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3讲+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3讲+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讲+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3讲+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先秦至秦汉时期: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阶段特征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1、政治①施政: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确立,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中央行政中枢由外朝向中朝转移,地方行政制度稳中有变②选官:秦朝“以吏为师”“以法为教”,汉朝察举制,继续向重视才能、品德的趋势转变,并建立制度对官吏进行管理③法教:秦朝依法治国,汉朝儒家思想作为主流思想逐步融入法典④交往:中央政府通过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手段推进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西域地区正式进入中央管辖版图,开辟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⑤赋税:开创的赋役制度被后世沿用⑥社会:重视户籍制度的管理,建立乡里制度、什伍组织加强基层治理,重视社会保障。2、经济①农业: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逐渐形成南北两种农业技术体系,水利灌溉设施方面有了重大的发展和改进,重农抑商政策得到进一步强化②手工业:纺织技术精湛,制瓷技术渐趋成熟并出现青瓷,铁业官营并出现新式冶铁工具③商业:货币、度量衡、市场的统一促进了商业的发展④交通:驰道、灵渠等陆路水路大发展,各条丝绸之路开通3、思想文化①文化:儒学思想正式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佛教传入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兴起,史学出现《史记》《汉书》等标志性成就,文学艺术自焚书坑儒后重新得到发展②科技:医学、数学、天文地理、农学等领域成就突出③文化传承:设立太学和地方官学,造纸术有重大改进壹、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三公九卿:①丞相:百官之长,分左、右,秉承皇帝旨意,统领众官,丞相府是行政中枢所在②太尉:最高武官,掌军事③御史大夫:副丞相,协理国政,掌管图籍、文书,同时又是最高监察官④九卿:三公之下分掌国家各种政务和皇室事务的卿,下设若干部门,处理具体事务决策方式:三公九卿共同组成中央政府,国家重大事务往往由公卿进行廷议,最后由皇帝裁断。

启思助学1.古代社会生活中的避讳文化:春节在农历纪年中是一月初一。一月古时又叫“政月”。秦统一六国以后,为了避皇帝嬴政的名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改为“征”了。思考:中国古代的这种避讳文化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提示:皇帝独尊,皇权至上。2.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顾炎武认为:“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思考:材料中的“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提示:地方权力过大;中央过于集权。3.秦朝户籍制度:阅读《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课第一目“里耶秦简户籍簿”。思考:秦朝户籍制度有何特点?秦朝建立户籍制度的主要目的是什么?“里耶秦简户籍簿”的出土有何史料价值?提示:特点:有户主、居住地、人名、家庭成员及性别和课役身份等的登记,较为完备。

