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4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 价值观)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1页
专题4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 价值观)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2页
专题4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 价值观)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3页
专题4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 价值观)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4页
专题4 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 价值观)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把握规律第一课时代精神的精华第二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第三课把握世界的规律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唯物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第二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四课

探索认识的奥秘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社会历史观:3对关系+1个主体人生价值观:价值观价判选、价值创造第三单元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八课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第九课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民族文化(不忘本来)外来文化(吸收外来)中特文化(面向未来)必修四·哲学与文化哲学概论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本书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本书逻辑必修4《哲学与文化》专题4.历史唯物主义(第五、六课)

以每一天的坚持去改变你坚持的每一天!你只管努力,剩下的交给时间!

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一、考情分析二、知识构建三、时政链接四、考点突破五、易混易错六、大题攻略目录课标要求近年考情考向预测1.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本质。2.理解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把握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3.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阐明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2024.全国卷、安徽、北京、湖南/选择题2.2023.浙江/选择题3.2023.广东/选择题4.2024.浙江/非选择题,考查“社会历史的主体”8.2024.浙江/非选择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5.2024.广东题/非选择题,考查“社会历史的本质”本讲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考查。1.结合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世风家风习俗习惯的变迁、新名词新思想新理念的出现等社会热点问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2.结合全面深化改革等热点问题,考查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3.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在高考中为高频考点,题型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方面均有涉及,侧重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等知识。一、考情分析:(社会历史观)课标要求近年考情考向预测1.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2.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3.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2024.全国、广东、湖北、浙江/选择题2.2023.全国/选择题3.2022.海南.湖北/选择题4.2024.山东/非选择题,“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成就有价值的人生”,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谈谈你的认识。5.2024.湖南/非选择题,新时代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青年人正逢其时。结合材料,运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知识加以分析。本讲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均会考查,试题的综合性较强。试题多以体现类、措施类、原因类为主,围绕革命人物、英雄人物、时代楷模等先进人物事迹或其他社会热点话题考查考生对人生价值、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的创造与实现的理解和运用。1.以生活实例为背景,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以最美人物评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为背景,考查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3.随着“立德树人”高考命题立意的逐渐强调,未来高考会通过模范人物的事迹,考查价值的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观)一、考情分析:通过实践

不断解决

第五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社会历史的本质(历史观)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社会历史的发展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地位: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阶级社会: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改革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基础前提条件制约二、知识结构:构

成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第六课实现人生价值价值的含义、特点价值与价值观人的价值含义

特点:价值的创造者+享受者;社会价值+自我价值评价标准: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和人类的贡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价值观的含义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内容、要求)价值的创造和实现根本途径: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客观条件: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主观条件: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含义、关系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特点:社会历史性、阶级性、主体差异性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衡量标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客观标准)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最高标准)是什么有什么用怎么判断怎么实现影响影响人生价值观二、知识结构: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才干;素质理想信念;正确价值观品德修为;道德根基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促进‘村超’‘村BA’‘村晚’等群众性文体活动健康发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新年贺词中说,这一年的步伐,我们走得很见神采,“村超”“村晚”活力四射。不久前,“村超”入选“2023年度十大流行语”。2023年贵州“村超”全网直播在线观看超6亿人次,“村超”火爆出圈,这一火爆出圈有它自身的底层逻辑。

十年来贵州快速发展,黄金十年积蓄和释放了巨大能量,村民有了更多的精力和经济实力参与到体育和文化活动。信息时代的贵州农民产生了“新三变”,即“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全县1.2万多个新媒体账号和2200余个本地网络直播营销团队,通过全域全媒体矩阵使赛事成为全民关注热点。

贵州“村超”在于快乐足球和快乐篮球的基因,人们越来越追捧的是能够打动人心、产生情感和精神共鸣的产品。而“村”味十足极具乡土风格的“村超”释放的是幸福能量、人心红利和精神红利。

