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1页
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2页
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3页
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4页
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3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学生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1小题,17分)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我昨天刚握过世界女子壁球冠军的手,她把她的微生物组传给我,现在我又把它传给了你。”吉尔伯特一边说,一边和我握手。“凭借这双手我就能变成壁球‘高手’了吗?”我问道。“只是右手而已,”他说,“如果你是左撇子的话,我只好说声抱歉啦。”我们与猎狗、大象和獾一样,会把细菌的气味释放到周围的空气中,其实我们也释放了细菌本身。我们所有人都在不断地向外界将撒自己的微生物。坐在吉尔伯特的车上,我会把微生物留在半座上。现在我靠在他的厨房料理台上,在上面留下了微生物,其中写满了我的信息。为了分析这些信息,吉尔伯特最近擦拭了家里的开关、把手、厨房料理台、卧室地板。他的研究团队招募并培训了六组家庭。这项名为“家庭微生物组计划”的研究表明,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独特的微生物组,这些微生物来自其家庭中的每个人。人们手上的微生物会附着在开关和把手上,脚上的微生物会覆满地板,皮肤里的微生物则蹭上了厨房台面。所有这一切都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其中三名志愿者在研究过程中变更了往处,而他们的新住所也迅速有了老房子里的微生物特征,即使换到了酒店房间也是如此。在进入新地方的24小时内,我们自己的微生物便覆盖了这个地方,使其成为自身的映射。当别人试图让你觉得“宾至如归”时,人们真的都没有什么自主权,因为微生物会首先帮我们制造一个“家”。我们也会改变室友身上的微生物。吉尔伯特的团队发现,同居一家的不同人,彼此之间所分享的微生物要多于分开居住的人,而一对夫妇在微生物层面也更相似。如果家里养狗的话,微生物之间的连接还会增强。狗把微生物从户外带入室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更大的物种库,丰富了家庭微生物组。他们做了一个实验:把这些与狗相关的尘埃中的微生物喂给小鼠,发现这些啮齿动物变得对各种过敏原都不那么敏感。这些灰尘大餐让小鼠的肠道增加了一百多种细菌,且其中至少有一种可以保护小鼠免受过敏原侵害。团队中的生态学家杰西卡•格林对漂浮在医院普通病房内的微生物进行了研究。“我原本以为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是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群落中的‘子集’,”他说,“然而’,真相让我大吃一惊。二者之间很少甚至没有重叠的部分,室外空气中充满了来自植物和土壤的无害微生物,室内空气中则含有大量不成此例的潜在病原体,主要来自患者的口腔和皮肤。”可以说,患者把自己浸泡在了“自己的有害微生物汤”里,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佳方式很简单:开窗通风。新鲜空气会带来无害的环境微生物,占据病原体的生存空间。但是医院特意把微生物引入病房的想法与我们惯常认为的保持医院活净存在矛盾。我们一直试图从建筑物和公共空间中排除微生物,但也许是时候欢迎它们光临了。2014年,格林的团队参观了一栋闪亮而崭新的大学建筑,他们从教室、办公室、卫生间等300个场所收集灰尘样本。分析表明,许多设计会影响灰尘中的微生物,比如房间的大小、房间之间的联通关系、被占用的频率、通风方式等。几乎每种建筑设计选择都会影响建筑物中的微生物生态,从而影响居住者的微生物生态。或者正如温斯顿•丘吉尔说过的:“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也塑造了我们。”格林认为,通过“生物信息化设计”可以控制这个过程。同样,我们可以在其他领域看到类似的实践。农民可以在田垄边缘种一排野花,从而增加授粉昆虫的数量。格林希望找到类似的建筑设计窍门,从而提高有益微生物的多样性。吉尔伯特同意格林的想法,而他有着更宏伟的计划。他想在建筑物内“播种”细菌,而不是直接喷洒或涂抹在墙壁上。他在建筑师赞助的几件作品中精心设计了新风系统,使流经它们的空气会穿过一面种满绿植的墙壁,绿植捆满了微生物小球,小球上密密麻麻地分布着微小的裂缝和凹点。这些小球在充满有益细菌并能滋养细菌的营养液内浸泡过:这不仅是一道养眼的景观,同时也可以过滤空气。另外最重要的是,他还组织了地球微生物组计划。该团队正在接触研究海洋、草原、洪泛区的科学拿,试图说服他们共享样本和数据。团队的终极目标是通过给定温度、植被、风速和光照条件等基本变量来预测生活在某个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种类。他们最近甚至到白宫请愿,希望推动各方的协调,促成不同领域间科学家的合作,能开发出用于微生物组研究的更好的工具。是时候思考微生物应用的更大的图景了!参与研究的家庭已经同意让研究人员擦拭他们的房子;水族馆的经理能够像关心他们的宝贝海豚一样,关心水族箱中的隐形生命;医院也在认真考虑往墙壁上添加,而不是消灭微生物;建筑师和官员可以在品尝高级料理的同时,讨论粪便移植的话题……人们迎来了新时代的开端,大家终于准备好去拥抱这个充满微生物的世界!