读书,
因此才让贾谊当他老师。
汉文帝又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都为列侯。贾谊劝谀,认为国家祸患的兴起就要从这里开
始了。贾谊又多次上疏皇帝,说有的诸侯封地太多,甚至多达几郡之地,和古代的制度不符,
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但是汉文帝不肯听从。
几年之后,粱怀王因骑马不慎,从马上掉下来摔死了,没有留下后代。贾谊认为这是自己
作太傅没有尽到责任,非常伤心,哭泣了一年多,也死去了。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三岁。后来汉
文帝去世,汉武帝即位,提拔贾谊的两个孙子任郡守,其中贾嘉最为好学,继承了贾谊的家业,
曾和我有过书信往来。到汉昭帝时,他担任九卿之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张仪为秦连快说齐王曰:“天下强国无过齐者,大臣、父兄殷众富乐,无过齐者。然而为
大王计者,皆为一时说而不顾万世之利。夫从人朋党比周,莫不以从为可。臣闻之,齐与鲁三
战而鲁三胜,国以危亡随其后,虽有胜名而有亡之实,是何故也?齐大而鲁小。大王不事秦,
秦驱韩、魏攻齐之南地,悉赵兵涉河关指博关虽欲侍秦不可得也。是故愿大王孰计之!”
齐王曰:“齐僻陋隐居,托于东海之上,未尝闻社•稷•之长利。今大客幸而教之,请奉社稷
以事秦。“献鱼盐之地三百里于秦也。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有删改)
文本二:
张仪事秦惠王。惠王死,武王立。左右恶张仪。张仪闻之,谓武王曰:“仅有愚计,愿效
之王。”王曰:“奈何?”曰:“为社稷计者,东方有大变,然后王可以多割J也。今齐王甚憎
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而伐之。故仅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必举兵而伐之。齐、梁之兵连于
城下,不能相去,王以其间伐韩,入三川,出共函谷而元伐,以临周,祭器必出,扶天子,案
图籍,此王业也!”王日:“善。”乃丹革车三十军,泊之梁。
齐果举兵伐之。梁王大恐。张仪曰:“王勿患,请令罢齐兵。”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藉
使之齐。齐、楚之事已毕,因谓齐王:“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齐王
日:“寡人甚憎张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何以托仪也?”对曰:“是乃王之托仪也。仪
之也秦,因与秦王约日:'齐王甚憎仪,仪之所在,必举兵伐之。故仅愿乞不肖身而之梁。齐
必举兵伐梁。'而果伐之,是王内自罢而伐与国,广邻敌以自孤,而信仪于秦王也。此臣之所
谓托仪也。”王日:“善。”乃止。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二》,有删改)
【注】①在公元前364年,魏惠王决定迁都,从安邑(今山西省夏县)东迁至大梁(今河
南开封)。从此以后,魏国也被称为梁国。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仪劝说齐宜王,认为天下的强国没有超过齐国的,但为大王谋划的人,都空谈一时的
安定,并未从长远角度为齐国谋划出长治久安的政策。
B.张仪劝说齐王与秦国联盟,齐王认为齐国地理位置偏僻,东临大海,没有考虑社稷的长
远计划,所幸现在有张仪这样的贵客前来指教。
C.武王的左右近臣厌恶张仪,因此张仪献计武王,愿意前往梁国,利用齐王对自己的仇恨,
让齐梁两国交战,秦国趁此机会入侵三川之地。
D.张仪的舍人冯喜先到齐国,再找个借口出使禁国。在齐、楚之事处理完毕后,冯喜对齐
王说,大王憎恨张仪,秦王却厚待抬举张仪。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D.“张仪的舍人冯喜先到齐国,再找个借口出使楚国〃错误,由原文”乃使其舍人冯喜之楚,藉使
之齐〃可知,是张仪的舍人冯喜先到楚国,借用楚国使者的名义前往齐国;“秦王却厚待抬举张
仪〃主语错误,由原文〃因谓齐王:'王甚憎张仪,虽然,厚矣王之托仪于秦王也〃'可知,趁机对
齐王说:〃大王十分憎恨张仪,即使这样,大王却在秦王面前厚待抬举张仪。〃由此可知,是“大
王却在秦王面前厚待抬举张仪〃。
故选Do
参考译文:
文本一:
张仪为秦国的连横政策而去游说齐宣王说:“天下的强国没有超过齐国的,大臣及宗室贵
族都富足安乐,没有超过齐国的。可是为大王谋划的人,都空谈一时的安逸,却不考虑千秋万
代的利益。主张合纵联盟的人都互相结党,没有人不认为合纵政策可以。我听说,齐、鲁交战
三次,鲁国三战三胜,鲁国因此(陷入)危机,亡国紧随其后。虽然有战胜的虚名却又陷入危
亡的境地,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齐国大而鲁国小。(假如)大王不侍奉秦国,秦国就会
驱使韩、魏攻打齐国南部,全部的赵兵渡过河关,长驱直入向博关,到那时您即使想侍奉秦国,
(也是)不能够的了。因此希望大王仔细地考虑这件事!”