从赛事发起到赛程安排,完全由村民组织,“村超”品牌收益也全部用之于民,保证了乡村赛事的原汁原味,他们“上场披挂冲锋,下场隐于街市”,从球员到裁判员,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而球场上他们就成了光芒四射的超人。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阐述贵州“村超”火爆出圈的底层逻辑。三、时政链接2023年贵州“村超”全网直播在线观看超6亿人次,“村超”火爆出圈,这一火爆出圈有它自身的底层逻辑。十年来贵州快速发展,黄金十年积蓄和释放了巨大能量,村民有了更多的精力和经济实力参与到体育和文化活动。信息时代的贵州农民产生了“新三变”,即“手机变成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变成新农活”,全县1.2万多个新媒体账号和2200余个本地网络直播营销团队,通过全域全媒体矩阵使赛事成为全民关注热点。

贵州“村超”在于快乐足球和快乐篮球的基因,人们越来越追捧的是能够打动人心、产生情感和精神共鸣的产品。而“村”味十足极具乡土风格的“村超”释放的是幸福能量、人心红利和精神红利。

从赛事发起到赛程安排,完全由村民组织,“村超”品牌收益也全部用之于民,保证了乡村赛事的原汁原味,他们“上场披挂冲锋,下场隐于街市”,从球员到裁判员,是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人,而球场上他们就成了光芒四射的超人。

结合材料,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知识,阐述贵州“村超”火爆出圈的底层逻辑。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为贵州“村超”提供了物质保障,全域全媒体矩阵、全民自媒体传播分享带动贵州“村超”的热度。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村超”生动诠释了乡土文化的独特魅力,满足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村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激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有力推动“村超”出圈。核心考点1:社会历史的本质核心考点2:社会历史的发展核心考点3:社会历史的主体历史唯物主义之社会历史观(第五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四、考点突破必修中关于劳动的相关表述:1、劳动是物质财富的源泉,也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必修2P3)2、在从古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劳动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必修4P19)3、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劳动发展史是理解所有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必修4P59)4、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必修4P79)5、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发展的重要手段(必修4P80)社会存在社会历史的本质实践社会意识生成社会生活领域指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还包括地理环境、人口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指社会精神生活过程,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即政治、法律、哲学、道德、艺术宗教等观点,也包括社会心理和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核心考点1:社会历史的本质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核心考点1:社会历史的本质(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从性质上说,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②从过程上说,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①从时间上说,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从性质上说,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最突出表现)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知识延伸: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指导人们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辩证唯物论)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认识论)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历史唯物主义)。

注:三对关系说明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的关系知识拓展: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区别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心主义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何者是第一性(根本区别)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历史是由伟大历史人物创造的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规律社会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典例1.(2022·广东)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主义被称为旧唯物主义。恩格斯指出:“旧唯物主义在历史领域内自己背叛了自己,因为它认为在历史领域中起作用的精神的动力是最终原因,而不去研究隐藏在这些动力后面的是什么,这些动力的动力是什么。”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①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产生于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②旧唯物主义不承认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③对社会历史现象的唯物主义解释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

④旧唯物主义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D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产生于人类社会实践,故①排除。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领域滑向了唯心主义,夸大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故②排除。材料中恩格斯的话表明,旧唯物主义不理解物质生产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马克思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缺陷,对社会历史现象进行了唯物主义解释,故③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典例5.(2023·河北高考)

恩格斯指出:“在历史上出现的一切社会关系和国家关系,一切宗教制度和法律制度,一切理论观点,只有理解了每一个与之相应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并且从这些物质条件中被引申出来的时候,才能理解。”可见(

)①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②任何社会意识都具有相对独立性③社会政治法律制度受生产方式制约④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题干强调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体现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②不符合题意。题干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体现意识形态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④不符合题意。B1、社会基本矛盾和普遍规律基本矛盾辩证关系普遍规律核心考点2:社会历史的发展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反之,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政府部门、党派等国家机器、国家机构改革、高考改革)制度、组织、设施思想上层建筑(社会观点、思想体系,包括政治思想、指导思想、核心价值观、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哲学、宗教等)意识形态决定反作用(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适合↓巩固、完善不适合↓阻碍上层建筑社会基本矛盾社会普遍规律正确区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辨别材料考查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还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关键是准确把握两者的基本内涵。

