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延所得税学习手册_第1页
递延所得税学习手册_第2页
递延所得税学习手册_第3页
递延所得税学习手册_第4页
递延所得税学习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递延所得税学习手册

第一部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应用指南及案例详解...............................1

第一节:逻辑图解.............................................................1

第二节:会计准则.............................................................1

第三节:准则解释.............................................................6

第四节:应用指南.............................................................9

第四节:经典案例详解........................................................13

第二部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23

第一篇:递延所得税很难吗?我给你最通俗和最全的解释........................23

第二篇:会计实务一一企业所得税思维导图.....................................59

第三篇:彻底理解“递延所得税”.............................................75

第四篇:递延所得税通俗理解!...............................................81

第五篇:秒懂递延所得税......................................................88

第六篇:递延所得税!!!....................................................93

第七篇:递延所得税!看不懂就算了。.........................................97

第八篇:递延所得税;理论、底稿、附注,掌握这些,以后再也不用通宵了!.......102

第一部分:企业会计准则、解释、应用指南及案例详解

第一节:逻辑图解

第二节:会计准则

1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于2006年2月15日由财政部财会(2006)

3号文件公布,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所得税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列

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一一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第二条本准则所称所得税包括企业以应纳税所得额为基础的各种境内和境

外税额。

第三条本准则不涉及政府补助的确认和计量,但因政府补助产生暂时性差

异的所得税影响,应当按照本准则进行确认和计量。

第二章计税基础

第四条企业在取得资产、负债时,应当确定其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账

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存在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

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笫五条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算应纳税

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第六条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应纳税所

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第三章暂时性差异

第七条暂时性差异,是指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额;

未作为资产和负债确认的项目,按照税法规定可以确定其计税基础的,该计税基

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也属于暂时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友未来期间应税金额的影响,分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

扣暂时性差异。

第八条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

2

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应税金额的暂时性差异。

(相关实例参见【案例3】和【案例4】)

第九条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期间的应

纳税所得额时,将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暂时性差异。(相关实例参见【案例5】

和【案例6】)

第四章确认

第十条企业应当将当期和以前期间应交未交的所得税确认为负债,将已支

付的所得税超过应支付的部分确认为资产。

存在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递

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麻得税资产。(相关实例参见【案例7】)

第十一条除下列交易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企业应当确认所有应

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一)商誉的初始确认。(相关实例参见【案例9】)

(二)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交易中产生的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

1.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

2.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的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

所得税负债,应当按照本准则第十二条的规定确认。

第十二条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

差异,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但是,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除外:

(一)投资企业能够控制暂时性差异转回的时间;

(二)该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不会转回。

第十三条企业应当以很可能取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

额为限,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但是,同时具有下列

3

特征的交易中因资产或负债的初始确认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不予确认:

(一)该项交易不是企业合并;

(二)交易发生时既不影响会计利润也不影响应纳税所得额(或可抵扣亏损)。

资产负债表日,有确凿证据表明未来期间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

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当确认以前期间未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相

关实例参见【案例8】)

第十四条企业对与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关的可抵扣暂时性

差异,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一)暂时性差异在可预见的未来很可能转回;

(二)未来很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呼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

第十五条企业对于能够结转以后年度的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应当以很

可能获得用来抵扣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的未来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相应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

第五章计量

第十六条资产负债表日,对于当期和以前期间形成的当期所得税负债(或

资产),应当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的预期应交纳(或返还)的所得税金额计量。(相

关实例参见【案例10]和【案例11】)

第十七条资产负债表日,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根

据税法规定,按照预期收回该资产或清偿该负债期间的适用税率计量。

适用税率发生变化的,应对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

重新计量,除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

递延所得税负债以外,应当将其影响数计入变化当期的所得税费用。

第十八条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量,应当反映资产负债表

日企业预期收回资产或清偿负债方式的所得税影响,即在计量递延所得税资产和

递延所得税负债时,应当采用与收回资产或清偿债务的预期方式相一致的税率和

4

计税基础。

第十九条企业不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进行折现。

第二十条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进行复核。

如果未来期间很可能无法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的

利益,应当减记递延配得税资产的账面价值。

在很可能获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减记的金额应当转回。

第二十一条企业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作为所得税费用或收益计入

当期损益,但不包括下列情况产生的所得税:

