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实习报告_第1页
庐山实习报告_第2页
庐山实习报告_第3页
庐山实习报告_第4页
庐山实习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庐山实习报告在当下社会,报告的使用频率呈上升趋势,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在写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庐山实习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庐山实习报告1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实习时间: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一]、概况: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二]、分述:实习时间:xx年8月1日至xx年8月8日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庐山植物园。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二、庐山群落类型: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一)、针叶林:对于针叶林,我们所抽取的样方有两个点,一个是日照松林黄山松群落。另一个是8月3日上午在回龙路1000米处的扁柏林线状植被。1、黄山松群落:分布在牯岭,属于落叶阔叶林的一个群落。黄山松,又名台湾松,它属于阴性树种,耐低温,能在贫瘠的土壤中生长。一般分布在海拔800或850米以上至山顶的地段,在海拔1250米以上成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我们所看到的绝大多数都是人工再种的,它属于松科,裸子植物。黄山松与广东的马尾松有明显的不同之处。黄山松枝条平直生长,主茎与枝条成直角,而马尾松成锐角。马尾松的叶子两伸为一出,较长、细。而黄山松的叶子也是两伸为一出,但较短、粗。①、林木记录表:建群种:黄山松:树龄20年的有8株,50年的有4株,10年的有3株。平均高度为14米,胸径50厘米,枝下高10米。树冠幅度3米,生活型为果型。生活强度强。③、灌木样方:2米×2米。第一层:细齿叶柃(覆盖度为20%,高度为1.5-2.0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二层:中华腊瓣花:(高度1.5米,2株,覆盖度为2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三层:满山红:(高度0.7~1.0米,1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四层:野蔷薇:(高度0.4米~1.2米,11株,覆盖度为10%,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五层:中华石楠:(覆盖度为5%,高度为0.4米,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第六层:苎麻:(高度0.3米,7株,覆盖度为5%,生活型为高位芽,生活强度强,物候期为营养期)。庐山实习报告21、实习时间: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2、实习内容:庐山地貌状况;庐山构造地貌类型;庐山谷地地貌类型;庐山河流袭夺情况。3、实习路线: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地貌实习。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一、地貌概况: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构造地貌类型: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五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四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一)、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1、8月6日:大月山——五老峰,进行地貌实习。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2、青莲寺——七里冲向斜谷:位于大月山与五老峰之间,发育在三叠泉向斜构造之上。3、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砂岩组成。4、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进行地貌实习。大校场(谷地名称)及西谷次成谷:前者在大月山与女儿城之间,后者位于虎背岭与牯岭之间,成因是牯岭向斜两翼的软弱岩层受外力的强烈侵蚀,破坏而成,地貌特别低下,故成为谷地。5、女儿城(山名)及牯岭次成山:位于莲谷——东谷的两侧,是牯岭向斜的两翼,由于岩石坚硬未被侵蚀而成为低矮的山岭。故称为次成山,山岭的相对高度不大。6、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受剪刀峡断层的错动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7、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北翼断陷后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二)、断层构造主要地貌如下:1、虎背岭断层崖地貌:它是因虎背岭北侧的莲花洞大断层把虎背岭错开,使其北翼断落而成,该断层崖在石门涧和莲花洞一带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和西南方降低,断层崖呈阶梯状,如好汉坡一带呈二级阶梯。2、五老峰断层崖地貌:因庐山垄正断层切过五老峰背斜南翼而成,它在秀峰、海会一带崖高达1000米,向东北方递降,断层崖亦分2~3级,断崖受流水下切和溯源侵蚀,形成许多垭口,所谓五老峰就是五大垭口之间的山峰。三、谷地地貌类型:(一)、成因:发源于庐山的河流,主要是循软弱岩层和地质构造发育,其流向主要是北东——南西,其次是横切构造的而较新发育的河流。它们流向大都与上述流向垂直。(二)、形态:河谷的形态十分特殊,这就是上游为宽谷,下游为峡谷,两者之间出现裂点和瀑布。1、宽谷:多发育在软弱岩层之上,与地质构造相适应,且与岩层走向一致,谷宽而浅,谷地内覆盖着第四纪堆积物。2、峡谷:表示第四纪地壳上升,河流强烈下切而成。峡谷谷坡陡峭或阶梯状,纵比降大,多裂点和瀑布,表示幼年期河谷特征。(三)、宽谷和峡谷的比较1、宽谷是早期发育的老河谷,发育时间较长,它是在地壳稳定、地势低矮的条件下形成,说明宽谷形成之时的当日庐山,高度比现在低矮得多。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2、峡谷是年轻河谷。是在地壳强烈上升和河流复活下切而成的,说明宽谷生成之后,庐山曾经发生强烈上升。3、从宽谷的高度和峡谷的下切深度表明,庐山上升量由中部向东北部递减。4、庐山之北的平原地带,由于地壳下沉,河流下切成为沉溺河谷,有的河段被长江的河漫滩或自然堤隔开而成为湖泊,如九江附近的八里湖、甘棠湖、白水湖等。5、庐山河流带出的物质出山后,在出口外围堆积成扇形地,这些古扇形地受切割后,成为阶地状,约有3级。