目的:征发赋役。价值:为进一步了解研究秦朝户籍制度和秦朝历史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史料。主题一天下一统——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视角1观点论证——秦朝的统一及意义材料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摘编自贾谊《过秦论》探究:就材料中作者的观点,给予点评。提示:作者观点:作者认为秦灭六国统一天下,符合时代潮流和人民愿望。点评: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割据混战,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走向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选择;商鞅变法,秦国实力大增,经过几代秦王努力,秦具备了统一六国的条件;长期战乱,民众渴望统一与社会安定,使秦国实现统一大业具有正义性。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的意义(1)奠定国家疆域:集全国之力北御匈奴,开拓西南及南方疆域。(2)形成大一统观念:秦始皇开启了大一统工程,统一度量衡、车轨、文字。整合了天下的经济政治秩序,确立了大一统格局,“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3)形成民族与文化认同:秦朝建立大一统国家,泰山封禅,祭祀文化名山和舜、禹等华夏先王,有利于强化华夏民族的祖先认同与文化认同,从而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视角2信息获取——秦朝的制度创新材料探究: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西周、秦朝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提示:信息一:西周实行分封制,诸侯国并立,秦朝实行郡县制,成为统一的帝国。说明: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信息二:西周的封国多位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秦朝的郡南北分布大体平衡。说明:秦朝完成统一后,疆域面积由黄河流域扩展到珠江流域,为加强对南方的有效控制而设置许多郡。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1.泰惠王十三年,秦朝攻占巴蜀地区,“以张若为秦国守,移民万家实之”;秦始皇三十三年,“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徙谪,实之初县”;三十六年“徙北河榆中三万家”。秦朝这一时期的大规模移民活动()A.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 D.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秦朝灭亡2.秦朝里的典、老在制度上没有文书的资格,在身份的登记、公证,赋役征发与里内治安等领域,民众与县下诸官直接联系,里及其典、老并不具备多少处理问题或管理的能力、资格,而只负责担保、证明信息无误,并协助上级承担具体的事务。这表明秦朝()A.官僚政治体制的日渐成熟 B.文书管理制度相对严格C.基层治理服务于中央集权 D.典老职权范围日趋广泛3.“五德终始说”是邹衍解释历史变迁、王朝更迭的依据,在秦和汉初并未被朝廷所采用。汉武帝接受儒生的建议承认秦为水德,并主张汉朝改从土德,“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这一转变()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客观解释了王朝更迭原因C.旨在构建新的思想学说 D.有助于维护政权的合法性B提升·考向预测CD1.2023年1月陕西发布秦兵马俑第三次考古发掘发现,共清理陶俑220余件、陶马16匹、战车4乘、鼓2处、鼓槌1处、漆盾1处、笼箙3处;兵器柲多处、弓弩箭箙多处,发现车马器、兵器、生产工具等共计千余件(组),按照排列密度估计,全部发掘后可出土陶俑、陶马约6000件。对这一考古发掘解释最为合理的是()A.初步厘清军阵排列规律 B.明确武器的种类与配属C.清楚了陶俑的制作程序 D.展示秦朝军事实力强大2.与战国相比,秦朝雇佣劳动者的身份更为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来源于徒隶、“诸当作县道官者”、戍卒等这些由官府掌握的劳动力。他们必须在官府安排下从事雇佣活动,不得私底下佣作,劳动所得也需上交官府。由此可推秦朝()A.社会生产领域出现新经营方式 B.中央强化对地方的控制C.官府意在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 D.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3.据《史记》和《汉书》记载,秦人在蜀地南部进入西南地区时,“通五尺道”,并在五尺道上“颇置吏焉”,邛、笮“通为郡县”。五尺道的经略对秦最重要的影响在于()A.保留了考古遗存利于史学研究 B.开通了西南地区的“丝绸之路”C.加强了对西南地区的开边统辖 D.推动了西南民族聚落的发展4.秦王嬴政每征服一国,就把诸侯后代、原国内的贵族和豪门大户迁往他处,或迁往秦统治中心,或迁往边远地区。嬴政统一全国后,又“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由此可见,嬴政的大规模移民政策()A.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B.有利于贵族等级制的重构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 D.为推行郡县制创造了条件5.《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虽三户,亡秦必楚”,表达了楚地人再少也要复仇的强烈愿望。陈胜起义建立的政权也以“张楚(张大楚国)”为号。这说明()A.楚国旧地对秦的统一缺乏认同感B.秦并没有建立起全国郡县制管理C.秦的暴政不是秦灭亡的根本原因D.楚国旧地人民企图重新统一全国6.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制”相比,其不同在于()A.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B.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C.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D.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命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公元前316年秦灭巴蜀后,开始强行推行秦国文字。据许慎《说文解字叙》载:“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对于规范后秦的文字,《说文解字》中有着详细的描述,“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虫书,五曰摹印,六曰署书,七曰殳书,八曰隶书”。除大篆、小篆和隶书外,其他文字主要运用于仪式物品书写中,没有广泛传播。大篆作为被改良的文体,在秦国仍然得到使用。所以目前学界认为秦朝的“书同文”既不是专指篆书,也不是专指隶书,而应该是指秦国的文字。——赵云泽、杨启鹏《“书同文”: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与媒介变革影响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书同文”政策实施的历史背景。(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朝“书同文”政策实施的影响。(6分)【答案】(1)背景:①秦朝实现了国家统一;②原有文字多元混杂,不利于信息交流。(2)影响:①有利于文字改良和信息传播;②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③有利于文化认同和民族共同体的发展。(任答2点)④强制使用秦国文字,不利于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8、(2021·北京昌平区高一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一法度衡石丈尺。——《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

材料三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审民,废王道,立私权,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公元前200—前168年)《过秦论》材料四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尽臣畜于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秦始。——柳宗元(773—819)《封建论》(1)分别指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史料类型,结合文字内容分析它们的史料价值。(2)材料三和材料四对秦始皇态度有何不同?结合时代背景加以说明。答案:(1)史料类型:材料一是文献史料,材料二是实物史料。史料价值:《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秦郡县制和统一度量衡,得到了出土的铜诏版铁权和秦简的印证。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的结合有助于历史的研究。(2)不同:材料三主要批判秦始皇的专制暴政,材料四主要肯定秦始皇功绩。说明:材料三,汉初经济凋敝,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材料四,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严重影响中央政权的统治。贰、两汉的建立与兴衰

启思助学4.黄老之学:黄老之学始于春秋战国,兴盛于西汉,其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并兼采阴阳、儒、法、墨等诸家观点而成。在社会治理中,黄老之学强调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薄赋敛,毋夺民时”。