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如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的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等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

政治体制改革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如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法律法规的完善、思想观念的解放等则属于上层建筑的变革。方法点拨变革生产关系的例子:土地流转、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国企混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本经济制度的新提法、社会保障、养老金改革……——即经济体制改革以促进生产力发展。变革上层建筑的例子:民法典的出台、党的建设、反腐倡廉、依法治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思想观念的解放等…——即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为了适应经济体制改革。2.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趋势根本动力实现方式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1)原因:阶级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必须通过革命来解决。(2)根本目的: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即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产生、发展和解决中实现的。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性质),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强大动力(作用)(1)原因: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这一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2)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两适应)

(1)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2)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3)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P67、88(4)矛盾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归纳总结:全面把握社会发展的动力典例2.(2022·湖南·高考真题)“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从中可以认识到()①每一历史时代的各种经济生产方式都会产生相应的上层建筑②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③每一历史时代,人们调整社会关系的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政治领域④一个时代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是从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材料强调的是一定的政治、精神和法律等上层建筑依赖于一定的社会经济结构。③不符合题意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都会产生相应的上层建筑,故①错误。典例3.(2024·安徽)从广袤原野到繁华都市,从生产车间到研发场所…神州大地处处涌动着向“新”而行、以“质”致远的热潮。以科技创新为核心要素的新质生产力,正浓墨重彩地描绘着新征程的新图景。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基于(

)①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②我国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③全面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④生产力要适应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要求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A含义地位和作用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具体内涵因时而变,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①人民群众人民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和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创造了必需的生活资料。②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③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领导者);②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③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①②③,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核心考点3:社会历史的主体群众观点群众路线要求①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②地位: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立场和根本观点,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三根本)①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②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①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人民主体地位;②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核心考点3:社会历史的主体典例6.(2024·北京高考)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末梢,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身边有什么问题线索,对基层减负有哪些意见建议,都可以到“留言板”说说。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公开征集问题线索和减负建议,坚持了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②直面基层工作难点,为基层减负,要以征集的意见建议作为行动出发点③理顺基层事务职责,要坚持问题导向,勇于面对矛盾,善于化解矛盾④形式是事物存在的基础,要坚持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形式减量促服务增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①: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是指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上,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将群众的意见建议集中起来,再回到群众中去的做法。对基层减负有哪些意见建议,都可以到“留言板”说说,体现了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①正确。②:行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主观层面的意见建议不能作为行动的出发点,与唯物主义观点不符,②错误。③:整治形式主义,公开征集问题线索,理顺基层事务职责,体现了坚持问题导向,勇于面对矛盾,善于化解矛盾,③正确。④:内容是构成事物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是事物存在的基础,形式是事物内在要素的结构和组织方式,要坚持形式与内容的统一,④错误。B核心考点1:价值及价值观核心考点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核心考点3: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历史唯物主义之人生价值观(第六课

实现人生的价值)四、考点突破价值的含义人的价值构成特点真正价值评价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事物的价值取决于其自身属性和人的需要,两个方面缺一不可。1.价值和人的价值①社会价值(贡献):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②自我价值(索取):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什么核心考点1:价值和价值观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含义作用对个人对民族和国家从性质看方法论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实质是一种社会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①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A、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怎么看问题)B、价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怎么做事情)②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价值观影响一个人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影响人们在面对冲突时作出的选择;直接影响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和生活目标。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比较1:价值与价值观关系价值价值观区别内涵一事物所具有的能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价值观是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范畴联系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比较2:主观范畴的几个概念:意识、认识、社会意识、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意识认识论认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社会意识人生价值观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属于社会存在范畴,是客观的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主观的易混辨析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①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②建设什么样的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③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①对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精神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②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③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④【青年】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笃实,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P75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典例7.(2023·全国甲卷)在讲究效率、与时间赛跑的时代,“治愈”“解压”“诗和远方”等网络热词在青年群体中广泛传播,面对成长中的挑战与困难不“躺平”、不消沉、不抱怨,而是主动营造“治愈瞬间”、仔细体味“幸福时刻”,让人生充满温暖与亮色,成为青年人进行心理调适、积蓄昂扬斗志的新手段。这说明(

