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上学期河北省高中地理高一期末培优卷1_第1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河北省高中地理高一期末培优卷1_第2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河北省高中地理高一期末培优卷1_第3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河北省高中地理高一期末培优卷1_第4页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河北省高中地理高一期末培优卷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页(共1页)2024-2025学年上学期河北省高中地理高一期末培优卷1一.选择题(共16小题)烃源岩是富含有机质、大量生成油气与排出油气的岩石,其中油页岩是一种高灰分的含可燃有机质的沉积岩。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地质历史时期大气中O2与CO2含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寒武纪中期到泥盆纪中期,我国华北地区可能()A.陆地下沉 B.气候暖湿 C.河湖众多 D.海岸线稳定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通过现代的各种观测手段,人类认识到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根据所学知识,完成2﹣2题。2.以下有关宇宙的定义,正确的是()A.肉眼能看见的所有物质 B.目前,人类探测到的宇宙是无限的 C.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和 D.也叫作“可观测宇宙”或“已知宇宙”湖南省岳阳市主体位于洞庭湖以东,如图示意2019﹣2021年6﹣8月岳阳市各部位气温(均值)逐时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①②③曲线对应的城市部位是()A.①城区②郊区③滨湖 B.①城区②滨湖③郊区 C.①郊区②城区③滨湖 D.①郊区②滨湖③城区4.据图可判断岳阳市()A.夜间热岛效应较弱 B.陆风转湖风在上午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 D.湖风转陆风在凌晨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完成下面小题。气体成分体积分数(%)质量分组(%)氮(N2)78.0875.52氧(O2)20.9423.15氩(Ar)0.931.28二氧化碳(CO2)0.03(变动)0.055.目前,导致二氧化碳变动的主要人为原因是()①植树造林②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④森林毁坏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B.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二氧化碳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D.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钱塘江河口是世界上著名的冲淤性强潮河口,大冲大淤,潮高流急,涌潮汹涌,潮汐年内变化非常显著,3—6月为丰水期,径流量占全年的70%左右。钱塘江河口河床宽浅,主要由粉砂组成,泥沙主要来自外海,受河流和潮流共同作用,水动力条件变化大,河床冲淤多变。钱塘江河口大致以盐官为界,划分为上游和下游河段。如图为钱塘江河口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淤积滩涂区主要在杭州湾南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河口形状 B.地转偏向力 C.人类活动 D.泥沙颗粒天津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径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如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示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A.甲一河流地貌 B.乙一风积地貌 C.丙一冰川地貌 D.丁一海岸地貌2024年6月25日14时,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主要是月壤)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标志着嫦娥六号探月工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如图示意显微镜视角下的月壤样品。完成下面小题。9.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A.肥力高,黏结性更好 B.较为干燥,不含有机质 C.颗粒更细小,不含有机质 D.较为湿润,黏结性更好红壤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其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土质黏重,肥力较低且呈酸性,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据此完成10﹣11题。10.红壤分布地区的植被()A.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B.树形呈尖塔状 C.多有茎花现象 D.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11.红壤改良措施甲、乙、丙分别对应()①种植绿肥②在土壤中掺入沙子③施加熟石灰A.甲—①;乙—②;丙—③ B.甲—①;乙—③;丙—② C.甲—②;乙—①;丙—③ D.甲—③;乙—①;丙—②2023年暑假,小明随父母由河北秦皇岛经京哈、荣乌等高速(如图)自驾回内蒙古乌海探亲。小明发现旅途中植被渐次变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完成下面小题。12.从秦皇岛到乌海,小明旅途中植被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南方某山区经历暴雨,图为该地暴雨前后一周地形对比图。据此完成13﹣14题。13.该地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A.