三、河流袭夺1、8月5日上午:牯岭——西谷——锦绣谷——仙人洞——黄龙潭;地貌实习。锦秀谷袭夺河: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北西流的锦秀谷袭夺,证据:①、花径风口: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②、天桥袭夺湾及裂点: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秀谷)。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理由是裂点上溯不远,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2、8月7日:三叠泉;地貌实习。三叠泉袭夺河:原来的青莲寺河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河流溯源侵蚀,袭夺了青莲寺谷,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青莲寺谷上溯2公里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秀谷。3、8月4日:牯岭——汉口峡——大校场——芦林盆地,地貌实习。东谷支流袭夺河:该小河切穿插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河流袭夺原因分析: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北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故袭夺了北东——南西流向的河流。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庐山奇特瑰丽的山水景观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三]、结束语:——庐山的自然美景,孕育滋养了庐山丰富的历史文化,二者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充分体现了庐山作为天下名山的独特的魅力。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对庐山的世界性价值给予的评价:“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汇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景观!”庐山实习报告3庐山实习报告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姓名:唐佩学号:0910030231日期:20xx--10--22前言庐山被联合国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的国家级地质公园。它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其险内秀,风景优美,是典型的地垒式断块山,山体平面形态呈肾形,由西南向东北方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渐收窄,长020多公里,最宽010多公里,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3.8m约,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m,属于中山类型。内部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峡谷、断层等多种地貌,且其位于亚热带地区,山地气候显著,因而土壤和植被的垂直分带具有明显的特点,并且有很多名家大作曾留驻于此,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因而是一个很值得学生探索发现自然的地方..一、实习目的及意义1.通过本次实习,掌握地质罗盘的实际操作和应用的方法2.加强教学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认识普通的地貌,岩石类型以及地质的演变过程3.熟悉庐山上面生长的植物,认识一些珍贵树种,以及植物的地域分布规律,及所生成的土壤及土壤的变化4.了解庐山地区的宗教文化以及人文环境二、实习时间及地点120xx年年010月月414日——120xx年年010月月717日庐山国家地质公园三、实习安排及路线时间地点010月月414日(第一天)庐山会议旧址美庐含鄱口犁头尖植物园010月月515日(第二天)庐山抗战英雄纪念碑诺那塔院小天池望江亭如琴湖天桥仙人洞大天池龙首崖石门涧010月月616日(第三天)三叠泉五老峰庐山松待晴亭010月月717日(第四天)黄龙寺黄龙潭乌龙潭芦林湖庐山博物馆四、实习详细内容1.庐山概况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北部,xx5°52′EE—xx6°08′EE,19°26′NN—29°41′NN,面积约2302平方公里,与长江和鄱阳湖相望,主要山峰有999座,最高峰为大汉阳峰,海拔高度为1473.8m。庐山的地貌特征发育较为明显,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评判庐山为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并于71947年发表《冰期之庐山》,总体的讲述庐山的形成,使庐山的地质历史成为众多学者研究第四纪的典型地区。以伸展运动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1],组成庐山地学景观的一大特征。庐山沟梁相间,且沟谷相对开阔,山脊陡峭如刃,其可以为冰川地貌的研究提供真实的证据。山谷有大量碎石沉积,且石块大小有明显不同,也可以说明此地区有流水的搬运作用。庐山山体四周多陡崖、瀑布,从总体上来看,庐山属断块山构造、冰蚀地貌和流水地貌综合的结果。庐山地处亚热带,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由于地形原因,虽然位于我国的长江热炉一带,但庐山却是热浪中的一处清凉之地,因而很适宜作为避暑之所,我们所见有解放军疗养院,南疗养院,美庐,毛泽东旧居,朱德旧居都建立在此处,山水相依,文人佚事多于此,因而使庐山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2.庐山地貌庐山地貌总体可以分为构造地貌、冰川地貌、流水地貌。aa、构造地貌庐山为地垒式断块山,据庐山博物馆介绍,庐山地区在几百万年前为浅海环境,或经火山爆发隆起,在漫长的地质年代中,大规模的陆壳重熔型花岗岩侵入,庐山地区在这种水平与垂直力的作用下,庐山呈现不断上升的状态,从而形成今日之庐山。与其他名山大川相比较,庐山不算很高,但是由于它位于长江和鄱阳湖旁边,由于周边地势平坦,因而将其衬托的海拔较高,站在庐山上给人一种登高望远的感觉。庐山多背斜、向斜、断层和单面山含鄱口为庐山看日出最妙之处,山高谷阔,站在此处可以远眺鄱阳湖,日出于湖,并且可以远眺庐山主峰—五老峰,五老峰原是连在一起的五座山,远看像五位老人静坐沉思,因而得名。而经人指点,仔细一看又像领袖仰面的神态,甚是逼真。而五老峰在地貌形态上属于单面山:它是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平均高81358米。庐山山系褶皱发育也很完整,我们站在含鄱口可以清晰地看到岩层的基本走向。在走锦绣谷沿路的地方,也可以随处可见大的断层,以及断块山,整个山系像是被神斧整齐的劈开一样,还有去三叠泉的沿路可以看到很开阔的山谷,山谷的对面是大片的断块山系。