)①价值观正确与否取决于人们的价值评价②价值观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随其发展而变化③价值观往往因人而异,都应当得到包容与认同④价值观对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的选择有着重要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典例8.(2022·全国乙卷)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高炉卫士”孟泰、“两弹元勋”邓稼先,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知识工人”邓建军、“白衣圣人”吴登云,再到新时代的“走钢丝的高空医生”陈国信、“金牌焊工”高凤林……一大批建设者发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续写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篇章。劳模精神是(

)①衡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尺度②不同劳模独特个性的集中体现③推动创新创造的强大精神力量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D实践是衡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尺度,①错误。劳模精神是劳模身上闪耀着共同的精神品质。②错误。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含义产生联系人们对事物的客观状况及其本质属性、发展规律作出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事实判断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基础基础体现事实判断回答是不是;价值判断回答好不好。如:天下雨了(事实判断);天下雨,糟透了。(价值判断)社会意识价值选择价值判断

各种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社会存在在不同人的头脑中的反映,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社会存在决定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认知、值不值得)(去不去做的选择)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体现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含义和产生核心考点2: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特点社会历史性主体差异性内涵侧重点正确标准①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也就不同。②在阶级社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阶级性。③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作出不同的价值评价。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②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献身人民事业、维护人民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

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利益的关系。①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特点及正确标准强调的是纵向变化(因时而变)侧重于横向的差异(因人而异)典例9.(2022·山东高考)透过下图可以看出(

)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熔铸在各族儿女的价值实现中②扎根边疆意识是正确国家观在守边人头脑中的客观反映③不同时期的人在面对同一事物时表现出不同的价值选择④“家是玉麦,国是中国”体现了当前社会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扎根边疆意识是正确国家观在守边人头脑中的能动反映,不是客观反映,②不选;材料体现的是不同时期的人在面对同一事物时表现出相同的价值选择,③不选。故本题选B。B措施具体内容根本途径客观条件主观条件(1)弘扬劳动精神,实现人生价值(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①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的存在方式。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②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①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社会为我);②要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我为社会)核心考点3:价值的创造和实现(3)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①精神: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②素质: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③理想: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④道德: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误区警示】1.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不是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而是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2.人生价值能否实现,不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条件,也不取决于客观条件,而是取决于个人在实践和劳动中对社会的贡献。实现人生价值,既需要主观条件,又需要客观条件。3.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而非物质基础。典例10.(2023·浙江6月选考)20多年累计行走近4万公里,给钢轨问诊把脉;验证海量列控数据,为高铁列车精准导航;反复揣摩作业环节,合理调配机车,为中欧班列开行提供有力保障……万里铁路线上,“最美铁路人”书写最美人生。由此可知(

)①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

②平凡岗位上才能创造和实现价值③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

④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最美铁路人”之所以能书写最美人生,不是因为工作岗位平凡,而是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和实现价值,②错误。材料强调了“最美铁路人”在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奉献与奋斗,没有涉及“最美铁路人”的实践活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规模和水平,④不符合题意。A典例11.(2023·福建高考)刘博士团队借助新的光学跟踪软件,带近400斤设备追“星”50多次,克服种种困难,成功拍摄中国空间站从“一”“土”“L”到“T”“十”等12个构型的高清影像,完整记录了它从小到大的成长与变化。刘博士团队成功追“星”对青年成长的启示是(