(摘编自埃德•扬《我包罗万象》,郑李译)(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微生物会首先帮我们制造一个‘家’”、指的是在我们的心理适应新住所之前,我们携带的微生物已经先行占领了这个新的住所。B.“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是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群落中的‘子集’”,指户外空气的微生物群落中包含了家家户户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C.“通过‘生物信息化设计’可以控制这个过程”,指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改造建筑物的形态来增加室内微生物的数,提高其多样性。D.“他想在建筑物内‘播种’细菌”,指的是让空气穿过微生物小球,利用小球上密密麻麻的微小的裂缝和凹点来吸附污染物,过滤空气。(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拥有与其他成员相同的微生物组。B.医院特意设法把微生物引入病房的想法其实是不正确的。C.接触更广泛的微生物可以有效抑制人体自身过敏性炎症。D.养宠物的家庭比不养宠物的家庭拥有更多的微生物物种。(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微生物应用更大的图景”的一项是A.应用于司法领域:通过提取嫌疑人留下的微生物痕迹对他们进行追踪和抓捕。B.应用于生活领域:通过开窗通风来减少教室内的潜在病原体,保障师生健康。C.应用于医疗领域:通过增加或者减少体内的微生物种类来提高人类健康水平。D.应用于建筑领域:通过改变建筑物的设计来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微生物生态。(4)如图的图表梳理了吉尔伯特研究团队的研究计划及其目的,请补写完整。计划部分不超过10个字,目的部分不超过20个字。(5)为保证传播知识的准确科学,表达应做到严谨客观。而本文以对话开篇,以抒情笔调结尾,这样处理是否合适?请简要分析。(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张桂梅1.名字的波折回忆是一种重逢。我们就用长焦距镜头去追寻你的背影,与你生命的起点和轨迹相逢吧。你的出生地在牡丹江市郊一个美丽的屯子里。在那片辽阔的平原上,到处盛开着野玫瑰,花的芳香弥漫在黑土地上。祖先称此地为“赤玫火笼”,大意是野玫瑰花开得像火一样艳丽和旺盛。你并非生来就卓尔不群,更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和书香的遗传基因。你出生在一个农耕世家,四个姐姐你一口米汤、我一口包谷饼地喂你,你竟然顽强地活了下来。你那时细细的脖子,大大的脑袋,整天噘着小嘴巴,活脱脱一个“小萝卜头”。该起个名字报户口了。爸爸在院子里望着田野上盛开的玫瑰说:“就叫玫瑰吧。”姐姐去报户口,管户籍的同志竟不会写“玫瑰”两个字,便说:“改叫‘桂梅’行不?这两个字我会写。”2.死而复生昏迷11天后,你睁开眼睛,喊出口的第一声就是“疼”。一个月后,生命的活力才逐渐恢复。你想下床走走,当姐姐把你扶下床时,你的腿不听使唤,软软的,站不起来。你又躺回床上,心生怨恨和恐惧,声嘶力竭地问爸爸:“为什么要救我这个废人啊?”原来腰部穿刺的那个针眼不仅发炎,还生了蛆,难怪你总觉得腰部又疼又痒。医生看后说:“得把蛆挑出来。忍耐一下吧,听说你还是一个小江姐呢!”医生的这种激励还真管用,在往外挑蛆和清洗上药的过程中,你没哼一声。这场大病,使你开始思索你的一生该怎么度过,你开始有了自己的观点:不能全依赖别人。同学们来家看你,你们笑作一团,唱作一团。他们走后,你便下地锻炼走路。第一次下炕,你倒在地上,爬不起来,等爸爸回来才把你抱回炕上……3.老师的责任你的责任心是从一位美丽女老师身上学到的。有一次学校组织夏游,大家正吃着东西,忽然听到一声尖叫,一条蛇钻进了一个女同学的裤腿里。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这位美丽的老师,伸手就把蛇拽了出来,用力甩出很远很远。蛇甩出去了,她却被吓昏了过去。几位男老师把她背下了山,送进了医院。你想,一个美丽的柔弱的老师,她怕蛇,但为了她的学生,竟然表现出如此的勇敢精神,这与母爱有什么区别?她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平时胆小如鼠,看见毛毛虫都会被吓晕。在医院,有人问她为什么会这么做,她只是淡淡地说:“这是老师的责任。”一个人一生会学懂很多词语,“责任”二字,在那时候便播入你的心田。4.死神又来敲门1997年12月八,你腹痛难忍,去医院复查,被告知肿瘤复发。诊断书也是一份死亡通知书。你忽然觉得活着好累好累。你不是超人,不是伟人,你只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女人。你在这个世界上已无牵挂,你不想再坚持了。你回到家从包里找出一个本子,摸出笔,开始疯狂地书写。从幼年、少年、青年,到遇到丈夫,到拥有的那些幸福日子,到丈夫丢下你让你孤独地生活,到你全身心地对学生的付出,到华坪县委县政府领导对你的关心。你边哭边写,像在写一篇无限长的遗书。哭了一晚上,写了一晚上,迎着旭日,身心俱疲的你终于放松了下来。你“审判”了自己!你的思绪回归现实:你学生的学习成绩刚有起色,难道你就要离开他们吗?你舍不得那些来自贫困山区、与你朝夕相处并有了超越血缘之情的孩子们。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如果不能考出去,她们只能重返大山,重复她们父辈的宿命。你要用自己生命最后的烛光,照亮他们精彩的明天。你要尽全力抗拒死神对你的绑架。5.