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重庆市巴南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重庆市巴南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重庆市巴南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重庆市巴南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重庆市巴南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重庆市巴南区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来世我愿意做托斯卡纳①的一棵树陈丹燕①要是有来世,我想我不愿意再做一个人了,做一个人,是很美,可是也太累。我来世想做一棵树,长在托斯卡纳绿色山坡上的一棵树。要是我的运气好,我就是一棵形状很美的柏树,像绿色的烛火一样尖尖地伸向天空,总是蓝色的,金光流溢的天空。②我的树梢是尖尖的,在总是温暖的绿色的山坡上静穆地指向天空,好像是一个在沉思着什么的人,其实我没有思想,也不再了解思想的疼痛。我站得高高的,边上就是在古代战争中留下来的城堡。我能看见很远的地方,变成了孤儿的拉斐尔正在度过一条蓝色的小湖,他要到罗马去画画,他忧郁地看着托斯卡纳美丽的坡地,这是他在告别自己的故乡。而在一个阳台上,达芬奇正在给蒙娜丽莎画着肖像,她微微笑着,是那种内心细腻的人,为了掩盖自己而挡在面前的微笑,没有这种心思的人,会觉得那种笑很神秘的。年轻的米开朗基罗从翡冷翠老城里的一扇木门里走出来,他的脸带着受苦的样子,他的天才压死了多少代画家,可他觉得自己的一生是不幸福的。而在圣马可修道院里,安波切利在墙上画出了世界上最美的天使报喜。我终于有机会看看我喜欢的画家。虽然这一次我的心不再会有疼痛而甜蜜的感觉,可我终于是看到他们了。③我长在山坡上,天天晒太阳,鸟在我头上叫,风从我的树枝里经过,像梳子经过长长的头发。我的一生只要好好地站在那里就行了。要是有风把我吹倒了,经过的人都说:“该死的风。”不会说:“你为什么还躺着伤心,快自己站起来,上帝都说了,你要自救,上帝方能救你。”我希望在我无尽的生生世世里,有一世是这样一棵可以放任自己,甚至对自己都可以不负责任的柏树。我只能生在那里,站在那里,枯死在那里,没有选择,也不承担责任。爱树的人要是一定要把我挖回家,我就死在他家的院子里,让他内疚。要是没有人打扰,我就一辈子在自己熟悉的山坡上,边上每一棵橄榄树都是世交,从来也没有迁徒时的凄惶。要是风轻轻地吹过的话,我弯了自己的树梢,路过这里的但丁看到了,把我风里好看的样子写在他的书里。几百年都过去了,人们到但丁在托斯卡纳的故居去参观,还能听到一个柔和的男声,用优美的意大利语,朗诵着这个片段。④我在夏天的黄昏里像一个墨绿的影子一样,没有感情,只是将自己被夕阳拉长的树影子投在驿道上,那是古老的驿道,还是美第奇家族为了征服整个托斯卡纳而修的。我看到_________急急地骑着马经过,回到阿拉维去接他的,去奔赴一个悲剧。可是我不会感到伤心。我只是把自己的影子轻轻覆在他的脸上和身上,短短的一分钟。许多年以后,他们的故事被写成了书,画成了画。一个中国的小姑娘坐在她的单人床上看翻译成中文的这本书,看到了一棵长长的柏树在路上。她指着画上的树,对她的妈妈说:“它看上去真的伤心啊。”但实际上,我一点也不伤心,因为一棵树是没有心的。⑤做托斯卡纳山坡上的一棵柏树,一生一世,面对的只是在阳光里宛如流蜜的绿色大地,这是多么好的来世。可是人到底有来世吗?——选自陈丹燕《今晚去哪里》注:①托斯卡纳位于意大利中部,首府翡冷翠,今译为佛罗伦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1.模仿下列句子造句:我就是一棵形状很美的柏树,像绿色的烛火一样尖尖地伸向天空,总是蓝色的,金光流溢的天空。2.简析文章第②段引述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安波切利等人物的作用。3.赏析第③段划线部分的表达效果。4.在第④段横线上填入文学人物名。5.简析最后一段划线句的作用。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两项是()A.第②段中“这一次我的心不再会有疼痛而甜蜜的感觉”,表达“我”看了那幅画的感受,因为“我”已成为一棵没有思想的树,所以看到喜欢的画也无动于衷。B.第②段中“他的天才压死了多少代画家”,实际上是在赞叹米开朗基罗的才华,以至于他之后的几代画家都不能超越他。C.第③段结尾描写人们到但丁故居参观的场面,目的在于表现但丁作品流传的久远,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D.题目“来世我愿意做托斯卡纳的一棵树”,表达了作者对托斯卡纳的热爱,托斯卡纳的美景深深打动了作者。她只想沉浸在这个氛围之中,成为大自然的一部分。E.本文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在对现实的描摹中融入丰富的想象,语意隽永,意味深长。F.作者是女性作家,语言细腻柔和,在娓娓的叙述中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和思索。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①随着用人行政的制度由“辟署制”向“招聘制”的转变,幕府制度也出现了个从“幕僚制”向“幕客制”或“幕友制”的变化。辟署制所形成的幕府制度是“幕僚制”;招聘制所形成的幕府制度是“幕客制”或“幕友制”。幕府制度两种形态的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长官自主用人行政的产物。不同点则在于前者在用人行政上是“辟后又署”,因而存在于官僚体系之内;后者在用人行政上是“辟而不署”,因而存在于官僚体系之外。②在辟署制下,辟署是一种政府行为。“主与宾”之间所形成的是一种长官与佐僚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而在招聘制下,主官自主辟士,则纯粹是官员的私人行为;由于无权署为佐僚,官员与幕客之间也就只能停留在“主与宾”的初始关系状态,即二者之间是一种单纯的“主人”与“宾客”的关系。③大体说来,“幕僚制”和“幕友制”是中国幕府制度的两种存在形态,也是中国幕府制度史的两个发展阶段。然而,这种区分并不绝对。实际上,在整个幕府制度史上,一直存在着上述两种幕制形态并存的状况。④在幕僚制阶段,如汉代京兆尹孙宝以恩礼请故吏侯文为“布衣友”;唐代凤翔观察使邢君牙引布衣张汾为“上客”,其主宾之间就只是一种单纯的主人与宾客的关系。在幕僚制阶段,更为普遍的情况是入幕之士同具“宾”和“僚”两种身份。其中“僚”的身份,因“署”而来;“宾”的身份,则因“辟”而来。“辟”或曰“辟召”,本质上是一种政府行为;但这种行为又是以长官私人的名义实施的。从程序上说,先辟后署,在形成官与僚的关系之前,首先形成的是主宾关系。同时,就辟召的对象而言,虽然往往沾亲带故,但大抵是“贤能之士”。