齐宣王说:“齐国处在边远偏僻的地方,依靠于东海之上,未曾知道国家的长远利益。所
幸现在有贵客前来指教,请让我献上国家来侍奉秦国。”(于是齐国)向秦国献出了出产鱼盐
的土地三百里。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有删改)
文本二:
张仪侍奉秦惠王,惠王死,武王即位。武王的左右近臣诽谤张仪。张仪听闻这些,对武王
说:“我有一条愚笨的计谋,希望献给大王。”武王说:“是什么样的计谋?”张仪说:“替
国家社稷考虑,东方诸国将要发生大的变乱,这样以后大王可以趁机更多地割取(别国的)土
地。如今齐王十分憎恨我,我张仪所在的地方,齐王必定发兵攻打那里。所以我愿意请求用不
才之身前往魏都大梁,齐王必定出兵攻打魏国。当齐国、魏国的军队在大梁城下(彼此)牵连,
不能互相离开,大王趁着这个间隙讨伐韩国,入侵三川之地,出兵函谷关却畅通无阻,靠近周
王的地界,天子祭器必定献出。挟持天子,掌握地图户籍,这就是帝王基业啊!”武王说:“好
于是准备了兵车三十辆,(把张仪)交给魏都大梁。
齐王果然发兵讨伐魏都大梁。魏王十分恐惧。张仪说:“大王不要担心,我可以令齐国退
兵。”于是派他的舍人冯喜到楚国,借用楚国使者的名义前往齐国。齐国、楚国的事务处理完
毕,趁机对齐王说:“大王十分憎恨张仪,即使这样,大王却在秦王面前厚待抬举张仪。”齐
XX:“寡人十分憎恨张仪,张仪在哪里,寡人必定攻打哪里,凭什么才台举张仪呢?”回答说:
“这正是大王抬举张仪之处。张仪离开秦国,趁机与秦王约定说:'齐王十分憎恨我,我张仪
所在的地方,必定发兵攻打那里。所以我愿意乞求用不才之身前往魏都大梁,齐王必定出兵攻
打魏国。'齐国果然讨伐魏国,这样大王对内使民众疲弊对外与邻国交战,在邻国间广树仇敌
却自己陷于孤立,而使张仪得到秦王的信任。这就是我所说的抬举张仪。”齐王说:“好。”
于是停止(进攻魏国)。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二》,有删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赵孝成王时秦兵围邯郸赵王恐诸侯之救兵莫敢击秦空。魏安楚王使将军晋鄙救赵,畏秦,
止于荡阴不进。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日:"秦所为急围赵者,前与
・♦♦
齐洛王争强为帝,已而复归帝;今齐已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贪邯郸,其意欲复求为
帝。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秦必喜,罢兵去。〃平原君犹预未有所决。
此时鲁仲连单游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何?〃平原君日:“前
亡四十万之众于外,今又内围邯郸而不能去。魏王使客将军新垣衍令赵帝秦,今其人在是。胜
也何敢言事!〃鲁仲连日:“吾始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
梁客新坦衍安在?吾请为君贵而归之。〃
鲁仲连见新垣衍而无言。新姮衍曰:“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今吾
观先生之玉貌,非有求于平原君者也,曷为久居此困城之中而不去?〃鲁仲连日:“世以鲍焦(周
时隐士,疾世愤俗)为无从容而死者,皆非也。众人不知,则为一身。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
功。之国也,权使其士,虏使其民。彼即肆然而为帝,过而为政于天下,则连有蹈东海而死耳,
吾不忍为之民也。所为见将军者,欲以助赵也。〃……
于是新垣衍起,再•拜•谢日:“始以先生为庸人,吾乃今日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吾请出,
不敢复言帝秦。〃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军,秦军
遂引而去。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连,鲁连辞让者三,终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为鲁
连寿。鲁连笑曰:“所贵于天下之士者,为人排患释难解纷乱而无取也。即有取者,是商曾之
事也,而连不忍为也。〃遂辞平原君而去,终身不复见。
【注】①首功:以战争中所得敌人首级多少而论功.
