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授课时间:20分钟)【学习目标】通过对文言字词和章节内容的梳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把握文本内涵;在把握每章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儒家思想核心概念“仁”的含义;联系当下社会生活实际,思考“仁”的现实意义。【知识补充】1、文化常识八佾:读音yì,古代舞蹈奏乐的行列,八个人为一行叫做一佾。八佾是八行共六十四人,按周礼天子才能用,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因鲁国国君是周公后代,周公曾有功于周王室,为报答周公之德,周成王赐给鲁国国君用天子之礼乐祭祀的特殊待遇。《八佾》:主要谈儒家的礼乐思想。近半数记载了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现实状况的不满。另一半则记录了孔子作为践行者、阐释者、研究者和推广者对传承、发扬礼乐思想所作的贡献。【学习过程】研习任务一:研读文本,把握文意要求:结合课下注释,研读课文第二、七、九、十、十一章,疏通大意,把握内涵。1.第二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注解:(1)而:如果,连词,表示假设关系。(2)仁:仁德。(3)如礼何:“如…何”是古代常用句式,当中一般插入代词、名词或其他词语,意思是“把(对)…怎么样(怎么办)”。礼,指各种礼节规范。翻译:孔子说:“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礼呢?一个人如果没有仁德,怎样对待音乐呢?”在这一章中,出现了孔子思想中三个核心的概念——仁、礼、乐,其中,“礼”是各种礼节规范,“乐”包括舞蹈和音乐,他们表现在外,而“仁”则自于人的内心。就三者之间的关系而言,内心的“仁”可以表现在外显的“礼”“乐”之上。一个人若心中无仁,礼乐皆失其本,他不会好好地对待礼乐,纵使他遵守礼乐规范,又有何意义?所以,仁为礼乐之本。从这一章,我们既看到孔子对“仁”的强调,同时也看到了孔子对礼乐的重视。在孔子的思想中,他一直把“郁郁乎周礼”作为解决社会问题的良药。《礼记》中的一句话解释了缘由,“乐也者,情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礼“辨异”,即区分等级,使各阶层有序,有序则不乱;乐“统同”,即抒发感情,使情绪得以纾解,促进社会和谐。礼乐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这就成为了孔子为那个动乱年代开出的药方。而本章的出处——《八佾》所谈论的就是儒家的礼乐思想,主要记载了孔子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现实状况的不满或者孔子对传承、发扬礼乐思想所作的贡献。第十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注解:1.克己复礼:约束自我,使言行归附于先王之礼。2.一日:一旦。3.归:称赞、称许。4.目:条目,细则。5.事:实践,从事。翻译:颜渊问孔子如何做到仁。孔子回答道:“约束自己、实践礼的要求那就是仁了。一旦做到这样,天下便尽在我心之仁之中了。践行仁这件事是由自身出发的,难道还要由乎外界的事物来决定吗?“颜渊说:“请问践行仁的具体条目。”孔子回答:“不符合礼的不去看,不符合礼的不去听,不符合礼的不去说,不符合礼的不去做。”颜渊说:“我虽然迟钝,也请让我按照您说的去做。”与之相关的是本课的第十章。这一章中,孔子为弟子阐明了何谓“仁”以及如何去实践“仁”。孔子认为,即“克己复礼为仁”,在内“克己”,在外“复礼”。那么,如何去实践“仁”?首先,孔子认为,践行仁这件事是由自身出发的,而不是由外界的事物来决定,这表达出孔子希望他的学生在追求“仁”的道路上,一定要靠自己,要从自身出发。接着,孔子为学生解释了践行仁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包括“看、听、说、做”四个方面,即不合乎礼的不去看,不合乎礼的不去听,不合乎礼的不去说,不符合礼的不要去做。第七章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注解:1.弘毅: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翻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行仁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死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接下来我们看第七章。研读这一章,我们需要关注本章内部的结构关系。它采用先总后分的结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是总说,句子内部是因果关系,“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而后面两句话则为分说。“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解释“任重”一词,“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解释“道远”。读书人要以“仁”为己任,可谓志向远大,“仁”应终生坚守,矢志不渝,可以说意志坚强。总的来说,本章提出,我们应志向远大、意志坚强的观点,而这都归结于我们以仁为己任且终身践行。第九章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注解:知,同“智”,“聪明”。翻译:孔子说:“聪明的人不会疑惑,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本章对知者、仁者、勇者做出了界定。我想请问同学们是如何看待知者、仁者、勇者的?孔子认为,有智慧的人不会疑惑,这是因为他知道大小、轻重、缓急、本末,判断力自然就强大;仁德的人不会忧虑,因为他行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不会招人怨恨,行忠道(立人、达人)所以会招人感激,人我关系处理得完善了;而真正的勇者不是行为壮烈,而在于内心强大,不存在惧怕之心,横逆忧患之来,淡然处之,这才是大勇,故言“勇者不惧”。第十一章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注解:1.一言:一个字。2.其:大概。翻译:子贡问道:“有没有一个可以终身奉行的字呢?孔子道:“大概是‘恕’吧,自己所不想要的任何事物,就不要加给别人。”这一章解释了需终身践行的“恕道”的含义,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要的任何事物,不要强加给别人。曾参把“恕道”作为“夫子之道”的一个重要方面。