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高考语文三年模拟真题(21・23年)知识点汇编一一文言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2022•西城区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人君御臣,相易而将难。将有二:有贤将,有才将。而御才将尤难。
②六畜,其初皆兽也。彼虎豹能搏、能噬,而马亦能蹄,牛亦能触。先王知能搏能噬省不可以人力制,故杀之。
蹄者可驭以羁绊,触者可拘以福衡,故先王不忍弃其材而废天下之月。是故先王之选才也,自非大奸剧恶如虎豹之
不可以变其搏噬者,木有不欲制之以术而全其才以适于用。况为将者,乂不可贡以康修、细谨,顾其才何如耳。汉
之韩信、踪布、彭越,才将也。贤将既不多有,得才者而任之可也。
③或曰:“将之所以毕志竭力、蹈白刃而不辞春,冀赏耳,不如勿先赏以邀其成功。”或曰:“赏所以使人,不
先赏,人不为我用。”是皆一隅之说,非通论也,不可用也。才小志亦小,才大志亦大,人君当观不才之小大,而
为制御之术以称其志。
④夫养骐骥者,丰其刍红,洁其羁络,浴之清泉,而后责之千里。彼骐骥.者,其志常千里也,夫岂以一饱而废
其志哉!至于养鹰则不然,获一雉,饲以一雀;获一兔,饲以一鼠。彼知不尽力于击搏,则其势无所得食,故然后
为我用。才大者,骐膜也,不先赏之,是养骐骤者饥之而责其千里,不可得也;才小者,鹰也,先赏之,是养鹰者
饱之而求其击搏,亦不可得也。是故先赏之说,可施之才大者:不先为赏之说,可施之才小者:聚而用之可也。
⑤昔者,汉高帝一见韩信而授以上将•,解衣衣之,推食哺之:一见莪布,而以为淮南王,供其饮食如王者;一
见彭越,而以为相国。当是时,三人者未有功于汉也。厥后追项籍垓下,与信、越期而不至,捐数千里之地以写之,
如弃敝屐。项氏未灭,天下未定,而三人者已极富贵矣。何则?高帝知三人者志大,不极于富贵,则不为我用,虽
极于富贵而不灭项氏,不定天下,则其志不已也。至于樊哙、滕公之徒则不然,拔一城、陷一阵,而后增数级之爵,
否则终岁不迁也。知其才小而志小,而先贪之,则彼将泰然自满,而不复以立功为事故也。
⑥噫!韩信立于齐,当此之时而夺之王,汉基殆哉!而彼则曰:“汉王不夺我齐也,”故齐不捐,则韩信不怀;
韩信不坏,则天下非汉之有。呜呼!高帝可谓知大计矣。
(取材于苏洵《御将》)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亦能触触:用触角抵人
B.又不可责以靡用廉隅:品行端正
C.指数千里之地以号畀:给予
D.则韩信不怀怀:怀恨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先王知能搏能噬者…②将之所以毕志竭力、蹈白刃而不辞者
B.①人君当观"才之小大②汉今殆哉
C.①彼知不尽力于击搏②不极于富贵
D.①故然后为我用②而以为淮南王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把将分为“贤将”和“才珞”,本文则重点议论如何驾驭才将,因为作者更欣赏才将,认为其更难得。
B.作者用虎豹、牛马的野性来比喻才将难以驾驭之处,同时他认为对待牛马的态度应与对待虎豹的态度不同。
C.作者在对待如何封赏才能不同的将领的问题上,反对那些片面的•隅之见,表现出较为客观辩证的思想。
D.全文论证层次清晰;首段提出论题;然后指出选将要唯才是用;再进一步论析御将的智慈,并辅以例证。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史为证,在对比中证明文章观点,这一点和《五代史怜官传序》有共同之处.
B.第③段两处“或日”与苏洵《六国论》首段的“或日”都引发了作者的全面否定。
C.第④段提到的“养骐骥”与《荀子•劝学》中提到的“骐骡一跃”感情色彩相同。
D.本文先用自然物来作类比,然后举史实论证,这种写法与《种树郭橐驼传》相一致。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人君成功驾取才将应具备的多种素质,为根据文意分别加以说明。
二.文言文阅读(共14小题)
2.(2023•大兴区校级三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非才之难,所以自用者实难。惜乎!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
夫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古之贤人,皆负可致之才,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
未必皆其时君之罪,或者其自取也。
愚观贾生之论,如其所言,虽三代何以远过?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然则是天下无尧舜终不可有所为耶?