你的“特效药”你是华坪县中医院最不守规则的病人。如果有课,你拔下针头就跑回学校;没有课时,你才回医院打针。这样跑来跑去,控制不住肿瘤的生长。为了不浪费国家的钱,你干脆放弃了治疗。你的学生们哭了。孩子们说:“是我们把老师累病的!听老师讲第一节课时,老师是那么年轻,可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了……”你说:“同学们,老师不会死的,也决不会离开你们,请相信老师。”可爱的孩子们唤回了你的信心,她们是你的“特效药”。你决心在有生之年,加倍地爱护他们。放假不回家的学生没有水喝,你便自己掏钱去附近的一家饭店买开水。一暖水瓶收1元钱。当饭店的老板知道你每天买水是给学生喝,就降到5角钱一瓶,最后干脆不收钱了。学习方面,你从不看重分数多少,只要她们尽力学就行。课间放音乐,讲课前唱一首歌,提倡讲普通话,让她们多读多写,引导她们带着感情放声朗读,把自己的情感糅进课文描绘的画面之中。一个苗族学生,看起书来废寝忘食,你就盯着她吃饭,盯着她喝水,盯着她睡觉,劝她:“孩子,要科学地安排学习时间,失去了健康就什么也学不成了。“老师,有你做榜样,我精力充沛得很。”考试结束,全县1000多名考生,她考了第二名。你身带疾病站在讲台上,成为学生们崇拜的“旗帜”,你的每一堂课,都是学生们励志的军号声。(摘编自李延国、王秀丽的报告文学《张桂梅》)(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用词讲究,开篇先用“重逢”,然后用“相逢”,一词之差,是因为针对的对象不同。“重逢”的对象是作者,“相逢”的对象是张桂梅。B.张桂梅虽然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但依旧被父亲寄予厚望,赋予她象征旺盛的“玫瑰”之名,可惜最后被管户籍的同志改成了“桂梅”。C.文章取材注重典型性,不仅有典型事例,也有典型细节,后者如张桂梅自费给学生们买水喝,同时还通过饭店老板反衬了张桂梅的奉献。D.作者手执“摄像机”带着读者穿越时空,见证了张桂梅的生活中亲人、老师以及困苦、疾病如何一步步造就了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2)关于文中第四节“死神又来敲门”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张桂梅忍受着病痛之苦,接受了种种磨难,她也曾孤独软弱想要放弃,最终她通过“审判”自己走出困境,这都是文学性的体现。B.张桂梅是时代楷模,而在作者笔下,她首先是个普通人,有笑有泪、有爱有恨,刻画没有拔高没有夸张,这体现了报告文学的真实性。C.这部分生动刻画了一个鲜活而丰满的张桂梅形象,凸显了她思想感情的升华,这奠定了她跨越生死、以生命办学的思想基础。D.“要尽全力抗拒死神对你的绑架”一句表现了张桂梅的斗志,这与后文“老师不会死的,也决不会离开你们”形成了巧妙的呼应。(3)“桂兮梅兮,国之芬芳。”这是作者为《张桂梅》这部报告文学写的题记,请结合选文内容赏析其妙处。(4)这篇报告文学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文,完成各题。汉诸葛亮闻曹休败,魏兵东下,关中虚弱,欲出兵击魏,群臣多以为疑。亮上言于汉主曰:“先帝深虑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五月渡泸,深入不毛,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全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也,而议者以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计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曹操智计殊绝于人,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复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邓铜等七十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虚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支久,此臣之未解六也。昔先帝败军于楚,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节选自《资治通鉴•魏纪三》)(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以A先B帝C之D明E量F臣G之H才I固J知K臣L伐M贼N才O弱P敌Q强(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高帝,即文中的“先帝”,指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汉昭烈帝刘备,即后主刘禅之父。B.江东,长江下游段为西南往东北走向,故将其以东的江南地区称为江东,又称江右。C.伪,指非法的,非正统的,与李密的《陈情表》中“少仕伪朝”的“伪”字意思相同。D.拊手,即拍手,此处表达的情感与《孔雀东南飞》中“阿母大拊掌”的“拊掌”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曹休作战大败而归,曹魏率其军队开赴东方,诸葛亮认为此时曹魏关中一带的兵力空虚,于是向汉后主刘禅进言,主张出兵关中。B.刘备虑事深远,认为蜀汉不能长久割据一隅,讨伐曾魏可能失败,但若不伐,结局依然是灭亡,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进攻放手一搏。C.诸葛亮分条阐明出师北伐的紧迫性,原因之一就是蜀汉的精英将领一年之内纷纷殒亡,此后将损失三分之二的州郡,这对蜀汉十分不利。