(选自《史记》)
材料二:
魏安釐王问天下之高士于子顺,子顺日:“世无其人也;抑可以为次,其仲连乎!〃王日:“鲁
仲连强作之者也,非体自然也。〃子顺日:“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作之不变,习与
体成,则自然也。〃
(选自《资治通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将新垣衍大敌当前,主张赵魏两国妥协、,尊秦王为帝,这个策略本质上是建立在畏
惧强秦的心理基础之上的,
B.鲁仲连举春秋时代隐士鲍焦的案例,意在点明,这世上是有人为公义而死的,而自己宁
可跳海也绝不尊秦为帝。
C.鲁仲连能言善辩,劝解新垣衍放弃劝赵尊秦为帝的主张,秦军主将听到这个消息,把军
队撤离邯郸回去了。
D.鲁仲连不畏强权,急公好义,解赵国被围之急而不居功自傲,不慕名利,拒收平原君
爵禄和千金之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秦军主将听到这个消息,把军队撤离邯郸回去了〃错误,由原文〃秦将闻之,为却军五十里。
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军,秦军遂引而去〃可知,是魏公子无忌夺得了晋鄙的
军双率领军队来援救赵国,攻击秦军,秦军才撤离邯郸回去了。
故选Co
参考译文:
材料一:
赵孝成王时,秦国的军队围困了邯郸。赵王很害怕,各国的救兵也没有谁敢攻击秦军。魏
安楚王派出将军晋鄙营救赵国,因为畏惧秦军,驻扎在汤阴不敢前进。魏王派客籍将军新垣衍,
从隐蔽的小路进入邯郸,通过平原君的关系见赵王说:“秦军所以急于围攻赵国,是因为以前
和齐洛王争强称帝,不久又取消了帝号;如今齐国已然更加削弱,当今只有秦国称雄天下,这
次围城并不是贪图邯郸,他的意图是要重新称帝。赵国果真能派遣使臣尊奉秦昭王为帝,秦王
一定很高兴,就会撤兵离去。”平原君犹豫不能决断。
这时,曾仲连恰逢客游赵国,听说魏国想要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就去皆见平原君说:
“这件事怎么力、?”平原君说:“前不久,在国外损失了四十万大军,而今,秦军围困邯郸,
又不能使之退兵。魏王派客籍将军辛垣衍让赵国尊奉秦昭王称帝,眼下,那个人还在这儿。我
哪里还敢谈论这样的大事!”鲁仲连说:“以前我认为您是天下贤明的公子,今天我才知道您
并不是天下贤明的公子。梁客新垣衍在哪里?请允许我替平原君责问他,让他回去。”
鲁仲连见到辛垣衍却一言不发。辛垣衍说:“我看留在这座围城中的,都是有求于平原君
的人;而今,我看先生的尊容,不像是有求于平原君的人,为什么还长久地留在这围城之中而
不离去呢?”鲁仲连说:“世人认为鲍焦没有博大的胸怀而死去,这种看法都错了。一般人不
