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1页
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2页
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3页
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4页
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说明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总体规划

(2008〜2020年)

(送审稿)

二。。八年六月

前g

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XX省西部XX州的XX县境内,

总面积4630.28hm2,介于东经99。55'〜99。59.5',北纬26。25,〜26。31.5、

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由XX、玉华水库与二者周围面山流域汇水

区及面山森林组成,南北长12.3km,东西宽6.2km°XX海拔2186m,

形如“元宝状”,在达到海拔状88m水位时,湖面积6.23km2o湖

盆南北长3.35km,东西最宽处3.25km,平均水深2.7m,最大水深

6moXX是一个进入老年期的高原断陷湖泊,由于湖水不断退缩,

湖滨形成大片沼泽,舒目望去,村落平畴,湖光山色,像一颗璀璨的

明珠,镶嵌在滇西高原上C这片高原湖泊湿地与周围面山森林环境的

存在与演化,对于滇西高原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与社

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XX位于我国西部候鸟迁徙的通道上,既是候鸟迁徙过境时的集

结点和停歇地,又是迁徙水禽的越冬栖息地。不仅如此,XX湿地是

一个物种丰富度较高,生活型较齐全,多样性较明显的高原淡水湖泊,

仅水生维管束植物区系就有26科45属59种,其他动物如鸟类32科

62属94种,约占XX省鸟类种数(810种)的11.6%,占全国鸟类

总数约7.5%;鱼类3目4科14属15种;两栖动物1目7科4亚科

13属13种;昆虫10目49科117种。在众多的物种多样性中,有许

多是XX高原湿地或当地的特有种,诸如XX高原湖泊所特有的单子

叶植物水整科的海菜花acumianta>:光唇裂腹鱼(Sc历

lissola-hiatus}>XX裂腹鱼(S.yunnanensis)、后背妒鲤(Percocypris

pingi-retrodorslis)和XX高原纵(Triplophysajianhuensis)4种为XX

特有;XX高原纵是八十年代才发现的新种,为XX特有。

XX湿地植被有4个植被型14个群系19个群落。XX所在地XX

是模式标本重要产地,初步统计,在XX采集的模式标本有14种(亚

种、变种)隶属13科。

保护好XX、XX周围的森林植被以及玉华水库等湿地、水域,

为候鸟提供一个安全有保障、自然环境优越、食源丰富的理想停歇地

和顺利越冬的栖息环境,将对XX鸟类多样性保护起到十分重要的作

用。但是,XX湿地生态系统当前面临着严峻的现实,如面山天然植

被退化严重,土壤侵蚀加剧,面山和河流上游入湖泥沙增加,湖盆淤

积加快;盲目围塘、围田;污染逐渐加剧;酷渔滥捕等。此外,目前

对XX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没有完善,资金缺乏,管理人员

少。所以,为了对XX湿地进行有效保护,编制XX湿地省级自然保

护区总体规划极为必要。

XX是XX人民的母亲湖,需要加大保护力度,而建立省级自然

保护区,就是最重要的保护措施。XX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和XX县

人民政府十分重视XX湿地的保护,1983年以来,XX县委、政府高

度重视XX牛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周边环境的改善,采取了“退耕还湖”、

植树造林,以及以立法形式制定了XX水位2,188m控制线等一系列

保护XX的措施,使XX生态环境不断改善。1997年1()月XX县成

立了“XX管理局”,为独立建制机构,直接归XX县人民政府领导,

XX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即宣告成立。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XX的生

物多样性和XX生态环境保护,XX县人民政府于2001年1月请示

XX州人民政府将XX列为州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同年2月XX州人

民政府作了批复,同意将XX湿地列为州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001

年2月,XX县人民政府下发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XX州级湿地

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剑政发(2001)74号文

件),考虑到XX自然保护区归口管理需要,XX县人民政府决定将

.-2-

XX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权交由XX县林业局负责,并核定了8人

的行政编制,成立了XX湿地自然保护所,为财政全额拨款的副科级

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

为了加大对XX湿地自然保护区管护力度,使XX湿地保护区的

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为当地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更多地受到国内外的关注和支持,2003年6月,XX县人民政府和

