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测量 课件 地形图测绘_第1页
建筑工程测量 课件 地形图测绘_第2页
建筑工程测量 课件 地形图测绘_第3页
建筑工程测量 课件 地形图测绘_第4页
建筑工程测量 课件 地形图测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形图测绘与应用目录

一、地形图基本概念二、模拟测图三、地形图的应用四、知识点总结五、操作练习地形图的基本概念一1、地形图:是把地面上的地物和地貌形状、大小和位置,采用正射投影方法,运用特定符号、注记、等高线,按一定比例尺缩绘于平面的图形。地物:地面上自然形成或人工修建的有明显轮廓的物体称为地物。

如道路、桥梁、房屋、耕地、河流、湖泊等。

地貌:地面上高低起伏变化的地势,称为地貌。

如平原、丘陵、山头、洼地等。地物(人工)+地貌(自然)➩地形图地形图的基本概念一2、比例尺:地形图上某一直线段的长度d与地面相应实际距离的水平投影长度D之比,称地形图比例尺。3、地物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为了使地形图的测绘等相应工作得到统一管理,便于交流、识读和使用,国家有关部门对地形图上表示的要素、符号、注记等进行了规范化。地形图的基本概念一4、地貌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地貌的基本形态可以归纳为几种典型形态:山丘、洼地、山脊、山谷、鞍部、绝壁等。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相邻各点所连成的封闭曲线。

等高线图:用一组高差间隔相同的水平面与山体相截,水平面与山体地面的边缘截线就是等高线,按比例尺缩绘于图纸上,加上高程注记,就形成了等高线图。

等高线的分类: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

地形图的基本概念一地形图的基本概念一等高线的特性:1)同等高线上各点高程相同;2)等高线是闭合曲线;3)除在悬崖和绝壁处外,等高线在图上不能相交,也不能重合;4)等高线平距小,表示坡陡,平距大表示坡缓,平距相同坡度相等;5)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成正交。

地形图的基本概念一5、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一类是按经纬线分幅的梯形分幅法;一类是按坐标格网分幅的矩形分幅法。

地形图的基本概念一6、大比例尺地形图的测绘方法:大比例地形图的测绘通常采用碎部测图方法:传统测图:

航空摄影测量:数字测图:

尺条

尺模拟测图二1、模拟测图前的准备工作图纸的选用;绘制坐标格网;展绘控制点。2、地形测图碎步点的选择原则(1)地物特征点的选择地物特征点主要是地物轮廓的转折点,如房屋的转角,围墙、电缆、管线的转折点、道路、河岸线的转弯点、交叉点,凉亭、烟囱、电杆、独立树的中心点等。模拟测图二(2)地貌特征点的选择对于地貌特征点,要选择最能反映地貌特征的地性线如山脊线、山谷线、倾斜变换线、方向变换线等上的点。建筑物

地物特征点地貌特征点模拟测图二3、经纬仪法测图测绘具体步骤如下:(1)安置经纬仪(2)立尺(3)观测(4)记录数据与计算(5)展绘碎部点(6)绘制地形图经纬仪法测图注意事项地形图的应用三1、地形图可以解决工程中的很多实际问题(1)确定地面点的高程(2)确定地面点的坐标(3)确定直线长度、方向和坡度(4)绘制指定方向断面图(5)按限定坡度选定最短线路✭每天一则小故事✮高铁上的“网红”院士

一张照片让78岁高龄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先林意外成了“网红”。

2017年6月12日,在回北京的高铁二等座上,为了做好一场报告,78岁高龄的刘先林院士仍然笔耕不辍。这张照片经人民日报官方报道后迅速引发国人点赞和致敬。

刘先林(1939.04)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毕生致力于测绘仪器国产化,两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他曾用很少的科研经费,填补了多项国内测绘科研项目空白,为国家节省资金2亿多元,创汇1000多万元。1423地形图的概念模拟测图测绘方法模拟测图选点原则地形图的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