黄老思想是汉初的统治思想,其主张在汉初产生了一定影响,促进了“文景之治”局面的出现。思考:汉初尊奉“黄老之学”有何重要意义?提示:对汉代初期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5.推恩令推私恩分封诸侯子弟为列侯,既避免了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又削弱了王国势力,朝廷直辖土地逐渐扩大,地方王国问题最终得到解决。思考:汉武帝为解决王国问题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提示:颁布推恩令;改革币制,将铸币权收归中央。6.尊崇儒术: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第4课第二目“史料阅读”]思考:材料中的“臣”指的是谁?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是什么?这一主张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董仲舒。目的:统一思想,巩固统治。影响:儒学受尊崇的地位确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7.丝绸之路:在近代以来的丝绸之路研究中,外国探险家或考古学家、地理学家扮演了重要角色。思考:汉朝的张骞为此做出了什么贡献?丝绸之路的历史地位如何?提示:贡献:出使西域,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历史地位:沟通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主要桥梁。主题二汉承秦制——两汉兴衰与国家治理视角1信息获取——“汉承秦制”与创新材料一分为诸侯王之地,一方面可以笼络诸侯之心,另一方面可以节省中原之物力人力,为中原之地百姓休养生息赢取精力……匈奴成为一大边患,韩王信所封之地尽有今山西中北部……主要原因即为需要防备匈奴……郡县制属于极端专制的集权体制的单线统治,中央对郡县的绝对控制使郡与郡之间相互拆离,使郡与县之间没有相应的联系。——摘编自费双应《简析汉初分封原因》材料二汉初,同姓诸侯的封地略占汉疆域的一半以上。吴楚七国之乱平定之后,取消了诸侯王的治民权,又行“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政策,“惟得衣食租税”。武帝行“推恩令”,侯国被纳入中央直属的汉郡统辖。中央直属的郡由原先15个增加到80个。——摘编自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探究:根据材料一,分析汉初实行分封制的原因有哪些。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西汉为解决地方王国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提示:原因:笼络诸侯王;推动中原地区休养生息;巩固国防,防备匈奴;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郡县制不成熟。措施:借平定七国之乱,取消其治民权;通过采取“盐铁官营”“铸币权收归中央”等措施削弱诸侯国经济实力;颁布“推恩令”,纳入中央直属汉郡统辖。

启思助学8.太学清议:清议是东汉时期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时论。东汉自中叶以后,外戚专权,宦官祸乱,西羌侵扰,政治和社会上都表现着动荡和不安。群聚京师的太学生目睹社会的黑暗,遂逐渐转移其视线于实际问题,于是时常议论朝政、品评人物,这就是所谓太学清议。思考:东汉太学生的清议运动体现了怎样的家国情怀?提示:太学生少年英锐,敢于思想创新,对于弊政言行较为勇敢,有比较强的参政意识。9.外戚干政:外戚亦称外家,指封建社会中的君主的母族、妻族,即君主母亲或妻妾娘家的人。外戚干政是指外戚利用皇帝年幼或者无能而把持朝廷政权的现象,外戚干政现象是君主专制下皇权专制的结果,往往会造成政治黑暗或朝廷内部矛盾争斗。思考:中国古代政治统治中外戚干政现象出现反映的特点是什么?提示:反映了皇权专制下朝廷内部权力争夺的特点。视角2问题阐释——东汉的兴衰材料一东汉中后期皇帝继位年龄和卒年统计表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继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卒年27231303936341454材料二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荣乐过于封君,势力侔于守令。东汉末年,张角、张梁、张宝兄弟三人创太平道教,发动起义,天下响应,京师震动。地方势力乘机拥兵自重,群雄互相攻击,逐鹿中原,东汉皇帝在军阀手中如同无物,三国序幕拉开。——《东汉地方豪强研究》探究:根据材料一统计表中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中的现象造成了什么影响。根据材料二,分析东汉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与东汉政权衰亡的关系。提示:影响:形成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汉朝政权危如累卵。关系:东汉豪强地主兼并土地现象严重,生活奢靡,加剧了阶级矛盾;豪强地主势力强大,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在镇压起义军的过程中,豪强地主形成割据势力,东汉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

启思助学10.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造成中华文明这一鲜明个性特征的重要因素,是中国历史上历经数千年而不衰的“大一统”思想的潜移默化,而秦汉时期正是这种理念完全定型的关键。秦汉时期的最高统治者,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并构筑了统一的制度文化。秦汉时期的思想家也全力以赴地弘扬:“《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思考:怎样理解秦汉文化的时代精神?提示:①统一与多样性有机结合。统一前提下的多样性,使中华文明更加绚丽多彩,并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②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中亚、印度文化随着“丝绸之路”流入中国,中华文化广泛外传。③气势恢宏。两汉时期,涌现出一批令世界瞩目的文化成果。选必一纲要选必二第3课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第4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