仲尼圣人,历试于天下,苟非大无道之国,皆欲勉强扶持,庶几一日得行其道。将之荆,先之以冉有,申之以子夏。
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勤也。孟子去齐,三宿而后出昼①,犹曰:“王其庶几召我。”君子不忍弃其君,如此其厚
也。公孙丑问曰:“夫子何为不豫?”孟子曰:“方今天下,舍我其谁哉?而吾何为不豫?”君子之爱其身,如此其
至也。夫如此而不用,然后知天下果不足与有为,而可以无憾矣。若贾生者,非汉文之不能用生,生之不能用汉文
也。
夫绛侯亲握天子玺而授之文帝,灌婴连兵数十万,以决刘、吕之雌雄,又皆高帝之旧将,此其君臣相得之分,
岂特父子骨肉手足哉?贾生,洛阳之少年,欲使其一朝之间,尽弃其旧而谋其新,亦已难矣。为贾生者,上得其君,
卜得其大臣,如绛、灌之属,优游浸渍而深交之,使天子不疑,大臣不忌,然后举天下而唯吾之所欲为,不过十年,
可以得志.安有立谈之间.而避为人痛哭哉!观其过湘为赋以吊屈原,纤郁愤闷,越然&有远举之志.其后以自伤
哭泣,至干天绝,是亦不善处穷者也。夫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不知默默以待其变,而白残至此。呜
呼!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古之人,有高世之才,必有遗俗之累。是故非聪明睿智不惑之主,则不能全其川。古今称苻坚得王猛于草茅之
中,一朝尽斥去其旧臣而与之谋。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战!愚深悲生之志,故备论之。亦使人君得如贾
生之臣,则知其有猬介之操,一不见用,则忧伤病沮,不能复振。而为贾生者,亦谨其所发哉!
(取材自苏轼《贾洎:论》,有删改)
注:①昼:地名。②超然:超然远去的样子。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卒不能行其万一者卒:最终
B.君子之欲得其君,如此其勒也勤:尽心尽力
C.夫子何为不以豫:准备,预备
D.岂管父子骨肉手足哉特:只是,仅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将之荆,先之以冉有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B.王基庶几召我尔并无忘乃父之志
C.其后以自伤哭泣乘骐骥以驰驰兮
D.一朝尽斥去其旧臣加与之谋秦人拱手西取西河之外
(3)卜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止确的一项是
A.得君如汉文,犹且以不用死。
遇到像汉文帝这样的明君,尚且因未能尽才而郁郁死去。
B.安有立谈之间,而遽为人痛哭哉!
怎么能在顷刻之间,突然就对人痛哭起来呢!
C.夫谋之一不见用,则安知终不复用也?
一个谋略不被采用,怎么知道永远不再被采用呢?
D.彼其匹夫略有天下之半,其以此哉!苻坚那样一个平常之辈,竟能占据了半个中国,大概就因为此吧!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了作者的观点:贾谊是辅佐帝王的人才,却未能让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
B.第二段写“君子之所取者远,则必有所待;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意在批评贾谊不善于“待”与“忍,
C.第三段作者用孔子、孟子的事例意在说明贾谊如果像他们这样努力勤勉、自爱其身,就不会留下遗憾了。
D.第石段通过苻坚的事例和贾谊的遭遇劝告君主.用人应果断积极.以免人才因性情猬介造成悲剧.
(5)文学写作上有个笔法叫“宕开一笔”,即当文章中谈到某个问题时,表面上暂时先放开这个话题,转而谈论
他人他事,实则仍然围绕中心话题,此即所谓“放”;一旦时机成热,很快便又重新扣回到前面话题,此即“收”。
请结合本文分析,苏轼是如何围绕中心论点宕开一笔收放自如的?