(一)企业合并。

(二)直接在所有者权益中确认的交易或者事项°

第二十二条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

延所得税,应当计入麻有者权益。

第六章列报

第二十三条递延圻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应当分别作为非流动资产和

非流动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

第二十四条所得税费用应当在利润表中单独列示。

第二十五条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所得税有关的下列信息:

(一)所得税费生(收益)的主要组成部分。

(二)所得税费用(收益)与会计利润关系的说明。

(三)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可抵扣亏损的金额(如

果存在到期日,还应披露到期日)。

(四)对每一类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亏损,在列报期间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

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金额,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依据。

(五)未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与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及合营企业投资相

5

关的暂时性差异金额。

第三节:准则解释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一所得税》解释

为了便于本准则的应用和操作,现就以下问题作出解释:

<1)所得税会方的基本要求;(2)资产、负债的订税基础;(3)所得税

费用的计算;(4)递延所得税的特殊处理。

一、所得税会计的基本要求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

所得税会计是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其附注为依据,结合相关账簿资料,分

析计算各项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通过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杭基

础之间的差异,确定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产生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

计税基础,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按照税法规定允许抵减以后年度利润的可抵

扣亏损,视同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定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

所得税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其中,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

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用未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

税所得额为限,该应纳税所得额为未来期间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

所得额,以及因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在未来期间转回相应增加的应税所得,并应提

供相关的证据。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转回

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确认后,相关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

扣暂时性差异于以后期间转回的,应当调整原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

得税负债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

6

(三)所得税费用在利润表中的列示

利润表中应当单独列示所得税费用。所得税费用由两部分内容构成:一是按

照税法规定计算的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二是按照上述规定计算

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但不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的交易和事项以及企业合

并的所得税影响。

所得税会计的关键在于确定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经确定,即可计算暂时性差异并在此基础上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

负债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

二、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本准则第五条规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因会计

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造成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的差异。

例如,各项资产如发生减值,提取的减值准备。按照会计准则规定,资产的

可变现净值或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时,应当计提相关的减值准备;税法规

定,企业提取的减值准备一般不能税前抵扣,只有在资产发生实质性损失时才允

许税前扣除,产生了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即暂时性差异。假定

某企业期末持有一批存货,成本为1000万元,按照存货准则规定,估计其可变

现净值为800万元,对于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差额,应当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200万元,由于税法规定资产的减值损失在发生实质性损失前不允许税前扣除,

该批存货的计税基础仍为1000万元,其账面价值为80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

200万元即为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又如,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在满足资本化条件后发生的

支出应当资本化,确认为无形资产成本;税法规定,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一般可

于发生当期税前扣除,由此产生自行开发的无形资产在持有期间的暂时性差异。

7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本准则第六条规定,”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一般而言,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其他应交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

还,不会对当期损益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

某些情况下,负债的确认可能会涉及损益,进而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

额,使得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产生差额,如企业因或有事项确认的预计负

债。会计上对于预计负债,按照最佳估计数确认,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者当期损

益。按照税法规定,与预计负债相关的费用多在实际发生时税前扣除,该类负债

的计税基础为0,形成会计上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暂时性差异。

企业应于每个资产负债表日,对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进行分

析比较,两者之间存在差异的,按照重要性原则,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

得税负债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资产和

负债,应在购买日比较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算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或递延所得税负债。

三、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企业在计算确定当期应交所得税以及递延所骞税费用(或收益)以后,利润

表中的所得税费用为两者之和。即:所得税费用二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

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案例1】某企业20X7年12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金额及其计税

基础如表1所示。

表1:有关项目金额及其计税基础(单位:元)

哲时性差异

序号项目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1存货2C000000220000002000000

2无形资产600000006000000

3预计负债100000001000000

合计60000003000000

8

除上述项目外,该企业其他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存在差异,

且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O

假定当期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所得税为600万元。该企业预计在未来期

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该企业计算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费用以及

所得税费用如下。

递延所得税负债=6000OOOX33%=1980000(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3000000X33%=990000(元)