D.诸葛亮谦逊地认为,自己比不上汉代的张良、陈平,比不上智慧谋略高超的曹操,蜀国也力量薄弱,如今能做的就是抓住机会,尽力而为。(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②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至于成败,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5)诸葛亮为什么要在给后主的进言中提到刘繇、王朗之事?请简要分析其原因。(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宿杜城亡友李羽处士故墅温庭筠柳不成丝草带烟,海槎①东去鹤归天。愁肠断处春何限,病眼开时月正圆。花若有情还怅望,水应无事莫潺潺。终知此恨销难尽,辜负南华第二篇②。【注】①海槎:神话传说中能往来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竹木筏。②南华第二篇,即庄子的《齐物论》,阐述了符生死夭寿、是非得失之理。(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交代了地点、事件及朋友的姓名、身份,“故墅”二字表明这是一首悼亡诗。B.首联第二句“鹤归天”三字以鹤喻友,以所见白鹤直飞天空之景暗指朋友仙逝。C.颈联以物写人、写花之有情惆怅伤感与水之无情潺湲流淌,一正一反对比鲜明。D.诗人虽然用庄子“齐死生”的观念劝慰自己,但终究难以消除内心的无限悲情。(2)本诗“病眼开时月正圆”与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明月夜,短松冈”句在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两句以钉子数量与粮食作比,突出了秦王的纷奢。(2)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以白绸和箭头为喻,生动描写山水美景的两句是:“,。”(3)“草”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诗人常用以表情达意。比如“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类似诗句还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7分)6.(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是一部以歌颂女儿美和伤悼女儿悲为最高主题的小说。金陵十二钗是其中的十二位女性人物,是经典艺术群像。太虚幻境薄命司以十二为一组将贾府女子分为上、中、下三等,编成正、副、又副三册。正册便为金陵十二钗,册中有图画有判词,但无有名姓。请分别指出以下判词是哪一位女性的判词,并从中任选一位结合判词内容说明判断依据。①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②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1)两个人物分别是①,②。(2)判断依据:。(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7.(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近年来,我们一直被灌输着这样一种观念:使用环保材质的购物袋是在保护环境,而使用不可降解材质的塑料袋则为破坏环境。许多城市本着这一理念,(),不少商家因此停止了塑料袋的供应,或者给塑料袋标上价格,但实际上①_______,所谓的环保袋对环境的危害,()。塑料袋虽然不易降解,但是制造和运输所需资源很少。塑料袋的碳排放量、废弃物产生量和副产物量都低于棉布袋或纸袋。塑料袋并非真的是一次性物品,它同一般购物袋一样,(),而且价格低廉,这也许就是塑料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原因。而环保袋其实也会②_______。使用“环保袋”本来是为了减少日益严重的垃圾污染,但似乎反而帮了倒忙,因为很多消费者将环保袋当成一次性用品,这就违背了设计者的初衷;还有,许多环保袋甚至没怎么用过就被随意丢弃,马路边上、垃圾箱中、绿化带里,③_______,这也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1)请在文中括号里朴写恰当的语句,使它与上下文语意连贯、内容贴切,整段文字结构完整、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请简要概括第二、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对偶句,每句不超过10个字。四、作文(两题选做其一,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马克•吐温认为,创新需要一点,“异想天开”的尝试;米丘林则认为,在创造家的事业中,每一步都要脚踏实地,而不是“异想天开”。你如何看待上述说法?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张桂梅》使我们联想到了泰戈尔的诗句“世界吻我以痛,我却报之以歌”。张桂梅出身农耕之家,并非卓尔不群,一生历经磨难,死神多次敲门,但她从尘埃中抬起头来,不屈不挠。最终以怒放的生命向世界表达了倔强,谱写了一曲感人的生命之歌。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的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1小题,17分)1.