3.(2023•丰台区二模)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论语•为政》)
②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论语•子路》)
③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课。”
(《论语♦卫灵公》)
④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
(1)对第①则中的“已”有两种解释,一是句末语气词,无义;二是停止之意。你认可哪一种解释?请解释第
①处的意思。
(2)第②-④则中,孔子认为对与自己思想不同的人应持怎样的态度,请简要概括。并从②-④则中任选一则,
联系现实谈谈孔子的这种态度给我们的启示。
4.(2023•西城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一)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
立而逃之。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9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东伐纣。伯
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及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购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栗,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速饿死于首阳山。
(取材于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
注释:【1】西伯昌:即周文王姬昌。
(二)
士之特立独行,道于义而已,不顾人之是非,皆豪杰之士,信道笃而自知明者也。一家非之,力行而不惑者,
寡矣;至于一国一州非之,力行而不惑者,盖天下一人而已矣;若至于举世非之,力行而不惑者,则千百年乃一人
而已耳,若伯夷者,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武王周公圣人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
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
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笃而自知明也。
(取材于韩愈《伯夷颂》)
(三)
事有出于千世之前,圣贤辩之甚详而明,等后世不深考之,因以偏见独识,遂以为说,既失其本,而学士大夫
共守之不为变者,盖有之矣,伯夷是己。
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
♦・
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然则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佗夷叩马而谏,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
而为采薇之歌。韩子因之,亦为之颂。是大不然也。
夫商哀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病纣?而尤者,伯夷也。尝与太公闻西伯善养老,则欲往归焉。当是之时,
欲夷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及武王一奋,太公柞1之,遂夷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盖二老所谓天
下之大老,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文王之兴以至武王之世,岁亦
不下十数,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
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相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
武士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士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日,圣贤
辩之甚明,顾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士之时,其烈岂独太公呼!
(取材于王安石《伯夷》)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于义而已。适:符合
B.与天下之诸侯。与:赞同
C.不寻事之。忍:愿意
D.太公祖之。相:辅佐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巾伯夷、叔齐耻之。皿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
B.遂饿死于首阳山。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
C.然后世不深考之。是大不然也。
D.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以待天下之清。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顾人之是非不考虑别人的做法是对还是不对
B.夫岂有求而为哉难道是(他们)有所求取才这样做的吗
C.而尤者,伯夷也特别(怨恨纣王)的就是伯夷了
D.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于是就把百姓从困苦中拯救出来
(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独太公哉
(5)王安石是如何批驳司马迁和韩愈对伯夷的评价的?请结合以上三则短文简要分析。
5.(2023•海淀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谢生应变,客其叔文涛先生临淄县署,继为费县令借可笔札。•也坐轿拜客,一片纸付下役李升唤舆伺侯。
及出视,乃骡车也。生怒叱之。李曰:“道奉明谕,止言备舆,未言备轿。”生日:“汝真钝汉,舆即是轿。因轿字
不典,故通称舆字。"李笑曰:“昔淮南王《谏击闽越书》,曾有‘舆轿逾岭,一语,何言不典?”生愕然日:“不意
若辈中有此通品。
遂解骡乘之,令李步随于后,曰:“汝既腹有书笥,亦知此间武城之事乎?”曰:“此小人桑梓之地,何得不知?”
生日:“《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澹台灭明山,武城人。'而记曾子所居武城,独别之日南,是鲁当口有两武城矣!
4
然乎?否耶?”李曰:“俗传澹台灭明所居为费县之武城,而曾子之南武城在今之嘉祥县。此说普妄。”生曰:“汝
何所见而云然?”李日:“《春秋》昭公二十三年:‘武城人……取邦师,获短弱地「哀公八年:'吴师……伐武城,
克之。'《孟子》载:'曾子居武城,有越寇。'夫与郝接壤,而当吴越之路,即今费县之武城也。《齐乘》亦谓'子
*
游弦歌旧邑⑵,在费西、滕东两县之间」而从无两武城之说。”生日:“果尔,则《史记》所载,何独有南武城之
名?”李曰:“以鄙见揣之,定襄有武城,清河有武城。此云南者,别于两地而言。如《平原君传》中'封于东武
城',亦其例也「生大叹赏。归述于费令,亦奇之。犀其役,拔充礼书。不一年,致千金产,称里中富户。
后文涛先生修《临淄县志》,招生去。生以李可备顾问,挈之俱往。而用谈临淄旧典,皆属淄川县事。生怪问
之。李日:“小人箧中秘书,只有淄〃,并无临淄。”生大疑,急索秘册以观。盖《说铃》两本,破碎不全,仅《山
东考古录》十余页,及《闽小记》四五页。而当日舆轿之论,武城之考,偶然于数页中道着耳!生乃叹曰:''文人
命运所到,享重名巾邀厚福,皆此类也。”其叔闻之,亦大笑,赏以资斧,遣之回费。
铎曰:“俭腹子挟芝麻《通鉴》⑶,翩翩然置身台省⑷,亦趁着十年好运耳!”