的巩固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P2-3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P30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P44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P60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P86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P92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第4课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P19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P35选必三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P2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P8第14课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P77教材融合考点一

政治动荡与民族交融【夯基·知识梳理】知识点1秦朝政治制度与施政措施知识点2汉朝政治制度与施政措施知识点3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必一)知识点4法律与教化(选必一)知识点5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选必三)知识点6户籍制度、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选必一)【提升·考向预测】考向1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与政治制度考向2汉朝建立与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考点三

文化繁荣与百家争鸣【夯基·知识梳理】知识点1秦汉中华文化的发展知识点2秦汉科技的发展知识点3秦汉文化传承(选必三)【提升·考向预测】考向1汉武帝时期统治思想的转变考向2两汉的文化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必一)秦朝选官制度:①选拔:“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向官吏学习律令而为官)②考核:上计制(秦汉)③监察:御史大夫(中央);监御史(郡一级)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选必一)2、汉朝选官制度:察举制①时间:西汉时期②性质:自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③选拔标准:品德(西汉时期主要标准)、才能④历史评价:有效地选拔了人才,促成了汉武帝时期人才辈出,东汉后期为豪强地主所垄断,助长了其势力。⑤监察:中央:御史台(御史大夫→御史中丞)地方:十三州部(刺史)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分设刺史,负责对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进行巡视监察,建立刺史制度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

法律与教化(选必一)1、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推动了律的编纂。2、汉朝:沿袭秦律制《九章律》汉代法律实践特点:①引用儒家经典作为审理案件的依据,称“以经注律”。②律令儒家化的开始。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

户籍制度、基层治理和社会保障(选必一)1. 户籍制度秦朝:分类登记制度,宗室籍、宦籍、市籍等汉朝:编户齐民。丞相主管,地方专员;定期调查2、基层治理基层组织:乡里制度(乡设三老,掌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徼,掌捕盗。里设里正。)亭: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管理机制: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3、社会保障优抚:秦汉时期,皇帝有时会赐给高龄老人手杖——鸠杖,以示尊重救济:建立常平仓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

赋税制度(选必二)1、田赋①秦朝:税率极高,史称“收泰半之赋”②汉朝:汉初统治者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汉高祖施行十五税一的税率,到汉景帝的时候改为三十税一。2、丁赋①秦朝:向人民征收极重的口赋,即人头税。②汉朝:人头税分口赋、算赋,商人和奴婢的算赋钱加倍。汉朝还征收财产税。3、徭役更卒、正卒、戍卒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

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选必三)1、秦朝:北击匈奴、修长城;南伐百越、设三郡2、汉朝(1)民族关系①制略匈奴(和亲、战争、内迁)②行政管理③屯戍政策影响:①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②降低军费开支,减轻人民负担③有利于边疆的开发④推动了民族交流。(2)对外关系①打通了陆、海两个通道陆上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

交通建设(选必二)1、秦朝①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②加强了中央集权③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陆上丝绸之路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海上丝绸之路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②物种、技术等器物传播(选必三)中国丝绸不断向西出口;漆器及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经由中亚向西传播;大宛国的良种“汗血马”,苜蓿,葡萄等水果;胡桃、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传入中国;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传入中国。③宗教、文化艺术的传播(选必三)佛教传入中国,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来自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广受欢迎。稿定PPT经济发展1、农业①技术体系:秦汉到隋唐时期,逐渐形成北方旱田和南方水田的两种精耕细作(选必二)②耕作方式: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选必二)③水利灌溉:西汉修建龙首渠(选必二)东汉末期出现翻车(选必二)2、手工业(选必二)汉朝为主

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

交通建设(选必二)1、秦朝①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②加强了中央集权③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具有深远的影响。2、汉朝陆上丝绸之路①张骞通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②路线: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③意义: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海上丝绸之路→西域都护府的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知识点3