了解他耻居浊世的心意,认为他是为个人打算。那秦国,是个抛弃礼仪而只崇尚战功的国家,
用权诈之术对待士卒,像对待奴隶一样役使百姓。如果让他无所忌惮地恣意称帝,进而统治天
下,那么,我只有跳进东海去死,我不忍心作它的顺民,我所以来见将军,是打算帮助赵国
啊。”……
于是,辛垣衍站起来,向鲁仲连连拜两次谢罪说:“当初认为先生是个普通的人,我今天
才知道先生是天下杰出的高士。我将离开赵国,再不敢谈秦王称帝的事了。”秦军主将听到这
个消息,为此把军队后撤了五十里。恰好魏公子无忌夺得了晋鄙的军权率领军队来援救赵国,
攻击秦军,秦军也就撤离邯郸回去了。
于是平原君要封赏鲁仲连,鲁仲连再三推辞谦让,最终也不肯接受。平原君就设宴招待他,
喝到酒酣耳热时,平原君起身向前,献上千金酬谢鲁仲连。鲁仲连笑着说:“杰出之士所以被
天下人崇尚,是因为他们能替人排除祸患,消释灾难,解决纠纷而不取报酬。如果收取酬劳,
那就成了生意人的行为,我鲁仲连是不忍心那样做的。”于是辞别平原君走了,终身不再相见。
材料二:
魏国国君安釐王问子顺谁是天下高士,子顺说:“世上没有这种人;如果说可以有次一等
的,那么这个人就是鲁仲连了。“安釐王说:”鲁仲连是强迫自己这样做的,而不是本性的自
然流露。”子顺说:“人都是强迫自己去做一些事情的。假如不停地这样做下去,就会成为君
子:始终不变地这样做,习惯与本性渐渐地融合为一体,那么就成为自然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贞观四年,李靖击突厥颉利,败之,其部落多来归降者。诏议安边之策。
中书令温彦博议:”请于河南处之。汉建武时,置陷匈奴于五原塞下,全其部落,得为捍
蔽,又不离其土俗,因而抚之。一则实空虚之地,二则示无猜之心,是含育之道也。”
秘书监魏征口:“匈奴世寇中国,万姓冤仇,陛下以其为降,不能诛灭,即宜遣发河北,
居其旧土。匈奴人面兽心,非我族*类,强必寇盗,弱则人伏,不顾恩义,其天性也。陛下以内
地居之,且今降者几至十万,数年之后,滋息过倍,后我肘腋,甫迩王畿,心腹之疾,将为后
患,尤不可处以河南也。”
温彦博日:“天子之于万物也,天覆地载,有归我者则必养之。今突厥破除,余落归附,
陛下不加怜愍,弃而不纳,非天地之道,阻四夷之意,至愚甚谓不可,宜处之河南。”
魏征日:“晋代曹魏时,胡部落分居近郡,江统劝逐出塞外,武帝不用其言,数年之后遂
倾渡洛。前代覆车殷鉴不远陛下必用彦博言所谓养兽自遗患也。”
彦博又日:“臣闻圣人之道,无所不通。突厥余魂,以命归我,收居内地,教以礼法,选
其酋首,遣居宿卫,畏威怀德,何患之有?”又曰:“隋文帝劳兵马,费仓库,树立可汗,令
复其国,后孤恩失信,围炀帝于雁门。今陛下仁厚,勺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
酋长,不相统属,力散势分,安能为害?”