图中是实际拍摄到的铁壁峰顺层剪切带,根据介绍我们可以知道,,这种现象是铁壁峰岩层在下滑过程中,形成密集的剪切破裂面,岩层因受到剪切旋转而形成杆状构造。使人惊叹天工造物的神奇。在锦绣谷需途径一个“仙人洞””,毛泽东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就是描述的这处景点。仙人洞相传是吕洞宾得道成仙的地方,洞宽约约44米、深212米。洞内岩层层面平缓,据导游介绍,“仙人洞”形状像右手手掌倒扣下来,五个手指都很明显。它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庐山大多为长石、石英类岩石,石英质地坚硬,不易风化,因而被保留下来,形成这样的景观。而长石类容易受风化或是流水侵蚀,所以就不复存在了,这可从洞穴上面的泉水下渗可以推测到。这是第四纪冰川遗迹—“冰桌”。碑石记录,“冰桌”为震旦纪长石石英砂岩构成的长条状桌形独立巨石,石身滑润,上下巨石沉积放埋极不协调,为冰川漂砾,老师介绍说,这个“飞来石”,据说其形成有不同的说法:①冰川学说,认为此石为冰川漂砾,因为西谷是UU型谷,而这么大的石块也只有冰川才能搬动,而周边地势平坦,不可能有这样的产物,所以才有此推测,冰川的外力作用使得上面的巨石旋转,形成桌面。②外力作用,因为沿西谷两岸都是高山,地势较高,受外力作用,石块从高山跌落,刚好掉到此处,而上部的石块也是跌落而形成的“冰桌”。③流水作用,这是一条河谷,而巨石巨石明显的层理构造,经过了多少万年的沉积,使得岩石在重压之下逐渐形成,而上部巨石也因为外部原因而旋转。其中的间隙,是后来形成的砾石填充物,而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呢,还需我们继续探索。b.冰川地貌庐山是第四纪冰川遗迹,因而其大多地貌,,被一些专家学者定义为冰川作用的结果。犁头尖都第四纪的典型地貌,在冰川刃脊处有大量的巨石,其与周边的岩层走向都不相同,且其岩石外部都是有棱有角,因为在高山山脊处易形成冰川,冰川受重力作用,向下滑落,形成中部错乱的岩石排列。这是芦林冰碛泥砾剖面,是40—020万年前冰川消融的堆碛物,冰川漂砾与碎石混杂一起,其中埋藏的冰川条痕石、熨斗石,均是研究冰川成因的有力证据。主要物质为长石石英砂岩,石英坚硬,因而被保留下来,而长石经过外力风化,流水侵蚀,逐渐变质,成为碎沫。而两边未被流水侵蚀的地方,其内部的岩石应该是一些大的岩性相同的碎石。老师说,若是刨开外部土壤,便可以清晰地看到土壤里面含有大量的由冰川下滑所携带的碎石。在青莲涧UU型谷与九叠谷交汇处有一个高达0120米的阶地,因为九叠谷也曾是一个冰川UU型谷,这个阶地有三期冰川阶地叠加而成,后经过流水侵蚀加大了阶地高度,所以形成庐山最壮观的三叠泉。而在流水的向源侵蚀下,瀑布的高度会越来越高。而水量也分为丰水期和枯水期,因此形成的瀑布也会有不同的壮观的景象。这一现象在庐山国家地质公园属于普遍现象,例如石门涧,锦绣谷,天桥都是由于冰川侵蚀而形成的,河谷地区堆积大量的石块,长年累月,石块虽已被郁郁葱葱的树丛所代替,但是冰川遗迹仍可以清晰地在我们眼前呈现。c.流水地貌庐山位于亚热带地区,因而雨量充沛,降水以及河流对于地区的侵蚀不容忽视,终年因流水的侵蚀、溶蚀,对于早期形成的构造地貌有着推波助澜的作用。乌龙潭是一个小型瀑布,河流上游近距离内较为开阔平坦,而不远处就有高山耸立,河内的岩石大多平滑,可以推测其已有很长时间,流水在这里经过,而黄龙潭的形成也是如此,沿黄龙潭的阶石路直走,沿途就可以清晰地看到河流流经的痕迹,河内流水的痕迹很明显,是丰水期的流水痕迹,可以知道乌龙潭和黄龙潭水流大多最后都汇集于此条河中。在石门涧,已建起一座悬索大桥,站在上面可以看到深达数十米的深谷,而上游的流水也日日不断,夜夜不停。河流的向源侵蚀,使得宽谷和窄谷之间会出现裂点,小的河流也有此现象,它是受岩性和构造的影响,与地壳上升无关。22、植被、土壤庐山的亚热带气候,以及山地的垂直递变性使得庐山的植被和土壤都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我们在植物园看到很多树种,有的见过,而有的也是第一次见到,庐山大多在海拔01000米以上,因而植物也与平原不同,,其中大多数为松柏科和杜鹃花科植物为主。在黄龙寺前有三棵宝树,一棵01600年的银杏和两棵0600年的柳杉,我酷爱银杏,因为它被称为植物中的活化石,且叶子小而精致,甚是可爱。柳杉虽只有0600年,却长得比银杏树干还要粗,可见柳杉是一种比较容易成活,而且成长速度极快。在我们自山下上山的途中就可以观察到植被的变化,海拔较低处以毛竹为主,且有向上蔓延之势,而且在我们住的附近也可以看到毛竹。而愈往上杉柏树木较多,其树干笔直挺立,大片的生长,而其生长的地面上几乎没有任何其他植物生长,由此可以看出,这类树种是一种强势树种,阳光透过丛林,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而沿路的土壤由于植被覆盖,我们并没有看到很多,但是由于土壤和植被具有指示作用,并且与当地气候,成土条件等密切相关,所以在一些土壤裸露的地方,我们可以看见土壤的明显分层,并且土壤的颜色也有明显的变化。说明一个地区的土质会随时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在山中行走时,我们也发现了,沿路杉柏的树根盘根错节的显露出地表,而在路的边沿,土壤却看起来比较松散,这说明,庐山地区的降水较多,而高大的乔木,灌木不适合作为保持水土的植被,因此工作人员应该寻找一些矮小的丛木来进行水土保持。五、文化圣地庐山的外险内秀,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从神话故事到名家大作无不体现这这座名山的秀丽与内涵。“匡庐奇秀甲天下”是多少游览过得人的真实体会,吕洞宾选择在此修行,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烂漫,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豪迈,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哲理,而毛泽东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更是引来的多少人的顶礼膜拜。庐山是古代战事决战的地方,天桥据说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陈友谅短兵相交之地,而小天池也是朱元璋驻扎此地饮马的地方。一个名山必定有传说流传,这样才会衬托出山的灵气。庐山也是近代中国最厉害的两个政治家决战的地方,蒋介石和毛泽东,他们都是我国的有功之臣,只是时代造就了不同的思想和胆识,最终毛泽东战胜了蒋介石,赢得了这座名山,也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敬仰。庐山保留了很多抗战时期的建筑,例如“美庐”,“庐山会议会址”,“抗战英雄纪念碑”,他们是见证人,见证着那个时代的烽烟战火,虽历经磨难,但屹立不倒。而庐山也被成为“宗教圣地”,在我们行走的过程中,很容易就能看到一些宗教建筑。“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由此就明白了,庐山在宗教名山的地位。在这座云雾缭绕的灵山中,有基督教、佛教、道教、天主教、释教,有洞、有神、有仙,也有神话、有故事、有传说、有诗、、、每天晨钟暮鼓,诵经礼佛,祈祷拜谒也不失为一种恬静的生活。而在庐山最著名的寺院是西林寺、东林寺、大林寺,而一山的文化又怎少得了书院呢,庐山的白鹿洞书院享有“海内第一书院”之誉。在庐山的五老峰上有一个待晴亭,在它旁边有一个碑文记下了它的建造原因,是说美国的一位学者和朋友曾一起游览庐山,而中途遇到下雨,这边没有躲雨的地方,致使他的朋友感染风寒而死,为了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所以他就出资建了这个“待晴亭”,以纪念他的朋友。