因此,辟召还必须加之以“礼”,即所谓“聘”。所以,辟召又叫做“聘召”。⑤同样,在幕友制阶段也是两种幕制形态并存。清代督抚两司官员往往因事需能员而“奏调”甚至自行差委在职属官和候补官员入幕佐治,使之所为“幕员”。其主宾之间既是朋友关系,又是官僚关系。著名的曾国藩幕府中有不少人物是“宾”与“僚”两种身份兼具的。⑥由于幕府制度在用人制度上由一种政府行为变成了一种私人行为,它也就从一种官僚制度变成了一种非官僚制度。大体说来,传统的政治制度,在幕僚制阶段,官僚体系与行政体系是重合一致的;而在幕友制阶段,由于幕府已属于官员的私人组织,官僚体系与行政体系就不再一致,行政体系大于官僚体系。幕府制度以自主用人为基本制度,其实质是建立长官或主官与幕僚或幕友之间的私人或亲信关系。在传统时代,任用私人或亲信始终是一种政治需要。(节选自郭润涛《中国幕府制度的特征、形态和变迁》)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幕僚制”和“幕友制”是中国幕府制度的两种存在形态,二者都是长官自主用人行政的产物。B.在“幕僚制”下,长官与所辟署的佐僚之间有行政隶属关系,长官和佐僚都存在于官僚体系内。C.幕友制阶段也事实上存在幕僚制,虽然长官以私人名义招聘,但其主宾间兼具朋友和官僚关系。D.在幕府制度实践中,“辟”是私人行为,“署”是政府行为,两种行为区分明显,一般是“先辟后署”。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先界定概念,再具体举例,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地介绍中国幕府制度的形态、阶段和特征。B.第④段从入幕之士的身份、辟召程序及对象方面论证了在幕僚制阶段,幕僚制与幕客制并存。C.汉孙宝请侯文、唐邢君牙引张汾的例子,论证了幕僚制下主宾间普遍只有单纯的主宾的关系。D.文章先把“幕僚制”和“幕友制”做比较,分析了二者的异同,最后指出二者均是政治需要。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辟署制是政府行为,招聘制是官员私人行为,两种制度区别在于入幕之士是否取得主官认可。B.幕友制阶段,幕友属于官员的私人组织,事实上参与了行政,行政体系与官僚体系不再一致。C.在幕友制阶段,主官由于无权署幕客为佐僚,他们之间是主宾关系,幕客不具“僚”的身份。D.幕府制度的两种形态分属幕府制度史的两个阶段,导致了用人行政由辟署制向招聘制的转变。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924年,蔡元培先生在法国邀请巴黎大学的教授欧乐吃中餐。欧乐看到桌子上摆放着中国的餐具,就对蔡元培说:“你们中国人用筷子而不用刀叉,不大方便吧?”蔡先生则笑着回答:“其实三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也是用刀叉的。但后来觉得刀啊叉啊的都可以当作杀人的武器,吃饭用不够文雅。你知道我们中国人是热爱和平的嘛,所以从商朝开始,就用箸,也就是筷子夹菜了。”蔡元培将小小的一双筷子与和平事业挂钩,这样的论断很独到。筷子原先叫作“箸”:上面是竹字头,因为筷子大多是用竹子、木头做的;下面的者字,表读音。直到今天,日语中的筷子仍然写作“箸”,可在汉语中“箸”却变成了“筷”。这是为什么呢?据说这跟古代江南水乡的民俗有关。“箸”和单人旁的“住”同音,而单人旁的“住”有停止的意思。水乡的渔民最怕的就是船停滞不前,听到“住”字就紧张,连夹菜的“箸”也一并讨厌起来。再说了,“箸”与“蛀虫”的“蛀”也是同音,船要是被虫蛀,就会漏水,十分危险。为了图个吉利,干脆将“箸”改称“筷子”,“筷”与“快速”的“快”同音,渔民们都希望船能跑得快些。(摘编自李晓愚《从“箸”到“筷”》)材料二:汉族用筷禁忌很多,大致说来与死亡相关的有两个。一为三长两短,指的是在多人共同用餐时,使用了长短不齐的筷子。这种做法代表死亡,是不吉利的。因为过去中国人死后装进棺材,棺材由前后两块短木板和两旁加底部三块长木板组成,正好是三长两短。二为当众上香,指的是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这被视同给死人上香。中国自古有以食品祭祖的风俗,祭祖时,考虑到死人灵魂出壳,用筷不便,所以在祭品的碗盆上面竖插筷子。一个民族往往形成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属于自己对待死亡的态度和智慧。在中国的原始宗教中,中国人关于死亡的思考总是与自然或自然现象相联系。虽然生和死都是自然现象,是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但由于死亡的神秘性、不可逆性、不可知性及宗教理论对死后世界的恐怖渲染,使人们总是对死亡充满了一种本能的恐惧,以致在生活中忌讳让人联想到死及与死亡相关联的事物,于是在中国产生了用筷时这两大禁忌。而日本人深受无常观的影响,崇尚瞬间美和消亡美。樱花和武士道就是日本传统文化的两大象征。一般来说,人们总是在逃避着死亡,而武士道却要直面死亡,思考怎样去死,去实现死亡瞬间散发的美学价值。这种美学意义上的死亡,被日本人赞誉为落花之美。樱花是日本的国花,隐于叶下,凋零有期,遇有风吹瞬间飘落,这展示了一种生命的价值。如此从美学意义上理解死亡的日本人视筷子为生命之杖。在日本新生婴儿出生后百天时,要举行一项仪式,摆上可爱的小碗和一双用白木做的小筷子等,并向神灵供奉红豆饭及一条完整的鲤鱼,祝愿孩子健康成长,一生丰衣足食。而且还要到神社去参拜,这时神社会送给参拜者一双“初食筷”,寓含孩子一生会倍受神灵的保佑之意。而在日本人的葬礼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由死者的子女用绑着脱脂棉的筷子沾水,去擦死者的双唇,意思是让死者享用人间最后一滴水。可以说,筷子伴随了日本人的生与死。可见,筷子虽小,却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通过民俗文化中用筷礼仪的对比分析,可以深入了解同为东亚文化圈中的中日文化的差异,特别是生死观的差异。(摘编自王松华《从筷子使用礼仪看中日文化差异》)材料三:中国人使用的两根筷子,长度相同,上方下圆,一阴一阳,使用时一静一动,相互配合。筷子文化体现的是综合思维,兼顾天时、地利、人和,提倡中庸之道,重视人际关系,重视群体,德治和价值理性突出。印度人、阿拉伯人都喜欢通过自身来亲证自然,这与中国有显著的区别。他们亲证自然与其饮食方式有关,他们吃饭用手抓,不管是什么样的饭,都要用一个大盘子各样都盛一点,然后用手指抓到嘴里吃。西方人在16世纪以后吃东西多用刀叉,在这以前大概也是用手抓。几乎在用刀叉吃饭的同时,西方形成了工业革命的高潮。我们通过刀叉,可以非常形象地看到西方人思维方式形成的过程。拿过一块肉来用刀子把它切开,切割的过程就与思维方式有关系。从16世纪以后,西方人把古希腊哲学家的逻辑思维开掘出来,加以发展,形成了非常发达的分析思维。可见,中国文化的筷子代表了一种综合思维方式,它所产生的是发达的人文精神;用手指代表的是印度文化和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文化,亲证自然,创造出来的是辩证思维,结果宗教精神特别发达;用刀叉吃饭的西方人,使用的是分析的逻辑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产生的结果是分割自然,因此自然科学、科学精神特别发达。