秦汉文化传承(选必三)秦朝焚书坑儒使先秦以来的许多珍贵文献毁于一旦(纲上)汉朝学校(选必三)①太学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开始设立地方官学书籍(选必三)①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出现用植物纤维制成的纸②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制成“蔡侯纸”③书写材料由竹木、缣帛逐渐过渡为纸,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1.据《汉书》载,汉武帝时,公孙弘和太常、博士等商议,提出“以治礼掌故以文学礼仪为官”,并且选通一艺以上的小吏“比百石以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得到武帝批准。这一建议的实施()A.推动了王国问题的解决 B.提升了官员的行政能力C.体现了治国方略的调整 D.重塑了社会的伦理规范2.“五德终始说”是邹衍解释历史变迁、王朝更迭的依据,在秦和汉初并未被朝廷所采用。汉武帝接受儒生的建议承认秦为水德,并主张汉朝改从土德,“以正月为岁首、色尚黄”。这一转变()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客观解释了王朝更迭原因C.旨在构建新的思想学说 D.有助于维护政权的合法性3.汉代史家把六经作为鉴别史料及判断史料价值的标准。司马迁取舍史料的标准就是“考信于六艺”“折中于夫子”。这表明汉代史学()A.深受主流思想影响 B.注重义和理的阐发C.主动适应社会现实 D.缺乏研究的可信性C提升·考向预测AD稿定PPT稿定PPT,海量素材持续更新,上千款模板选择总有一款适合你024.中国古代制定历法,一方面是“敬授民时”的需要;更重要的一面是历法准确被视为王朝是否顺应天命的标志。因此,司马迁在《史记·历书》中说“王者异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这说明古代历法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小农经济长期占主导地位 B.王朝巩固统治的需要C.历法决定王朝的兴亡更替 D.“天人感应”深入人心5.银雀山汉墓的下葬年代在汉武帝前期,墓中出土了《孙子兵法》《相狗》《曹氏阴阳》等书籍。在汉武帝的孙子海昏侯刘贺的墓中,出土了5000多枚简牍,内容涉及儒家经传、诸子、诗赋、数术、医学等。这体现了当时()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思想文化的多样性C.儒学独尊地位确立 D.郡国并行制的延续6.西汉末年思想家扬雄在《反离骚》中,把屈原比为“凤皇”“神龙”“骅骝”,用“芳酷烈”“扬之芳苓”来描述屈原的品德,但是扬雄又批评屈原“君子得时则大行,不得时则龙蛇,遇不遇命也,何必湛身哉”。由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A.儒学思想得到丰富和发展 B.西汉末年道德观念沦丧C.人物评价受主流思想影响 D.士人不满现实社会黑暗BBC1.公元前135年,闽越围攻东瓯,制造边疆危机。汉武帝在解决危机后说,“汉为天下宗,操杀生之柄,以制海内之命,危者望安”,乱者仰治,并把视野转向北方。据此可知,当时汉朝()A.奉行外儒内法思想 B.初步具备大一统的基础C.有效解决王国问题 D.以稳定社会为首要任务2.角抵戏是汉代对各种体育活动和乐舞杂技的总称。《前汉纪》记载,汉武帝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以享外国朝献者。三百余里内人皆观”。角抵戏的出现说明()A.角抵奠定古代体育基础 B.政府注重体育运动的推广C.察举注重文体人才选拔 D.汉代活跃开放的社会风尚3.古语云:“天垂象,圣人则之。”汉代,天人感应、阴阳灾异思潮广泛流行,天文学的观测和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展。据此可知,汉代天文学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集权政治的需要 B.农耕经济的发展C.气象物候的变化 D.学术争鸣的活跃4.汉代的制度构建不同于西周的“宗统”“君统”不分,也不同秦代灭绝“亲亲”的做法,而是政府试图在承认宗族是社会基本组织结构的基础上,突破血缘关系,将君臣、君民、官民之间的关系描述成父子关系。这表明,汉代()A.宗族势力的发展壮大 B.尊卑秩序得到强化C.儒学理论体系政治化 D.社会道德风气改善5.东汉时期,有些地方的农民主动离开或抛弃自己的土地,加入豪强地主的庄园从事大规模的工商业生产活动。东汉豪强地主封建庄园的出现和发展()A.导致小农经济基本破产B.一定程度上威胁了中央集权C.使中央政府对豪强地主的控制加强D.庄园先进的生产方式吸引了广大农民6.《史记》为我们了解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下列史实不能在《史记》中查到的是()A.刘秀建汉B.武王伐纣C.陈胜吴广起义D.秦始皇统一度量衡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视角。守正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文化的发展,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借鉴、吸收外邦文化,同时保持民族主体性、独立性。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既要慎重总结传统文化,又要虚心学习西方文化,同时更要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在前人已有的基础上,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摘编自张岱年《传统文化与现代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所示观点的整体或其中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正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守正创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文化的发展,要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要借鉴、吸收外邦文化,同时保持民族主体性、独立性。建设社会主义的新中国文化,既要慎重总结传统文化,又要虚心学习西方文化,同时更要发挥创造性的思维”可拟定论点为中国儒家文化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发展;阐释可从以古代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为线索进行阐述,得出守正创新是传统文化得以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答案】示例一:中国儒家文化在守正创新中不断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孔孟儒学,主张仁政、民本、教化,但当时未受到重视。汉代董仲舒在吸收法道、阴阳各派的基础上,创立新儒学,主张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确立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魏晋以来,儒学发展受到佛教、道教的挑战,宋明理学家吸收佛、道,并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使儒学日益思辨化、世俗化。明清之际,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冲击下,一批进步思想家批判继承传统儒学,主张限制君权、工商皆本、经世致用,为儒学发展注入新活力。总之,儒学自创立以来,礼教德治精神始终一贯,并根据时代需求不断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正宗。示例二:中国古代各项制度的守正创新推动了社会的不断发展。汉初基本沿袭秦代制度,但施政方针有了重大调整,采取“与民休息”政策,社会稳定,出现了“文景之治”。汉武帝顺应时代需要,采取了“推恩令”、“中外朝”、“盐铁官营”、“尊崇儒术”等一系列巩固和发展大一统国家的措施,造就了西汉的强盛。唐朝在继承秦汉以来政治经济制度和思想的基础上,完善了三省六部制、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等,继续推行重农抑商又实行对外开放,沿用儒家思想为统一的意识形态同时重用佛道,造就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迎来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总之,每个历史时期的优秀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人类社会是在不断汲取前人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向前发展。集训通关提能力1.(2023·湖北卷)司马迁认为,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项羽是天下诸侯的盟主,“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故而在《史记》中将项羽列入本纪。唐代史家刘知几则指出:“霸王者,即当时诸侯。诸侯而称本纪,求名责实,再三乖谬。”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A.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