XX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报请XX省人民政府将XX列为省级湿地自

然保护区,并委托XX开展XX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2006

年省人民政府以(X政复(2006)75号)文批复同意建立为省级湿

地自然保护区。为加强和规范XX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2007年

XX县人民政府委托XX林学院编制《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

规划》。遵循国家基本建设程序,按照国家林业局有关自然保护区总

体规划文件的精神,并依据《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在综

合科学考察基础上,总体规划工作组成员深入保护区,进行调查、踏

勘,围绕保护区建设项目分析评价,提出初步方案,并分别征求地方

有关主管部门意见,经过反复酝酿、修改、调整,编制成《XX湿地

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3-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1

1.2保护区的保护价值...........................................................2

1.2.1丰富的湿地生物多样性...................................................3

1.2.2我国越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3

1.2.3生物地理研究上有重要价值...............................................4

1.2.4湿地退化与恢复理论研究的重要场所......................................4

1.2.5经济、社会价值与保护的重要意义........................................4

1.3规划编制目的和意义.........................................................5

1.4规划依据...................................................................5

1.4.1有关法律法规............................................................5

1.4.2有关政府规范性文件.....................................................6

1.4.3有关技术规定利委托.....................................................6

1.4.4有关基础资料和参考文献.................................................7

1.5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7

1.5.1指导思想................................................................7

1.5.2原则....................................................................8

1.6规划建设期.................................................................9

1.7规划目标...................................................................9

171总体目标................................................................9

1.7.2近期目标(2008~2015年)...............................................10

1.7.3中长期目标(2016〜2020年)...........................................II

第二章基本情况及现状评价.........................................12

2.1基本情况...................................................................12

2.1.1自然条件................................................................12

2.1.2保护区社会经济状况.....................................................17

2.1.3历史沿革和管理机构现状................................................18

2.1.4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18

2.2资源及价值.................................................................19

2.2.1生物资源...............................................................19

2.2.2生态价值...............................................................22

2.3保护现状...................................................................23

2.3.1管理水平...............................................................23

2.3.2管护经费...............................................................24

2.3.3存在的主要问题........................................................24

第三章总体布局.................................................27

3.1保护区范围、性质、保护对象和类型..........................................27

3.1.1范围....................................................................27

3.1.2保护区性质.............................................................27

3.1.3主要保护对象...........................................................29

3.1.4保护区类型.............................................................30

3.2规划建设期和建设目标......................................................30

3.2.1规划建设期.............................................................30

3.2.2建设目标...............................................................3()

3.3保护区功能区划............................................................32

3.3.1目的意义...............................................................32

3.3.2原则...................................................................32

3.3.3分区方法...............................................................34

3.3.4功能区划标准和条件....................................................35

3.3.5保护区功能区划结果....................................................36

3.3.6功能区划分区表及说明..................................................38

3.4总体规划项目布局..........................................................39

3.4.1项目布局原则...........................................................40

3.4.2规划项目...............................................................40

3.4.3功能分区中的土地权属..................................................44

第四章规划建设内容...............................................45

4.1自然保护与生态恢复规划....................................................45

4.1.1自然保护与管理.........................................................45

4.1.2保护措施...............................................................46

4.2保护与恢复工程规划........................................................47

4.2.1保护与恢复措施规划....................................................47

4.2.2野生动物及栖息地保护..................................................52

4.3森林防火规划..............................................................52

4.3.1加强宣传...............................................................52

4.3.2建立健全防火组织......................................................52

4.3.3设置森林防火设施......................................................52

43.4营造生物防火隔离带....................................................52

43.5保护方式...............................................................53

4.3.6保护设备购置.........................................................53

4.4病虫害防治规划............................................................54

4.5科研及监测工程规划........................................................54

4.5.1任务与目标.............................................................54

4.5.2开展科研的原则.........................................................55

4.5.3科研设施和监测工程....................................................55

4.5.4科研队伍建设...........................................................57

4.5.5科研组织与管理.........................................................57

4.6宣教工程规划..............................................................58

4.6.1宣传教育的必要性.......................................................58

4.6.2宣传教育对象和内容....................................................58

4.6.3建立宣传教育和教学实习基地............................................60

4.7社区发展与共管规划........................................................60

4.7.1社区参与共管...........................................................60

4.7.2社区共管原则和目标....................................................60

4.7.3社区参与共管...........................................................61

4.8生态旅游规划..............................................................63

4.8.1指导思想...............................................................63

4.8.2指导原则...............................................................64

4.8.3生态旅游资源简述......................................................65

4.8.4旅游项目规划...........................................................67

4.8.5旅游小区环境容量测算..................................................67

4.8.6生态旅游环境容量调控..................................................67

4.8.7旅游线路组织...........................................................68

4.8.8环境保护...............................................................68

4.9基础设施规划..............................................................68

4.9.1管理所及站的建设规划..................................................68

4.9.3供电与通讯规划.........................................................69

4.9.4生活设施规划...........................................................70

第五章组织机构与人员配置.......................................72

5.1原贝1J...............................................................................................................................................72

