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同步教学设计(第1课时)_第1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同步教学设计(第1课时)_第2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同步教学设计(第1课时)_第3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同步教学设计(第1课时)_第4页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地形图的判读》同步教学设计(第1课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地形图的判读(第1课时)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结合地形观察,说出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表示地形的方法;在地形图上识

新课标要求

别一些基本地形。

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学习目标2.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

3.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坡的陡缓。

学习重难点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判读坡的陡缓。

七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学生生活在三维世界

中,在前一节课学习地图的基础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平面位置关系和范围大小的意

学情分析识,但是将立体图形转换为平面图形来判读对于学生是个难点。基于本课特点,利用微

课形式直观向学生展示立体图形转换为平面地形从而突破等高线地形图绘制的难点,通

过一系列探究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教学辅助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教学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赏美景

学习任务一

赏美景

能够有效吸引学生,从而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

探索新知,激发学习兴

趣。

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如何在平面的世,图上表示地

球表面的起伏呢?

地球表面有高山,有低地,简单的照片并彳;能反应某

地的地表起伏状况,按照一定的比例尺,用规淀二的符号将

地物、地貌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表示在图纸上的1E1射投影

图,称为地形图。

过度:等高线地形图是一种常见的表达地表起伏的地

学习任务二图,要想绘制和用好等高线地形图,首先要了解海拔和相

探山高对IWJ度。

1.海拔与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海拔。从定义

中可以知道,计算海拔的参考基点(起算点)是确认一个共

同认可的海平面。这个海平面相当于标尺中的0刻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相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定

对高度,简单来说就是两地海拔的差。起算点可以是任一地义,并且能够进行基本的

点。运算。

练习:

°.............

读图进行计算:

甲地的海拔是1500米;

乙地的海拔是500米;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500—500=1000(米)。

迁移运用:海拔与相对高度通过趣味性的练习,让学

生进一步认识海拔与相对

材料:珠穆朗玛峰岩面高程8844.43米,是喜马拉雅山

脉中的主峰,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高度的区别。

尼泊尔边界上,它的北坡在中国青藏高原境内,南坡在尼泊

尔境内。

贝堡岛队

拓展科学家,增强学生的

思考:有人说珠穆朗玛峰高度有8844.43米,但有人站科学素养。同时,补充中

在山脚说珠穆朗玛峰高度只有4000米左右。你能解释这究国古代科学家的成就,增

竟是为什么吗?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生:8844.43米是海拔,4000米左右是相对高度。

拓展1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中

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的

意义。

郭守敬,元朝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水利工程专家。

郭守敬曾提出,以海平面作为基准,比较大都(今北京)和

汴梁(今河南开封)两地地形高下之差,这是地理学上的一

个重要概念“海拔”的创始人。

拓展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

XNHU即■"m■XINHUANET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准零点位于山东省青岛市东海中路

银海大世界内,是中国唯一的水准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水

准零点作为中国唯一的海拔地理性标志正式写入全国中小

学地理教科书,在海洋强国教育强国的大环境下,将承担更

多的海洋科普、地理科普、旅游科普等相关社会责任。

认识基本概念:

学习任务三L等高线

绘地图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学生活动:在图上标有若干海拔数值,如100米、200

米。如何绘制等高线?

2.等高距

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数值差。

3.等高线地形图

按在等高线上表上数值,这种利用等高线和等高距表示地

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4.思与学

等高线是如何绘制的

4«)4(1.

■28■网图2」2等高线的绘制认识等高线是如何绘制

我们知道了等高线的含义,阅读过等高线地形图。那

的,增强地理专业素养,

么,你知道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是如何绘制的吗?测绘

也有助于对等高线地形图

工作者首先要对一个区域不同地点的海拔进行测量,并将

的理解。

测得的每个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依据已知点的海拔可

以估算其他未知点的海拔。绘图人员确定要绘制等高线的

海拔,如50米,再将海拔同为50米的各点连成平滑的曲

线,就得到了海拔为50米的等高线。按照一定的海拔差(即

等高距)如10米,就可以分别绘制海拔为40米60米……的

各条等高线。

让学生自己连线,感知等

活动:绘制等高线

高线。

100100100

.100

200

100・

单位:米

200\

单位,*

拓展延伸:拓展延伸,了解天然的等

梯田——天然等高线高线,感知人们对于地形

我国东南省份多丘陵,适合种植水稻的平原地形较少。改造的智慧。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当地的农民构筑了梯吐用道道的堤坝涵

养水源,使在丘陵地带大面积种植水稻成为可能,解决了当

地的粮食问题。

梯田依据的就是等高线的原理,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线

建造,同一块梯田,海拔高度相同。正因为如此,梯田避免

了坡耕地严重的跑水、跑肥,是治理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有效

措施,蓄水、保土、增产作用十分显著。

视频演示更加直观。能够

更加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新

知。同时,结合几个关键

问题,就能够有效突破等

高线的基本特征。

5.等高线特征

视频演示等高线地形图绘制,请结合视频和下面的图

片,小组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活动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

积极性,让学生在真实的

情境之中进行分析,最终

概括得出:坡陡的地方,

1.等高线是闭合的曲线吗?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

2.同一条等高线的海拔有何特点?方,等高线稀疏。

3.相邻的两条等高线的海拔差是多少?

归纳总结:

(1)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闭合曲线)

(2)同一条等高线上海拔高度相等。(同线等高)

(3)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等高距相等。(同图等距)

(4)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中,除陡崖外,表示不同高

度的等高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

6.学生活动:登山比赛

学校组织登山比赛,沿图中线路(红/蓝)爬到山顶,

请说出你的选择和理由?

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

疏。

7.等深线

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

学习任务四山体部位

辨地形1.认识不同山体部位的实景图

认识山体的不同部位

识别实景图山体部位以及

认识他们的特征为后面在

等高线地形图上判读作铺

垫。

2.认识山体的不同部位

学习任务五一、活动探究:利用《等高线地形图上不同的地形部位》

识地图图,探究不同山体部位的等高线特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

1.山峰等高线数值的变化?探索性,也能够加强学生

2.鞍部所在位置的特点?的交流与合作能力。

3.陡崖等高线有什么特征?

4.山脊和山谷等高线形态有何相似之处?又有何区别?

二、认识等高线地形图中不同山体部位

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能识图,析图,并综合运

用,实施,由易到难,循

序渐进,突破难点。能够

在地图中识别常见山体部

位。

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图上用虚线符

号表示。无法集水,又被称为分水岭。

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图上用虚线符

重点讲解不同山体部位等

号表示。山谷处容易集水,常常形成小溪、河流。

高线的特点,同时结合生

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地理

实践力。

陡崖:等高线重叠。图上用线段符号表示。陡崖处适

合开展攀岩运动。陡崖是户外活动要避开的危险部位。陡

崖处可能会形成瀑布(跌水)。

结合手部,进行联系记

鞍部:两组表示山顶等高线之间的区域。

忆,学生也很有兴趣。

重点辨析:山谷与山脊

总结方法:凸高为谷凸低为脊

联系记忆:山地地形部位尽在你“掌握”

学习任务六等高线的应用

学以致用1.判断河流流向

河流发育于山谷,由高处向低处流,结合地图中方向的依据本节课所学知识,迁

辨别方法,即可确定河流流向。移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