(取材于沈起凤《谐铎•骡后谈书》)
昔有一僧人,与一士子同宿夜航船。士子高谈阔论,僧畏慑,拳足而寝。僧人听其语有破绽,乃曰:“请问相
公,澹台灭明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是两个人。”僧曰:“这等尧舜是一个人、两个人?“士子曰:“自然
是一个人!”僧乃笑曰:“这等说起来,旦待小僧伸伸脚。”
(节选自张岱《夜航船<序>》)
注释:【1】澹台灭明:复姓澹台,名灭明,与后文的曾子、子游同为孔子弟子。【2】旧邑:指武城。子游曾任
武城令,并发现澹台灭明是当地的人才。【3】俭腹子:腹中空空的人。芝麻《通鉴》:吴地人好食芝麻茶点,有商
家用残缺的《通鉴》包装茶点,一位多次买过这种茶点的人从包装纸上学了点零碎知识,到处卖弄时被识破,其人
被戏称为“芝麻通鉴二【4】台省:唐代朝廷诸省的并称,后泛指显官要职。
(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维为费县令借司笔札司:掌管
B.适奉明谕,止言备舆适:刚才
C.伐武城,克之克:攻下
D.除其役,拔充礼书除:任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项是
A.及出视,乃骡车也僧乃笑曰
别于两地而言
B.令李步随于*后
c.而记曾子所居武城而所谈临淄旧典
D.导•重名而邀厚福僧畏慑,拳足而寝
(3)对下列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书片纸付下役李升唤舆伺候。
写了一个纸条交给下役李升让他备舆伺候。
B.此小人桑梓之地。
这正是我的家乡。
C.夫与郑接壤,而当吴越之路。
那与郑国接壤,并且正处在通往吴越的道路上的。
D.赏以资斧,遣之回费。
赏给他资产和农具,送给他【回家的路费。
(4)根据文章的内容,用恰当的熟语或成语填空。
从“学识”看,《骡后谈书》中的李升与《夜航船V序〉》中的十子都可谓①0不过李升在论
述关于“武城”的问题时可谓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谢生心服口服;而士子在僧人面前的高谈阔论则可
谓③,博人一笑而已。
(5)李升与士子的故事有相似之处,但作者们借以表达的意图加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其不同之处。
6.(2023•海淀区校级模拟)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①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里仁》)
②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里仁》)
③子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雍也》)
④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
欺也,不可罔也。”
(《雍也》)
⑤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宪问》)
(1)对于第①则的“里”,有人认为其意为“居住”,有人认为其意为“居住在……的地方”。请根据这两种不同
理解,分别解释“里仁为美”的意思。
(2)请简要分析第④则中,'仁者”的表现。
(3)请根据第①②③⑤四则,概括孔子对仁者和知者的看法。
7.(2022•通州区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古之人学焉而有所得,未尝不求同志之人。而况当沧海横流,风雨如晦
之日乎?于此之时,其随世以就功名者固不足道,而亦岂无一二少知自好之士,然且改行于中道,而失身于暮年。
于是士之求其友也益难。而或一方不可得,则求之数千里之外;今人不可得,则慨想于千载以上之人。苟有一言一
行之有合于吾者,从而追慕之,思为之传其姓氏而笔之书。呜呼!其心良亦苦矣!
吴江朱君明德,与仆同郡人,相去不过百余里,而未尝一面。今朱君之年六十有二矣,而仆又过之五龄,一在
寒江荒草之滨,一在绝障重关之外,而皆患乎无朋。朱君乃采辑旧闻,得程克勤所为《宋遗民录》而广之,至四百
余人。以书来问序于余,殆所谓一方不得其人,而求之数千里之外者也;其于宋之遗民,有一言一行或其姓氏之留
于一二名人之集者,尽举而笔之书,所谓今人不可得,而慨想于千载以上之人者也。
余既鲜闻,且耄矣,不能为之订正。然而窃有疑焉:自生民以来,所尊莫如孔子,而《论语》《礼记》皆出于
孔氏之传,然而伯高之赴【巴所知而已:孟懿子、叶公之徒,问答而已:食于少施氏而饱,取其一节而已【2、今
诸系姓氏于一二名人之集者,岂无一日之交而不终其节者乎!或邂逅相遇而道不同者乎?固未必其人之皆可述也。
然而朱君犹且眷眷于诸人,而并号之为遗民,夫亦以求友之难而托思于此欤?庄生有言:“子不闻夫越之流人乎?