5.2组织机构..................................................................72

5.3人员编制...................................................................72

5.4保护区管理所作用与职能...................................................73

5.5事业费预算................................................................75

第六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7

6.1投资估算...................................................................77

6.1.1投资估算依据...........................................................77

6.1.2取费标准...............................................................77

6.1.3投资估算结果...........................................................78

6.2资金筹措...................................................................79

第七章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80

7.1规范管理...................................................................80

7.2依法保护..................................................................80

7.3加强国际合作..............................................................80

.iii

7.4发展生态农业..............................................................80

7.5水利工程治理..............................................................81

7.6提高保护意识..............................................................81

第八章效益评价...................................................82

8.1生物资源动态变化展望......................................................82

8.2生态效益..................................................................82

8.2.1涵养水源效益...........................................................82

8.2.2保护生物基因库功能....................................................82

8.3社会效益...................................................................82

8.3.1促进周边社区经济发展..................................................82

832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动保护事业的发展.................................82

833湿地保护和繁衍动植物基因库的价值及效益...............................83

8.4经济效益..................................................................83

8.5总体评价与展望............................................................83

.iv

附表:

附表1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社区情况统计表

附表2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人员现状统计表

附表3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现状统计表

附表4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资源统计表

附表5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土地资源及利隹现状表

附表6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表

附表7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主要建设项目规划表

附表8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工程建设投资估算与安排表

附图:

附图1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图

附图2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现状图

附图3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植被图

附图4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分布图

附图5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图

附图6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布局图

附图7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林权图

附图8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水系图

附件:

附录1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鸟类名录

附录2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保护植物名录

附录3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特有鱼类名录

附件1XX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的批复

附件2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国有林林权证

附件3XX县人民政府委托XX林学院编制《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

划》的委托书

附件4《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专家评审意见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背景

湿地是“地球之肾”,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也是自然界生物多样

性最为丰富和生产力较高的生态系统。它在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

洪防涝、抵御干旱防治自然灾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同时,在维

持和保护生态多样性,特别是水鸟、鱼类等水生生物,以及为人类提供生产、生

活资源与环境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湿地又是地球上最为脆弱的生态系

统之一,湿地的退化、改变和消失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重点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

因此,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是区域生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经济可持续

发展的重要基础,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恢复日益萎缩的湿地面积和退化

的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恢复湿地生态功能、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状况,构建

人与自然和谐,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XX是XX重要的高原湿地之一,位于滇西北横断山脉中南段,XX州XX

县境内,紧靠县城,地理位置介于东经99。55,〜99。595,北纬26。25,〜26。315(附

图1)。XX湿地自然保护区由XX、玉华水库与二者周围面山流域汇水区及面

山森林组成,南北长12.3km,东西宽6.2km,湖面海拔2186m,是XX高原湿

地中的典型湿地,也是滇西北高原最具代表性的湿地类型之一。XX自然保护区

正好位于我国西部候鸟迁徙的通道上,既是候鸟迁徙过境时的集结点和停康地,

又是迁徙水禽的越冬栖息地。XX湿地还是一个物种丰富,生活型较齐全,多样

性较明显的高原湖泊湿地。保护好XX水域、湿地以及玉华水库周围的山林植被,

为候鸟提供一个安全有保障、自然环境优越、食源丰富的理想停歇地和顺利越冬

的栖息环境,将对XX鸟类多样性保护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1983年以来,XX县委、政府高度重视XX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周边环境的