【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精确把握重要信息,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说法的辨析能力。解答时,学生要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3)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明确观点,理解选项中的论据,再结合选项比对判断。(4)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文章思路并补写相应句子的能力。解答时,要筛选相关的信息,再结合题目要求概括作答。(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科普文运用对话和抒情手法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科普文的特点,再结合文本信息分析作答。【解答】(1)A.正确。B.“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群落是室外空气中微生物群落中的‘子集’”,指的是户外空气中微生物群落中包含医院普通病房室内空气中的微生物,并不是指一般人家的住宅内。C.以偏概全。“这个过程”指前文丘吉尔所说“建筑也塑造了我们”的过程,“通过‘生物信息化设计’可以控制这个过程”,指的是我们可以通过设计改造建筑物从而提高室内有益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而影响我们自身微生物生态。D.“利用小球上密密麻麻的微小的裂缝和凹点来吸附污染物”错误,应是利用微生物来过滤空气。故选A。(2)A.“相同的”错误,由“吉尔伯特的团队发现,同居一家的不同人,彼此之间所分享的微生物要多于分开居住的人,而一对夫妇在微生物层面也更相似”可知,应为“相似”。B.依据原文“医院特意把微生物引入病房的想法与我们惯常认为的保持医院卫生存在矛盾”,并不意味着医院的这种做法错误。C.“抑制过敏性炎症”只是在小鼠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人类。D.正确。故选D。(3)B.“通过开窗通风来减少教室内的潜在病原体”是已经实现的应用图景,不是“更大的图景”。故选B。(4))①处,由“2014年,格林的团队参观了一栋闪亮而崭新的大学建筑……通过‘生物信息化设计’可以控制这个过程”可知,此处可填“建筑物微生物计划”;②处,由“医院特意把微生物引入病房的想法与我们惯常认为的保持医院活净存在矛盾。我们一直试图从建筑物和公共空间中排除微生物,但也许是时候欢迎它们光临了”可知,此处可填“将无害微生物引入普通病房,助力患者康复”;③处,由“格林希望找到类似的建筑设计窍门,从而提高有益微生物的多样性”可知,此处可填“通过建筑设计,提高有益微生物多样性”;④处,由“他们最近甚至到白宫请愿,希望推动各方的协调,促成不同领域间科学家的合作,能开发出用于微生物组研究的更好的工具”可知,此处可填“促成科学家合作,预测生态系统微生物”。(5)恰当。因为科普作品传播知识,既要科学严谨,也要生动通俗。由“我们与猎狗、大象和獾一样……他的研究团队招募并培训了六组家庭”可知,文章开篇以吉尔伯特和“我”开玩笑开头,是为了引出“我们会向周围释放自身携带的微生物”的观点,以人物幽默风趣的对话形式开篇,可以激发读者阅读兴趣,使科普文的语言生动通俗;由“参与研究的家庭已经同意让研究人员擦拭他们的房子;水族馆的经理能够像关心他们的宝贝海豚一样,关心水族箱中的隐形生命;医院也在认真考虑往墙壁上添加,而不是消灭微生物;建筑师和官员可以在品尝高级料理的同时,讨论粪便移植的话题……人们迎来了新时代的开端,大家终于准备好去拥抱这个充满微生物的世界”可知,结尾热切展望了微生物应用的更大的图景,采用抒情笔调结尾,能感染读者,引发读者的共鸣。答案:(1)A(2)D(3)B(4)①建筑物微生物计划②将无害微生物引入普通病房,助力患者康复③通过建筑设计,提高有益微生物多样性④促成科学家合作,预测生态系统微生物。(5)恰当。①科普作品传播知识,既要科学严谨,也要生动通俗;②开头的对话描写,借吉尔伯特和我开玩笑,传达了“我们会向周围释放自身携带的微生物”的观点,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可激发读者阅读兴趣;③结尾运用抒情笔调,热切展望了微生物应用的更大的图景,能感染读者,引发共鸣。(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1小题,18分)2.【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时,要了解文本内容,明确艺术特色,再判断选择。(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文本内容分析的辨析能力。解答时,要理解相关的内容,再判断选择。(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艺术效果的能力。解答时,可以从修辞、用词、人物、主题等角度分析作答。(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题目要求,再结合文本内容分析作答。【解答】(1)A.“‘重逢’的对象是作者,‘相逢’的对象是张桂梅”错误。“重逢”针对对象是张桂梅,“相逢”针对对象是张桂梅与读者。B.“被父亲寄予厚望”无中生有,父亲为她起名很随意,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见到玫瑰,随口而起,玫瑰也不仅仅象征旺盛。C.“张桂梅自费给学生们买水喝”是典型事例,不是细节;另外,“反衬”也错,饭店老板由开水1元到5角到免费,是以周围人态度的变化侧面烘托张桂梅的奉献精神感人至深。