看到这个我觉得,这个世界有什么景色能比得上朋友之间的感情,这个亭子不仅是一个躲雨的亭子,更是对朋友的思念之亭,之前我觉得庐山风景秀美,看了这个故事我觉得庐山更美了。景美,情更美。因此庐山的文化内涵没有那一座山能与之媲美,美在心中,而不彰显。六、实习总结庐山是世界文化名山,国家地质公园,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而庐山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成为我们认识庐山最好的名片。庐山在地质时期的演变比我国大多数山脉更加漫长,更加复杂,而植被和土壤则更加清楚的记录着近时期内的环境变化,对于庐山更进一步的认识,还需我们继续追寻。收获:通过本次庐山实习,我对庐山的地质地貌,气象水文,植被土壤有了新的更全面的认识,之前在课本上所讲述的东西,很难让人有个清晰的概念,而在实际中所认识到和感觉的景象却给人另一番感悟。登山之高,才能眺目之所及。而且对于野外实习本身,我们亲身体会,走丛林,爬台阶,这更是一次体能的锻炼。只是在我们实习期间,由于居住条件和路程原因,只是我们觉得身心都比较疲惫,并且由于之前的准备不是很充分,因而行程比较匆忙,所以在老师讲授的过程中,有很多问题我们也不是弄得明白,但是总归,野外实习是一次了解自然最难得的机会,因此我们会将这次野外实习作为一次美丽的回忆,并写下此拙文来记录下来。庐山实习报告41、实习时间: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2、实习内容:庐山土壤地带性分布;庐山非地带性土壤;庐山土壤的分布规律。3、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大月山简易公路——植物园——含鄱口。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一、土壤形成的自然条件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使庐山沿着断裂上升为目前相对高度达1000~1400米的山地,为土壤垂直地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庐山在气候上处于中亚热带的北缘,这决定了本区植被土壤垂直带谱的性质;地貌和水文条件对土壤的形成和发育也起着一定的作用,影响到局部地区土壤发育的方向,形成某些非地带性的土壤。二、主要土壤类型(一)垂直地带性土壤1、红壤:广泛分布于海拔4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地带,植被为常绿阔叶林,马尾松以及灌丛草本。成土母质主要为花岗岩、片麻岩、石英砂岩等残积和残积坡积物。从红壤的颗粒组成来看,各层次间质地相当均匀,说明成土过程当中有红壤化的性质。2、黄壤:黄壤分布于山麓地形比较低平的部位,或发育在粘重而排水不良的母质上,山地黄壤分布在900或800米以下的地带,局部地区可达1000米左右。二者母质大都为花岗岩、砂岩、混合岩及第四纪风积物。3、山地黄棕壤:分布于海拔800(900)~1200米地带的各种母质上,植被为常绿、落叶混交林,或灌木、草本,现以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和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这两处的土壤剖面为例。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3日期:20xx年8月3日(阴、雨、晴)调查人:张雅芸土坑编号:00-3土坑类型:对照剖面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100米海拔930米地形部位:山麓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地下水位:低母质:冲积物+砂岩指示动植物:毛竹子、灌丛、草木排灌情况:良好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土壤剖面图Ao枯枝落叶层Ah有机质层发生层剖面深度(厘米)采样深度(厘米)颜色质地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PH值AoAhB1B2B3Bc0-77-4141-7070-9191-140>1405YR4/25YR5/47。5YR5/67。5YR6/85。5YR5/8暗灰棕紫棕淡棕暗黄橙淡棕红中粘中重粘中粘轻粘中重粘团粒块状块状块状棱柱状润润潮润潮润潮潮松紧紧紧很紧很多多少无无多多少无无无无5。15。45。15。15。4;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4日期:20xx年8月3日(阴、雨、晴)调查人:张雅芸土坑编号:00-4土坑类型:对照剖面土坑地点:三宝树简易公路500米海拔980米地形部位:山麓土壤名称:山地黄棕壤地下水位:低母质:坡积物指示动植物:纯柳杉林排灌情况:良好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土壤剖面图Ao1Ao2AhABB1B2B3发生层剖面深度(厘米)采样深度(厘米)颜色质地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PH值Ao1Ao2AhABB1B2B30-33-77-2323-3838-5353-71>717。5YR4/47。5YR3/47。5YR5/610YR5/82。5YR6/6暗棕棕淡棕黄棕淡黄棕较粘较中粘较中粘中粘重粘团粒小团块小团块小团块团块湿潮潮潮潮潮湿松松松松紧多多多多多很多多多多多无无5。45。55。65。75。8由表3和表4可知,山地黄棕壤全剖面呈较强的酸性反应。有机质全氮量含量较高。这说明,山地黄棕壤,随气候的冷湿,生物小循环的速度减缓,水解性酸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代换性酸明显降低,代换量不高,吸收性复合体不饱和度达80%以上。土壤酸度以活性铝为主。4、山地棕壤分布于海拔1200米以上的山地,植被为落叶阔叶林,由于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目前大都成为灌丛草类,母质主要为砂岩,板岩的坡积物,局部地区以风积物为主。现以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的土壤剖面为例。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5日期:20xx年8月6日(阴、雨、晴)调查人:张雅芸土坑编号:00-5土坑类型:主要剖面土坑地点: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50米,海拔200米处地形部位:山麓土壤名称:山地棕壤地下水位:低母质:坡积物指示动植物:黄山松、灌木、草本排灌情况:良好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土壤剖面图AoAhB1B2发生层剖面深度(厘米)采样深度(厘米)颜色质地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PH值AoAhB1B20-77-2828-68>687。5YR2/27。5YR5/610YR5/8黑棕淡棕黄棕中粘中重粘重粘(有石砾)团粒小团块团块潮潮湿湿松紧紧多少少很多少很少无无5。55。35。3由表5可知,山地棕壤的特点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粘粒下移现象不甚明显;由于山地降水较多,物质有一定的淋溶,土壤呈微酸性反应,土壤代换量不高,吸收复合体不饱合;代换性酸比前述土壤均低;吸收性钙的含量远比前述土壤为多。