改善,采取了“退耕还湖”、植树造林等措施,并以立法形式,制定了XX水位

2188m控制线等一系列保护XX的措施,使XX生态环境不断改善。1997年10

月XX县成立了“XX管理局”,为独立建制机构,直接归XX县人民政府领导,

XX县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即宣告成立,其主要职责是XX水生动植物的保护,环

湖周边及其湖面保护。

为规范和加强XX的生物多样性和XX生态环境保护,XX县人民政府于2001

年1月请示XX州人民政府将XX列为州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同年2月XX州人

民政府作了批复,同意将XX湿地列为州级湿地自然保护区;2001年2月,XX

县人民政府下发了《XX县人民政府关于XX州级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和管理有

关问题的通知》(剑政发(2001)74号文件),考虑到XX自然保护区归口管

理需要,XX县人民政府决定将XX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权交由XX县林业局

负责,并核定了8人的行政编制,成立了XX湿地自然保护所,为财政全额拨款

的副科级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

2003年,XX县人民政府邀请并委托XX林学院开展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

此后向XX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呈文要求将XX湿地自然保护区申报为省级湿地

自然保护区。XX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专此请示XX省政府,形成了《关于转报

XX县人民政府请求将XX列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请示》文件(大政专(2003)

49号)。2006省人民政府以(云政复(2006)75号)文批复同意建立为省级湿

地自然保护区。建立保护区时曾编制过《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

但尚未上报省政府批准。儿年来,保护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粗放管理到规范化

管理的飞跃。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旅游业的发展,离县城较近的

XX湿地景观和白族传统文化必然成为游客向往的景区,同时工农业生产活动和

基本建设的迅速发展所带来的环境保护压力,必然反映到保护区的建设管理工作

中,迫切需要一部规划作为管理依据,用于指导保护区的保护管理。按照国家对

自然保护区保护管理要求,为加强和规范XX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管理,2007年

XX县人民政府委托XX林学院编制《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简

称《总体规划》下同)。

1.2保护区的保护价值

.2

1.2.1丰富的湿地生物多样性

XX湿地是一个物种丰富度高、生活型齐全、多样性明显的高原淡水湖泊。

鸟类有32科62属94种,约占XX省鸟类种数(810种)的11.6%,占全国鸟类

总数约7.5%,鱼类3目4科14属15种;两栖动物1目7科4亚科13属13种;

昆虫10B49科117种;水生维管束植物26科45属59种;XX湿地植被有4

个植被型14个群系19个群落。

在众多的物种多样性中,有许多是珍稀濒危保护物种(附录1,附录2)和

XX高原湿地或当地的特有种,如光唇裂腹鱼(Schizothoraxlissolcihiatus)xXX

裂腹鱼(S.〃〃卬)、后背鱼卢鲤(Percocyprispingiretrodorslis)和XX高原

Mt(Triplophysajianhuensis)4种为XX特有(附录3);XX高原纵,是八十年

代才发现的新种,为XX特有;XX生长着云贵高原湖泊所特有的单子叶植物水

鳖科的海菜花等。因此,保护了XX,就等于保护了XX湿地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对于保护和扩大XX地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2我国越冬候鸟的重要栖息地

XX湿地是滇西横断山脉候鸟迁徙通道上重要集结点和越冬栖息地,加强鸟

类多样性保护尤为重要,候鸟在迁徙过程中,要经历长时间、远距离飞行,对自

身体能消耗很大,因而几乎在所有的候鸟迁徙通道上都会有若干处停歇地和集结

点作短暂休息、觅食,以补充体能后继续迁飞。

候鸟在XX全省集结停歇、过境的主要集结点有40多个,最为著名的几个

都分布在滇西的XX、丽江境内,XX的XX就是其中之一,为该通道上重要的

候鸟越冬地。20世纪70〜80年代,XX各地捕杀候鸟的情况曾一度十分严重,

近年来在加强保护候鸟的宣传工作后已大为改观,可见对候鸟停歇地、越冬地及

栖息地的保护十分重要.