递延所得税费用;980000-990000=990000(元)

所得税费用二6000000+990000=6990000(元)

四、递延所得税的特殊处理

某些情况下,递延所得税产生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或者产

生于企业合并中因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这类交易或

事项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不影响利润表中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其所得税影响应

视情况分别确认。

(一)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无论是对当期所得税的影

响还是递延所得税的影响,均应计入所有者权益。

(二)企业合并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

因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对企业合并类型的划分标准不同,某些情况下会

造成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的差异。因企业合并产生的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影响,应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

所得税资产的同时,相应调整合并中应予确认的商誉。

第四节:应用指南

《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一所得税》应用指南

9

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的,产

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或者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

其计税基础的,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一)资产的计税基础

本准则第五条规定,资产的计税基础是指企业收回资产账面价值过程中,计

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以自应税经济利益中抵扣的金额。

通常情况下,资产在取得时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是相同的,后续计量过程

中因《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不同,可能产生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

基础的差异。

比如,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交易

性金融资产期末应以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按照税

法规定,交易性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即其计

税基础保持不变,则产生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

假定某企业持有一项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为10。0万元,期末公允价值为1500

万元,如计税基础仍维持1000万元不变,该计税基础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

500万元即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二)负债的计税基础

本准则第六条规定,负债的计税基础是指负债的账面价值减去未来期间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税法规定可予抵扣的金额。

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等负债的确认和偿还,通常不会对当期损益

和应纳税所得额产生影响,其计税基础即为账面价值。但在某些情况下,负债的

确认可能会影响损益,并影响不同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使其计税基础与账面价

值之间产生差额。比如,上述企业因某事项在当期确认了100万元负债,计入当

期损益。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与确认该负债相关的费用,在实际发生时准予税前

扣除,该负债的计税基础为零,其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

异C

10

企业应于资产负债表日,分析比较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两

者之间存在差异的,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

费用(或收益)。企业合并等特殊交易或事项中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应于购买日

比较其入账价值与计税基础,按照本准则规定计算确认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

递延所得税负债。

二、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应当按照暂时性差异与适用所得税税率计算的结果,确

认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以及相应的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本

准则第十一条至第十三条规定不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

除外。沿用上述举例,假定该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递延所得税资产和

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产生的500万元应纳税暂

时性差异,应确认165万元递延所得税负债;对于负债产生的100万元可抵扣暂

时性差异,应确认33万元递延所得税资产。

确认由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应当以未来期间很可能取

得用以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

企业在确定未来期间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应当包括未来期间正常

生产经营活动实现的应纳税所得额,以及在可抵扣暂时性差异转回期间因应纳税

暂时性差异的转回而增加的应纳税所得额,并应提供相关的证据。

三、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企业在计算确定当期所得税(即当期应交所得税)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或

收益)的基础上,应将两者之和确认为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或收益),但不

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的所得税影响。即:

所得税费用(或收益);当期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收益)

【案例2]沿用“一、资产、负债的计税基础”下的举例资料,该企业12

月31日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账面价值及其计税基础如表2所示。

表2:有关项目账面价值及其计税基础(单位:万元)

11

暂时性差异

序号项目题面价值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拒时性差异

1交易性金融资产1500I000500

2负债1000100

合计500100

假定除上述项目外,该企业其他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不存在

差异,也不存在可抵扣亏损和税款抵减;该企业当期按照税法规定可算确定的应

交所得税为600万元;该企业预计在未来期间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

抵扣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该企业计算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费用以及

所得税费用如下。

递延所得税负债二500X33%=165(万元)

递延所得税资产=100X33%=33(万元)

递延所得税费用=165-33=132(万元)

当期所得税费用=600万元

所得税费用=600+132=732(万元)

四、递延所得税的特殊处理

(一)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产生的递延所得税。根据本准则第

二十二条规定,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事项,如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

值的变动,相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形成暂时性差异的,应当

按照本准则规定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计入资本公积(其他资

本公积〉。

(二)企业合并中产生的递延所得税。由于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与税法规定对

企业合并的处理不同,可能会造成企业合并中取得资产、负债的入账价值与其计

税基础的差异。比如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产生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或可抵扣