(二)、非地带性土壤1、山地草甸土这类土壤分布于山地比较平缓地段,植被为茂密的山地草甸群落。在生长季节中,土温并不过低,草本植物生长高大而旺盛,不论地表或地下,都积累了大量的有机质,因此,土壤形成的生草过程旺盛,但由于暖湿的生长季节不长,土壤经常保持湿润,有机质分解缓慢,较深的土层,积聚了大量的有机质,形成暗黑色或灰色的腐殖质层。现以大月山水库下游海拔1100米处的土壤剖面为例。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6日期:20xx年8月6日(阴、雨、晴)调查人:张雅芸土坑编号:00-6土坑类型:主要剖面土坑地点:大月山去五老峰小路旁50米,海拔200米处地形部位:水库下游土壤名称:山地草甸土地下水位:高母质:坡积物指示动植物:灌木、莎草、箭竹排灌情况:周期性滞水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土壤剖面图AoAhAh1J发生层剖面深度(厘米)采样深度(厘米)颜色质地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PH值AoAhAh1J0-66-2929-61>617。5YR4/47。5YR2/210YR5/2棕黑棕灰黄棕轻粘中重粘中重粘团粒小团块块状-棱柱状潮潮湿湿很松稍松紧很多多中少很多多少无无锈斑无无无5。25。65。5由表6可知,山地草甸土的粉砂粒和粘粒含量均较高,特别是表层,随深度增加,粘粒下降,这可能由于表中矿物粘化过程相当快,但小于1微米的粘粒含量,除表屋外,均较其它土壤偏低。2、山地沼泽土该土类分布于地势平坦、低洼,容易积水之处,其有机质含量较高,粉砂粒含量也较高,粘粒也有一定的含量,心土常年或一年中有一段时期积水,土壤有机质分解程度较强,呈酸性反应;水解性酸较高,且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3、古红土古红土在我们8月2号实习的那个点上有出现,它分布在海拔1088米处,植被为针阔混交林和灌木草丛。它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庐山地壳运动抬升的结果。第三世纪来,庐山气候湿热,风化壳粘粒含量高,较粘重,挡水效果明显,水只能从土壤裂隙、植物根系流动,形成还原环境,氧化铁还原,三价铁还原为二价铁,二价铁溶解性强,二价铁流去,颜色变淡,初步的网纹层为白色。另外,在1000多米还有网纹层,说明这是庐山在抬升过程当中形成的。野外土壤调查记录表I日期:20xx年8月2日(阴、雨、晴)调查人:张雅芸土坑编号:00-I土坑类型:主要剖面土坑地点:大月山简易公路去植物园小路50米海拔1088米处。地形部位:山麓土壤名称:棕壤+埋藏古红土地下水位:低母质:坡积物+古红土指示动植物:松木、灌木、草本排灌情况:良好土壤剖面所在地示意图:土壤利用状况:绝对自然保护区土壤剖面图AhABBB1B2发生层剖面深度(厘米)采样深度(厘米)颜色质地结构干湿度松紧度孔隙植物根系新生体侵入体PH值AhABBB1B25-2525-4343-7878-95>955YR5/25YR4/65YR5/85YR6/82。5YR5/8灰棕红棕淡红棕暗黄橙淡棕红轻粘中粘中重粘中重粘重粘团粒小团块团块块状大块状润润潮潮湿潮润潮润很松稍松稍松很紧很紧多多中少少很多多中中少无无无5。25。55。35。55。4由表I可知古红土的典型特征是有网纹层。三、土壤的垂直分布规律庐山在“中国土壤区划”中,属于中国红壤及黄壤带中的华中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和山地棕色森林地区。400米以下山麓及山麓以外的丘陵和沉积阶地为红壤和黄壤分布区域;400--1200米之间山坡地带,为黄壤和棕壤的分布区域;在1000米以上的山地,为山地棕壤和亚高山草甸土分布区域。庐山实习报告5实习目的:调查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主要是地貌、土壤和植被的概况。实习时间: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实习地点:江西省庐山实习内容:庐山的自然地理概况。实习生:[一]、概况: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到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到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到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二]、分述:庐山植物实习报告实习时间:20xx年8月1日至20xx年8月8日实习内容:调查庐山主要植被类型及组成、结构动态和分布规律。实习路线: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到大月山简易公路到植物园到含鄱口。沿途认识植物。8月3日上午:庐山会址到回龙路1000米处。下午:黄龙寺、三宝树简易公路。土壤植物综合实习。8月8日:乘车下山,经秀峰观察常绿阔叶林。一、植物概况:庐山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6.6%。高等植物近3000种,在钟灵清秀的庐山,更有集庐山植物景观之大成的璀璨的“山中明珠”到庐山植物园。1、8月2日下午:庐山牯岭街到大月山简易公路到植物园,沿途认识植物。其中,庐山牯岭街10种植物的科名、属名:①、黄山松:松科、直条型。②、扁柏:柏科。③、马挂木:木兰科。④、化香树:胡桃科,落叶阔叶树。⑤、金钱松:松科。⑥、小叶柏了树:安息香科、落叶阔叶树。⑦、灯台树:回照科,落叶阔叶树。⑧、大花金鸡菊:菊科。⑨、胡桐树:胡桐科。⑩、红豆杉、柳杉和冷杉:三尖杉科。其次,庐山植物园10种植物科名、产地和用途:①、白花杜鹃:杜鹃花科,原产江西、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②、杉木:杉科,原产河南、安徽、广东、广西。用途:材用。③、金缕梅:金缕梅科,原产广西、湖北、江西。用途:观赏。④、山茶:山茶科,原产云南。用途:观赏及药用。⑤、平枝荀子:蔷薇科,原产陕西、四川、云南。用途:观赏。⑥、南方铁杉:松科,原产安徽、浙江、福建、湖南。用途:材用及观赏。⑦、青杆:松科,原产河北、山西、陕西。用途:材用及观赏。⑧、厚皮香:茶科。⑨、日本木槭:原产日本,用于观赏。⑩、么锦杜鹃:杜鹃科,原产云南、贵州、江西。用途:观赏、花作为药用。二、庐山群落类型:庐山在自然植被上,由于它地处中亚热带,海拔1400多米,属于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离海700公里左右,在植被分布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导致植物群落类型多种多样。从大的方面来分,主要分为两部分:针叶林和阔叶林。庐山实习报告61、实习时间:20xx年11月9日至20xx年11月11日2、实习目的:1、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2、认识土壤的地理分布规律及其野外观测技3、认识植被的地理分布规律和常见植物的识别4、认识常见地质现象和岩石、矿物的野外的识5、认识常见地貌类型,掌握其特征和形成的原因3、实习路线:11月9日牿岭—飞来石—如琴湖—锦绣谷—天桥—仙人洞—龙首崖11月10日牯岭—女儿城—含鄱口—三逸乡冰窖—五老峰—庐山植物园11月11日牯岭——大月山水库——剪刀峡——好汉坡一、庐山概况:庐山,位于中国江西省北部,东经115度52分——116度零8分,北纬29度26分——29度41分,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面积500平方公里。