今天我们应该把三大文化融为一体,也用筷子,也用手指,也用刀叉,然后把它有机地统一起来。(摘编自蔡德贵《筷子、手指和刀叉:三种饮食方式背后的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汉字从“箸”到“筷”,古代江南水乡的民俗起了关键的作用,这直接反映了语言的变化具有自下而上的规律。B.日本民族具有悲叹落花之美的文化传统,日本文化深受生命无常的影响,樱花成为日本的国花,根本原因也是如此。C.材料二所说的汉族用筷禁忌与日本人对筷子的感情,体现了中日文化中生死观的差异,与材料一展现的中西文化差异类似。D.材料三可以从宏观上解释材料一与材料二中的文化现象,也可以从理论高度解答欧乐教授对于中国人不使用刀叉的疑问。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蔡元培解读筷子和刀叉的论断之所以很独到,是因为他从中解读出了中华文化爱好和平的内涵,同时暗示西方文化不文雅。B.汉族中三长两短与当众上香的用筷禁忌,反映出来的是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具有迷信色彩,会随着科学知识的普及而消亡。C.日语中的筷子仍然写作“箸”,反映了崇尚瞬间美和消亡美的日本文化较少关注口彩,而能直面死亡,渴望实现死亡的美学价值。D.中国人祭祖时在祭品的碗盆上面竖插筷子,与日本人在葬礼中用筷子沾水擦拭死者双唇,同样体现了对死者的尊重和纪念。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A.“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行为方式。”B.“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精神品质。”C.“一个人的行为方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D.“一个人的精神品质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应该坚持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还是应该积极拥抱其他文化?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汲黯字长孺,濮阳人也。孝景时为太子洗马,以庄见惮。孝景帝崩,太子即位,黯为谒者。东越相攻,上使黯往视之。不至,至吴而还,报曰:“越人相攻,固其俗然,不足以辱天子之使。”河内失火,延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也。臣过河南,河南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上贤而释之,迁为荥阳令。黯耻为令,病归田里。上闻,乃召拜为中大夫。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其治,责大指而已,不苛小。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岁余,东海大治,称之。上闻,召以为主爵都尉,列于九卿。治务在无为而已,弘大体,不拘文法。当是时,太后弟武安侯蚡为丞相,中二千石来拜谒,蚡不为礼。然黯见蚡未尝拜,常揖之。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公卿皆为黯惧。上退,谓左右曰:“甚矣,汲黯之憨也!”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大将军青侍中,上踞厕而视之。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黯见,上不冠不见也。黯坐小法,会赦,免官。于是黯隐于田园。居数年,会更五铢钱,民多盗铸钱,楚地尤甚。上以为淮阳,楚地之郊,乃召拜黯为淮阳太守。黯为上曰:“臣常有狗马病,力不能任郡事,臣愿为中郎,出入禁闼,补过拾遗,臣之愿也。”上曰:“君薄淮阳邪?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黯居郡如故治,淮阳政清。(节选自《史记·汲郑列传》)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B.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C.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弼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D.群臣或数黯/黯曰/天子置公卿辅强之臣/宁令从谀承意/陷主于不义乎/且已在其位/纵爱身/奈辱朝廷何/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景皇帝是西汉刘启的谥号,谥号是对死去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始于西周。B.二千石是汉代对郡守的统称,汉郡守俸禄为二千石,故称之;千石以上有万石,中二千石等级别。C.唐虞是唐尧与虞舜的并称;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论语·泰伯》有“唐虞之际,于斯为盛”。D.燕见是和朝见相对而言,指帝王退朝之后赐宴招待臣下,“燕”通“宴”;也可泛指公馀会见。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汲黯处理事情,能识轻重缓急。皇上让他去察看河内失火,他认为这不是要朝廷管的大事,而河南发生水旱大灾,他却高度重视并紧急处理。B.汲黯在地方做官,治理有方。他学习黄老学说,又因为多病,所以主张清净无为,他选贤任能,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做太守颇有政绩。C.汲黯注重气节,不趋附权贵。太后的弟弟武安侯为丞相,很多高官求见时行拜礼,而丞相却不还礼。只有汲黯见他时从不行拜礼,只是拱拱手而已。D.汲黯敢于直谏,不计个人得失。他因多次直谏而不能久留朝中。他对皇帝的批评毫不留情,皇帝恼怒他太鲁直,大臣们也责备他,他却不改初衷。4.把文中画構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2)君薄淮阳邪?顾淮阳吏民不相得,吾徒得君之重,卧而治之。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各题。严公①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杜甫竹里行厨②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非关使者征求③急,自识将军礼数宽。