去国数见其所知而喜:去国旬月,见所尝见于国中者喜;及期色也,见似人者而喜矣。”余尝游览于山之东西、
河之南北二十余年,而其人益以不似,及问之大江以南,昔时所称魁梧丈夫者,亦且改形换骨,学为不似之人。而
朱君乃为此书,以存人类于天下。若朱君者,将不得为遗民矣乎?因书以答之。吾老矣,将以训后之人,冀人道之
犹未绝也。
(取材于顾炎武《V广宋遗民录〉序》)
注释:【1】伯高之赴:伯高死,孔子以一般礼节吊丧,语见《礼记》。赴,即“讣工【2】“食于少施氏”二句:
《礼记》:“孔子曰:“吾食于少施氏而饱,少施氏食我以礼。”“取其一节,指“食我以礼”。少施氏,鲁国大夫。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且改勺于中道行:德行
B.尽举而笔之书举:举荐
C.亦且改形换苜骨:品格
D.招以训后之人训:教导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古之人学焉池有所得
或邂逅相遇地道不同者乎
B.其随世以就功名苟固不足道
昔时所称魁梧丈夫苟
C.以书来问序于余
因书以答之
D.殆所谓一方不得塞人
见芬所知而喜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失身于暮年
在晚年丧失了气节
B.固未必其人之皆可述也
所以他们未必都值得称赞啊
C而其人益以不似
而那些人越发不像我故乡人的样子了
D.翼人道之犹未绝也
希望不改变节操的道义还没有灭绝啊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代之际不为新主所用之人求友甚难,只好求于“数千里之外”“慨想于千载以上”。
B.“余既鲜闻”一句,表现了顾炎武谦逊且年迈,同时也表明《广宋遗民录》存在不足。
C.作者在二十多汗里见到了许多明末遗民成了变节的人,所以他反对为宋朝遗民立传。
D.作者应邀作序,借题发挥,一面感叹坚守气节的知音难得,一面嘲讽遗民中的变节者。
(5)文章两处引用《论语》,一处在开篇,一处在第3段提到了孟懿子、叶公之事。请结合文木,简析这两处引
用的作用。
8.(2022•昌平区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于公。尝试观于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
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丁公。故《洪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作好,遵
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阴阳之和,不长一类;甘露时雨,不私一物;万民之主,不阿一人。
伯禽⑴将行,请所以治鲁。周公口:“利而勿利也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肯索,口:“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
索焉?”孔子闻之曰:"去其’荆'而可矣老聃闻之曰:"复去其‘人’而可矣。”故老聃则至公矣。天地大矣,
生而弗子,成而弗有,万物皆被其泽,得其利,而莫知其所由始。此三皇五帝之德也。
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日;“仲父之病矣,渍甚,国人弗讳,息人将谁属国?”管仲对口:“昔者臣尽力竭智,
犹未足以知之也。今病在于朝夕之中,臣奚能言?"桓公曰:''此大事也,愿仲父之教其人也。”管仲敬诺,日:“公
谁欲相?"公曰:“鲍叔牙可乎?”管仲对曰:“不可。夷吾⑵善鲍叔牙。鲍叔牙之为人也,清廉洁直。视不己若
春,不比于人;一闻人之过,终身不忘。”“勿已,则隰朋若可乎?”“隰朋之为人也,上志而下求,H不若黄帝,
而哀不己若者。其于国也,有不闻也:其于物也,有不知也;其于人也,有不见也。勿已乎,则隰朋可也。”夫相,
大官也,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故曰: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桓公行公去私恶,
用管子而为五伯长;行私阿所爱,用竖刁而虫出于户。
人之少也愚,其长也智。故智而用私,不若愚而用公。日醉而饰服,私利而立公,贪戾而求王,舜弗能为。
(取材于《吕氏春秋•贵公》)
注释:【1】伯禽:周公之子,鲁国的第一位国君。【2】夷吾:管仲,名夷吾。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可砸的一项是
A.尝试观于上志志:记事的书或文章
B.万物皆破其泽被:受到
C.寡人将谁展国属:连接
D.大匠不斫斫:砍、削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一闻人之过
B.有得天下百众矣观不己若拿
C.其得之以公犹未足?知之也
D.则隰朋不可乎界长也智
(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硬的一项是
A.不长一类
不生长任何一种物类
B.利而勿利也
为政时要利民而不要利己
C.渍甚,国人弗讳
病非常严重了,百姓都不忌讳说您的生死r
D.丑不若黄帝
以自己赶不上黄帝为羞愧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本建的一项是
A.第一段作者提出治理天下一定要公正无私,并引用《洪范》E勺语句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B.第二段荆人遗弓的故事,“孔子闻之”与“老聃闻之”的“之”,指代的内容有所不同。
C.第三段结尾处将齐桓公的显赫功绩与悲惨结局对照,指出行公与行私会导致不同结果。
D.作者认为人在年轻时愚昧,随年龄增大会变得聪明,是因为在行为上摒弃私而选取公。
(5)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伯禽将行,请所以治鲁
(6)管仲不同意由鲍叔牙继任齐相,请结合相关语句简要说明其原因。