北濒一泻千里的长江,南襟烟波浩渺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险峻与秀丽刚柔相济,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庐山地处中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面江临湖,山高谷深,具有鲜明的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年平均相对湿度78%,每年7月——9月平均温度16、9摄氏度,夏季极端最高温度32摄氏度。良好的气候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庐山长约25公里,宽约20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牯岭街1167米,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米,属中山类型,。庐山的地形成因是断裂隙起的断块山,周围断层颇多,特别是东南部和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的断层规模较大,由于这种断层块构造而形成的山体,故多奇峰峻岭,悬崖峭壁,千姿百态,山地的周围则满布着断崖峭壁,峙谷幽深。庐山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类型,有地质公园之称。庐山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基地和宗教中心。1996年12月江西庐山风景名胜区作为自然文化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庐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全国风景名胜区、世界遗产地——我国目前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是世界级名山。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由于它独特的地理位置,及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等特征,也就成为了一个各高校都首选的自然地理野外实习地点。二、庐山地质概况(一)庐山的形成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它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峨的孤立形山系。但是在上升之前它曾经也经历过了沉降的过程。大约在10—23亿年前,即前震旦纪——二叠纪时,本区处于浅海至滨海环境,并发生缓慢的沉降,沉积物厚达5000米,沉积岩层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等。当然在总的沉降过程中,也有几次的上升,过程如下:前震旦纪——吕梁运动上升为陆地,——后下沉——晚奥陶世上升——后下沉——志留纪末至泥盆纪早期上升(加里东运动)——泥盆纪中期至二叠纪下沉。中生代燕山运动时,从上二叠纪至白垩纪庐山发生断裂上升而成为陆地——晚白垩纪庐山周围断裂下沉接受沉积,沉积物厚达数百米——第三纪历史地区微弱上升——第四纪直到现在强烈上升,并使庐山成为断块山,山体受到剥蚀,但是庐山周围相对下沉,而且产生鄱阳湖。庐山断裂上升量最大是在山体的中南部,向东北方是西南方递减,所以庐山的高度也同样中南部喂最高。(二)庐山的地层本区地层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以九奇峰,仰天坪一节为界,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南部主要由出露前震旦纪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为前震旦纪喷出交流纹岩组成,因受风化,故呈圆浑状,北部出露震旦系统南沱组。(三)庐山岩石的类型和特征庐山的岩石主要有两种类型:沉积岩和变质岩。1、沉积岩:沉积岩主要有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沙砾岩、砾岩、石灰岩、页岩和凝灰岩。其中,砾岩最为常见。在环湖路的芦林冰碛泥剖面中,砾岩居多,大小混杂,但磨圆度均较好。其构造有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主要受河流和风力作用影响而形成。2、变质岩:庐山的变质岩主要由沉积岩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形成大理岩、石英岩、板岩、片岩、片麻岩、角闪岩等,片岩居多。其结构有等粒变晶结构、斑状变晶结构、鳞片变晶结构等,构造多为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块状构造,特点是呈块型或片型,片岩层理分明。三、庐山地貌概况庐山是由北东——南西走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呈肾型,中部宽向东北是西南逐渐收窄。山体内的褶皱、断层、个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一)构造地貌庐山主要是在中生代燕山期形成,组成庐山的地层由沉积到剥蚀。庐山的构造、岩性和新构造运动对山体及次一级地貌的形成起着控制作用。主要构造为东北——西南方向即褶曲的延伸方向,受来自西北——东南的挤压力。完成后,内力作用见效,外力作用增强,从燕山运动到新构造运动,主要受外力作用,既破坏又建设。庐山大致从九奇峰——仰天坪一线为界,分为南北两段。九奇峰一带发育一系列逆掩断层,同时又受岩性影响,在地貌上出现奇峰林立,谷岭相对的现象。由构造(褶皱和断层)所控制的山脊主要有5列,由南向北,高度逐渐降低,山脊之间为谷地,主要有4列,山脊和谷地平行排列,而且均作北东——南西走向。1、褶皱构造地貌分述如下:(1)五老峰单面山:它由五老峰背斜的北翼所成,其南翼因断层陷落于山南,平均高1358米。(2)大月山背斜山:大月山背斜山受大月山背斜构造控制,走向北东——南西,主要由石英岩组成。高1453米。(3)虎背岭单面山:它是虎背岭倒转背斜背翼断馅厚残留的南翼,成为单斜层及单面山。(4)东谷(又称中谷):莲谷向斜谷,受牯岭向斜所控制,位于女儿城北侧,两谷地本来向同一方向延伸,但因为受剪刀峡断层的错东的错东影响,故使莲谷向东北倾斜,而东谷向西南倾斜。(5)王家坡向斜西北为大马颈背斜:大马颈向西南延伸为虎背岭背斜。虎背岭背斜与东谷向斜之间发育了与大校厂相应的西谷次成谷和牯牛岭次成山。1、冰蚀地貌(1)、冰斗:大坳冰斗等。(2)、冰川谷:大校场等。(3)、羊背石:如琴湖旁的羊背石。(4)、冰窖:东谷等。2、冰碛地貌(1)、终碛垄:如花寺内。(2)、侧碛:如裁缝岭侧碛。(3)、漂砾:如西谷的“飞来石”。四、气候概况庐山地处我国亚热带东部季风区域,气候状况受到大范围气候状况的制约,具有鲜明的季风气候。以牯岭为参照系,年平均气温为11、5℃,比同纬度平原地区年平均气温低5~6℃,与北京年平均气温11、6℃几乎相等,这相当于牯岭纬度向北推移10°。盛夏时,长江中下游河谷和鄱阳湖盆地一片热浪,而庐山虽处于这片夏热中心,却与"长江火炉"形成鲜明对照。牯岭7月份平均气温为22、6℃,比山下九江、星子低7℃,这与自由大气气温垂直递减(0、6℃/100米)基本相符合,在相同天气状况下,夏日午后最热的时刻,牯岭气温比九江低10℃,比星子低7、8℃。牯岭极端只有32℃,故而有"清凉世界"的美誉。有趣的是,牯岭的英译文Kuling便是从英语Cooling(清凉)一词演变而来的。庐山是一座中山,与周围平原地区相比较,却具有山地气候特色,表现出夏短冬长,春迟秋早的四季特色。