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 古诗词曲阅读分主题训练-主题二 边塞征战_第1页
2025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 古诗词曲阅读分主题训练-主题二 边塞征战_第2页
2025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 古诗词曲阅读分主题训练-主题二 边塞征战_第3页
2025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 古诗词曲阅读分主题训练-主题二 边塞征战_第4页
2025中考语文古诗文专项复习 古诗词曲阅读分主题训练-主题二 边塞征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曲阅读分主题训练专题一

古诗词曲阅读主题二

边塞征战2025年中考语文主题训练一、[2024

山东中考改编]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1.本诗第七、八句使用“月支图”的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3分)[答案]

(3分)用历史往事表达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2.小语选择本诗参加“诗意中国”古诗文朗诵会,老师建议“塞禽唯有雁,关树但生榆”中“唯”“但”二字要重读。请你简要说明这样朗读的理由。(4分)[答案]

(4分)“唯”“但”两字都意为只有,两句诗写的是在边塞,除了大雁,几乎看不到其他的飞禽;而在这关口生长着的树木,也只有榆树。重读“唯”“但”更能表现边塞的荒凉和战士们的孤独与坚韧,寄托了诗人对战士们的深切关怀和思念。【诗歌助读】飞蓬就像那些出征的战士们,千里迢迢,奋力前行。在边塞,除了大雁,几乎看不到其他的飞禽;而在这关口生长着的树木,也只有榆树。他们背靠着山峦,望着那些曾经的堡垒,心中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当他们系好马匹,会看到一些余下的蒲草,这些都成了他们辨认归途的标记。手下的骑兵送来敌国的地图,以便部署下一步的追击行动。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1.数字在诗歌中往往起着独特的作用。《马上作》中的“一年三百六十日”刻画出了作者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3分)[答案]

(3分)《马上作》中的“一年”犹言年年,细数“三百六十日”,意在强调年年如此、天天如此,刻画出一位任劳任怨、保家卫国的英雄形象。2.两首诗的第二句都写到了“边月”,其用意有何不同?(4分)[答案]

(4分)《马上作》中的边月被拟人化了,通过写边月“笑”诗人的戎马生活,从侧面表现出诗人为国家安宁放弃个人生活乐趣的牺牲精神(2分)。《军城早秋》中,诗人用边月营造出一种阴沉肃穆的环境,预示战事紧张,战争一触即发(2分)。【诗歌助读】南北征战,抗击倭寇,镇守边关,就是为了报答君主的恩情;连南方江畔的花、北方边地的月都笑我一生如此奔忙。一年三百六十天,大多是拿着兵器、骑着马,为了国家而南奔北跑。昨天夜里萧瑟的秋风卷入驻守的关塞;寒云滚滚,边月西沉,笼罩着西山。我一再命令那些勇猛的将士追击敌人,不要让敌人的一兵一马从战场上逃回。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1.诗中运用正、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战争的残酷,请分别概括具体写了哪些内容。(3分)[答案]

(3分)经历战火之后,家乡断壁残垣、白骨森森的景象是正面描写,当时恶劣昏暗的环境氛围是侧面描写。2.诗中有“邻翁相对语”,请你结合诗歌主题,猜猜会“语”些什么内容。(4分)[答案]

(4分)失去亲人的痛苦;家园被毁的悲伤;对战争的控诉;对和平生活的向往。【诗歌助读】不在乎旅途奔波的劳累,诚挚地邀请返乡之人回家门。故乡建筑的废墟上还留有火烧后的痕迹,抛弃的骸骨上刀剑伤口也依然清晰可见。荒漠中的风很狂暴,日光在荒原上昏暗无光。邻里的老翁与我相对交谈,凄凉悲伤的样子难以言表。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1.本诗的颔联、颈联描写了哪些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答案]

(3分)颔联、颈联通过春风、青冢、白日、大漠等古代边疆意象,共同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表达了诗人对边境没有兵灾、百姓安全出游的喜悦。2.近人俞陛云评价此诗“高视阔步”,请结合整首诗,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赏析尾联。(4分)[答案]

(4分)尾联写望着滔滔奔流的河水,诗人思绪联翩,想着蕃情能像这大河一样,长久地向南流入中原。体现了期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五、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注】

①蓟中:指蓟城,在今北京大兴西南。②翻:同“反”,反叛。③安边书:安定边疆的策略。④诸将:指安禄山等人。⑤孙吴事:指孙武、吴起用兵之事。孙武,春秋齐国人,古代著名军事家。吴起,战国时卫国人,曾任魏国将军,大败秦兵。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BA.开篇以“沙漠”“塞垣”等意象,勾勒出一幅浩瀚壮阔的边塞图画。“策马”“长驱”和“登”三个动作,勾画出一个勇赴国难的英雄形象。B.第三、四句由远及近地描绘了诗人登上塞垣时所见的萧条荒凉景象。一个“何”字,突出了主人公的感慨之深,忧愁之重。C.第五、六句深刻揭露了前文“边城何萧条”的根源。“一到”“每愁”两个词突显边患的程度之深和时间延续之久。D.第七、八句是诗人由边患不止而引发的激愤之语。“岂无”以强有力的反诘对统治者进行了抨击,也表现出自己安边定远的信心。[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第三、四句“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均为远景,因此本项中“由远及近”理解错误。故选B。2.本诗最后一联写“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诗人“惆怅”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4分)[答案]

(4分)①对边塞萧条冷落现状的伤感;②对边患深重频繁的忧愁;③对报国壮志无法施展的怨恨;④对诸将腐败无能的愤怒。六、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

1.结合内容,赏析诗歌所营造的意境。(3分)[答案]

(3分)诗歌前两句描写了沙漠辽远、大雁高飞、将士们凯旋的盛大场景(1分),后两句描写了日出东南、铁衣寒光的景象(1分),营造出了苍茫壮阔、雄健壮美的意境(1分)。2.简要分析“满碛寒光生铁衣”与“甲光向日金鳞开”塑造的将士形象有何不同?(4分)[答案]

(4分)“满碛寒光生铁衣”描绘了将士们胜利归来,铠甲在日光照耀下寒光闪闪的景象,塑造了军容肃穆的将士形象(2分)。“甲光向日金鳞开”则衬托出将士们的饱满情绪,塑造了严阵以待、临危不惧的将士形象(2分)。【诗歌助读】在破讷沙漠上大雁正在飞翔,在鸊鹈泉上战胜了敌军的将士们刚刚归来。天刚亮的时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宛如游龙,战士的盔甲如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七、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题。(7分)出

塞张

籍秋塞雪初下,将军远出师。分营长记火,放马不收旗。月冷边帐湿,沙昏夜探迟。征人皆白首,谁见灭胡时。1.请赏析“月冷边帐湿”中的“湿”字。(3分)[答案]

(3分)“湿”与“冷”相对,表现了塞外的寒冷(2分),突出塞外的艰苦环境(1分)。2.谈谈你从最后两句中体会出的诗人情感。(4分)[答案]

(4分)抒发了诗人对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