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PMA 21-2024 生活饮用水中β-环柠檬醛等8种嗅味物质的测定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_第1页
T-BPMA 21-2024 生活饮用水中β-环柠檬醛等8种嗅味物质的测定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_第2页
T-BPMA 21-2024 生活饮用水中β-环柠檬醛等8种嗅味物质的测定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_第3页
T-BPMA 21-2024 生活饮用水中β-环柠檬醛等8种嗅味物质的测定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_第4页
T-BPMA 21-2024 生活饮用水中β-环柠檬醛等8种嗅味物质的测定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13.060CCSC51团体标准T/BPMA21—2024生活饮用水中β-环柠檬醛等8种嗅味物质的测定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Determinationof8odorantsincludingβ-cyclocitralindrinkingwater—Headspacesolidphasemicroextraction-gaschromatographytandemmassspectrometry2024-04-23发布2024-04-23实施北京预防医学会ⅠT/BPMA21—2024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提出。本文件由北京预防医学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北京市大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T/BPMA21—2024生活饮用水中β-环柠檬醛等8种嗅味物质的测定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1范围本文件描述了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法测定水中β-环柠檬醛、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2,4,6-三氯苯甲醚、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邻叔丁基苯酚和2-甲氧基-3,5-二甲基吡嗪8种嗅味物质的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生活饮用水和水源水中的β-环柠檬醛等8种嗅味物质的测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5750.2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第2部分:水样的采集与保存GB/T6682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原理样品中β-环柠檬醛等分析物经顶空固相微萃取富集,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内标法定量。5试剂和材料除非另有说明,均为分析纯试剂,实验用水为GB/T6682规定的一级水。5.1甲醇:色谱纯。5.2氯化钠:优级纯,经450℃烘烤2h后置于干燥器内备用。5.3硫代硫酸钠溶液(100g/L):称取10g硫代硫酸钠溶于纯水中,稀释至100mL。5.4标准物质:二甲基二硫醚、二甲基三硫醚、β-环柠檬醛、2,4,6-三氯苯甲醚、2-甲基异莰醇、土臭素、邻叔丁基苯酚和2-甲氧基-3,5-二甲基吡嗪,纯度≥95%,或使用有证标准物质(见附录A)。5.5内标标准物质:二甲基二硫醚-D6,纯度≥95%,或使用有证标准物质。5.6标准储备液:以甲醇(5.1)做溶剂配制成单一物质标准储备溶液,分析物浓度为100mg/L,在-20℃下避光保存期限为6个月。5.7标准中间液:用甲醇(5.1)将标准储备液(5.6)稀释成浓度为1.0mg/L的单一物质标准中间液,2T/BPMA21—2024在-20℃下避光保存期限为1个月。5.8标准混合使用液:将标准中间液(5.7)放至室温,用甲醇(5.1)或纯水将标准中间液稀释成50μg/L的标准混合使用液。标准混合使用液现配现用。5.9内标储备液:以甲醇(5.1)做溶剂配制成内标储备液,内标物浓度为100mg/L,在-20℃下避光保存期限为6个月。5.10内标中间液:用甲醇(5.1)将内标储备液(5.9)稀释成浓度为1.0mg/L的中间溶液,在-20℃下避光保存期限为1个月。5.11内标使用液:将内标中间液(5.10)放至室温,用纯水将内标中间液稀释成20μg/L的内标使用液。内标使用液现配现用。5.12氦气:纯度>99.999%。6仪器设备6.1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质谱仪配有电子轰击电离源(EI)。6.2色谱柱:中等极性色谱柱(60m×1.80μm×0.32mm)或其他等效色谱柱。6.3固相微萃取装置:具有自动振荡和加热控温模块。6.4固相微萃取萃取纤维:纤维涂层材质为85μmCarboxen/聚二甲基硅烷(CAR/PDMS)的萃取纤维,或其他等效涂层。第一次使用萃取纤维前,先将其老化,老化温度230℃~270℃,老化时间为1h。6.5顶空样品瓶:20mL,棕色。6.6采样瓶:100mL棕色旋盖玻璃瓶。注:本实验过程中玻璃器皿使用前均在450℃的马弗炉中烘烤2h,以确保去除背景有机物的干扰。6.7分析天平:精度0.1mg。7样品7.1样品采集按照GB/T5750.2的相关规定采集样品,每批次采集平行双样。采样时,取水至满瓶,瓶中不可有气泡。对于含余氯的样品,采样时先加入硫代硫酸钠[每100mL添加0.1mL硫代硫酸钠溶液(5.3)]。7.2样品保存样品采集后,在4℃下避光保存,24h内完成分析测定。7.3样品制备在顶空样品瓶(6.5)中依次加入3.0g氯化钠(5.2)、10.0mL待测样品和50.0μL内标使用液(5.11),旋紧瓶盖。8试验步骤8.1仪器条件8.1.1顶空固相微萃取参考条件将样品放在固相微萃取样品盘中,在萃取温度65℃、搅拌速度400r/min条件下吸附萃取。萃取3T/BPMA21—202430min后,将萃取纤维插入气相色谱进样口,在250℃下解吸5min。