山洪爆发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14.该地质灾害发生后,最需要紧急撤离的居民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的中心于8月4日凌晨3时30分前后在浙江省乐清市沿岸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3级。据此完成15﹣16题。15.发布台风预警后,乐清市的居民应()A.驾船出海 B.到海滨浴场游泳 C.待在向风的窗户旁 D.加固部分建筑物16.为了监测台风的移动过程,可以运用()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D.红外线成像技术二.解答题(共4小题)17.(2024秋•武安市校级期中)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部分地壳比较厚,部分地壳比较薄,③是(圈层名称),其物质状态是态。(3)④是面,在地下平均千米处(指大陆部分)。(4)图示高原地区发现三叶虫化石,说出三叶虫繁盛时代的地理环境为环境。18.(2024秋•新华区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汶水谷地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区,黄河的支流湟水流经此处。受地形影响,汶水谷地山谷风(山风多发生于夜晚,谷风多发生于白天)盛行。图为汶水谷地某地段(36.5°N,102°E)山谷风风向频率及风速日交化图。(1)判断图示地段山风与谷风的风向并说明判断理由。(2)分析湟水谷地“夏季多夜雨”的原因。19.(2024秋•武强县校级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气淡水通量,即海洋与大气界面处,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蒸发量减去降水量的值,是衡量全球大气与海洋之间水汽交换的一个重要指标。受大气环流季节性摆动的影响,热带印度洋和东北印度洋海域是海表盐度季节变化强烈的区域,特别是孟加拉湾内部盐度季节变化显著。如图(a)示意印度洋中低纬海区表层海水多年平均盐度、海气年净淡水通量的分布;图(b)示意孟加拉湾多年平均海表盐度的季节变化。(1)说明导致30°S附近海气年净淡水通量基本相当的原因。(2)推测印度洋赤道海区上空大气运动及降水特征。(3)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孟加拉湾内部盐度季节变化的原因。20.(2024•武邑县校级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拦门沙是河口区口门附近泥沙堆积体的总称。常形成于干支流交汇处或水库支流河口附近,它包括河口心滩、水下浅滩、河口沙坝及水下沙坝等微地貌形态。材料二:三峡水库建成后,常年回水区左右两岸共有55条支流入库,在各支流河口附近泥沙淤积量均大幅度增加,形成了形态、大小各异的拦门沙地貌。据实地考察,泥沙淤积主要分布在口门附近10km范围内,最大淤积厚度可达20m。材料三:表为三峡库区河口段淤积强度与支流入汇角度统计,如图为支流汇入三峡水库的入汇角度示意图。入汇岸别淤积计算总河长(km)入汇角度(°)淤积总量(万m3)淤积强度(万m3/km)左岸195.7>90880045.0220.6<9015206.89右岸58.6>90242041.3152.6<9011107.27(1)根据图文信息分析拦门沙的形成过程。(2)指出淤积强度与入汇角度的关系,并分析其原因。(3)指出三峡库区左右两岸淤积总量的差异,并推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

2024-2025学年上学期河北省高中地理高一期末典型卷1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6小题)烃源岩是富含有机质、大量生成油气与排出油气的岩石,其中油页岩是一种高灰分的含可燃有机质的沉积岩。图示意我国华北地区地质历史时期大气中O2与CO2含量变化的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寒武纪中期到泥盆纪中期,我国华北地区可能()A.陆地下沉 B.气候暖湿 C.河湖众多 D.海岸线稳定【分析】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解答】解:读图可知,碳酸盐岩沉积时期为寒武纪中期到泥盆纪中期,这段时期我国华北地区大气中的CO2含量很高,远高于现今CO2含量,而O2含量很低,也远低于现今O2含量,说明该时期华北地区陆地下沉,被海水淹没,绿色植被很少,绿色植被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很少,释放的O2很少,从而导致该时期华北地区大气中的CO2含量很高,O2含量很低,海底中会沉积较厚的碳酸盐,A正确。CO2含量动态变化,海岸线变化较大,D错误。华北地区位于海洋下,无法判断其气候,B错误。华北地区陆地下沉,位于海下,C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不同地质年代的成矿规律和生物演化简史,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人类对宇宙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时间,通过现代的各种观测手段,人类认识到宇宙是由各种形态的物质构成的,是在不断运动和发展变化的。根据所学知识,完成2﹣2题。2.以下有关宇宙的定义,正确的是()A.肉眼能看见的所有物质 B.目前,人类探测到的宇宙是无限的 C.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和 D.也叫作“可观测宇宙”或“已知宇宙”【分析】宇宙,即所有的空间、时间、物质等及其所产生的一切事物的统称,人类目前已经探测到的宇宙称为“可观测宇宙”。【解答】解:结合所学知识,宇宙是所有时间、空间和物质的总和,故C正确。肉眼能看见的所有物质只是宇宙的一小部分,故A错误。目前,人类探测到的宇宙是有限的,故B错误。目前,我们将人类探测到的宇宙称为“已知宇宙”或“可观测宇宙”,并不是宇宙的全部,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宇宙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湖南省岳阳市主体位于洞庭湖以东,如图示意2019﹣2021年6﹣8月岳阳市各部位气温(均值)逐时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图中①②③曲线对应的城市部位是()A.①城区②郊区③滨湖 B.①城区②滨湖③郊区 C.①郊区②城区③滨湖 D.