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④何有罄交欢。注:①指剑南节度使严武,杜甫老友。②传送酒食。③征召访求,严武数度劝杜甫到自己幕府中任职。④杜甫自称。1.全诗围绕“枉驾”(即“屈尊拜访”)之意展开,试作简析。2.简要概括作者在诗歌中表达出的情感。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2)汩余若将不及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3)春冬之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5)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6)元嘉草草,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7、微写作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150字。①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常常凸显人物性格特征。请你从《呐喊》《边城》《平凡的世界》《红岩》《老人与海》中任意选取一个场景,展开想象,进行细节描写,展现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或精神风貌。要求:描述生动形象,符合原著内容。②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样式,贴春联是过年的习俗之一。每逢春节,你会选取哪副春联贴在门口?请写出来,并说明理由。要求:a.先在答题卡上写出上联、下联和横批;b.条理清楚,理由充分。答题格式如下:③每当国家出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医护工作者一定冲在最前面,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人们于危难之中。根据你的所见所闻,请写一段抒情文字来赞美他们。要求:感情真挚,有文采。8、微写作在西班牙举行的一场自行车赛上,车手伊斯梅尔·埃斯特万在距离终点只有300米时不幸遭遇爆胎,他只能扛起自行车跑向终点。而此时他身后的竞争对手奥古斯汀·纳瓦罗拒绝超越对手,慢慢地跟随其身后。后来,埃斯特万想把奖牌送给纳瓦罗,但遭到了婉拒。从下面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①这一消息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发表看法。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②请发挥想象,描写当时比赛终点的场景。要求:具体、形象,有画面感。③请以“对手”为题,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老子②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孟郊③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张之洞④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鲁迅⑤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汪国真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毛泽东在这个“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时代,你读了上面六句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埋目自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参考答案1、1.我就是一条蜿蜒崎岖的河流,像腾飞的巨龙一般盘踞在东方大地之上,总是耀眼的,祥云闪耀着大地。2.他们都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都在托斯卡纳留下了他们艺术创作的印记,引用这些人物,表现出作者对托斯卡纳迷人的人文环境和艺术氛围的热爱和向往。3.运用反复,用三个“要是”来想象“我”作为一棵树在死去后、孤独时和被人欣赏时的不同状态,表现“我”不论在怎样的情境下都追求无忧无虑、独立自由的生活,渴望与托斯卡纳融为一体,体现了“我”对这片艺术圣地的向往。4.罗密欧、朱丽叶5.在结构上照应开头,通过“我”想来世做一棵树的愿望,反映出对托斯卡纳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向往和热爱,同时也暗含着对现实生活的惆怅和无奈。6.BF【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时要结合所给句子进行分析,重点把握原句在句式、修辞和内容上的特点,具体表达即可。在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原句的特点进行分析,把握句子中的“我就是一棵形状很美的柏树,像绿色的烛火一样尖尖地伸向天空”,这是一个比喻句,在表达的时候,我们的句子主体句应该为比喻,“我”是本体,喻体要积极向上,然后句式上要和原句一致,字数上大体相同,注意语言表达要流畅。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结构,把握文本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结合文本相关信息进行具体把握,重点把握文本中的关键信息,从而分析其作用即可。第②段引述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安波切利是一种较为巧妙的安排,这些人物都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人物,在托斯卡纳的心目中留下了较为深远的影响,文章说到“我终于有机会看看我喜欢的作家”表明:作者对此处的独特人文环境以及艺术氛围的一种享受与热爱,表达出作者的内心的向往。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精妙语句的含义的能力。本题要从描写生动和议论深刻这两个方面来赏析画线的句子。具体应从两个层面来作答,一是分别指出描写生动和议论深刻的方法,二是指出这样的表达效果。“要是一定要把我挖回家,我就死在他家的院子里,让他内……都是世交,从来也没有迁徒时的凄惶。要是风轻轻地吹过的话”句子中的三个“要是”想象出的是“我”作为未来的一棵树,内心的孤独和感慨,强化的是一种精神状态,突出表现“我”对于无忧无虑生活,独立自由状态的生活的一种渴望,“要是风轻轻地吹过的话,我弯了自己的树梢,路过这里的但丁看到了,把我风里好看的样子写在他的书里”展现出“我”对艺术生活的一种向往与喜爱。