暂时性差异,在确认递延所得税负债或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同时,相关的递延所得

税费用(或收益),通常应调整企业合并中所确认的商誉。

12

(三)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用以后年度所得弥补的可抵扣亏损以及可结转以后

年度的税款抵减,比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的原则处理。

第四节:经典案例详解

一、关于暂时性差异的案例

1.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案例3]A企业于20X6年12月20日取得的某项固定资产,原价为750

万元,使用年限为10年,会计上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零。税法

规定该类固定资产(由于技术进步、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的)采用加速折旧法计提

的折旧可予税前扣除,该企业在计税时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净残值为

零。20X8年12月31日,企业估计该项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为550万元。

分析:

20X8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750-75X2=600(万元),

该账面余额大于其可收回金额550万元,两者之'可的差额应计提50万元的固定

资产减值准备。

20X8年12月31日,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750-75X2-50=550(万元)

其计税基础二750-750X20%-600X20%=480(万元)

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55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480万元之间的70万元的

差额将于未来期间计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案例4】A公司于20X7年1月1日将其某自用房屋用于对外出租,该房

屋的成本为75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20年。转为投资性房地产之前,已使用

4年,企业按照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为零。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

后,预计能够持续可靠取得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A公司采用公允价值对

该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假定税法规定的折旧方法、折旧年限及净残值与

会计规定的相同。同时,税法规定资产在持有期间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

所得额,待处置时一并计算确定应计入应纳税所得额的金额。该项投资性房地产

在20X7年12月31E的公允价值为900万元。

13

分析:该投资性房地产在20X7年12月31日的账面价值为其公允价值900

万元,其计税基础为取得成本扣除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折旧额后的金额,

即其计税基础=750-750+20X5=562.5(万元)。

该项投资性房地产的账面价值90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562.5万元之间产生了

337.5万元的暂时性差异,该差异会增加企业在天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2.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案例5】B企业于20X6年年末以750万元购入一项生产用固定资产,按

照该项固定资产的预计使用情况,B企业在会计核算时估计其使用寿命为5年。

计税时,按照适用税法规定,其最低折旧年限为10年,该企业计税时按照10

年计算确定可税前扣除的折旧额。假定会计与税法均规定按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

净残值均为零。20义7年该项固定资产按照124月计提折旧。本例中假定固定

资产未发生减值。

分析:

该项固定资产在20义7年12月31日的账面吩值=750-750+5=600(万元)

该项固定资产在20X7年12月31日的计税基础=750-750+10=675(万元)

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600万元与其计税基础675万元之间产生75万元

的差额,在未来期间会减少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案例61A企业当期为开发新技术发生研究开发支出计2000万元,其中,

研究阶段支出400万元,开发阶段符合资本化条件前发生的支出为400万元,符

合资本化条件后至达到预定用途前发生的支出为1200万元。税法规定,企业为

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匕,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

益的,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与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

的150%摊销。假定开发形成的无形资产在当期期末已达到预定用途(尚未开始

摊销)。

A企业当期发生的研究开发支出中,按照会行准则规定应予费用化的金额为

800万元,形成无形资产的成本为1200万元,即期末所形成无形资产的账面价

14

值为1200万元。

A企业当期发生的2000万元研究开发支出,按照税法规定可在当期税前扣

除的金额为1200万元,所形成无形资产在未来期间可予税前扣除的金额为1800

万元,即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为1800万元,与无形资产账面价值1200万元形

成暂时性差异600万元。

二、关于递延所得税的案例

L递延所得税负债

【案例7]甲公司于2X12年12月底购入一台机器设备,成本为525000

元,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预计净残值为零。会计上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因该设

备符合税法规定的税收优惠条件,计税时可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

规定的使用年限及净残值均与会计的相同。本例中假定该公司各会计期间均未对

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除该项固定资产产生的会计与税法之间的差异外,不存

在其他会计与税法的差异。

分析:该公司每年因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不同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

税情况如表表3所示。

表3:递延所得税负债表(单位:元)