给事中杜楚客进日:“北狄人面兽心,难以德怀,易以威服。今令其部落散处河南,逼近
中华,久必为患。至如雁门之役,虽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无道。中国以之丧乱,岂得云兴复
亡国以致此祸?夷不乱华,前哲明训,存亡继绝,列圣通规。臣恐事不师古,难以长久。”大
*
宗嘉其言,方务怀柔,未之从也,卒用彦博策。自幽州至灵州.置顺、祐、化、长四州都督府
以处之,其人居长安者近且万家。
(摘编自《贞观政要》)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征认为匈奴与中原世代为敌,即使不能诛灭,也应当把他们发配到河北地区,不能
让他们在中原内地居住。
B.隋文帝帮助突厥突利恢复其国,但后来突厥背信弃义,把隋炀帝围困在雁门,温彦博以
此来说明让突厥居其旧土的危害。
C.温彦博认为凡是归顺臣服的突厥人都要收居河南,用礼仪法令教化他们,让他们畏惧大
唐的威严,感激大唐的恩德。
D.杜楚客和魏征是同一战线,都认为现在让突厥的部落散居在河南,靠近中原政府,长
此以往,必会成为祸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C.〃都要收居河南〃错误,由倒数第二段温彦博所说〃从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可知,
应该是〃无论是河南、河北,任由他们选择居住的地方〃。
故选C。
参考译文:
贞观四年,李靖打败突厥颉利可汗,颉利统属的部落很多都归顺了大唐,于是唐太宗下诏
讨沦安定边境的政策。
中书令温彦博建议说:“请陛下把突厥人安置在黄河以南地区,汉建武时,安置归降的匈
奴在五原塞下,既保留原有的部落编制,作为中原的屏障,同时又不让他们远离本土、不改变
他们的习俗,以便实行抚慰政策。如此,一来可充实空虚的边塞,二来可体现朝廷对他们没有
猜疑之心。我认为,这才是包容养育他们的正当办法。”
秘书监魏征说:“匈奴世代与中原为敌,与老百姓结下了数不清的仇怨,陛下鉴于他们乃
主动受降,因此没有将他们处死。应当把他们发配到黄河以北地区,让他们居住在自己的土地
上。匈奴人面兽心,不是我们民族的,(他们)强大时必然要侵略抢劫,贫弱时就低声下气(卑
下立服),不念及恩情大义,是他们的天性。陛下如今让他们在中原内地居住,并且降兵达几
万,乃至十万之众,几年以后,他们的人数还会成倍增长,让他们生活在我们身边,离京城如
此之近,将来可能会成为心腹之患,所以千万不可把他们安置在黄河以南。”
温彦博说:“天子对于万事万物,不管天上飞的,还是地上长的,只要归顺,愁应该收养。
如今突厥兵败,余部前来归降,如果陛下对他们不加以怜悯,反而弃他们于不顾,这不是天地
之道,是阻止少数民族亲近之意。我虽愚钝,但却认为陛下不应采取抑制少数民族的政策,而
应把他们安置在黄河以南地区。”
魏征说:“西晋取代曹魏之时,胡人部落分散居住在附近郡县,江统建议把这些胡人驱逐
出塞外,而晋武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数年之后,胡人终于在渡河、洛水一带造反为虐。前代
的度车之鉴离我们并不久远。陛下如果采纳温彦博的意见,将养虎为患,贻害无穷啊。”
温彦博又说:“我听说,圣人之道无不通达。突厥的残余部落,前来投奔我们,以保全性
命。把他们安置在中原内地,传授给他们礼教法令,选拔他们的首领,派卫兵驻守那里,让他
们畏惧大唐的威严,感激大庖的恩德,这有什么可担忧的呢?”稍停片亥I],他继续说道:“隋
文帝兴师动众,耗尽了国库,扶持突厥可汗,让他回到旧地,后来可汗背信弃义,把隋炀帝国
困在雁门,企图谋反。现在,陛下仁慈宽厚,听凭他们的意愿,无论是河南、河北,任由他们
选择居住的地方,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酋长,他们内部不统一,力量分散,怎么会对中原政府
造成危害呢?”