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学常识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要结合文本的重要信息分析,特别是要结合上下文内容进行把握,然后再结合课内外的积累作答。结合前后文提示,我们可知,这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故事,从“骑着马”“回到阿拉维去接他的”可知,应该为罗密欧与朱丽叶。5.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作用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把语句回归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语句的内容,然后再从手法、结构、表达效果的角度来分析该语句的作用。文章开头说“要是有来世,我想我不愿意再做一个人了,做一个人,是很美,可是也太累。我来世想做一棵树,长在托斯卡纳绿色山坡上的一棵树”,所以结尾段的这句“可是人到底有来世吗”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形成了收尾呼应;内容上体现了“我”想来世做一棵树的愿望,反映出的是对托斯卡纳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一种喜爱之情,突出内心的热爱,极其鲜明展现出对现实生活的一种不满,突出内心的无奈的人生感受。6.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将选项和原文仔细比对,其次还要掌握几种比较常见的设置陷阱的方法,比如“偷换概念”“故意改变词语的指代范围”“是非判断绝对化”等等。在此基础上,再结合全文的主旨情感仔细斟酌,才会有成效。A项,“因为‘我’已成为一棵没有思想的树,所以看到喜欢的画也无动于衷”是错误的。“看到喜欢的画也无动于衷”与“成为一棵没有思想的树”无直接关联。属于强加因果。C项,“目的在于表现但丁作品流传的久远,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感染力”是错误的。目的是对但丁的一种怀念。D项,“托斯卡纳的美景深深打动了作者”是错误的。这里主要是体现出托斯卡纳的艺术氛围和人文环境给人的艺术享受。E项,“虚实结合”是错误的。文中没有使用这种手法。故选BF。2、1.D2.C3.B【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D项,“两种行为区分明显”错,在实际的幕府制度发展史上,“辟”既是政府行为,又是长官的私人行为。故选D。2.本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C项,“普遍只有单纯的主宾关系”错,此两例是论证幕僚制阶段也存在着幕友制。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分析归纳内容要点,并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A项,曲解文意,两种制度区别在于入幕之士是否“在被主官举荐后,纳入官僚体系”;C项,强加因果,主宾关系的形成与主官能否署幕客为佐僚无因果关系;D项,“分属”错误,绝对化,事实上两个阶段两种形态都有;“导致”错误,主客体颠倒。故选B。3、1.D2.C3.B4.①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论证方式。②综合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如例证法、对比论证和因果论证。③根据读者的认知,论述有详有略。④以点带面,采用了管中窥豹的方法透视宏大话题。5.示例:应该坚持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①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是一种综合思维方式,体现的是和平与和谐发展的理念。②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历史悠久,已经深度嵌入了我们的生活。坚持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拥抱其他优秀的文化。①宗教精神亲证自然,辩证思维,科学精神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都是世界文化的精华,我们的文化应该积极吸纳。②世界正在高度融合,我们的文化本来就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不应该拒绝其他优秀文化。【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能力。首先应迅速浏览,划记关键词;其次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最后做出判断。同时,要熟悉设误的类型,如偷换概念、混淆未然已然、无中生有,强加因果等。A项,“古代江南水乡的民俗起了关键的作用”错误,由原文“可在汉语中‘箸’却变成了‘筷’。这是为什么呢?据说这跟古代江南水乡的民俗有关”可知,中国汉字从“箸”到“筷”,是“据说”这跟古代江南水乡的民俗有关,原文只是猜测。B项,“悲叹落花之美”错误,由原文“这种美学意义上的死亡,被日本人赞誉为落花之美。樱花是日本的国花,隐于叶下,凋零有期,遇有风吹瞬间飘落,这展示了一种生命的价值”可知,日本人对于“落花”是赞誉。C项,“类似”错误,中日文化的生死观之间的差异是同一文化圈内部的差异,中西文化差异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之间的差异。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C项,“日本文化较少关注口彩”的推断错误,于原文无据,原文阐释了“日本人深受无常观的影响,崇尚瞬间美和消亡美”。故选C。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时,阅读一定要细致,明确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最后推断概括文章观点。B项,通读材料三,可知“三种饮食方式”是结果,背后是文化,即思维方式,后者决定前者。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特点的能力。答题前,首先把握文本的内容;其次,明确文章的论述话题是什么,文章采取了什么论证思路,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等。