项目2x13年2x14年2x15年2x16年2x17年2x18年

实际成本525000525000525000525000525000525000

累计会计折旧8750017500()262500350000437500525000

账面价值437500350000262500175000875000

累计计税折旧150000275000375000450000500000525000

计税基础37500025000015000075000250000

暂时性差异62500100000112500100000625000

适用税率25%25%25%25%25%25%

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15625250002812525000)56250

该项固定资产各年度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确定如下。

(1)2X13年资产负债表日。

账面价值=实际成本-会计折旧=525000-87500=437500(元)

15

计税基础二实际成本-税前扣除的折旧额=525000-150000=375000(元)

因资产的账面价值437500元大于其计税基础375000元,两者之间产生的

62500元的差异会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属于应纳税暂

时性差异,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5625元(62500X25%),账务

处理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1562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15625

(2)2X14年资产负债表日。

账面价值=525000-175000=350000(元)

计税基础二实际成本-累计已税前扣除的折旧额=625000-275000=250000

(元)

因资产的账面价值350000元大于其计税基础250000元,两者之间产生的

100000元差异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25000

元,但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为15625元,当期应进一步确认递延所得税

负债9375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9375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9375

(3)2X15年资产负债表日。

账面价值=525000-262500=262500(元)

计税基础-525000-375000-150000(元)

因资产的账面价值262500元大于其计税基础150000元,两者之间产生的

112500元差异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28125

元,但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为25000元,当期应进一步确认递延所得税

负债3125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所得税帚用3125

16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3125

(4)2X16年资产负债表日。

账面价值二525000-350000=175000(元)

计税基础=525000-450000=75000(元)

因资产的账面价值175000元大于其月税基础75000元,两者之间产生的

100000元差异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25000

元,但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为28125元,当期应转回原已确认的递延所

得税负债3125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3125

贷:所得税费用3125

(5)2X17年资产负债表日。

账面价值=525000-437500=87500(元)

计税基础=525000-500000=25000(元)

因资产的账面价值87500元大于其计税基础25000元,两者之间产生的

62500元差异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与其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15625

元,但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为25000元,当期应转回递延所得税负债9375

元,账务处理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9375

贷:所得税费用9375

(6)2X18年资产负债表日。

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及计税基础均为零,两者之间不存在暂时性差异,

前期已确认的与该项资产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应予全额转回,账务处理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负债15625

贷:所得税费用15625

17

2.递延所得税资产

【案例8]甲公司于20X8年1月1日购买乙公司80%的股权,形成非同一

控制下企业合并。因会计准则规定与适用税法规定的处理方法不同,在购买日产

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万元。假定购买日及未来期间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25%。

购买日,因预计未来期间无法取得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未确认与可抵扣暂

时性差异相关的递延麻得税资产75万元。购买E确认的商誉为50万元。

在购买日后6个月,甲公司预计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以抵扣企业

合并时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万元,且该事实于购买日已经存在,则甲公

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750000

贷:商誉500000

所得税费用250000

假定,在购买日后6个月,甲公司根据新的事实预计能够产生足够的应纳税

所得额用以抵扣企业合并时产生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300万元,且该新的事实于

购买日并不存在,则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750000

贷:所得税费用750000

3.不确认递延所得税的特殊情况

【案例9】A企业乂增发市场价值为15000万元的自身普通股为对价购入B

企业100%的净资产,对B企业进行吸收合并,合并前A企业与B企业不存在任

何关联方关系。假定该项合并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合并条件,交易各方选择进行

免税处理,购买日B企业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及其计税基础如表4

所示。

表4:计税基础(单位:万元)

18

项目公允价值计税基础雷时性差异

固定资产675038752875

应收账款52505250—

存货435031001250

其他应付欧(750)0(750)

应付账款(3000)(3000)0

不包括递延所得税的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1260092253375

分析:B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预期在未来期间不会发生变化。该

项交易中应确认递延麻得税负债及商誉的金额计算如下。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12600

递延所得税资产(750X25%)187.5

递延所得税负债[(2875+1250)X25%)]1031.25

考虑递延所得税后:

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12600+187.5-1031.25)11756.25