由于XX湿地处在滇西横断山脉云岭一哀牢山脉迁徙通道西北段的中心位

置,且周围的山林植被相对茂密,湖而海拔较北部几个湖泊都低,冬季气候较温

和,湖水水质较清,沉水、浮叶植物群落发育,水生生物繁盛,湖滨带菱草、水

葱等挺水植物茂密,既是西部通道上候鸟迁徙过境时的集结点和停歇地,又是迁

徙水禽的越冬栖息地。

.3

XX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不仅能对XX鸟类的保护与管理发挥关键的作用,

而且对全省乃至对迁徙路线上的东南亚、南亚鸟类的保护与管理产生积极而重要

的影响。

另外,随着XX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湿地生态环境将会进一步得到

恢复和改善,吸引更多的迁徙冬候鸟到XX湿地停歇或越冬,由此能形成XX湿

地一大独特亮丽的生物景观,成为XX开展生态旅游、观光的重要内容,从而推

动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1.2.3生物地理研究上有重要价值

XX位于喜马拉雅一横断山系与滇西高原过渡地带,是多种区系地理成分交

错分布的区域,有喜马拉雅一横断山脉分布型,西南区、华中区和东南亚热带、

亚热带分布型的种类;植物有世界广布、旧世界热带分布、北温带分布、东亚分

布的群落类型,还有平原湖泊所没有的高山水生群落类型等复杂区系成分,在动

植物多样性、生物区系地理和边缘分布理论研究上具有重要意义。

1.2.4湿地退化与恢复理论研究的重要场所

XX湿地不仅物种多样性丰富,而且生境多样,具有湿地生境保持完好的原

生湿地,也有不同干扰胁迫下的多种生境,对湿地退化与恢复理论研究具有重要

价值,同时也是环境教育和科研实践的重要场所;XX湿地是滇西高原地貌形态,

受到周围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较大,空间异质性小,生态系统极为脆弱,同时,

其相对平缓的地势较为方便农业利用而成为农渔交错地带,使得本来脆弱的生态

系统更加脆弱,在生态学研究中具有较高价值。

1.2.5经济、社会价值与保护的重要意义

保护区范围内的XX及玉华水库和周围的森林植被,以及水域是XX县城重

要的水源地。XX湿地与周围面山森林环境的存在与演化,对于滇西高原生物多

样性的保护、生态环境的稳定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XX周围面山林下的食用菌和湖中的鱼类和水生植物,是当地居民重要的经

济收入来源,湿地的保护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对维持生态平衡,改善社区老

百姓的生存环境,以及边境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

多年来的辛勤工作,自然保护区周边群众对当地政府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给

予了积极主动的协助配合,保护意识不断增强,XX的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成为在XX靠近城镇的高原湖泊中保护较好的几个天然湖泊之一。

1.3规划编制目的和意义

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自2005年建立以来尚没有报省政府正式批准的《总

体规划》,在申报省级保护区时规划的功能区不尽合理;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与保护区功能区划的关系尚未明晰;周边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对保护区产生了巨

大的资源与环境压力;旅游开发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冲突

凸现,大大增加了保井区建设和管理的难度,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在加剧。如何在

实施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利用XX湿地资源与环境,解决保护与发展

的矛盾是保护区当前最主要的工作。而编制一部好的《总体规划》,通过对XX

湿地做出全面客观地认识和现状评价,对功能区科学合理划分,对不同分区进行

合理布局,提出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依据和指导意见,是指导我们正确处理和解

决问题的必不可少的法规性文件。

XX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形成的地质成因复杂,年代久远,属于老龄化和

正在加快陆地化进程的湿地类型,生态系统十分脆弱。而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不断

加快,特别是湖周围人口增加,各种干扰加大,旅游开发对XX湿地产生的影响,

使XX湿地正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如何在国内外对这一地区生物多样

性和环境保护高度关注和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的形势下,解决好XX湿地

的有效保护,同时,又能科学管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为XX州和XX县的生

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是本规划的最主要目的。

1.4规划依据

编制总体规划的主要依据是:

1.4.1有关法律法规

(1)《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1)

(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84)

(3)《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1985)

.5

(4)《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1988)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6)《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1994)

(7)《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

(8)《XX省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1997)

(9)《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1997)

(10)《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

(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条例》(2005)

1.4.2有关政府规范性文件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办

发(1998)111号)

(2)国家环保总局等七部(委、局)联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自然保

护区建设和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发(2002)163号)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

(4)中共XX省委、XX省人民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云发

(2004)9号)

(5)国家林业局计资司《关于规范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建设程序

有关问题的通知》(林计财字(2(X)0)64号)

(6)国务院关于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和功能区划调

整及更改名称管理规定》的批复(国函(2002)5号)

(7)XX县人民政府关于发布施行《XX县XX保护管理规定》(剑政令(1995)

1号)的令.