D.正确。故选D。(2)A.“都是文学性的体现”错。既有真实性的体现,也有文学性的体现。故选A。(3)①“兮”字有咏叹意味,“桂兮梅兮”以“兮”字置于主人公名字之后,增强抒情性,表现对张桂梅的赞扬之情。②将主人公名字拆开,各缀一“兮”字,突出张桂梅不仅具有对学生和教育的无比热爱之情,还有如梅花般面对疾病和磨难的坚韧顽强。③花之“芬芳”象征(比喻)张桂梅用生命办学、爱教育爱学生的美好情怀;用“国”修饰“芬芳”,高度评价张桂梅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举国盛赞的。④“桂兮梅兮,国之芬芳。”不仅富有文学色彩,而且用语凝练,形象地概括了主人公的精神品格,突出了报告文学的主题。(4)“你的出生地在牡丹江市郊一个美丽的屯子里”“你并非生来就卓尔不群,更没有显赫的家庭背景和书香的遗传基因。你出生在一个农耕世家……”“你想下床走走,当姐姐把你扶下床时,你的腿不听使唤,软软的,站不起来。你又躺回床上……”“这场大病,使你开始思索你的一生该怎么度过,你开始有了自己的观点……”“你的责任心是从一位美丽女老师身上学到的”“1997年12月,你腹痛难忍,去医院复查,被告知肿瘤复发”“你的思绪回归现实”“你是华坪县中医院最不守规则的病人”“你身带疾病站在讲台上,成为学生们崇拜的‘旗帜’,你的每一堂课,都是学生们励志的军号声”,文章通篇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有强烈的对话性和抒情性,表达亲切,感人,同时有助于走进人物内心,容易产生情感共鸣。“你不是超人,不是伟人,你只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女人”“你要用自己生命最后的烛光,照亮他们精彩的明天。你要尽全力抗拒死神对你的绑架”,文章在叙述中时时插入直接抒情。如强烈的敬佩、感动之情喷涌而出,深深打动读者。“你身带疾病站在讲台上,成为学生们崇拜的‘旗帜’,你的每一堂课,都是学生们励志的军号声”则是采用比喻的修辞,把张桂梅比喻为学生们崇拜的“旗帜”,把张桂梅的课堂比喻成“学生们励志的军号声”,表达了对张桂梅个人魅力的赞美。③选择典型事例(细节、语言)来抒发情感。如“你倒在地上,爬不起来,等爸爸回来才把你抱回炕上……”的细节饱含作者的怜惜之情,如“是我们把老师累病的!听老师讲第一节课时,老师是那么年轻,可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了……”表达了对张桂梅的感激和赞美之情。答案:(1)D(2)A(3)①“兮”字有咏叹意味,以“兮”字置于主人公名字之后,增强抒情性,表现对张桂梅的赞扬之情。②将主人公名字拆开,各缀一“兮”字,突出张桂梅的两大品质:对学生和教育的无比热爱,面对疾病和磨难的坚韧顽强。③梅花桂花,芬芳无比,象征(比喻)张桂梅用生命办学、爱教育爱学生的美好情怀;用“国”修饰“芬芳”,高度评价张桂梅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举国盛赞的。④凝练而形象地概括了主人公的精神品格,突出了报告文学的主题。(4)①通篇采用第二人称“你”来叙述,有强烈的对话性和抒情性。用“你”显得更加亲切,感人,同时有助于走进人物内心(有助于与人物进行一种精神的对话),容易产生情感共鸣。②叙述中时时插入直接抒情。如“你不是超人,不是伟人,你只是一个平凡的孤独的女人。”强烈的敬佩、感动之情喷涌而出,深深打动读者。(比喻。如把张桂梅比喻为学生们崇拜的“旗帜”,把张桂梅的课堂比喻成“学生们励志的军号声”,表达了对张桂梅个人魅力的赞美。)③选择典型事例(细节、语言)来抒发情感。如张桂梅锻炼走路时“你倒在地上,爬不起来,等爸爸回来才把你抱回炕上……”的细节饱含作者的怜惜之情。如孩子们说:“是我们把老师累病的!听老师讲第一节课时,老师是那么年轻,可现在变成这个样子了……”表达了对张桂梅的感激和赞美之情。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与一词多义,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以先帝之明”大意是“凭借着先帝的英明”,表意完整,其后断开;“量臣之才”指“衡量我的才干”,句意完整,其后断开;“知”的宾语是“伐贼才”,“才”后断开,综上需要加句读的三处为EIN。译文:凭着先帝的英明,衡量我的才干,本来了解我讨伐敌人的能力不足而敌人强大。(2)A.“高帝”指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尊号“高皇帝”,庙号“汉太祖”。B.“江东”又称为“江左”,而非“江右”。D.“曹操拊手”是曹操看到刘备在楚地战败而拍手高兴,“阿母大拊掌”是母亲看到刘兰芝突然返回娘家表示惊异。故选:C。(3)C.“此后数年蜀地将损失三分之二的州郡”错,从原文“然丧赵云、邓铜等七十馀人,此皆数十年之内,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来看,三分之二指将领。故选:C。(4)①适:刚刚;务:竭力;乘:趁着。译文:如今敌人刚刚在西面疲惫不堪,又竭力在东方作战,按照兵法要趁着敌人疲劳进攻,此时正是进攻的时机。②明:见识;逆睹:预见;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判断句。译文:我恭敬谨慎地为国家竭尽心力,直到死为止,至于成功还是失败,那不是我的见识所能预先看到的了。(5)原文说到“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大意是“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谈论安危商讨计策,今年不打仗,明年不征伐,使得孙策安然地强大起来,以致于吞并了江东,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二点”,刘繇、王朗保守拖延错失良机,致使孙策强大,诸葛亮借此类比,希望后主吸引以为戒,要趁着敌人疲惫不堪时进攻,不能给喘息之机。