9.(2022•西城区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①,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
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
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翠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
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货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②,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呜呼!厥身已毙,
神明消火,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
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蠢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
不固根本,忘躯循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
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I,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
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诺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桌五行,以有五脏。经络府俞③,阴阳会通,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
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歧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
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
汤药。明堂阙庭④,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取材丁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序)
[注释]①越人入虢之诊:指《史记.扁鹊传》中秦越人到虢国去给虢太子诊病的典故。②重器:珍贵之宝器,此喻
人的身体。③经络府俞:中医术语,指人体内气血运行通路及相关穴位。④明堂阙庭:明堂指鼻子,阙在两眉之
间,庭为颜面及额部。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号非常之疾婴:缠绕
B.煲百年之寿命赍:拿着
C.以懑其所知演:扩展
D.省疾问病省:反省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毛将安附售②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罩
B.①举世昏迷,蔓能觉悟②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要能如也
C.①虽未能尽愈读病②或取靖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D.①下此以往,未之闻也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
(3)下列对文中语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
如果是轻视生命,那些什么荣华权势便视如浮云了
B.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如果能探究我书中集录的内容,(那么对于伤寒病的问题)大多数能弄通解决了
C.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栽
假如不是才学高超、见识精妙的人,怎么能探求其中的道理和意趣呢
D.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想要辨识不治之症或判别出可治之症,实在是很难呀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重视医药、精习医术,不仅可以为他人祛疾解困,还可以保身养生。
B.世人追求虚荣权势,不顾及身体健康,遇到病患灾祸,才屈尊寻求巫祝祈祷。
C.作者的族人大多死于伤寒,他编写的《伤寒杂病论》可以从根源上杜绝疾病。
D.文章结尾引孔子之言,有激励自己“多闻博识”,精益求精地缶研医术之意。
(5)本文是《伤寒杂病论》一书的“序”,请简要概括说明这篇序文的写作思路。
10.(2022•东城区一模)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完成各题。
(I)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
(2)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3)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泰伯》)
(4)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
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
(《子张》)
(3)则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2)山东曲阜孔庙前的仰圣门上:,题有四个大字:“万仞宫墙二请结合第(4)则内容解释“万仞宫墙”的意思,
并说明它题写在此处有何深意。
一“产,:■尸5:一•一G
恚;?;星育他常.