B.正统观念的左右C.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

D.情感倾向的影响√根据材料分析可知,刘知几认为天子才能立本纪,项羽身为诸侯,无列入本纪之理。司马迁将项羽列入本纪是着眼于其卓越的历史贡献,两者认识不同的根源在于历史叙述原则的取向不同,故选C项;本纪是中国古代纪传体史书中的帝王传记,刘知几指出诸侯列入本纪名实不符,反映的不是史书编纂体例的选择不同,排除A项;正统观念主要是指能够一脉相承,并且能够统一全国的某个政权的合法性,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情感因素,且情感因素不是导致两者不同认识的根源,排除D项。2.(2023·河南濮阳一模)秦统一前,“属邦”是管理少数民族居住地的中央机构,同时还下辖这些地区的地方县治;至公元前214年后,蒙恬北逐匈奴所设陇西郡和北地郡接管了最后的少数民族县治。至此,“属邦”成为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这说明秦朝A.郡县治理体系不断加强

B.大一统实现民族大交融C.分化事权强化君主权力

D.地方官吏行政能力提升√根据材料可知,秦统一后,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郡县制,“属邦”成为专职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中央机构,这表明秦朝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郡县治理体系不断加强,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有关民族交融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分化事权、加强皇权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与地方官员的行政能力无关,排除D项。3.(2023·安徽淮北一模)吕思勉曾指出,诸侯联军推戴刘邦为帝,并不是承认其权力的绝对性,而是仅仅把“皇帝”视为一种荣誉称号。在汉初的历史叙事中,知识精英们不得不对秦始皇伟大、光辉、雄强的形象进行一定程度的渲染和美化。汉初的知识精英们此举意在A.论证“汉承秦制”的合理性

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C.削弱六国复国势力的影响

D.强化皇权专制的政治考量√根据材料可知,诸侯联军推戴刘邦为帝,不是承认其权力的绝对性,而是把“皇帝”视为一种荣誉称号,说明汉初人们并没有从内心树立起认同皇帝制度的潜在意识,故知识精英们对秦始皇形象进行渲染和美化,目的是延续秦朝的政治神话,继续神化以皇权为核心的皇帝制度,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重点是汉初皇帝制度认同的危机,而非强调“汉承秦制”,排除A项;汉初的知识精英们此举意在强化皇权,不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有效控制,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六国复国势力,排除C项。4.(2023·山东青岛一模)西汉立国之初,听民私铸钱币,遂有将铅、铁等掺入铜钱内铸作“伪金”者。公元前144年,