)①要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②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标就可以实现人生价值③努力增长个人才干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④实现人生价值要把个人发展和社会需要相统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②的说法太绝对,忽视了实践的作用,排除;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故排除③。B1.劳动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2.符合规律的社会意识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3.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关系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4.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5.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6.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说明社会意识有时取决于社会存在,有时不取决于社会存在。解析: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解析:社会意识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解析: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解析: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五、易混易错解析:唯物主义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才涉及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解析:社会意识归根结底都取决于社会存在。7.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8.错误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9.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就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0.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11.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12.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14.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解析: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解析:无论是正确的社会意识还是错误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解析: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前者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后者属于唯物论知识。解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解析:在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解析: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解析: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解析: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性变革。15.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6.体力劳动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脑力劳动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17.客观条件与发展目标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18.我们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9.人生的真正价值是贡献与索取的统一。20.价值观念决定人的行为选择。解析: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解析: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切物质财富归根到底都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共同产物。解析: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解析:我们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析:人生价值是贡献与索取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解析: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对认识、改造世界的活动和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指导而非决定作用。21.价值判断可以超越社会历史条件。22.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往往因人而异,所以没有客观的评价标准。2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已经成为所有人的行为选择。24.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25.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人生价值。26.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27.人生价值能否实现取决于能否用正确的价值观来引导。28.文艺工作者应把遵循文化创作规律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解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不能超越社会历史条件。解析: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因人而异,具有主体差异性,但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客观标准,不因人而异。解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并不代表已经成为所有人的行为选择,表述过于绝对。积极投身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解析: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满足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发挥主观能动性说明满足和发挥了主观条件,但缺少客观条件的基础仍然不能实现人生价值。解析: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主客观条件的统一,不能只强调主观方面。解析: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主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解析:文艺工作者应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1.(2024·广东高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对话+创作”为基础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启了全面智能化时代。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可以像人类一样聊天交流,甚至能完成撰写代码、论文和视频脚本等任务。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加速迭代,引领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刻改变着人类的生产生活,并对人类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产生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有人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发展和广泛运用,将彻底改变和颠覆人类社会历史的本质。结合材料,运用相关哲学原理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8分)①这一观点是错误的。(1分)②人类社会历史是由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的实践活动构成的。(1分)

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2分)③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代替了人的一些劳动,一定意义上确实具备了类人的

“实践”功能,深刻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2分)但是无论技术进步到何种程度,都改变不了其作为人类工具的属性,更无法改变和颠覆人类社会历史的实践本质。(2分)六、大题攻略2.(2024·浙江·高考真题)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既缺油又缺钱,大庆油田会战队伍经过3年多奋战,一举甩掉我国的“贫油”帽子,并由此产生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保证油田高产稳产,大庆油田科研人员从20世纪80年代就开启了化学驱油技术——聚合物驱的科研攻关。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聚合物黏弹性驱油理论,建立世界首个工业化技术体系,使油田采收率提高了10%以上。随后又经过上万次试验,研究出三元复合驱油技术,采收率再次提高,为大庆油田的接续发展出了新路。迄今为止,大庆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超25亿吨。

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相关知识,分析大庆石油人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发挥的主体作用。(8分)【答案】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大庆石油人为国内生产了大量原油,一举甩掉我国的“贫油”帽子,迄今为止,大庆油田已累计生产原油25亿吨。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大庆石油人经过反复试验,提出了聚合物性驱动理论,建立世界首个工业化技术体系,最终形成大庆精神。3.(2022·湖北高考)中国历史上,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进行生产生活,不断地砍伐森林、毁草开荒、填湖造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过多依赖物质资源消耗、规模粗放扩张和高能耗高排放产业的发展方式,给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了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一方面,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在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绿色低碳产业等方面取得显著效果。另一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我国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建立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经过长期努力,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

社会的变迁推动着生态观念的改变。从古代的“天人合一”,到如今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逐步形成。

结合材料,运用生产方式的相关知识,说明为什么我国目前已具备解决好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和能力。【参考答案】:生产力是生产方式中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新时代,随着工业化的推进,我国已形成了现代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我国已经建立健全了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等制度,推动建立了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