企业合并成本15000

商誉3243.75

该项合并符合税法规定的免税合并条件,当事各方选择进行免税处理的情况

下,购买方在免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有关资产、负债应维持其原计税基础不

变。被购买方原账面上未确认商誉,即商誉的计税基础为零。

该项合并中所确认的商誉金额3243.75万元与其计税基础零之间产生的应

纳税暂时性差异,按照准则中规定,不再进一步确认相关的所得税影响。

三、关于所得税费用的案例

【案例10】A公司2X17年度利润表中利润总额为3000万元,该公司适用

的所得税税率为25%。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债不存在期初余额。与所

得税核算有关的情况如下。

2X17年发生的有关交易和事项中,会计处理与税收处理存在的差别如下。

19

(I)2X17年1月开始计提折旧的一项固定资产,成本为1500万元,使

用年限为10年,净残值为零。会计处理按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税收处理

按直线法计提折旧。假定税法规定的使用年限及净残值与会计规定的相同。

(2)向关联企业捐赠现金500万元。假定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向关联方的

捐赠不允许税前扣除。

(3)当期取得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的股票投资成本为800万元,2X17

年12月31日的公允价值为1200万元。税法规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持有期间市价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4)违反环保法规定应支付罚款250万元。

(5)期末对持有的存货计提了75万元的存货跌价准备。

分析:该公司2X17年资产负债表相关项目金额及其计税基础如表5所示。

表5:项目金额及其计税基础(单位:万元)

差异

项目雕面价值计税基础

应纳税数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存货2000207575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价15001500

减:累计折旧300150

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00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2001350150

以公允价值计批且北变动计

1200800400

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其他应付款250250

总计400225

(1)2X17年度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3000+150+500-400+250+75=3575(万元)

应交所得税二3575X25%=893.75(万元)

(2)2X17年度递延所得税。

20

递延所得税资产二225X25脏56.2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二400X25炉100(万元)

递延所得税=100-56.25=43.75(万元)

(3)利润表中应确认的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893.75+43.75=937.50(万元)

确认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9375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562500

贷:应交税费一一应交所得税8937500

递延所得税负债1000000

【案例11]沿用[案例10]中的有关资料,假定A公司2X18年当期应交

所得税为1155万元。资产负债表中有关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与其计税基础相

关资料如表6所示。除所列项目外,其他资产、负债项目不存在会计和税收的差

异。

表6:有关项目账面价值及其计税基础(单位:万元)

差异

项目账面价值计税基础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存货40004200200

固定资产:

固定资产原价15001500

诚:累计折旧540300

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00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9101200290

以公允价值计讨且其变动计入

16751000675

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

预计负债2500250

总计675740

分析:

21

(1)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刁155万元。

(2)递延所得税。

①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675X25%)168.75

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100

递延所得税负债增加68.75

②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740X25%)185

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56.25

递延所得税资产增加128.75

递延所得税二68.75T28.75=-60(万元)(收益)

(3)确认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费用二1155-60=1095(万元),确认所得税费用的账务处理如下。

借:所得税费用1095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1287500

贷:递延所得税负债687500

应交税费一一应交所得税11550000

22

第二部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第一篇:递延所得税很难吗?我给你最通俗和最全的解释

来源:轻松财税,作者:彭怀文

最近大家不能出门,今天就来一点深奥的东西一一递延所得税!很多人,一

见到递延所得税就头大,因为确实比较深奥与复杂。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递延所得税,是企业会计准则和税法差异的集中体现!

一一因为递延所得税,是企业会计核算原则妁集中体现!

因此,如果没有对税法和会计有比较深厚的“修炼”,要想彻底搞懂,那是

妄想。

一、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通俗理解

怎么通俗理解,先以递延所得税资产为例,清看老彭的流程图:

23

如果还看不懂的话,老彭在给你举一个更加具体的例子:

【案例-1]甲公司将一栋写字楼出租给乙公司,租赁合同约定:租金200

万元(不含税),租赁时间2019年7月1日至2020年6月30日,租金在2019

年7月1日前支付。

解析:当甲公司在2019年度收到200万元租金时,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只

能确认收入100万元,对不对?