注意常见的论证方法:例证法、引证法、对比论证法、因果论证法等。①材料二由汉族用筷的禁忌说到一个民族往往形成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属于自己对待死亡的态度和智慧,采用了由现象到本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论证方式。②综合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使用例证法,举例说明中国汉族用筷的禁忌,以及日本新生婴儿出生后百天举行的仪式、“初食筷”等;并使用因果论证法,论证“在中国产生了用筷时这两大禁忌”的原因;运用对比论证法,通过中国和日本民俗文化中用筷礼仪的对比分析,得出筷子承载着深厚的民族文化的结论。③根据读者的认知,论述有详有略,比如,讲述汉族用筷禁忌时,比较详细;相对而言,在陈述日本崇尚的“瞬间美和消亡美”时,比较简单。④文章由一双小小的筷子,说到筷子背后的民族文化,说到东亚文化圈中中日文化的差异,特别是生死观的差异,以点带面,采用了管中窥豹的方法透视宏大话题。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但是作答时,一定要依据文本内容和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脱离文章观点作答。首先,应该坚持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①以筷子为例,筷子文化体现的是“综合思维,兼顾天时、地利、人和,提倡中庸之道,重视人际关系,重视群体,德治和价值理性突出”“中国文化的筷子代表了一种综合思维方式,它所产生的是发达的人文精神”。另外,正如蔡元培所说的“中国人是热爱和平的”,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体现的是和平与和谐发展的理念。②无论是材料一所说的将“箸”改称“筷”的民俗文化,还是材料二讲述的汉族用筷的禁忌之说,这些都反映了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历史悠久,已经深度嵌入了我们的生活。其次,坚持我们的人文文化传统的同时,还应该积极拥抱其他优秀的文化。①依据材料三最后一段“用手指代表的是印度文化和阿拉伯国家的伊斯兰文化,亲证自然,创造出来的是辩证思维,结果宗教精神特别发达;用刀叉吃饭的西方人,使用的是分析的逻辑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产生的结果是分割自然,因此自然科学、科学精神特别发达”,可知宗教精神亲证自然,辩证思维,科学精神具有很强的逻辑思维,都是世界文化的精华,我们的文化应该积极吸纳。②世界正在高度融合,我们的文化本来就具有巨大的包容性,不应该拒绝其他优秀文化,正如文章结尾所说“今天我们应该把三大文化融为一体,也用筷子,也用手指,也用刀叉,然后把它有机地统一起来”。4、1.D2.D3.B4.(1)我恭谨地趁便见机行事,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赈济贫民,现在我请求归还符节,接受假传圣旨的罪名。(2)你看不上淮阳太守这个职位吗?只因淮阳地方官民关系紧张,我只得借助你的威望,你去那里躺在家中治理吧。【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题,这段话意为:群臣中有人责备汲黯,汲黯说:“天子任命公卿等辅佐的大臣,难道让我们讨好奉承,把主上置于不义的境地吗?况且我已身在其位,纵使爱惜自己,那又怎能辱没朝廷呢!”“公卿辅弼”是“之臣”的定语,“公卿辅弼之臣”意为“公卿等辅佐的大臣”,不能断开,排除A。“从谀承意”为并列结构,意为阿谀奉承,不能断开,排除B。“爱身”意为“爱惜自己”,不能断开。排除C。故选D。2.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D项,“赐宴招待臣下”错,“燕见”在这里指帝王在闲暇时召见臣下。故选D。3.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全文,粗知大意,了解人物的作为,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对选项中的句子进行观察,在原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看看有没有答非所问、偷换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条件、轻重范围失当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判断正误。B项,“又因为多病,所以主张清净无为”强加因果。原文说“黯学黄老之言,治官理民,好清静,择丞史而任之”“黯多病,卧闺阁内不出”,二者没有必然联系,不存在因果关系。故选B。4.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基本上做到字子对译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注意:(1)便宜:根据实际情况或临时变化就斟酌处理。发:发放。振:通“赈”,赈济。矫制:假传圣旨。伏罪:承认自己的罪。(2)薄:轻视,看不上。顾:只是。相得:意思是互相投合,比喻相处得很好。徒:只是。【点睛】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个步骤: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参考译文汲黯,字长孺,是濮阳人。在孝景帝时做了太子洗马,因为人严正而使人敬畏。孝景帝驾崩,太子即位,汲黯做谒者。东越人互相攻打,皇上派汲黯去视察。汲黯还没到达那里,到了吴郡就回来了,报告说:“越人互相争斗本来是他们的风俗,不足以劳顿天子的使臣前往。”河内都发生火灾,连着烧及千余家,皇上派汲黯前往视察情况。汲黯回来报告说:“有人家着了火,由于住房密集,所以连带烧了,不必多忧。臣经过河南郡时,眼见当地贫民有万余家受到水灾、早灾的侵害,有的竟至于父子相食,我就便宜行事,凭所持的符节下令发放了河南郡官仓的储粮,娠济贫民。现在我请求缴还符节,请皇上治我假传圣旨的罪过。”皇上认为他贤能就免了罪,改任荥阳县令。汲黯耻于做县令(这么小的官职),就托病回家乡了。皇上听说后,就把他召回来任为中大夫。因为汲黯多次直速,不能久留宫内,改任东海郡太守。汲黯学习黄老学说,治理官府和处理民事,喜好清静,谨慎地选择郡丞和郡史来任用他们。他治理政事,只关注大事,不苛求细枝末节。汲黯多病,经常躺在内室里不出来。一年多时间,东海郡治理得非常好,人们都称赞他。皇上听说了,召见他,任命为主爵都尉,地位在九卿之列。汲黯做官,务求无为而治,宏扬大体,不拘泥文书法令。这个时候,太后的弟弟武安侯田蚧为丞相,年俸中二千石的高官来拜见,田蚧都不还礼。但是汲黯见田蚧时从不下拜,常常是拱拱手而已。这时天子正招求会做文章和尊崇儒学的天,皇上说我想如何如何,汲黯应答说:“陛下内心多欲望却表面上行仁义,怎么能效法唐虞之治呢!”