牯岭的四季,同山下九江、星子相比,夏季短85天,7月进初夏,季节开始落后一个半月,"走走过场"便悄然而去了;冬季早早"叩响山门",提前一个月来临,延后一个月迟迟不愿结束,冬季几乎比山下长两个月;春季姗姗来迟,三月桃花四月开,明媚的春光常常伴随着云雾,使春光神"半抱琵琶半掩面";天高云淡的秋季,云雾偏少,显现庐山真面目的机会增多,和九江,星子相比,秋季的来去都提前一个月左右,而秋季的长短差别不明显。冬日的庐山,仿佛是耸立在江湖间的一座琼岛。牯岭1月份多年平均气温为—0、1℃,极端最低气温,也曾在水银柱—16、8℃的刻度上停留过。五、植被概况庐山由于山地自然条件的复杂性,许多植物比平原更有条件保存下来。为保存古老类型,如鹅掌楸、擦木、大血藤、紫树等和引进新的植物种类,提供了有利条件。早在本世纪之初,中国植物学奠基人之一的胡先啸教授,便对庐山的植物社会进行过调查;秦仁昌、陈封怀等教授也相继作过研究。他们三人于1934年在庐山建立了中国第一座正规的、供研究的植物园——庐山植物园。从国内外相继引种3千余种植物,总数达到3000余种。庐山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域,东部常绿阔叶林亚区域,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植被上显示出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向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过渡特征。庐山植物有两大特色:一是杜鹃花种类繁多,植物园已建成拥有300余种杜鹃花的国际友谊杜鹃园;二是裸子植物丰富,植物园拥有裸子植物260余种,被称为松、杉、桧、柏的活标本园,为中国之冠。庐山植物区系中,中国特有成分,目前已知的主要有:青钱柳、大血藤、八角莲、鹅掌楸、血水草、牛鼻栓、杜仲、喜树、香果树、长年兰等。其它残遗种,裸子植物中有银杏、金钱松、柳杉、三尖杉、粗榧等;被子植物中尚有连香树、枫香、玉兰、糙叶树等。从以上概述,可以看出庐山植物区系成分丰富、起源古老和南北植物区系成分交汇过渡特征。庐山植被的分布规律庐山在自然植被上,其水平地带是常绿阔叶林,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地表水、热状况的垂直分异,深刻地制约着植被的垂直分布,由山麓到山顶的分布规律是:常绿阔叶林——常绿及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根据庐山植被垂直分布的特点,可以分为三个垂直带)庐山实习报告7一、实习目的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实习现场的实际,加以验证和拓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实习了解了关于地质测量的目的(即一般的地质研究和为某种经济或工程服务);学会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通过本次实习地质实习学会有关地质观测的一些基本技能:1、矿物和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2、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质体的产状3、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4、基本地层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与初步分析5、地质观测点的观测与记录此外在野外进行地质实习还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也有利于学生增强体魄和磨练意志,并接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在实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1.排除干扰,专心听。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3.熟练操作罗盘。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二、实习内容庐山及地貌概况庐山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阳湖,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高山流水形成了众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宋代诗人苏轼曾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庐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每年7月-9月平均气温16.9度.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在十九世纪末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庐山总占地面积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迹,以及第四纪冰川地层剖面和早元古代星子岩群地层剖面。迄今为止,在庐山共发现一百余处重要冰川地质遗迹,完整地记录了冰雪堆积、冰川形成、冰川运动、侵蚀岩体、搬运岩石、沉积泥砾的全过程,是中国东部古气候变化和地质特征的历史记录。庐山具有独特的第四纪冰川遗迹,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学说的诞生地、山麓郡阳湖滨.遗留着末次冰期时由古季风环流产生的独特的风沙丘群。与欧洲阿尔卑斯地区及北美地区第四纪冰川活动特征有许多相似之处,具有全球对比意义,对研究全球古气候变化和地质发展史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以伸展构造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受新构造运动作用,庐山孤山屹立,大构造巍峨壮观,小构造千姿百态。庐山变质核杂岩构造十分出众,与世界标型变质核杂岩具有对比性,庐山南麓出露有25—18亿年前的早元古代“星子群”变质杂岩地层,载入了《中国地层典》。构造运动、冰川侵蚀、流水三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复合地貌景观,是庐山地学上的另一大特征,它与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一起构成了庐山一幅雄、奇、险、秀的绚丽画卷,体现了庐山地学景观极高的美学价值。11月8日秀峰龙潭.卧龙桥.漱玉洞(一)秀峰龙潭整个庐山以石英砂岩为主,但这里是火成岩中的花岗岩。花岗岩后期被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岩,形成于株罗纪燕山运动的产物。分布规律:沿庐山东麓条带分布,北面海汇→秀峰→温泉,顺庐山东麓的一条断层带侵入上来的。温泉断层是庐山和鄱阳湖向的断层。上盘:鄱阳湖平原下降。下盘:庐山上升。五老峰断层崖。花岗岩中剪切节理,暗色的为黑云母;浅色为石英和长石。青玉峡:典型V型沟谷,地壳上升强烈,流水侵蚀强烈。山上升,水下切,既形成了光滑的磨石,冲石,和浴石等,也形成了现在的秀峰的深谷。卸荷裂隙(发生在硬和脆的岩石当中):平行斜坡坡面,沟谷回弹产生的。龙潭的形成是水流和地壳运动的综合作用结果。水流的侵蚀、搬运、沉积按方向分可以分为向下和侧向,按成因有:速度冲刷,细小颗粒磨蚀,可溶性岩的溶蚀。