可见其在孔门儒学中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多一些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过渡)这五章,看似零散,但细心梳理,可以发现,他们都与“仁”有关。那么,到底何谓“仁”呢?请同学们结合刚刚所学,同时阅读补充材料,思考“仁”的含义?说说你对“仁”的理解。研习任务二:拓展延伸,领悟深意任务要求:阅读《论语》中对“仁”的其他解释,并结合课文内容,谈谈你对“仁”的理解?1.补充《论语》中有关“仁”的内容(1)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2)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3)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可以称之为仁的人,一定是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从自己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可以说是实践仁的方法。)(4)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5)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在外要像接待贵宾一样恭谨,役使老百姓要像承当重大祭典一样敬肃。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在诸侯国做官不会招致怨恨,在大夫封地做事不会招致怨恨。”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按照这话去做吧。”)(6)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孔子说:“刚强、坚毅、朴实、谨言,这四种品质都接近仁。”)(8)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生活起居要端庄严肃,办事要严肃认真,待人要诚心实意。即使到了落后的夷狄,也不能放弃这些。”)(9)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恭敬就不会受到侮辱,宽厚就能获得众人拥护,勤勉就能取得成功,慈惠(也解释为对人有恩惠)就足以役使别人。)据统计,在《论语》中,“仁”字的出现概率很高,达109次,我们可以逐章看看《论语》中对“仁”的其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解释。(1)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第一句话提供了“仁”的反面,巧言令色,即花言巧语,虚伪讨好。(2)有子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这句话把“孝弟”,即孝顺父母,敬爱兄长作为“仁”之本,这是说要爱人,爱自己的亲人。(3)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可以称之为仁的人,一定是自己要站稳,也要让别人站稳,自己要腾达,也要让别人腾达。从自己身边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起,可以说是实践仁的方法。)这句话认为,仁德的人可以做到“立人”和“达人”,这同样是爱人,但是这里的人扩展到家里以外,要爱别人。(4)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强调了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实践仁要靠自己。(5)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仲弓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出门在外要像接待贵宾一样恭谨,役使老百姓要像承当重大祭典一样敬肃。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在诸侯国做官不会招致怨恨,在大夫封地做事不会招致怨恨。”仲弓说:“我虽然不聪敏,请让我按照这话去做吧。”)同样强调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6)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仁指“爱人”。(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孔子说:“刚强、坚毅、朴实、谨言,这四种品质都接近仁。”)(8)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子路》(樊迟问什么是仁。孔子说:“生活起居要端庄严肃,办事要严肃认真,待人要诚心实意。即使到了落后的夷狄,也不能放弃这些。”)(9)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阳货》(恭敬就不会受到侮辱,宽厚就能获得众人拥护,诚信就能得到别人的任用,勤勉就能取得成功,慈惠(也解释为对人有恩惠)就足以役使别人。)2.结合课文和补充材料,谈谈如何理解孔子的“仁”?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发现。“仁”首先是指“爱人”,子曰“仁者爱人”,仁是一种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它根源于家庭内部的血亲关系因此强调血缘纽带,强调亲亲、孝悌,同时,又要把对亲人的爱向外扩展,到爱他人。“仁”的第二个含义是从个体的角度讲,是一种个体人格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和全面修养的标志,包含众多美德。【知识延伸】——“仁”学思想的传承和发展(一)孟子1.从性善论出发提出仁是人应有的内在素质“‘侧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去之。”《孟子·告子上》这句话强调仁是人应有的内在素质,对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仁更是君子品质“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孟子·尽心上》)3.治国应循先王之道施仁政孟子明确把仁推广到治国施政的领域,提出了应循先王之道施仁政的政治主张。孟子说:“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即使有尧、舜之道,不行仁政,不能使天下太平。如果有了仁爱之心和仁爱的名声,百姓却没有受到他的恩泽,不能被后世效法,是因为他没有实行先王之道。所以说,光有善心不足以搞好政治,光有好的法度不会自动实行。