从原文“汉诸葛亮闻曹休败,魏兵东下,关中虚弱,欲出兵击魏,群臣多以为疑”来看,当时群臣大多对能否取胜存有疑虑,诸葛亮提及刘繇、王朗之事,是为了驳斥反对出兵的主张,坚定后主北伐的决心。答案:(1)EIN(2)C(3)C(4)①如今敌人刚刚在西面疲惫不堪,又竭力在东方作战,按照兵法要趁着敌人疲劳进攻,此时正是进攻的时机。②我恭敬谨慎地为国家竭尽心力,直到死为止,至于成功还是失败,那不是我的见识所能预先看到的了。(5)①刘、王保守拖延错失良机,致使孙策强大;②以此类比,希望后主吸引以为戒;③驳斥反对出兵的主张。参考译文:蜀汉诸葛亮听说曹休战败,魏军向东出发,关中空虚兵少势弱,打算出兵攻击魏国,群臣大多对能否取胜存有疑虑。诸葛亮向汉后主进言说:“先帝深深忧虑的是汉和魏贼不能并立,帝王的墓业不能偏安于蜀地,所以把讨伐敌人的任务托付给我。凭着先帝的英明,衡量我的才干,本来了解我讨伐敌人的能力不足而敌人强大;但是不讨伐敌人,帝王的基业也会衰亡,只是坐等衰亡,哪里比得上去进攻敌人!所以托付给我这一重任而不加怀疑。我五月渡过沪水,深入偏远荒蛮的地区,不是不爱惜自己,只是考虑到帝王的基业不可以在蜀都偏安保全,所以冒着危险和灾难来继承先帝的遗志,可是议论的人认为这不是好办法。如今敌人刚刚在西面疲惫不堪,又竭力在东方作战,按照兵法要趁着敌人疲劳进攻,此时正是进攻的时机。我恭谨地把相关事项陈述如下:高帝刘邦明如日月,谋臣智谋深远,但也历经危难,受过重创,危难过后,才转而为安。如今陛下比不上高帝,谋臣不如张良、陈平,却打算用持久之计取胜,坐收平定天下之利,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一点。刘繇、王朗各自占据州郡,谈论安危商讨计策,今年不打仗,明年不征伐,使得孙策安然地强大起来,以致于吞并了江东,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二点。曹操的智谋远超别人,但也曾在南阳被困,在乌巢遇险,在祁连临危,差一点死在潼关,这样之后才获得了一时的平定;何况我才疏力弱,而想不经过危难就平定天下,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三点。曹操五次攻打昌霸不能攻下,四次跨越巢湖不能成功,任用李服而李服谋害他,委任夏侯渊而夏侯渊败亡;先帝每每称赞曹操是英才,还有这些失误,何况我是庸才,怎能必胜!这是我不能理解的第四点。自从我到了汉中,只经过一年时间,却丧亡了赵云、邓铜等七十余人,这些都是几十年之内,从四面八方集合起来的精英,不是一州所能具有的;如果再过几年,就要损失三分之二,还能用什么去打败敌人呢?这是我不理解的第五点。如今民众贫困兵士疲乏,可是国家大事不可停息,原地驻守和出兵进取,辛劳耗费正好相等,却不趁着关中空虚进攻敌人,打算凭借一州之地同敌人长期对峙,这是我不理解的第六点。以前先帝在楚地战败,曹操拍手高兴,认为天下已定。然而后来先帝东连孙吴,西取巴蜀,挥师北伐,杀了夏侯渊,这是曹操的失策而汉朝大业将要成功了。后来吴国又违背盟约,关羽败亡,秭归受挫,曹丕称帝。我恭敬谨慎地为国家竭尽心力,直到死为止,至于成功还是失败,那不是我的见识所能预先看到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4.【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2)本题考查把握诗人感情的能力。先要理解诗句内容,再抓住传情达意的字词句,把握诗人感情。【解答】(1)A.表明这是一首悼亡诗的是“亡友”,“故墅”指过去的居处,不能体现悼亡之意。B.“鹤归天”不是作者眼前所见之景,是诗人想象的情景。C.“对比鲜明”错,颈联意为,花好像含情,为主人的逝去而怅望不已;水若无情,就不会这样为主人的逝去而日夜呜咽。二者不是对比。故选:D。(2)相同之处在于都是借写景来抒情,表达的都是悲伤之情。不同之处在于手法不同。本诗写“病眼开时月正圆”,“月正圆”本是美好的景色,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圆满。但此时诗人却眼疾缠身,所以是以乐景衬哀情。“明月夜,短松冈”这两句大意是“料想那明月照耀着的长着小松树的坟山,是你年复一年地思念我而痛欲断肠的地方”,本是哀景,意境凄凉无比,词人借这样的意境表达对亡妻的无限思念之情,是以哀景衬哀情。答案:(1)D(2)相同处:都借月抒情,表达悲伤之意。不同处:①“月正圆”是乐景,属以乐景衬哀情;②“明月夜,短松冈”意境凄清,是以哀景衬哀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5.【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句名篇识记的能力。名句名篇的考查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能力和记忆力都同时考查到了。【解答】故答案为:(1)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重点字:庾)(2)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重点字:簇)(3)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重点字:鹂)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1小题,7分)6.【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著中人物的判断和依据的分析能力。解答时,要了解名著内容及判词与人物的关系,再分析作答。【解答】①“凡鸟”,在繁体字中是“凡鳥”,两个字合起来便是“鳳(凤)”字;“一从二令三人木”隐含了王熙凤的命运,故此处是指“王熙凤”。