下蚀使河床变深,一般在河流上游,侧蚀使河弯曲,一般在河流下游。在那我们还看到了张节理,由张力引起,裂面宽,不长,不光滑,不宽。(二)秀峰卧龙桥逆着秀峰的主溪流而上的,我们来到了卧龙桥。由于有流水的作用冲击,使秀峰的内部岩石地貌展现在我们的眼前,通过老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卧龙桥处为火成岩中的花岗岩,它是由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它由正长石,白石英和黑云母组成,东西走向长40KM。南北走向宽1KM,在三叠纪时代重出海平面,并且伴随有断层的形成.正式形成于第四纪。此处由于地幔岩浆的侵入形成断层,既南面凹线的鄱阳湖,正面下降形成现在的九江,所以说鄱阳湖盆地是个断裂盆地。此处的岩体比较大,为伟晶花岗岩,他是由于花岗岩内部产生裂隙,岩浆二次侵入形成的,等粒结构、粒径大于5MM,颗粒径较大,这种形成主要与温度有关。花岗岩是一种分布广泛的岩石,各个地质时代都有产出。形态多为岩基、岩株、岩脉等,它是由深度变质和交代作用所引起的花岗岩化作用的结果。即地下深处的岩浆以侵入岩石的形式在地下或地表形成的。许多有色金属矿产如铜、铅、锌、钨、锡、铋、钼等,贵金属如金、银等,稀有金属如铌、钽、铍等,放射性元素如铀、钍等,都与花岗岩有关。花岗岩结构均匀,质地坚硬,颜色美观,是优质建筑石料。由于地下岩浆的作用,形成了拉应力作用的张节理。我们还了解到在这样的岩脉和岩墙里,容易产生宝石(三)秀峰漱玉洞层状岩石(变质岩、片岩、苄岩)变质岩有三种变质原因:热力变质、动力变质、胶带变质。变质产物有:红柱石、蓝晶石、石榴子石。在岩浆石英砂岩的交界处易产生变质岩。这里为垫子岩,它是片岩的一种,层层之间的分离相当明显,是一种混质砂岩。它是变质岩的一种,垫子岩是由于岩浆的入侵的高温度高压作用下又有化学成分加入而改变了它的结构而形成。所以这里是热力变质岩。它主要是在海平面下时形成的,主要含有石流子石,黑云母,片岩等。中间镶嵌片层的石英,形成石英肋条。在压力的作用下定向排列,花岗岩、云母片岩的形成是同时的。此处是剪节理,裂隙非常小但密、多。断口比较光滑,层层之间辨别比较明显。它与花岗岩形成于同一时代。剪节理是由剪应力产生的破裂面,剪节理又名扭节理。是岩石受切应力产生的裂隙。在岩石中常见到两组互相交叉的扭节理,称x节理或共轭剪节理。它的特征是:裂口紧闭,节理面平直光滑,有小擦痕,延伸较远,可切过岩石中的砾石和砂粒。由于构造变形作用的递进发展和相应的转化,会发生应力的转向或变化,以致常出现一条节理兼具两类节理的特征或过渡特征,表现为张剪性。11月9日上午海会镇水库大坝脚下(河床冲击物、花岗片麻岩、地质罗盘仪的使用)(一)水库大坝脚下此处的源头为三叠泉,从河流中的岩石可以看出,自上游至下游,颗粒逐渐变细,这个特点称为分选性。它是由于搬运途中,琐碎颗粒在运动中相碰撞,摩擦,带菱角的碎石被磨得浑圆,而且颗粒逐渐变细。在河床中沉积有粗大的巨砾,卵石,砾石和粗砂,河流下游则为较细的砾石,沙子。此区河床比较粗大,在河流凸岸形成河漫滩,洪水时被水淹没,河漫滩下部有河床相的砂卵石,而上部是河漫滩相的细砂,粉沙或粘性土。此处的岩石组成是沉积岩,它是由于岩石圈在地表的各类岩石在太阳能,大气,水和生物等作用下,发生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使原岩崩解,经流水冲刷和搬运作用沉积为松散沉积岩,又经物理,化学条件改变,经硬结成岩作用而形成,主要是由于流水的冲刷,搬运和在河底,粒径在20—200mm之间的为卵石,小于20mm的为漂石,它代表岩石受水流冲刷的程度的大小。形成原因:流水冲刷,湖水积土等原因,在河水的冲刷,波浪的0搬运,使岩土从上游岩坡向中心推动,形成了现在的地貌。沉积而形成。(二)花岗片麻岩片麻构造。变晶结构。岩石中有深色矿物的云母,角闪石和浅色矿石石英,长石成条状带状分布,相成黑白相间的断续带状构造。矿物有云母。绿泥石,滑石,等片状矿物。节理比较完整。强度低,抗风化能力强。极易沿片理产生滑动。此岩石形成与震旦纪与二叠纪之间后经风化等形成枕状节理,沿四角风化,象馒头,蘑菇的形状,是全风化的结果。风化可分为全风化、强风化、弱风化、3种,它们都具有各自的表现特征。详细内容如下:全风化:1、全部变色,光泽消失2、岩石的组织结构完全被破坏,已崩解和分解成松散的土状或砂状,有很大的体积变化,但未移动,仍残留原始结构的痕迹3、除石英颗粒外,其余大部分风化蚀变成次生矿物4、锤击有松软感,出现凹坑,矿物手可捏碎,用锹可挖动。强风化:1.大部分变色,只有局部岩块保持原来形状。2.岩石的结构大部分已破坏,小部分岩石已崩解成土,大部分岩石呈不连续的骨架或心石,风化裂隙发育,有时含大量次生夹泥。3.除石英外,长石、云母和镁、铁矿物都已风化蚀变。4.锤击哑声,岩石大部分已风华变质形成风化次生矿物。易碎,用镐撬可以挖动,坚硬部分需要爆破。弱风化(中等风化):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大部分已变色,但断口仍保持新鲜岩石色泽。2.岩石原始组织结构清楚完整,但纷华裂隙发育,裂隙壁风化剧烈。3.沿裂隙铁镁矿物氯化锈蚀,长石变的模糊不清。4.锤击哑声,开挖需要爆破。微风化:1、岩石表面或裂隙面有轻微褪色2、岩石原始组织无变化,保持原始完整结构3、大部分裂隙闭合,仅沿大裂隙有风化蚀变现象,或有锈膜浸染4、锤击发声清脆,开挖需要爆破新鲜岩石:1.保持新鲜岩石光泽,仅大的裂隙面有褪色。2.裂隙面紧密,完整或焊接状填充,仅个别裂隙面有锈摸侵染或轻微蚀变。3.锤击发声清脆,开挖需要爆破。(三)地质罗盘仪的使用测量走向。将仪器盖子开到极限位置,松开磁针锁制器,使磁针能自由旋转。将一起下侧的棱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上下左右调整使圆水准泡居中(注意不要让罗盘长边下侧离开地质界面)。此时,罗盘长编下侧既相当于走向线。由于走向有两个方位,所以可读南针,也可读北针,刻度盘上的数值既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测量倾向。将一起上盖的背面紧贴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罗盘仪使水准泡居中。此时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就是该界面的倾向。(切记,此时只能读北针所指的刻度盘的数值,倾向只有一个方向)。若倾角较小,也可用连接合页下下边的一起外壳短边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水准泡居中,读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亦可。测量倾角。将一起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且将罗盘仪侧边紧靠地质界面并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纽,调长水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的倾角。在实际测量中,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小(〈20),为了提高精度,则首先要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测倾向和倾角我随便测了一处岩石:岩石走向128,倾角87,倾向23011月9日下午三叠泉入口,九屏峰三叠泉位于五老峰下部,飞瀑流经的峭壁有三级,溪水分三叠泉飞泻而下,三叠泉,既分三叠,又一气呵成,风飘日映,千姿百态、落差共155米,极为壮观,撼人魂魄。三叠泉每叠各具特色。自古有“不到三叠泉,不算“庐山客”之说在入口老师给我们讲了路边的石英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