1.4.3有关技术规定和委托

(1)《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国家林业局(2000)

(2)《自然保护区工程项目建设标准(试行)》国家林业局(2002)

(3)《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国家林业局(2002)

.6

(4)《自然保护区工程设计规范》国家林业局(2004)

(5)《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技术规程》国家标准GB/T20399(2006)

(6)《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技术标准》XX省林业厅

(2006)

(7)XX县林业局与XX林学院签订的《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

划》委托书(2007)

1.4.4有关基础资料和参考文献

(1)《XX省志.地理志》XX人民版社,1998;

(2)《XX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XX林学院,2004;

(3)《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4)《XX县统计年鉴》(2006年度;2007年度);

(5)有关XX湿地调查报告、本底资料、图面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报告。

1.5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5.1指导思想

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是构建资源

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国家《湿地保护条例》基本要求

和滇西北高原湿地的现状与面临的问题,以国家加强生态建设的整体战略和滇西

北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战略目标为指导,遵循湿地生态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

规律,坚持加强湿地资源环境保护、恢复和可持续利用的方针,突出滇西北高原

湿地特色,以保护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安全

为根本,以恢复和改善湿地生态功能为重点,以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的,以

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及动植物栖息地为优先,以湿地区划和恢复工程建设为契机,

以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为保障,加快滇西北湿地的保护与恢复建设,为XX州和

XX县的生态保护和国民经济建设发挥出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将XX

湿地建设成集湿地保护、宣传教育、科研教学、生态旅游、社区示范为一体的综

合性湿地示范区,同时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成为省内、国内湿地保护恢复建

.7

设的典范。通过制定本规划,能科学指导滇西北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湿地资源

的可持续利用,做到有计划、有步骤实现和谐保护与发展的要求,为滇西北生物

多样性与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和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指导,促进自

然保护事业与当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1.5.2原则

编制湿地保护规划的目的是为了科学指导和维护XX湿地特殊的水文生态

功能,发挥湿地的多种效益,促进湿地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因此,必须根据

滇西北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规律性和剑湿地的特殊性,从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对湿地功能的要求为出发点,科学合理与全面系统地确定规划原则。根据现状,

突出规划重点,针对关键问题,提出指导意见,正确处理好湿地保护与合理利

用的关系;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编制本规

划要坚持以下原则:

(1)保护优先,合理布局的原则

规划建设内容应有利于湿地生态系统保护、恢复和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保

护区内一切工程建设都不得破坏湿地自然景观和保护对象的生长栖息地,以有利

于湿地资源及物种的保护与发展为前提,确保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及其生境的安全。

(2)以保护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和越冬侯鸟栖息地为首要任务

以切实保护、恢复XX湿地生态系统和功能,以保护金雕(人饮〃hchrysaelos)、

黑颈鹤(Grusnigricollis)、XX裂腹鱼、后背妒鲤、XX高原瞰等珍稀动物为代

表的野生动物种群为核心,以确保自然生态系统完整性和良性循环为目的,把保

护侯鸟的越冬栖息地任务列为首位,加强保护和恢复XX沼泽湿地生态系统结构、

功能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保护高原湿地生物多样性和越冬侯鸟的栖息环境,确

保珍稀濒危或特有物种得到有效保护,维护区域生态平衡与安全。

(3)以维护高原湿地结构和功能为前提实施科学的功能分区

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结构的整体性和功能系统性的特点,按原湿地生态系统的

特征和规律性科学进行功能区划,最大限度地维护湿地生态结构的整体性和功能

.8

有效性,以体现湿地的多重效益,并根据湿地结构和功能,区划突出保护重点部

位和对象,合理布局、分期实施。

(4)促进社区参与性规划与地方经济发展相结合

规划编制必须充分考虑社区的发展,协调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在建立、建设

保护区的同时,帮助当地群众脱贫致富。提高自然保护意识,增强热爱和保护自

然环境的自觉性,形成共同保护和管理保护区的良好局面。充分吸纳不同利益群

体的意见,鼓励社区群众参与保护,并在保护利月中受益,使规划更具合理性与

可操作性。

(5)坚持优先保才下的可持续利用

充分认识XX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正确处理好保护与可持续利

用的辩证关系,协调好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在充

分保证生态结构和功能不受到破坏的前提下,发挥XX保护区越冬侯鸟集中分布

的优势条件和高原沼泽湿地景观资源的旅游价值,适度发展以观鸟和观光为特色

的生态旅游,促进湿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

L6规划建设期

近期:2008~2015年;中长期:2016~2020年,共12年。

1.7规划目标

171总体目标

以环境生态学、保护生物学理论和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加强保护区管

理机构的综合管理能力建设,全面实施对XX为核心的高原湖泊、湖滨沼泽和面

山植被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管理,全面维护XX湿地生态系统的结

构和基本功能,重点保护好珍稀濒危鸟类及其越冬栖息地。有效控制农耕活动和

禁止开垦沼泽化草甸的行为,严格控制旅游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扼制一切对

湿地生态系统破坏或改变的人为因素,使XX及沼泽萎缩、退化趋势得到有效遏

制。通过加强对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和污染控制等措施,以及对退化湿地的全面恢

复和治理,使丧失的湿地面积得到较大恢复,使XX湿地生态系统进入一种良性

.9

状态。同时,通过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以及加强湿地资源监测、宣教培训、

科学研究、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能力建设,在全面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开展与社区