皇上不说话,怒气冲冲,变了脸色下了朝。公卿大臣都为汲黯害怕。皇上退朝后,对左右的人说:“太过分了,汲黯太愚直了!”群臣中有人责备汲黯,汲黯说:“天子任命公卿等辅佐的大臣,难道让我们讨好奉承,把主上置于不义的境地吗?况且我已身在其位,纵使爱惜自己,那又怎能辱没朝廷呢!”大将军卫青入侍宫中,皇上曾坐在床边(一说蹲在厕所内)接见他。丞相公孙弘平时有事求见,皇上有时连帽子也不戴。至于汲黯进见,皇上不戴好帽子是不会接见他的。汲黯因犯小法被判罪,适逢皇上大赦,他仅遭免官。于是汲黯归隐于田园。过了几年,遇上国家改铸五铢钱,老百姓很多人私铸钱币,楚地尤其严重。皇上认为淮阳郡是通往楚地的交通要道,就征召汲黯任他为淮阳郡太守。汲黯对皇上说:“我常有狗病马病的,体力难以胜任太守之职的烦劳。我希望当中郎,出入宫禁之门,为您纠正过失,补救缺漏。这就是我的愿望。”皇上说:“你看不上淮阳郡太守这个职位吗?只因淮阳地方官民关系不融洽,我只好借助你的威望,请你躺在家中去治理吧。”汲黯治理郡务,一如往昔作风,淮阳郡政治清明起来。5、1.首联写严公自携酒馔来访,身份尊贵显赫;颔联赞扬严公不拘礼节礼贤下士;颈联作者自愧住处偏远寒酸;尾联写作者因自己没有什么可以款待严公内疚。2.①对严公屈尊来访的感激。②对严公征召自己出仕的婉言谢绝。③因自己住处偏远,家贫无法款待尊客的歉疚。④对草堂所处的清幽景色的自得和赞美。【解析】

1.该题考查学把握诗歌语言,理清诗歌思路的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领悟诗歌的情感。然后仔细审题,明确答题要求。本题要求考生简析全诗是如何围绕“枉驾”来展开的。考生要结合每一联的内容理解,看看该联是从如何写““枉驾”的。首联“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写严公自携酒馔来访,身份尊贵显赫;颔联“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赞扬严公不拘礼节礼贤下士;颈联“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写作者自愧住处偏远寒酸;尾联“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何有罄交欢”写作者为自己没有什么好招待严公而愧疚。2.该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主旨的理解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全诗,对诗歌有整体性的理解和把握,读懂诗歌写了什么,然后抓住诗句中的关键词句进行细细品读,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有时诗中还会有直接抒情的词句。诗中,诗人杜甫贫寒,又地处偏远,友人严公“枉驾”,这令诗人格外感激。“非关使者征求急,自识将军礼数宽”意思是严公携酒馔来访,足见严公礼数很周到,考虑很到位。结合注释③中,严武数度劝杜甫到自己幕府中任职。表明杜甫已多次拒绝,而“非关使者征求急”,意思是你此次前来应与使者征召之事无关,也就婉言谢绝了严公征召自己出仕。“地辟柴门迥”表明自己地处偏远,家境贫寒,表达为无法款待尊客的歉疚之情。“看弄渔舟移白日”表达诗人对草堂所处的清幽景色的自得和赞美。【点睛】理解诗歌的情感,首先要知道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有哪些。1、忧国伤时。有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的,有反映离乱的痛苦的,有同情人民的疾苦的,有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的。2、建功报国。有建功立业的渴望的,有保家卫国的决心的,有报国无门的悲伤的,有山河沦丧的痛苦的,有年华消逝,有壮志难酬的悲叹的,有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有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的。3、思乡怀人。有羁旅愁思的,有思亲念友的,有边关思乡的,有闺中怀人的,4、生活杂感。有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的,有昔胜今衰的感慨的,有借古讽今的情怀的,有青春易逝的伤感的,有仕途失意的苦闷,有告慰平生的喜悦。5、长亭送别。有依依不舍的留念,有情深意长的勉励。那么,在考场上,题量大,时间紧,如何才能快速的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切入:一、从题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许多古代诗歌,标题对文中的内容就有很明显的提示总括作用。二、从序言。有的序。三、从诗人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因而不能忽视。。三、从诗人。要知人论世。四、从诗句,这是最重要的依据。从全诗的角度理解诗中所写之事,运用的意象,描写的画面,所写的典故,以及直接抒情的词句来考虑。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恐年岁之不吾与则素湍绿潭艰难苦恨繁霜鬓绝胜烟柳满皇都赢得仓皇北顾士不可以不弘毅苟利国家生死以【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本题考查直接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己”“湍”“繁”“霜”“皇”“仓皇”“弘毅”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点睛】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7、①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平凡的世界》中孙少平的出场。先写学校取餐时的场景作为铺垫,又写出在蒙蒙细雨的灰沉沉的天空下出场的少平独自取“三等”餐的场景,与热闹的场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又细写少平身上满是补丁的衣服,取食黑面馍时露出的关节粗大的手。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少平的形象跃然纸上。作者先通过描绘一个场景,再由远景转到近景,细写少平取餐,其中并没有直接交代少平的出身和个性,但读者却能从出场的描写中看出一个贫寒又敏感的少年形象。②三羊开景泰,双燕舞春风。横批:羊年大吉理由:古汉语中“羊”同“祥”,吉祥之意;用于岁首祝福时,人们也常用“三羊”来代替“三阳”,把“三阳开泰”写成“三羊开泰”,乃取吉祥之意;根据泰卦的释义,“三阳开泰”的引申意思,则有好运即将降临之意。下联很好理解,春天来了,春燕飞舞,春天充满生机。③新春佳节,人们都全家团聚,他们却毅然出发;病魔袭来,人们都避之不及,他们却迎面出击。他们柔弱的身躯将担负天大的重任;他们天使的心灵将负起战士的使命。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明知前面危机四伏,却不顾一切向前冲,你们是时代的真英雄!每一个前线的医务人员们,都用生命履行着自己的医学信仰,他们迎难而上,不计报酬、无论生死。致敬这些逆行者们,一定要平安回来。【解析】