8.1.2气相色谱参考条件中等极性色谱柱(60m×1.80μm×0.32mm);进样口温度250℃;升温程序:起始温度40℃,保持2min,以10℃/min升至260℃,保持16min,不分流进样;柱流量2.00mL/min。8.1.3质谱参考条件EI源,电离电压70eV;柱头压50kPa;离子源温度:230℃;采用多离子反应监测模式,8种分析物及内标物质谱参数见表1。表18种分析物及内标物质谱参数物质名称保留时间/min定量离子(m/z)碰撞能/V参考离子1(m/z)碰撞能/V参考离子2(m/z)碰撞电压/V二甲基二硫醚-D6100>821282>6412100>669二甲基二硫醚13.0394>791594>61994>6427二甲基三硫醚18.03126>791879>6418126>6162-甲氧基-3,5-二甲基吡嗪138>1206138>1099120>52212-甲基异莰醇21.9995>671595>5518108>9312β-环柠檬醛22.48137>1096152>1379152>1236邻叔丁基苯酚23.31135>10712107>7718150>13592,4,6-三氯苯甲醚23.93195>16618197>16918210>19412土臭素25.60112>9712112>8312112>69218.2校准8.2.1校准曲线用纯水稀释标准混合使用液(5.8),配制6个不同浓度梯度的8种分析物溶液。其中,β-环柠檬醛配制10ng/L、20ng/L、40ng/L、100ng/L、200ng/L及500ng/L的标准溶液,其他7种分析物配制5ng/L、10ng/L、20ng/L、50ng/L、100ng/L及250ng/L的标准溶液。在优化的最佳条件下测定标准曲线。采用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以校正和消除由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内标物选为二甲基二硫醚-D6,添加浓度为100ng/L。以标准系列溶液中分析物浓度为横坐标,以目标分析物定量离子峰面积和内标物定量离子峰面积比值为纵坐标,建立校准曲线。8.2.2标准色谱图在气相色谱/质谱条件下,8种分析物及内标物色谱图见图1。4T/BPMA21—2024标引序号说明:1—二甲基二硫醚-D6;2—二甲基二硫醚;3—二甲基三硫醚;4—2-甲氧基-3,5-二甲基吡嗪;5—2-甲基异莰醇;6—β-环柠檬醛;7—邻叔丁基苯酚;8—2,4,6-三氯苯甲醚;9—土臭素。图18种分析物及内标物色谱图9试验数据处理9.1定性测定根据样品中分析物的保留时间以及不同离子丰度定性。样品中目标分析物的保留时间与校准曲线中相应分析物的保留时间相对偏差应在±0.1min之内。将样品中目标分析物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与校准曲线中相近浓度点相应目标分析物定性离子的相对丰度进行比较,最大允许偏差不超过表2中规定的范围时,可判定为样品中存在相应的目标分析物。表2定性离子相对丰度的最大允许偏差相对离子丰度/%>5020~5010~20≤10允许相对偏差/%±20±25±30±509.2定量测定以多反应监测模式方式采集数据,内标法定量。样品中分析物的浓度按照公式(1)进行计算。ci=(Ai/Ais-ai)×cis/bi…………(1)5T/BPMA21—2024式中:ci—样品中分析物的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升(ng/L);Ai—目标分析物峰面积;Ais—内标物峰面积;ai—校准曲线的截距;cis—样品中内标物的质量浓度,单位为纳克每升(ng/L);bi—校准曲线的斜率。测定结果以ng/L表示,当测定结果<10.0ng/L时,保留2位有效数字;当测定结果≥10.0ng/L时,保留3位有效数字。10精密度和准确度质量浓度为10ng/L时,8种分析物的回收率范围为63%~12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6%~20%;质量浓度为50ng/L时,8种分析物的回收率范围为74%~11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7%~16%;质量浓度为250ng/L时,8种分析物的回收率范围为80%~12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8%~18%。11检出限8种分析物的方法检出限为:β-环柠檬醛,1.1ng/L;二甲基二硫醚,1.3ng/L;二甲基三硫醚,0.9ng/L;2,4,6-三氯苯甲醚,1.5ng/L;2-甲基异莰醇,0.2ng/L;土臭素,0.2ng/L;邻叔丁基苯酚,1.4ng/L;2-甲氧基-3,5-二甲基吡嗪,1.2ng/L。12质量控制按照附录B执行。6T/BPMA21—2024附录A(资料性)8种嗅味物质及内标物信息表A.1给出了8种嗅味物质及内标物信息。表A.18种嗅味物质及内标物信息编号中文名称英文名称CAS号相对分子质量分子式1二甲基二硫醚DimethyldisulfideC2H6S22二甲基三硫醚DimethyltrisulfideC2H6S33β-环柠檬醛β-CyclocitralC10H16O42,4,6-三氯苯甲醚2,4,6-trichloroanisole87-40-1C7H5Cl3O52-甲基异莰醇C11H20O6土臭素GeosminC12H22O7邻叔丁基苯酚2-tert-Butylphenol88-18-6C10H14O82-甲氧基-3,5-二甲基吡嗪2-Methoxy-3,5-dimethylpyrazineC7H10N2O9二甲基二硫醚-D6Dimethyldisulfide-d6C2D6S27T/BPMA21—2024附录B(规范性)B.1萃取纤维检验新的萃取纤维使用前,应做标准曲线及平行性检查,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批量样品测定时萃取纤维应每周或每30个样品做相应质量控制检查(样品检查浓度可按4倍方法检测限设定),以评价萃取纤维的萃取效率,如无法达到效果,应丢弃该萃取纤维。B.2空白分析样品分析前,应做空白分析,以检查其是否受到污染;分析完高浓度样品后也应做空白分析,空白浓度应低于方法检测限。B.3校准曲线校准曲线的相关系数应≥0.995,浓度范围内相对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偏差应≤20%,否则应重新绘制校准曲线。根据公式(B.1)计算响应因子:RF=Aicis/Aisc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