(二)荀子重视礼、法的同时,也重视仁。“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唯仁之为守,唯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荀子·荣辱》)君子保养身心没有比真诚更好的了,做到了真诚,那就没有其他的事情了,只要守住仁德,只要奉行道义就行了。真心实意地坚持仁德,仁德就会在行为上表现出来,仁德在行为上表现出来,就显得神明,显得神明,就能感化别人了“仁义德行,常安之术也。”(《荀子·荣辱》)(三)除此之外,西汉武帝时的董仲舒、宋代名儒程颐、程颢等人都继承和发扬了孔子“仁”的思想,他们将仁与一言一行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用以要求自己及后人,同时延伸到了治家、交友、处世等方方面面,在中国思想史上产生了重要的意义。三、研习任务三:联系现实,体会意义任务要求:请联系当下社会生活实际,思考“仁”的现实意义。请联系当下社会生活实际,思考“仁”的现实意义。“仁”是一种个体人格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和全面修养的标志,对于“仁”的追求即使放在现在依然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于社会,它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孔子极具价值的思想是强调仁者爱人,这一观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爱人就是对人的生命的爱护和珍惜,尊重人的人格和尊严。这有助于我们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而“仁”所包含的其他内涵,“恭,宽,信,敏,惠”“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都符合我们现代的价值观念,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维持社会正常秩序。于国家,有利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孔子“仁”的原则在政治领域的体现就是为政以德。德治是孔子思想中治理国家的一贯主张。这实际上是孔子提倡仁的个体人格观念在社会范围内的推广和延伸。所以孔子一再将仁与政联系起来,认为社会的管制以道德教化为主。他的这种德治思想表现在政治方面就是主张对人民进行教化感染和启发引导。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同时,德治还特别注重领导者的模范作用,强调以身作則为社会树立道德榜样。只有这样社会风气才能端正。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孔子的这种为政以德的思想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实施依法治国战略都有着重要启示意义。于个人,它有助于个人修养的完善。《论语》中把“仁”作为理想人格的代名词,同时也强调要达到这样的状态,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自觉按照某些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使这些理想人格逐渐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这对于处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的我们,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让我们不至于迷失自我。课堂小结:作为孔子思想的核心,“仁”是是理想人格的化身,它流淌千年,却依然熠熠生辉。今天我们一起研习经典,倾听先贤慧语,领悟圣人哲思,但传承它的更好方式,是践行。“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愿这些智慧之语不仅扎根我们心中,更出现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与我们共生共长,焕发新的生机。《论语》十二章第二课时答疑(授课时间:5分钟)问:学习了本课,请你总结孔子思想中“仁”一词的思想内涵。“仁”作为《论语》的核心概念,包括丰富的含义。(1)基本内涵:爱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2)丰富内涵:理想人格的化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恭,宽,信,敏,惠”……(3)仁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只要心里想着,就能做到。2.问:除了“仁”,“礼”也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在本课内容中也有所涉及,你知道论语中有哪些关于“礼”的论述吗?①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论语·雍也》)【翻译】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监控施工合同协议书模板
- 2024石材项目承包施工与施工组织设计合同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绿色施工电缆顶管施工与环保监测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文化产业员工激励与约束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浙江芯源新材料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国邮政湖北十堰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江西省公路工程监理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航空公司与旅行社关于机票代理销售合同
- 2024年食品加工分包生产环境责任合同
- 森林报测试题
- 刑法涉及安全生产的16宗罪解读
- 北京高考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总结
- 铜精矿加工费简析
- 机电拆除专项施工方案
- 平键键槽的尺寸与公差
- 8S目视化管理实施计划表(放大)
- 分式混合运算专项练习158题(有答案)26页
- 地铁日常保洁程序及应急预案
- 牛津译林版四年级英语上册专项训练排序
- 毕业设计(论文)-多轴自动螺栓拧紧机的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