而税务方面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十九条规定,

租金收入,按照合同约定的承租人应付租金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因此,税务

方面甲公司2019年租金的应税收入是200万元。

二者之间的差异是不是就出来了?然后,甲公司按税法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是不是相当于要提前交纳25万元((200-100)*25%)的企业所得杭。但是,这个

提前交纳的税金在2020年可以抵扣(少交),所以提前交了的税金并不是白交

了,只是相当于提前“•预付”出去了。

还是祭出老彭一贯的流程图来说明,希望大家理解跟透彻:

24

同样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也可以这样来理解,案例我们可以用固定资产一次

性扣除来说明。但是,道理是一样,只是企业从“债权人”变身为“债务人”的

关系而已,所以我就不再啰嗦了,自己去画一个与老彭一样的流程图就明白了。

二、都是“权责发生制原则”惹的祸

有人看递延所得税这么麻烦,心理就想:为什么要这么麻烦?难道当期要交

多少所得税,把要交税的金额直接确认为“所得税费用”不行吗?

这样想法也是可行的,因为《小企业会计准则》就是这样处理的,《企业会

计准则》是要确认递延所得税。原因就在于《企业会计准则》是严格按照“权责

发生制原则”来处理的。

因为“所得税费用”也是“费用”,所以要与导致“费用”发生的期间完全

对应。而“所得税费用”是与“利润总额”对应的,并不是与“应纳税所得额”

对应,所以当“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存在差异的时候,二者计算的结

果不一样,如果不是永久性差异的话,差异部分就被计入了“递延所得税资产/

负债”。

因永久性差异导致影响“所得税费用”的,由于不影响以后会计年度,所以

直接计入当年的“所得税费用”其实也是符合“权责发生制原则”的。

还是用老彭的流程图给大家解释一下:

25

三、如何区分递延所得税是资产还是负债呢?

有人到了这里会说,看你解释半天,我总算明白了一些,可是实务中我总是

26

分不清到底还计入负债还是资产。

确实,实务中绝对不会一项税会差异,很多时候很多类交织在一起的,加上

资产与负债科目在做会计分录时如果用错了也能平,就像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与预付账款等一样,大不了就是方向是反的。

因此,要分清楚递延所得税是资产还是负债,首先要分清楚是哪类差异,是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还是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否则无从谈起。

下面以资产的差异来说明,先上老彭的流程图:

27

如果还没有看懂上图,老彭再给你举两个例子。

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形成与冲减案例

【案例-2】假如甲公司在2019年12月研发戌功了一项专利技术,前期花费

研发费用共计1000万元。假定研发费用均满足加计扣除的规定,12月31日,

经批准后确认为无形资产。

假定甲公司从2020年开始摊销,会计和税务摊销一致,均为10年,采用直

线法摊销。

【解析】根据《财政部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提高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

除比例的通知》(财税[2018]99号)规定,企业开展研发活动形成无形资产的,

在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期间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75%在税前

摊销。

甲公司预计2020年12月31日后,企业自行研发形成的无形资产税前摊销

比例为150%,而该无形资产的税前摊销年限为10年。

因此,该无形资产的计税基础=(17税*1/10+150%*9/10)X1000=1525万元。

该无形资产会计初始计量价值是1000万元,而计税基础是1525万元,因此

二者的差异是525万元。由于该差异可以导致少缴税,因此属于“可抵扣暂时性

差异”。

如果甲公司考虑到未来会保持高新技术企业的称号,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

是15%,则差异导致的以后年度可抵扣税额为78.75万元(525万元X15%)。

2019年12月会计分录:

借:无形资产1000.00

递延所得税资产78.75万元

贷:开发支出-资本化支出1000.00万元

所得税费用78.75万元

特别声明:匕述分录主要是为了说明递延所得税的形成过程,实务中一般不

28

会像上述分录这样加上“递延所得税资产”和“所得税费用”,通常都是等到年

终后将所有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集中起来和计提“应交

税费-应交所得税”一起做会计分录。因此,我这里的会计分录相当于是“分解

动作”,下面涉及的会计分录也是同样道理,不再继续解释。

2020年度会计与税务摊销金额=1000/10=100万元。

由于2020年度税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