①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全面审清题意,明确题目中的各项要求,如写作范围、文体、主题、篇幅等。把握材料。大部分小作文为写作者提供了材料,要力求吃透材料,把握主旨,领悟内涵。这样才能使作文立意准、立意高。内容要精练。小说中人物的出场方式多种多样,例如疑窦陡生法,先声夺人法,金钩倒挂法,烘云托月法,欲扬先抑法等。首先要了解这五部小说中有关人物出场的情节,具体写出怎么出场,出场交代了哪些内容,然后抓住这一人物出场方式对性格塑造、主题表达、情节推进等方面的作用,谈出自己的看法。孙少平读高中的时候,家庭贫穷,心思细腻有敏感,对于穿着和心理的细节描写,充分展现了少平这时候的性格特征。②本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桃符”,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注意要求是春节的对联,内容和春节有关,并且要阐述理由,为什么选这幅对联,即这幅对联的寓意。③此题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发端于微博。利用微博写作微型文学作品,叫做微写作。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这个春节,有数以万计的工作人员坚守在疫情防控最前线,他们主动请缨,毅然选择走进这看不见敌人的战场。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里孤身上前,披上使命的外衣,成为这个时代的英雄。致敬每一位“最美的人”,表达对医护工作者的赞美与尊重。【点睛】①描写性的小作文往往要求描绘一个特定的场景、描写人物的某个生活片段等。要围绕中心描绘出最集中、最精彩的场景或人物生活片段,从而产生“特写镜头”般的效果,体现“精彩”二字。结构完整。小作文的特点是小,但一般结构都应是完整的,所以开头要明快,用一两句话引出话题或点明中心;结尾收束要迅速,或照应开头,或点明、深化中心。这样才能集中笔墨写好主要部分。②微写作,首先要有鲜明的主题;其次,要有清晰的条理,在注重展示单项能力的基础上处理好点面、详略的关系,避免“杂乱无章”;最后,语言要精练,杜绝废话。注意体裁特点。③对“微写作”大致有如下要求:结构紧凑,内容集中,思维敏捷,思路清晰,饶有新意;语言准确凝练,简明合理,论说有理,自然得体;针对具体情境,写作紧扣要求,符合题意;鼓励写作风格有多样性、创造性与个性,叙述、议论、抒情皆可,文体不限,诗歌亦可。8、比赛不仅比技能,更是道德、胸怀、风度的一种展示,只懂得比拼而不懂得尊重,只懂得利用规则而不懂得展示风度,比赛就有可能在不经意间滑向功利泥潭而不自知。而尊重对手、展示风度,并非标准的绅士礼仪般可以亦步亦趋地学到,更多时候,对比赛对手的尊重,对体育风度的展示,要靠日积月累来提升自己的素质。【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能力,微写作实际上是语言的应用能力,这类题首先要审清题干,根据题干的要求来写,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表达方式看,我们可以把微写作分为六大类:记叙类、描写类、说明类、议论类、应用类、抒情类。本题,选择第一题解答。材料是一则事件,事件的基本信息是“自行车手终点前爆胎步行对手刹车拒绝超越”。具体分析整个事件有几层推进:第一层是自行车手埃斯特万终点前爆胎步行;第二层是竞争对手纳瓦罗拒绝超越,刹车慢行,跟随其后;第三层是爆胎的埃斯特万获得铜牌,而纳瓦罗未获奖牌;第四层是纳瓦罗婉拒埃斯特万赠予的奖牌,并表示超越一个爆胎的对手取胜是不道德的。考生可以围绕参赛者的胸襟、气度、风度、道德等角度发表看法。首先指出,比赛不仅是能力的较量,更是道德的展示,接着讲道理论述,也可以正反对比论证,最后提出应该正确的做法,需要日积月累来提升自身的素质。【点睛】议论类微写作要求考生能够对某一事物、某种现象、某篇文章等发表评论或加以赏析。此类微写作一般先叙述现象或引用材料,然后明确论点,接着分析材料,用合适的论证方法,或举事例,或引名言,围绕现实和自身论述自己的观点。结尾再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强化中心,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应用类:此类微写作要了解其基本格式要求,如标题、称呼语、问候语、结束语、落款等,同时还要积累一定量的谦辞与敬辞,注意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9、【例文】自知.自信.自强漫漫人生路,要在风雨中铿锵前行,要在纷扰的变数中永不言败,必应有一套应对的智慧法宝。其中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人对待自我的态度。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古人云:“人贵有自知之明。”鸵鸟身重翅小,不妄想飞向蓝天;海豚无脚不徒劳爬上陆地。茫茫人海,芸芸众生,自知者能分施展自己的才华,成就一番事业;不自知者往往一念之间前功尽弃,贻人笑柄。韩信深知自己的价值绝不能与无赖等同,深知自己的兵韬武略当用于救助天下苍生,而不是与一个无赖斗气。大丈夫能屈能伸,有所为有所不为。正因为自知,他才能临磨难而不苟,愈挫而愈奋,最终,他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帮助刘邦平定天下。而马谡虽熟读兵书,深谙兵法,但他最大的悲剧就在于无知:对于自身的无知。没有了自知,便仅剩下了狂妄,“出师示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泪是洒给诸葛,而这憾却是马谡的“无知”所造成的啊!只有自知才能将自己的人生点染出亮丽的色彩。仅仅自知还远远不够,人还应当自信。正如毛泽东所说: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自知不是只盯着自己的短处,而是找到自己的长处,确定适合自己的人生之路。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因自信而闻名于世。他们坚信,自信是成功的源泉。诗人李白自信,他发出了“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浩叹,便有壮丽辉煌的诗章千古流传。巴尔扎克自信,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