①郊区②滨湖③城区【分析】城区的温度较高,空气受热上升,在高空集聚形成高压区,并向两侧的郊区流动,高空便形成了从城市流向郊区的风;城区空气受热上升后,近地表地区空气稀薄,气压较低,因此近地面的空气从郊区流向城市,进行补充,形成了从郊区流向城市的风,即为城市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是指城市中不同功能区的分布和组合。城市内部一般可分为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行政区、文化区、旅游区和绿化区等。【解答】解:根据图上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曲线①8——20时气温高于②③,20时后气温也处于比较高状态,温差小,①代表城区,人类活动较多,气温高;曲线②昼夜温差最大,②代表郊区,曲线③受滨湖调节影响,昼夜温差最小,③代表滨湖,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城市空间结构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4.据图可判断岳阳市()A.夜间热岛效应较弱 B.陆风转湖风在上午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 D.湖风转陆风在凌晨【分析】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解答】解:读图可知,曲线①8﹣20时气温高于②③,20时后气温也处于比较高状态,温差小,①代表城区;曲线②昼夜温差最大,②代表郊区,曲线③受滨湖调节影响,昼夜温差最小,③代表滨湖。读图可知,在11时之前滨湖气温高于郊区,吹陆风,11时之后,滨湖气温低于郊区,吹湖风,陆风转湖风在上午,B正确。夜间,郊区与城区温差大,热岛效应强,A错误。岳阳市由于人口众多,工业企业多,温度较高,白天盛行上升气流,C错误。图中在17时左右滨湖气温高于郊区气温,湖风转陆风,此时为傍晚,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热力环流原理及相关现象,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结合地球大气圈25km以下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表,完成下面小题。气体成分体积分数(%)质量分组(%)氮(N2)78.0875.52氧(O2)20.9423.15氩(Ar)0.931.28二氧化碳(CO2)0.03(变动)0.055.目前,导致二氧化碳变动的主要人为原因是()①植树造林②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③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④森林毁坏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分析】导致二氧化碳变动的主要人为原因从植被破坏、能源消耗等方面分析。【解答】解: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增加,这与人为大量燃烧矿物燃料排除二氧化碳和人为破坏森林使得植被固定的二氧化碳减少密切相关,②④正确。目前植树造林和新能源公交车的逐渐普及,可以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速度,不是目前二氧化碳增加的主要人为原因,①③不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导致二氧化碳变动的主要人为原因,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6.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B.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二氧化碳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D.吸收地面辐射能力强,使气温升高【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和臭氧含量虽少,但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二氧化碳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另外,它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强,使得气温升高。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紫外线,使大气增温;减少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解答】解:一般认为,氧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元素,AB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固体杂质是作为凝结核的物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二氧化碳不能成为凝结核,C错误。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二氧化碳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能力强,具体保温作用,使气温升高,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钱塘江河口是世界上著名的冲淤性强潮河口,大冲大淤,潮高流急,涌潮汹涌,潮汐年内变化非常显著,3—6月为丰水期,径流量占全年的70%左右。钱塘江河口河床宽浅,主要由粉砂组成,泥沙主要来自外海,受河流和潮流共同作用,水动力条件变化大,河床冲淤多变。钱塘江河口大致以盐官为界,划分为上游和下游河段。如图为钱塘江河口段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淤积滩涂区主要在杭州湾南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河口形状 B.地转偏向力 C.人类活动 D.泥沙颗粒【分析】淤积滩涂区主要在杭州湾南岸的主要影响因素从泥沙来源、海浪、潮汐作用、地转偏向力等角度分析。【解答】解:河口形状会影响滩涂淤积,但不是主要因素,A错误。钱塘江河口泥沙主要来自外海,而海浪和潮汐的水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北(右)偏转,泥沙大多就淤积在南岸,B正确。人类活动、泥沙颗粒对于滩涂淤积影响小,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钱塘江河口段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淤积滩涂区的知识,从图文中获取信息分析解答地理问题。