汉景帝颁行《铸钱伪黄金弃市律》,禁止民间私铸货币,只准郡国铸币。这一转变A.反映国家指导思想发生转变

B.导致地方割据势力迅速膨胀C.推动经济政策发生根本改变

D.有利于铸币权逐步收归中央√据材料可知,汉景帝时期“禁止民间私铸货币,只准郡国铸币”,这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有利于铸币权逐步收归中央,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铸币权的问题,未涉及国家指导思想的转变,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地方割据势力的发展,排除B项;中国古代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未发生过改变,排除C项。5.(2023·河南南阳二模)东汉初年,光武帝遵循道家的“无为”原则为政,“务用安静”,对自己的儿子都不愿提起战争之事。他曾说“吾理天下,亦与以柔道行之”,这里的“柔道”就是黄老道家所说的“守柔曰强”的“柔”。这反映了A.儒家思想已不能适应时代发展潮流B.统治者为恢复经济及时进行政策调整C.道教的发展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黄老道家再次被统治者作为主流思想√结合所学可知,儒学在西汉汉武帝时期开始成为正统思想,但东汉建立初期,生产凋敝,人口锐减,光武帝又适当用“道家”思想治理国家,可见统治者为恢复经济及时进行政策调整,B项正确;东汉时期,儒家思想仍适应当时时代发展潮流,排除A项;道教形成于东汉末期,排除C项;汉武帝之后,儒家思想一直居于正统和主流地位,未曾改变,排除D项。6.(2023·安徽安庆二模)东汉明帝时,青州刺史王望,因本州发生旱灾,“因以便宜出所在布粟,给其禀粮,为作褐衣。事毕上言,帝以(王)望不先表请,章示百官,详议其罪。”幸亏尚书仆射钟离意引《春秋》大义论之,“帝嘉(钟离)意议,赦而不罪”。在这种“以便宜”制度下A.奖惩由君主的好恶决定

B.君主专制下的权力下放C.朝廷失去控制地方能力

D.官员的能动性得以发挥√依据材料“因以便宜出所在布粟,给其禀粮,为作褐衣。事毕上言……”可知,古代便宜权是指经朝廷授予,被授予的官员可以通过方便、适宜的方法来斟酌处理的权力。只要通过朝廷授予便宜权,被授予者就可以按照便宜权灵活处置。便宜权授予本来是为了处理来不及上报的事情,所以多用于军事、司法及赈灾。有利于发挥官员主观能动性,D项正确;君主专制集权制度下,以制度对官员予以规范,便宜权不是权力下放的表现,排除A、B两项;便宜权授予的目的是稳定秩序,维护封建统治,C项表述错误,排除。1.(2023·江苏南通一模)秦朝时,政府在全国范围内修筑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元朝时,政府在各地广设驿站,构筑了从大都(北京)向全国各地乃至境外延伸的驿路体系。这些做法A.旨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B.服务于对外扩张的需要C.是两大王朝速亡的诱因 D.利于强化中央集权统治√结合所学可知,秦朝和元朝的道路交通建设有利于沟通全国各地,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D项正确;秦朝的道路建设在国内,与中外交流和对外扩张无关,排除A、B两项;C项与史实不符,元朝没有速亡,排除。2.(2023·山东淄博一模)汉初建都时,多数大臣建议定都洛阳,但娄敬和张良却认为“都关中,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最终刘邦决定“都关中”。西汉定都关中旨在A.防范诸侯的分裂割据

B.依托有利地形发展经济C.维持统驭全国的优势

D.加强对关中地区的控制√根据材料可知,刘邦建都关中,原因在于关中地理位置优越,可以制约东方诸侯,从而加强对全国的控制,C项正确;“防范诸侯的分裂割

据”和“依托有利地形发展经济”的目的都是加强对全国的统治,排除A、B两项;关中地区已经在刘邦的控制范围之内,排除D项。3.(2022·湖北卷)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

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

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文献记述出处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贾谊《过秦论》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后汉书·班固传》√材料体现的是秦、西汉、东汉开疆拓土、平定海内的史实,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伴随有不同民族文化、不同区域文化的交流,正是这一过程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家国同构模式的问题,家国同构指的是家庭、家族甚至国家在组织结构上的共同性,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大一统”的观念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华夏认同的问题,排除D项。4.(2022·山东卷)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A.农耕技术的推广 B.商业交往的便利C.军事战争的需要 D.礼乐制度的重建√根据材料“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与书数、射御等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战马对军队是非常重要的,故汉代官方重视相马术的发展,C项正确;农耕主要依靠铁犁牛耕,排除A项;汉代采取的是重农抑商政策,不会因为商业而专门设立相马课,排除B项;材料与礼乐制度的重建无关,排除D项。5.(2023·安徽合肥一模)《资治通鉴》载:文景时期“安养天下,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但江陵凤凰山出土的简牍记载了文景时期农民的主要负担有算赋、田租、刍稿等,还不包括繁多的徭役,这说明当时农民所受的剥削相当沉重。史料所述差异说明A.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B.简牍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D.文献记载不能够还原历史的真相√据材料可知,《资治通鉴》和江陵凤凰山出土的简牍对文景时期的社会情况记载存在巨大的差异,且不能确定哪种是历史的真相,说明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C项正确;A、D两项的说法过于绝对,均排除;材料中简牍与文献记载并不是相互印证的,所以不能形成证据链,排除B项。6.(2023·安徽马鞍山一模)汉朝的藩国官制比照中央,也设有诸侯国相。惠帝至文帝时,国相权力很大,统领藩国百官,辅佐藩王,甚至有统兵之权。但自景帝以后,国相的权力不断缩小。至武帝以后,国相与郡守无异。国相权力的演变体现了A.中枢官制逐步完善 B.藩王权力恶性膨胀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无为政策有效贯彻√根据材料“惠帝至文帝时,国相权力很大,统领藩国百官,辅佐藩王,甚至有统兵之权……至武帝以后,国相与郡守无异”可知,汉代诸侯国相的权力不断缩小,至武帝以后,国相与郡守无异,说明诸侯国地位被不断削弱,这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枢官制的逐步完善,排除A项;材料从侧面反映了藩王权力被削弱,排除B项;汉武帝时期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有为政策,排除D项。7.(2023·安徽黄山二模)汉初,“丞相初置员吏十五人,皆六百石,分东西曹,东曹九人出督州为刺史”。汉武帝时期,刺史“迁(监)部”“有常治所”。汉元帝时期,由御史中丞“督部刺史,总领州郡奏事”。这一变化A.背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