「二急
•■•产.o■.二———~*•
「产厂一<
•・y
箕奏iirw
11.(2021•海淀区模拟)根据文章,完成题目。
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1•根据①说明,对待礼仪和欣苴音乐的条件是什么0
②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
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2)根据②,并结合现实生活的相关事例,谈谈你对②的理解。
12.(2021•海淀区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进学解
韩愈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
毕张。拔去凶邪,登崇峻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
不扬?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于兹有年矣。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
家之编,纪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贪多务得,细大不捐。焚者油以继昼,恒兀兀以穷年。先生之业,可
谓勤矣。
艇排异端,攘斥佛老。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
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
沉受醴郁,含英咀华,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周诰、殷《盘》,佶屈瞥牙;《春秋》谨严,
《左氏》浮夸;《易》奇而法,《诗》正而葩:下逮《庄》《骚》,太史所录;子云,相如,同工异由。先生之于文,
可谓因其中而肆其外矣。
少始知学,男于敢为;长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
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跋前跟后,动辄得咎。暂为御史,遂窜南夷。三年博士,冗不见治。命与
仇谋,取败儿时。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竟死何裨。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
先生日:“吁,子来前!夫大木为京,细木为确,桶护、侏儒,根、Rfl、居、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
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禳、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
杂进巧拙,纤馀为妍,卓牵为杰,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轲好辩,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
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论是弘,逃谗于楚,废死兰陵。是二儒者,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绝类离伦,优入圣域,其
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也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而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
俸钱,岁靡縻粟;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役役,窥陈编以盗窃。然而圣主不加诛,
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计班资之崇烽,忘己
量之所称,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村为楹,而晋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韩苓也
注释:①荀卿:即荀况,战国后期时儒家大师,时人尊称为卿。曾在齐国做祭酒,被人谗毁,逃到楚国。楚国
春申君仟他做兰陵(今山东枣庄)令.,春中君死后,他也被废,死在日陵,著有《荀子》。②孟轲好辩:《孟子•滕
文公下》载:孟子有好辩的名声,他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
(1)下列对句中所提出的字或词,解释不正确的是
A.诸生业患不能精。业:学业
B.补苴罅漏,张皇幽眇。张:阐发
C.头童齿豁,竟死何裨。头童:优秀的儿童
D.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康粟W:仓库
(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登崇峻良
提拔优秀人才
B.恒兀兀以穷年
常常终年劳累
C.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村为楹
这就等于所说的责问工匠的为什么不用小木桩做柱子
D.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可是在朝廷上不能信任别人,在私下里就不能给予别人帮助
(3)根据文义,下列是四名同学对文章的赏析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甲、第一段是国子先生勉励生徒的话。大意谓方今圣主贤臣,励精图治,注意选拔和造就人才。
乙、第二段是生徒对老师提出质问.仕途失意和体力衰退,使他愤慨而悲哀。生徒的这一大段话,其实正是他“不
平而鸣”,借以一吐其胸中块垒而已。
丙、《进学解》表现了封建时代正直而有才华、有抱负的知识分子的苦闷,批判了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具有典型
意义,故而传诵不绝。
丁、文体系沿袭扬雄《解嘲》,采押韵的赋体,又大展使用整齐排比的句式,读来声韵铿锵,琅琅上口,也增加
了其艺术的魅力。
A.甲
B.乙
C.丙
D.T
(4)将下列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寻坠绪之茫茫,独旁搜而远绍。
②今先牛学国勒而不繇其统,言虽多而不要其中,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干众.
(5)根据文章,写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本文的创作背景。
13.(2021•海淀区二模)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游曰:“子复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复闻之,曰:“噫!言游①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②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
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
(《论语•子张》)
注释:①言游,即子游。②意思是,君子之道,哪一样应该先传,哪一样应该后传。