②“襁褓之间父母违”,史湘云在婴儿时期就父母双亡,虽然家庭非常富贵,但她并没有享受到家庭的温暖;后面两句“展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中暗含“湘”“云”二字,表达作者对史湘云婚后好景不长,转眼间夫妻离散的哀伤之情。故此处指“史湘云”。答案:(1)①王熙凤②史湘云依据:王熙凤①“凡”“鸟”组成“鳯”字,点出王熙凤的名字。②“一从二令三人木”是贾琏在不同时期对待王熙凤的不同态度:先是“听从”,再是“使令”,后是“休弃”。史湘云①“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符合史湘云出身富贵、父母早亡的人生遭遇。②“转眼吊斜晖,湘江水逝楚云飞”两句中藏“湘云”二字,暗示其名。③湘江是娥皇、女英二妃哭舜之处,楚云则由宋玉《高唐赋》中楚襄王梦见能行云作雨的巫山神女一事而来,这一句喻史湘云夫妻幸福生活的短暂。(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13分)7.【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补写的能力。解答时,先把握文段语脉,定位句子关系;然后根据上下语境,进行合理推导。(2)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解答时,要明确成语的含义,再结合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填空。(3)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概括要点的能力。解答时,要筛选信息,再进行答案要点概括。【解答】(1)第一空,结合下文“不少商家因此停止了塑料袋的供应,或者给塑料装标上价格”可知,讲的是商家对塑料袋使用的限制,可见许多城市本着这一理念,开始限制塑料袋的使用,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开始限制塑料袋的使用”。第二空,结合下文“塑料袋虽然不易降解,但是制造和运输所需资源很少。塑料袋的碳排放量、废弃物产生量和副产物量都低于棉布袋或纸袋。塑料袋并非真的是一次性物品,……而且价格低廉,这也许就是塑料袋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原因”可知,讲的是塑料袋相比于环保袋的优势,它的碳排放量等都低于棉布袋或纸袋,可见它对环境的危害可能比环保袋小,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可能比塑料袋更大”。第三空,结合上句“塑料袋并非真的是一次性物品,它同一般购物袋一样”可知,讲的是塑料袋和一般购物袋一样可以重复使用,所以此处应该填写“也可以循环(反复、重复、多次)使用”。(2)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人们使用塑料袋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减少,所以应该用“事与愿违”,或者“适得其反”。“事与愿违”,事情的发展与愿望相反,指事情没能按照预想的方向发展。“适得其反”,恰恰得到与愿望相反的结果。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环保袋其实也会多到影响正常生活,所以因改用“泛滥成灾”。“泛滥成灾”,比喻一件事物,多到了影响正常生活的情况。第三空,此处语境是指环保袋到处都是,所以应该用“比比皆是”。“比比皆是”,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3)第二段讲塑料袋的制造和运输所需资源很少,碳排放量、废弃物产生量和副产物量都低于环保袋,而且价格低廉,可反复使用,可见塑料袋利大于弊,并非一无是处;第三段讲很多消费者将环保袋当成一次性用品,甚至没怎么用过就被随意丢弃,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可见名不副实。题干要求使用对偶句进行概括,“塑料袋”对“环保袋”,“难言”对“易成”,“弊大于利”对“名不副实”;“并非”对“也会”,“一无是处”对“名不副实”。答案:(1)①开始限制塑料袋的使用②可能比塑料袋更大③也可以循环(反复、重复、多次)使用(2)①事与愿违(适得其反)②泛滥成灾③比比皆是(3)示例一:塑料袋难言弊大于利,环保袋易成名不副实。示例二:塑料袋并非一无是处,环保袋也会名不副实。四、作文(两题选做其一,60分)8.【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材料由马克•吐温和米丘林的名言构成,前者认为创新需要“异想天开”,后者认为创造需要脚踏实地。根据以上材料分析可知,材料中包含的话题是“异想天开与脚踏实地”,写作时可以针对此话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即可。异想天开,指的应该是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或者指与当时现实差距很大、难以实现的想法。例如:创新发明、奇思异想等。而脚踏实地,指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件事,而不是天天异想天开。二者看似对立,实际上包含有辩证关系。由材料内容可见,你可以肯定“异想天开”,因为很多人的成功是始于“异想天开”的,正是有了这些想法,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你也可以肯定“脚踏实地”,因为任何事业的成功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