B.顺应了君主专制的需求C.深受儒家治国理念影响

D.埋下了军阀割据的隐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汉朝时,刺史逐渐强化监察功能,变为监察部门的下属机构,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强化,B项正确;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刺史作为监察官,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题干中的变化实际上体现出汉代监察权的加强,排除;材料主要体现汉代监察权的强化,即强化君主专制,与儒家治国理念无关,排除C项;东汉后期,刺史成为封疆大吏,造成地方分裂割据,但是材料未涉及,排除D项。8.(2022·湖南卷)汉武帝南征北伐,东巡西幸,奢靡无度,致府库告竭,遂用聚敛之臣,“至于卖爵、更币、算车船、租六畜、告缗、均输、盐铁、榷酤,凡可以佐用者一孔不遗,独于田租不敢增益”。武帝此举A.体现以农为本 B.服务于汉初战事C.意在藏富于民 D.解决了财政危机√根据材料“独于田租不敢增益”并结合所学可知,汉代重农抑商,统治者视农业为国本,不敢增加田租是为了避免动摇国本,体现以农为本的治国理念,A项正确;汉武帝处于西汉中期,故材料中的措施不是服务于汉初战事,排除B项;题干中的措施是为了增加商税、垄断工商买卖,并非藏富于民,而是为了充盈国库,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汉武帝的措施是否解决了财政危机,排除D项。9.(2023·山西大同一模)汉初,统治者颁行“复弛商贾之律”,文景之时,商贾“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汉武帝时,商人又受到沉重的打击,其对国家的威胁受到抑制。这表明汉武帝时期A.推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B.加强了经济控制C.规范了商业市场秩序 D.解除了国家威胁√通过材料“复弛商贾之律”“商人又受到沉重的打击,其对国家的威胁受到抑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加强了对经济的控制,故B项正确;汉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是在汉武帝之前,排除A项;材料信息未涉及商业市场秩序,排除C项;“解除了”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10.(2023·河南新乡二模)汉武帝时期,政府即令内迁的八郡之民复归匈奴本土,“布还诸县,皆赐以装钱,转输给食”;明帝时期,政府又规定若“边人遭乱为内郡人妻,在己卯赦前,一切遣还边,恣其所乐”,积极鼓励内迁之民返迁边疆故土。这些举措可以从侧面反映出东汉初期A.边疆危机得以解除

B.内迁之民的数量庞大C.中原地区地位优势

D.统治疆域的日渐缩小√根据材料可知,汉代政府鼓励边疆内迁之民返迁边疆故土,加强对边疆的开发和治理,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汉代中原地区的地位优势,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政府鼓励内迁之民返迁边疆地区,并不代表边疆危机已解除,排除A项;材料未提到内迁之民的数量,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汉代统治疆域日渐缩小的信息,排除D项。11.(2023·四川乐山一模)汉末名士的清议之风,评论时政、臧否人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间舆论和仕途进退。“取士不由于乡党,考行不本于阀阅;多助者为贤才,寡助者为不肖;序爵听无证之论,班禄采方国之谣”。据此可知,汉末A.清议之风改善了政治环境

B.仕途进退取决于门第望族C.舆论扩张引发了察举危机

D.评论时政体现了民主色彩√由材料“汉末名士的清议之风,评论时政、臧否人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乡间舆论和仕途进退”可知,察举制在选拔官员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而名士掌握舆论方向,使察举制出现危机,故选C项;清议之风由名士掌控,不利于改善政治环境,排除A项;“考行不本于阀阅”说明仕途进退并不取决于门第望族,排除B项;古代封建社会没有民主色彩,排除D项。12.(2023·山东泰安模拟)《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汉初“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至巨万……邹、鲁以其故多去文学而趋利者,以曹邴氏也”。但是西汉中期以后,这一地区的冶铁活动已经绝迹。这是由于西汉政府A.采取了重农抑商政策 B.强化了对经济的控制C.罢黜百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