给事中杜楚客进谏说:“北方异族人而兽心,难以感化,用武力容易使他们臣服。现在让
他们的部落散居在黄河以南,靠近中原政府,长此以往,必有祸患。至于隋炀帝在雁门关被困
一事,虽是因为突厥背信弃义所致,隋炀帝昏庸无道也是重要的原因。中原的衰败灭亡,怎能
归咎于中原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扶持政策?少数民族不会扰乱华夏民族,这是先哲们总结的经
脸。让快要死亡的人活下去,让行将灭绝的东西延续下去,这是古代圣贤通行的原则。我担心
如果不遵照古训,大唐将难以长久啊。”唐太宗听后,对他的意见非常赞许,(但)正要致力
于施行怀柔政策,于是没有听从他的建议,最终采纳温彦博的策略。从幽州至灵州,设置了顺、
佑、化、长四州安置归顺的突厥部落,从这以后,到长安定居的突厥人达万家之多。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子贡
君子之道,智信难。信者,所以正其智也,而智常至于不正。智者,所以理其信也,而信
常至于不通。是故,君子慎之也。世之儒者日:〃徒智可以成也。〃人见乎徒智之可以成也,则
举而弃乎信。吾则曰:“徒智可以成也,而不可以继也。〃
子贡之以乱齐、灭吴、存者也,吾悲之。彼子贡者游说之士苟以邀一时之功而不以可继为
事故不见其祸使夫王公大人而计出于此则吾未见其不旋踵而败也吾闻之:“王者之兵,计万世
而动;霸者之兵,计子孙而举;强国之兵,计终身而发。求可继也。〃子贡之兵,是再不可用
也。
故子贡之出也,吾以为鲁可存也,而齐可无乱,吴可无灭。何也?田常①之将其也,惮高、
国、鲍、晏,故使移兵伐鲁。乃赐计者,英若抵高、国、鲍、晏吊之,彼必愕而问有,则对日:
“田常遣子之兵伐鲁,吾窃哀子之将亡也。〃彼必诘其故,则对曰:“齐之有田氏,犹人之养虎
也。子之于齐,犹肘股之于身也。田氏之欲肉齐久矣,然未敢逞志者*,惧肘股之辞也。今子出
伐鲁,肘股去矣,田氏孰惧哉?吾见身将磔裂,而肘股随之,所以吊也。〃彼必惧而咨计于我,
*
耳教之日:“子悉甲趋鲁,压境而止。吾请为子潜约鲁侯,以待田氏之变,帅其兵从子入讨之。〃
彼惧田氏之祸,其势不得不听。归以约鲁侯,鲁侯惧齐伐,其势亦不得不听。因使练兵搜乘以
俟齐衅,诛乱臣而定新主,齐必德鲁,数世之利也。
吾观仲尼以为齐人不与田常者半,故请哀公讨之。今诚以鲁之众,从高、国、纳、晏之师,
加齐之半,可以母田常于都市。其势甚便,其成功甚大。惜乎!赐之不出于此也。
齐哀王②举兵诛吕氏,吕氏以灌婴为将拒之。至荥阳,娶使谕齐及诸侯连和以待吕氏变,
共铢之。今田氏之势,何以异此?有曾以为齐,有高、国、纳、晏以为灌娶。惜乎!赐之不忘
于比也!
选自苏洵《权书》
【注】①即田成子,又名田恒,本姓陈,其祖先为陈国公子完,入齐后改姓田。公元前481
年,田常杀齐简公,立齐平公,自任齐相,齐政尽归田氏。②汉初人,高祖刘邦之孙,名襄,
齐淖惠王刘肥长子,继刘肥为齐王,死后谥哀。
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开篇立论表明观点,认为如果不讲诚信,只用机智虽然可以成事,但这机智只可
使用一次。
B.作者不赞成子贡的做法,认为子贡可采用更好的方法。这一见解体现了作者超绝于时俗
的智慧。
C.作者感叹孔子请求鲁哀公讨伐田常的做法可以取得大的功绩,旨在赞赏孔子卓越的军事
眼光。
D.文章最后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指出齐国采用了与鲁国不同的策略,表明了作者的褒
贬态度。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旨在赞赏孔子卓越的军事眼光〃错误。于文无据,作者可惜的是子贡没有采取这洋的手段。
故选c。
参考译文:
子贡
君子立身处世,机智和诚信很难(同时做到)。诚信是用来端正机智的,而机智常常至于不
端正。机智是用来通达诚信的,而诚信常常至于不通达。因此,君子对此应当谨慎。世上的儒
士们说:“只用机智就可以成事。”人们看到只用机智就可以成事,就全都抛弃诚信。我却说:
“只用机智可以成事,但(不济诚信,机智用了一次之后)不可以继续使用了。”
子贡用机智使齐国生乱、吴国灭亡、鲁国保全,我认为他可悲。子贡那样的人,是游说之
士,苟且求取一时的成功,不以能够继续使用为目的,所以他预见不到这种做法所将带来的灾
祸。假使王公大人的计策都出于机智,那么我还未曾发现他们不很快失败的。我听说:“称王
天下的人,他的军队考虑到万代的利害时才会动用;称霸天下的人,他的军队考虑到子孙的利
害时才会动用;强者的军队,考虑到自己终身的利害时才会动用。寻求成功的措施可以长久使
用。”像子贡这样用兵,是第二次就不能够再使用了。
所以子贡的那次出使,我认为既可使鲁国保存,又可使齐国不发生内乱,也可使吴国不至
于灭亡。为什么?当时田常准备篡夺,害怕高氏、国氏、鲍氏、晏氏,所以派他们带领各自的
军队讨伐鲁国。替子贡出个计策,子贡不如到高氏、国氏、鲍氏、晏氏那里表示哀悼,他们一
定会感到惊讶并问为什么。那就回答说:“田常派你们6勺军队来攻打鲁国,我私下哀悼你们将
要灭亡。”他们一定追问原因,那就回答说:“齐国有日氏,就像有人养只恶虎一般。你们对
于齐国,就好像人的四肢对于身体一样重要。田氏想要吞掉齐国很长时间了,然而不敢实现他
的野心原因,就是惧怕你们强有力的捍卫。现在你们出来攻打鲁国,齐国的身体丢失了四肢,
田氏还有什么可惧怕的呢?我看齐国的身体将要被割裂,四肢也要随着死亡,所以表示哀悼。”
他们一定惊惧并向我们咨询对策,这时子贡乘机教导他们说:“你们可以把军队全部开向鲁国,
迫近边境就停下来。请允许我替你们秘密地去商约鲁侯,来等待田氏叛乱,让鲁君率领他的军