天津市某中学利用假期时间到甲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途径一处石林景观,平地而起,形态各异,岩石多具有水平纹理。随后同学们查找资料,发现自然界里有些区域地表被外力雕琢,没有树木,却也成林。如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区域的“非木之林”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8.图示地貌的类型,连线正确的是()A.甲一河流地貌 B.乙一风积地貌 C.丙一冰川地貌 D.丁一海岸地貌【分析】不同区域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不同,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解答】解:读图可知,甲位于内蒙古中东部地区,甲地貌为风蚀戈壁,裸岩,是由于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A错误。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该区域的风沙活动是比较强烈的,乙地为“雅丹”地貌,其呈垄、槽相间分布,为风力侵蚀地貌,B错误。读图可知丙地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地区的,为冰川侵蚀地貌,C正确。读图可知丁地位于云贵高原地区,为石林地貌即喀斯特地貌,该地貌为流水溶蚀地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地貌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024年6月25日14时,嫦娥六号返回器携带来自月背的月球样品(主要是月壤)安全着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标志着嫦娥六号探月工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如图示意显微镜视角下的月壤样品。完成下面小题。9.与地球土壤相比,月壤()A.肥力高,黏结性更好 B.较为干燥,不含有机质 C.颗粒更细小,不含有机质 D.较为湿润,黏结性更好【分析】岩石的风化产物,称为成土母质,它是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矿物质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生物是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有机质。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转化为腐殖质。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储存在生物体内,并随生物残体分解释放到土壤表层。【解答】解:月球上没有生命存在,土壤不含有机质,肥力低,B正确,A错误。月壤主要由物理风化作用形成,土壤发育差,颗粒较粗,C错误。月球上没有水,土壤较为干燥,黏结性较差,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土壤形成因素与过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红壤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其有机质分解快,流失多,腐殖质少,土质黏重,肥力较低且呈酸性,不利于农业生产活动。据此完成10﹣11题。10.红壤分布地区的植被()A.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B.树形呈尖塔状 C.多有茎花现象 D.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分析】植被分布与环境关系密切,主要受气候(光照、热量、水分、盛行风向)、地形(海拔的影响、坡向的影响、坡度的影响)、土壤(土壤水分、肥力、通透性、热量等)等因素的影响。【解答】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红壤分布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故A错误。南方红壤分布地区的植被树形呈浑圆形,故B错误。茎花现象是指花和花序(包括花谢后形成的果实)直接在乔木树干上形成,是雨林乔木群落典型的特征,我国南方红壤分布地区的植被少有茎花现象,故C错误。我国南方地区的植被花期集中在春末夏初,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土壤与植被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1.红壤改良措施甲、乙、丙分别对应()①种植绿肥②在土壤中掺入沙子③施加熟石灰A.甲—①;乙—②;丙—③ B.甲—①;乙—③;丙—② C.甲—②;乙—①;丙—③ D.甲—③;乙—①;丙—②【分析】影响土壤发育的因素有成土母质、地形、生物、气候等。【解答】解:据图可知,甲为针对红壤肥力低采取的改良措施,可以种植绿植肥料,以提高土壤有机质;乙为针对红壤酸性强采取的改良措施,可以施加熟石灰,中和酸性;丙为针对红壤黏性强采取的改良措施,可以掺入沙子,以改变土壤结构,故ACD错误,B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红壤改良措施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2023年暑假,小明随父母由河北秦皇岛经京哈、荣乌等高速(如图)自驾回内蒙古乌海探亲。小明发现旅途中植被渐次变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完成下面小题。12.从秦皇岛到乌海,小明旅途中植被变化体现的地域分异规律是()A.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分异规律 D.地方性分异规律【分析】地球陆地上的降水,绝大部分来自海洋,海陆之间的水分交换从沿海到内陆逐渐减弱,受其影响,自然带呈现东西方向更替,南北方向延伸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分差异导致的,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表现最明显。【解答】解:读图可知,从秦皇岛到乌海,即为从沿海到内陆,降水减少,水分由多到少,植被由森林、草原、荒漠渐次变化,体现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布规律,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调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提取解题信息。