共建共管,做到保护、科研和社区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逐步形成人员精简、

结构合理的管理机构,实现科学化的建设管理,持续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增强自

给能力,探索建立滇西北高原湖泊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管理与生态、经济、社

会可持续发展的管理模式。全面提高保护区湿地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水平,从

而使保护区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进入良性循环,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

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社区和当地经济的

发展,把XX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功能区划合理、设施较完善、管理效能高、保

护信息系统与监测手段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的多功能、多效益,在全国具有特色

和示范意义的“内陆高原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类型”的省级自然保护区。

1.7.2近期目标(2008〜2015年)

(1)完善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交通、通讯、居住条件・;加快保护

区管理机构的综合管理能力建设,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工作目标,培养一批

具有湿地保护专业知识、训练有素、业务精悍、爱岗敬业的职工队伍,使保护区

管理机构对XX湿地保护和管理的能力大为增强并得到有效运行。

(2)建立并完善XX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与社区的参与式管理模式与协调

机制,建成较完善的环境宣传教育体系,使XX重要的保护对象和侯鸟栖息地得

到全面有效的保护,使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的结构完整,功能正常。遏制人为因素

导致的水体质量下降,湖滨带占用,湿地结构破坏和功能退化的趋势,XX湿地

生态功能和湿地环境得到明显好转。

(3)加强湿地保护,建成2hm?防护林带的64%;面山283110?植被的62%

得到恢复;建成4座拦沙坝、谷坊中的2座;完成4hn?水体富营养化生物治理

中的72%;退耕(塘)还湿350hn?;恢复候鸟栖息地20hn?;湖滨50hmz植被

的53%得到恢复;建立社区参与管理的观鸟生态旅游示范区1处。

(4)积极开展与国内外的科研机构和保护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开展针对管

理目标的科研活动与监测,多渠道争取科研经费的投入及其对宣传教育设施的投

.10

入,并建成保护区信息管理网络体系和科研监测体系。同时改进宣教手段,采取

灵活多样的宣教形式,从整体上提高宣教水平和效果。

(5)在保护前提下,充分发挥保护区的多种功能,积极探索保护区自然资

源科学合理利用的途径,发挥保护区多种功能效益,并积极鼓励社区参与,增强

保护区自给能力的同时,帮助农民增收,促进社区经济发展,使居民意识到保护

区的存在能为社区带来好处,引导居民参与保护,把保护管理目标变为公众的自

觉行动,实现保护区与社区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发展的目标。

1.7.3中长期目标(2016〜2020年)

(1)建立比较完善、规范的湿地保护区信息管理网络与监测体系,形成较

为完整的高原湿地保护、建设和管理体系;全面提高湿地保护和利用的法制化、

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实现XX的湿地资源保护却合理利用的良性循环。

(2)进一步加强同国内外的交流与合作,积极争取国内外各种科研和保护

项目在保护区实施,充分发挥保护区科研基地的功能,为高原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的保护研究提供广阔的平台。开展不同层次的专项研究和监测,对湿地资源动态

进行监测,并为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使保护区在国际化的保护管理理念下

不断发展。

(3)进一步完善社区共管机制,社区参与程度不断提高,在相关利益群体

的共同参与下,生态旅游由大众化向高端旅游产品发展,充分利用保护区的有利

条件和资源优势,特别是利用大量侯鸟集结越冬的特殊地理优势,以及便于近距

离观察的环境优势,开展以观鸟为主要特色的高端生态旅游,吸引国内外特殊游

客,将XX保护区建成滇西北的观鸟圣地。同时开展以社区共管和有计划的可持

续发展项目,在社区参与下保护区管理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保护区退化湿地得到治理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改善,生物多样性

得到有效保护,侯鸟重要的越冬栖息地得到有效保护,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显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