队跟着你们一起到齐国去讨伐田氏。他们惧怕田氏加害他们,势必不能不听。子贡返回就商约
鲁侯,鲁君害怕齐军讨伐,势必也不能不听从子贡的计划。因而让鲁国训练士兵、检阅车马来
等齐国发生内乱,诛杀乱臣并安定新齐王。齐国一定会感激鲁国,这对鲁国以后几代人都是有
利的事。
我看仲尼认为齐国人中有一半是不赞成田常的,所以他请求鲁哀公讨伐他。如果真的用鲁
国军队,跟随高氏、国氏、葩氏、晏氏的军队,再加上齐国反对田常篡权的那一半人(来共同
讨栈),就可以在街市上把田常车裂处死。那情势很容易办到,可以成就很大的功绩。可惜啊!
子贡没有采用这种策略。
齐哀王发兵讨伐吕氏,吕氏命令灌婴率军前去抵抗。到了荥阳灌婴派使者去说服齐哀王和
其他诸侯联合起来,等待吕氏发动叛变,然后共同讨灭他们。田常所处的形势,和吕氏没有什
么不同,当时的鲁国好比汉朝时的齐国,当时的高氏、国氏、鲍氏、晏氏则好比灌婴等人。可
惜的是,子贡并没有采取这样的手段!
阅读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叠人或旦夫普小国而有战胜之
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
事之。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卒有
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曰:“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
今又吮其于,妾不知其死所矣。〃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女心,乃以为昌河守,以
拒秦、韩。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
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日:“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
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武侯日:“善。〃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日:“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
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
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见。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
•
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及悼三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
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
并中王尸者。半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节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吴起怜恤士卒,带兵屡建奇功。他本是卫国人,先是率鲁军抗齐得胜,后又率魏军攻
陷秦国五城;这些战力都与他善于为将、与士卒同共苦密不可分。
B.吴起劝告魏侯,修德重于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科贸职业学院《信号检测与估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生物化学及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海洋大学《平面钢筋识图》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空间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东潮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化工制图》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品德假期安全生活课件
- 小学生窦娥的课件
- 广安职业技术学院《英语(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赣州职业技术学院《组织行为学A》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万科物业-常见突发事件处理
-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 IBM i2 数据分析演示课件
- 平板车悬挂液压系统设计课件
- 产品规格说明书范本
- 农村自建房包工包料承包的合同范本
- 颈椎病具体体格检查课件
- 干部家庭成员及重要社会关系登记表
- 人工智能技术在康复医学领域中的发展与应用
- 施工进度计划保证措施(智能化工程)
- JB-T 4088.1-2022 日用管状电热元件 第1部分:通用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