南方某山区经历暴雨,图为该地暴雨前后一周地形对比图。据此完成13﹣14题。13.该地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是()A.山洪爆发 B.地震 C.滑坡 D.泥石流【分析】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解答】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地山谷出现堰塞体,可知该地发生了滑坡.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各种自然灾害的基本形成原因,解题的关键是结合区域实际。14.该地质灾害发生后,最需要紧急撤离的居民点是()A.甲 B.乙 C.丙 D.丁【分析】河流的流向与等高线的凸向相反。结合图可知,图中存在堰塞湖,因此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堰塞体垮塌。【解答】解:结合分析可知,图中容易出现的自然灾害是堰塞体垮塌,会对下游地区的居民造成危害。结合图中的河流与等高线的关系可知,丙地位于堰塞湖的下游,因此最需要紧急撤离,C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较为简单,结合图和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即可得出答案。2020年第4号台风“黑格比”的中心于8月4日凌晨3时30分前后在浙江省乐清市沿岸登陆,登陆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3级。据此完成15﹣16题。15.发布台风预警后,乐清市的居民应()A.驾船出海 B.到海滨浴场游泳 C.待在向风的窗户旁 D.加固部分建筑物【分析】台风多伴随着有狂风、暴雨、风暴潮。狂风吹倒房屋,拔起大树,破坏交通、通信设施;暴雨引发洪水,在山区引发滑坡、泥石流;风暴潮侵蚀海岸,破坏海堤,造成海水倒灌。【解答】解:发布台风预警后,台风登陆范围内的居民应加固建筑物,以减轻狂风暴雨的破坏,D正确。渔民应驾船进入港湾,躲避台风,A错误。游客应离开海滨浴场,到安全地区,B错误。居民远离向风的窗户旁,免受碎玻璃伤害,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基础题,主要考查了台风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从题中获取信息并调用相关知识进行解答。16.为了监测台风的移动过程,可以运用()A.地理信息系统 B.遥感技术 C.全球导航卫星系统 D.红外线成像技术【分析】3S技术的联系与区别:GPS﹣﹣确定位置、速度和时间;RS﹣﹣获取数据,进行分析,形成遥感图像;GIS进行数据处理,建立模型和各种专题地图,显示信息数据的空间分布。GIS的数据可以通过GPS和RS获得,也可以通过工作人员步行采集等传统方式获得。遥感图像中的点、线、面要素进行数字位,就能作为GIS数据使用。【解答】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遥感技术可以实时获取卫星云图的状况,因此,为了监测台风的移动过程,人们可以运用遥感技术,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3S技术的应用,要求学生有较强材料阅读和分析能力,能从材料中较快地获得有用的地理信息。二.解答题(共4小题)17.(2024秋•武安市校级期中)读岩石圈部分构造图,完成下列各题。(1)图中所示的地球外部圈层有大气圈、生物圈、水圈。(2)①②两层构成地壳,陆地部分地壳比较厚,海洋部分地壳比较薄,③是地幔(圈层名称),其物质状态是固态。(3)④是莫霍面,在地下平均33千米处(指大陆部分)。(4)图示高原地区发现三叶虫化石,说出三叶虫繁盛时代的地理环境为海洋环境。【分析】(1)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2)地球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壳、地幔和地核三层之间的两个界面依次为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其中地壳为最薄的一层,地壳平均厚度约17公里;地幔介于地壳与地核之间,又称中间层,自地壳以下至2900公里深处;地幔以下大约5100公里处地震横波不能通过称为外核,5100—6371公里是内核;则地核的厚度超过3400公里,是地球内部圈层中最厚的一层。其中地壳和上地幔上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岩石圈。(3)莫霍面约在地表以下17公里;古登堡界面在地下约2900公里深处。(4)地壳演化史中,动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古生代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为海生无脊椎动物时代;古生代泥盆纪为鱼类时代;古生代石炭纪和二叠纪为两栖动物时代;中生代、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为爬行动物时代;新生代第三纪为哺乳动物时代;新生代第四纪为人类时代。植物界发展阶段:元古代至古生代奥陶纪为海生藻类时代;古生代志留纪至石炭纪为陆上孢子植物时代;古生代二叠纪至中生代侏罗纪为裸子植物时代;中生代白垩纪以来为被子植物时代。【解答】解:(1)根据课本内容可知,图中所示的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大气圈、生物圈、水圈,与岩石圈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2)根据题干可知,图中①②两层构成地壳,陆地部分地壳较厚,海洋部分地壳较薄。③位于地壳之下,是地幔,其物质状态是固态。(3)④在地壳以下,所以是莫霍面,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在大陆部分的地下平均33千米处,这个深度是通过地震波的研究确定的。(4)化石是研究地球历史和古地理环境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化石的研究可以推断出古代生物的生存环境和地球的演化历程。根据课本内容可知,三叶虫是海洋生物,生活在寒武纪时期的海洋中。如果在图示高原地区发现三叶虫化石,说明该地区在三叶虫繁盛的时代是海洋环境。后来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该地区可能由于地壳运动等原因抬升成为高原。