对于学习“洒扫应对进退”之事,子游与子夏的观点分别是什么?请联系现实,谈谈你更认同谁的观点。
14.(2021•东城区一模)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日:“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
子曰:“君子喻丁义,小人喻丁利。”(《里仁》)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
子日:“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路》)
在《论语》中,孔子常把“君子”与“小人”进行对比,请你综合以上材料,概括出“君子”有哪些特点。
15.(2021•西城区二模)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臼:“事父母几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芳而不怨。”
(《里仁》)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②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颜渊》)
注释:①几:轻微,婉转。②道:引导。
(1)“劳”有“劳累”和“忧虑”的意思,材料中“劳而不怨”的“劳”的意思应该是
(2)综合以上材料,简述孔子在劝告父母和朋友方面的共同原则,并简要谈谈你对此的看法。
北京高考语文三年模拟真题(21・23年)知识点汇编—文言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共1小题)
1.(2022•西城区一模)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人君御臣,相易而将难。将有二:有贤将,有才将。而御才将尤难。
②六畜,其初皆兽也。彼虎豹能搏、能噬,而马亦能蹄,牛亦能触。先王知能搏能噬有不可以人力制,故杀之。
蹄者可驭以羁继,触者可拘以福衡,故先王不忍弃其材而废天下之月。是故先王之选才也,自非大奸剧恶如虎豹之
不可以变其搏噬者,未有不欲制之以术而全其才以适于用。况为将者,又不可责以廉增、细谨,顾其才何如耳。汉
之韩信、踪布、彭越,才将也。贤将既不多有,得才者而任之可也。
③或曰:“将之所以毕志竭力、蹈白刃而不辞苟,冀凿耳,不如勿先赏以邀其成功。”或曰:“赏所以使人,不
先赏,人不为我用。”是皆一隅之说,非通论也,不可用也。才小志亦小,才大志亦大,人君当观其才之小大,而
为制御之术以称其志。
④夫养骐骥者,丰其刍红,洁其将络,浴之清泉,而后责之千里。彼骐骥者,其志常千里也,夫岂以一饱而废
其志哉!至于养鹰则不然,获一雉,饲以一雀;获一兔,饲以一鼠。彼知不尽力于击搏,则其势无所得食,故然后
为我用。才大者,骐照也,不先赏之,是养骐骥者饥之而责其千里,不可得也;才小者,鹰也,先赏之,是养鹰者
饱之而求其击搏,亦不可得也。是故先赏之说,可施之才大者:不先为赏之说,可施之才小者:聚而用之可也。
⑤昔者,汉高帝一见韩信而授以上将,解衣衣之,推食哺之:一见独布,而以为淮南王,供具饮食如王者;一
见彭越,而以为相国。当是时,三人者未有功于汉也。厥后追项籍垓下,与信、越期而不至,捐数千里之地以畀之,
如弃敝屐。项氏未灭,天下未定,而三人者已极富贵矣。何则?高帝知三人者忐大,不极于富贵,则不为我用,虽
极于富贵而不灭项氏,不定天下,则其志不已也。至于樊哙、滕公之徒则不然,拔--城、陷--阵,而后增数级之爵,
否则终岁不迁也。知其才小而志小,而先赏之,则彼将泰然自满,而不复以立功为事故也。
⑥噫!韩信立于齐,当此之时而夺之王,汉募殆哉!而彼则曰:“汉王不夺我齐也,”故齐不捐,则韩信不怀;
韩信不怀,则天下非汉之有。呜呼!高帝可谓知大计矣。
(取材于苏河《御将》)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A.牛亦能触触:用触角抵人
B.又不可责以谈印廉隅:品行端正
C.指数千里之地以写畀:给予
D.则韩信不怀怀:怀恨
(2)下列各绢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①先王知能搏能噬苕…②将之所以毕志竭力、蹈白刃而不辞专
B.①人君当观?才之小大②汉?殆哉
C.①彼知不尽力于击搏②不极于富贵
D.①故然后为我用②而以为淮南王
(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
A.作者把将分为“贤将”和“才洛”,本文则重点议论如何驾驭才将,因为作者更欣赏才将,认为其更难得。
B.作者用虎豹、牛马的野性来比喻才将难以驾驭之处,同时他认为对待牛马的态度应与对待虎豹的态度不同。
C.作者在对待如何封赏才能不同的将领的问题上,反对那些片面的一隅之见,表现出较为客观辩证的思想。
D.全文论证层次清晰;首段提出论题;然后指出选将要唯才是用;再进一步论析御将的智慧,并辅以例证。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A.本文以史为证,在对比中证明文章观点,这一点和《五代史怜官传序》有共同之处。
B.第③段两处“或日”与苏洵《六国论》首段的“或日”都引发了作者的全面否定。
C.第④段提到的“养骐骥”与《荀子•劝学》中提到的“骐骡一跃”感情色彩相同。
D.本文先用自然物来作类比,然后举史实论证,这种写法与《种树郭橐鸵传》相一致。
(5)请用自己的话概括人君成功驾取才将应具备的多种素质,弃根据文意分别加以说明。
【分析】(I)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涉及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贵州城市职业学院《DesignofMachineToolJig》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浙江省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
- 牡丹繁育研发观光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牡丹市场需求持续扩大
- 贵阳人文科技学院《草地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创新创业论坛》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河北省建筑安全员-C证(专职安全员)考试题库
- 中国农业-高考地理复习
- 《岩体力学性质》课件
- 《心绞痛的家庭急救》课件
- 形式与政策-课程报告
- 《小学生良好书写习惯培养的研究》中期报告
- 大学英语四级词汇表(下载)
- 2025年四川成都市温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选聘编外专业技术人员20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手术室发生地震应急预案演练
-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2024年版)
- 高职院校专业教师数字素养架构与提升路径
- 售后服务人员培训资料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薯条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盈利预测报告
- 生命智能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中华传统文化之戏曲瑰宝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公路工程利用锂渣技术规范 第一部分:路基工程-编制说明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