故答案为:(1)大气圈;生物圈;水圈(2)陆地;海洋;地幔;固(3)莫霍;33(4)海洋【点评】本题以岩石圈部分构造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球的历史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8.(2024秋•新华区校级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汶水谷地位于青海省东部地区,黄河的支流湟水流经此处。受地形影响,汶水谷地山谷风(山风多发生于夜晚,谷风多发生于白天)盛行。图为汶水谷地某地段(36.5°N,102°E)山谷风风向频率及风速日交化图。(1)判断图示地段山风与谷风的风向并说明判断理由。(2)分析湟水谷地“夏季多夜雨”的原因。【分析】(1)夜晚山谷地区较热,气压较低,山顶地区较冷,气压较高,近地面风从山顶吹向山谷,形成山风;白天山谷地区较冷,气压较高,山顶地区较热,气压较低,近地面风从山谷吹向山顶,形成谷风。(2)湟水谷地“夏季多夜雨”的原因可以从昼夜长短、气温高低、蒸发量、水汽来源等角度分析。【解答】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白天山坡接受太阳光的照射,空气增温比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快,近地面空气从山谷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据图可知,当地白天多盛行偏东风,说明当地的谷风为偏东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比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要快,近地面空气沿着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山风,山风与谷风相反,为偏西风。(2)夏季北半球昼长夜短,湟水谷地的气温较高,蒸发量较大,且河谷地区水汽充足;夜晚吹山风,风从山顶吹向谷地,风的性质为冷且重,谷地的暖湿空气较轻,故暖湿空气被迫抬升遇冷凝结,出现夜雨天气。故答案为:(1)风向:山风为偏西风,谷风为偏东风。理由:白天山坡受热,空气增温比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快,空气自山谷沿山坡上升,形成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比山谷上方同高度的空气要快,空气沿山坡流向山谷,形成山风。(2)湟水谷地夏季河谷温暖,水汽充足;夜晚风从山顶吹向谷地,谷地的暖湿空气被迫抬升遇冷凝结,出现夜雨天气。【点评】本大题以汶水谷地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的应用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19.(2024秋•武强县校级期中)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气淡水通量,即海洋与大气界面处,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蒸发量减去降水量的值,是衡量全球大气与海洋之间水汽交换的一个重要指标。受大气环流季节性摆动的影响,热带印度洋和东北印度洋海域是海表盐度季节变化强烈的区域,特别是孟加拉湾内部盐度季节变化显著。如图(a)示意印度洋中低纬海区表层海水多年平均盐度、海气年净淡水通量的分布;图(b)示意孟加拉湾多年平均海表盐度的季节变化。(1)说明导致30°S附近海气年净淡水通量基本相当的原因。(2)推测印度洋赤道海区上空大气运动及降水特征。(3)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孟加拉湾内部盐度季节变化的原因。【分析】(1)导致30°S附近海气年净淡水通量基本相当的原因主要从大气环流、降水、蒸发等方面分析。(2)印度洋赤道海区上空大气运动及降水特征主要从气温、季风、大气环流等方面分析。(3)影响海水盐度的主要因素:降水量和蒸发量、入海径流、洋流、海冰冻融、内外海水的交换能力和交换量。【解答】解:(1)根据图a可知,30°S附近海域的海气年净淡水通量数值基本相当,主要是由于该纬度海域地处副热带,受到副热带高压控制时间长,使该海区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降水稀少;而且由于该海区气温较高,蒸发量大,从而造成该海域海气年净淡水通量基本相当。(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度洋赤道海区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到赤道低压带的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降水较多;而印度洋赤道海区西部夏季受离岸的西南季风影响会形成寒流,使该海区温度低于东部,而冬季该海区盛行来自高纬的东北季风,此时该海区虽然会形成暖流,但温度仍低于东岸,使该海区多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3)根据图中孟加拉湾海水盐度分布可知,该海域盐度具有南高北低的特点,但是该海域的盐度会受到季风风向变化的影响。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影响,该海域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而西南季风会将该海域南部较高盐度的海水带入北部海域,使得北部海域盐度升高;而冬季该海域盛行东北季风,东北季风又会将北部盐度相对较低的海水带入南部海域,使得南部海域的海水盐度降低。故答案为:(1)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蒸发旺盛。(2)东部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西部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3)孟加拉湾盐度南高北低,受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影响,夏季盛行西南季风,把南部高盐度海水带入北部,盐度升高;冬季盛行东北季风,把北部低盐度海水带入南部,盐度降低。【点评】本大题以印度洋和孟加拉湾海水盐度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海水的盐度、降水的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论证探讨地理知识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20.(2024•武邑县校级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